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规划
常微分方程课程设计论文
常微分方程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熟练运用常微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定义、解的概念和性质;2.熟悉一阶、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3.了解常微分方程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熟练地求解一阶、二阶线性微分方程;2.能够运用常微分方程进行简单的数学建模;3.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求解常微分方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如解、通解、特解等;2.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可分离变量法、齐次方程法、伯努利方程法等;3.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常系数方程、变系数方程、线性非齐次方程等;4.常微分方程的应用,如物理、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常微分方程进行数学建模;4.实验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求解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常微分方程》;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讲座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数学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占总评的20%;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数学建模项目,占总评的30%;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规划
《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规划安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分析与方程教研室一.课程简介常微分方程是伴随着微积分的产生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事物、物体和现象运动、演化和变化规律的最为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早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它就作为Newton 力学的得力助手,在天体力学和其它机械力学领域内显示了巨大的功能;这只要举出科学史上一件大事为证就够了:在海王星被实际观测到之前,这颗行星的存在就被天文学家用微分方程的方法推算出来了。
时至今日,微分方程仍然是最有生命力的数学分支之一。
二.课程发展历史沿革自数学系创立到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就一直开设常微分方程。
它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物理、经济、工程等学科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比如它是数学物理方程、动力系统定性理论、微分方程数值解、生物数学、数学模型、数理经济、经济数学以及自动控制、生物学、经济学等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
从数学的角度看,常微分方程分为经典和现代两部分内容,经典部分: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为工具,以求微分方程的解为主要目的;现代部分:主要是用泛函分析、拓扑学等知识来研究解的性质。
常微分方程对先修课程(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等)及后继课程(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泛函分析等)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数学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本学科近代知识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因此,院系领导一向对这门课程的建设都十分重视,组织了很强的教学队伍来进行教学,系主任袁付顺教授等老师都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他们治学严谨、敬业重教,为该课程小组树立了优良的教学传统。
正是有了这种传统,该课程小组中的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历来兢兢业业、认真踏实。
教学中不仅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及习题课的教学,而且善于结合这门课程具有广泛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以期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设置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数学专业学生中,《常微分方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缺乏前沿性和实用性。
教学模式陈旧,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思考和实际操作。
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以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水平。
鉴于以上问题,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建设需要朝着以下方向和目标进行:1. 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注重前沿性和实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大,《常微分方程》相关知识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因此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增加一些与实际相关的例题和应用实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联想和应用。
2. 教学模式要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
教学模式要改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书面能力,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作业质量等多个方面,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1. 引导学生审时度势,学以致用。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要引导学生注意社会热点和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使专业知识变得更加有用。
浅谈常微分方程的课堂教学建设
讨论 班 ,讨论班在每次章节结束 的时候会给全班同学带来本章 节内容在实 际中应用 的有关报告以及多媒体的演示 ( 独立 报告
三 十分 钟 ) 。
知识模块分为概念篇 、 计算 篇、 理论篇 、 应用篇 , 其 中概念 篇
主要包含微分方程基本概念定义等 ;计算篇主要包 含微 分方 程
初等积分法 , 高阶微分方程解 法 , 微 分方程组 的解 法等 ; 理论 篇 主要 包含解 的存在唯一性 , 解的定性理论等 ; / E用篇包含 常微 分
其次可 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 , 开展案例或者讨论教学 。 将
学生 进行 分组 , 针 对不同组 的实 际情况 , 安排不 同的 自学 内容 , 包括 实际模型 的建立 , 某个知识 点的巩 固, 知识点 的深 入讨论 ,
课 堂 内容 总 结 , 软件应用等 , 教 师 引导 学 生 自 己认 识 问 题 , 消 化
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之后 的一 门重要基础课程 ,为学习泛函分 析、 偏微分方程等后继课程提供强有力支撑 , 也是应用性 很强的
一
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变过去单纯重视知识传授 和模仿继 承前 人知识 的教学模式 , 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 模仿 继承
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的教学模式 , 我们对教学法进行 了改革 , 充分
分方程建 模、 初等积分法 、 线性系统 、 常系数线性系统 、 若 干振 动
问题 、 一般理论 、 定性理论初步 。 自微 积分创立 以来 , 人们 就开始 研究微分方程 。从最初 的初等求解技巧到今天 日益发达 的数值 模拟技术 ,从早期对方 向场 的理解到今天关 于微分方程定性理
解决 : ( 1 ) 对解 的存在唯一性 定理 的证 明 : 通过代数方 程和具体
常微分方程教案设计
常微分方程教案设计。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常微分方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案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常微分方程教案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教学计划。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真理,那就是好的教学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常微分方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因此,好的教学计划不仅要包括课程的核心内容,还要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
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程大纲、课堂讲义以及配套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所授知识。
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定自己的教学立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用大量的实际例子和其他应用领域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微分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吸引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示各种微分方程的物理、生物、化学及其他应用领域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更加投入。
