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免疫重点

免疫重点

第二章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即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功能的机构。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身稳定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4、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抗原激发发挥时间时相早期、快速4~5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免疫记忆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T细胞、B细胞5、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6、骨髓:所有血细胞产生和除T细胞外的所有血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7、胸腺(thymus):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8、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鸟类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1、抗原(antigen,Ag):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与抗原性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3、半抗原(hapten):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药物等。

4、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 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又称为抗原决定基。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掌握: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二.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 oll-like receptor4(TLR4)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重点知识整理

免疫重点知识整理

免疫重点知识整理(仅供参考,也可以问下班的同学)
第一信号:1)CD4+T细胞:识别MHC Ⅱ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Th1: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效应T细胞:Th细胞产生IL-2、IFN-γ、TNF-β
Th2:参与体液免疫,IL-4、IL-10
Th3 、Th17、T r1
2)CD8+T细胞:识别MHC Ⅰ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效应T细胞:CTL(T c1、T c2)
第二信号均为B7与CD28结合
3.B细胞的活化(双信号)(看书本)
4.细胞的死亡方式:①ADCC
②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看课本)
③补体C3b介导的调理作用
④MAC(膜攻击复合物)
5.书本P131~134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规律(延伸:乙肝疫苗大三次的原因)
6.补体一章,以及激活途径
7.超敏反应一章,Ⅰ,Ⅱ,Ⅲ,Ⅳ型
8.MHCⅠ与MHCⅡ
9.新生儿溶血症机制与预防:A,B,AB,O,及Rh型(阳性与阴性,常见溶血)血型,看课本
10.结核菌素试验是Ⅳ型超敏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观察结果,正常是阴性,阳性见于HIV,麻疹病毒,以及严重的肺结核等细胞免疫抑制或缺陷,强阳性反应见于结合感染。

免疫学重点笔记

免疫学重点笔记

免疫学重点笔记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
和白血细胞等。

-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消除外来入侵的病原体,维持
机体的免疫稳态。

2. 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反应
- 免疫系统有两种免疫反应方式: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 先天性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免疫能力,可以立即对抗病原体。

- 获得性免疫是通过经历感染或接种疫苗等方式获得的免疫能力,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

3. 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

-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 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

- 巨噬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粒细胞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4. 免疫系统的疾病及治疗
- 免疫系统的疾病包括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

- 免疫缺陷病可以通过免疫增强治疗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自身免疫病可以通过免疫抑制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发展。

- 过敏反应可以通过避免过敏原和使用抗过敏药物来治疗。

以上是免疫学的重点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提问。

免疫重点

免疫重点

免疫学总结免疫;免疫基本功能;重要诺奖事件;肿瘤免疫逃逸;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应答;肿瘤免疫抑制作用;一、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有利,但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

二、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基础科学。

三、免疫基本功能:1. 免疫防御: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

免疫功能亢进变态反应(allergy)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机会感染2. 免疫自稳:清除机体产生的大量衰老死亡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定性。

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3. 免疫监视:识别、清除突变细胞和持续性感染细胞的功能。

功能低下或失调肿瘤(tumor)发生四、免疫学领域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17次)1. 1901年 Emil Von Behring 发现抗体及建立血清疗法。

2. 1905年 Robert Koch对结核病及结核杆菌的研究。

3. 1908年 Paul Ehrlich抗体形成侧链学说。

Elie Metchnikoff 免疫细胞学说-吞噬细胞的作用。

4. 1913年 Charles Richet 过敏反应的研究。

5. 1919年 Jules Bordet 补体及补体结合反应。

6. 1930年 Karl Landsteiner 人血型抗原。

7. 1951年 Max Theiler 发明抗黄热病疫苗。

8. 1957年 Daniel Bordet 用组胺药物治疗变态反应。

9. 1960年 F.M.Burnet 克隆选择学说与获得性免疫耐受。

Peter.B.Medawar 获得性免疫耐受。

10. 1972年 Rodney.R,Porter,Gerald.M.Edelman 抗体结构的研究。

11. 1977年 Rosalyn Yallow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12.1980年Baruj Benacerraf免疫应答基因。

