模式识别课件)(第4章 NO2)(感知器判别函数)

合集下载

模式识别第4章.ppt

模式识别第4章.ppt
所以模式x= (1,1)T属于 2类。

0.5
1
gg11
( (
x) x)

g2 (x) g3 ( x)



g g
2 2
(x) (x)

g1 ( x) g3 ( x)
2
1.0
g1(x) g3 (x) 0
0.5
3
g2 (x) g3(x) 0
g3(x) g2 (x)
问:未知模式X=(x1,x2)T=(4,3)T属
5


2


x2 g12 0
g23(x) 0
g23 0
于那一类
1判别区


3
别区
代入判别函数可得:
g12 0
g31 0
g12 (x) 2, g13 (x) 1, g23 (x) 1 g12 0
g32 0
( (
x) x)

g2 g3
(x) (x)

2x1 1 0 x1 2x2
0
g2(x) g3(x) x1 2x2 1 0
1 2
g1(x) g3(x) g2 (x) g3(x)
3
3。第三种情况(续)
用上列方程组作图如下:

0.5
1
g1(x) g2 (x)
0, 0,
x x

1 2
y3 W
a1
1
W
a2 ,Y
x

W TY o平面
C。
式中Wi (wi1, wi2,...,win , win1, )T 为第i个判别函数的 权向量。

《模式识别课件》课件

《模式识别课件》课件
率和用户体验。
医学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医学诊断是利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 模式识别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影像学分析、病理学分析 等,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和治疗效果。
05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数据不平衡问题
《模式识别课件》 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 • 常见模式识别方法 • 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 •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01
模式识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模式识别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辨 识的科学,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计算 机可以识别、分类和解释图像、声音 、文本等数据。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结词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自动提取特征并实现高效分类。
详细描述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内在特征。在模式识别中,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方法已 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人脸识别
总结词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的生物识 别技术,通过采集和比对人脸图像信息 进行身份验证和识别。
VS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门禁、考 勤、移动支付等领域,通过摄像头捕捉人 脸图像,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像信息进 行比对,实现快速的身份验证和识别。
手写数字识别
总结词
手写数字识别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识 别手写数字的技术,通过对手写数字图像进 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识别。

模式识别第4章 线性判别函数

模式识别第4章 线性判别函数

w1。
44
4.3 判别函数值的鉴别意义、权空间及解空间 4.3.2 权空间、解矢量与解空间
(3) 解空间
w1
先看一个简
单的情况。设一
维数据1,2属于
w0
1, -1,-2属
于2 求将1和
2区分开的w0 ,
w1。
45
4.3 判别函数值的鉴别意义、权空间及解空间 4.3.2 权空间、解矢量与解空间
(3) 解空间
53
第四章 线性判别方法
4.1 用判别域界面方程分类的概念
有 4.2 线性判别函数 监 4.3 判别函数值的鉴别意义、权空间及解空间 督 4.4 Fisher线性判别 分 4.5 一次准则函数及梯度下降法 类 4.6 二次准则函数及其解法
4.7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54
4.4 Fisher线性判别
这一工作是由R.A.Fisher在1936年的论文中 所提出的,因此称为Fisher线性判别方法。
0123456789
x1
d23(x)为正
d32(x)为正 d12(x)为正 d21(x)为正
i j两分法例题图示
24
25
3、第三种情况(续)
d1(xr) d2(xr)
1
2
d1(xr ) d3(xr )
3
d2 (xr ) d3(xr )
多类问题图例(第三种情况)
26
27
上述三种方法小结:
8
4.2 线性判别函数
9
10
11
d3(xr) 0
不确定区域
r
xr xrxr xr xr
x2
?
d1(x) 0
1
2
3
x1 d2(xr ) 0

