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位似(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8图形的位似》教案

《4.8图形的位似》教案
举例:给出不规则多边形,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判断其是否与其他图形位似。
(3)位似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位似图形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放大缩小、相似图形的面积比等。
难点解析:将位似图形应用于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举例:给出实际场景,如房间平面图放大缩小,指导学生运用位似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位似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对应角相等的特点。
举例:分析具体图形的位似性质,如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的位似变换。
(3)位似图形的判定与证明:学会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并能运用比例关系进行证明。
举例:给出两个图形,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方法判断它们是否位似,并给出证明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位似图形的基本概念。位似是指在平面内,通过相似变换使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现象。它是几何变换中的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地图放大缩小的实例,展示位似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位似比的计算和非标准图形的位似判定,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位似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位似图形的基本原理。
4.位似图形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放大缩小、相似图形的面积比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4.8图形的位似》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发展空间想象力。

6_6图形的位似 (1)

6_6图形的位似 (1)

课题:6.6图形的位似【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思考活动理解位似形.2.会利用位似形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3.经历“探索—发现—猜想”,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重难点】重点:理解位似是由位似中心和相似比决定的;会作位似图形以及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课前预习】1.公安人员在侦破案件中,有时会从一枚指纹来确定罪犯的身份,最终破案。

借助放大镜能够将它放大,保持形状不变。

再如微型胶卷所拍摄的照片就是把实物缩小,保持形状不变。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例子吗?如 等。

2.(1)已知点O 在△ABC 外,分别在线段OA 、OB 、OC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 /、B /、C ′,使OA /OA =OB /OB =OC /OC=2,画△A /B /C ′.图2图1CB OAB(2)已知点O 在四边形ABCD 的边AB 上。

连接OC 、OD ,分别在线段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使OA /OA =OB /OB =ODOD OC OC ''=2,画四边形A ′B ′C ′D ′。

【课堂助学】1.预习中所画的△ABC 与△A /B /C ′,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B ′C ′D ′分别相似吗?为什么?它们还具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结论:1.两个多边形不但 叫位似图形.这个点叫 .2.利用位似能够按所给相似比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位似形的相关性质:(1)两个位似形一定是 ;(2)各对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 .;(3)各对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的比等于 .例1.(1)在图1中,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 按相似比2:1放大(即所画图形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2:1)(2)在图2中,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四边形ABCD 按相似比1:2缩小。

O 图2图1ACBODABCO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 的顶点坐标为O (0,0)、A (5,4)、B (3,0),分别将点A 、B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得相对应的点A ′、B ′的坐标 (1)画△O A ′B ′;(2)△O A ′B ′与△OAB 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 .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B .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C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D .位似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必相互平行2.按如下方法将△ABC 的三边缩小来原来的12:如图所示,任取一点O ,•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个数是()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与△DEF是周长的比为2:1;④△ABC与△DEF面积比为4:1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属于哪一种变换....:(请选填: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4.如图,以BC的三等分点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矩形ABCD缩小.5.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⑴、以O点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 画出图形;⑵、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⑶、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课后作业】1.位似图形中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2.如图,Rt△A1B1C1中,∠C1=90°,点A、A1在y轴上,且AO=2A1O;连结B1O并延长至B,使BO=2B1O.完成下列作图并解答问题:连结C1O并延长至C,使CO=2C1O,连结AB、BC、CA,则△A1B1C1△ABC(“≌”或“∽”);如果∠B1A1C1=30°,A1(0,-),C1(-,-),则AB=.3.如图,在□ABCD中,点E是BC的中点,AE、BD相交于点O. (1)写出图中的位似三角形,并指出其位似中心和位似比;(2)如果S△BOE=6,求S△ABD的值.4.如图,如果AC∥BD,CE∥DF,那么△ACE与△BDF是否相似?是否位似?试说明理由.后记:次数家长签字教师评价。

