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究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都在不断的进行更新。
初中语文作为中学教育体系中一门基础且核心的课程必须对教育方法进行改变,“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代表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与转变。
这一方法的运用,将会彻底改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的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学习任务群,这是改革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一步,本文将围绕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现状及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材中传统的组成部分也已经被语文学习任务群所代替,每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并且也有着相应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因此,教师也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学习任务群教学具有整体性的教学特点,教师必须真正发挥它的价值与作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一、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核心内涵要想真正实现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教师必须明确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核心内涵,这是顺利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的前提与基础。
在了解核心内涵后,教师才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学习任务群教学是以语文课本为载体,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来对各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解读,从而更好的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来整合教学资源,进一步推进学习任务群的有序展开,要注重学习项目与学习任务,必须要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各个不同任务中探索知识,而学习任务群也需要生动灵活的教学情境,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群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推动学校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一、新课改的背景二、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1.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情感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强调跨学科整合新课改倡导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要求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知识的交叉传递和综合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鼓励多元评价新课改倡导多元评价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来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3.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情感交流的启发、文学创作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
四、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的策略和方法1.整合资源,打造优质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打造优质课程。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纵观我 国古代 语文 教育 的历史 ,诵 读法 始终
引导上 的失误 。总 的来说 ,一些教 师在教 学 中存
・
8 ・ 2
第 1 期
陈 文莉 :初 中语 文诵读 教学 研究 ( )培养 学生 的语感 四 吕叔 湘先生认 为语 文教 学 的首要任 务是培养 学 生各 方 面的语感 能力 。语感 是对 言语 的敏锐感
无 法 产生应 有 的成效 ,甚 至泯 灭 了学生 诵读 的兴 趣 。那么 ,在 今 天 的课 堂 上 还 需 不 需 要 诵 读 教
理学 的角 度来 看 ,诵 读 教学可 以促进 中学生视 觉 器 官 、发 音器 官 、听觉 器官 的发育 ,提 高他们 的
学 习效率 。而且 ,从 心理 学 的层 面来 说 ,诵读 是
一
鲁迅说 过 :“ 言 有三 美 :意美 以感 心 ,一 语
也 ;音 美 以 感 官 , 二 也 ; 形 美 以 感 目, 三 也 。 l 诵 读时 能使 文 本文 字 外 化 为 有声 语 言 , ”2
学?答 案是 肯定 的 。
二 、诵读 教学的作用
丹纳在 《 艺术哲学》 中这样说 :“ 的喜怒 人
哀 乐 ,一切骚 扰不 宁 ,起伏 不定 的情绪 ,连 最微 妙 的波 动 ,最 隐蔽 的心情 ,都 能 由声音 直接 表达 出来 ,而 表 达 的 有 力 ,细 致 ,正 确 ,都 无 与 伦
方式 ,诵读 教学 的现状 还是不 尽如人 意 ,低 水平
其 四 ,时空 上 ,用 时不 足 ,拓展 不力 ,缺乏 具 体 的指 导 ,无 法使学 生对诵 读 的喜 好提升 成有 效 兴趣 ,进而维 持成 为定力 ,养成诵 读 习惯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需要研究新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讨论、辩论和写作等活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教育游戏等手段。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有趣的教学视频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布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种手段,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和积极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训练。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朗读和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开展项目式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多媒体和电子阅读等工具,让学生获取并整理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和综合运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成功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和事物进行新的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好奇心。
2.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诵读教学论文
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诵读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创造性地运用诵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鉴于诵读教学的尴尬现状,我们应该把提高诵读教学提上日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在语文课堂实施诵读教学,切实提高阅读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我们要抓的一件大事。
曾经的语文课上,占据课堂中心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也局限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他们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习惯性地肢解分析,每节课都在解决生词、划分部分、提炼中心,学生则习惯了去当听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存在,剥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学生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语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全面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就必须摒弃以往的阅读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现代语文阅读观,即“大阅读”观。
