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
流通概论
第一章1.流通:广义的流通,如水的流动,空气的流动,是指一种物质的流通;狭义的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2.期货贸易:是指远期进行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其一般形式是交易双方先就交易商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期和交货方式等签订合约,而实际的货款交割则在规定的期限内以实物交割,或非实物交割即补齐现货与合约的价差,或出卖合约等方式履行。
3.分工与交换形式:分工的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物物交换:这一分工改变了原始部落集狩猎与采集于一体的传统生产方式,出现了不同部落分别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生产方式,于是出现了物物交换;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使交换形式由W-W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转变为G-W-G',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单一化,而商品交换是解决生产单一化与需要多样化矛盾的有效手段。
第二章1.三次产业的划分:世界各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可大体划分为三种:一是以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统一为标准确定第三产业部门,两个过程统一时则划入第三产业,否则划入第一或第二产业;二是以生产者离消费者的远近为标准依次归入一、二、三产业;三是以产业是否有形为标准。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由前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组成。
而第三产业又划分为两大部分即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并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勘探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水利业。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事业、文化艺术事业、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
流通的基本原理课件
仓储
01
对库存货物进行盘点,确保账 物相符
02
货物出库管理
03
04
根据出库单据对货物进行核对 、拣选和包装
确保出库货物与单据相符,防 止错发或漏发
销售
制定销售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特点和竞争状况制定销售计划 确定销售目标、销售渠道和销售策略等
销售
产品宣传推广 利用广告、促销活动、网站等手段宣传产品特点、优势和价值 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吸引潜在客户
供应链管理
总结词
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 制和优化的过程,旨在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详细描述
供应链管理涵盖了对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 环节的管理,通过协调和管理各个环节的资源、信息和流程 ,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实时化,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 适应能力。
环境保护与流通政策的关联
环境保护与流通政策密切相关,流通领域的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措施
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推广绿色物流、开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监管 等。
06 未来流通趋势
一体化流通服务
总结词
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流通服务的一体化协同。
详细描述
流通企业应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包括生产、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实现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和协同运 作,提高整体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流通企业应积极倡导绿色流通理念,采用 环保材料和技术,优化流通环节和流程, 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也应加强 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鼓励和支 持绿色流通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流通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流通的初步发展
近代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流通规模迅速扩 大。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商品生产加速,流通需求进一步增加。
流通的现代化进程
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 兴起,使得流通效率大大提高,流通 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现代物流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02
通过整合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等资源,实现供应链的协同
管理,提高流通效率。
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
03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使得商品能够快速、准确地送
达消费者手中。
04
流通的未来趋势
流通技术的发展
物流自动化技术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自动化将成 为未来流通领域的重要趋势。自动化设备、智能仓储、无人 配送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共享经济在流通领域的应用
共享经济模式在流通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如共享仓储、共享物流等。这种模式 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流通产业的未来展望
绿色流通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流通将成 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推广环 保包装、节能运输等措施,降低流通 环节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可持 续发展。
