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学科大类招生:利弊得失颇费思量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优势

浅谈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优势

浅谈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优势【摘要】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来,招生录取工作也经过了不断的改革,目前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广大考生所认可。

按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高校招生计划的编制和录取,有利于考生志愿的填报,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学科大类招生优势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有30多年的历史,招生录取工作也经过了不断的改革,目前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专业招生,另一种是按学科大类招生。

所谓按学科大类招生就是指高校在二级学科类内的专业(或部分专业)实行统一招生,前期对学生按大科类方向培养,后一阶段再进行具体专业教育的招生模式。

学生入学后,学校对同一专业大类学生实行通识教育,在同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学生在前两年(或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二年(或一年)末根据社会需求、个人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志愿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等,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学生可在同一学科大类所涵盖的专业范围内选择具体专业,这样可以使专业选择离学生志愿和社会需求更接近。

从目前按大类招生的实践看,按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高校招生计划的编制和录取;有利于考生志愿的填报;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正由于按学科大类招生具有如此优势,这种招生摸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

一、按学科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按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即对同一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种培养方案、同一种教学计划、同一种学习要求,培养成具有一样或是大体一样的知识结构、能力的人。

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学文科的不懂数理化,学理科的人文素养欠缺,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竞争力弱。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人才,力求与社会需求接轨。

以学生视角,拟从该种培养模式的实行情况入手,阐明其利与弊,旨在寻找大类和专业的平衡点,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卓有成效的推行此种模式。

标签:优势;问题;建议1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简介大类招生,就是不按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制定计划进行招生的一种招生模式。

分流培养,则是指对大类招生的学生,经过1—2年的基础课学习,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根据与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分流培养。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目前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类别又可大致分为三类:(1)大类招生,专业培养:是目前各大高校普遍运用和施行的招生办法;(2)按院系招生: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招生;(3)“基地班”“实验班”形式(例如我校的孙越崎学院)。

这些实验班不分专业,实施的是“通识教育”。

2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1)顺应时代背景,符合社会需求。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而过去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是专才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从而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类招生,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缺陷,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避免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志愿的录取率。

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地了解自己,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从容地选择专业,使专业与自身的切合度大大提高。

(3)加宽学生专业基础,使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力加大。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又强的交叉型复合人才。

而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一、背景介绍高校招生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根据一定的招生计划和条件,选拔适合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

在高校招生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招生方式,即大类招生和按专业招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招生方式的区别。

二、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对学生的具体专业进行限制,而是按照学生所报考的大类进行招生。

大类通常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商科等。

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类,而无需选择具体的专业。

在大类招生中,学校会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和面试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1. 优势:a) 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大类招生不限制学生的具体专业,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b) 降低学科门槛:大类招生对学生的学科要求相对较低,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促进了社会公平。

c) 培养通才型人才:大类招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通才型人才。

2. 缺点:a) 学科选择不具体:大类招生无法满足学生对具体专业的需求,可能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影响学习动力和发展方向。

b) 学科学习深度有限:大类招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对于某些学科的深入学习可能会有所欠缺,限制了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按专业招生按专业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具体的专业进行报考。

学校会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进行评估和选拔,最终录取符合条件的学生。

按专业招生更加注重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学科能力和潜力。

1. 优势:a) 专业对口:按专业招生可以确保学生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和潜力相匹配,有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深入学习和发展。

b) 专业能力提升:按专业招生注重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学科能力,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科发展水平。

c) 学科发展更有针对性:按专业招生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特定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一、背景介绍在高等教育领域,招生方式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即大类招生和按专业招生。

这两种招生方式在目标群体、招生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招生方式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二、大类招生1. 定义:大类招生是指高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将招生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大类,如文科、理科、工科等,学生在报考时只需选择一个大类进行志愿填报。

2. 特点:a. 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大类,而不需要提前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

b. 综合性:大类招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相对广泛,涵盖多个学科领域。

c. 专业选择延后:学生在大类招生后,一般需要在大一或大二时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

3. 优势:a. 培养全面人才:大类招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备广泛知识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b. 降低学生压力:大类招生可以让学生在高考时减少专业选择的压力,更加专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

c. 提供转专业机会:学生在大类招生后,如果发现自己对其他专业更感兴趣,可以通过转专业的方式实现转变。

4. 劣势:a. 缺乏专业针对性:大类招生的课程设置相对广泛,可能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不够明确。

b. 学科知识相对薄弱:由于大类招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能导致学生在某些学科领域的知识相对薄弱。

