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赏析

合集下载

《黄鹤楼》诗意及赏析

《黄鹤楼》诗意及赏析

《黄鹤楼》诗意及赏析《黄鹤楼》诗意及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黄鹤楼》诗意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黄鹤楼》诗意及赏析1黄鹤楼朝代:唐代作者:崔颢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黄鹤楼》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重点难点)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重点难点)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重点难点)《黄鹤楼》原文【作者】崔颢【朝代】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七言律诗的规定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要求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崔颢《黄鹤楼》赏析:表达了岁月难在,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怅然若失

崔颢《黄鹤楼》赏析:表达了岁月难在,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怅然若失

崔颢《黄鹤楼》赏析:表达了岁月难在,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怅然若失《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一、作品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2、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黄鹤楼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及赏析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上,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鹤楼》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由唐代文学家崔颢创作的。

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黄鹤楼的深深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与文化内涵。

首先,诗的开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黄鹤楼作为起点,通过“昔人已乘黄鹤去”的表达,使读者不禁想象过去昔日的人们曾经登上黄鹤楼,目送着黄鹤远去。

而现在,这里空留下黄鹤楼,似乎一切都已改变,充满了离别之意。

接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表达出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感受。

作者惋惜地说,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只剩下千载流传的白云,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再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两句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

作者以“晴川历历”来形容汉阳树,使人感受到阳光普照的景象,而“芳草萋萋”则给人一种青绿生动的感觉。

鹦鹉洲作为一个美丽的地方,也给人们留下了浓厚的印象。

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是表达诗人离乡之情。

夕阳西下,诗人不禁问自己故乡在何方,而烟波江上的景色让他更加感到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这首《黄鹤楼》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离别和思乡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鹤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古迹,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寄托了一段段人们对离别、思乡之情。

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黄鹤楼将继续为人们所铭记和赞美。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

《古诗两首》古诗《黄鹤楼》赏析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些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艳阳高照,碧空如洗。

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

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

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黄鹤楼》译文及注释二《黄鹤楼》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黄鹤楼》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黄鹤楼》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

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名句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黄鹤楼》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黄鹤楼崔颢昔人○2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

晴川○4历历○5汉阳○6树,芳草萋萋○7鹦鹉洲○8。

日暮乡关○9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据说,一天,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观赏风光,正想题诗留念,忽然抬头看到崔颢这首诗,吟诵过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遂搁笔而去。

这个传说当是后人附会,学者对此已有过考证。

事实上,李白并未真的搁笔,反而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歌,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不过,李白所作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二诗有明显的模仿崔诗的痕迹,可见李白之推崇崔颢诗或是真实的。

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

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

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漂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

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尾联以抒情作结。

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

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

《黄鹤楼》诗歌赏析

《黄鹤楼》诗歌赏析

《黄鹤楼》诗歌赏析(学生版)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它是吊古怀乡之佳作,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三.诗歌鉴赏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一个“空”字,似乎有无限的感慨。

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

诗人似在极目远眺,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漂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的浮动着。

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之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州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尾联以抒情作结。

诗人观赏佳境,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

白日里可一望千里,不仅忍动满怀愁绪。

崔颢《黄鹤楼》内容要点赏析

崔颢《黄鹤楼》内容要点赏析

内容解析
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 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 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内容解析
颈联
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 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 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 盛。

赏析《黄鹤楼》
要点解读
情境引入
黄鹤楼
楼以诗显, 诗以楼传。
情境引入
《黄 鹤 楼》 崔颢
内容解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内容解析
首联无限感慨昔人已 Nhomakorabea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内容解析


吊古
怀乡
感慨
愁绪
神异 渺茫
明丽 如画
朦胧 凄迷
归纳总结
李白非常推崇崔颢的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眼川前历有历景汉道阳不树得,,芳崔草颢萋题萋诗鹦在鹉上洲头。。 《日登暮金乡陵关凤何凰处台是》?《烟鹦波鹉江洲上》使—人—愁李。白
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 笔高远。
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 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内容解析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 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 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 浮动着。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

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背景】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

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黄鹤楼》的意思及赏析

崔颢《黄鹤楼》的意思及赏析

崔颢《黄鹤楼》的意思及赏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1历历汉一陽一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

日暮乡关3何处是,烟波一江一上使人愁。

1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一江一。

历历:分明的样子。

2鹦鹉洲:位于汉一陽一东南二里长一江一中,后渐被一江一水冲没。

3乡关:故乡。

昔日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升远去,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依然悠悠。

一陽一光照耀下汉一陽一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碧绿青翠。

天色已晚,可是我的故乡在哪儿呢?眼前一片雾霭笼罩,令人愁上心头。

【苍凉之美】传说诗仙李白喜欢一浪一迹天涯,所到之处也随意留诗作赋。

有一回他来到黄鹤楼,抬头看到崔颢的这首诗,不仅拍案叫绝,说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晴川历历汉一陽一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不仅道出了黄鹤楼的好景,还说出了千百年来的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通篇有一种哀伤而不失大气的苍凉之美。

【赏析】多读古诗,我们会发现诗人很喜欢以不变的山水来衬托变化的人情世故。

“白云千载空悠悠”就采用了这种写法。

的确,在不变的一江一山面前,人生就会显得短暂而无常,文章的大气之感就会体现出来,一江一山白云可以帮助我们的文章达到一个较高的角度。

【启示】在山水面前,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和人事的无常。

也许是因为我们现在太远离自然了,因而这种明白个人渺小的情怀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围着自己转。

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像古人一样去那些名胜古迹中感受历史,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只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这短暂的人生。

《黄 鹤 楼》原文+赏析

《黄 鹤 楼》原文+赏析

《黄鹤楼》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黄鹤楼》原文+赏析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 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 乘:驾。

4. 去:离开。

5. 空:只。

6. 返:通返,返回。

7.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 悠悠:飘荡的样子。

9. 川:平原。

10. 历历:清楚可数。

11.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古诗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诗词赏析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黄鹤楼诗词赏析

黄鹤楼诗词赏析

第13首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赏析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炼字:“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2)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首联:上句想象古代仙人跨鹤而去的情景是虛写,下句描写现实此地空余黄鹤楼为实写,虛实结合,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2.赏析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炼字:“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写法角度: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3.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描绘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2)请从写景角度赏析颈联:①选景典型生动,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展现了黄鹤楼外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②引发下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3)炼字:使用叠词“历历”“萋萋”,在韵律上使诗句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内容上,以树木芳草的葱郁茂密衬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4.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内容上,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

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

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

(2)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关于黄鹤楼的诗词及赏析

关于黄鹤楼的诗词及赏析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3.悠悠:飘荡的样子。

4.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6.乡关:故乡家园。

7.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白话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幼儿唐诗《黄鹤楼》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黄鹤楼》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黄鹤楼》原文|译文|鉴赏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

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那正是这首著名的《黄鹤楼》。

下面我们也一起透过这首诗领略黄鹤楼千年前的风采吧!幼儿唐诗《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

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

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

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

特别是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

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

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

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