智能化流通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推 动流通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智能预测 、智能决策、智能服务等将成为流通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05
案例分析
传统流通企业转型案例
案例一
某大型连锁超市由传统的实体店 经营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 通过建立电商平台、优化物流配 送体系等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和
马克思流通理论
马克思流通理论一、马克思的流通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的论述是极其丰富和详尽的,他从流通的一般概念开始对资木主义的商品流通进行剖析,详细论述了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深入分析了主要流通业的特点,并具体提出了如何提高流通效率的途径,所有这此内容都是极具逻辑性和科学性的。
主要理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通概念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三章中详细解释了其所谓的流通概念。
马克思指出,流通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最终到达消费者之间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过程,流通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
他把流通界定为“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①。
生产与流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对流通起到决定的作用,流通是为生产服务的,但是流通对生产又起着反作用,尤其是在买方经济的条件下,其反作用更是强大。
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流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流通也在不断发展。
从时间上说,流通的形式有:物物交换形式、商品流通形式、资本流通形式,分别是前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社会流通的发展形式。
从内容上讲,马克思是从三种意义上来研究流通的,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
2.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和第十章分析了流通时间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②。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称为流通时间,由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的时间这两个部分组成。
马克思认为,“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6页③同时,资本的流通时间也会限制它的价值增值过程。
因此,为了提高资本的效率应尽量缩短流通时间。
场与流通的含义
二、农产品流通特点与渠道 (一)农产品流动特点
1.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 明显,而农产品消费是常年的、普遍的,在流通过 程中需要有储备、运输和分销环节,以保证均衡上 市和满足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普遍需求。 2.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不耐储藏的特点,特别是 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下降, 造成损失。在流通过程中采取技术措施保持产品鲜 度十分重要。
二、农产品流通特点与渠道 (一)农产品流动特点
3.农产品体积偏大、重量偏重,运输成本在价格中占 的比例较大,不太适合长距离运输。 4.消费者零散购买,一次购买数量少、购买频率高; 消费者往往凭知觉感受(如大小、颜色、新鲜度等) 对农产品进行品质评价,但对农产品的营养性和卫 生安全性难以把握。 5.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的 收入弹性相对小。
一、市场与流通的含义
(一)市场的含义 (二)流通的含义
一、市场与流通的含义
()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市场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哪里有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
一、市场与流通的含义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的含义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市场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如农产品现 货市场就是进行农产品现货交易的场所。 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指买卖 双方、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各自与中间 商、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商品在流通领域中进行 交换时发生的关系。
二、农产品流通特点与渠道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形式将流通渠道分为直接流通渠 道和间接流通渠道。 直接流通渠道是指产品由生产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中间不需要其它交易环节,也称之为短渠道。 间接流通渠道是指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批发和 零售等中间环节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又称为长 渠道。间接流通渠道是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 发展而出现的,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形式。
流通概论.
流通機構的發展要素
影響流通機構發展要素可歸類為四個層面:
流通機構的內部要素 • 產品、機能(流通活動)以及制度體 (企業、組織、消費者) 流通機構的外部要素 • 包括生產及消費兩大主軸 流通機構的環境條件 • 技術、政治、地理、人口、所得 、文化、交通、通訊網 流通機構的調節手段 • 競爭、協調、整合或政府的行政 介入
1-22
流通業的發展趨勢
未來流通業之發展趨勢具備以下特色:
通路結構整合化與系統化
垂直整合:廠商中間商零售商間整合(統一集團與捷盟行 銷間關係) 水平整合:同業間整合(連鎖方式),共同採購或配送
營運規模大型化及連鎖化:連鎖店經營可達擴大採購 規模(降低成本),兼具彈性與規模經濟優勢。 經營多元化、國際化:如百貨業、量販店(國內系統、 國際系統、環球系統) 流通資訊化與無店舖化:EOS、POS、VAN、衛星定位 系統(降低行銷成本與溝通成本) 服務生活化:滿足顧客所需並具高附加價值。 管理專業化:財務、資訊、行銷、運輸、倉儲、、、
