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溶解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溶解的秘密》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溶解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认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的含义,了解溶解的基本过程。
2. 能够观察、描述溶解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实践,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溶解过程。
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糖、盐、沙子、水、搅拌棒)、投影仪、白板。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糖、盐、沙子和水,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能混合在一起吗?”邀请学生上台尝试,观察溶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糖溶解为例,讲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
通过投影仪展示糖溶解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溶解现象。
3. 随堂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进行盐和沙子的溶解实验。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溶解现象。
教师点评,强调溶解的概念和过程。
5. 生活应用(5分钟)讨论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粉、糖水等。
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溶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概念和过程2.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洗衣粉溶解的过程,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溶解来使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环节激发了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其他物品的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开展“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质变化》中的第三节《溶解的秘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溶解现象,探索溶解的过程和条件,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索溶解的过程和条件,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使幼儿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过程和条件。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奶粉等)、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奶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吗?”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的概念,演示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溶解现象。
3. 实验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2. 内容:溶解概念溶解现象溶解的条件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糖、奶粉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器材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我们要吃盐?糖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作用?等,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幼教】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溶解的秘密(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溶解的秘密(四篇)目录: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溶解的秘密一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舞台灯光师二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谁能砸开核桃三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镜头里的我们四- 1 -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溶解的秘密一导读: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一.设计思路本活动是五月主题探索活动“水”的一个幼儿生成活动。
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二.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
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尝试1:幼儿自行实验→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交流讨论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实验,旨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
得出结论: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尝试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行实验→交流讨论教师以平行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实验,进行个别辅导。
得出结论:容器内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却不再溶解于水,这种现象叫饱和。
三.活动分析2。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导入环节先与学生们互动,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溶解。
然后,拿出一块糖块和一杯水,将糖块放入水中,观察糖块是否会消失。
这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糖块可以消失在水中呢?”在有效时间内,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一起想一想此时糖块消失的原因,从而引导他们进入本次活动的主题——溶解的秘密。
实践活动1.确定目标:让学生能够体验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条件和特点。
2.活动内容:在桌子上放置几个透明的纸杯、几包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和适量的水。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将色素依次加入纸杯中,并记录每一次加入后色素能否在水中溶解完全。
3.活动过程:•讲解和展示:在学生进行操作前,教师全面介绍水的溶解现象及条件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知识,预测色素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黑板/白板上画图示意,增强孩子们的理解。
•操作过程: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记录下每一组加入色素后溶解的情况。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色素不能溶解,而有些颜色能被完全溶解,让他们自行探索、发现、总结。
•小结和分享: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小结,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或为什么饮料和橙汁可以溶解在水中但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呢?等等,而且加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反思及评价整个活动,我们设想以测验的形式来检测孩子们对溶解现象及其性质的认识,但考虑到年龄因素和测验的严肃性,我们放弃了原本的计划。
这次探究活动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较好的体验了溶解的过程,加深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引导,避免小组内部产生不适当的竞争,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氛围。
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游戏、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溶解知识的理解,彻底掌握这个课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一只透明杯、鹅卵石,记录表。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四只透明杯分别贴上标记、一只食用匙;每组四种实验材料,分别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操作台。
【活动过程】一、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鹅卵石,我把它放入水中,请你们猜一猜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操作台上进行操作)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1、师:请你们看看桌上放着哪些东西?请幼儿观察:杯内的果珍、方糖、白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丰富词汇:粉末状、固体、结晶体。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1)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幼儿猜想并记录。
师: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张表格,横着这行分别是什么?(果珍、方糖、白糖、沙子)猜猜竖着的'图案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在想、看见的东西),现在请你把你的猜想记录到表格中,如果你觉得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放在水中会消失不见,那你就打勾;如果你觉得它不会消失,那就打叉。
请小朋友轻轻走到桌子旁边,记录好之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吧。
做实验时,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贴好标记的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纸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教学目标•能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能够观察并描述溶解物质的特征。
•能够进行简单的溶解实验并记录结果。
教学材料•小玻璃杯•透明果汁•白糖•红豆•植物油•玻璃棒活动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溶解的秘密。
•学生对溶解是否有了解,有哪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重点词汇:溶解、溶液、溶质、溶剂。
2.实践环节•教师将一些小玻璃杯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将不同的材料(透明果汁、白糖、红豆、植物油)放入不同的杯中,并观察每种材料在水中的溶解特征。
•要求学生记录下每种材料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观察水的颜色是否有变化。
3.总结•要求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溶解的基本特点并写出学习感想。
•教师简单介绍以下知识点:–溶质是被溶解物质。
–溶液是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溶剂是使溶质溶解的物质。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能够初步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卫生和安全。
2.在引入环节中,部分学生对于溶解相关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3.学生实验结果记录不够规范,部分记录没有标明材料名称。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以后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规范,保障学生安全。
