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合集下载

科龙事件

科龙事件

一、引言随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科龙案件”和格林柯尔系的立案调查,科龙在2002年至2004年间的重大财务造假问题渐渐公诸于众,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期间为科龙提供审计服务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却出具了两份保留意见和一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来看,并未揭示出科龙的假造行为。

究竟是由于审计业务内在固有的局限,使得审计不可能揭示出所有财务造假;还是因为德勤违反审计准则存在执业过失,造成审计失败,这在社会民众、会计业界与德勤之间产生了众多争议。

目前证监会的最终处罚决定尚未出台,德勤一方以此为由三缄其口,而众多主张追究德勤责任的更多的是主观判定德勤存在失误,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有必要对德勤审计科龙一案进行全面的评析,公正地判断德勤在科龙案中的责任,为了防止将来再次出现此类审计失败寻找防治措施。

二、审计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审计发展初期,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

审计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就在当时承担起了监督检查的职能。

由于初期反映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相对简单,信息量不大,因此,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随着经济现实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量骤然增加,信息也越来越复杂。

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

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审计,确保审计结论符合一定可靠性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

但这种抽样审计的方式仍会给审计师带来很高的风险。

可以看到,此时审计师承担的责任范围由委托方向已知第三者延伸,包括众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债权人和许多的利益相关者。

因而,审计师否定了自己“警犬”的角色,强调只是“看门人”,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厦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厦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厦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400万元出口产品货物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厦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厦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898.60万元。

后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厦公司年报。

当年,银广厦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778.66万元。

银广厦虚构了巨额的出口销售,主要客户是德国诚信公司,而德国诚信公司的货款进账单都是伪造的。

次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据董博称,依旧是接受丁功民的指示,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天津广厦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区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厦公司职员傅树通以天津广厦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厦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290增值税专用发票份,价税合计22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缴纳“税款”500万元。

审计案例

审计案例

科龙电器会计造假案件分析一、科龙电器2001-2004年情况概述科龙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科龙电器,属于日用电器制造业,主营开发、制造电冰箱、空调、冷柜等电器产品及相应配件业务, 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 1992 年12 月16日在中国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它于1996 年7 月23 日,科龙电器的459,589,808 股境外公众股(“H 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于1998 年度,科龙电器获准发行110,000,000 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并于1999 年7 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5年4月28日,科龙电器2004年年度报告突破6416万元亏损,而且被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月10日,科龙电器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5月13日,科龙电器公告称,德勤不再谋求续任。

二、科龙电器2001-2004年审计报告概述2001年:科龙财务报表出现问题:中报显示收入27.9亿元,净利润1975万元,而年报却出现净亏损15.56亿元,其主要原因在于计提坏帐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6.35亿元。

时任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执行满意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合理的保证来确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确记录并充分披露”而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2年,安达信因安然事件颠覆后,其在我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并入普华永道,然而,普华永道对格林柯尔和科龙这两个”烫手山芋”采取了请辞之举。

随即,德勤走马上任,为科龙审计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

2002年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未取得科龙公司联营公司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认为应当调减科龙1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包括转回的2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调减后科龙2002年的净利润是1亿元。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事件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 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 亿元,2001 年更是达到14.76 亿元,转眼到了2002 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即2002 年的扭亏的巨大“贡献”来自于2001 年的巨亏。

科龙2001 年费用总额21 亿元之巨,2002 年仅为9 亿元,扭亏之术可见一斑。

当然,如此扭亏为盈是建立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变化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的变化。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