1-25
滿足顧客需求的原則
1. 顧客需要「有價值」的商品及服務 2. 要能替顧客省錢 3. 要能替顧客節省時間,提供更多的「便利 性」 4. 顧客需要某種水準的「尊重」
1-26
結論
• 於顧客滿意之致勝關鍵具有四項要點:
1. 必須在公司、員工、與市場顧客間相互創造共 有吸引力,以滿足人類創造樂趣及喜悅需求。 2. 必須具備市場所需之高度商品與銷售力。 3. 企業必須有強大之後勤支援能力以提升消費者 方便性與價值。 4. 必須隨時創新以革新就有系統的循環能力。
流通機構
流通機構(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Distribution Mechanism ) 是從生產過程到消費過程之間產品流通之社會 性結構,由流通對象、流通機能的執行方式、 負責執行流通機能成員及成員間互相結合所編 組而成的交易連鎖的總體。 • 可視生產(供應)需求(產品/服務)之權利轉移 之社會結構。 • 可有效率地執行流通機能之專業企業,稱之為 流通業者。
第三章 流通组织与流通渠道
第三章流通组织与流通渠道本章要点:(1)流通组织(2)流通渠道第一节流通组织机构一、流通组织根据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流通组织就是商品流通企业市场关系的集合体,流通组织可分为流通经营组织和流通管理体制。
(一)流通经营组织1、流通企业是商品流通的具体组织者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流通组织形式。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工作,是不同类型的流通企业完成的。
通过流通企业的工作,使生产企业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产品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
2、流通机构流通机构是参与商品流通活动的各类组织机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合作社等专业流通机构。
流通机构有广义流通机构与狭义流通机构广义流通机构:所有参与商品流通活动的组织机构、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构成。
狭义流通机构: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组织机构(专业化流通机构: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消费者合作社等)广义的流通机构构成广义的流通机构是指所有参与商品流通活动的组织机构,由专业化流通机构、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构成。
(1)生产者生产者的含义是指从事提取、种植以及制造产品的各种机构,既包括自然人、家庭和手工业者,也包括了各种类型与规模的企业。
(2)消费者及其特征消费者定义为了满足自身及家庭成员生活需求而购买商品的人,因此亦称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
消费者需求特征1.需求的多样化2.人数众多,且地理位置分散3.购买批量小,购买次数多4.非专家型购买5.不同商品需求弹性差异较大(3)专业化流通机构(一)批发商1.定义是从生产者或其他经营者处购进商品,然后转售给其他批发商、零售商、产业用户和事业用户的专业流通组织。
2.我国对批发商的分类(1)商人批发商(2)贸易经纪与代理(3)其他批发商(二)零售商1.定义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个人或家庭消费者的专业流通机构。
2.作用是联结生产者与消费者,或联结批发商与消费者的中间机构,通过零售商的经营活动,商品真正进入最终消费领域,完成商品流通过程。
流通概论复习提纲剖析
一.概念1.交换: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互相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2.信息流:是指信息从产生、发送到接收、分析处理、反应的运动过程。
3.产业:经营活动具有同类属性的集合。
包括:同类商品市场,同类技术及工艺,同类经济活动。
4.流通产业:是指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济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5.流通功能:是指流通在商品或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职能。
6.流通机构:是指所有参及商品流通活动的组织机构,也叫流通主体。
广义的流通机构除专业化流通机构外,还包括生产者及消费者。
7.消费者合作社:是由城市消费者自愿联合,以集资入股的形式成立的一种流通组织,该组织以微利价格向社员消费者提供商品,满足社员的生活所需。
8.水平渠道系统:水平渠道系统是流通渠道内同一层次的假设干企业采取横向联合的方式,以合资或合作等多种方式组成新的渠道系统。
9.零售经营要素:是指零售商在进展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需要进展设计和管理的各种营销要素。
10.独立批发商:也称商人批发商,是指不依附于生产部门,独立从事批发交易活动并对所经营的商品拥有所有权的批发商。
11.共同批发商:是指为了及大型制造商、大型批发商或大型零售商相抗衡,而由复数中小零售商组成的共同批发企业。
12.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也可称为环境物流。
13.物理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假设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4.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及效劳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5.流通政策:是以商品流通为适用对象的公共政策,即社会公共机构为了矫正市场失败、促进流通产业开展、协调流通活动、保障竞争的公平及公正、保护消费者权益及其他社会公共利益而对商品流通领域的公开介入。
流通经济学知识点
第一章流通的产生与发展一、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的概念、区别1、概念:按其本身的形成过程和内在属性,劳动分工可以分为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
(1)自然分工是由于纯生理差别或自然禀赋的生产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分工;(2)社会分工是由于生产主体(个人或组织)自主选择的不同而形成的分工。
2、区别:(1)在自然分工中,生产主体对于分工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权力;(2)在社会分工中,生产主体对于分工是主动的,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或安排生产方式。
二、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分工产品交换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商品交换1、建立在自然分工基础上不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称为产品生产;2、以产品生产的剩余品进行的交换就是产品交换;3、产品交换引致社会分工;4、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称为商品生产;5、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交换就是商品交换;6、由商品生产引致的社会分工是更高层次的分工,依此循环下去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二次:手工业和农牧业的分工;第三次:商业的出现)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畜牧业和农业成为相互独立的产业门类。