8_图形的位似_教案1

8_图形的位似_教案1

图形的位似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把握位似多边形的性质.2.把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式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重点、难点1.重点:位似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2.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一.创设情境活动1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生活中咱们常常把自己好看的照片放大或缩小,由于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咱们取得的照片是真实的.观看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若是有,那么这种相似什么一起的特点?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到有一类相似图形,除具有相似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其特性,学生自己归纳出位似图形的概念:若是两个相似多边形每组对应点的连线都通过同一个点,那么如此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那个点叫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可在形上、形外、形内.)每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不通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二、利用位似,能够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活动2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先的.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先的,也确实是使新图形上各极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极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 .作法一:(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别离作射线OA ,OB ,OC ,OD ;(3)别离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按序连接A ′B ′、B ′C ′、C ′D ′、D ′A ′,取得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2.问:此题目还能够如何画出图形?作法二:(1)在四边形ABCD外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别离作射线OA ,OB , OC ,OD ;(3)别离在射线OA , OB , OC , OD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 ′、B ′、C ′、D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按序连接A ′B ′、B ′C ′、C ′D ′、D ′A ′,取得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3.作法三:(1)在四边形ABCD 内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别离作射线OA ,OB ,OC ,OD ;(3)别离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按序连接A ′B ′、B ′C ′、C ′D ′、D ′A ′,取得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4.(当点O 在四边形ABCD 的一条边上或在四边形ABCD 的一个极点上时,作法略——能够让学生自己完成)三、课堂练习活动3教材习题小结:谈谈你这节课学习的收成.。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图形的位似》的内容包括位似的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以及位似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引入位似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位似图形的特点,学会用位似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位似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还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应能主动运用已知的相似图形知识,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的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能运用位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的概念及位似图形的性质。

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位似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位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位似的概念和位似图形的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要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放大或缩小照片,引入位似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位似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位似图形的特点。

总结位似的概念:在平面内,如果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那么这两个图形称为位似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位似图形,分析其大小、形状和对应点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位似图形的性质:对应点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成比例。

位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位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7.3 位似(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二、重点、难点1.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2.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3.难点的突破方法(1)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掌握位似图形概念,需注意:①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②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③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④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3)位似图形首先是相似图形,所以它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它又具有特殊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等于位似比(相似比).(4)两个位似图形的主要特征是:每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5)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其步骤见下面例题.作图时要注意:①首先确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的位置可随意选择;②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如四边形有四个关键点,即它的四个顶点;③确定位似比,根据位似比的取值,可以判断是将一个图形放大还是缩小;④符合要求的图形不惟一,因为所作的图形与所确定的位似中心的位置有关(如例2),并且同一个位似中心的两侧各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图形(如例2中的图2与图3).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补充的一个例题,通过辨别位似图形,巩固位似图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位似图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2)两个相似图形每对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二者缺一不可.例2是教材P61例题,通过例2 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讲解例2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所要求作的图形,要让学生通过作图理解符合要求的图形不惟一,这和所作的图形与所确定的位似中心的位置有关(如位似中心O可能选在四边形ABCD外,可能选在四边形ABCD内,可能选在四边形ABCD 的一条边上,可能选在四边形ABCD 的一个顶点上).并且同一个位似中心的两侧各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图形(如例2 中的图2与图3),因此,位似中心的确定是作出图形的关键.要及时强调注意的问题(见难点的突破方法④),及时总结作图的步骤(见例2),并让学生练习找所给图形的位似中心的题目(如课堂练习2),以使学生真正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与作图.四、课堂引入1.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2.问:已知:如图,多边形ABCDE ,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五、例题讲解例1(补充)如图,指出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分析: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上的相似图形,因此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首先要看这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再看对应点的连线是否都经过同一点,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解:图(1)、(2)和(4)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分别是图(1)中的点A ,图(2)中的点P 和图(4)中的点O .(图(3)中的点O 不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故图(3)不是位似图形,图(5)也不是位似图形)例2(教材P61例题)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来的21.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来的21,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 . 作法一:(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3)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上取点A ′、B ′、C ′、D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2.问:此题目还可以如何画出图形?作法二:(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 OB , OC ,OD ;(3)分别在射线OA , OB ,OC , OD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 ′、B ′、C ′、D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3.作法三:(1)在四边形ABCD 内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3)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4.(当点O 在四边形ABCD 的一条边上或在四边形ABCD 的一个顶点上时,作法略——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六、课堂练习1.教材P61.1、22.画出所给图中的位似中心.1.把右图中的五边形ABCDE扩大到原来的2倍.七、课后练习1.教材P65.1、2、42.已知:如图,△ABC,画△A′B′C′,使△A′B′C′∽△ABC,且使相似比为1.5,要求(1)位似中心在△ABC的外部;(2)位似中心在△ABC的内部;(3)位似中心在△ABC的一条边上;(4)以点C为位似中心.八、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互相补充总结)。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位似图形》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4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相似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2.难点:位似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位似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和黑板,用于展示实例和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相似图形和位似图形,引导学生回顾相似图形的知识,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位似图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位似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加深对位似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本节课的课堂导入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首先以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思考、实践的机会。

