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骨科11种临床路径护理表单
入径第1天1、入院护理评估(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 Braden评估表、入院护理评估表、护理记录单、)2、相关介绍和健康教育(提示:环境介绍、住院须知、健康教育评价表)3、相关检查指导(提示: 健康教育评价表)4、患肢制动、观察末梢血运(提示:外科术后观察记录单、护理记录单)一、锁骨骨折临床路径护理表单入径第2-3天(术前)入径第4天(术日)入径第5-15天(术后1-11天)入径第16天(出院日)1、完善各项术前检查2、术前患者准备(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2、3、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4、观察末梢血运(提示:外科术后观察记录单、护理记录单)1、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提示:护理记录单、手术交接单)2、术后患者交接(提示:护理记录单、手术交接单)3、术后患者评估(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健康教育评价表、护理记录单)4、观察末梢血运(提示:外科术后观察记录单、护理记录单)5、术后饮食、卧位指导(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6、协助患者床上早期活动(提示: 健康教育评价表)7、患者安全管理(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8、管道护理况(提示:护理记录单)9、术后心理指导(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1、观察及评估患者情况(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护理记录单)2、术后功能锻炼(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3、观察并记录引流情(护理记录单、体温单)4、患者安全管理(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1、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提示:护理记录单)2、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3、出院护理评估、带药指导(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出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肱骨上端骨折临床路径护理表单三、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护理表单四、肱骨骨折临床路径护理表单1、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提示:护理记录单、手术交接单)2、术后患者交接(提示:护理记录单、手术交接单)3、术后患者评估(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健康教育评价表、护理记录单)4、观察末梢血运(提示:外科术后观察记录单、护理记录单)5、术后饮食、卧位指导(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6、协助患者床上早期活动(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7、患者安全管理(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8、管道护理况(提示:护理记录单)9、术后心理指导(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1、观察及评估患者情况(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护理记录单)2、术后功能锻炼(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3、观察并记录引流情(护理记录单、体温单)4、患者安全管理(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1、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提示:护理记录单)2、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3、出院护理评估、带药指导(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 Braden评估表、出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六、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护理表单七、桡骨头骨折临床路径护理表单八、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护理表单九、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路径护理表单十、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护理表单主要护理工作1、观察及评估患者情况(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护理记录单)2、术后功能锻炼(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3、观察并记录引流情(护理记录单、体温单)4、患者安全管理(提示: 健康教育评价表)1、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提示:护理记录单)2、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3、出院护理评估、带药指导(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出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跟腱断裂临床路径护理表单。
骨伤科临床路径
1、胫骨平台骨折2、踝关节骨折3、股骨干骨折4、肱骨干骨折5、肱骨髁骨折6、尺骨鹰嘴骨折7、尺桡骨干骨折8、股骨髁骨折9、髌骨骨折10、胫腓骨干骨折11、股骨下端骨肉瘤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1、胫骨平台骨折2、踝关节骨折3、股骨干骨折4、肱骨干骨折5、肱骨髁骨折6、尺骨鹰嘴骨折7、尺桡骨干骨折8、股骨髁骨折9、髌骨骨折10、胫腓骨干骨折11、股骨下端骨肉瘤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肱骨干骨折.
2018/10/11
9
临床表现与诊断 伤后患臂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功能障碍,患肢 不能抬举,局部有明显环形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无移位的裂缝骨折和骨膜下骨折者,患臂无明显 畸形。但绝大多数均有移位骨折,患臂有缩短、 成角或旋转畸形,有异常活动或骨擦音,骨折端 常可触及。 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 况,并有助于鉴别是否为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 殖症及成人非骨化性纤维瘤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2018/10/11
23
其他
合并肱动脉损伤:患肢远端供血不良者,应立即 手术探查,再彻底清创后,内固定骨折,修补或 吻合血管。 骨折不愈合:先将硬化骨端和嵌夹在骨折断端之 间的致密纤维组织切除,凿通髓腔,用松质骨移 植、髓内针固定。
2018/10/11
24
2018/10/11
5
病因病机 肱骨上1/3骨折(三角肌 止点以上)时,骨折近端 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 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 骨折远端因三角肌、喙肱 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的牵拉而向上向外移位。
2018/10/11
6
病因病机 肱骨中1/3骨折(三 角肌止点以下)时, 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 喙肱肌的牵拉而向外、 向前移位,骨折远端 因肱三头肌及肱二头 肌的牵拉向上移位。
2018/10/11
13
复位
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展、 成角折顶、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摇摆触碰。”
2018/10/11
14
复位 肱骨上1/3骨折:在 维持牵引下,术者两拇 指抵住骨折远端外侧, 其余四指环抱近端内侧, 将近端托起向外,使断 端微向外成角,继而拇 指由外推远端向内,即 可复位。
2018/10/11
肱骨干骨折: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固定及手术全面精讲!