(1)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指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在此以前,交换只是偶然的现象,游牧部落出现后,它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不仅比其他原始部落多,而且种类也不同,从而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
(2)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成为相互独立的产业门类。
(1)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采用,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
流通概论考试重点
流通概论考试重点流通概论题型:单选 20分名词解释 15分简答 20分论述10分案例分析 15分计算题 20分名词解释:1、分工: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
2、交换: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3、商品流通: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4、活垂直竞争:指零售商与批发商、制造商等为争夺渠道权利或渠道利益而进行的竞争。
5、分配:把社会产品分归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动,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6、流通产业: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活动)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12、直复营销:也叫直接回应的营销。
它是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媒介或沟通方式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布产品信息,以寻找对方直接回应的营销方式。
13、市场区域:市场区域是指市场的地理规模、位置,以及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
14、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指市场中最终用户的数量。
15、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商店以上的零售业或餐饮业组织。
16、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选择题:1、分工的形式包括:自然分工(年龄、性别的差异)、内部分工(组织内部的分工现象)、社会化分工(组织体系外部、社会范围内)2、流通产生于分工,发展于交换。
3、交换分为劳动的交换(指劳动成果是由两个以上共同完成的)和劳动成果的交换(产品交换、商品交换)。
4、商品交换的提前:明晰的产权制度(交换主体彼此独立、互不隶属);分工与专业化。
5、商流指所有权转移;物流是商品实体转移;信息流是非实物化的,是商流与物流的前提和状态反映,包括交易信息、物流信息、市场信息。
6、PB:自有品牌战略(零售商利用自己的品牌开发商品和进行销售)7、社会经济系统四要素:生产、消费、流通、分配8、初次分配主要指征收,再次分配是政府将税收通过预算再投入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
流通概论知识点总结
流通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流通的概念与作用1. 流通的概念- 流通是指商品和服务在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 流通是指货物、劳务和资金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从一个经济单位传递到另一个经济单位过程。
2. 流通的作用- 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满足社会需求- 扩大市场规模- 丰富人民生活- 促进社会生产- 资金流通,推动社会经济运转二、流通环节1. 生产者- 生产者是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单位,包括各类生产企业、农牧业、渔业、采矿业等。
- 生产者通过生产活动获得产品和服务,并将其送到市场进行交易。
2. 批发商- 批发商是指以规模较大为主要特征,通过购进商品或服务取得所有权,按较低价加点后转销给零售商或其他经济单位的商业企业。
- 批发商在流通环节中发挥着调节市场的功能,为生产者和零售商之间搭建桥梁。
3. 零售商- 零售商是指将批发商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以零售价格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企业。
- 零售商在流通环节中直接接触最终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商品和服务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渠道。
4. 消费者- 消费者是商品和服务最终的使用者,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 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向生产者提供市场需求,推动市场流通的运转。
三、流通方式1. 直接交换- 直接交换是指商品和服务直接以换物或劳务交换的方式进行流通。
- 直接交换方式在早期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最早的交易形式。
2. 间接交换- 间接交换是指商品和服务通过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交换的方式。
- 间接交换方式的出现标志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交易的规模和效率。
3. 线上交易- 线上交易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方式。
- 线上交易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便利性。
四、流通方式的优缺点1. 直接交换优点:节省货币流通成本,直接满足双方需求。
缺点:交易范围有限,需求匹配难度大。
流通的产生
三.流通产业及其分类——流通产业的分类
(3)商品流通的阶段:可分为批发业与零售业。批发业可进一步细分 为综合批发业、专业批发业、经纪业、代理业等等;零售业可进一步细分 为有店铺零售业与无店铺零售业,前者包括百货店零售业、超级市场零售 业、便利店零售业、折扣店零售业、仓库商店零售业等等,后者包括邮寄 零售业、网上零售业等等。
第一讲 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本讲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流通的产生
知识点 一、什么是流通 二、流通是如何产生的 三、流通产业及其分类
第二单元
四、流通产业的特征及贡献
流通产业的特征、贡献及发展 五、流通产业的发展
一.什么是流通?
