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检测题(1)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学教材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5c259577f1922791788e86d.png)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A、意识B、思想C、实践D、认识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
这说明()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A、万有引力B、地球的自转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D、植物的新陈代谢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D、太阳是发光的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的特性的是()A、客观性B、目的性C、历史性D、方向性2、“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3、要想让失败转化为成功,就必须()A、正视失败,承认失败B、回避失败,无视失败C、把失败看作一种财富D、切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4、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5、科学思维方法()A、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B、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C、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D、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判断正误。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775fb675caaedd3383c4d3f4.png)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 .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 .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 .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 .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 .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 .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 .物质 B.意识C .社会 D.精神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
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
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被处死。
这个故事说明( )A .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 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C .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 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 B .运动是绝对的C .运动是相对的D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2.doc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2.doc](https://img.taocdn.com/s3/m/9f780cb177232f60ddcca1f7.png)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66分)1.“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是记英语单词的一个有效办法。
对此,下列理解不止确的是()A.事物Z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D.任何两个事物Z间都有直接联系2.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角,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联系是客观的③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④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Z中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3.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口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牛,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④徳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人者不能廨见。
(《论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4.由丁•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彩响,特别是延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也必将造成彩响,但只要我们政策对头,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令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1111折性的统一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5.有一位苦名教育家这样说过:高等教育是一支人乐队,名牌人学是乐队里的人钢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人钢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乐器。
这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B.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C.新事物一定战胜IU事物D.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6.2008年5月23日至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徳韦杰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就更好更快地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区、国际事务方面提出四点建议。
哲学与人生 第三、四单元练习题
![哲学与人生 第三、四单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bc6e9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7.png)
哲学与人生第三、四单元练习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单选(30题,2分、每题,共60分)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 [单选题]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正确答案)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单选题]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答案)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正确答案)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4、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单选题] *A 知识B 实践C 知行统一(正确答案)D 认识5、“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单选题] *A 知人知面就行了B 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C 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D 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正确答案)6、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单选题] *A 知识B 认识C 实践(正确答案)D 发展7、“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单选题]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也指导实践(正确答案)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8、“饮水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dcfa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09.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什么?A. 爱智慧B. 爱知识C. 爱自然D. 爱艺术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存在主义者?A. 萨特B. 海德格尔C. 柏拉图D. 尼采3.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实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A. 物质B. 形式C. 感觉D. 经验4. 以下哪个命题不属于康德的“先验哲学”?A. 先验知识B. 先验判断C. 先验逻辑D. 经验知识5. 庄子的“逍遥游”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A. 追求物质享受B. 追求精神自由C. 追求社会地位D. 追求个人权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7. 解释什么是“道德哲学”。
8. 描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康德的“道德律”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10. 论述尼采的“超人哲学”对现代人生观念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 爱智慧2. C. 柏拉图3. B. 形式4. D. 经验知识5. B. 追求精神自由二、简答题6.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四个原因:形式因(事物的本质形态)、质料因(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事物变化的推动力)、目的因(事物存在的目的或目标)。
7. 道德哲学是研究道德行为、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的哲学分支。
它探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为什么某些行为被认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8.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认为,最好的治理是顺应自然,不强制干预,让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与秩序。
三、论述题9. 康德的“道德律”是指普遍的道德原则,它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循理性的法则,即“行为的准则能够成为普遍法则”。
而“自由意志”是指人们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来选择行为,不受外在因素的强制。
康德认为,道德律是自由意志的体现,因为只有当人们自由地遵循道德律时,他们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dfd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e.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A. 爱智慧B. 爱生活C. 爱艺术D. 爱自然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笛卡尔D. 康德3.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辩证法4. 康德认为,人的行为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快乐原则B. 自由原则C. 道德原则D. 利益原则5.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内容。
7. 阐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的核心观点。
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与劳动的关系的?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0. 分析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C5. D二、简答题6.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而理念世界是完美无瑕的。
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而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7.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存在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时间是存在的本质属性。
他强调了人的存在方式,即“此在”,并探讨了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的意义。
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被剥夺了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控制权,从而感到自己与劳动、产品和自身都产生了疏离。
三、论述题9. 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主张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追求个人的力量和自由。
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上。
10.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强制干预。
在当代社会,这一思想可以应用于政府治理、企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强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db856dec3a87c24128c4ba.png)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B、意识C、精神D、观念2.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A、理念B、人脑C、运动D、静止3.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B、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C、我们要培养自立能力D、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4.2005年12月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向洪战辉学习的通知》,他从未申请困难补助,还自己拿钱资助其他贫困同学。
我们学习他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