“大阅读”是近年来达成共识的大语文教学理念的一种既成的说法,它包括大量地阅读和读大气的文章。
大量地阅读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博览群书,或精读或略读,或字斟句酌或一跳而过,这样才能拓宽知识面,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大气的文章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读书,要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这就对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
教师应当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替学生把好关。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革新,与之相适应的则是教学内容的改革。
内容决定形式,选择好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
对美好的语言材料的诵读,本身就是一种引发愉快情绪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要给学生提供好的诵读材料,就要改革教材,精选诵读的内容。
课本要选择文质兼美的短文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也就是说选文标准应该“取法乎上”,这里说的“上”就是“上乘之作”,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
诵 读 教 学 的 研 究 方 案
1 . 研 究 目 标
我 f f J 以 实袍诵 读 教 学 为突破 口 , 全 面 提 高 初 I f l 生 艾 读 效 果 学 习 质 量 , 促 进 ¥ 3 - 逻教 师 专 、 I 成 k 通 过诵 读教学 行 动研 究 . 总 结 归 纳 出 一 食适 J } j 、 仃 效 的 义诵 读 教 学 策 略 。
2. 研 究 内容
教师通过 观察 、 访 谈 和 考诵 读方法 、 诵 读 效 果 等 方 面 的提 高 状 况 。
二 、 诵 读 教 学 行 动 研 究 的 实 施
敦帅绀 建学 习小组 , 开展 课堂诵 渎活动 , 开 展 仃关 诵 读 技 工 。、记 忆 方 法 的 示 范 与 指 导 , 并 从 重 音 、 停 顿 、 语 速 、 语 调 、 节 奏 等 方 面 对 学 生 进 行 针 对
性训 练和 引导 , 如: 适 时范读 , 指 导学生 诵读 I / J 、 组
1 . 组 建 语 文 课 堂 诵 读 小 组
本 文 系 闻 家 社 会科 学 基 金 “卜 一五”规划 2 0 1 0年 度 教 育 学 一 般课 题 “ 大 班 额 学 习 共 同 体 构 建 与教 学 方 式 变 革 研 究 ” ( 课题编 号:
论 确 定 如 下规 则 : 个 体 诵读 时 , 组 员 各 自诵 读 , 不 得 打 扰 别人 ; 轮 渎 、 对读 或 交 流 时 。 其他 组 员 必须 认 真 倾 听 . 他 人 诵 读 或 发 言 完 毕 方 可 补 充 或 纠
“ 阴 … 怒 … 浊 ”- - 2 字 渲 染 了悲 怆 的 哀 景 , 极 富 感 染 力 “ 怒 号 ” 运刚 l 『拟 人 4 : - 法 , 似 乎 存 为 迁 客 骚 人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
语文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鉴赏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
二、语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名篇段落,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力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同时,诵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语文诵读教学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对语言的美感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感。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诵读名篇佳作,使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语文诵读教学的方法1.选择适当的诵读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选择适合的诵读材料,如经典诗词、名篇段落等。
2.注重语音语调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培养他们的语音语调感。
3.注重情感表达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或段落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并通过诵读来表达出来。
4.结合文学鉴赏。
教师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五、结语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体验到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力量。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诵读活动,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通过共同努力,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诵读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诵读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传统,诵读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和流传下来的教育成果,蕴含着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散发着民族传统教育的经久魅力。
在漫长的语文教育史上,诵读教学可谓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开始,到后来的蒙学教育、经学教育,都非常重视诵读,诵读也成就了历代文人学者非凡的建树。
新课程改革以来,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
新颁发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都强调了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要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就是积累知识和习得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选题缘由纵观今天的语文教育,诵读教学被忽视的状况普遍存在,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
为什么古代语文教育在没有分科的情况下教学效率很高,现代语文教学在科学教育理论的规范和指导下效率反而下降了呢?其原因在于我们对诵读的本质认识不够,对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不透。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位上来,加强诵读教学。
但是现代的诵读又不可盲从古训,而要弄清诵读的本质和作用,找到有效的实施策略,在真正意义上发挥诵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本文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诵读与现代初中语文教育的密切联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课题的界定诵读教学,古称‚讽诵‛,最早见于《周礼》,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备受人们推崇。
朱自清先生就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
‛所以说,诵读就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活动,它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诵耳听心惟,熟读精思成诵,从而达到对文本的全面理解。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通过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有效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探究[摘要] 古诗词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诵读”作为一种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历来被认为是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有效手段。