模式识别第四章线性判别函数优秀课件

模式识别第四章线性判别函数优秀课件

g(x)=0, 可将其任意分类或拒绝
线性判别函数的几何意义
决策面(decision boundary)H方程:g(x)=0
向量w是决策面H的法向量
g(x)是点x到决策面H的距离的一种代数度量
w
x xp r
w w
,
g(x) r w
x2
x
r是x到H的垂直距离
r
x p是x在H 上的投影向量
xp
当 n 和 ( x p) 夹角小于90度时,即 x 在 n 指向的半空间中
当 n 和 ( x p) 夹角大于90度时,即 x 在 n 背向的半空间中
由于 w 0 ,故 nT ( x p) 和 wT x w0 同号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是形式最为简单的判别函数, 但是它不能用于复杂情况。
模式识别问题就是根据模式X的n个特征来判 别模式属于ω1 ,ω2 , … , ωc 类中的那一类。
判别函数:表示类分界面的函数。
判别函数(续)
x2

•••••••••2 ••••••••••••1
o x1
两类的分类问题,它们的边界线就是一个判别函数
判别函数(续)
X轴
两类问题中线性不可分的实例
模式识别第四章线性判别函数
主要内容
引言 Fisher线性判别 感知器准则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 多类问题 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4.1 引言
分类器
x1
g1
功能结构
x2
g2
MAX
a(x)
基于样本的Bayes分类
. .
. . .
器:通过估计类条件 概率密度函数,设计
.
xn
gc
相应的判别函数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件第4章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件第4章
预处理生成的特征可以仍然用数值来表示,也可以用拓扑关系、逻辑结构等其它形式来表示, 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
4.1 模式识别概述
4.1.4 模式识别原理与过程
3.特征提取和选择
从大量的特征中选取出对分类最有效的有限特征,降低模式识别过程的计算复杂度,提高分 类准确性,是特征提取和选择环节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特征的维度,提高所选取的特 征对分类的有效性。
4.1 模式识别概述
4.1.2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3.有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
模式识别的核心是分类器,在已经确定分类器模型和样本特征的前提下,分类器通过某些算 法找到自身最优参数的过程,称为分类器的训练,也称为分类器的“学习”。
根据训练样本集是否有类别标签,可以分为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 (1)有监督学习
1936年,英国学者Ronald Aylmer Fisher提出统计分类理论,奠定了统计模式识别的基础。 1960年,美国学者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机。 60年代,L.A.Zadeh(乍得)提出了模糊集理论,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得以 发展和应用。
4.1 模式识别概述
由于过分追求训练样本集中样本的分类的正确性,从而导致的分类器泛化能力降低,称为 分类器训练过程中“过拟合”。
4.1 模式识别概述
4.1.3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
1.统计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原理: 1)根据待识别对象所包含的原始数据信息,从中提取出若干能够反映该类对象某方面性质的 相应特征参数,并根据识别的实际需要从中选择一些参数的组合作为一个特征向量。 2)依据某种相似性测度,设计一个能够对该向量组表示的模式进行区分的分类器,就可把特 征向量相似的对象分为一类。 统计模式识别是主流的模式识别方法,其将样本转换成多维特征空间中的点,再根据样本的 特征取值情况和样本集的特征值分布情况确定分类决策规则。 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主要方法包括线性分类、非线性分类、Bayes分类器、统计聚类算法等。

模式识别培训教程PPT(94张)

模式识别培训教程PPT(94张)

线条透视
结构密度
遮盖关系
(二)建构性知觉理论 (Constructive perception)
知觉是一个积极的和建构的过程
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 是所呈现刺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 及动机和情绪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影 响,因而也会发生错误
邻近物 体大小 对大小 知觉的 影响
现代观点则认为,知觉是主动 和富有选择性的构造过程。
黄希庭:“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 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梁宁建:“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 的整体的反映,它通过感觉器官,把从环 境中得到的各种信息,如光、声音、味道 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的经验的过程。”
2. “泛魔堂”模型(“魔城”模型)
通过特征分析识别一个字母R
3.特征分析的生理学依据
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ubel & Wiesel
4.特征分析的行为学证据
Neisser(1964)英文字母扫描实验 固定影像与静止影像的实验
5.特征分析说的评论 优点:避开预加工、减轻记忆负担、带有学习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 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 阶段或水平。又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 (Concept-Driven Processing)
•Tulving, Mandler & Baumal的实验
自变量
上下文情况:无上下文、4字上下文、8字上下文 (考察自上而下加工)
1982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原创性地提出 了“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的理论,向半个世纪 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提出了挑战。随后20多 年的时间里,在与国际上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 者的争论与交流中,他以令人信服的系列科学 实验不断地完善和论证着这一假说,使之成为 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所接受的学说,进而成 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他的成果也被《科 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等著名学术刊物多 次刊登。2004年,著名知觉杂志《Visual Cognition》以专辑的形式刊载了陈霖教授的 成果并配发了大量国际著名学者的评论性文章。