免疫复习重点汇编

免疫复习重点汇编

免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Ag 抗原(antigen):抗原是指能与T、B 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异噬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3、Ab 抗体(antibody):指B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分子。

4、补体系统(complement,C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被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5、C3 转化酶:补体激活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转化酶。

6、表位(epitope):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物质中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也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

7、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分子后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8、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指由一个B 细胞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9、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负免疫应答)。

10、ADCC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类抗体V区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通过Fc 段与一些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表面FcγR 结合,可促使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11、Arthus 反应:家兔皮下注射无毒性抗原如马血清时,注射约4次后,注射局部出现血细胞浸润,若再注射,可发生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

12、MBI 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与经典途径的过程基本相似,其起始于病源微生物感染早期机体产生的急性期蛋白,如MBL 和C 反应蛋白等,而非依赖于抗原- 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免疫重点知识点一:免疫概念和免疫系统免疫是指机体对抗外界或内源性的致病因素,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的一种生理现象。

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免疫重点知识点二: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天生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机体的内在防御系统实现。

先天免疫包括机体皮肤和黏膜作为物理屏障的防御机制,以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炎症反应等细胞和机制的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三: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的一种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作用实现。

获得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阶段,其中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四: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类型,主要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协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而Tc细胞则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免疫重点知识点五:B淋巴细胞和抗体B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类型,主要负责产生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类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多种机制介导抗原的清除和消灭。

免疫重点知识点六: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与控制过程,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刺激两个方面。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一种免疫无应答的状态,主要通过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实现。

免疫刺激则是机体对免疫应答的激活和增强。

免疫重点知识点七:免疫学应用与疾病免疫学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包括疫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疫苗是通过免疫接种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以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免疫机制来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免疫治疗等。

免疫重点知识点八:免疫应答异常与免疫疾病免疫应答异常和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免疫学重点整理

免疫学重点整理

免疫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P14)1、名词解释:①自然免疫:又称为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②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包括病原物)的抵抗性。

③体液免疫:指B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④细胞免疫:指T淋巴细胞直接作用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第二章抗原(P33)1、名词解释①抗原(antigen):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就是抗原。

②半抗原与载体: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发抗体的形成),但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物质。

③抗原表位:结构已经明确了的抗原决定簇成为抗原表位,它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

④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⑤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兴领域,它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科学热点。

利用基因组学可以预测疫苗的候选抗原,利用蛋白质组学可以筛选疫苗的候选抗原,利用抗原组学可以鉴定疫苗的候选抗原。

2、思考题①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特征?答:应具备两种特性:其一: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其二: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

有些小分子物质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

②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是什么?答:1)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

2)常规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段能与TCRVβ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免疫重点

免疫重点

一.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态,免疫监视。

2.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3.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者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4.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和法囊(又称囊上腔,为禽类特有,功能和骨髓相似,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详见书P95.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6.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7.脾脏的功能:①血液滤过作用;②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③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④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详见书P15—167、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指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及黏膜下聚集的无胞膜的淋巴组织。

是执行局部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

详见书P16二.1.半抗原: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不完全抗原)2.抗原决定簇:位于抗原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一些特殊化学基团,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或能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识别的基团。

3.抗原的类型:①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T细胞表位,需要T细胞参与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特点:能诱导细胞介导和抗免疫应答,均需T细胞的参与。

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只含B细胞表位,可直接激活B细胞的抗原(TI—Ag)。

特点:只能诱导IgM类抗体,而且不能产生再次应答免疫。

5.异种抗原:与宿主不是同一种属的抗原。

详见书P296.同种异型抗原:同种间不同个体的特异性抗原。

器官移植属同种异型抗原三.1.免疫球蛋白的功能:详见书P35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②活化补体;③结合Fc受体;④通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Ig)。

详见书P37—383.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特性:①IgG生物性特性;②IgM最先产生;③IgA;④IgE寄生虫感染和超敏反应。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1.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是指机体通过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过程。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中枢免疫器官是T、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6.淋巴细胞妇巢:成熟的淋巴细胞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归巢。

