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资料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引言概述:第一大点: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1.职业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2.职业教育的分类及其特点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4.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5.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大点:职业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解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4.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第三大点: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管理
1.学生入学与招生管理
2.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管理
3.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4.实习与实训管理
5.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
第四大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职业教育师资的特点和要求
2.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3.师资培训与发展机制
4.师德与职业道德建设
5.师资队伍的管理与评价
第五大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
1.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3.职业教育评估与认证
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5.职业教育国际比较与合作
总结:
本文详细梳理了职业教育学的知识点,从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与评价等五个大点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管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职业教育学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职业教育学-全本书精华

职业教育学-全本书精华

1.职业的定义: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为了获得一定的回报而从事的经常性的,专业化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2.《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1),“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或者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分就业前和就业后两类。

”(2),“职业教育是专门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获得,保持或转变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

”(3),“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受教育者称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的教育。

”(4),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4.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5(1),职业性:黄炎培说使无业者有也;有业者乐业(2),社会性;(3),实践性;(4),大众性;(5),终身性: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5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1职业教育萌芽阶段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3职业教育的发展6.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如道士,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等职业人,就是通过学徒制在寺院,道观,店铺和工地等场所培养出来的。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等经典著作中也有关于学徒的记载。

7.1866年6月由左宗棠建设的福建船政学堂,用以培养国防需要的造船,驾驶技术人员,是中国最早的技工教育,也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

8.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休斯法”,这是以振兴中等程度的职业教育作为目标的法令。

9.国外职业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巴洛夫与福斯特,他们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俩位学者。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名词解释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2.职业特征:(一) 目的特征性: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二)社会特征: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三)稳定性特征:职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四)规范性特征: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五)群体性特征:职业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员数3.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曾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4.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5. 壬戌学制: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

6. 劳作学校:就是在每所国民学校,进行实在的工作计划,增设实习工场、校园、烹调室、缝纫室、实验室等,以便系统地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和技能。

二、问答题1、试述我国教育产生发展的历程P4(一)原始社会教育:人类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繁衍和生存。

因此该阶段的教育也十分原始,处于教育的萌芽状态(二)夏、商、西周时的教育:产生阶级、国家、文字;文化得到一定发展,老师开始分化出来,学校得到初步发展;(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该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度时期。

私学兴起,‘学术官守’、‘学在官府’被冲破;(四)秦汉到两宋时期的教育:中华民族从融合、形成到初步稳定的时期,也是我国的封建教育体制逐渐完善定型的时期;(五)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退没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实行高压专制,八股取士也逐渐走向没落腐朽;(六)现当代教育:民国以后,我国在引进吸收国外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套从初等到高等教育。

2、如何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P10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完整版)职业教育学重点归纳

(完整版)职业教育学重点归纳

职业教育学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6、(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7、(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8、古代职业教育形式“家传世袭制”、“师徒相传制”和“学徒制”。

9、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正式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

10、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1、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12、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

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3、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1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文件)。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一.职业教育的定义
职业教育是指针对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职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使他们未来能够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二.职业教育的本质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把职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习者,让他们能够胜任各种行业的职位,并能够在未来更高的技能水平获得更大的成就。

三.职业教育的起源
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典文明指导成年人分别在农业、建筑,以及木匠和铁匠等职业的培训,以获得有关知识或技能。

在当代,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行业相关的课程,以及在实践和专业知识上的培训。

四.职业教育的功能
(1)帮助学习者提升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者工作的熟练程度,帮助他们脱颖而出,也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2)开发学习者潜力:职业教育能帮助学习者发掘潜能,让学习者在实践期间有所成长,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3)激励学习者追求成功: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激励学习者克服挑战、把握机会,从而获得未来的成功。

五.职业教育的类型
(1)就业技术类:有学历的、非学历的以及无学历的。

《职业教育学》考试课知识点

《职业教育学》考试课知识点

《职业教育学》考试知识点绪论1.什么是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职业教育有哪些一般规律?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3.重要教育家。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际应用课程,在国语学校开设有机械工艺原理课程,拉丁语学校开设医学、农学、机械工艺学等课程。

代表著作《大教学论》。

(2)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倡导劳作教育,代表著作《劳作学校的概念》。

(3)美国教育家杜威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其代表著作之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专门列了“教育与职业”一章。

4.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1)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

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2)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基本方针是社会化和科学化。

(3)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4)关于职业教育道德理论。

黄炎培主张敬业乐群。

(5)关于职业指导工作。

黄炎培提出职业指导的中心是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

(6)此外,黄炎培还对职业教育的学制、招生、考核、经费、师资培养、行政管理、实习、职业教育的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做过系统的论述。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1.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在本质上的区别:教育活动的目的、组织手段、活动方式及对象的属性有自身的特殊性,“育人”或“培养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它有专门的机构(学校)承担和专职人员(教师)负责,对以专门接受学习任务的人(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育和训练,或者说是按照人们当前的认识水平对“整体的人的造就”。