此外图片的展示,几何画板的应用,都是源自这一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如果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那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前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掌握的有关几何内容,在基于对相似多边形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问题,了解掌握位似多边形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并且贯穿严谨的证明过程,已达到提升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目的。

教师应准确把握几个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关键点,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去分析、联想,要通过引发思维碰撞让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切身体验”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途径,要动手操作,就要动脑研究操作过程,就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分析不同作法的区别与联系,每个学生就是在一系列“切身体验”中自主找到利用位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的。

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时,应时刻把握位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性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实际操作中印证理论的意义,从而巩固所学新知识。

课堂的教学过程也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为主导,将知识融入到个体体验中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通过这节课,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了有关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了位似多边形的数学内涵,形成有关技能,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同时,本节课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树立“实践出真知”的思想。

图形的位似 教学设计

图形的位似  教学设计

4.8《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会判断简单的位似图形和位似中心。

(2)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掌握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

2、能力目标:(1)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图形的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的形成。

(3)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较多的社会背景素材的展现,使学生亲身经历位似图形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位似图形、位似变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应用性、挑战性。

(2)进一步体验合作互助、解决难题的情感,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及利用位似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等一些学生的数学薄弱环节,不容易被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思考:这些相似有什么特征?1. 在幻灯机放映图片的过程中,这些图片有什么关系呢?2.幻灯机在哪儿呢?3. 这两个图形有哪些特征呢?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1. 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且到此点的距离成比例,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图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的两个图形才叫做位似图形.A /B /D /C /ABDC三条件缺一不可.1.两图形相似.2.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3.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成比例.巩固训练1:1.判断下列各图形哪些是位似图形:(1)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O与△CDO(2) 1.如图,已知△ABC∽△DEF,它们对应顶点的连线AD,BE,CF相交于点O,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位似三角形?2.如图P,E,F分别是AC,AB,AD的中点,四边形AEPF与四边形ABCD 是位似图形吗?如果是位似图形,说出位似中心和位似比.合作探究2(1)下列图形中,每个图中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都是位似图形.分别观察这五个图,你发现每个图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2)在下列每个图形中,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AB与A′B′是否平行?BC与B′C′,CD与C′D′,AD与A′D′是否平行?2. 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具备相似图形的所有性质.(2)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3)位似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巩固训练2:1.如图,D,E分别AB,AC上的点.(1)如果DE∥BC,那么∆ADE和∆ABC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2)如果∆ADE和∆ABC是位似图形,那么DE∥BC吗?为什么?解:(1)∆ADE和∆ABC是位似图形.理由是:DE∥BC,所以∠ADE和=∠B,∠AED =∠C.所以∆ADE∽∆ABC.又因为点A是∆ADE和∆ABC的公共点,点D和点B是对应点,点E和点C是对应点,直线BD与CE交于点A,所以∆ADE和∆ABC是位似图形. (2) DE∥BC.理由是:∆ADE和∆ABC是位似图形→∆ADE∽∆ABC→∠ADE=∠B→DE∥BC2、如图,四边形木框 ABCD 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四边形 A′B′C′D′,若 OB : O′B′=1 : 2,则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比为 ( )A.4∶1 B.∶1C.1∶ D.1∶4合作探究3在各图中,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与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位置关系?位似多边形的画法:如图,已知△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DEF,使其与△ABC位似,且位似比为2.解:画射线OA,OB,OC;在射线OA,OB,OC上分别取点D,E,F,使OD = 2OA,OE = 2OB, OF = 2OC;顺次连接D,E,F,使△DEF与△ABC位似,相似比为2.O.画法二:△ABC与△DEF异侧.解:画射线OA,OB,OC;沿着射线OA,OB,OC反方向上分别取点D,E,F, OD = 2OA,OE = 2OB,OF = 2OC;顺序连接D,E,F,使△DEF与△ABC位似,相似比为2.巩固训练3: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E、A、B、C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以点E为位似中心,画△A1B1C1使它与△ABC的相似比为2(要求:画出所有图形,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2)三角形ACB与三角形A1C1B1的面积比为______(三)测试评价1. 选出下面不同于其他三组的图形 ( )A B CD2. 如图,正五边形 FGHMN 与正五边形 ABCDE 是位似图形,若AB : FG = 2 : 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 DE = 3 MNB. 3DE =2MNC. 3∠A = 2∠FD. 2∠A = 3∠F3.如图,△ACC1是由△ABB1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1)求出△ACC1与△ABB1的相似比,并指出它们的位似中心;(2)△AEE1是△ABB1的位似图形吗?如果是,求相似比;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如果相似比为3,那么△ABB1的位似图形是什么?4.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BC (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1)以O点为位似中心,在O点的异侧作△A1B1C1,使它与△ABC的位似比为2,画出△A1B1C1,(2)求出△A1B1C1的周长.(四)课时小结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图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具备相似图形的所有性质2.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3.位似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 利用位似把图形放大或者缩小(五)作业布置课本115页,习题4.13。