肱骨干骨折: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固定及手术全面精讲!1.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较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不连接,约占全身骨折的3%。
今天,我们针对其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固定策略及手术方案进行全面讲解,值得学习借鉴!(一)解剖与手术入路定位:外科颈下1~2cm至髁上2cm处骨折。
1.解剖生理:肱骨干三角肌止点以上骨折:•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向前、向内移位;•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向上、向外移动。
肱骨干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移动。
肱骨干远端增宽与肱骨髁相连接。
肱骨干后方的桡神经沟为明显的解剖标志。
尸体研究显示: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近端14cm处从后向前绕过桡骨,和肱骨后表面的距离约6.5cm。
在肱骨外上髁近端约10cm处,桡神经向前进入肌间隙。
由于桡神经与肱骨的解剖位置关系比较密切,肱骨干骨折时易损伤。
2.手术入路一般根据桡骨干骨折的解剖位置来选择手术入路(表1)。
前外侧入路:是肩部胸三角肌入路的远方扩展入路,需劈开肱肌,手术过程中需要向外牵开保护桡神经,在手术切口远端切开时必须显露和保护桡神经。
后方入路:可以很好的显露肱骨干远端骨折。
通过劈开肱三头肌牵开桡神经,该入路可以暴露76%的肱骨。
Gerwin研究显示采用改良肱骨后方入路几乎可以暴露94%的肱骨干。
在传统的肱三头肌切开入路时,需切开剥离肱三头肌。
而改良的方法则可以将肱三头肌从外向内牵开(部分切开)。
外侧入路:是利用肱三头肌外侧束和外侧肌间隙。
该入路可以避免损伤肌肉,减少术后粘连、疤痕形成以及肌肉的去神经失营养。
在不移开桡神经的情况下,外侧入路只能显露55%的远端肱骨。
但是牵开神经和肱三头肌外侧束之后,通过劈开肱三头肌就可以显露76%的肱骨干。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必须非常小心桡神经。
临床路径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中医门诊患者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中医门诊患者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cp)应用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中医门诊患者的实施效果。
方法:自2009年—2012年,将收治140例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neer三部分骨折,完成随访118例,中医cp组59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8.2月+2.1月),疗效以nee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时间、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cm复位不能纠正,治疗失败后转为手术治疗。
所有病人随访3~12个月,平均(8.2月±2.1月),以neer 评分,对照组满意率为89.83%,中医cp组满意率为86.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eer评分以x±s表示,t检验分析可知各项评分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ne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4.2中医cp组是门诊治疗,每个患者在门诊治疗5-7次,费用主要以麻醉、复位费、固定费、调整外固定费、摄片dr费,总费用在3000-3500元;而手术治疗组手术费、钢板材料费、术后输液等费用远远高于门诊治疗费。
患者治疗时间、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2临床路径(cp)的实施就是通过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方法来调整医疗行为、对患者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等诊疗过程,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先后顺序进行,以在一定的时限及预算费用内实现预期的治疗结果。
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医护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2]。
neer三部分骨折的治疗,是以时间为纵轴,患者在指定的复查时间门诊就诊,医护在在预计的时间段做pdca循环[3]:具体指临床路径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与行动(action),一是明确了医师、护士、以及相关人员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职责;二是强调流程,使在治疗过程中不同医生护士都能做出规范化的处理,同时对治疗的变异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提高疗效的满意率。
肱骨骨折临床路径
肱骨骨折临床路径一、肱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肱骨骨折(ICD-10:S42.301)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1004/79.31005/79.31006/79.31007/79.3100 8/79.310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上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肱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骨折AO骨折分型有手术指针。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5.除外病理性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肱骨骨折(ICD-10:S42.301)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肱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肱骨正侧位X线片、肱骨CT;(6)胸片、心电图。
(7)炎症性指标筛查(ESR、CRP、IL-6、PCT等)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上肢CTA检查;(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常规预防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骨科临床路径(25个)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一、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外伤史;2.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3.检查:X线检查发现股骨干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在16岁以下;2.活质量及活动水平;3.状况允许手术;4.髓内针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30股骨干骨折疾病编码;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股骨干骨折;3.除外病理性骨折;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5.除外对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进行CT检查;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5.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术前24-48小时停止用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4.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5.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式: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3.手术内固定物:带锁髓内针或钢板螺钉(开放性骨折可考虑选择外固定架);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5. 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临床路径—肱骨干骨折
1.复查血常规; 2.专科拍片;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根据病情住院25天,做好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 2.用药指导 3.功能锻炼及生活注意事项指导 4.强调复诊事宜
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1、抗生素:先锋霉素Ⅴ. 2、液体量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确定. 3. 液体量: ML
1、抗生素:先锋霉素Ⅴ. 2、液体量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确定. 3. 液体量: ML
1.开放性骨折可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 2.根据病情,口服药物.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第8天(术后第6天) 第9天(术后第 7天) 第10天(术后第 8天)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内 容 内 容 内 容 费用 费用 费用 费用 生命体征:T: P: R: BP: 生命体征:T: P: R: BP: 生命体征:T: P: R: BP: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专科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 4、完成病程记录。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专科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伤口换药; 4、完成病程记录。 5、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专科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 4、完成病程记录。
骨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闭合性骨折(ICD-10:S82.00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6/ 79.36)。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年龄在14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1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肱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路径(徐州)
肱骨干骨折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临床路径一、肱骨干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干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骨折分型1.上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
伤肢明显压痛,叩击痛,功能障碍,伤肢可有短缩畸形,骨折近端向前、向内移位,远端多向上移位。
2.中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伤肢压痛,叩击痛,功能受限。
近端多向外向前移位,远端向上移位,中下1/3骨折常可损伤桡神经。
3.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伤肢下段明显肿胀,压痛,可有成角、短缩及内旋畸形,骨折线常呈斜形或螺旋形。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医骨伤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四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肱骨干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干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有闭合复位适应症者。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除外以下情况:(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2)局部肿胀严重者;(3)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4)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骨折断端间有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2.手法复位与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标准。
3.出现血管损伤者,需急诊手术。
4.患肢肿胀持续性加重,有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局部张力水泡形成者,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4
2.301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科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锁定钢板,或动力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内固定。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6.粉碎性骨折建议行植骨术。
7.不能单独使用螺钉内固定。
8.除粉碎性骨折及植骨患者,不建议术后辅助外固定治疗。
(九)术后住院恢复5-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肘关节正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内植物的选择: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2.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准。
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需术前输血、血栓形成、血肿引起体温增高等。
3.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症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住院时间延长。
4.开放性骨折不进入本路径。
二、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