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法治社会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关系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既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每个公民的权益保障和人权尊重。
本文将探讨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互动和相辅相成的关联。
法治国家是指基于法治原则和法治体系,依法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国家。
法治国家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在法治国家中,法律权威、法律尊严和法律公正是得到保障和维护的,法治体系的运作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在一个法治国家中,政府行使权力必须遵循法律,不能超越法律的约束,同时,公民也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治社会是指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都依法规范和保护的社会。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不仅是强制性的,而且是具有普遍公认的,通过法律制度可以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
法治社会注重法律的平等和公正,也能调动社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对于公民而言是可预见且适用的,它不仅能保护个人权益,也能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之间既是相互促进发展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法治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同时法治社会也需要法治国家的保障和引导。
在法治国家的体制框架下,法治社会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法治国家的建设,也需要法治社会的积极参与和监督,确保法律制度的公平和健全。
在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间,法律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法律是法治的基石,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基准。
法律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约束了政府的权力。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法治国家提供的法律保障和司法机构的有效运作,也需要法治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
只有在法律规范下,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除了法律的作用外,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也是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
法治国家需要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和参与,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依赖于法治国家对于公民的保护。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法治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法治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一、引言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的代表,法治社会的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法治社会的本质,并掌握国家治理的基本原理。
本教案将探讨法治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并提供具体案例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一重要内容。
二、法治社会建设的本质法治社会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培养公正、平等和法制意识,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过程。
法治社会建设的本质在于依法治国,通过法律的力量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统治的根本,不论高低贵贱,人人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和约束。
三、法治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1. 法治社会相关的基本原则法治社会建设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受到国家治理的影响和推动。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国家制定和实施法律,而国家治理需要依赖法治社会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法治社会与国家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的方向法治社会建设有助于国家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在法治社会中,公民权利得到保障,法律约束得到加强,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国家的管理和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
法治社会建设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规范,有利于国家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
四、案例分析: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以中国为例,中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法制建设和改革,不断完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取得成绩,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1. 法治环境的改善中国加强法宣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通过普法教育活动和法制宣传片、法治文化节等活动,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使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感提升。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法治国家是指国家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来治理社会的国家;而法治社会是指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依法运作,法律得到全面实施和尊重的社会。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构建既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公正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从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定义、发展过程、特点和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什么是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呢?法治国家是以法律为根本准则,通过法律制定、实施、执行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
在法治国家中,国家权力的运作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执法和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事。
法治社会则是指社会各个组织和个人都遵守法律,法律得到全面实施和尊重的社会。
在法治社会中,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公民和组织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法治观念在社会中得到普遍传播和认同。
其次,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法治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法律的执行和司法机关的独立性。
而法治社会的发展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并倡导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才能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稳定发展。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形成与各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法律的作用逐渐凸显,成为调节社会关系和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通过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秩序得以维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得到保障。