职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的学科,它着重研究教育理论、教学技术以及职业教育的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

而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职业教育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一、职业教育学概述二、职业教育学的分类及主要模式三、职业教育学的任务和目标四、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和素质五、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六、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一、职业教育学概述。

职业教育学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重点问题和研究方法,不仅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关,同时也依托于具体的产业领域。

职业教育学的目的在于进行科学的研究,掌握与职业教育理论、技术及其实践相关的知识、理论、方法、技能和经验,为改进职业教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为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二、职业教育学的分类及主要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的不同目标,可以将职业教育学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职业教育学也在不断探索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

初等职业教育是针对学习基础知识的学生,其目的在于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知晓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发展方向。

初等职业教育通常采用兴趣导向和锻炼技能的方式。

学生可以参与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了解他们所感兴趣的职业以便做出有根据的选择。

中等职业教育是属于基础职业教育水平,其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更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注重培养技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进行深化,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如数学、语文、外语等。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档职业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学习通过科学结构来创造并且部署的方案来满足复杂需求的潜力落实。

通过实践方案来推动技能的掌握。

职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学概述
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职业教育学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第二部分: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职业教育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最初简单的手工技能培训到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职业导向
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推动了职业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四部分:职业教育学的实践与政策
职业教育学的实践和政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实践研究和政策制定,可以不断改进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部分:职业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未来,职业教育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推动职业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将是职业教育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语
上文简要介绍了职业教育学的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实践与政策以及未
来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提高人才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职业教育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第一节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一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方案法律和政策是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因素,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指导思想、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二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1、社会经济形态的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竞争意识。

2、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本土化、外向型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四、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受教育者个体终身学习的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节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与现代生产力水平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具有以某种职业资格为核心的良好职业素质与发展素质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一)社会人才结构模型发展:“金字塔”型理论模式——“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阶梯状”人才结构理论“阶梯状”理论认为:现代人才结构主要是由于人才的不同系列(类型)、层次、素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比例构成的。

不同系列、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存在质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系列的人才结构,每一系列人才内部又可以分成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各系列人员之间有交叉,每一系列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阶梯人才结构体系。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二)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程序分析。

职业教育学(合集)(1)

职业教育学(合集)(1)

考试内容:1-9章(第10章不考)笔试试卷总分:83分,平时的实训题和论文搜索17分题型:单项题10题,总共20分,判断题5题,总共10分,简答题4题,材料分析题1题,论述题1题。

答题注意事项:1.论述题和简答题的观点要有层次2.简答题不需要展开,仅需观点3.论述题:观点+说明4.材料题:不定要结合材料5.题目要求要结合专业实际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论述。

6.书写工整,字如其人。

第二章:职业教育功能的含义是什么?都有哪些功能?5个功能它们分别的含义?(其中重点是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功能分别体现在哪里)第三章:62页图3-1下面那段话要特别记忆,重点中重点第四章:可能出选择题和判断题,要特别去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第五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10页。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115页。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特点127页。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131页。

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156页。

如果结合你的专业教学,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第八章:有哪些素质要求201页。

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功能1、什么是教育功能?答:教育功能,又称“教育作用”或“教育职能”,是教育本质的一种体现。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功能主要指促进个体发展盒促进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2、职业教育功能主要包括: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答: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使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

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4、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结构3、社会经济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5、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出必要的基础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6、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1、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2、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能动作用7、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1、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活化文化功能3、文化选择功能4、文化交流、融合功能5、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第三章职业教育目标1、教育目的(其结构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三者之间关系:答: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是对所有爱教育者提出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职业教育学 (2)

职业教育学 (2)

职业教育学一、引言职业教育学是一门关于职业教育的学科,旨在研究职业教育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职业教育学作为支撑和指导职业教育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职业教育学的定义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探究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职业教育学从理论上解释职业教育的本质,指导职业教育的教与学,并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

它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形成和完善。

以下将简要介绍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职业教育学的起源–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2.职业教育学的嬗变–20世纪初,职业教育学开始关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20世纪中叶,职业教育学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学开始强调终身职业教育和全人发展3.职业教育学的现状–职业教育学已经形成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四、职业教育学的主要理论职业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发展理论–强调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应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2.技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的教与学4.教育评价理论–强调评价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五、职业教育学的实践应用职业教育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教育学的实践应用:1.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2.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导向辅导3.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研究4.职业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5.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六、结论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的学科,它通过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导职业教育的教与学,并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职业教育学ppt课件