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

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

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3、利用关联交易 ❖⑴商品销售与劳务提供 ❖⑵托管经营 ❖⑶转嫁费用负担 ❖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⑸股权投资与股权转让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4、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收益、
股权转让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诉讼胜 诉、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 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新股申购资金利 息收入等。
• 2、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 • 会计制度同任何制度一样都具有局限性,
会计准则所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以及 ⑴使用不当的收入确认方法 • ⑵使用不当的费用确认方法 • ⑶运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 ⑷随意变更会计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 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器及其责 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 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原证券法、证 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2020/3/1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 1、虚构交易事项 ❖ 虚构交易事项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造假方式,包
括虚构交易事实和制造经济业务两种类型。 ❖ 虚构交易事实通常涉及到虚构销售对象、虚构销
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45958万境外公众股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1998获准 发行11亿A股,1999年7月13日公司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经营范围 ❖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 外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等。
2020/3/1
2020/3/1
根治对策
• 二)上市公司应重新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发挥 其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
• 要改变这种状况,上市公司首先必须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 理解。内部控制并不是仅仅防止、发现、改正下级员工的 舞弊和差错,它应该是一个整体结构,包括防止、发现、 改正经理人员的舞弊和差错。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挪用资金罪

• •
收购企业成为循环提款机
顾雏军:我们从来不会用上市公司的钱来收购,那是违法的。我用的是我个人 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 法院:被告人顾雏军、张宏挪用江西科龙4000万元和科龙电器2.5亿元,用 于顾雏军个人注册成立扬州格林柯尔。 晏果茹所指的“进一步”收购,是指顾雏军在轻取科龙后,对扬州亚星客 车、美菱电器等的并购行动。法院的判决显示,顾雏军在收购科龙时,至少还真金白 银地拿出格林柯尔的3亿现金,到了收购扬州亚星时,开始全部挪用科龙电器的资金进 行收购。2003年,顾雏军为了收购扬州亚星客车,再次以父子名义申请设立注册资本 为10亿元的扬州格林柯尔,其中无形资产出资为2亿元,现金出资8亿元。但法院查明, 8亿元现金实际上挪用自科龙———为了筹集这8亿元现金注册资本,顾雏军指示部分 高管以江西科龙、江西格林柯尔为操作平台调拨8亿元资金经天津格林柯尔转入扬州格 林柯尔的账户,使该公司的验资得以通过。法院判定,顾雏军挪用科龙电器和江西科 龙2.9亿元用于个人投资设立扬州格林柯尔的行为,符合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数额巨大的情形,被告人顾雏军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业内人士称,科龙电器收购 成功后成为顾雏军收购扬州亚星的取款机,而扬州亚星收购成功后又成为顾雏军的提 款机。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成立2家公司伪装压货

顾雏军:不会有一个坏人,去玩科龙这么大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太大了,你进 去就出不来了。法院:顾雏军等人向社会提供上市公司虚假的财会报告,剥夺了社会 公众和股东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顾雏军曾被媒体冠以“金手指”一样 的魔力———因为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次年即可扭亏为盈。但法院判决显示,顾雏 军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其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业绩虚假。 2000年、2001年科龙电器在两年连续亏损的背景下,被顾雏军纳入囊中。但已被 “ST”的科龙电器如果2002年仍然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原科龙电器财务部副部长 刘科供述,2002年12月份,顾雏军在他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虚增2002年公 司利润的问题。顾雏军要求公司2002年年度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完成1亿元的目标, 指使财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虚增销售收入。具体操作是由销售部提供愿意合作的客 户名单,财务部负责收取客户开出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做会计处理。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教材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教材

经查明,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 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 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 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器及其责 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 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原证券法、证 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2019/4/21
2019/4/21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3、利用关联交易 ⑴商品销售与劳务提供 ⑵托管经营 ⑶转嫁费用负担 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⑸股权投资与股权转让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4、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收益、 股权转让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诉讼胜 诉、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 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新股申购资金利 息收入等。
科龙电器财务 造假案例分析
红领巾小组
背景介绍 出现问题
目录
案例结局 经验教训
科龙电器简介
• 顾雏军,江苏泰州 人,毕业于中国天 津大学,获工程硕 士学位,格林柯尔 制冷剂的发明者和 专利拥有人,格林 柯尔集团的创办人
2019/4/21
1、基本情况 科龙电器(000921)即广东科龙电器股 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45958万境外公众股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1998获准 发行11亿A股,1999年7月13日公司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经营范围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 外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等。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影响因素
• 1.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 • 1)股票发行定价制度 • 2)配股政策 • 3)摘牌制度 • 2.外部审计不完备 • 1)注册会计师法规不健全 • 2)缺乏独立性。