模式识别培训教程PPT课件( 94页)

模式识别培训教程PPT课件( 94页)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s)
指先前呈现的刺激项目对随后该刺激项目或与 其相关的刺激项目进行某种加工所产生的易化 现象,表现为启动刺激(prime)对目标刺激 (target)在反应时上的促进作用。
启动效应的分类
启动效应按照启动词和目标词间字形、语音、 语义间的相似程度分为重复启动和相似启动。
依据对语义加工的依赖程度和是否具有知 觉特异性效应(perceptual-specific effects),分为物体(知觉)启动和语义(概 念)启动。
语义启动 (semantic priming)
指先前的语义加工使得随后的语义性任务 操作的反应时间缩短、准确率提高。
例如,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将“医院” 作为启动刺激时,它会促进被试对目标刺 激“医生”的判断反应。又如:当前面呈现 的词是“面包”时,比是“护士”时对目 标词“黄油”的反应要快。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 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 阶段或水平。又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 (Concept-Driven Processing)
•Tulving, Mandler & Baumal的实验
自变量
上下文情况:无上下文、4字上下文、8字上下文 (考察自上而下加工)
二、知觉理论
(一) 直接知觉理论( Direct perception )
以Gibson为代表,认为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 知觉,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 学分布;
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 的明确或恒定信息;
知觉在很少或没有信息加工参与的 情况下,可以通过共振直接从光学 分布中提取各种丰富信息。

模式识别(4-2)

模式识别(4-2)

有样本之和与 k 的乘积。
梯度下降算法求增广权向量
迭代修正过程: 由于所有被a(k)错分类的样 本必然都在以a(k)为法线的超 平面的负侧,因而它们的总和 也必然处于该侧。 a(k+1)修正时,就会使a(k+1) 向错分类向量和趋近,有可能 使这些错分类向量之和穿过超 平面,或至少朝有利方向变动。
§4.4 多类问题
因此一个比较合适的作法是将特征空间确实划分为C个决策 域,共有C个判别函数 T
gi ( x) wi x wi 0 ,
i 1,..., c
每个决策域 Ri 按以下规则划分 如果 gi ( x) max g j ( x),
j
j 1, 2, c ,则x i
因此落在Ri区域内的样本被划分成ω i类,如果发生gi(x)= gj(x),即处于决策域的边界上,则作出拒绝决策。这种分 类器被称为线性机器。

感知准则函数是五十年代由Rosenblatt提出的一种自学习 判别函数生成方法,由于Rosenblatt企图将其用于脑模型 感知器,因此被称为感知准则函数。其特点是随意确定的 判别函数初始值,在对样本分类训练过程中逐步修正直至 最终确定。
几个基本概念
1. 线性可分性
设样本d维特征空间中描述,则两类别问题中线性判别函数的一 T 般形式可表示成:
迭代次数1234直到在一个迭代过程中权向量相同,训练结束。
a=a6=(0,1,3,0)T
判别函数g(x)= aTy=-y2+3y3

感知器算法只对线性可分样本有收敛的解,对非 线性可分样本集会造成训练过程的振荡,这是它 的缺点.
本节总结
这一节对感知准则函数的讨论,只是很初步的,并且只 讨论了线性可分的情况。

