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引路须口授
十三势歌
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张三丰拳论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十三势行功解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
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当今人们练习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强身健体,坚持练习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三练三调。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三练三调太极拳是整体运动,作为一种疗法,其整体性体现在“三练三调”上。
“三练”是指练精、练气、练神。
“三调”是调身(调精)、调息(调气,一呼一吸为一息)、调心(调神)。
“三练三调”是太极拳的“三要素”。
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世上万物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素性。
“精”是人的体物质“气”是人体的能量,神是人体的信息。
精气神一方面先天受于父母,另一方面后天来自饮食的转化生成和大自然之气的吸取,也得益于自我修练。
太极拳素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之说。
这种说法有多种解读,其一是说练拳要经过练精、练气、练神三个阶段。
1、练精专指修练肢体,是形体运动,俗称“外练精骨皮”。
这是“外功”也叫“命功”(躯体有形之物调之命)。
2、练气专指修练呼吸,是气血和内脏运动,俗称“内练一口气”。
人体之气涵义很广。
呼吸之气是其重要方面。
通过修练外呼吸(肺呼吸)和内呼吸(组织、器官有呼吸),强化人体(血液)同外介的气体交换;促进身体各部位同血液携带的气体交换。
同时通过腹式呼吸,强化腹压变换和横膈升降,借以按磨促动横膈上下的脏腑。
3、练神专指修练大脑,是神精运动。
通过练脑强化脑神经输入、加工、传递、输出信息和发布指令信息统率调控全身的功能。
太极拳要求“意气合一”,即练神同练气合而为一,合成“内功”,也叫“性功”(意气心性活动谓之性)。
练精的招式动作外显为形,内蕴为劲。
就修练“内劲”来说,也属于“内功”。
太极拳强调“一动无不动”身躯动,内脏动、气血动、神经动,凡是能动的部位都要运动,而且同时运动,“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内外相合”,达到“形神俱备”、“性命双修”,“精气壮、精神旺、神气足,精气神三结合。
要达到精气神三结合,需要长期功夫。
初学者如想同时度过修练精气神“三关”,很难成功。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之马矢奏春创作古传太极并没有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辨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规,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内家太极拳精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根本功夫最为主要,就如上学一样.先学笔划,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斯;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合阶段的组合、熟习、掌握与升华……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内三合之功夫,也称“心腹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表现.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无邪元,即:内气运行、身识应对、感应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经由过程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开掘自身潜能,斗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的功法过程…….“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提高、撤退撤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经由过程五式之体的演习正肢体筋骨,聚称身体狼藉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表里三合之功夫.然后经由过程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应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根本上,经由过程推手完善表里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根本,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适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合的体悟熟习,化生自我气势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合的功夫成果,如开掘浅能、去病、摄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来源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很多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更示平淡.