职业教育学ppt课件

02 职业教育学的课程设置
CHAPTER
课程设置的原则
社会需求原则
课程设置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所学
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能力本位原则
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确保 学生具备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
个性化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 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 性化发展的需求。
特点
职业教育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强调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关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不 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学徒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逐渐形 成了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和职业 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务。
未来发展的挑战
1 2
教育资源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如何 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 的重要挑战。
适应新技术能力不足
一些教师和学习者可能缺乏应对新技术和数字化 工具的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和引导。
3
行业变化快速适应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职业教育需要不断 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发展
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等因素的影响。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职业教育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职业教育学的目的与意义
要点一
目的
职业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具备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 力的专业人才,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 践指导。

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职业教育学是指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索。

以下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1. 职业教育学的目标理论
职业教育学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目标理论包括职业能力的培养、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等方面。

2. 职业教育学的内容理论
职业教育学强调职业教育的内容应具备实用性、导向性和适应性。

内容理论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塑造、职业素养的提高等方面。

3. 职业教育学的组织形式理论
职业教育学研究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实训组织形式和实组织形式等方面。

组织形式理论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就业能力。

4. 职业教育学的教学方法理论
职业教育学研究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理论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依据,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职业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第二章:职业教育学概述文档

第二章:职业教育学概述文档

一、职业教育学的定义
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揭示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学科。

是教育学一门重要地分支学科。

“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下属的17个二级学科之一,是职业教育师范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职业教育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内涵
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内涵包括:对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及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的研究;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与劳动就业关系的研究;对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研究;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制度、教学评价的研究;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论研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对职业教育的其他研究。

三、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
2).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3).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

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

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职业P27职业是指个⼈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活来源的⼯作的种类。

※职业教育学P18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门重要的分⽀学科。

职业教育学是⼀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

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法、管理机制、质量评估以及劳动就业等,都是职业教育⼩所要探究的问题。

※教育P27⼴义的教育是指⼀切能够增进⼈们的知识、技能、⾝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狭义的教育⼜称学校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施加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的⾝⼼发⽣预期变化的活动。

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任务P24职业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本体任务就是揭⽰职业教育的规律,指导职业教育的实践,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1、从理论的⾓度上讲,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2、从实践的⾓度上讲,职业教育学是指导职业教育实践,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

专业设置P113是指⾼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的设⽴与调整。

所谓设⽴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调整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课程的定义:是指学校按照⼀定的教育⽬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各系统。

(新中国成⽴之前⼀直使⽤“课程”这⼀概念※职业教育P28职业教育就是在⼀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适应就业的个⼈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产⼒的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特点P341、职业性特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职业”⼆字,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它的培养⽬标上,职业教育的培养⽬标⼗分明确。

2、社会性特点(1)办学的社会性(2)职业教育办学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3、实践性特点(1)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体实践性特点。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学徒制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如道士、和尚、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等职业人,就是通过学徒制在寺院、道观、店铺、工场等地所培养出来的。

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成立,继续通过集会、讲座、出版活动、职业指导、兴办职业学校等方式,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宣传和实践工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炎培堪称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

1926年,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6月召开。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职业教育全民化、职业教育办学协同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制约性、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文化选择与活化功能、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传递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功能。

试理解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促进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加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有效手段、职业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职业教育促进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构件与完善,加快了教育的现代步伐、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要策略。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明确了通过职业教育,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规定了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方向、规定与内涵,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标准。

第一章 职业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 职业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职业教育学概述第一节职业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职业教育学的萌芽和产生职业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个学科的形成至少要有两个标志,一是要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二是要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理论是关于职业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人类研究职业教育现象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思想萌芽、形成独立学科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一)职业教育学思想的萌芽在人类社会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其教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等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的教育,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培养管理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其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脱节。

在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其目的是使奴隶主的子弟掌握一套管理国家、组织生产和带领奴隶打仗的本领。

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作品,目的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做官,成为国家管理者。

在西方,奴隶社会主要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国家,教育内容侧重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是一个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教育内容侧重哲学、艺术、商业教育。

封建社会中,宗教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两种教育类型。

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三科”、“四学”,合称“七艺”,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对上帝虔诚、服从教权和政权、进行宗教活动的教士。

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士七技”,以及一些宗教观点和武士品质的教育,其目的是要培养英勇善战的骑士。

古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生产活动中对高素质劳动者要求的数量不多。

东、西方传统文化中认为,有关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教育是低贱的教育,孔子就曾斥责想学“稼穑”的学生为“小人”。

有关职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和学徒制教育形式进行。

在古籍文献中也记载了少量教育事件。

职业教育学(第二版)