模式识别介绍课件

模式识别介绍课件
返回本章首页
第1章 绪论
第4章 线性判别函数(重点掌握)
4.1 线性判别函数和决策面 4.2 感知准则函数 4.3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MSE ) 4.4 Fisher线性判别函数 4.5 多类情况下的线性判别函数和固定增量算法 4.6 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返回本章首页
第1章 绪论
第6章 近邻法(了解) 非监督学习方法的部分内容合并到此章介绍。 第7章 特征的抽取和选择(掌握) 基于K —L展开式的特征提取合并到此章介绍。 其它内容不作要求 课程小结:讲授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及复习前面 各知识点。 考核 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模式和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1.2 模式识别系统 1.3 模式识别的发展及应用 1.4 本课程授课按排及考核标准
第1章 绪论
1.1 模式和模式识别
1.1.1 模式 1.1.2 模式识别
返回本章首页
第1章 绪论
1.1.1 模式
“模式”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凡是 人类能用其感官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外界信息都称为 模式,比如,文字、图片、景物是模式,声音,语音是 模式,心电图、脑电图、地震波等也是模式。广义 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我们 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相似,都可以称为模式, 但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从事物获得 的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 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 的信息。
返回本节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3.4 其它方面的应用
模式识别进行遥感图片的分类,可以完成大量的 信息处理工作;在军事上,可见光、雷达、红外 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可以检出和鉴别目标的出现, 判断目标的类别并对运动中的目标进行监视和跟 踪。采用地形匹配的方法校正飞行轨道以提高导 弹的命中精度,也是模式识别的重要应用课题。 此外,模式识别在鉴别人脸和和指纹,地质勘测、 高能物理,机器人技术等方面也有很多用处。

模式识别课件-模式识别导论本(四)-PPT精品文档

模式识别课件-模式识别导论本(四)-PPT精品文档
2 1 d x m C x m t
4 2 3
其中m为均值向量,C 为协方差矩阵 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之间的差别:
第二类
欧氏距离来说应该是属于第一类
模式识别导论
例子:二维两类问题,设都服从正态分布,协方差 矩阵一样
, 均值向量为 0 0 3 3 1 2
总体散布矩阵为
S x m x m T
t
n
4 2 12
可以推出
S S S T W B
4 2 1
模式识别导论
推导过程如下:
S T
x 整个样本集 T
xxxmmxmm
T T T T
x 整个样本集
xm xm
在进行某些数值分析后重新确定阈值和起始点。这种方法对于只需要某种
粗略聚类的问题来说,是简单快速的方法
模式识别导论
二、最大的最小距离算法
这种方法以类间欧氏距离最大作为选择聚类中心的条件。下面 以图为例,说明其基本思想。
C
J x m i
i 1 x i
2
4 2 6
m 是 类的均值向量 i i
当J最小时,认为聚类合理。在各类样本密集,类别间分离明显 时,最宜采用这一准则
模式识别导论
与最小方差有关的准则
J N iS i
i 1 C
427 428
式中, N S i是 i类的样本数, i是相似性系数: 1 2 S xx' i 2 N i x i x' i
可见,给定的向量和第一类的中心比较近。但如果从 欧氏距离类看,则是相反的,下图
22 0.82

模式识别(PPT)

模式识别(PPT)

第一章 模式识别概论
什么是模式(Pattern)?
什么是模式?
• 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物 体,如果我们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否 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 • 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从事物获得 的信息,因此,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和 空间分布的信息。 • 模式的直观特性:
结构模式识别
• 该方法通过考虑识别对象的各部分之间的联 系来达到识别分类的目的。 • 识别采用结构匹配的形式,通过计算一个匹 配程度值(matching score)来评估一个未知 的对象或未知对象某些部分与某种典型模式 的关系如何。 • 当成功地制定出了一组可以描述对象部分之 间关系的规则后,可以应用一种特殊的结构 模式识别方法 – 句法模式识别,来检查一个 模式基元的序列是否遵守某种规则,即句法 规则或语法。
实例:句法模式识别(续)
• 多级树描述结构
实例:句法模式识别(续)
• 训练过程:
– 用已知结构信息的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先 识别出基元(比如场景图中的X、Y、Z等 简单平面)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 长方体E是由X、Y和Z三个面拼接而成), 并用字母符号代表之; – 然后用构造句子的文法来描述生成这幅场 景的过程,由此推断出生成该场景的一种 文法。
模式识别
- 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引 言
课程对象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 基础课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 基础课
与模式识别相关的学科
• • • •
• • • • •
统计学 概率论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形式语言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教学方法
• 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 法和算法原理。 •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武汉大学-模式识别-第四章-统计判别PPT课件