三、按专业招生1. 定义:按专业招生是指高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将招生对象划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在报考时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专业进行志愿填报。

2. 特点:a. 专业针对性:按专业招生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b. 学科深度:按专业招生的课程设置相对专业化,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更加深入地学习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

c. 专业选择提前:学生在高考时需要提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进一步减少了转专业的机会。

3. 优势:a. 专业能力强:按专业招生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大类招生”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分流机制

“大类招生”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分流机制
业时,因其兴趣和目标不是很明确而盲目填报的现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虽然“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学生进
入大学后,可以边学习边选择,能更加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日后发展的专业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学科、了解专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规划
学业生涯发展方案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案,更有利于实现“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然而,凡事都有利有弊,同样“大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二是按学科大类招生再细分专业时,学生以往的人际关系、成绩档案等面临重新调整,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学校的管理连续性等都
将面临考验,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各种问题,因此,需要从学生心理引导、教学管理衔接等方面做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三是分流后的变动问题,需进一
步细化分流的机制、原则和依据,增强学生在大一阶段对相关专业的认知、认同,并在分流之后进一步精细划分学科专业,以实现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
毕业前,凭着这种不放弃,她已经把自己的公司开到了杭州,目前年营业额上千万元。在川美,像...甘肃:推动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本报讯
(记者 尹晓军)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该省将积极推动天水师范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等8所高校向应用技术型
转型,同时,支持其他省属本科院校根据各自实际和发展需要,在二级...
光明日报)“大类招生”,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可在本
科前一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入学高校即意味着进入专业化学习状
态,一旦专业选择不当,不但令部分学生学得痛苦,而且对有限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显然,“大类招生”改变了以往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高校专

大类招生 政策

大类招生 政策

大类招生政策
大类招生政策是指高校招生时将所有文科理科组合成一个大类,考生不再需要在高考前确定自己的文理科类别,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报考。

大类招生政策的实施对于考生来说有以下几个好处:
1. 提供更多选择:传统的文理科之间的划分限制了考生报考的科目范围,而大类招生政策可以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选择更多的科目进行报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2. 减轻学生压力:大类招生政策可以减少对学生的升学压力,因为学生不再需要为是否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而纠结,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和考试。

3. 公平公正:大类招生政策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文理科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公平情况,给予学生更加平等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和地区对于大类招生政策的具体执行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政策以当地教育部门的规定为准。

大类招生总结

大类招生总结

大类招生总结概述本文对大类招生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大类招生的定义、优点和缺点、适用场景以及总结和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定义大类招生是指针对特定领域或专业的招生方式,将相关专业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培养和学习。

与传统的综合招生相比,大类招生更注重专业性和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优点大类招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专业性强:大类招生能够将相关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提供更为专业深入的学习环境。

2.资源集中:大类招生可以将相关专业的资源集中起来,提供更好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

3.培养骨干人才:大类招生重点培养相关领域的骨干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4.学科交叉:大类招生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多学科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缺点然而,大类招生也存在一些缺点:1.知识片面:大类招生可能导致学生过于专注于某一学科,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缺乏广度:大类招生由于注重深度学习,可能缺乏学科领域的广度和综合素养。

3.就业难度:大类招生培养的学生可能在就业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因为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有限。

适用场景大类招生适用于以下场景:1.专业性强:对于某些专业特别强的学科或领域,大类招生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2.资源集中:某些学科或领域的资源分散,大类招生可以将资源集中起来,提供更好的学术和实践机会。

3.人才培养:对于需要培养相关领域骨干人才的学科或专业,大类招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总结和展望总体而言,大类招生是一种有价值的招生方式,能够专注于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深度学习,培养相关专业的骨干人才。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存在的缺点和限制,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的机制和模式。

未来,可以通过引入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弥补大类招生的知识片面和缺乏广度的问题。

同时,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学生。

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招生模式,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招生模式,逐渐在各大高校中得到实施。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以期为高校招生工作提供参考。

我们将对大类招生的定义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范围和目的。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我们将分析大类招生的优势,如提高招生效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

我们也将探讨大类招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分流困难、学生适应性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我们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大类招生模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二、大类招生的优势分析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招生模式,其实施对于高校及学生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大类招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类招生的模式下,学生入学后接受的是通识教育,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课程和知识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思考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大学的前一两年,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为将来的专业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类招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选择自主性。