科龙电器造假资料

科龙电器造假资料

科龙财务造假系德勤逼迫顾雏军引爆会计行业信任与监管危机价值中国推荐 2007-01-17 10:44:16 《IT时代周刊》记者/南飞一直深陷科龙案的德勤此次遇上了更大的麻烦,涉嫌“逼迫”科龙做出不真实财报使其公信力遭到严峻质疑,并由此波及到了整个会计审计行业不管顾雏军在法庭上所言是真是假,科龙案暴露出来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勤”)“胆大妄为”作假案,问题实质都直指中国对会计行业审计监管的缺失。

2006年12月13日,顾雏军等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高管涉嫌4项罪名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开庭。

顾雏军坐在轮椅上向法庭辩称,科龙2004年年报中有争议的5.1亿销售收入是在德勤逼迫下加进去的,他当时并不主张对这笔收入予以确认。

而这份年报亦被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

“资本狂人”顾雏军的这句狂语顿时把案件焦点转移到德勤,它首次让外界意识到会计公司在公司账目造假过程中难保清白,这掀起了业界对德勤权威与公正性的严峻拷问,也搅起了人们对会计事务所监管缺失的质疑。

德勤指使科龙造假?据顾雏军在法庭上指称,2004年年底,为了扶持在湖北武汉和安徽的科龙经销商,科龙通过压货的方式向武汉长荣电器有限公司和合肥维希电器有限公司合计确认了5.13亿元的销售收入。

当时,与科龙签约的审计机构德勤对这笔销售收入存有争议。

与此同时,科龙电器还有一笔7000多万元的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注:在1998~1999年间,科龙以旗下两公司各30%的股权换取华意压缩约25%的股本。

科龙两公司30%股权的净资产共为9728.5万元,华意压缩25%股权的净资产为11801万元。

不过,该次交易中上述股权均作价25536万元,科龙因此产生了1.37亿元的股权投资差额。

该差额按科龙会计政策分10年摊销,截止到2004年末尚余7140万元的股权投资差额未摊销)。

当时德勤对此提出了几套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认定7000多万元的摊销,同时对5.13亿有争议的销售收入予以确认,德勤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有一种方法是把这笔7000多万元的摊销入账,对5.13亿的销售不确认,德勤出具没有任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范文大全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范文大全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范文大全第一篇: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科龙电器造假案一、案例描述1.背景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

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

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

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

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

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

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

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丁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思、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己近百亿元。

2.处理结果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进行处罚,认定科龙从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认定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等,科龙公司财务造假,3年虚增利润3.87亿元,欺骗股民,给股民的正常投资造成了巨大损失。

案例二 科龙电器虚假会计信息案

案例二 科龙电器虚假会计信息案

科龙电器虚假会计信息案一、事件背景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龙电器,原名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21日改现名,其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上市,所谓A+H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代码000921,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0921.HK。

科龙电器案故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上海学术讲坛质疑并揭露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前董事长顾雏军相关财务造假事件开始,其后,科龙电器案一直为投资者、监管机关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频仍、纷纷扬汤,新闻连连: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被指造假,上海严律师自荐做公司独立董事,顾雏军被提起公诉而判刑,海信集团入主科龙,维权律师组织声势浩大的“维权团”,诉讼科龙电器的进程一折三波即从中止立案到开庭审理到和解结案。

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进驻科龙电器公司,正式对科龙电器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展开立案调查。

2006年7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宣布中国证监会因其违反证券法,作出证监罚字(2006)1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中国证监会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帐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科龙电器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847.05万元,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4875.91万元;认定科龙电器2003年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也未披露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购买商品等关联交易事项。