《图形的位似》示范教学方案第1课时

《图形的位似》示范教学方案第1课时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8 图形的位似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多边形的有关概念.2.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与作图;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难点: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进行比较,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位似图形》动画,《位似》微课.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观察图片并思考下列问题:1.它们是相似图形吗?2.图形位置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一些规律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答:1.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是相似图形;2.图形上各组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同一点.设计意图:展示生活中的位似图片,让学生体会学习本节课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议一议如图是两个相似五边形,设直线AA'与BB'相交于点O,那么直线CC',DD',EE'是否也都经过点O?OA'OA,OB'OB,OC'OC,OD'OD,OE'OE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动手画图、测量,最后得出答案.答:直线CC',DD',EE'也都经过点O;OA'OB'OC'OD'OE' OA OB OC OD OE ====.归纳一般地,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且有OP'=k·OP(k≠0),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k 就是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本资源为《位似图形》知识探究,通过交互式动画的方式,运用了本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适用于《位似图形》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数学探究】位似图形.下图中的两个五边形也是位似五边形.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总结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经过位似中心;(2)位似图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3)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在不重合的情况下)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五边形入手,观察图形的特点,总结规律,发现位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做一做1.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近似地将一个图形放大:(1)将两根长短相同的橡皮筋系在一起,联结处形成一个结点;(2)选取一个图形,在图形外取一个定点;(3)将系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定点,把一支铅笔固定在橡皮筋的另一端;(4)拉动铅笔,使两根橡皮筋的结点沿所选图形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已知图形上运动一圈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本图片是微课的首页截图,本微课资源讲解位似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并通过讲解实例,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启发教师教学或学生预习或复习使用.若需使用,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位似.【典例精析】例如图,已知△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DEF,使它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2.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画图.解:如图,画射线OA,OB,OC;在射线OA,OB,OC上分别取点D,E,F,使OD=2OA,OE=2OB,OF=2OC;顺次连接D,E,F,则△DEF与△ABC位似,相似比为2.思考满足条件的△DEF可以在点O的另一侧吗?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答:满足条件的△DEF可以在点O的另一侧.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操作、画图,组内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对新知识的把握更准确到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课堂练习】1.“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如图是视力表的一部分,其中最上面较大的“E”与下面四个较小“E”中的哪一个是位似图形().A.左上B.左下C.右上D.右下2.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A.只能选在原图形的外部B.只能选在原图形的内部C.只能选在原图形的边上D.可以选在任意位置3.如图,以点O 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BCDE 放大后得到五边形A'B'C'D'E'.已知OA =10 cm ,OA'=20 cm ,则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与五边形A'B'C'D'E'的面积的比值是_________.4.如图,已知△ABC ∽△DEF ,则△ABC 与△DEF 是以点_____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23OD OA =,则△ABC 与△DEF 的相似比是________.5.已知点O 和△A'B'C',如下图所示,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3倍,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师生活动:教师找几名学生板演,讲解出现的问题. 参考答案 1.B .2.D .3.14.4.O ;32. 5.画法一:(1)以点O 为端点,分别作射线OA',OB',OC'; (2)分别在射线OA',OB',OC'上取点A ,B ,C ,使3OA OB OCOA'OB'OC'===; (3)连接AB ,BC ,AC ,△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A'B'C'O画法二:(1)以点A'为端点作射线A'O ,以点B'为端点作射线B'O ,以点C'为端点作射线C'O ;(2)分别在射线A'O ,B'O ,C'O 上取点A ,B ,C ,使3OA OB OCOA'OB'OC'===; (3)连接AB ,BC ,AC ,△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六、课堂小结1.位似多边形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 ,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 ,且有OP'=k ·OP (k ≠0),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 叫做位似中心.k 就是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2.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经过位似中心; (2)位似图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3)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在不重合的情况下)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七、板书设计4.8图形的位似(1)1.位似多边形的概念2.位似图形的性质。