而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更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约束,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促进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有着明显的优点和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并确保法律的公正和透明。
然而,在一些国家中,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并不完善,法律权威受到质疑。
同时,执法和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司法公正得不到有效保障。
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
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2014年11月04日10:3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万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构建法治中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次会议给出了顶层设计。
对于《决定》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如何理解,人民网邀请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行政法学家姜明安做客强国论坛进行解读。
姜明安在访谈中讲到,《决定》中关于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改革有五项。
其一,是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机制;其二,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其三,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其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其五,坚持依法执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徇私枉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何理解与推进这两个“三位一体”?推进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对法治中国全方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
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上位概念。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在基本要素。
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
国家安全法与法治社会
国家安全法与法治社会在当今社会,国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国都面临着从传统安全威胁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
要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国家安全法的制定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国家安全法与法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从多个方面解析其互相促进与影响。
首先,国家安全法的制定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法治社会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社会秩序,任何国家都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国家安全法是法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它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一个完善的国家安全法体系不仅可以规范国家行为,确保国家安全,而且可以约束个体的行为,推动社会稳定与发展。
其次,国家安全法的实施促进了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完善。
在制定国家安全法的过程中,国家需要考虑到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统筹考虑国家利益和个体权益的平衡。
这就需要依法进行立法,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进行科学权衡,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通过国家安全法的实施,法治社会将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实现法律保障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再次,法治社会的构建为国家安全法的执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法治社会的建设使得国家安全法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执行。
在法治社会中,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系统可以通过审判程序对违反国家安全法的行为进行审判和制裁。
此外,法制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可以对国家安全进行全面监控和保护。
因此,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而且为国家安全法的执行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此外,在法治社会中,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依法开展,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但也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来实现。
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法必须符合法律程序,遵循法律精神,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国家安全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保证,法治社会的建设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最后,国家安全法与法治社会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强化法治社会,保障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安全。
高中政治统编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
二、建设法治社会
材料三: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国家也注重对议社题会二弱势群 体的关注,通过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等方式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合 理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 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三、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 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 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 谐。
四、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关系
在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中,法治社会是法治国 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材料二:在社会治理方面,社会基层组织和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在规范个人行为、进行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2001年12月04日是第一届全国法制宣传日。
(二)法治社会的表现
用法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设完备的法律援助体系
材料二:在社会治理方面,社会基层组织和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在规范个人行为、进行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材料一: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三重维度——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
第27卷 第9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7 No.92018年9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Sep. 2018文章编号:1008-8717(2018)09-0001-03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三重维度——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杨 硕 傅畅梅(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摘 要:法治是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法治已经成为时代强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战略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厉行法治,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一体化。