此外,我们还需要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资源进行自我研究和学习,这样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笔记、索引以及其他可用的学习资源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知识应用技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动活动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
教师应当以友好而专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其他学习活动。
这种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关系。
常微分方程教案设计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课程大纲、课堂讲义以及配套的练习题等各个方面,并注重教学立场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互动活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效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真正地深入掌握常微分方程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常微分方程》课程大纲
《常微分方程》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常微分方程学时/学分:3/54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或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F n,欧氏空间R n,特征值与矩阵的对角化), 高等数学(多元微积分,无穷级数)。
面向对象:本科二年级或以上学生教学目标:围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具体求解和实际应用三条主线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和处理相关应用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定性分析解的性态和定量近似求解等思想,并希望学生初步了解常微分方程的近代发展,为学习动力系统学科的近代内容和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常微分方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部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数字表示供参考的相应的学时数,第一个数为课堂教学时数,第二个数为习题课时数)第一章基本概念(2,0)(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微分方程,通解,线性与非线性,积分曲线,线素场(方向场),定解问题等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重点解释常微分方程解的几何意义。
(二)教学内容:1.由实际问题:质点运动即距离与时间关系(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人口总数发展趋势估计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导出微分方程。
2.基本概念(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阶,线性,非线性,解,定解问题,特解,通解等)。
3.一阶微分方程组的几何定义,线素场(方向场),积分曲线。
4.常微分方程所讨论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初等积分法(4,2)(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初等变换法,积分因子法等初等解法。
本章教学重点对经典的几类方程介绍基本解法,勾通初等积分法与微积分学基本定理的关系。
并通过习题课进行初步解题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恰当方程(积分因子法); 2. 分离变量法3.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常数变易法)4. 初等变换法(齐次方程,伯努利方程,黎卡提方程)5.应用举例第三章常微分方程基本定理(10,2)(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存在和唯一性定理及解的延伸的含义,熟记初值问题的解存在唯一性条件,正确理解解对初值和参数的连续依赖性和可微性的几何含意。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创新。
在常微分方程这门重要的数学课程中,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从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两个方面,探讨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常微分方程》是数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涉及到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数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师范院校中,该课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师范院校的《常微分方程》课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要对《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明确和确定。
师范院校应该深入研究相关岗位的需求,结合国家对于师资的培养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更新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师们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使之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提高教学条件和水平。
《常微分方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将对学生的学习、实验和实践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是在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师范院校的《常微分方程》课程中,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要加强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入一些涉及社会实践、国家政策、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要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思政教育队伍。
师范院校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中要有强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注重引导、启迪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近年来,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不断加大力度,不仅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还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包括《常微分方程》这门数学课程。
《常微分方程》是师范院校数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解题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数学课程中深入开展思政教育,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的新方向和着力点。
一、对《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建设与改革1. 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传统的《常微分方程》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大多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题型训练。
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师范院校开始尝试将《常微分方程》课程与实际教学和科研工作相结合,设置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改革后,师范院校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术氛围。
3. 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为了提高《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实践性和通识性,师范院校开始开设一些与《常微分方程》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如数学建模、科学计算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政教育在《常微分方程》课程中的实践1.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 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一、引言常微分方程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工科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师范院校对《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思政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
二、《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的现状目前,师范院校的《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材过时:传统的《常微分方程》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缺乏前沿内容和案例分析。
学生们对教材中的公式和定理很难理解,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2. 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常微分方程》的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真实的应用案例和实践操作,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科研工作相结合。