• 流通(Distribution)是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包括各种分销 商、中间商的交易活动。
二.流通是如何产生的
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
•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单一化,商品交换是解决生产单一化与需要多样化 矛盾的有效工具,因此,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 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不仅保证了单一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而 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因此,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如同一枚硬币 的两面,几乎同时产生,相互促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引擎。
三.流通产业及其分类
流通产业的内涵
1.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活动)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2.它是一种营利性事业,而不是公益或公共事业。 3.它是一种以流通活动为核心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4.不是专门以流通为经营内容的经济主体的商品流通活动不是我们所说的商 品流通产业,如制造商的商品购销活动、消费者非经营性的购销活动等。
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
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
三次大分工
商人的出现
流通名词解释
流通名词解释
流通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iú tōng,意思是流转通行;不停滞。
指商品、货币流转。
“流通”一般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物质的流动,即最广义的流通,如水的流动、空气的流动、血液的流动、人的流动、产品的流动、资金或货币的流动等等。
这种含义的“流通一般”对应着太多的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以致无法在统一的语义下来使用流通概念,进而无法开展科学的学术研究,是没有学术意义的。
二是指一切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的流通,即狭义的流通。
比如,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信息流通、人才流通等。
商品交换是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商品交换必然会促进货币的流通;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货币流通日益广泛和加速,由此就必然会促进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流通”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经济学家。
流通市场名词解释
流通市场名词解释
流通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双方之间进行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的场所,是一种经济活动的载体。
在流通市场中,有一系列的重要名词需要解释,包括价格、供给、需求、市场、竞争、垄断和垄断竞争等。
价格是流通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价值尺度。
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供大于需时价格低,需大于供时价格高。
供给是指企业和个人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和企业预期等。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人口数量和价格预期等。
市场是供给和需求相遇的地方,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配置。
竞争是市场中多个经济主体争夺资源和市场份额的活动。
竞争通常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或几个供应商垄断市场份额,通过控制价格和供给来获取最大利润的情况。
垄断会限制竞争并可能导致经济不公平。
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有多个供应商提供类似但稍有差别的产品,供需弹性较大,各个供应商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竞争。
在流通市场中,价格、供给、需求、市场、竞争、垄断和垄断竞争等名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运行。
一个健康、有序的流通市场需要充分的竞争、透明的信息、公平的法律环境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交换是流通的前提,无论是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还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本质上讲都是劳动产品或生产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