据此,对科龙电器处以60万元罚款;对顾雏军处以30万元罚款;对严友松、张宏、刘从梦等各处以20万元、10万元不等的罚款。

由此,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权益受损的科龙电器投资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追回相关的损失。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队员:刘轶凡15620082201994陈少君15620082201924付平15620082201941彭梦莹156200822020072011年7 月目录一、预警信号识别 (3)行业情况 (3)财务指标分析 (3)从审计报告角度透视 (4)二、报表粉饰动机 (5)三、报表粉饰手法 (6)◆现金流问题 (6)◆主营业务成本问题 (8)◆存货抽样盘点问题 (10)◆销售收入确认问题 (12)◆关联交易问题 (13)四、总结 (17)一、预警信号识别◆行业情况——行业整体不景气,科龙却实现了大额盈亏扭转科龙电器(000921),全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空调、冷柜等电器产品及相应配件业务,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

公司产品“容声”牌冰箱在连续七年的评比中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所处行业的现况:当前中国的家电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中国家电品牌在进一步集中和消亡。

2002年,在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后,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但科龙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在上半年冰箱、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科龙电器半年中报不仅成功摆脱2001年巨亏15.6亿元的阴影,而且交出盈利高达1.13亿元的成绩单,着实令人吃惊。

2001年10月29日,容声集团与顺德市(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顺德格林柯尔受让容声集团所持有科龙电器204,775,755股(占科龙电器总股本的20.6%)法人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每股2.74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5.6亿元。

2002年3月5日,双方又签订了《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合同书的补充合同》,根据该合同的规定,转让价格改为每股人民币1.70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3.48亿元。

2002年,科龙调整年报,2.01亿元利润额24小时内迅速下调达50%以上,负责审计的不仅对调整前的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而且对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也同样出具了保留意见。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中,有0.5亿的坏账准备转回
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 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
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 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 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 理了。
• 2。以科龙为起点,顾雏军建造格林柯尔 系
科龙电器(000921)
二.案例分析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时42分20.12.2501:42Dec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时 42分57秒01:42:5725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时42分 57秒上 午1时42分01:42:5720.12.25
4.38 -8.52 3.05 1.58
-6.78 0.2 -15.56 1.01 2.01 -0.64
-8.77 16.57
1 -2.66
计提坏账准备时:
转回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贷: 坏账准备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表
编制单位: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

科龙电器造假案一、案例描述1.背景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

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

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

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

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

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

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

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丁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思、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己近百亿元。

2.处理结果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进行处罚,认定科龙从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认定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等,科龙公司财务造假,3年虚增利润3.87亿元,欺骗股民,给股民的正常投资造成了巨大损失。

顾雏军会计案例分析

顾雏军会计案例分析

16.55%
46.77%
27.52%
母 公 司
11.41 %
0
19.07% 50.46% 31.1%
子 公 司
17.47 %
24.64 %
4.68% 46.77%
8.15%
猛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为2.82亿


年报披露新产品受欢迎, 占总销量的78%
制造巨亏一方面可以实现低价收购, 另一方面可以为收购后实现扭亏盈利 做好准备和进一步资本运作提供空 间。
股东 虚假盈利 亏损 停牌 复牌 退市
顾雏军简介
❖ 1984年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 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 1992年10月 下海经商 ❖ 1995年 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 ❖ 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 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 ❖ 2003年6月 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 12
2.TWO
科龙的出口额度 、生产规模及研 发力量客观。这 使得顾雏军有机 会通过整合制冷 行业上下游的产 业链,实现他自 己把事情做得最 好的梦想。
3.THREE
科龙的营销体系 建设得比较好, 又连续多年销量 全国第一。对于 那些使用了科龙 产品的人,对格 林柯尔来说,仍 是一个巨大的潜 在客户。
为什么收购科龙电器—最终原因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 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
为什么收购科龙?—科龙电器
1.ONE
格林柯尔集团是一 家立足于高科技环 保产业的成长迅速 的跨国公司,其拥 有占全球领先地位 的环保制冷技术和 无CFC新型制冷 剂生产技术,目前 已成为世界3大新 型无氟制冷剂供应 商之一。