A、过于自信乐观B、正确的是非观C、过于害羞自卑、有苦不说D、自强自立、勇于承担责任5、“只要你对着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6、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直接联系B、间接联系C、因果联系D、必然和偶然联系7、“敬人者,人恒敬之”,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
A、利益原则B、平等原则C、宽容原则D、合作原则8、下面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A、计算机算命B、同性婚姻合法C、机器人抢险D、黑客9、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
A、直线前进、直线上升B、前进的、上升的C、落后的、倒退的D、边前进边倒退10、云南昆明“3.01事件”发生的经过电子摄像头做了清晰的记录,根据记录国家认定为是一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说明()。
A、电脑也有意识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人对世界无能为力11、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称为()。
A、自尊B、自信C、自强D、自立12、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内因B、矛盾C、外因D、运动13、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D、尊重客观规律14、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d238b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7.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普遍性规律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地位的高低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个人奋斗B. 社会制度C. 物质财富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B. 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 和谐共生的关系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实践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辩证性,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阶段性的;四是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追求客观真理;五是革命性,旨在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2023版哲学与人生 素养测试第三课第一框
![2023版哲学与人生 素养测试第三课第一框](https://img.taocdn.com/s3/m/13dfad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c.png)
(一)单项选择题l.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些诗句虽然意境不同,但蕴含的共同哲理是( )。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禁亡,"“天地之变,寒着风雨,水旱奶准,率皆有法,这些观点包含的共同哲理是(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只有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C.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3.下列说法或观点属于哲学上讲的规律的是( )。
A.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B.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 遗传与变异,万有引力4.某中职学校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等奖项,营造“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校的做法体现了(①根据事物的状况改造和创造规律②客观实际必须符合主观意愿,才能做事成功③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④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成为潮流,某市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海岸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该旅游局的做法体现了( )A. 想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B. 想问题做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主观能动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D. 客观因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6.“全国劳动模范”黄景图,在检测维修机器时有个习惯,先反复检测,摸清故障原理后再维修,一次,一台放射性检测仪出现故障,他用三天时间反复研究电路过程,摸清故障原理后,对电路进行大肌沟透和潮读H的解给了故障,黄规图的做法亚角我们用乳角调试,最示是(①人可以能动地创造规律推动事物发展②认识物质山动规律是改变规律的前提③人可以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A. ①②B.①③C. ②③D.③④7.小江原来只凭经验打球,人选学校篮球队后,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练球,比如使用抛物线原理找到最佳投篮角度,根据力学原理快速运球,小江的球技突飞猛进。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0dac0128ea81c759f57858.png)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D.认识决定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基础2.下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错误的的是( )A.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B.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C.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D.人生只能有成功,不能有失败3.做人的基本条件是( )A.吃饭B.挣钱C.考大学D.明辨是非4.“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下列词语中与这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想符合的是( )A.“欲擒故纵”B.“围魏救赵”C.“明修栈道,暗渡陈仓”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5.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 )A.知识创新B.军事实力的竞争C.人才的竞争D.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6.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B现象决定本质,本质反映现象现C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7.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A.体魄B .创新C.超强的意志力D.艰苦奋斗8下列属于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的有( )①避开诱因。
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②学会拒绝。
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③联想后果。
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①独立性。
②求异性③新颖性④整体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0下列不属于不良诱惑是 ( )A.打仿真游戏B. 远程教育学习C. 传销D. 网瘾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1.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2.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1.答:(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83149c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9.png)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一、单项选择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上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这句诗体现A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标准C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提现的哲理是AA内因是内部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内外因是事物发展中缺一不可D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可以没有外因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以由体力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这D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常的择业观念、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4.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活动改造世界D 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5.选择人生道路需要根据个人实际,下来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AA自身的兴趣愿望B自身的家庭状况C自己的身体状况D自己的文化基础6.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CA心诚则灵,心不成则不灵B行百里者半九十C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7.下列可以正常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AA量力而行B好高骛远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8.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A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活动改变世界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9.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DA发挥自觉能动性,改造规律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自然10.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D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条件11.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的是D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12.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影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储存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C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事物发展13.“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分别强调了CA内因和外因的作用B变化和发展的作用C外因和内因的作用D量变和质变的作用14.下列对成功和失败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A两者是截然对立的,无法统一B两者相互依存和渗透的相互转换C两者都是实践和认识的表现形式D成功具有反复性,失败无限性1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16.月亮绕地球转动,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说明BA同一现象只能表明同一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17.蒸汽机被内燃机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A市场竞争的结果B市场成熟的结果C技术变革的结果D制度发展的结果18.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错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CA个人实际情况B家人的意愿和要求C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19.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的关系是AA社会理想贯穿于其他三种理想之中,更是其他三种理想的归属和基础B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对社会理想也有决定作用C道德理想是最根本的,决定和制约其他三种理想D职业理想对一个人的其他三种理想起主导和支配作用20.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吧理想转换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DA社会制度B经济条件C自身优势D艰苦奋斗21.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CA预示有主见B有了坚强意志就能一定能成功C成功需要坚强意志D善于约束自己二、多项选择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有二十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诉材料表明劳动者ABDA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B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C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D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2.因为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玄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力,一首从头到尾不用G铉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BDA成功总是与挫折困难为基础B遇到困难要用于面对,发觉自觉能动性C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D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3.1971年迪士尼乐园设计师在乐园主体完工后,暂停修建园中道路,却在空地上撒上草种子,五个月后,绿草成荫的园区被人踩出不少小路,他根据这些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这启示我们ABA要从生活实际总获得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C不能对自然的事物做任何改变D规律无法被完全把握4.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总要在树上留下一些熟透了的给喜鹊当过冬的食物,引得喜鹊在树上做巢,来年春天,喜鹊忙着捉树上的虫子保证到了秋天柿子能获得丰收,这个事迹给我们的启示ABCD A事物之间有种固然的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的生活时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其原因在于BCD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新事物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D新事物添加了旧事物所不具备的新内容6.下列选项中组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ABCD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B伟大的思想只有付出行动才能成就壮举C君子衲言而敏于行D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7.下来关于矛盾双方关系说法正常的是CDA矛盾双方只能是相互斗争的关系B矛盾双方没有任何关系C矛盾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D矛盾双手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三、判断题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冥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意义是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X 2.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会自然发生改变.X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1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4bf4a2a2aef8941ea66e0548.png)