2.本书中的“流通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物质的流动;二是指一切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的流通,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本书中的流通,就是指不包括货币、资金、人流和服务的有形商品或产品的流通,是一种狭义的流通,包括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3.流通方式的演进过程一.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1.批发与零售的分离2.批发流通的变革3.零售流通的变革4.供应链管理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4.流通与商品流通、交换、交易、贸易、商业、营销、分销等概念的区别流通:商品或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组织之间的商品流通和组织之内的产品流通),流通的参与者可以是商业者、专门的流通机构、制造商、或是消费者商品流通: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包括商流和物流交换:交换包括劳动的交换和劳动成果的交换,劳动成果包括商品和产品交易:买卖的交易(=市场交易=商品交换)、管理的交易(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联合劳动)、限额的交易(政府对财富及资源的强制分配或对成本分担的强制安排)贸易:指对商品的“转售”行为。
(转售:指不经过生产制造环节,将购买的商品再销售给买者的行为)商业:广义的商业是泛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转售”活动的营利性事业营销:微观组织从发现甚至创造市场需求开始,并通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以及与顾客和环境相关的各种活动,以最终完成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分销:在制造商角度的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问题(流通是社会或宏观角度)第二章三次产业的划分i. 第一产业:农业 ii. 第二产业:工业 iii.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具体分4层:1.流通部门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4.为社会公共需要的部门第三章流通的功能:1.所有权转移2.物流功能3.成本节约4.信息传递5.风险承担6.流通金融专业商人:是指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拥有较多的存货并就地进行妥善的看管,并在市场上的消费者有需要时进行及时出售的人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主要物流活动及其主体物流是指商品实体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转移过程中,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种活动所构成的集成系统。
物流活动可以由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按照一定的分工来自行完成,也可以由专业的物流服务机构来完成。
物流服务商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专业化流通机构,他们接受生产者和中间商的委托,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活动。
举例说明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经营模式FEDEX(联邦快递)联邦快递是一家以航空快递运输为主营业务的国际性速递集团,FedEX的空运和公路运输业务分别占83%和11%,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为全球超过235个国家及地区提供快捷、可靠的快递服务。
所创立的经营模式是以飞机加转运中心构成的集中网络化运营为特征的联邦快递。
设有环球航空及陆运网络,通常只需一至两个工作日,就能迅速运送时限紧迫的货件,而且确保准时送达。
联邦快递提供隔夜快递、地面快递、重型货物运送、文件复印及物流服务,弗雷德·史密斯首创的隔夜快递服务和转运中心式的创新经营模式。
联邦快递提出的另一全新服务理念便是货物派送过程中的“信息追踪”。
这便是依托联邦快递的强大的网络服务,可以直接面对客户,通过这一服务,客户可以随时掌握托运货物的信息,一旦发生物件损失或者投递延误,客户可在最短时间内无需通过快递公司追踪物件流向。
1.以顾客服务驱动物流运作;2.建立综合供应链系统;3.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物流系统;4.利用第三方物流运作;5.创导一体化物流服务;6.物流标准和规范化的示范;7.网点建设专家;8.资源整合的高手;9.物流信息化提升服务质量;10.物流运作的高度专业化;市场定位:依靠自己的网络为高端客户运输高附加值产品,针对的是需要较高时效性和可靠性的客户。
联邦快递的重点目标市场是:认品牌的用户,这些用户与速递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快递公司的忠实用户;走快递服务兵器选择货运时间最短的快递客户,这些客户往往对价格并不敏感看着时间最短;走空运要求安全性的用户,这些用户往往重视品牌形象。
这也恰好是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也是中国市场的需求所在。
联邦快递强调的是高质量服务,选择是高质量、高服务路线,不是低价格服务路线。
第四章流通渠道的长度结构a)零级渠道:指产品从生产者直接指向消费者,而不经过任何中间机构。
也被称为直接渠道,主要用于工业品流通渠道。
营销学中将这种销售方式称为直接营销,比如电视营销,网络营销等。
b) 一级渠道:指渠道中只包含一个中间商的流通渠道,在消费品渠道中,这个中间商通常是零售商;在工业品流通渠道中,通常是工业品批发商。
比如苏宁、国美的进货—销售模式,即厂家直供模式。
c) 二级渠道。
消费品中:一个批发商和一个零售商;工业品中,两个不同的批发商,一个代理商加一个经销商,或制造商的分销机构和一个经销商。
三级渠道。
不解释。
流通渠道结构的影响因素市场因素:市场性质、区域、规模、行为商品因素:商品种类、体积与重量、易腐性、单位价值、标准化程度、技术服务要求生产者因素:流通策略、产品组合、财务能力、管理能力等流通者因素: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消费者因素:购买习惯、生活方式渠道权力:一般定义为一个渠道成员对渠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变量施加影响的能力。