传统的招生模式下,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对专业了解不足,导致选择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而大类招生允许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专业,这无疑提高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类招生还有助于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配置。

通过大类招生,高校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教学资源,避免某些专业因为报名人数过少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同时,大类招生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提高学校的整体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

大类招生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大类招生的学生由于接受了更为全面的通识教育,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浅析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及思考建议

浅析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及思考建议

1 . 利 于学生学会选 择 . 确定专 业 . 减少 盲
目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四、 建议与思考
大类 招生 更加 关 注学 生 的兴 趣 和 目的 性. 尊重学 生的选择 . 可 以帮助学生选 择适 合 自己的专业 在学生参加完高 考填报志愿时 . 很 大一 部分 学 生会 对如 何选 择 专业感 到 迷
按 大类招 生对学 生能 够产生 激励作 用 . 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要选专业 . 就得 要 思考 . 一个是兴趣爱好 . 一个是将来的职业
3 . 改革现有 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 了解决大类招生人 才培养 模式给学 生 管理工 作带来 的 问题 . 在 工作 中 . 可根 据 不 同情 况 . 分别开 展对学 生的 引导工作 辅 导 教 师和 学生 共 同设计 职业 生 涯规 划 .并 对 规划 进行 阶段性 跟踪 和反馈 班 主任教 师
学 景 2 0 1 3 耳 第 5 期
孙红卫 董 艳萍 ( 河 北工程技 术 高等 专科 学校
二 实行 大类招生的优势
姆 职 教 天 地 侉
0 6 1 0 0 0 )
班感觉陌生 . 新班级缺少凝聚力 并且新分专 业后 . 辅导员不得不重新熟悉学 生. 开展学生
浅 新高职 院校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及思考建议
2 . 利于增 加录取机会 表面看来 . 大类报考 的专业数量少 了 . 但
在招 生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入学选择 专业 前的 指引. 做好充足的介绍工作 . 为学 生分析大类 招生的优劣性 .提供专场指导拓 宽学生对大
类招生 的理解 对于 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 学生
问题的提出
近 年来 . 复合型人才培养 、 创新性人才培 养 、通识教 育等名词越来越多地 出现在人们

大类招生80%是陷阱,外面糖衣很甜,包裹下的冷门专业真的很苦!

大类招生80%是陷阱,外面糖衣很甜,包裹下的冷门专业真的很苦!

大类招生80%是陷阱,外面糖衣很甜,包裹下的冷门专业真的很苦!一,大类招生基本分为三种方式!1,以学科大类招生大学学科主要分为13大类,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有的根据学科大类招生;有的根据细分学科招生,比如计算机类,机械类,电子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等。

2,以✘✘班的形式招生,听起来很牛,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学校“基地班”“实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自然学科实验班”“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等。

3,以通识教育为主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

二,陷阱在哪里?1,钓鱼式招生比如考生想学车辆工程,大类招生下,大二分科,很多人根本学不了车辆工程!很多学校利用个别优势专业,推销其他没有优势的专业!提高整体录取分数!2,包装冷门专业,提高冷门专业录取分数单独设置下,冷门专业受欢迎层度低,经过大类包装,分数直线上升!3,根本不是一类,非要整在一类!起个好听的名字,把很多根本不相关的专业弄在一起,大杂烩!4,利用考生贪便宜的心理有些大类招生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正常录取分数!5,名校的霸道有的名校,都是大类招生,学校实力在那里,你爱选不选!6,大类招生,相当于二次高考中等分数及以下的同学,要学到优势专业很难,很难!教育较落后地区的孩子,要和全国各地的孩子竞争,难有优势!7,骑虎难下大二专业分流不理想,是继续读下去?还是要退学复读?时间浪费2年,钱也花不少,心理压力比直接复读还大!80%的人没有勇气改变,纠结中度过大学时光!三,大类招生还是可以选,不过要擦亮眼睛1,看专业2,看学校实力3,看录取批次4,看考生对专业的要求5,看学生将来就业规划6,看家庭情况。

大类招生好不好?大类招生的优势和风险详解

大类招生好不好?大类招生的优势和风险详解

大类招生好不好?大类招生的优势和风险详解高考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志愿报考了,很多院校都有大类招生,但是部分家长和学生却不清楚大类招生是什么,本文我们就主要讲讲大类招生。

一、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主要是指院校将相近的专业合并来招生,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都是按照专业大类来填的。