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2019-202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2018级)(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选择人生道路需要根据个人实际。
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是:()A、自身的兴趣愿望B、自身的家庭条件C、自己的身体状况D、自己的文化基础2、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B、行百里者半九十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3、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A、主观条件B、客观基础C、发展道路D、现实依据4、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A、量力而行B、好高骛远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5、属于规律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B、价格时涨时落C、万有引力D、中职生守则6、拔苗助长是在批评()A、不善于和敢于行动者B、没有实际行动者C、没有发挥自觉能动性者D、不按规律办事者7、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8、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9、“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人有能动作用B、做事情要发挥志军能动性C、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D、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10、“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D、主动热情11、人们的通讯工具从跑马送信、电报电话到手机网络;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多。
这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杂乱无章的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心智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12、“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86c0867c767f5acfa0c7cd0c.png)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
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
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被处死。
这个故事说明()A.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C.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060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2. 人生的意义在于:A. 物质享受B. 个人成就C. 社会贡献D. 精神追求3. 以下哪项不是哲学研究的范畴?A. 伦理学B. 美学C. 物理学D. 逻辑学4.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5.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A. 物质B. 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历史唯物主义6.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A. 个人努力B. 社会环境C. 机遇D. 所有以上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A. 哲学指导人生B. 人生实践哲学C. 哲学与人生无关D. 哲学来源于人生8.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黑格尔B. 尼采C. 斯宾诺莎D. 康德9.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A. 个人幸福B. 社会地位C. 个人自由D. 物质财富10.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在于:A. 提供知识B. 引导思考C. 解决问题D. 所有以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2. 阐述人生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3. 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意义的指导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哲学如何影响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决策。
2. 分析人生的意义与哲学追求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C5. C6. D7. C8. A9. D10. D二、简答题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哲学为人生提供思考框架和价值导向,而人生实践则为哲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基础。
2. 人生价值的内涵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成就、精神追求等。
实现途径包括个人努力、社会参与、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1].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aa3a4aa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b.png)
第三单元练习题(哲学与人生)一、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是一切科学知识的。
2、人生发展的的各种能力,包括能力、能力、能力等,都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获得和表现出来的。
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相而存在的。
4、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5、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任何本质都是通过表现出来。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7、现象有和之分。
8、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
9、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哲学上的思维方法特指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认识方法。
10、辩证思维就是运用的、的,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11、是应该民族的灵魂。
科学的本质就是。
12、21世纪的竞争,实际就是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竞争。
13、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
14、、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是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15、提问题,提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二、名词解释。
1、实践2、明辨是非3、科学思维4、创新能力三、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A、意识B、思想C、实践D、认识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
这说明()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A、万有引力B、地球的自转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D、植物的新陈代谢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D、太阳是发光的2.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8 、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1)
学号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 物质和意识
B 有神论和无神论
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为()
A静止B运动C矛盾D统一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为()
A 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 辩证法
4.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是下列哪种思想路线()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辩证法
5.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主要强调规律是()
A 发展变化的
B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
D 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
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7.“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9.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A 两分法
B 两点论
C 一点论
D 一分为二
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矛盾观点
1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分析方法
C.唯物论
D.实践论
1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4.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B.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
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D.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各有差异
16.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A.运动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17.“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
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
这说明()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发展的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C.运动 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20.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3.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4.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5.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6.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7.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8.通过学习人生哲学,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9.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10.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就行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新事物?如何区分新旧事物?
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怎样?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共10分)
1.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
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
有的同学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1)结合上述材料,用哲学的观点分析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分)
(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境遇(顺境和逆境)?(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