武汉大学-模式识别-第四章-统计判别PPT课件
• 只有在大量重复的观察下,其结果才能呈现 出某种规律性,即对它们观察到的特征具有 统计特性。
• 特征值不再是一个确定的向量,而是一个随 机向量。
• 此时,只能利用模式集的统计特性来分类, 以使分类器发生错误的概率最小。
-
4
4.1 作为统计判别问题的 模式分类
4.1.1 贝叶斯判别原则 • 两类模式集的分类
-
14
4.2 正态分布模式的贝叶斯
分类器
• M种模式类别的多变量正态类密度函数
– 判别函数是一个超二次曲面。 – 对于正态分布模式的贝叶斯分类器,两个模式类别之间用一
个二次判别界面分开,就可以求得最优的分类效果。
• 两类问题且其类模式都是正态分布的特殊情 况
– 当C1<>C2时的情况
• 显ω2两然类,模判式别可界用面二d1(次x)判- d别2(x界)=面0是分x开的。二次型方程,即ω1和
– 现任意抽取一人,要判断他是否患有癌症。显然, 因为P(ω2)> P(ω1),只能说是正常的可能性大。如 要进行判断,只能通过化验来实现。
-
6
4.1 作为统计判别问题的 模式分类
4.1.1 贝叶斯判别原则
• 例子
– 设有一种诊断癌症的试验,其结果为“阳 性”和“阴性”两种反应。
– 若用这种试验来对一个病人进行诊断,提 供的化验结果以模式x代表,这里x为一维 特征,且只有x=“阳”和x=“阴”两种结果。
– 由于模式x的自然属性可能来自M类中的任一类, 因此可将观察样本指定为ωj类的条件平均风险用 rj(x)的公式运算。
-
11
4.1 作为统计判别问题的
模式分类
4.1.2 贝叶斯最小风险判别
• Lij的取值

模式识别第4章

模式识别第4章

g(x)单元
x
1 2
决策
特征向量
判别函数的判别功能示意图
4.1.2 正态概型下贝叶斯决策中的线性判别函数
2 判别函数: 1 g j x 2 2μTj x μTj μ j ln P w j wTj x w j 0 2
2 i i i0
x1
g( X )0
R2 ()
r W W r W W
T
g(X ) r W
g (0) w0 r0 W W
x2
H
W
X
w0 W
Xp
g( X ) R1 () W
g( X )0 g( X )0
x1
g( X )0
R2 ()
4.1.4 线性判别函数应用实例
例:若一个线性判别函数的表达式为: g x x1 2x2 3x3 4
g ( x) 0, X不定 这是二维情况下判别由判别边界分类. 情况如图:
x2


1
2
g ( x) w1 x1 w2 x2 w3
x1
2. n维情况

现抽取n个特征为:

判别函数: g( x) w x
X ( x1 , x2 , x3 ,...xn )
1 1
T
w2 x2 ...... wn xn wn1
gi x
1
2μ x μ μ ln P w w x w
T i T i T i
Σi Σ j 2I 决策面: wT x x0 0
其中
w μi μ j
P wi 1 2 x0 μi μ j ln μi μ j 2 2 P wj μi μ j

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Perceptron Algorithm)是一种二分类的线性分类器算法。

它通过训练集中的数据样本来学习一组权重,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一些特定类别。

判别函数是这组权重与输入数据的线性组合。

具体来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n个特征的输入向量x,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的判别函数可以表示为:f(x) = sign(w · x)其中,w是一组权重向量,·表示向量的内积,sign是符号函数,即如果内积结果大于等于0,结果为1,否则为-1算法的目标是找到一组权重w,使得对于所有的输入样本x,f(x)能够准确地将其分类为正类(+1)或者负类(-1),从而实现分类任务。