本文试结合现有理论成果及课堂教学实践,就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要点进行全面梳理和阐述。
[关键词] 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应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并推荐了部分篇目,同时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充分说明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历史人文环境的变迁、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的冲击,现在的初中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日益生疏,对古诗词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教师也缺乏合理引导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成效,是本文着力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应继承“诵读”传统,大兴诵读教育之风,同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使之发扬广大,从而让学生传承古诗词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养分,切实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一、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的语文教学传统告诉我们:要想使学生有效地感知文本就必须诵读。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不仅表达着字面意思,体现作者的情感,而且还传达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及耐人寻味的内在意蕴;而诵读则要求诵读者调动心、耳、口、眼、脑等感官,揣摩词语的内蕴,体会文本的情味,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
古人对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
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朱熹称:“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唐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等等,均说明诵读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实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初中古诗词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来看,“积累”层次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和准确背诵古诗词名篇名句;“感悟”层次要求学生感悟古诗词的“形之美”(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神之韵”(即语言文字所承载的诗词作者情感以及其主观情感浸染的社会人生);“运用”层次则是建立在大量的“积累”和“感悟”之上的最终目标(指学生在接受大量古诗词的熏陶后,使自己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乃至思想情操得到提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夯实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教研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品位的方法和途径,这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确是一条很好的“捷径”。
而且,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改(包括中考试题命题)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积极倡导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心理学研究发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许多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
这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经典小说名著和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学生中开展课外经典作品阅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提升良好的文学素养,健全人格的发育.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面对新课标的实施,尤其是新形势下的中考命题改革趋势,考查内容大多侧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课外积累,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初中语文朗诵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语文朗诵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朗诵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悠长的历史。
追根溯源,中国古代的教育就超级重视朗诵。
1904年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朗诵教学尽管有专家提倡,但整体仍是趋于弱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试,从而忽略了朗诵,无视了对语感的培育,中学语文教学成效很不睬想。
新课程改革以来,朗诵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
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通行的书面考试不便查验,朗诵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
朗诵只只是作为一种外表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致使教学质量低下,成效不明显。
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和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养教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开展的需要。
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朗诵方式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
〞因此,朗诵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专门是初中语文教学最经常使用的方式。
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历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旷世才思,吸纳历经风雨磨砺而不曾稍减的人一辈子聪慧,领略蒙受光阴剥蚀而历久弥新的写作技术,继经受忧患锻冶而坚决不移的民族精神。
在朗诵中,培育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朗诵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研究目标依照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朗诵的全然途径,优化学生语言明白得与感知,探讨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
让学生熟悉到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爱好,以读带思,做到从试探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会,增进明白得,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朗诵经典的进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而区分字形以便经历那么是左脑的工作。
整个朗诵进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