因此,从国家、政府与社会三个维度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进行疏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AThe Triple Dimension of the New Age——Rule of Law State, Rule of Law Government and Rule of Law SocietyYANG Shuo , FU Chang-mei(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 110136)Abstract:The rule of law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a modern State. In China's march towards modernization ,the rule of law has become a strong voice of the times. In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further emphasize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is a profound revolu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state. Therefor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t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mak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Key words:new ag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state; rule of law government; rule of law society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8-04-08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观视角研究”(16YJA710021)杨硕(1992-),女,辽宁铁岭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法治与国家治理
法治与国家治理在现代社会中,法治与国家治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法治是指国家依法行政、依法治国,而国家治理则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进行管理、调控和服务。
法治与国家治理在实践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筑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行政体系。
首先,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它为国家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
在法治的体系下,公正、公平、公开、公平的原则得到保障,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并为冲突和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如果没有法治,社会将变得混乱不堪,人们的权益将受到侵犯,无法得到保护。
因此,法治是保证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公正性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次,国家治理需要依靠法治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治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涉及人民的各个方面生活和利益的管理。
国家治理需要建立一个以法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依法制定政策、规章和制度来管理和调控社会。
通过法治,国家可以更好地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权益。
法律可以为国家提供一个公正、公开的行政管理环境,使国家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被滥用,进而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
此外,法治还能够促进国家治理的创新和协调。
在法治的框架下,国家可以为各个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法治可以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各个利益相关方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
法治还可以通过法律的完善和创新来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法治与国家治理的创新和协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法治和国家治理都需要建立在公正和透明的基础之上。
法治需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法律的制裁和保护;国家治理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行使权力,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批评。
法治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法律救济和保护。
国家治理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倡导社会的包容和和谐。
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法治一直被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中国新时代的主题。
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治理中,法律作为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所有国家事务中得到全面、公平、公正的应用。
全面依法治国旨在建设一个法律无所不在、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依存。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社会来支撑,而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让人们遵纪守法成为共同的信仰。
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不仅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要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人民才能享有公平正义。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法律的规范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性,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和解读,让人民能够真正理解法律的含义和影响,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其次,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
法律的保护需要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又需要全民理解和支持。
因此,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同时,也要加强法律教育,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把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
第三,深化司法改革。
法律的实施和执行离不开司法系统的支持和监督。
因此,深化司法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要加强司法独立,确保法官能够公正、公平地行使审判权。
同时,还要完善司法程序和审判制度,加强对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此外,还要提高司法效率,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最后,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营造一个法治文化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法重法的价值观。
这需要加强对法治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弘扬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意义有:一、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体系。
提出这个总目标,就是要明确宣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
二、规划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领域,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三、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我们党对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四、体现了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联系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法律是国家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就是考虑这个总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