27.3 位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27.3 位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27.3位似(第1课时)1.通过观察实例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能够熟练准确地找到位似中心.2.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画法,并且能够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3.掌握位似与相似的联系与区别.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和画法.位似图形的性质和画法.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例如,(1)放映幻灯片时,通过光源,把幻灯片上的图形放大到屏幕上.(2)在照相馆中,摄影师通过照相机,把景物的形象缩小在底片上.这样的放大或缩小,没有改变图形形状,经过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是相似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真实的图片和照片.【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展示位似图形的情况,为下面讲位似图形的概念作铺垫.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与上面放映幻灯片时把图形放大或照相时把图形缩小类似,下图中的多边形相似,这种相似有什么特征?【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经过观察与测量计算发现,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O,且OAOA'=OBOB'=…=OPOP'=….【新知】如图,如果一个图形上的点A,B,…,P,…和另一个图形上的点A′,B′,…,P′,…分别对应,并且它们的连线AA′,BB′,…,PP′,…都经过同一点O,OAOA'=OBOB'=…=OPOP'=…,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位似图形和位似中心的概念,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及概括的能力.【问题】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有什么区别呢?【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答案】(1)相似只要求两个图形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位似不仅要求图形相似,还必须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即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同一点;(2)如果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必是相似图形,但相似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掌握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位似图形的理解.【问题】类比位似图形的概念,你能给出位似多边形的概念吗?【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教师补充:本节课下面所讲的位似图形只包括位似多边形.【答案】对于两个多边形,如果它们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点与对应顶点所连线段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就是位似多边形.【设计意图】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位似多边形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问题】下列各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画一画,并找4名学生板演.【答案】如图,它们都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是点O.【追问】由此可知,位似中心可在两个图形的同侧,或两个图形的中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情况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动手画一画,小组讨论,找几名学生代表举例,教师总结.【答案】如图,位似中心还可在图形内、边上、顶点处.【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找到位似中心,并了解常见的位似中心的位置.【问题】位似图形有哪些性质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找学生代表回答,学生比较容易得出下面的性质:(1)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那么位似图形有相似图形的性质,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根据定义,位似图形的所有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位似中心;(3)根据定义,位似中心与对应顶点(在不重合的情况下)所连线段成比例.教师引导:(3)中这个比是多少呢?然后教师给出示例图形(前面找位似中心的图形即可),让学生猜想并给出简单证明思路,得出结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知,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教师继续引导:位似图形的对应边有什么位置关系吗?然后教师给出示例图形(前面找位似中心的图形即可),让学生猜想并给出简单证明思路,得出结论:位似图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可知),或在同一条直线上(观察可知).最后教师总结.【答案】(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3)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为0的点除外)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4)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及教师设置问题引导的方式,得到位似图形的性质,通过讨论探究,加深学生对位似图形的性质的理解与掌握.【问题】如何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呢?例如,把四边形ABCD缩小到原来的12.【师生活动】教师提示:结合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的过程,就能找到作图方法,动手试一试.学生思考,并动手画一画,小组讨论,找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修正,并出示规范的作图过程.【答案】①如图,在四边形外任选一点O.②分别在线段OA,OB,OC,OD上取点A′,B′,C′,D′,使得12 OA OB OC ODOA OB OC OD''''====.③顺次连接点A′,B′,C′,D′,所得四边形A′B′C′D′就是所要求的图形.【追问】如果在四边形外任选一个点O,分别在OA,OB,OC,OD的反向延长线上取A′,B′,C′,D′,使得12OA OB OC ODOA OB OC OD''''====呢?如果点O取在四边形ABCD内部呢?分别尝试画出对应的四边形A′B′C′D′.【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画一画,并找4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答案】如图,【归纳】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位似中心并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2.分别连接位似中心和原图形的关键点;3.根据相似比,在位似中心与各关键点所确定的直线上取点,确定所画位似图形的关键点的位置;4.顺次连接所作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缩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二、典例精讲【例1】如图,以点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放大为原来的2倍.【答案】解:①作射线OA ,OB ,OC .②分别在线段OA ,OB ,OC 上取点A′,B′,C′,使得2OA OB OC OA OB OC'''===. ③顺次连接A′,B′,C′,△A′B′C′就是所要求图形.【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的掌握情况.【例2】下列图形中△ABC ∽△DEF ,但这两个三角形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 A . B .C .D .【答案】B【解析】观察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交于一点,若交于一点,则是位似图形;否则,不是位似图形.【归纳】位似图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2.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同一点.【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判断所给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位似图形的概念二、位似图形的性质三、位似图形的画法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第1~2题.。