科龙案件承担法律责任(3篇)

科龙案件承担法律责任(3篇)

第1篇一、引言科龙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企业合规与法律责任案件之一。

该案件涉及公司内部控制、财务造假、高管违法等多方面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剖析科龙案件中的法律责任,并对企业合规进行反思。

二、科龙案件背景及主要问题1. 案件背景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2008年,科龙被美的集团收购。

然而,在2008年至2010年间,科龙爆发了一系列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失效等违法违规行为。

2. 主要问题(1)财务造假:科龙在2008年至2010年间,通过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

据统计,科龙虚增利润金额高达20亿元。

(2)内部控制失效:科龙在财务造假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失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3)高管违法:科龙部分高管在财务造假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严重损害了公司利益。

三、科龙案件中的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1)证监会处罚:证监会依法对科龙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等措施。

(2)审计机构处罚:审计机构因未发现科龙财务造假行为,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2. 刑事责任(1)涉嫌犯罪的高管被追究刑事责任,如被判刑、罚款等。

(2)审计机构及相关人员因涉嫌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1)投资者诉讼:部分投资者因科龙财务造假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科龙赔偿损失。

(2)科龙股东诉讼:部分股东因科龙财务造假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科龙赔偿损失。

四、科龙案件对企业合规的反思1.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科龙案件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2. 高管合规意识企业高管应具备强烈的合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合规形象。

3. 诚信经营企业应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切实维护消费者、投资者等各方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通过年检只有一个办法,筹集实缴货币资金6.6亿元以置换注册资本中55%的无形资 产。调查显示,顾雏军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这笔巨资的,于是他采取了倒账手法。 法院查明的具体做法是,在顾雏军的指示下,2002年5月14日,科龙电器先向天津格 林科尔提供1.87亿资金,然后顾雏军再指使高管刘义忠、姜宝军、张细汉等人在容桂 农村信用社,将此1.87亿元在天津格林柯尔和顺德格林柯尔账户之间以4次来回转账的 形式,产生了以天津格林柯尔投资顺德格林柯尔共计6.6亿元为名义的进账单。该手法 实际上忽视了一个细节,用来倒账的1.87亿元最后又转回科龙电器,在进账单上自然 没有形成余额。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拒绝提供验资。2002年5月27日,顺德市政府容桂 区办事处出具“关于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年检事宜的函”,希望工商部 门考虑顺德格林柯尔和科龙电器的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暂准许顺德格林柯尔 办理当年的年检手续。顺德工商部门遂于同年5月30日为顺德格林柯尔办理了年检手续。 但当地政府同时向顾雏军发出“最后通谍”,要求顺德格林柯尔务必于2002年11月30 日前严格按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规范要求,完善注册登记手续。 2002年10月, 时任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助理的刘义忠请广东公诚会计师事务所办理该笔出资的验 资业务,该所要求顺德格林柯尔向银行发函询证天津格林柯尔缴存出资6.6亿元的情况。 由于此前顺德格林柯尔账户的4次进账共计6.6亿元在当天即转回天津格林柯尔,对账 单上没有余额,银行拒绝在询证函上盖章。广东公诚会计师事务所又要求刘义忠提供 6.6亿元在当天转回天津格林柯尔的依据。调查显示,顾雏军借此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刘义忠向警方供述,顾雏军指示他对会计师事务所将前述4次倒款的原因解释为 “打入顺德格林柯尔的是投资款,打出至天津格林柯尔的是预付天津格林柯尔的货款, 叫我拿进账单去验资。”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进行处罚,认定科龙从2000年至2001年,未按 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认定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 等,科龙公司财务造假,3年虚增利润3.87亿元,欺骗股民,给股民的正常投资造成了 巨大损失。而德勤作为科龙年度报告审计机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应对科龙造成的 损失赔偿承担连带责任。顾雏军等人是科龙的高级管理人员,是科龙公司虚假陈述行 为的实际操纵人和实施者,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科龙股东索赔第一案在广州中院开审。廖先生等4名股民提出,科龙电器公司和会 计师事务所合伙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自己投资,要求对方赔偿投资损失共计19.36万元。科 龙电器公司3名前高管及原审计公司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也一并成为被告。2008年1 月30日,法院对原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案做出一审判决: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 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犯挪用资金罪,总和刑期有期徒刑12年,决定执行 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80万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成立2家公司伪装压货