势势揆心需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全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意向推寻,屈张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安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卅字,字字逼真意无遗.若不向此推寻去,白费功夫贻嗟叹.十三势行功心解(陈微明注)以心行气,务令惊惶,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当从心.以心行气者,所谓意到气亦到,意要惊惶,则气可收敛入骨,并不长短分特殊命运运限也.气收敛入骨,功夫既久,则骨日沉重,内劲长矣.以气运身者,所谓气动身亦动,气要顺遂,则身能便当从心,故变动往来,无不从心所欲,毫无阻滞之处矣.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有虚灵顶劲,则精神自然提得起;精神提起,则身体自然轻灵.不雅此,可知舍精神而用拙力者,身体必为力所使令,不克不及迁徙改变如意矣.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与敌相粘,须随机换意,仍不过虚实分得清楚,则自然有圆活之妙.发劲须惊惶松净,专主一方.发劲之时,必须全身松净.不松净则不克不及惊惶,惊惶松静,自然能放得远.专主一方者,随彼动之标的目标而直去也.随敌之势,如欲打高,眼神上望;如欲打低,眼神下望;如欲打远,眼神了望.神至则气到,全不在用力也.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顶头悬,则自然中正;松静,则自然安舒;稳如泰山,则自然能撑支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九曲珠,言其圆活也.四肢百体,无处不有圆珠,无处不是太极圈子,故力未有不克不及化也.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太极虽不必力,而其增长内劲,可无穷尽.其劲如百炼之钢,无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搏兔之鹘,盘旋不定;捕鼠之猫,待机而动.静如山岳,动若江河.静如山岳,言其沉重不浮,动若江河,言其周流不息.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蓄劲如张弓,以言其满;发劲如放箭,以言其速.曲中求直,蓄此后发.曲是化人之劲,劲已化去,必向彼身求一贯线,劲可发矣.力由脊发,步随身换.含胸拔背,以蓄其势.发劲之时,力由背脊而出,非徒两手之劲也.身动步随,转换无定.收等于放,放等于收,断而复连.粘、化、打虽是三意,而不克不及分隔.收即粘化,放是打,放人之时,劲似稍断,而意仍不竭.往来来往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折叠者,亦变虚实也,其所变之虚实,最为微细.太极截劲,往往用折叠,外面看似未动,而其内已有折叠,进退必变换步法,虽退仍是进也.极优柔,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老子曰:“世界之至柔,驰骋世界之至坚.”其至柔者,甚至刚也.吸为提为收,呼为沉为放,此呼吸乃先天之呼吸,与后天之呼吸相反,故能提得人起,放得人出.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寰宇之间.太极拳盖养先天之气,非运后天之气也.命运运限之功,流弊甚大.养气则顺乎自然,日习之养之而不觉,数十年后,积虚成实,至大至刚.至用之时,则曲蓄其功,以待发既发则沛然莫之能御也.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心为主帅以发令,气则为暗示其令之旗,以腰为纛.则旗中正不偏,无致败之道也.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严密矣.无论练架子及推手,皆须先求开展,开展则腰腿皆动,无微不到.至功夫纯熟,再求紧凑,由大圈而归于小圈,由小圈而归于无圈,所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也.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太极以心意为本,身体为末,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腹松净,不存涓滴后天之拙力,则气自敛入骨,气敛入骨,其刚可知.神要安舒,体要静逸,能安舒静逸.则应变整暇,决不慌乱.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表里相合,凹凸相连,故能如斯.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适.此言与人比手之时,牵动往来,须含胸拔背,斗气贴之于背,敛于脊骨,以待机会.机至则发,能气贴于背,敛于脊骨,则才能由脊发,不然,仍手足之劲耳.神固体逸,则不狼藉.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此乃形容绵绵不竭,待机而发之意.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太极纯以神行,不尚力气,此气言后天之力气也.盖养气之气,为先天之气;命运运限之气,为后天之气.后天这气有尽,先天之气无穷.气如车轮,腰似车轴.气为旗,腰为纛,此言其静也.气如车轮腰似车轴,此言其动也.腰为一身之枢纽,腰动则先天之气如车轮之扭转,所谓气遍身躯很多滞也.。
王宗岳的太极秘籍《十三势行功歌诀》详解
王宗岳的太极秘籍《十三势行功歌诀》详解一、《十三势行功歌诀》——王宗岳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工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遗叹息!二、王宗岳简介王宗岳,字林贞,号净贞,生活于明朝万历年间,山西人(传说为山西太谷县小王堡村人。
据李亦畬手书《太极拳谱》之《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记载,说明王宗岳为山西人无疑)。