《位似》教学设计

《位似》教学设计

《位似》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位似》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与性质,从而运用其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通过有趣的图形变换,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方面想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水平,《位似》是前面学习的相似知识的延续,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较为系统地掌握了相似图形的相关知识及研究图形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初三学生思维敏锐,具备比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自主学习有着浓厚兴趣,渴望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但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此部分知识是一些学生的数学薄弱环节。

(二)教学环境分析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采用几何画板和PPT课件。

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研究问题一一呈现,供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数学思考: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解决问题: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难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等一些学生的数学薄弱环节,不容易被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 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设计1.实例引入,概括定义(1)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概括总结出来的。

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下面的图形,观察像与原像,它们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位似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位似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位似变换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位似图形的性质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

2.能够运用位似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位似变换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位似图形的性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位似变换的过程和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位似图形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3.练习题和应用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如放大或缩小的图片、建筑物的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位似图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并说明理由。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位似图形概念》教学设计1

《位似图形概念》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位似图形; 2.学会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图形坐标之间的关系表示位似. 二、学习过程 一、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例如,放映幻灯片时,通过光源,把幻灯片上的图形放大到屏 幕上.在照相馆中,摄影师通过照相机,把人物的影像缩小在底片上.这样的放大或缩小,没有改变图形形状,经过放大 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是相似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真实的图片和照片.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与此有关的特殊相似图形——位似图形.【板块一】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意义观察并思考:问题2 图中有相似多边形吗?如果有,这种相似有什么特征?位似图形的概念:如图,如果一个图形上的点A,B,…,P,…和另一个图形上的点A ’,B ’,…,P ’,…分别对应,并且它们的连线AA ’,BB ’,…,PP ’,…都经过同一点O ,OA′OA =OB′OB =⋯=OP′OP =⋯,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点O 是位似中心.问题3 下列图形中,每个图中的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C′D′都是位似图形,分别观察这五个图,你发现每个图中的两个四边形有什么特殊关系?各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位似图形的性质:在上图中,每幅图的两个多边形不仅 ,而且对应顶点连线 ,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点叫做 ,这时我们说这两个图形关于 .【板块二】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已知四边形ABCD ,要把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来的21,我们可以在四边形ABCD 外任意取一点O ,分别在线段OA 、OB 、OC 、OD 上取点''''D C B A 、、、,使得21''''====OD OD OC OC OB OB OA OA ,顺次连接点''''D C B A 、、、,所得的四边形''''D C B A 就是所求的图形.探究:如果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分别在OA 、OB 、OC 、OD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C B A 、、、,使得21''''====OD OD OC OC OB OB OA OA ,四边形''''D C B A 与四边形ABCD 有什么关系?如果点O 取在四边形ABCD 的内部呢?分别画出得到的四边形''''D C B A .【板块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图形坐标之间的关系表示位似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利用变化前后两个多边形对应顶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表示某些平移、轴对称和旋转 (中心对称).类似的,位似也可以用两个图形坐标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探究:如下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 (6,3),B (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31,把线段AB 缩小. 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如下图(2),△AO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4,4),O (0,0),C (5,0).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 将△AOC放大.观察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归纳: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画一个与原图形位似的图形,使它与原图形的相似比 为k ,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y x ,)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为 或 .利用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点的坐标特征画图.如图,△ABO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4),B (-2,0),O (0,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O的相似比为23.你还可以得到其他图形吗?自己试一试.至此,我们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等图形的变化方式.你能再下图所示的图案中找到它们吗?检测环节:1.如图,△OAB 和△OCD 是位似图形,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2.如图,以点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放大为原来的3倍.3.如图,把△AOB 缩小后得到△COD,求△COD 与△AOB 的相似比.4.如图,△ABO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4,-5),B (6,0),O (0,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放 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O B A .写出△'''O B A 三个顶点的坐标.三、自主练习环节(学法指导---个人先看书复习,再独立认真完成本练习案。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1)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1)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九节,是在学习了相似图形以后,对所学知识的再探究:相似图形的一种特殊形式——位似图形。