当A依赖于B时,B就对A拥有权力,A对B的依赖水平越高,B的权力就越大3) 流通渠道的系统构成(P93—图4-5)(图表问答)按照渠道成员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我们可以把渠道系统划分成传统渠道系统与整合流通系统。
传统流通系统由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组成,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存在;整合渠道系统是为改变传统渠道的松散状态,而创造的一种能够使渠道协调一致高效率运行的机制,具体包括垂直和水平渠道系统。
在垂直渠道系统中,按渠道成员之间联结方式的不同,又分为产权式,契约式和管理式渠道冲突的结果这是一条渠道冲突与渠道效率关系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渠道冲突不超过C1点时,冲突不会对效率产生影响,冲突水平处于可以承受的区间内;而在C1C2这一区域内时,冲突对效率的影响时积极的,而当冲突水平继续增加时,则会对渠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美国的流通渠道现状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或借鉴现状:在后工业时期美国物流行渠道实现了又一次变革,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物流和零售组织。
百货商店,连锁商店等的迅速发展对批发商支配地位发起了巨大挑战,并建立了现代机械化生产体制,出现了制作商向流通领域的延伸。
发展至今,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催生了自动贩卖商店,多媒体售货商店,大型专业店等新的零售业态,规模也不停扩大,批发机构以横向联合的方式实现自由连锁发展,增加了批发商业的资本的多元化。
即形成了制造商到工业批发商再到产业用户或者制造商直接到产业用户的流通渠道。
另外,批发商业资本的多元化还为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展开深度发展提供可基础,组成了流通的系统化,使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渠道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特征,增强了渠道成员的联系,提高整个渠道的通过能力和效率。
启示:第一,善用新科技,提升效率,加强管理。
以电脑技术为主,加上科学的管理,使企业实力增加。
第二,创新经营模式,开发零售服务额外功能。
比如多媒体售货机等。
第三,加强流通企业渠道化建设。
第四,善用物流服务,科学组织货源,完善供应链系统。
工业化后期美国消费品流通渠道与工业化后期美国工业品流通渠道对比消费品流通渠道1) 对于城镇,百货商店建立与批发商不相上下的采购组织,直接从制造商处采购商品,然后直接卖给中心城市的消费者,冲击批发商与小型零售商2) 对于乡村,邮政公司对乡村杂货店和批发商的网络产生冲击工业品流通渠道1) 随着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现代机械化生产体制在一些产业中建立起来,出现制造商向流通领域的延伸2) 制造商进入流通领域的方式主要是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合并对比:1) 工业品的流通渠道比消费品的流通渠道简单,主要是制造商和产业用户之间的中间商比较少2) 因为工业品流通渠道的服务对象是产业用户,所以它区别于消费品流通渠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渠道中不包含零售商3) 工业品流通渠道较为直接,原因是工业品的用户往往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集中,购买批量大,产品的单位价值也较大,而且工业品需要提供更多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直接渠道模式可以更好地为产业用户服务4) 消费品流通渠道形式多样,既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这主要是因为消费品和消费者比较多样工业化后期美国消费品流通渠道图4-17工业化后期美国工业品流通渠道第五章零售业态变迁1.选址变迁。
中心到郊区2.商品组合。
一般宽到非常宽或非常窄3.营业时间。
正常到24小时全年无休4.技术与服务。
传统到高科技5.销售方式。
由讨价还价到明码标价零售商的分类体系一、按组织形式分类:公司连锁零售商、自由连锁零售商、特许连锁零售商、零售商合作社、消费者合作社二、按业种分类:零食、饮料烟草、服装鞋帽、纺织品、家用电器及影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体育娱乐、交通通讯、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保健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三、按业态分类: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具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零售业态变迁的理论假说a) 零售轮假说。
b) 真空地带说。
该假说根据消费者对零售商的服务、价格水平存在着偏好空隙来解释新零售业态的产生。
即“高—中—低”共存,变为只有“中”,再变为“高—中—低”共存。
c) 零售手风琴假说。
d) 自然选择假说。
用进化论来解释零售业态的变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零售业态照样适用。
e) 辩证过程假说。
f) 零售生命周期假说。
g) 其他假说。
冲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吉斯特和布莱恩,认为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是在新业态与旧业态之间的相互冲突,即相互作用下进行的零售经营要素的内容a) 商品:商品是零售商最基本的经营要素。
对零售商而言,商品采购是商品管理的核心环节。
为了有效地进行商品采购,必须做好两项基本工作:一是商品分类;二是选择供应商。
b) 价格:在进货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商品销售价格决定着零售商的毛利水平,对消费者而言又是一种成本负担。
c) 广告与销售促进:广告是支付费用并通过运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直接邮寄物等公共传播媒介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