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对拳术颇有研究。
史书对其记载甚少,现今资料,多为后人传说和考证,生平、籍贯说法不一。
本文介绍,是参照百度百科所写。
三、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释义《十三势行功歌诀》为明王宗岳所著,相传王宗岳著之太极拳论共有四篇,除《十三势行功歌诀》外,尚有《王宗岳拳论》、《十三势》及《打手歌》。
字义: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总势莫轻视之“十三势”,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个手法,及“进、退、顾、盼、中定”五个步法。
命意源头在腰隙之“命意”,指思维。
“腰隙”之“隙”,指腰间部位。
全句之意为太极这十三总势,决不可轻视,更不可等闲视之,因为他的源头在腰间这个部位。
【论述】其实八门五法决不可轻视,它的精华之处在腰际,因为太极拳的起始动作在腰,其它的手部动作,则随腰之转动而动。
医书《内经》有言:“腰为肾之府,旋转不能,肾将惫矣”。
肾主骨,主人体之精门机能,久练腰肾,必能强筋健骨,增进骨质密度,故勤练太极拳对肾脏之保健有一定之功效。
若腰部活动不能,则肾必疲惫,人必体衰垂危。
清武禹襄著之《太极拳解》曾言:“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其意为气如车轮,循环不息,腰如车轴,带动身臂之转动。
《十三式歌诀》浅解
《十三式歌诀》浅解洪均生原文: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膝。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痴。
腰是轴,须旋转;膝是活塞,调节轮子转的方向;裆部一松,则膝上升;裆部一紧,则膝下沉,重心永远平衡。
这就是变转虚实的方法。
得法,则周身是圆的,没有障碍之处,就不会少滞。
原文:静中独动动尤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kúi)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彼动我随,是“静中触动”,动的圆,所以“虽动犹静”,全是因对方来劲而变化。
他的方向变化大小、时间、快慢,我不但随着变化,而且争取主动,比他占先一步。
看似神奇,实系一定规律,妙处全在于“熟”字。
平时练拳每式要揣思它的道理、作用,日久自然得悟其妙。
原文: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头两句是说中盘内气,注意腰间旋转时,腹中能松而静,则内气旺盛舒畅。
后二句是说外形,下盘要求尾闾中正。
尾闾,俗名尾骨,即长强穴,要做到中正,须略使向后上翻,如上身端坐时状态。
尾骨上翻,则前边小腹斜向后合,而气舒松,精神直通到头顶,这是和下盘的联系。
上盘则百会穴如同悬上一绳,把全身提起来,所以满身轻利。
原文: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修。
练拳时一些小动作,也要留心仔细推求原理。
应当怎么做,怎么屈伸开合,这里说“听自由”不可误解,不是随便的自由屈伸开合,而是按照原理规律,很自然的动作。
所以又说“入门引路须口授”,不但要求明师的讲道理,并且要正确示范,然后根据所学的仔细推求,长期锻炼,则于拳法自然修进。
这是学拳的程序,说明入门不经人讲明道理不行,不自己仔细揣摩不行,不下工夫练也是不行。
因此,我学到的规律是,多听(听道理)、多看(看示范动作)、多想(揣摩道理和示范动作)、多练(照理照样的练)。
原文: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体是动作的形式,用是作用。
不拘形式和作用,全是以合理的意气为主。
十三势歌
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张三丰拳论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十三势行功解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
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之欧阳与创编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
内家太极拳正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基础功夫最为重要,就如上学一样。
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此;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同阶段的组合、认识、掌握与升华……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
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欧阳与创编内三合之功夫,也称“知己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体现。
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
“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天真元,即:内气运行、身识应对、感觉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通过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挖掘自身潜能,使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的功法过程……。
“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
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