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上,法治被视为现代文明的基石,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和人权的保障。
然而,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独特的联系和差异。
本文将探讨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并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道路上的发展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
法治国家是指以法律为基础,并以法律为准绳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家。
在法治国家中,法律具有普遍适用、公正公平、有预见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征,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有不同之处。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宪法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与传统的法治国家相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法律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样的国家中,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要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差异,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是相似的。
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旨在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它们共同追求维护公民的权益和自由,并提供一个稳定的法律环境,以鼓励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然而,实现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不是易事。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适应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并将法律与现实相结合。
这需要制定适应具体国情和国家发展需求的法律体系,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在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法律必须起到公正和公平的作用,不偏袒任何特定的利益群体。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司法体系和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法律的公正适用和执行。
最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需要在法治建设中注重公民参与和法治意识的培育。
法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努力,而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行动。
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倡导公民参与和法治意识的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更好地实现法治的目标和价值。
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研究
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依法治国一直被奉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法治社会建设也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的追求。
那么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
依法治国是指政府治理的一种方式,即以法律为依据,按照法律程序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它要求国家治理者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行使权力,在治理过程中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而法治社会建设则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法治机制、加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建立一个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和维护的社会。
依法治国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互动。
首先,依法治国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规范。
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才能够公正的行使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进而推动社会各界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其次,法治社会建设则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落脚点。
法治社会建设要求社会各界不仅要守法,而且要依法办事,形成法治意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依法治国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制度和执行问题。
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法律粗糙、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法治社会建设仍然面临着公众法律意识不强、法治文化缺失的问题。
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依赖法律制度的完善,更需要培养公众的法治素养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可以通过加强法律知识普及、举办法律宣讲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其次,需要完善法治机制,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度。
在实践中,可以加强法律监督、提高司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等,以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法治是国家和社会运行的核心秩序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法治对国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法律的发布和实施,使国家的社会秩序被有序的约束,避免社会的混乱和暴力冲突,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另一方面,法治构建了市场资源配置的秩序,保证公民的正当权利,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生活水平。
此外,法治还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持久的发展动力。
依据法治原则,国家和社会实行法律约束,确立全民的自我制约,保证各项行为行为遵循一定的规则,强化民众的自律能力,有效的防止逆向运行的出现,企业的发展趋于规范,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更加持久和安全稳定。
法治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起推动作用及发展动力日益显著。
国家和社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更好地保护各方权利,推进社会秩序完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特征分析
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特征分析在当今社会,法治已成为各个国家争相追求的目标。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然而,什么是法治社会?什么是法治国家?它们有哪些特征?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法治社会的特征。
法治社会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行为都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的社会形态。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统治的基础和行为的准则。
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无论其地位、财富和势力如何。
尊重法律和法治原则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法治国家的特征。
法治国家是指以法律为基础,法律为先导,法律为尺度,法律为保障的国家形态。
在法治国家中,国家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约束,政府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并接受法律的审判和监督。