7.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抗原是指能够与T、B细胞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8.半抗原:半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9.表位(AD):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着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n1.an发现,又称为Forssman抗原。

11.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2.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APC和Th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绝大多数的天然抗原属于TD-Ag。

其特点是均为蛋白质抗原,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表位种类多,含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但每种表位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1.免疫学基本特点:①识别自己与非己:对机体自己与非自己的大分子物质进行识别是免疫应答基础②特异性:免疫反应有高度的特异性,它能对抗原物质极细微的差异加以区别。

③免疫记忆: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部分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当再次与同种抗原接触,即可迅速产生免疫应答。

2.免疫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抗原感染免疫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功能。

②免疫自身稳定: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细胞。

维持内环境稳定功能。

③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3.抗原: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4.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5.反应原性: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

6.构成抗原的条件:异源性,大分子物质,分子结构复杂,物理状态,适当的进入途径。

(P25)7.抗原决定簇: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这些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8.每个抗原分子上抗原决定簇的数目为抗原结合价或抗原价。

9.多克隆抗体:由异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有机体浆细胞分泌的一组免疫球蛋白。

10.根据免疫原性分:①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②不完全抗原:仅仅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

11.表面抗原:包围在细菌细胞壁外面的抗原称为表迷昂抗原(肺炎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为荚膜抗原;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表面抗原为包膜抗原或K抗原;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为Vi抗原。

)12.中和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是病毒失去吸附细胞能力或抑制病毒侵入,使病毒市区感染力。

13.抗体: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4.可变区与稳定区:①可变区:在多肽链的N端,约占轻链的1/2或重链1/4,这个区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免疫的概念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3.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稳、监视,相应的病理反应为超敏及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

4.免疫系统的组成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6.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7.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有哪些。

8.克隆选择学说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定义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定义及特点3.抗原表位的分类(线性表位-T细胞和构象表位-B细胞)、抗原结合价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理化因素、宿主因素、免疫途径及方法)6.抗原的种类:1)抗体产生是否对T细胞依赖:TD抗原、TI抗原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3)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7.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超抗原、丝裂原第三章抗体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

2.抗体的基本结构:重链(H链)和轻链(L链);可变区(V区):超变区(CD1-3)和骨架区(FR1-4)恒定区(C区):C H1-4;C L铰链区:CH1与CH2之间。

结构域和功能区:VH和VL抗原结合位点;CH1和CL为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在;CH2和CH3为补体C1q结合位点;CH3和CH4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产生免疫效应。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2个Fab(抗原结合片段),1个Fc(可结晶片段)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个Fab’ 2段,多个pFc’段4.抗体的类型:根据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IgG、IgA、IgM、IgD、IgE。

型: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λ和Κ5.抗体三类不同的抗原决定基:同种型: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

存在于Ig C区和V区。

独特型:同一个针对不同抗原所产生的Ig分子V区所特有的抗原表位。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5.免疫学的应用正文: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从而维护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机制。

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是指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如输血时血型不同的血液。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则是指体内T、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适应性免疫则是针对特定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免疫应答的功能包括: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和衰老细胞,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等。

四、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免疫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缺陷病和肿瘤免疫病等。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差异,导致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物。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导致的,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肿瘤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清除能力不足导致的,如肺癌、乳腺癌等。

五、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和兽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医学领域,免疫学研究用于诊断和治疗免疫性疾病,如利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病,利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先天性的、快速的、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它通过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来抵挡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后天性的、慢速的、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它通过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来抵挡病原体。

2. 免疫应对的起始和调控免疫应对的起始是由抗原的接触和抗原呈递活化抗原递呈细胞(APC)引发的。

抗原呈递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T 淋巴细胞活化和分化。

T淋巴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帮助效应T淋巴细胞。

帮助效应T淋巴细胞分化为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调整性T细胞,分别引发不同类型的免疫应对。

3. 抗体的产生和功能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它通过与抗原结合来中和病原体、沉淀毒素和增进病原体吞噬。