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通过五式之体的训练正肢体筋骨,聚合欧阳与创编身体散乱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内外三合之功夫。
然后通过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觉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
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推手完善内外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符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同的体悟认识,化生自我风格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夫结果,如挖掘浅能、去病、养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
武术名词及注释
1、闻鸡起舞晋朝名将祖逖和司空刘琨同睡在一起,夜五更天闻鸡鸣,祖便叫醒刘琨起床,二人同去练功舞剑。
故而称:“闻鸡起舞”。
此故事被习武者流传至今。
祖逖(公元266-321年)河北涞水县人,东晋末年任豫州刺史,称“奋威将军”。
其父祖武曾任山西上谷太守。
祖逖316年攻打豫,开封击败匈奴,刘琨石勒,收服黄河南北,后病死于军中。
2、无软不能多变,无刚不能克故。
纯软易失,纯刚易折,故刚柔相济方为真。
彼此抗衡时,没有软不能灵活多变,不能以巧取胜,但纯柔容易被人所乘。
没有刚力不能胜敌,但纯刚遇刚,力小者会败,所以说,刚中有柔是真刚。
3、读十年寒窗苦可大成,而习武十年,未必能悟武道也。
勤学苦读十年书,过去能考个秀才,而习武者没有名师高友指点,没有很高的悟性,恐怕习武十年难以达到高水平,难以懂得理解武术的真意义。
4、入门引路和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习武者入门师父须要口传身授,但功夫是学无止境的,练功的方式方法要靠自己本身刻苦努力勤学,勤问、勤看、多实践。
故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5、苟无站桩之功,难换虚浮之力。
习武者先要练桩功,没有很好的基本功夫,手眼身法步不会协调,六合不通步法不稳,不能灵活多变。
6、懂其拳理,明其拳意。
习武者每学一招一式,或套路,必须弄清拳理,也就说:此招来龙去脉、叫什么名称、走什么劲等基本要领。
明确拳意,也就是这一招有什么用,用时怎样用等。
7、习武的多,懂劲的少,八势好学,劲难学。
世上练武的多,真正能懂每个动作是什么劲,劲的路线,怎样运用,这样的人很少,所以学动作易,学懂劲是十分难学的,首先要有悟性,名师指点,刻苦练功体会劲。
8、拳打千遍,身法自如。
对每招每势要深思多练,久练艺熟,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身法自然自如,艺会精。
9、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以手忘械,运用自如。
习武者具备高水平的功夫,就不讲招势,大脑会产生条件反射,灵敏度极高,抗衡时就会心怎么想,手脚就自然而然出招会躲闪,如手持兵刃,也会运用自如。
成为太极拳高手,必看的九本书---四明山人
四明山人太极拳体悟---成为太极拳高手,必看的九本书本人道号四明山人,习练和研究内家拳几十年年,所拜访之内外家的名家与明家无数,所阅读之秘籍珍本、名家著作则更是数不胜数,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所以具备了分辨真伪是非的眼力和能力,更是对于太极拳目前的发展情况甚为担忧,看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用了很大的心力和热情,练的却是太极操而非太极拳,但还懵懂不知,以为得到的是真传正法,而怡然自得,真正是令人惋惜。
如此大好国粹就这样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毁掉,真是可惜可叹,所以山人认为,要想学好太极拳,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这点尤为重要。
所以山人认为要想学好太极拳,而不是太极操,要注意以下几点,希望对想进去太极之门的朋友作为一个参考。
1、访明师而不逐名师要想学好太极拳,首先就要拜一个真正懂太极的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多么有名,但一定要是对太极拳有深刻体悟和非凡的功力的,方为明师,所谓明师者,就是对太极拳真正明白的老师。
拜师千万不要看名,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一旦拜错老师,浪费的是你的大好青春,想想若练到老都没把拳练上身,更不知道太极拳为何物,岂不是浪费光阴吗?2、勤练亦要多想外家拳只要方法正确,苦练即可。
而太极拳则完全不是这样,太极拳强调的是勤练而非苦练,同时在勤练的同时,还要多想,也就是多思考,多体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其拳艺亦会进步神速。
3、以内气催动外形太极拳虽然也很注重外形姿势的正确,但更要明白,外形不是太极拳的全部,正确的外形姿势只是给内气创造一个畅通的通道而已,以内催外才是太极拳之真意。
所以历代祖师们常说太极拳在“内而不在外,在气势而不在架势”,在练拳过程中要时刻本着“内气催动外形”这个理念来指导练拳,则太极之门,自不难趋及。
4、循序渐进而不图速成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一是因为太极拳是一个比较难练的拳种,二是此拳需要长时间的模练,方可功夫上身。
一定不要相信现在某些书上写的什么速成方法,那都是为了眩人耳目的噱头而已,要时刻明白“太极拳无速成”,必须要沉下心来,多看经典,多和老师交流,亦步亦趋,以目听,以心抚,以意会,假以时日,则必可达于上乘。
(入门)严新老师气功修炼语录系列
入门时每个人要掌握一种方法。正所谓"贵在精一,重在微妙"。入门以后,可以灵活变通,吸取众家之长。老师傅都讲:"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归宗,要归在掌握练功的基本原理上。一般来说,是松、静、自然;调心、调息、调形;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等。关键是二十四小时不断地练功。