这是一种“通才教育”。

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志愿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二、大类招生的优势:1、一定程度增加了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的是大类而非专业,这样考生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

另外,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

降低了压线考生,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2、减少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考生被录取后,不急于确定方向,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对专业产生质的认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喜爱专业,降低了转专业的门槛。

3、有利于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可选择范围,由原来的单个专业点,扩大到整合的专业群。

有利于交叉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拓宽专业人际网络对于非大类招生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个单一专业内,而大类招生模式下的学生,同学拓展到多个专业。

5、符合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大类招生已成为国际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三、大类招生的风险1、可能造成热门专业扎堆儿如果大类内的专业不均衡,设置不合理,很可能出现热门专业报名扎堆儿的现象,加剧“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2、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

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

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浅析按大类招生的弊端及其解决措施很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采用了按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即在高考录取时不分专业,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再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专业。

这样可以使专业选择更贴近学生志愿,更能反映社会需求趋向。

由于这种模式与目前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符合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因而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大类招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给分专业后的大学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弊端:一、专业分流导致生源不均衡首先在专业分流时,不可能事先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集中,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而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容易造成研究性、基础性的学科选择的人数比应用型学科少,或者一些前几年热门过、社会上人才过剩、近年来比较冷门的专业,学生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可能选择的人数也少,致使学校不能因选择人数少而放弃这个专业,同时又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班主任的更换导致对学生熟悉程度的降低班主任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导师,因经常与本班的同学进行交流,较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学生心目中培养较高的威望,能较好的开展工作。

重新分专业后,新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大大降低。

首先,新任班主任不得不重新认识与熟悉班级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特长、家庭情况等。

新生进校期间是他们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也是班主任与同学们建立深厚感情的最佳时期。

而重新分专业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适应大学生活,平日彼此交流的机会不多,这将导致新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大打折扣。

其次,学生对新班主任的熟悉、了解到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新班级组建后,面对陌生的面孔很可能学生不愿意主动找班主任谈心。

志愿填报中的学科组合与优劣势分析

志愿填报中的学科组合与优劣势分析

志愿填报中的学科组合与优劣势分析作为高中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决策,志愿填报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填报志愿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组合也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学科组合的选择、优劣势分析以及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科组合的选择在选择学科组合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

首先,应选择自己热爱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这样才能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特长,如数学、物理等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或者文学、历史等对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

最后,将来的职业规划也是选择学科组合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有志于从事医学方向的工作,那么选择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组合会更为合适。

二、优劣势分析每个学科组合都有其独特的优劣势,以下为常见学科组合的分析。

1. 文科类组合文科类组合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优势在于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文学、历史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很大优势。

此外,文科类组合的学科考试相对容易拿高分,给考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

然而,文科中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对于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有较高要求。

2. 理科类组合理科类组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

优势在于培养逻辑思维、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科类组合通常对于工程、医学、科研等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基础,适合于对于科学和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然而,理科类组合的学科考试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

3. 文理综合类组合文理综合类组合包括文科和理科的学科。

优势在于可以拓宽知识面,兼顾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培养。

这样的学科组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多领域的学习和就业。

然而,由于学科范围的广泛性,学习压力会相对较大。

三、个人发展规划在填报志愿时,学科组合的选择旨在帮助个人实现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

因此,在选择学科组合时,应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进行全面考虑。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

高校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的区别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招生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高校招生中,大类招生和按专业招生是两种常见的招生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招生方式进行比较,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二、大类招生的特点1. 定义: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时,将学生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录取,而不是按照具体的专业进行录取。

2. 招生对象:大类招生通常针对高中毕业生,无论其具体的学科兴趣和专业倾向如何。

3. 优点:- 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大类招生允许学生在入学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避免了高中阶段对专业选择的过早束缚。

- 降低学生压力:大类招生减少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专业选择的压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 培养综合素质:大类招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 缺点:- 学生专业选择压力:大类招生可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面临更大的专业选择压力,因为他们需要在入学后再次选择专业。

- 学科学习不够深入:大类招生可能导致学生在大学阶段学科学习不够深入,因为他们需要学习多个学科。

三、按专业招生的特点1. 定义:按专业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时,将学生按照具体的专业进行录取。

2. 招生对象:按专业招生通常针对具有明确专业倾向的高中毕业生,他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学科兴趣和专业方向。

3. 优点:- 专业学习更加深入:按专业招生能够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更加专注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深入研究相关领域。