顾雏军:不会有一个坏人,去玩科龙这么大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太大了,你进 去就出不来了。法院:顾雏军等人向社会提供上市公司虚假的财会报告,剥夺了社会 公众和股东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顾雏军曾被媒体冠以“金手指”一样 的魔力———因为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次年即可扭亏为盈。但法院判决显示,顾雏 军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其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业绩虚假。 2000年、2001年科龙电器在两年连续亏损的背景下,被顾雏军纳入囊中。但已被 “ST”的科龙电器如果2002年仍然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原科龙电器财务部副部长 刘科供述,2002年12月份,顾雏军在他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虚增2002年公 司利润的问题。顾雏军要求公司2002年年度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完成1亿元的目标, 指使财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虚增销售收入。具体操作是由销售部提供愿意合作的客 户名单,财务部负责收取客户开出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做会计处理。

顾雏军因此还专门签署了一份关于顺德格林柯尔向天津格林柯尔购买制冷剂预 付货款6.6亿元给天津格林柯尔的《供货协议书》,并将时间倒签至同年5月12日,刘 义忠等填写了“收到天津格林柯尔投资款人民币6.6亿元”的收据,并加盖顺德格林柯 尔的公章。广东公诚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以上相关资料为顺德格林柯尔出具了验资报告, 并认定“天津格林柯尔向顺德格林柯尔投资”,其中属于以无形资产出资的6.6亿元由 天津格林柯尔以货币性资产置换。但此次法院审理查实,当时并无真实供货协议,6.6 亿预付款为虚假。调查人员称,顺德格林柯尔注册资本的货币资金中有6.6亿元一直为 虚假。因此,法院判决被告人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 金人民币660万元。
虚报注册资本罪


4次倒账6.6亿

成也科龙,败也科龙。顾雏军踏入国内A股市场,始于2001年对科龙电器 (000921)的收购。此前的2000年,顾成功地将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筹得资 金5亿多港元。 科龙虽负债累累,顺德市政府依然向顾雏军开出了高达5.6亿元的收购价。而按 当时的《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务院特 别规定的除外),所累计的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这意味着顾雏军若 想完成收购,必须筹集至少11.2亿资金。2005年,顾雏军面对郎咸平对其资金不足质 疑时,虽然放言“我惟一不缺的就是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但如今法院查实,彼 时的顾雏军实际上无法筹集足够资金,于是进行虚假注册。 顾雏军和父亲顾善鸿现金出资3亿(占出资总额的25%),其两项专利技术使用权 评估为9亿,作为无形资产出资(占出资总额的75%),达到了形式上的指标。但当时 《公司法》明文规定,公司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为促成交 易达成,尽快拯救科龙,顺德市容桂镇政府于2001年10月21日为顺德格林柯尔出具担 保函,要求顺德市工商局容桂分局先颁发营业执照,后补办验资、评估等手续。凭借 政府一纸公文,顺德格林柯尔得以“豁免”,次日凭担保函在未验资、评估的情况下 完成公司设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当地人士认为,政府实际上是允许顾雏军“先上 车,后买票”———先完成对科龙的收购,然后再逐渐补足公司资本金。但直到2002 年4月,顺德格林柯尔年检时,无形资产仍占75%,于是工商部门不予年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