《八十字要旨》
你说不清楚你的模式在什么地方,那就没入门。不管你练了好多年,你那个气是浪费了的,随练随浪费,那可不行!因为气要集才能升高。
《严新网络家园》"功法篇"前言
气功种从古到今老师傅总是这样讲,总是这样告诫弟子:"只能作善事,不能作恶事。"当然,天下至今也有作一些不利于他人的事情的人,这个是一时难以避免的,但我们从气功的发展出发,从气功对我们每一个愿意练功人自身的效果出发,必须这样做才能够跨入气功的大门。
《大慈大悲洗心法》
在练气功过程中要反复想自己从今后以作善事,从今以后要大慈大悲,你没有这种思想,那么过后就不行的,练功只等于坐在那里很好的休息,还没有跨入气功的大门。
练功夫要注意方法,但没有一个自始至终都不变的方法,贵在精一,重在微妙,是入门之事。
《八十字要旨》
不管什么方法都行,高功夫师父点化时是没有方法的。
《八十字要旨》
正道的或者是歪道的都行。不要轻易否定歪道的。各种功法开头都说不清楚,最后才见功夫高低,才见功夫效益。开始时没有定法,什么方法对你最适应,反应最好、最舒服的或是最不舒服的都是你适应的方法。
《八十字要旨》
定力不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可以坐着不动就叫有定力,有自发动功的人就是没有定力。没有定力是指修炼气功不能入门,入门以后又跳出来了;老是没有效果,既便有效果,很快又消失了;或者你接触气功,三、二天就没有兴趣了。
十三势歌
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弓I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张二丰拳论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十三势行功解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
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太极十三势歌译注)
太极十三势歌译注太极拳起源地温县陈家沟太极园雕塑太极十三势歌是历代太极拳师十分重视的歌诀,相传是古代拳师王宗岳所作,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点。
十三势歌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人细细品味。
太极十三势歌诀: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太极十三势歌译文:(一)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译: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二)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译: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平衡(虚实)并转换平衡(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完整的整体平衡(虚实)。
(三)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译: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
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四)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译: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五)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译: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六)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译: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
克敌制胜的励志名言_励志名言
克敌制胜的励志名言敌人只不过是一个幻影,真正的敌人永远都藏身其后;搏斗就是一场游戏,真正的搏斗需要忘记自我;要战胜,你必须一个侠客,勇猛的侠客,因为狭路相逢勇者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武术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之一。
是国粹。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
武而无学,学而无德。
武以德彰,德以武显。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无意为法,无为为道。
勤者自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仁者无敌,勇者无畏。
无欲则刚。
外柔内刚,韬光养晦,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
中华武术源流远,留得文章好句传。
柔能克刚无人信,刚能克柔柔练成。
宿昔秉良弓,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对武术的描写想摘玫瑰花的人必须注意刺。
—波斯谚语1 / 3只见他舞起宝剑来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若闪电,又稳健又潇洒。
劝君不用隽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为人:力贱得人敬,口贱得人憎。
尊祖尊师尊武道。
学仁学义学武功,学得武功能守己。
英雄半点莫欺人。
武术可以修身。
即健身养生防身益智。
可以提升胆量魄力。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
他按剑在手,收敛笑容,刷地亮开架式,两只眼睛像流星般一闪,眼波随着手势,精神抖擞地舞起来。