- 提前适应专业需求:按专业招生使学生能够更早地适应自己未来专业的学习需求,提前积累相关知识和技能。

- 学生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按专业招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专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具专业竞争力的人才。

4. 缺点:- 限制学生选择机会:按专业招生可能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机会,使得他们在大学阶段无法充分发展其他学科兴趣。

- 增加学生专业选择压力:按专业招生可能使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更大的专业选择压力,因为他们需要在高中阶段就明确自己的专业倾向。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韩建民;张波【摘要】高校实行的本科"大类招生"在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跟风和盲目性问题,如,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求、办学效益等综合因素考虑不足.因此,在本科大类招生中应注重做好规划工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双赢.【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年(卷),期】2010(010)004【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高校;大类招生;利弊;人才培养【作者】韩建民;张波【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校长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61;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1.实行大类招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

目前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加强基础、通识教育,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1]在美国,尽管各类高校的办学方针、性质和任务不尽相同,各地区教育背景亦相差很大,各大学对新生的选拔和录取也不尽相同。

但在实现专业教育之前,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学习课业知识,奠定较宽泛的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展自身能力。

[2]2002年美国博耶尔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在《重塑美国教育:三年来的进展》报告中也指出,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可喜进步之一是:各大学在安排大学生课程时,十分强调通识教育,“强调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

[3]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学里,本科阶段前2年甚至4年全部学习基础课程,在高年级或者研究生阶段再选择具体专业,而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院系乃至学校,从而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育。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改革,有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理工结合、文理结合、人文社科结合;二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高新技术领域扩展。

专业大类招生的利与弊

专业大类招生的利与弊

专业大类招生的利与弊无论高校实行专业大类招生是出于什么考虑和目的,我们考生和家长没有改变高校招生办法和方式的能力和机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和适应,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审时度势,取其利、避其害。

实际上专业大类招生对于考生也不全是不利的,有时也是有利的,关键在权衡和取舍之间。

专业大类招生有利的方面:1.如果考生可以接受专业大类中最差的那个专业,大类招生对此考生就可能是有利的。

尽管高校为了阻止自己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下降而采取专业大类招生,但由于大类中包含了普遍认为的冷门专业,这个专业大类录取分数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下降,只不过下降幅度会小于那个最冷专业的下降幅度罢了。

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以相对低的分数被录取,这是有利之一。

2. 在学生入学以后一段时间以后,学校会给学生分专业,一般按考试成绩和学生自愿选择的方式,有人称之为“二次高考”。

考试成绩包括高考成绩(不同省份的生源按比例折算)和学生入学后的考试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最终总分。

这样一来实际就是给高考成绩低的学生二次机会,没准低分考生会实现逆袭。

本来即使学最冷门的专业也是理所当然,结果还捞了一个好专业,岂不快哉。

专业大类招生不利的方面:如果高分考生就是为了专业大类中的那个热门专业报考了这个专业大类,对其他专业不感兴趣,这对此考生是存在风险的。

经过学校的二次考试最终如愿以偿的学上了这个专业,结局有惊无险、皆大欢喜。

如果此考生不能如愿学上这个专业,最终成了水中捞月、竹篮打水一场空,岂不亏大了?这个风险是完全存在的。

经验告诉我们:高中阶段的优秀学生到了大学成绩真不一定还能保持优秀,而有的学生却是恰恰相反。

如何趋利避害呢?如果自己能接受专业大类的最差专业,不妨冲击高层次学校的专业大类,冲到就是赚到。

如果自己不能接受专业大类中的一些专业或只喜欢其中一两个热门专业,建议不要报考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大类,转而报考对自己喜欢专业施行单独招生的同层次大学,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大类招生——利

大类招生——利

首先,大类招生适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向高新技术领域扩展。

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生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活后,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选择专业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大类招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

实施大类招生,每个大类包含了若干专业和专业方向,通过一到两年的按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从而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缩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
第四,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调整,提高办学效益。

实施大类招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教学资源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局面,形成院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作用,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有利于学分制的实行。

最后,大类招生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

大类招生既给学生一个更宽的选择范围,同时又将选择期后移,这样的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学校,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学科大类招生:利弊得失颇费思量
中国江苏网5月2日讯(通讯员李荣国记者袁涛)按学科大类招生是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正在尝试的招生录
取新办法,其基本做法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几个(甚至更多)专业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按大类填报志愿,考生入学后前1~2年打通培养,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大二或大三年级时再按照一定程序和标准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