抗体的产生经历B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

抗体通过其Fc区域与免疫细胞的Fc受体结合,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介导细胞毒性。

4. 免疫应对的记忆和免疫调整免疫应对的记忆指的是在初次感染后,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使得再次遭遇同一病原体时能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免疫应对。

免疫调整是指机体通过调整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分子的产生来维持免疫平衡,防止免疫应对过度活化或免疫耐受。

5. 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免疫缺陷、自身免疫和过敏反应等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缺陷指的是免疫系统的功能缺陷,容易导致再三感染。

自身免疫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免疫应对,导致炎症和组织毁伤。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敏感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总结: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生命科学,它探究了生物体如何抵挡疾病。

本文对免疫学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对的起始和调控,抗体的产生和功能,免疫应对的记忆和免疫调整,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

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自己与非己进行识别、引起免疫应答并在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称为免疫,正常情况下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3、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抗感染的免疫,防治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分子。

2、免疫自稳:表现对自身组织表达的抗原不应答,即所谓免疫耐受。

消除炎症和衰老细胞。

3、免疫监视:监督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并予以清除。

4、免疫的类型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5、克隆选择学说的要点:1、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生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细胞株可以活化,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身免疫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易发生肿瘤B. 易发生超敏反应C. 易发生感染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 易发生免疫耐受3.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耐受D. 免疫防御E. 免疫识别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禽),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

免疫重点汇总

免疫重点汇总

免疫重点汇总∙名词解释∙免疫监视在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不断发生畸变或突变,免疫系统随时发箱和清除此类异常的“非己”成分。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免疫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antigen(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物并可以与之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或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epitope/antigentic determinent(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中枢无关的,存在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该抗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诊断有关∙佐剂与现货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用以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antibody(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CDR互补决定区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各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组陈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互补决定区∙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调理作用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ytokine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CK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补体存在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免疫分子(分泌型、膜型)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表现:免疫防御:生理表现是抗感染免疫作用,病理表现是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生理表现是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楚病毒感染细胞,病理表现是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生理表现是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病理表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二章抗原(Antigen,Ag):指能与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

抗原决定基: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小分子物质如:多糖、类脂、一些药物等。

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

天然的蛋白质抗原都是完全抗原。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抗原决定基。

T细胞表位: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结合MHC分子提呈的线性表位。

B细胞表位:构象表位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是B细胞(通过BCR)和抗体识别结合的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能力。

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抗原称为交叉抗原或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将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他种抗原发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Hh细胞协助的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协助的抗原,无免疫记忆。

丝裂原:又称有丝分裂原,是指能够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TD-Ag、TI-Ag;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第三章抗体(Ab):是B细胞接受Ag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球蛋白。

主要以γ球蛋白的形式存在。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的四肽链分子,又称为免疫球蛋白单体。

重链(H链):μ、γ、α、δ、ε五种,相应Ig为IgM、IgG、IgA、IgD、IgEJ链血清型IgM、分泌型IgA含有。

由浆细胞合成。

分泌片分泌型IgA含有。

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

超变区有3个,HVR1、HVR2、HVR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一个可结晶片段Fc。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一个大的F(ab’)2、若干个小分子pFc’.抗体分子的生物学作用:①可变区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作用、抑制病原体生长②恒定区:激活补体系统、调理作用、ADCC效应、介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ADCC效应:指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后,通过Fc段与NK表面的IgGFcR(III)结合,增强或触发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

自然被动免疫球蛋白:IgG、分泌型IgA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mIgD,mIgD 是B细胞发育分化的标志IgG:主要由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分泌,主要分布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

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

半衰期最长,是抗感染及再次应答的主要Ab.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G3> IgG1> IgG2)。

具有调理作用、ADCC和结合SPA等。

参与II型、III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

IgM:主要由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当SigA缺乏时,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也能合成,临时补充局部抗感染作用。

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有膜结合型和血清型。

分子量最大,又叫巨球蛋白。

最早合成。

激活补体、调理作用、凝集作用都强于IgG。

人体缺乏,可导致致死性败血症。

天然的ABO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为IgM类抗体。

IgA: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

分泌型IgA由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也存在于一些外分泌液中,发挥局部抗感染作用。