大丈夫相时而动,趋吉避凶为君子。
那剑舞得果然不错,剑过处,习习生风,吹动丁香树上一片片白花瓣飘落下来。
学十首不如学一句。
多不如精。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忍: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道行服人服一大片,以技服人服一个。
极柔软即极坚刚。
逆来顺受,舍己从人。
随屈就伸,难以捉摸。
2 /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勤学功深心似镜;苦练日久手生灵。
站桩寻根路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站桩寻根路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
”出自明朝内家拳名家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歌诀》。
这句话的含义为:“练习太极拳者要想进入太极功法之门,需要师父口授心法,功夫方能更上一层楼。
太极功夫浩翰无边,所以学习过程不能松懈,惟有精练自强,方能精通太极拳的技击之法。
”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少林内劲一指禅,下面我就谈谈我练习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心得。
一、入门需拜师。
我能与少林内劲一指禅结缘,多亏了神经衰弱。
1993年,我患上了神经衰弱。
晚上入睡十分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恶梦又接连不断,睡眠质量极差。
第二天醒来,觉得脑力和体力不足,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力不好。
为了彻底地摆脱神经衰弱的折磨,我买了一本内劲一指禅的书,按照书上的内容自学,这样坚持了一年多,治愈了神经衰弱,改善了睡眠状态,睡觉的效果极好,躺下不到5分钟即可睡着。
美中不足的是我一直没有突破马步站桩的瓶颈期。
尽管我每次都是按照站桩要领站桩,但是每次最多坚持30分钟,否则膝盖就会疼痛。
站桩虽然遇到了瓶颈期,但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神奇功效给了我坚持练习下去的信心,同时也产生了拜名师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想法。
缘在天定,份靠人为。
凡事都要讲究缘分的,没有缘分是找不到德艺双馨的师父的。
2016年10月1日,我有幸联系到了少林内劲一指禅第十九代掌门人阙巧生师父。
10月2日晚上9点,我冒雨到了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阙阿水故居。
在郑金瑜师兄和王钟伟师弟的引荐下,我见到了阙巧生师父。
当时,阙师父是禅坐在椅子上的。
禅坐是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中的静功,是练功的高层次的养气功法,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做不到的。
那一刻,我感觉到我“千里求师”的决定是正确的,我选对了师父。
10月3日,拜师仪式结束之后,阙师父开始手把手的教我功夫。
阙师父教功认真,讲解到位,示范细致,诲人不倦。
在阙师父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原汁原味的少林内劲一指禅, 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看书和教功视频自学与拜师学艺的效果是不同的。
师训门规戒律
《易筋经》点穴疗法
师门门规戒律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门规戒律的制定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恭敬我们的师父,以一颗虔诚、恭敬的心去修德正身,传承创新,同时也是在修炼我们自己。
以下门规戒律本门弟子须谨记、遵守:
一、要尊师重道,精研医术,心定志坚,忠孝知恩,团结和善,正己化人。
二、吾门弟子之座右铭:“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三、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不妄图虚名。
学习中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认真修习师父所传之技艺。
四、求知中不可半途而废,从始至终都应持感恩之心向师父讨教学识。
五、同门弟子之间应亲如手足,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包容,谦恭礼让,齐心协力,弘扬本门。
六、要常怀慈悲之心,大愿大爱,诚恳待人,多行善事,不自骄自满,不损人利己,不狡猾奸诈,不伤风败俗,不得逞强好胜、坑蒙拐骗,不得嫌贫爱富,不贪无义之财。
七、不得到处卖弄炫耀,不得损公利私、结党营私、玷污师门。
八、所有弟子须遵守门规戒律,保守秘密,未经师父同意,不得
将所学之技艺故意泄露,亦不得外传。
九、吾门弟子要自觉遵纪守法,如有个人违法,不可牵连师门。
十、以上如有违反,由师父视其轻重作出惩戒。
练武口诀_采天之气借地之力
练武口诀_采天之气借地之力遇短勿近,遇长勿远。
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举手不留情,当堂不让步。
同行较技,留手不留拳。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
无人当有人,有人当无人。
和为贵,义当先。
宁传十艺,不传一理。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
百巧奇能,无力不行。
以巧破千斤,千斤力在后。
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眼功练得精,克敌占上风。
眼无神,拳无魂。
拳无功,一场空。
攻讲踢打摔拿通变,守求顶顺化闪齐备。
技贵互变,理妙成圆。
习武贵在得法,求功尚在持久。
