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中国物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兴起,物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代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起到了连接各地的重要作用,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然而,到了近代,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限制,中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并不顺利。
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交通、仓储和配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效率低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物流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大力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
随着公路、铁路、航运和航空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物流成本大幅下降,物流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物流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物流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中转仓储、快递配送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业务体系。
从90年代开始,中国快递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
国内外的快递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快递服务。
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快递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快递业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另一方面,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控制和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得益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物流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了“互联网+物流”的战略,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物流资源,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线购物、无人驾驶和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物流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起步阶段到高速增长阶段再到转型升级阶段的过程。
中国物流行业凭借政府的支持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正朝着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快速、可靠的物流需求迅速增加。
然而,当时的中国快递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邮政快递为主。
这导致了服务水平低、效率低下和不稳定的局面。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内外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快递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此时,私营和外资快递公司相继进入市场,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了快递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快递行业也开始分化,形成了多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主体。
到了2000年,中国快递业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迅速提升了快递业的需求量。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快递业的支持力度,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了快递业的发展。
各大快递公司纷纷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了全国性的快递网络体系。
2010年后,中国快递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快递业的增长。
快递公司开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管理系统,提高了快递服务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快递业也开始涉足更多领域,如冷链物流、医药物流、智慧物流等。
这些发展使得快递业在物流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中国邮政管理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507.7亿件,同比增长26.6%。
中国快递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世界最大的快递市场。
然而,中国快递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快速增长带来的高需求量和高密度的配送量,对快递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运力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快递业还存在着行业监管和安全问题,如偷盗、丢失、损坏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快递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其发展。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年)。
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发展时期,国家长期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
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流通部门自成系统,按计划储存和运输;交通、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
由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完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运行,部门经济和条块分割造成的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
因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流通结构不合理和物流效率低下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
当时还没有现代物流概念。
(2)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年)。
这一阶段伊始,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随之不断深化。
1979-1984年,按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改革长期以来全面统一管理的旧体制,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重点调整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了商品统购统销制度,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固有局面,发展了计划购销、市场购销等多种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格局。
1984~1987年,围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框架,全面改革了流通领域的企业体制、批发体制、价格制度、经营制度,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流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987?1992年,根据国家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大力发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同时,对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减少。
物资流通企业大踏步走向市场,物流的重要性开始在物资、商业、外贸、交通、铁路、货代等各个领域引起关注;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货运枢纽等物流基砷设施建设投人加大。
在这一阶段物流概念开始进入中国。
1979年5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赴日本专门考察物流、参加国际物流会议,带回了物流概念。
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

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电子商务兴起。
那个时候,中国的外贸出口开始蓬勃发展,进口商品也逐渐走向普通百姓家。
然而,国内的物流体系并不完善,快递业态尚未形成,消费者面临着购物无法保证质量、递送慢、服务欠佳等问题。
1993年,中国的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顺丰快递诞生。
顺丰快递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模式,率先提供快递服务的同时,实现了全程跟踪,并推出了货到付款、代收款等创新服务,打破了传统物流行业的格局。
2000年以后,国内快递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业开始迅速扩大。
众多快递企业如申通、圆通、中通等相继成立和扩张,竞争异常激烈。
这一时期,快递业开始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引进了自动化设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研发。
同时,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很多人投身于快递业。
2013年,国内快递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归类为物流行业的一部分。
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效率成为快递业的关键词。
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快递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许多快递公司推出了APP,让消费者可以便捷地下单、查询和物流配送。
同时,快递行业的大数据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快递公司能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到了现在,国内快递物流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20年中国物流报告》,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达到了674亿件,相比起30年前,增幅达到了几百倍之多。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物流技术的进步成为了推动力之一。
从物流网络建设到配送系统升级,再到大数据的应用,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然而,随着快递业务量的增长,快递垃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包装过度、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快递行业面临的挑战有待进一步应对和解决,例如加强快递包装的研发、推广可再利用的包装材料,提升末端派送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总之,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体制2.物流引入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3.发展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4.全面发展期:20世纪末21世纪初。
@港口的定义:具有一定的设备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停泊,避风,进行货物或旅客转载作业的场所。
作为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连接点,天然港口,人工港口,现代港口。
港口有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一般设有航道,锚地,码头,泊位,仓库货场,后方运输设备,修理设备和必要的管理服务结构。
@港口组成:1.陆域:用于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货物堆存和转载之间,要求有适当的长度和纵深并有仓库,货场,铁路,公路,装卸设备和各种必要的附属设施2.水域:是供船舶航行,运转,停泊,装卸,要求有适当的深度和面积,水面稳静。
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港池和港口锚地。
@港口分类:1.按用途分类:商业港,军港,渔港,工业港,避风港,旅游港2.按位置分类:内河港,湖港,海岸港,河口港3. 按装卸货物的品种:综合性港口,专业性港口4.按集装箱运输中的作用分类:干线港,支线港,地区性港。
@干线港(中枢港 Hub):1世界性大型枢纽港。
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班轮挂靠2一次装卸较大数量的集装箱,周围中小港口的集装箱通过支线运输方式向这些港口运输或疏散。
“特点”:1国际集装箱航线,航路多,设备先进,泊位多,装卸效率高,竞争优势巨大2吞吐货物有相当大比例不是本港经济腹地生产和消费,转运性质。
@支线港:1相对干线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班轮挂靠少,主要是近洋航线和支线航线挂靠作业。