IgD:血清含量很低,半寿期仅3天。

血清型IgD生物学功能不清楚。

膜型IgD见于成熟B 细胞(为其发育成熟的标志)。

IgE:血清含量最低。

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

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

单克隆抗体(McAb):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第四章补体:指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

补体在正常情况下以酶原形式存在。

只有D因子具有酶活性。

补体的理化性质: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为糖蛋白,补体固有成分为球蛋白多数为β、少数为α或γ球蛋白;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但各成分含量不同,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性质不稳定,56℃30min即可失活;正常生理条件下,以酶原即非活化形式存在;C1q 分子量最大,D因子分子量最小。

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2.调理作用。

3.免疫粘附(清除IC作用)。

4.炎症介质作用。

5.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五章细胞因子(CK):是由多种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来源即按其产生的细胞分类:淋巴因子、单核因子;根据功能即按其主要功能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因子、生长因子GF。

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干扰素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理化特性:多为小分子(8~30kD)多肽或糖蛋白。

产生特性:具有多源性、多样性、自限性、可游离于体液,也可表达与细胞表面;作用特性:细胞因子具有局限性。

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作用高效短暂。

细胞因子具有时效性。

生物学效应复杂多样性,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双向性。

细胞因子的网络性,细胞因子间可相互诱生,细胞因子可调节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细胞因子受体也可调节细胞因子的活性。

分泌特性:自分泌、内分泌、旁分泌。

@第六章MHC:位于某一染色体上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HLA-I是由α链和β2微球蛋白组成,α3结构域是CD8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

HLA-II是由α链和β链组成,β2结构域是CD4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

HLA-I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及血小板表面,神经细胞、成熟红细胞、滋养层细胞表面尚未检出。

HLA-II分布于专职APC、活化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表面。

第七章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泌、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禽类特有的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寄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膜表面IgG出现标志T细胞成熟。

浅皮质区是B细胞寄居的主要场所。

第八章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

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3.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4.加工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5.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树突状细胞(DC)分类:未成熟DC:朗格汉斯细胞、间质树突状细胞;成熟DC:并指状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未成熟DC:高表达与吞噬有关的受体:Fc受体、补体受体、甘露糖受体和某些TLR;能表达MHC-Ⅰ/Ⅱ类分子;低表达B7-1/2(CD80/CD86)、ICAM(CD54)、CD40等共刺激分子成熟DC:低表达与吞噬有关的受体;高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和B7-1/2(CD80/CD86)、ICAM(CD54)、CD40等共刺激分子@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①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②Fas与FasL作用途径。

③TNF-α与TNFR-Ⅰ作用途径。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包括反应性氧中间物和反应性氮中间物作用系统。

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作用:1.屏障作用2.巨噬细胞作用3.补体激活4.中性粒细胞作用)、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作用:1.巨噬细胞募集2.巨噬细胞活化3.B-1细胞活化4.NK细胞、γδT细胞和NK T细胞的活化)、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第九章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①抗原摄取: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吸附,吞饮等途径摄取外源性抗原。

②抗原加工处理:抗原在巨噬细胞内被降解,暴露免疫原性多肽,后者与APC中产生的HLA-II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被转运至APC表面。

③抗原提呈:TH细胞的TCR特异性识别HLA-II分子-抗原多肽复合物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Mф)、B细胞;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T细胞受体(TCR)分子结构由α和β两条糖肽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TCRαβ异二聚体。

B细胞受体分子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的四肽链分子。

分子CD28是T细胞活化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与CTLA-4竞争结合B7T细胞亚群按TCR的组成肽链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按CD分子分为CD4+T细胞、CD8+T细胞;按活化程度分为初始T细胞、活化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按效应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BCR辅助受体是CD19-CD21-CA81复合体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

双识别:抗原肽和TCR-CD3、MHCII/I与CD4/CD8。

抗原提呈细胞(APC):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类免疫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