此举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尤其是广大考生及其家长的广泛欢迎,一些高校也因此而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然而,记者从近日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的全国地方财经类院校招生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按学科大类招生并非如公众想象的那么简单,在高校内部,不同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甚至一些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试点已经“半途而废”。

一些招生专家甚至指出,按学科大类招生“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只是少数高校招生中为了吸引眼球的噱头,其真正的利弊得失颇费思量。

大类招生好处多
“客观地讲,按学科大类招生的初衷并不错,是高校办学理念的一种创新,如果能够在操作层面将这一举措真正落实到位,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还是十分明显的。


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处长姚学峰认为。

姚学峰解释,首先,按学科大类招生扩大了学生的专业选择空间。

过去,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每所院校一般只能填报六个专业志愿,限制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实际投档中,由于专业志愿级差的存在,排序靠后的专业志愿基本上属于“填了也白填”,最后只能服从调剂。

而在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情况下,学生填报的志愿并非具体专业而是学科大类,每个学科大类包含了若干个专业,这样考生志愿涵盖的专业数就会远远超过六个,有时可能包括了几十个专业。

其次,有助于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对所报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特点、就业方向等并不十分清楚,专业选择上往往存在一定盲目性,甚至还有不少考生把填报志愿的事完全交给了家长。

而在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前1~2年的学习情况并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的爱好与专长重新选择专业,让高考专业志愿不再“一报定终身”。

第三,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正在经历从“专才”到“通才”的转变,“厚基础、宽口径”成为一种潮流。

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在专业分流后才进入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有助于为学生打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奠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石。

一所高校的教务处
长形象地说,“基础扎实了,一通百通,将来学什么都比较容易了。


此外,按学科大类招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克服高校新生入学后的松懈情绪,减少“大一现象”发生的几率。

想说爱你不容易
既然按学科大类招生具有如此优势并广受考生及其家
长欢迎,为什么在高校内部还会引发争议甚至导致一些高校尝试几年后又半途而废呢?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理念本身没有问题,主要矛盾体现在操作层面”。

首先,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满足了一部分,得罪了一大批”。

按学科大类招生后,大二或大三时按照怎样的程序和标准将学生分流到相关专业呢?不同学校的做
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

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

“单纯按照学习成绩(学分绩点)分流学生貌似公平,但却必然导致‘冷门专业’越来越冷,学生没兴趣、老师没干劲,形成恶性循环。

”一所高校的学生处长这样说道。

其次,加剧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
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

难怪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紧急刹车。


第三,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只是“一厢情愿”。

虽说学生经过前1~2年的学习,其对专业方向和自身专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确有助于其理性选择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专业选择中的从众行为、父母包办等现象大量存在,很少有学生真正考虑个人特质与专业职业的适配关系,高校虽也竭力加以引导,但收效甚微。

学生扎堆“热门专业”的结果,必然带来毕业就业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境况。

第四,暗箱操作让专业分流变为“拼爹”。

按大类招生以后,每到专业分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感到压力特别大,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很多,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广东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正因为此,这位处长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广西某高校还因此引发激烈矛盾,被学生“告”到教育部。

此外,按学科大类招生再分流专业时,学生还面临“二次入学”的问题,原来的班级、宿舍关系被打破,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管理的连续性等都存在问题。

争议探索中前行
围绕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是是非非,哈尔滨某高校的学生处长坦言,“要么实行完全学分制、彻底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要么高考录取时直接‘一竿子到底’排定专业。


然而,我们面临的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国内还没有哪一家高校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高考录取时“专业一报定终身”又显然不合潮流与趋势,是否按大类招生,真的是进退两难。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徐从才认为,“虽然困难很多,但是,高等学校办学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扩大学生选择空间的大方向是没错的。

”徐从才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必须由“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卖方市场”向“你学什么我教什么”的“买方市场”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按学科大类招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质上是社会在倒逼高校深化改革。

如果高校不能顺应甚至漠视这种需求,继续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考生和用人单位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虽然南京财经大学并未实行按大类招生,但出台了学生在二年级末自主选择专业的措施,虽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和阻力,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效果良好,这项改革还将在不断完善
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举措,按学科大类招生不失为可行之举。

作为一种新探索,争议不可避免,管理难度和工作量有所增加,高校也必然因此承受一些压力,但只要有利于人才培养,还应当继续尝试,正所谓“在争议与探索中前行,痛并快乐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