职业教育学(第二版)
第二节我国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的定位
第三节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的实现
思考题
第一节构建职业教育 体系的依据与原则
第二节我国现行职业 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第三节我国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的构建
思考题
相关链接一
相关链接二
第一节专业设置概述
第二节职业学校专业 设置的依据与原则
第三节职业学校专业 设置的内容与步骤
职业教育学(第二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体系
学校
发展
职业
职业教育
理论
职业教育
教师 职业
原则
内容
特点
教育学
发展
教学
相关
教师
方法
班主任
内容摘要
本书在明确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架构等问题后,系统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本质、功能、体 系、培养目标、结构体系,以及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德育、管理、教师发展等。本书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 的公共必修课教材,也适用于在职教师等作为参考选用。
第三节职业教育教师 的专业化及培养路径
思考题
相关链接一
相关链接二
01
第一节职业 学校班主任 工作概述
02
第二节职业 学校班主任 工作的内容 与方法
03
第三节职业 学校问题学 生的教育
04
第四节职业 学校班主任 的专业化发 展
05
思考题
06
相关链接
第二节职业教育研 究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职业教育研 究的意义和定位
目录分析
第二节职业教育的 内涵与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职业教育领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自身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职业教育内部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管理等。

2.职业教育领域的外部关系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体制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制的相适应问题;◆职业教育的管理、投资体制的问题;◆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问题;◆职业教育部门与政府其它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3.职业教育的对象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它必须把职业教育对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职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问题;◆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职业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条件要求;◆职业教育对象的科学教育和管理。

二、职业教育理论的产生发展P2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一)职业教育1.通常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教育包括普通教育中的职业入门教育、准备从事各项职业的职业准备教育和职后进一步提高的职业继续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则专指后两种教育。

通常所指是狭义的职业教育。

2、辞典一般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两个角度对其作出界定。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职业教育定义为“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育大辞典》则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各层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城乡劳动者”的教育。

终身教育的概念(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

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

“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发展(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一、课程导向能力化: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产业界对劳动力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一些实证研究发展,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他们日后的工作成就之间没有太高的相关性。

在这一背景下,能力本位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得以迅速推广应用,从而成为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课程目标多元化:现代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员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追求工具性价值、效用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

这种发展趋向必然促成各种课程观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课程观逐渐从原先单一的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

三、课程设计基础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普通文化知识、综合能力比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和弥散性。

为此,许多发达国家都把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重点置于职业基础教育或职业准备教育,也就是说,大多数学校的职业教育更像“生计教育”。

四、课程实施实践化:由以学校为本逐渐向以学校为本和以企业为本相结合的方向转移,相应地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模式也由单一的学校向以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向转移,采用由企业与学校合作、生产与教学配合进行的“产教结合,双元教学”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模式。

五、课程开发系统化: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所有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说明,职业教育已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驶入国家、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轨道上来。

六、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强调将数种工作性质相近的职业集合为一个“职群”, 通过对共同性、关键性和专业性知识、技能的科学分析和合理编制,实现所谓的“内容群集”, 以此组成课程模块。

七、课程管理弹性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推行个别化教学,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必须由刚性走向弹性。

实行弹性学制是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点。

八、课程评价标准化: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以行业的就业标准为依据的。

在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确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来实现(二)双元制嫖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

德国双元制的特点主要有:(1)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培训。

(2)培训的实施方案合理有效,并有法律做保障。

(3)考试制度严格。

(4)以企业为核心,以企业实际培训为主,以学校教育为辅,二者平行进行密切合作,成为一个整体。

(5)在双元制职教教育中,以企业为主,组织和管理职业培训。

(6)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教育体制与就业体制相互衔接。

(7)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较其他国家而言,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8)双元培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及社会适应性。

双元制的主要特点1、同实践生产紧密结合2、广泛参与性。

(三)就业准入制度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第三章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制度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一、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首先,法律法规是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制定的,其中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其次,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都会依据社会经济教育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关教育政策,来对各类教育包括培养目标在内的方方面面基于相应的界定和指导。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1.经济形态的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竞争意识2.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之人才需求相适应3.经济全球化对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力规格的需求三、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标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内涵界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国家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学制与学历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

四、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依据。

第四章职业学校教师第三节教师专业化 P129(一)双师型教师1、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

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既可任理论教师、又可任实训教师,虽无双职业资格证书,但已具备了双师素质的教师归为“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1)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风尚。

学校应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肖建军,副组长黎辉、彭建成、蔡稳良,成员杨立东、刘军、刘海文、唐松林、高席兰、刘一心(2)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

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

(3)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多优势:通过合作,学科专业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4)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一方面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专业教师,另一方面从有关学校引进双师型教师或者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

根据各专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需要,每年组织一次招聘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重达60%以上。

还可以通过聘请方式从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术人员中挑选一部分理论及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

(5)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

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每学年30天以上,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6)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

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