依照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历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5倍。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一、课题名称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国内外现状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
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二)学校研究现状1.“诵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010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
4.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三)问题与不足: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2.教师层次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书籍就是力量-----培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以“初中语文七年级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七年级语文教师参与。
首先,针对新学期即将开设的《西游记》课文,老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备课。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位教师执教《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位教师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教学内容老师们认为,《西游记》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
(2)关于教学方法老师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于课堂管理老师们认为,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管理技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系列创新的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创新性的思维。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大多以讲解和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但现在,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讨论、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但现在,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给予充分的批评和肯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
口
…
.J u
科 教 研 究 Chla E Nhomakorabeaca i n n du t o
初 中语 文古 诗 词诵 读 教 学研 究
章 颖 菊 ( 苏州 中学立达学校 江苏苏州 2 0 2 1 0 ) 5
摘 要: 本文从理论 和实务 两个方 面对初 中语 文古诗词诵读教 学的琨状进行 了研 完, 古诗词诵读是初 中语 文教 学 中一嘎重要 的基 础教 学 工作, 了依 幸一 线教 师辛勤耕耘 , 除 不断探索教 学方法外 , 教育 决策层应 当对 初 中语文古诗词教 学给 予更 多的重视和 支持 ,出台加强和提 高 初 中语 文 古 诗 词 诵 读 最 学 的 政 策 和 措 施 。 关 键 词 : 诗 词 诵 读 曩 学 理 论 研 究 实 务探 讨 古 中图分类号 : 20 G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7 5 2 0 ) 0c一0 5 一0 1 7 -9 9 ( 0 9 1 () 0 l 2
诵读 教学 展开 研 究 。
第二 步 , 读 积累 。 谓精 读 , 是 要求 精 所 就
行深读 、 细读 。 同时 , 启发 学 生 尽情 投 入 , 带
形 意 使静 态教 学产 生 动 态 的 学生 围绕 古 诗词 的 句 子 、 内容 , 着 问题 进 带 的 内 容 , 古 诗 词 诵 读 却 被 排 斥 在 中考 之 声 、 、 的结 合 , 但 着 感情 大 声 诵读 , 出感 情 、 读 引发 感 悟 。 在 精 读 中 , 善 于 抓 住 古 诗 词 中 的 精 彩 词 句 要 我 在 初 中 语 文 古 诗 词 教 学 中 , 备 课 反 复 诵 读 , 过 诵读 , 到 “ 和 通 达 滚瓜 烂 熟 ” 的水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诵读教学行动研究方案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诵读教学行动研究方案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诵读一词出现了18次,这表明了新课标对诵读教学的高度关注。
可是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诵读被摆在了说说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本文正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行动研究进行行动方案设计。
关键词行动研究设计诵读教学初中语文课堂义务教育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语文诵读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强调了诵读的重要作用。
诵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知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人广阔的社会空间。
新课标分别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对诵读教学做了全新的表述,这其中暗含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实践方式,同时也意味着新课标对初中阶段诵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本文将尝试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诵读教学进行实践,现将诵读教学的行动研究设计阐述如下:一、研究问题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八年级两个班学生在语文诵读方面专门用于诵读的时间远远不够,课堂上愿意站起来展示诵读的同学人数不多,总是只有几个“熟面孔”在不同环节读来读去,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朗读技巧,缺少诵读的兴趣,诵读教学的时空较狭窄,诵读的评价方式较单一等问题导致班上诵读的水平不高,诵读远未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不知道诵读对自己语文学习的提高的重要作用也不知道诵读对一个人一生积淀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定有效的语文诵读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实施诵读,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质量,进而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如下:首先,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诵读的要求,让大多数多学生参与课堂诵读学习。
其次,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学习策略、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对诵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班级诵读整体水平的目的。
再次,通过在班级开展的诵读行动研究能总结归纳出一套适用、有效的诵读教学方式,以达到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初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
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
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2年进入初中新课程实验,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中考的惯性思维。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
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在宪梓中学(重点初中)、高级中学(重点初中)、梅北中学(普通初中)、白渡中学(普通初中)等四所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