吞吐货物通常是本港经济腹地所产生和消费,转运量少。
2港口与干线港之间有定期的支线航班运输。
@地区性港:1主要指国内或更小区域的船舶运输服务港口。
一般规模较小,经济影响性和辐射面有限,吞吐量也较小2集中周边地区的集装箱量,以频繁的,少量的喂给方式向集装箱干线港或支线港提供箱源。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在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物流业开始逐渐发展,主要以国家经济体制为主导,物流活动主要由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承担。
2. 市场经济初期(1990年-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物流业开始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民营物流企业逐渐涌现,国家也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
3. 入世后(2001年-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物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逐渐提高。
4. 现代物流时期(2010年至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物流科技的发展,中国物流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物流网络覆盖范围扩大,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总体来说,中国物流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现代化阶段的演变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物流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逐步提升全球物流业的地位。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在这个时候,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使得物流行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1年,中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运输法》,这标志着中国物流业的法制化进程的开始。
此后,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对物流设施建设的投资、降低物流成本以及促进物流企业的整合等措施。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业得到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在全球生产和消费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内需市场也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2000年以后,中国物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物流企业
开始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系统,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智能物流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变革。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及欧洲
的市场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这一倡议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物流的关键节点和枢纽。
目前,中国物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物流市场之一。
据统计,中国物流业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10万
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未来,中国物流业将继续面临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物流模式的演进,物流业将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中国物流业也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
中国邮政快递物流的发展之路

中国邮政快递物流的发展之路中国邮政快递物流行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中国邮政快递物流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起步阶段(1978年-1990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营企业开始兴起,快递物流市场悄然形成。
1978年,中国邮政总局恢复了包裹邮件业务,成立了专门的包裹邮件处理中心。
此后,个别城市开始设立快递公司,但整体规模还非常有限。
1990年,中国邮政总局正式发布了规范快递市场秩序的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快递物流行业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二、初级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商品交流日益频繁,这为快递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快递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快递网络也逐渐扩大到了较大的城市。
同时,快递业务的种类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包括货物追踪、签收确认等。
在这一阶段,中国邮政快递物流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业务特色。
三、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2010年)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快递物流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对快递行业的监管也得到了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
同时,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快递物流业带来了蓬勃的发展,快递服务成为电商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通、顺丰、圆通等快递公司崛起,国内快递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企业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拓宽业务范围等手段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四、全面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进入2010年以后,中国邮政快递物流行业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政府加大了对快递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等。
同时,快递物流企业也逐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运输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国际物流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智能化、网络化成为快递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快递物流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 源远流长。
可以说, 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 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
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 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更是在 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 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 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 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
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 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
20世纪 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
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 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979年 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 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 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
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 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 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
这段摸着
石头过河的时期, 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到 1989年 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 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
另外, 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
与此同时, 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 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
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
并在这年,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
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这些都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引进的大量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
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
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位。
而 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
陆续出台,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的市场前景逐步好转,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成为投资热点。
“十一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 中国物流产业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 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 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日趋规范, 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
二、中国物流的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快速扩张, 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 物流产业无论是硬件还是其他方面都得到
了很多好的发展和完善。
1. 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
2008年, 我国铁路运输的营运里程达到 8万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一位;公路的营运里程达到 6.0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港口在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六席; 同时, 还建设有多处跨海大桥, 使
得中国的海陆联运进入了新的纪元。
2. 物流规模不断的发展和扩大。
2008年, 单单物流业增加值就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 16.5%, 占 GDP 的 6.6%。
目前,规模在 10亿元以上的中国物流企业就有几十家,如中铁快运、中邮物流、急宅送、青岛海尔物流、中铁物资等。
3. 物流组织形式的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
越细,发展也越来越规范,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物流地产等新型物流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4. 物流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中国物流教育发展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设有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就有 280多个, 再加上专科和高职院校, 物流专业的在校生早已超过 10万。
同时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细化分工,物流专业也分为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采购管理等专业。
此外, 还有许多培训机构也开了有关物流专业的培训课程。
这些为物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物流 11-1班 3110855106 覃明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