3.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方式单一,讲授居多,缺乏互动和案例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下是对《常微分方程》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建议:1. 更新教材:选用与时俱进的、有前沿内容和实际应用案例的教材,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开展实践教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科研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习体会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 强化思政教育: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常微分方程课程设计
常微分方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理解微分方程在数学建模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包括可分离变量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以及伯努利方程等。
3. 帮助学生理解高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常数变易法和待定系数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解决常微分方程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时,能够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微分方程,并求解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复杂微分方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常微分方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介绍微分方程的定义、阶数、线性与非线性微分方程,分析微分方程的解及其存在唯一性定理。
2. 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涵盖可分离变量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等,通过实例解析各类方程的求解方法。
3. 高阶微分方程的求解:介绍常数变易法、待定系数法等求解方法,并对具体方程进行分析。
4. 微分方程组:讲解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包括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等。
5. 微分方程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如何将微分方程应用于物理、生物、经济等领域。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常微分方程基本概念与性质;第2周:一阶微分方程解法(可分离变量、齐次方程);第3周:一阶微分方程解法(一阶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第4周:高阶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常数变易法、待定系数法);第5周:微分方程组及其解法;第6周: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常微分方程》教学计划
《常微分方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解法和应用;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1)常微分方程的定义和分类;(2)初等函数和特殊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一阶常微分方程(1)可分离变量的一阶常微分方程;(2)齐次方程;(3)一阶线性方程;(4)恰当方程;(5)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3.二阶常微分方程(1)二阶齐次线性方程;(2)二阶非齐次线性方程;(3)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特征方程;(4)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5)欧拉方程和狄利克雷方程。
4.高阶常微分方程(1)n阶齐次线性方程的基本性质;(2)n阶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3)n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
5.应用(1)常微分方程在物理、生物、经济等领域的应用;(2)常微分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和解法;2.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的讨论;3.利用练习题和例题进行巩固和拓展知识。
四、教学计划1.第一周:基本概念和一阶常微分方程(1)讲解常微分方程的定义和分类;(2)介绍初等函数和特殊函数的性质;(3)讲解可分离变量的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2.第二周: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其他解法和应用(1)讲解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和恰当方程的解法;(2)介绍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3)讲解常微分方程在物理、生物、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3.第三周:二阶常微分方程(1)讲解二阶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2)介绍二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3)讲解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特征方程;(4)介绍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5)讲解欧拉方程和狄利克雷方程。
4.第四周:高阶常微分方程(1)讲解n阶齐次线性方程的基本性质和解法;(2)介绍n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
5.第五周:应用(1)讲解常微分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2)布置练习题和例题,巩固和拓展知识。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课程设计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课程设计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课程设计一、背景与意义常微分方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生物学中的种群增长模型等都涉及到常微分方程。
然而,很多常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很难求得或者不存在,因此数值解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包括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计算。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了解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误差分析、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1.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定义、分类、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等基础知识。
2.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介绍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包括离散化、逼近、迭代等,以及数值解法的误差来源和误差估计。
3.欧拉法:介绍欧拉法的基本思想、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例演示欧拉法的应用。
4.龙格-库塔法:介绍龙格-库塔法的基本思想、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例演示龙格-库塔法的应用。
5.实际问题建模与计算:选取实际问题,如物理学中的弹簧振子问题、生物学中的种群增长问题等,利用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行建模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实施步骤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教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和常用方法。
2.上机实践: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利用编程语言实现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数值解法,并对简单的常微分方程进行数值计算。
3.实际问题建模与计算:选取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行建模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4.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问题描述、数学模型、数值解法、计算结果与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1.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2.熟练使用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常用数值解法;3.能够利用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计算;4.撰写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常微分方程》课程标准
《常微分方程》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不但是数学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常微分方程学科本身近代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加强基本理论的教学,同时也要注意运算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典型例子、做练习题这些环节,帮助培养、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