法治国家注重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是法律的适用性和适度性。
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不分人种、性别、宗教等因素。
法律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解决不同情境和问题,而不是机械地套用模板。
同时,法律也需要适度,既要对恶意犯罪予以严惩,又要对社会疏导、改造有一定容忍度。
第二是公正和公平。
在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中,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法律的执行应该公正无私,不分等级地审理案件,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同时,法律的适用也要追求公平,不偏袒富人、强权,而是追求社会的平衡和和谐。
第三是公民参与和民主监督。
在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中,公民应该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执行和评估。
关键决策应该以公民为中心,听取民意、尊重多元声音。
同时,法治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的司法独立机制,保证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第四是权责相统一。
在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中,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
政府行为要遵循法律规定,不能滥用职权、腐败腐化。
同时,公民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守法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全面依法治国与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与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近年来,全面依法治国成为中国发展的主题之一。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中国致力于用法治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而在社会治理中,法治成为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探讨全面依法治国与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全面依法治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为核心的重大战略。
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深化改革、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全面依法治国既包含了国家层面的法治,也包括了社会层面的法治。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最重要意义在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法治的存在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的利益更加受到保护。
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不仅关乎国家的发展,更关乎人民的福祉。
三、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在社会治理中,法治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路径。
法治路径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法治的核心是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在社会治理中,各种问题需要由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解决。
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2.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社会治理离不开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法律意识的提高。
因此,在社会治理中,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非常重要。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让人民更加了解和尊重法律,从而主动遵守法律。
3.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社会治理需要有强大的执法力量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平正义。
因此,加强执法力量建设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必要措施。
通过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公正、严明执法纪律,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4. 推进公平正义和法律公正在社会治理中,推进公平正义和法律公正是关键。
社会治理需要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而公平正义和法律公正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
通过加强司法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
五、全面依法治国与社会治理的挑战全面依法治国与社会治理虽然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路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法治国家是指以法治为基本国家制度的国家,法治政府则是以法治为指导方针的政府,而法治社会则是以法治观念和法治行为习惯为基础的社会。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首先,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法治国家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
法治政府作为管辖国家事务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撑。
同时,法治社会作为由法治观念和法治习惯构成的社会形态,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只有法治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法治国家的全面建设。
其次,法治政府作为法治国家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治政府是政府机构运作的基本原则,意味着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守法用权,并对其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治政府实施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工作,推动国家法治体系的完善。
同时,法治政府还要加强行政透明度和公正性,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支持。
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相互协调的重要环节。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动法律意识普及、提高公民法治素质等。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依靠法治政府的有效推动和引导,政府要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引导和监管,为法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过程。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依靠法治政府的有效运行和推动,而法治政府的有效性则依赖于法治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法治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引导和保障,同时也为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建设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间的转变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间的转变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间的转变。
一、历史变迁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常常受制于君主的个人意志和行政命令。
法律纷繁复杂,司法不公,没有真正的法治。
然而,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法权逐渐独立,法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从法治国家到法治社会的转变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将国家权力与法律权威进行了彻底分离,提出了“人人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
这场革命推动了法治国家的兴起,为后来的法治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现状分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声称自己是法治国家,但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法治社会在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方面仍有不足。