教材主要介绍了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目的是为了能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并且能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对位似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猜测、动手操作以及说理的能力,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机会。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并在验证过程中进行回顾与思考。

【学情分析】通过本章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相似图形,掌握了相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经历了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思维水平上,学生在经历了从佐证、说理、到简单的进一步推理、两步推理及三步推理的过程,完成了从直观发现到自学说理的过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了解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②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会画位似图形,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过程与方法:①先通过观察具有位似位置的图形,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②通过画位似图形,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养成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感受平面几何图形的美;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难点:掌握位似变化的方法,将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运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我们发前学习过的图形变换有:你知道投影仪投射出的图片与原图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新的图形变换方法:位似变换。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01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01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初步了解橡皮筋法放大或缩小某一图形及位似图形的概念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多角度,多方法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位似图形定义
2.能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二)能力目标
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了解常用的几种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数学依据
(三)情感目标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多角度,多方法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徒刑,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8.图形的位似(一)一、学生学情状况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相似图形的相关知识,例如比例的相关概念、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相似比的概念等等,可以作为本节课的理论基础。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利用方格纸将一些简单几何图形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在初中阶段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作图方法,如线段的倍增、线段中点的作法等,具有了初步的实践基础。

进入九年级,学生的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学习引入情境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学习的欲望。

教师应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基础,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予以适当引导,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提示或引起思维碰撞,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将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用心观察、积极动手、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讨论,课堂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次教材的改写在本节中体现的较为明显,从而带来了教学过程和任务上的一些变化。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节仍然分为两课时,但是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原教材中第一课时偏重于对位似图形概念及性质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绘制位似图形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第二课时则重点探讨绘制位似图形的方法的多样性。

教材改写之后,第一课时的定义及性质的逻辑严谨性得到加强;而第二课时则重点探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的位似与坐标变换之间的联系。

2、新教材没有提及位似图形的概念,而是以位似多边形的概念取代,突出了位似多边形的理解和作法。

3、新教材在定义中直接给出“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定值”这一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对这一条件的强调,加深学生对相似与位似的关系的理解,即相似多边形必须满足某种严格的位置关系才能称之为位似多边形,而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位置关系,并且与本堂课的主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绘制位似图形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4、教材改写之前,由于定义中没有出现“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定值”这一条件,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这一位似的重要性质的探讨中,不得不采用测量长度的方法来验证。

而给出这一条件后,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对这一性质加以证明。

教学实践中应利用这一变化加强数学教学的逻辑严谨性。

5、新教材中没有提位似比的概念,而是一律统一用相似比的叫法来叙述。

教学中也应避免造成学生概念理解中的困扰。

教学目标(一)知识要点1.理解位似多边形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2.理解相似多边形与位似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3.初步了解能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理论依据。

.(二)能力要求1.掌握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是位似多边形的方法,并能准确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2.初步掌握把多边形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的绘图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基于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勤于动手实践的品质,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思路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位似多边形的相关定义、性质的理解,绘制位似多边形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位似多边形的判断,从位似中心的不同方向绘制位似多边形。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共分为八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导入;第二环节:知识呈现;第三环节:动手实践;第四环节:问题回放;第五环节:巩固练习;第六环节:拓展延伸;第七环节:课堂小结;第八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问题导入活动内容:提出问题: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召开一次班会,他们想把下面的图样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线段的比为1︰3,然后制成彩纸活跃气氛,请你帮助他们找到放大图样的方法。

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其合理性,强调要放大图样,但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

活动目的:紧扣本节课主题,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动脑思考,为学生参与到本节课中创造良好的情感基础。

注意事项:对于学生的思考成果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分析其合理性,如果出现与本堂课联系紧密的方法,应鼓励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并保留以便在后面教学过程中相互印证。

本环节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环节:知识呈现:活动内容:1、让学生观察课前收集的图片,(例如:教材插图,同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

)在图片①上取一点A,它与另一张图片(如图片②)上相应的点B之间的连线是否经过镜头中心P?要求学生操作得出结论。

在图片上换其他的点试一试,还有类似的规律吗?此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2、在以上的活动基础上引出位似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每组对应点A、A′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O,且OA′=k·OA(k≠0),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