二、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常微分方程》在数学基础课中的地位与作用,知道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学科进展情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和技能,把所学到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事件中去,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绪论(二)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四)高阶微分方程(六)非线性微分方程和稳定性*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主干课程。
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为宜,每周安排3节,共60学时完成本课程的教学。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应以标准教学班为主要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
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一、引言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师范院校也对《常微分方程》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师范院校《常微分方程》课程也在此背景下进行了相应的思政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1. 课程目标《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对常微分方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技巧,了解微分方程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该具备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些目标的确立可以有助于指导师范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设计。
2. 课程内容《常微分方程》课程内容应当包括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与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及其变参数线性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应用等。
并且应当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例如在教学中增加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通过解微分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在《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等。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三、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思政教育要求,师范院校的《常微分方程》课程也进行了思政教学的改革。
思政教学是指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方方面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常微分方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
《常微分方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8T06:58:18.33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9期作者:巴英[导读] 常微分方程学科的诞生几乎与微积分同步,其雏形略还早于微积分,目前仍在发展中。
传统的常微分方程教学是以线性理论为绝对主体展开的,但这显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摘要:本文立足于几十年常微分方程这门专业课的教学经验,全面总结了课程的设置,详细介绍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方式,教学参考书配置,尤其是在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弥足珍贵的独立思考和切实可行的科学实践。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数学模型;定性;稳定性;计算机辅助分析前言常微分方程学科的诞生几乎与微积分同步,其雏形略还早于微积分,目前仍在发展中。
传统的常微分方程教学是以线性理论为绝对主体展开的,但这显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混沌现象和孤离子的重大发现,使得非线性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信息时代,计算机普及到每一个角路,常微分方程的教学也不会独善其身;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的持续展开,也极大程度地涉及到常微分方程。
调整和修复传统教学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不遗余力地做了尝试。
1课程简介《常微分方程》这门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大数据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目前来看已经成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之一,是这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是数学分析的后继课程、修完本课程后可进一步学习微分方程定性稳定性理论、微分动力系统、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课程。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以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为基础,以线性微分方程的理论为主线,以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为背景,研究微分方程的理论与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规划安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分析与方程教研室一.课程简介常微分方程是伴随着微积分的产生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事物、物体和现象运动、演化和变化规律的最为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早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它就作为Newton 力学的得力助手,在天体力学和其它机械力学领域内显示了巨大的功能;这只要举出科学史上一件大事为证就够了:在海王星被实际观测到之前,这颗行星的存在就被天文学家用微分方程的方法推算出来了。
时至今日,微分方程仍然是最有生命力的数学分支之一。
二.课程发展历史沿革自数学系创立到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就一直开设常微分方程。
它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物理、经济、工程等学科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比如它是数学物理方程、动力系统定性理论、微分方程数值解、生物数学、数学模型、数理经济、经济数学以及自动控制、生物学、经济学等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
从数学的角度看,常微分方程分为经典和现代两部分内容,经典部分: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为工具,以求微分方程的解为主要目的;现代部分:主要是用泛函分析、拓扑学等知识来研究解的性质。
常微分方程对先修课程(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等)及后继课程(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泛函分析等)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数学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本学科近代知识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因此,院系领导一向对这门课程的建设都十分重视,组织了很强的教学队伍来进行教学,系主任袁付顺教授等老师都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他们治学严谨、敬业重教,为该课程小组树立了优良的教学传统。
正是有了这种传统,该课程小组中的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历来兢兢业业、认真踏实。
教学中不仅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及习题课的教学,而且善于结合这门课程具有广泛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导和启发学生如何从力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抽象出具体的常微分方程,然后利用常微分方程的理论再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作风为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起到了示范和熏陶的作用。
常微分方程课每周4 课时,总课时数为72学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都使用王高雄、周之铭等主编的教材《常微分方程》(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侧重点不同而分班上课,任课教师调整教学重点内容,尽可能安排习题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三.本课程主要特色1、拥有一支年轻的、创新意识强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梯队,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高水平教师坚持教学一线,起着带头示范作用。