能文者疏于武,能武者疏于文。
经师不如访友。
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胆气十足,催敌何难。
智者无敌,悟者大成。
临敌心不静,有招也无用。
拳理需静悟,拳技要勤修。
练拳不拆手,什么都没有;练拳拆开手,让你武林走。
对敌若无胆问先,空有一身拳脚功。
遇敌好似火烧身,放胆使招必成功。
久练功自纯,勤悟理自通。
胜不足喜,败亦无妨文崇孔子,武尊关公。
拳无功不精,招无速不灵。
练武不习文,终究是个野蛮人。
文修其心,武练其身。
不蹬长城非好汉,不练武术太遗憾。
不武者,愚人也。
尊师要象长流水,爱徒要如鸟哺雏。
习文有武备,练武有文理。
一力降十会。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以恶制恶理不悖,霹雳手段菩萨心。
妙诀劝君勤练习,强身胜敌乐无穷数语妙诀拳中要,不用纯功也枉然。
枪为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
低头弯腰,传授不高。
上盘百枝摇,下盘似生根。
重心夺敌位,神手亦难防。
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招熟。
登山要有好向导,高徒要有明师教。
武术都是脚和手,要看精华有没有。
铁杆磨成绣花针,功夫到了自然成。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
朝朝用心学,时时记在心,功夫如此练,必成一智人。
无力不是功,无功不是拳。
浑元一气武道成。
少站三体式,老来浑元桩。
肢体形于外,心意诚于中。
出手似闪电,回手似火烧。
沉肩垂肘气到手拳成家什就禅通武达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为正人。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汪永泉先生早年太极拳讲记资料整理小君转载于老师赠与的讲记资料
汪永泉先生早年太极拳讲记资料整理、小君转载于老师赠与的讲记资料汪永泉先生早年太极拳讲记资料整理、小君转载于老师赠与的讲记资料2009-10-30 20:07练习太极拳的七步台阶水-小君第一步上下相随:上下是指由头到脚心,必须把意气松散到四肢,然后再相连起来上下一体,由头顶至尾闾要中正安舒,支配四肢,则一动无有不动,两臂在身体周围圆圈之内,松软圆活不用强力地运用拳架。
两胯轻松,掌握住右两脚到脚心,轻灵地变换虚实,两手心与两脚心相配合。
如此上下协调运动拳架,不要把身体分成上下两截只运动半截拳架,一定要上下一体。
第二步内外相合:凡是练习太极拳应该明确本身在体质上的内外之分。
所谓内外之分的内,即人体内部的神意气。
所谓外,即手足腕肩肘腰胯膝等。
神意气虽然没有形状,确是身体的本质,神意气充实,则身体必强,神意气亏损则身体必然虚弱。
因此在练拳时,必须先以培养内功为主,使神意气充盈,并发展到外形。
故拳谱要求,在练拳时必须“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内外相合,以内功运动外形,要动内外都动,要转内外都转,要开内外都开,要合内外都合。
这样才能练了内功也就练了外形,练了外形也就练了内功,练一天有一天的收获,如果不用内功运动外形,而单纯的去练外形,由于内气不充实,而支配外形运动姿势变化的力要有内功引导这样练下去有损无益,练功越勤,身体亏损越大,慎之,慎之。
一下是前辈把内功与外形的关系结合到练拳上的歌诀:外转内不转谓之跑。
有跑而不随,必倾。
内转外不转谓之藏。
有藏而不献,必馁。
外开内不开谓之”支”。
有支而无源,必断。
内开外不开谓之“续”有续而无展,必憋。
总之,要内外相合,互助相随,才能得心应手。
凡有不随不合之处,谓之妄动。
第三步: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在练习拳架时,即懂得了内功与外形相结合的关系,就应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方法去锻炼。
由于运用内气是无形的,内气运用的舒适畅通与否,外形上是看不出来的,而运动拳架姿势则见于外形,每个姿势在运动中与内气相结合的程度和关系如何,是否合于理论要求,应当能细心体会,要运用内气将其贯穿到外形姿势上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拳友太极山猫说: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好比是一条大路,这条路分为前后两段,前面一段称为知识,后面一段称为智慧,知识之路有始有终,智慧之路有始无终,在前后两段之间有一扇大门,这个大门称之为“悟”,“悟门”的里面起点就是知道”,所谓“入门”是指这个门,即使你练了十年拳,你只是在着熟(现代指套路姿势动作)阶段徘徊,得不到言传身教,你永远不能跨入懂劲之门,不知太极拳是什么,以为就是会打什么式多少式套路了就是学会了太极拳。在此地只须口授引路,有时就像一层纸,一点即破,不点即不知,过来人心知肚明,门外人并不相信,同时,也大有人在利用这一点来故弄玄虚,大行敛财之事,所以一般人真假难辨,一概以“拳师们招揽生意的一种方法”而论,以偏概全。
拳友阴阳卧鱼说:入门引路须口授是教你一种方法练拳,而非教你几个拳势,是一种捷径或门路,没有正确的方法练再多的拳势也只是表象而无内涵。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是关键,不懂如何运用此论要想懂太极拳就如同痴人说梦!将一事无成!一个懂如何练拳又懂拳理的人,就是不动身体去教练,用口述的方式也能把人教明白。这是千真万确的。多少次的实践证明前人的论述是正确的。希望练太极拳的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等到不能身体力行的时候再明白那可就为时已晚了!我被人忽悠了20多年,现在想起那叫悔恨而又无奈。没办法自己也年纪大了,后悔也只能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天。再次推荐几本书:陈式太极拳------顾留馨.沈家帧著。!!后面的陈鑫语录前面的最好不看有毒素!孙禄堂武学录!!.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著。!!赵堡太极拳----赵增幅著,只看书后部分理论。都是很不错的,如能看懂将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