具体求解判别函数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初始化和更新权重。

1.初始化:初始权重可以设置为0向量或者一个随机的小值向量。

2.更新权重:通过迭代训练样本来逐步调整权重,直到达到收敛的条件。

a. 对于每个样本x,计算预测输出值y_pred = sign(w · x)。

c. 对于不同的特征i,更新权重w_i = w_i + η * (y - y_pred) * x_i,其中η是学习率(learning rate),控制权重的调整速度。

d.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达到收敛条件。

收敛条件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或者当所有的样本分类正确时停止。

在实际应用中,算法通常需要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特征缩放、特征选择等,以提高算法的性能和效果。

此外,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只能解决线性可分的问题,对于线性不可分的问题,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算法或者进行数据转换处理。

总结起来,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的判别函数是通过一组权重与输入数据的线性组合来实现的。

该算法通过迭代训练样本来更新权重,直到达到收敛条件。

虽然该算法在处理线性可分问题中表现优秀,但对于线性不可分问题需要使用其他算法。

模式识别原理课件第章判别函数及几何分类法

模式识别原理课件第章判别函数及几何分类法
di(X )W iTX , i1 , ,M
的M类情况,判别函数性质为:
d i ( X ) d j X , j i ; i , j 1 , 2 , , M ,若 X i
或: d i ( X ) m d k X , a k 1 , x , M ,若 X i
d (X ) - d X 0
区域 。
x
d
(X ) - d
X
0
2
1
3
-
1
d (X ) - d
X
0
1
2
-
3
2
x
1 O
-
d
(X ) - d
X
0
2
3
3. 小结
(1) 明确概念:线性可分。 一旦线性判别函数的系数Wk被确定以后,这些函数就可以
作为形式分类的根底。
(2) i i 与 分法i的 比较j :
i i 对于M类模式的分类, 两分法共需要M个判别函数,但
判别函数性质:
d i X j 0 , j i ; i , j 1 , 2 , , M ,若 X i
识别分类时:
在 M 类模式中,与i 有关的M-1个判决函数全为正时,X∈ωi。其中若有一个为负, 则为IR区。
如:对一个三类问题,如果
, d12(X)0
则 X 类,而1
d 在判别23类( X模式)时不起作用。 1
两分法 ii
i
j 两分法
两分法特例 ij
(1)多类情况1:
两分法 ii
用线性判别函数将属于ωi类的形式与其余不属于ωi类的 形式分开。
d i(X ) W iT X 0 0 ,,
若 X i 若 X i
i 1 , , M