强调定义:位似多边形一定是相似多边形,反之则不然。

3、给出一组位似多边形,请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图中位似多边形的相似比是多少?与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k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学生观察讨论并证明“位似多边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k等于相似比。

”在此理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要放大或缩小一个多边形,只要调整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使其比值等于放缩的比例。

4、让学生通过对多组位似多边形的观察与分析,判断其位似中心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位似的不同形态进行分类,学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思路,比如按位似中心的位置进行分类,按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相对位置分类,甚至按多边形的形状分类。

对每一种分类思路,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分析其合理性。

活动目的:通过展示图片和照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图片的相似以及大小的变化,让学生联想到以此为思路探求放大或缩小一个多边形的方法。

并由此引出位似多边形的概念。

通过提问位似多边形的相似比,让学生能迅速理解位似多边形的重要性质,从而为引出绘制位似多边形的方法打好理论基础。

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多组位似多边形,让学生了解位似多边形形态上的多样化,又通过分类总结,从多样化中找到相互的联系与规律,方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注意事项: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能构成位似的关系。

要让学生经历位似多边形性质的推导证明过程,最好能自主总结出性质内容。

要重视位似多边形在形态上的多样性的分析与总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讨,自主总结规律。

第三环节:动手实践活动内容:1、已知△ABC,求作△DEF,使它与△ABC位似,并且相似比为2。

本活动中教师要在作图方法上做示范,但每一步都要让学生走在前面,让其能通过思考探寻作图步骤,并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理论依据,教师则应随时指出作图的方法细节。

此外,根据上一环节对位似多边形形态多样性的总结归纳,改变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作图方法。

2、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作一个新三角形,使其各条边长为△ABC的各条边长的一半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并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作法。

本活动重在学生实践,要让学生亲自体验绘制位似多边形的步骤,之后要全班范围地交流各自的作图方法,找到典型实例,比较位似中心位置的不同取法以及对应点位置的不同作法,观察由此带来的图形形态上的变化。

活动目的:从学习新知识到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新知识,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学以致用,然后在运用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全面锻炼学生学习能力,都是设置本环节的重要目的。

注意事项:强调对应点的连线用虚线;强调做完图后写结论;对线段取中点的方法不过分苛求。

第四环节:问题回顾活动内容:回到本节课开篇时的问题,让学生们探讨一下如何帮助九年级(1)班的同学完成图样的放大。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感态度。

活动目的:使教学过程前后呼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根据时间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作图或是口述方法。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活动内容:1、给出四道判断正误的题目:(1)位似多边形一定是相似多边形。

(2)相似多边形一定是位似多边形(3)两个位似多边形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2︰3,则两个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4︰9。

(4)两个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

学生思考讨论,口述判断依据。

对于第四个判断题,课件中链接了几何画板,教师可通过演示两组位似多边形的变化,让学生发现对应边平行的规律,以及探讨对应边处在同一直线上时的特殊情况。

教师应引导学生证明此规律。

2、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判断每组图片中的多边形是不是位似多边形。

在学生已了解位似多边形的有关概念的前提下,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学生对位似多边形的认识,同时巩固对位似多边形定义的理解。

活动目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同时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通过展示几何画板所制作的位似多边形,尤其是演示期变化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位似多边形新的性质,提高对位似的理性认识,经历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

紧扣定义,找到判断多边形是否位似的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的兴趣,提高课堂凝聚力。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活动内容:给出一种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其方法的合理性。

之后教师提出新问题:要把图形放大其他的倍数应怎么办?要缩小图形应怎么办?学生思考讨论,给出合理的方法。

活动目的:拓展学生的思路——给出一种放大或缩小不规则图形的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加深对前面知识的理解,感悟各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事项:让学生思考,交流,说明为什么用橡皮筋的方法放大前后的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应用此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学生自主总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2、总结位似多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回顾绘制位似图形的方法。

活动目的: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整理归纳知识体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归纳、整理、表达的能力。

第八环节:作业布置活动内容:课本习题知识技能1、2活动目的: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注意事项:第二题中,画线段中点的方法不是本题的考察重点。

四、学法指导本节课的课堂导入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首先以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思考、实践的机会。

此外图片的展示,几何画板的应用,都是源自这一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如果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那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前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掌握的有关几何内容,在基于对相似多边形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问题,了解掌握位似多边形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并且贯穿严谨的证明过程,已达到提升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