尽管法律越来越多地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本底宽松、执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的问题。
其次,法治社会的推进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文化改革。
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
公民应当依法办事,法律的权威应当深入人心。
此外,建设法治社会还需要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并对触犯法律行为负责。
三、发展趋势要实现法治国家向法治社会的转变,有几个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便利。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社会,监督和公开执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对于法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法律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推动法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
最后,社会参与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关键。
政府应当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
只有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社会。
综上所述,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转变是一个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
法治与国家的关系
法治与国家的关系
法治与国家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法治是国家的基础和保障。
国家在发展和运作的过程中,需要法治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一种以法律为基础、以法治为手段的治理方式。
首先,法治可以限制国家权力。
法治原则要求国家行使权力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依照程序和法定权限行使权力,不能随意滥用或超越法律的限制。
法治通过设立法律规则来限制国家权力的任性和专断,确保国家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和透明。
其次,法治为国家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
国家通过建立独立、公正的司法机构来解决争议和纠纷,确保公民和组织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受到公正的裁决。
法治为国家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司法保障,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此外,法治也为国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
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定,国家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具体表现为国家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言论自由和人身权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等。
总而言之,法治与国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法治为国家提供了保障和约束,保证国家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平正义。
而国家则是法治的主体和保障者,需要通过制定、执行和维护法律来实现法治的目标。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引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法治国家,必然要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而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应有的地位。
一、法治国家的构建法治国家是指在国家管理和治理中,以法律为根据,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重要手段,实现国家治理的一种制度状态。
法治国家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种现实的构建,需要依靠明确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法律机构来支撑运行。
法治国家的构建,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机构和法律运行体制。
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它由宪法、法律和其他行政规章组成,构成了国家法律框架的主体。
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决定了法治国家的程度和水平。
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不仅要有现代宪法和法律,还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法律制度是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它通过法律的制定、执行、解释和审查等环节,保障国家治理与运行的公正和合法。
法律制度要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律能够被有效地执行,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法律机构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支撑,它是指国家机关和司法机构对于法律的履行和执行。
法律机构需要具备权威性、独立性和公正性,才能为人民提供公平的司法保障,维护社会正义与法制秩序的基本要求。
法律运行体制是法治国家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国家管理和治理的运行机制与体制。
健全的法律运行体制需要依据法律,合理分工、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实现国家治理的高效和公正。
二、法治政府的构建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政府在行使权力、管理事务时,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执行,以保证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法治政府的构建,是一个完善和推进法治国家的过程。
法治政府需要依靠法律进行行政管理和决策,在法律框架下处理和解决社会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与法治社会(2013-08-09 15:30:16)转载▼阶级社会的国家就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恩格斯认为,稳拿对内需要镇压造反的卢瑟,对外需要对抗其他稳拿,于是产生了国家。
恩格斯的说法,显然接近我们的观察的现实:财产发挥作用需要暴力支持,没有暴力保护,财产根本无法有效工作。
人越多,博弈力量越弱。
反过来看,博弈能力越强的一方,人数必然越少。
所以,要财产发挥作用,必须一手握钱袋一手握剑。
为了防备穷鬼们穷极生疯,封建地主养家丁看家护院。
规模小的十来个人,规模比较大的比如四川的刘文彩,有一个连。
此外,威胁不仅仅来自穷鬼也来自其他地主恶霸。
暴力这个东西,这么低投入高产出,必然让人爱不释手。
只要能获得经济好处,对穷鬼下手与对其他地主下手,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黄四郎有百十号人枪,其他地主如果不想处处低声下气,随时准备做出物质和精神牺牲的话,也要考虑拥有自己的队伍。
没有百十号,至少二三十号,让对方知道自己不好惹。
这些私人武装经过彼此吞并或者同盟,最终建立整个阶级的武装。
为了对抗私人的和外来的暴力,于是出现了统治阶级的集体的暴力。
这种暴力可以是盟约性,谈出来的,可以是使用暴力,打出来的,还可以是连打带谈的。
大家服从一个盟主,是一种产生方式,比如日本大名服从幕府将军;也可以是一个强者吞并掉其他所有同类,比如秦始皇。
谈与打并不是绝对割裂的:强者不是那么好屈服的,所以德川家康在当上将军以前,也是经过一番厮杀的。
反过来,秦始皇的手下将领显然服从秦始皇这个所有秦国稳拿的盟主,也保持自己对秦国的忠诚。
这就是国家的来历。
有观点认为国家是人们彼此需要和平,需要国家保护的结果。
这样的观点,显然掩盖了国家暴力的阶级性——受到暴力保护的不是所有人,只是一部分。
保护稳拿在荒年按照高利贷的契约收取利息、兼并土地、抢男霸女的要求,就是不保护卢瑟保证穷人有基本口粮、耕者有其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
保护黄世仁利用卖身契控制喜儿的要求,就是不保护喜儿对人身自由的要求。
这种说法,也忽视了东方集权国家的暴力统一征服史。
至于所谓东方需要治水于是出现强大集权国家的说法,就更扯淡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与治水没有任何关系。
他脑子里想的是从始皇到万世,吞并六国,设立百越、象郡,修长城,修直道,毁天下之兵,达到的结果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当然,还有个人享乐,比如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
国家有阶级性,国家由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阶级控制。
国家有暴力性,而且是最终的暴力。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国家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统治阶级的利益中最重要的利益无疑是经济利益,也就是有资格获得最大的大饼份额的权力。