模式识别-判别函数54页PPT

模式识别-判别函数54页PPT
模式识别-判别函数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Leabharlann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P Y k
将上式代入迭代式,可得
a(k 1) a(k) Y
k Y k
式中 k 是当第k步迭代,用a(k)来分类时被误分类的样本集。
解释:
这种寻找解权向量的梯度下降法可描述为: 将被a(k)误分类的样本之和并与某个系数
的乘积之后,
k
再加上第k次的权向量a(k) ,即为第(k+1)次的权向量。 可证得,对于线性可分的样本集,经过有限步,一定可找 到一个解向量a*,即算法在有限步内收敛,其收敛速度取决于 初始权向量a(1)和系数 。
⑤ 函数 J (a) 在某点ak的梯度 [ J (a )] 是一个向量,它的方向
P
P k
与过点ak的等量面 J (a ) C 的法线方向重合,指向 J (a )
P k P k
增加的一方,是准则函数变化率最大的方向;反之,负梯
度的方向则是 J (a) 减少得最快的方向。
P
⑥ 所以,在求 J (a) 的极小值时,沿负梯度方向搜索有可能
P
最快地找到极小值。(梯度下降法的基本思想)。
⑦ 梯度下降法的实现
先任意给定一个初始权向量a(1),计算a(1)上的梯度
▽[ JP ( a(1) ) ],从a(1)出发在最陡方向(即负梯度方向)上
移动一个距离以得到下一个权向量值a(2),反复下去,经过有
限步循环,就可找到解向量a*,其迭代算法如下:
建立二次准则函数,然后运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权向量a。
如果Y是非奇异矩阵,则可得解a=Y-1b,但这在大多数情况
ˆ (即 下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情况,样本数N总是大于维数d
N>d ˆ ),因此,Y是长方阵(即行数>列数),也就是说,方程式数 大于未知数的数目,这是一个矛盾方程组,对其通常没有精确
将上述不等式组写成矩阵形式,另外为使解可靠,引入N维
余量向量 b > 0,则不等式组可写成:
Ya ≥ b > 0
ˆ 符号规范化增广样本矩阵,a是 d ˆ ×1权向量,bN×1。 其中,Y是N×d
针对我们的目标,由上式可定义如下准则函数(是一个分段 二次函数): Jq1(a) =‖(Ya - b) -︱Ya – b ︳‖2 →说明yn能被正确分类。
如果样本集是非线性可分的,表明不存在a使所有的样本被 正确分类,即无论任何的a都有某些样本被错分。这时上述不等 式组不能成立,即不等式组是不一致的。不等式组无解。这时必 有某些样本被错分类。因此,我们的目标应是所求得的权向量a
使尽可能多的不等式被满足,即使最少的样本被错分。
aTYn>0
aTYn≥b
b/‖Yn‖
二. 感知准则函数及其梯度下降算法
1. 问题描述
设有一组d维样本Y1,…,YN,其中 Yn是规范化增广样本向量。
现在的问题是:找一个解向量a*,使得
aTYn>0 , (n=1,2,· · · · · · ,N)
为了解此线性不等式组,需构造一个准则函数:
J (a) (a Y)
多个解向量组成的区域(该区称为解区)。
对于二维问题,可看下图(书图4.5)。
解区
解区 解向量
. . . .. . 。

□ □
□ □
. . . .. . 。 。
解向 量
分界面
分界面
○:第一类样本 □:第二类样本 (a)未规范化 (b)规范化

5. 对解区的限制
目的是:使解向量更可靠。 一般,越靠近解区中间的解向量,越能正确分类。 所以,引入余量 b > 0 。 使 而 aTYn≥b 的解向量即为限制后的解向量。 aTYn≥b>0 所产生的新解区位于原解区之中。
说明:• 如果 Ya > b,则 (Ya - b) 与︱Ya - b︳的各分量分别对
应相等,则 Jq1(a) = 0。
• 如果有某些yi分量不满足aTyi>bi,则分量( aTyi-bi ) 和 ︳aTyi - bi︱异号,则 Jq1(a) > 0。
显然,不满足不等式的(增广)样本yi数目越少,则Jq1(a)
4.3 感知准则函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线性可分性
含义:若存在一个权向量a(即直线),能将样本集按类分开, 则称之为是线性可分的。
定义:设有d维N个样本的样本集X1,X2· · · · · · Xn,且分别来自ω1
和ω2类。其线性判别函数为:
WTXi+W0
其中
WT=[W1,· · · ,Wd],
3. 样本的规范化
若样本集Y1,· · · ,YN是线性可分的,则必存在某个/些权向量a,使得 若 aTYi > 0 则Yi∈ω1; 若 aTYj<0 则Yj ∈ω2 。
若令Yj′= -Yj,则上式可写为: aTYn′> 0 其中 Yi 样本的规范化式
Yi∈ ω1 Yj∈ ω2
Yn′=
-Yj yn′代表全部样本,其称为规范化增广样本向量。 现在的问题:只要找到满足aTYn′> 0 的权向量aT就行(n=1,…,N).
a(k 1) a(k) - [ J (a(k))]
k P
式中 k 是一个正的比例因子,称为步长或增量。
2. 求使JP(a)达到极小值的解权向量a*
因为 JP(a)的第k个梯度分量是
J (a ) a(k)
P
现在将JP(a)式对a求梯度,这是一个标量函数对向量的求导,
得如下式
J (a ) J (a) (-Y) a(k)
T P Y k
k
感知准则函数
式中 是被(增广)权向量a错分类的样本集合。
(因为当样本Y被错分类时,有aTY0 或 -aTY 0,此时 J (a) 0 )
P
说明: ① J (a) 是解权向量a的函数。
P
② 当且仅当 为空集时,即 时,J P (a)达到极小值。
k
k

