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甘肃省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甘肃省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p2. 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 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________B. 同姓亲族的封地富庶C. 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________D.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3. 王国维认为,“ 殷、周间之大变革” ,“ 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
“ 新制度” 包括① 王位世袭制② 礼乐制度③ 分封制④ 嫡长子继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某研究性小组搜集了一组资料;《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A.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________B. 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________D.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5.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 分封制和宗法制B.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C. 三公九卿制D. 三省六部制6. 历史学家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 材料中的独制” 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 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B. 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C. 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D. 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7. 春秋时期,诸侯称“ 王” 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 王” 。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卷Ⅰ(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2.仔细观察“明后期勋戚、官员占地一览表(节选)(引自黄冕堂《明史管见》)”,思考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土地私有制的影响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由农民的贫困所至3.《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成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4.“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
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
”(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5.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6.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全球通史》提到:“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
……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
”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B.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广泛兴起C.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D.使欧洲丧失世界的中心地位2.《凡尔赛和约》的“战争罪”条款指出,这场战争是“由于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而强加到协约国身上的”。
根据这项条款,德国应毫不含糊地对协约国由于战争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负有责任”。
下列和约规定最能体现此“条款”写入目的的是A.重新划定德国疆界B.处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C.严格限制德国军备D.协约国向德国索取赔款3.罗斯福曾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罗斯福宣称雅尔塔会议是一个转折点——我期望对我们的历史,从而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如此。
材料反映A.美国全球战略发生了变化B.美国和苏联的合作已破裂C.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失败D.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4.相对于印巴战争、中东战争而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更具有冷战色彩,这是因为它们A.爆发于冷战最激烈的时代B.具有更为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特征C.完全符合冷战的所有特点D.都是美国率先发动,苏联随后卷入5.当代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期中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卷里)1. 19世纪末,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A.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B. 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C. 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D. 对土耳其的争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故BCD项排除,A项正确。
考点:俄奥矛盾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识记层次,难度小。
2.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A. 德国法国B. 奥匈帝国俄国C. 意大利英国D. 德国英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盟国是指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而三对主要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三国协约的核心是英国,故排除ABC项,D项正确。
考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点评:三国同盟的核心及其原因核心:德国;原因:为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A.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B. 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C. 萨拉热窝事件D.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排除ABD项,C项正确。
考点:一战爆发的原因点评: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描述和阐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一战爆发的原因还可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等角度切入考查。
4. 一战期间,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日德兰海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1914年9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出击,迫使德国后撤.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破产,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故选B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日德兰海战都和题意主旨无关,故排除ABD项。
5. 一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的是A. 美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一战”中,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故选A。
6. 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C. 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图解一战爆发的原因由此可知,AB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故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一战爆发的原因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的原因知识点,阐述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成因的能力,难度中等。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 为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很有价值的共识包括()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④严厉制裁德国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有三个限制性的条件,分别是“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被列入国联盟约”、“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③④只符合前两个条件,故排除;①②正确,答案为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华盛顿体系的构建【名师点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1)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看,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外交上无任何的发言权;(2)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却无视中国合法权益,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3)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当事国,却被迫在向帝国主义国家“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上签字,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8. 美国在1921年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不包括A. 限制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B. 限制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C. 维护并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利益D. 解决日益复杂的德国赔款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就是企图压制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作出让步,限制和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以及限制军备竞赛,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内容之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A. 维护公海航行自由B. 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C. 打破英国海上优势D. 维护美国海上霸权【答案】C【解析】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在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企图通过“十四点”原则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而不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利益,由此,可排除A;《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可排除B项;一战后初期,英国仍保持其传统的海上优势,海上航行自由将有利于打破英国海上优势,有利于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建立世界霸权,所以C正确;美国还未掌握海上霸权,所以也谈不到“维护”,排除D项。
10.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 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 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D. 日本代表不善外交辞令【答案】C 【解析】据材料“的巴黎和会”、“沉默的小伙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将争夺的范围和目标主要放在亚洲,专注亚洲事务及利益,故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故C 选项正确;巴黎和会未涉及介入欧洲事务的战胜国的资格的限制,故A 选项错误;一战使日本迅速崛起,获得扩张良机,而欧洲列强被战争削弱严重,故B 选项错误;日本代表外交辞令的原因显然不是最重要原因,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 。
11.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 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 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 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学生直接回忆,判断即可。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置战败国的体系。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质,即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据此,排除ACD 三项无关项。
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2. 《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 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B.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C.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D. 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国公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属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处于列强们共同支配的局面,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 属于表面问题而非本质意图,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属于表面问题而非本质意图,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九国公约》13.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A.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B.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C. 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D.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五大国在利益的争夺上有共同点和不同点,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利益。
由于各国实力不同,处境不同,又各有侧重。
但根据自身实力提出要求。
这一点是相同的。
故选B。
14. 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 )A. 英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B. 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C. 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D. 美国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一战后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就是企图通过操纵国际联盟夺取世界领导权,但由于综合国力尤其政治、军事实力以及所占殖民地地尚不如英法,因而失败,因此选D。
考点:国际联盟点评: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操纵反映的问题:①英美矛盾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矛盾;②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取世界领导权;③国际关系中心仍在欧洲。
15. 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A. 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B.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C. 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D. 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上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故B正确。
当时日美矛盾尖锐,日本不可能建立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故A错误。
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是在一战期间,故C排除。
日本通过此条约被抑制,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华盛顿会议【名师点睛】华盛顿会议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会议。
四国条约全称《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由美、英、日、法四国于1921年12月13日签署。
条约规定四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条约生效后,英日1911年的同盟协定应予终止。
16. 《五国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美、英海军力量并驾并驱B. 暴露了美国力图取代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野心C. 平息了海军军备竞争D. 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打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平息了”,表述错误,明显不符合“一战后列强间军备竞争史实”,没有平息,反而加剧。
进一步可知,ABD三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