所以,国家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为统治阶级的财产发挥作用提供的必要的暴力的保证。
比如杨白劳还不上黄世仁的高利贷,黄世仁要求用杨白劳的女儿喜儿抵债。
如果国家没有阶级性,这件事情遇到不同的法官就可能有不同的判决。
甲法官可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杨白劳借钱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欠钱的时候,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完全是杨白劳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为了维护文明的基础,为了保证契约的履行,鉴于杨白劳无力偿还黄世仁的贷款,本法庭决定支持黄世仁的诉讼要求,判决喜儿给黄世仁当贴身女佣。
”反过来,乙法官可能说:“黄世仁长期提高地租压低杨白劳的口粮。
杨白劳被逼无奈,为了糊口接受黄世仁的高利贷。
黄世仁明知杨白劳无力偿还欠债,故意放出高利贷,目的是为了占有喜儿的人身自由。
黄世仁游手好闲,荒淫奢靡。
如果支持黄世仁的要求,那就是对喜儿的人身自由权利的践踏,也违背了勤劳善良的基本社会准则。
黄世仁与杨白劳之间的高利贷契约是在杨白劳被逼上绝路的情况下签立的,违背签立契约自愿的原则,本法庭不予支持。
本法庭决定驳回黄世仁对杨白劳的诉讼,诉讼费用由黄世仁承担。
”羊有羊的道理,草有草的道理。
在羊吃草这个问题上,没有羊和草都认可的道理。
甲乙两位法官,怎么说都有理。
关键是法官站在哪一边,按照羊的道理断案,还是按照草的道理断案。
如果遇到甲法官,黄世仁就能很顺利地把喜儿弄到手,甚至不必打官司,杨白劳就会就范——去打官司也会吃亏。
遇到乙法官的话,黄世仁就只能死了对喜儿的心了。
对黄世仁来说,必须保证审理案件的是甲法官,依照的是甲法官的尊重契约精神的法律。
一旦乙法官那样的人掌权,黄世仁的财产优势在博弈之中就很难发挥出来。
没有暴力的支持,产权就无法在交易中占上风。
如此就不难理解弗里德曼提出的政府的三个主要职责的目的——政府做的第一要务是国防,第二要务是保证契约的实施,而调节财富分配则属于“是一个人认为有益的东西,另一个人认为是有害的”范畴。
——这三个主要职责的目的,显然是保护本国稳拿利用产权,通过契约对本国卢瑟进行有效统治。
(实践之中,如果是乙法官那样的人掌权,黄世仁很可能会发动政变或叛乱,或者用叛国、渎神、反腐等名义逮捕乙法官。
总之,要消灭乙法官及其法律,扶植甲法官上台,推行甲法官的法律。
)既然国家是统治阶级实现公共意志的暴力工具,国家的暴力就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的暴力由法律条文化,由国家机器具体落实。
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所以,法律是有阶级性的。
法律的核心目的是保护该国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并把相应的行为规范化、条文化。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奴隶主,核心利益是无偿获得奴隶劳动,法律的核心目的是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剥夺奴隶的人身自由;欧洲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封建地主,核心利益是利用土地所有权获得最大的收益,法律的核心目的是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东方帝国的统治阶级是皇族和官僚集团为领导的地主,核心利益除了地主阶级的固有利益还有皇族和官僚系统的稳固,法律的核心目的除了保护土地所有权还要保护皇权;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就是利用产权关系通过在自由市场交易中达成契约剥削劳动者,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目的自然是保护资产阶级产权和契约的实施(即使这些契约是对卢瑟极其不利的,比如杨白劳的高利贷和喜儿的卖身契)。
一切与统治阶级核心利益冲突的要求都要向核心利益让步,相应的社会规范都要进行修改,甚至被废止。
暴力搭台,产权唱戏,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最核心的目的。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和教会成为统治阶级。
拿破仑建立了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兰西帝国,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
后来,拿破仑兵败滑铁庐,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法典》却被保留了下来。
拿破仑的帝国虽然崩溃了,但是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根深蒂固。
波旁王朝虽然成功复辟,但是迫于大资产阶级的压力,只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经过不断修订,《法典》至今仍在法国有效。
《法典》规定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废除封建特权,摆脱教会控制,以及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基本准则。
这些准则就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基本准则。
其中,规定公民平等,废除封建特权和教会控制,是否定了封建贵族和教会以封建特权和神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基础。
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则是确立了以雇佣劳动、市场交易和私有产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统治基础。
从此资产阶级统治正式通过法律的形式在法国确立下来。
《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从此开始,资产阶级法治的最终落脚点始终就是保护私有产权和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关系,其它一切都要服从这个核心目的。
当然,这种受保护的私有产权,绝不是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私有产权,而是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私有产权。
因为小资产阶级和小农很快就会破产,财富和土地会迅速汇聚到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名下。
当然,也可能有人提出国家的其它作用作为异议,比如打击强奸犯。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统治阶级核心利益以外的其它暴力需求,不是不提供,而是相对次要和枝节的。
不仅如此,国家对统治阶级核心利益以外的暴力需求,也是以对统治阶级有利的形式提供的。
比如,强奸的过程似乎与财产无关,不过确定强奸犯罪却与阶级地位有关。
奴隶主强奸女奴隶是不会被追究的,因为女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并不具备法律地位。
奴隶主可以随意杀死她,何况强奸呢?反过来,男性奴隶与女奴隶主发生性关系,即使两情相悦,也很可能被女奴隶主的男性亲属以强奸的名义起诉,并被处决。
这些男性亲属用私刑处决这名奴隶,法官一般也不会追究。
地主强奸农民的女儿或老婆,一般也不会被追究。
在卢梭的时代,一个穷人有漂亮女儿是最倒霉的事情。
有钱的贵族强奸了穷人的女儿,一般不会被追究,最多花一点钱就可以摆平。
如果穷人还不知道好歹,就有被投入监狱的可能。
西门庆毒死武大郎,武松虽然是督头(县刑警队长)也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
在今天也是一样,体育明星是否杀妻,富家子弟是轮奸还是嫖妓,案情都充满悬念。
很显然,如果他们破产了,案情也就不会有悬念了。
同样一位体育明星,在破产之前成功摆脱了杀妻的指控,在破产之后却因为抢劫一点小钱的指控入狱。
这样前后迥异的判决,无法不让人认为财产在刑事犯罪认定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不是为被统治阶级效劳的。
只要存在阶级,就存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就不存在公民一律平等的法律。
这种不平等可以是显性的,比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部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高于另一部分人。
也可以是隐形的,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成为无产者,虽然有人身自由,却一无所有,他们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
少数控制雇用他们的权力,一切统治都隐藏在财产和契约背后。
“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鬼”也要听有钱人的调遣,老老实实按照和有钱人定下的契约出卖劳动力。
这时,国家保护私有产权和契约,就是保护少数人的统治基础,为他们服务,用表面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
在阶级社会这一历史阶段的法治社会,是统治阶级把自身的统治通过立法、司法等手段条文化、规范化和隐性化,建立法制化的统治。
阶级社会中,法制是现象,阶级压迫是本质。
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顾本质追求现象,必然误入歧途。
对统治阶级来说,则可以毫不费力地把阶级压迫的本质伪装成被统治阶级乐于接受的现象。
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切不可人云亦云,舍本逐末。
分享:22已喜欢阅读(1383)┊评论(30)┊收藏(5)┊转载(9)┊喜欢▼┊打印┊举报已投稿到:圈子前一篇:往事并不如烟后一篇:撬动中国股市需要多少钱?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河北法制报》征文启事[发评论]∙笑沧海明星杀妻事件举例不对,或者说脱离实际。
8月9日 16:37回复(1)∙笑沧海事实不是这样的:杀妻可能是真实的,但警察取证程序严重错误,造成很多证据无效,有效的证据又不能证明他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