J (a) min J (a) 0
注意:• H ˆ n的法向量为Yn。
• N个样本将产生N个超平面。
(4) 解向量如果存在,则必在 H ˆ n的正侧(因为只有正侧时才满 足aTYn>0)。
(5) 解区:由于每个超平面把权空间分为两个半空间,所以解向
量如果存在,必在N个正半空间的交迭区,而且该区中的任
意向量都是解向量。因此解向量往往不只一个,而是由无穷
就越小。
所以,使Jq1(a)取最小值时的a为最优解a*。 并且在样本集是线性可分时,即不等式组一致条件下,必
ˆ h 有Jq1(a*) = 0,即表明用a*构造的判别函数对所有样本均能正确
分类。 而在样本集是线性不可分时,即不等式组不一致条件下,
有Jq1(a*) > 0,但a*使误分样本数最少,我们称Jq1(a)为最小错 分样本数准则。
k =1,有3个样本在三维下的样本序列为: 例如:设a(1)=0,
y ˆ
1 2 1
y ˆ
2
y ˆ
3
y y ˆ
3 4
1
y y y y

2
y ˆ y
3
1
2
3
y y
5
1
2
y ˆ y
3
1
2
3
注:1)带 者为错分样本。 2)第k步迭代时,有 个错分样本。
达到极小值的最优化算法,用共轭梯度法可求得序列 X0,X1,· · · ,X*,使得
f(X0) ≥ f(X1) ≥ ······≥ f(X*) 对于二次正定函数f(X),最多用d步,就可收敛于f(X)的极值解X*.
4.5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
前述法是对于所有样本都能满足不等式组aTYi>0(i=1,2· · · · · · N) , 而建立的二次准则函数,从而使错分样本数最少。
k
第1步迭代时:∵ a(1)=0, 故
y1
∴ a(1)Tyi=0
(i=1,2,3)
a(2) = a(1)+ y =y1+y2+y3
第2步迭代时:即用a(2)分类时,有a(2)Ty3≤0 故 a(3) = a(2)+y3 第3步时:∵ aT(3) y1≤0 ∴ a(4)=a(3)+ y1 第4步时:∵ aT(4) y3≤0 ∴ a(5)=a(4)+ y3 第5步时:∵ aT(5) yi>0 (i=1,2,3) 故 a(5)为解向量 。 a(5)
4. 解向量和解区
(1) 解向量:满足aTYn>0 (n=1,· · · ,N)的权向量a称之为解向量。
(2) 权空间:由权向量组成的空间。
权向量a可视为权空间中的一点,且每个样本Yn对a的可 能位置都起到作用,即要求aTYn>0。
ˆ n. (3) 权空间原点的超平面:是由aTYn=0确定的超平面 H
共轭梯度法简介:
共轭梯度法是一种改进搜索方向的方法,它是为快速迭代 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迭代过程应沿梯度的共轭方向进行 搜索,从而得出序列解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把前一点的梯
度乘以适当的系数v,加到该点的梯度上,得到新的搜索方向。
而“共轭”是对一组向量而言。 例如,设X与Y是两个d维非0向量,而Bd×d是一个对称正定矩 阵,如果有 XTBY = 0 则称X和Y关于B互为共轭。
aTYi
XiT=[Xi1,· · · ,Xid]
(i=1,· · · ,N)
则其齐次式为:
其中
aT=[W0,W1,· · · ,Wd]=[W0 W]
YiT=[1,xi1,· · · ,xid]=[1 XiT]
增广权向量
增广样本向量
即Yi为
ˆ 维(d+1维)增广样本向量。 d
如果存在一个权向量aT,满足下式: aTY > 0 aTY < 0 则 则 Yω1类 Yω2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