2、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采用双语教学,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易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易于初学者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程地位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数学科学学院享有很高的声誉。
常微分方程课程小组成员在微分方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做出了许多重要成果。
由于经济和地域的限制,本课程与国内著名大学数学系的同名课程相比,整体上还存在一些差距。
五.计划和目标1、计划目标本课程将计划按河南省教育厅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争创省级精品课程,并以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长远目标。
2、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常微分方程是系统培养数学人才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时间应安排在第四学期或第三学期。
这时,学生已学完高等代数,基本学完数学分析和普通物理中的力学部分。
常微分方程课的目的就是用微积分的思想,结合线性代数,解析几何和普通物理学的知识,来解决数学理论本身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若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微分方程问题,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他们学习其它数学理论,如微分方程数值解、泛函分析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这门课本身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们学习数学建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些非线性问题,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兴趣,做好准备。
3、措施、步骤: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2)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改革教学内容;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教学质量;4)开发网上授课。
减轻教师负担,弥补师资短缺;5)发挥学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六.教学条件1、教材使用与建设①常微分方程,王高雄、周之铭、朱思铭、王寿松编,1983 年9 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②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olfgang Walter, Springer-Verlag (世界图书出版社)。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院资料室和校图书馆有丰富的中英文常微分方程的各种教材、专著及期刊。
同时我们利用课程建设经费补充或更新了一些新版本和外文资料,这一切不仅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了解现代学科教学和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主要参考教材有:①1)常微分方程, 东北师范大学常微分方程教研室编著,2005 年 4 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②常微分方程(第2 版),叶彦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③常微分方程教程(第 2 版),丁同仁,李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常④常微分方程——新世纪高等院校精品教材,蔡遂林,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⑤常微分方程——数学名著译丛,阿诺尔德,科学出版社,2003.⑥常微分方程习题解,庄万,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⑦差分方程和常微分方程,阮炯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第一版.⑧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德]Wolfgang Walter 著,[ 美]Russell Thompson 译,Springer-Verlag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3、配套教学和教学效果:配套的教学图书包括《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差分方程和常微分方程》、《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 C.Henry Edwards and David E. Penney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数学生态学模型与研究方法》(陈兰荪,科学出版社,1988 ).同时,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课堂教学中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课题为例子,讲解用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手法来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方程,联系实际模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竞赛前的培训工作中,本课程建设组成员是其中的主要教练,这些教练和培训工作是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4、实践性教学环境数学科学学院现有机房,配备多台高性能微机组成的网络教学实验环境供专业课教学、实习。
在微机室里可利用一些优秀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 Matlab),以及我们利用这些软件编写的课件,完成一些数值计算,绘制一些复杂函数图象及曲面图形,加强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本课程分七大模块,总学时为72学时:1)绪论(4学时);2)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16学时);3)一阶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定理(8学时)4)高阶微分方程(16学时);5)线性微分方程组(16学时);6)非线性微分方程和稳定性(8学时);7)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4学时)。
2、课堂教学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启发式,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理论和方法时,尽可能选取实例加以分析。
如对二阶线性方程与振动,完整的讲解从实际背景出发,建立微分方程,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方程,讨论解的各种情形,并做出关于背景的解释,从而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
加强习题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习题课中,我们选取一些小的微分方程模型,让学生从实际的物理和生物问题的背景出发,建立微分方程,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讨论解的各种情形,并给出关于背景的解释.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开设讨论课。
在理论难度较大的部分,如存在唯一性定理有关解的延拓、解对初值连续性等,组织课堂讨论,除概念本身外,用典型求解的最大存在区间例题让学生讨论,最后总结,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初等积分法;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本理论;常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解的稳定性和定性理论课程难点:1)初值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及其证明。
2)多重特征根情形下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本解组的求法。
解决方法:1)将存在唯一性定理的证明分解成相对独立的五个子命题来证,同时以泛函分析中压缩映象原理的思想统领。
2)介绍线性算子‘零空间'和‘根空间'的概念,以特征值的几何重数和代数重数的思想来说明,再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说明基本解组的具体求法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在平时的习题中有意识地设计、搜集一些与微分方程相关的题目,这些题目都具有实际意义,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有些问题可以深入讨论,发展成学生的毕业论文,并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出发点。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现代计算技术,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从几何直观与数值分析两方面辅助理解微分方程解的定性性质。
同样地,在讲解解对参数的连续依赖性、平衡点的稳定性、极限环的存在性与稳定性时,由数值分析结果模拟的积分曲线将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现象。
5、开展双语教学采用《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作为原版教材,(Wolfgang Walter, Springer-Verlag,世界图书出版社)。
在学生大致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后用此教材,英语板书;较简单的内容采用英语讲课。
扩大了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实践,制作的电子教案和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7、辅助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一些经典的重要内容,一般穿插数学家及其工作简介,以培养学生钻研常微分方程的兴趣。
平时采用小论文的考查形式,这也符合常微分方程课程应用性的特点。
写论文可采用两种方式:学生自由选题或教师提前拟好题目。
学生在开放机房中,可利用提供的设备,自己设立题目,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方案与题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