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加大了初中教师对课堂的教学力度,本文针对初中生对语文的诵读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从诵读的意义、诵读内容的选择和诵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着手,并对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实践语文素养
诵读不仅仅只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小学语文应该做的事情,初中语文应更加关注这个环节。
因为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能使学生灵活贯通经典的字词句型。
1诵读教学的作用
1.1增强口语表达水平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语言要发挥其交际技能,就必须规范化。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而规范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字、词、句都涉及到普通话的声、韵、调等规范问题,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促其养成用规范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厚积方能薄发,诵读回归课堂为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融入现在与未来的社会提供了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1.2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十分推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就说明,诵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文本巧妙的立意、优美的语言、细致的描写、深远
的意境等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领悟。
因此语文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真正读起来,于诵读中不断理解,不断领悟。
1.3提升写作能力
诵读教学中所要求的多读、熟读实际上就是量的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感性的意会积累多了,才会上升到理性的语法理解和规律总结。
写作时才会真正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文思泉涌。
1.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鲁迅说过:“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诵读时能使文本文字外化为有声语言,从而使句子长短、骈散、排比、回环等多种形式之美得到充分体现,使语音的节奏、叠词的使用、平仄的抑扬、语气的急缓、音调的高低等音乐之美得到充分展示。
同时,诵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美、领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美感体验中获得了怡然畅快的审美享受。
重视学生的诵读,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习方法上的互相认同。
有很多的教师很重视学生的诵读,认为诵读可以达到的效果很多,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自己先抑扬顿挫地读一遍,再让学生来模仿。
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已经仔细地领悟了一遍,然后再进行诵读,领悟的效果更好。
在诵读中要注意,教师要让学生做到精神饱满,眼到心到。
必要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一个小组一起诵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滥竽充数。
教师要教会学生能够在课本中把握要领,营造气氛。
教师应先让学生对课本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是什么样的情感思想在里面,什么样的方法在里面穿插,什么样的作者思维贯穿在其中等等。
教师甚至还可以为学生配音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感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声音就代表着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3讲究诵读效果与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通过诵读深化知识,也需在诵读中升华情感,让学生不是死读书,而是巧妙利用诵读这一方法去主动汲取知识,陶冶情感,升华情感,把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诵读效果,边诵读边思考。
如思考诵读内容概要,思考作者创作这些内容的目的与意图,思考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的,是怎样进行表达的,又是如何进行布局谋篇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把握诵读方法。
当然,在诵读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字词、语句、段落等进行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大胆提出诵读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取长补短。
同时,教师也可从学生提问中了解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然后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在语文诵读时,教师还需注意方法,如个体诵读、集体诵读;先读而后提问点拨;先提问引导而后学生诵读;边导边读;此外,还有教师示范朗读、录音范读。
当然,对比范读、反复引读也是有效
的诵读方式。
通过多种诵读方法,使诵读更为有趣,更能够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
4明确诵读位置与方向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正显示了诵读的重要性。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注重诵读与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而深刻理解知识,内化知识,而不是一言堂,教师代替学生诵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诵读的文章,让学生自主诵读,以诵读促讲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诗词、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以及极具韵律感、节奏感的重点语句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一方面感受内容语言之美与文章构思之美,同时于诵读中积累语言,增强表达能力。
如学习诗歌时,若想学生鉴赏与解读诗歌,则需引导学生揣摩诗句,发挥想象与联想,再现情境,学会鉴赏倾注了作者主观感情的意象,才可进入诗词意境中,感受诗歌韵味与情趣。
而诵读是揣摩诗句的前提与基础。
例如:教学《归园田居》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诵读,找出生字生词,熟悉作品,把握诗歌内容,品味写景诗句的情境之美以及语言之美。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教师讲解。
在学生诵读时,有时也需要教师的各种讲解活动,如提示或引导等,以增强师生互动,增强诵读效果。
如语文教师可适当拓展知识,譬如简要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生活链接等资料,引导学生诵读;适当提示点拨,解决诵读障碍,唤起学生诵读热情等。
5总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诵读实践。
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学生学会一些知识,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让学生背诵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尽量减少死记硬背。
只有引导学生融入情感,才能真正地将诵读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把握好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引导学生诵读方法的选择,并对其加以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j].教学研究,2012,6(23)
[2]孙公.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及其策略[j].语文世界,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