2.在引入环节中,可以再深入讲解一些溶解相关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
3.在实验记录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强调记录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探索科学》第5册的第三章《奇妙的化学反应》,详细内容为“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溶解现象,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2.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溶解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等)、PPT、黑板、粉笔。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糖果,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将糖果放入水杯中,观察糖果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果会消失?”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食盐、糖、沙子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讲解溶解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的规律,如哪些物质容易溶解,哪些物质不易溶解。
5. 巩固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物质的图片,让幼儿预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食盐、糖、沙子溶解:固体在液体中均匀分布2. 溶解能力:食盐、糖:容易溶解沙子:不易溶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妈妈煮糖水时,糖块放入水中后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糖容易溶解在水中。
2. 作业要求:字迹清楚,描述准确,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掌握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溶解关系。
3.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4.初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溶解的基本概念。
2.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溶解关系。
3.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4.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溶解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1.展示板或PPT。
2.玻璃烧杯、饮料杯、食盐、白醋、水。
3.盐酸、铜片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向学生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盐和水的混合物溶解的图片,一张是盐和沙子的混合物未溶解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哪一张图片中的盐更多?为什么?”2.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用勺子搅拌溶解在水中的咖啡粉。
问学生:“为什么要搅拌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搏得学生的兴趣。
3. 展示实验现象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玻璃烧杯,倒入适量的水,并加入适量的白醋,然后加入适量的食盐。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在小组中交流。
4. 解释现象老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之后向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
5. 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将50ml盛满水的杯分为4份,在第1份盛满水之后,向第2份杯中倒入5g盐,在第3份杯中倒入10g盐,在第4份杯中倒入15g盐。
让学生观察和对比四份杯中的实验现象,并交流讨论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6.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向学生展示溶解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想象更多生活中可能会用到溶解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7. 总结归纳老师问学生:“元素通过什么方式与溶剂结合呢?”,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了溶解的基本概念,理解了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溶解关系,初步了解了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灵活运用展示板和展示实验现象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究科学的奥秘。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的章节为《溶解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水中均匀分布的现象,并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探索溶解的秘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食盐、糖、沙子、植物油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每组一份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糖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糖为什么会消失。
2. 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溶解的定义、原理和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3. 实验探究(10分钟)(1)教师演示:将食盐、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物质(食盐、糖、沙子、植物油),观察并记录其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为例,讲解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1)哪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最快?最慢?(2)为什么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定义、原理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3. 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至少三个例子,并说明其溶解原理。
2. 答案:(1)洗衣粉在水中的溶解: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形成乳状液体。
(2)醋在酱油中的溶解:醋中的醋酸与酱油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使酱油变酸。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溶解的秘密》
2.板书内容:
-溶解的定义
-溶解的过程
-溶解的影响因素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溶解现象。
要求:至少记录3个溶解现象,描述溶解过程及特点。
2.学会观察溶解过程,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过程的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培养观察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明矾等)、多媒体课件。
6.自我提升方面: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如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多学习科学领域的知识,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
2.例题讲解(10分钟):简洁明了地讲解溶解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3.随堂练习(10分钟):给予幼儿充足的实验时间,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分析讨论(10分钟):引导幼儿探讨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5.知识巩固(5分钟):及时检验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生活应用(5分钟):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学以致用。
7.作业设计
观察记录家里的溶解现象,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在评价作业时,教师需关注幼儿观察的准确性、描述的清晰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的秘密》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大班(3-4岁)主题:溶解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溶解以及溶解的过程。
2.观察和描述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溶解的秘密》绘本。
2.水杯。
3.糖、盐、沙子等不同物质。
4.试管或透明杯子。
5.一些小容器。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先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溶解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接触到过溶解。
2.讲解(5分钟):向学生介绍溶解的概念,简明扼要地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和溶剂发生相互作用,变成更小的颗粒分散到溶液中。
3.观察实验(15分钟):将一些糖、盐、沙子等物质分别放入不同的小容器中。
让学生逐个观察这些物质在水杯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溶解速度、溶解后的颜色变化等。
4.小组探究(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试管或透明杯子。
让每个小组自己选择一个物质,观察和描述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鼓励学生们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5.整合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出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点和规律。
鼓励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溶解过程。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针对大班学生的科学课。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溶解过程,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观察、描述和总结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索,让他们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小结,巩固学习成果。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溶解,什么是溶质和溶剂。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溶解的基本原理。
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沙子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在喝糖水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提出问题:“糖为什么不见了?它去哪儿了?”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讲解溶解的概念(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溶质和溶剂的关系,知道什么是溶解。
3.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食盐、糖、面粉、沙子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现象,并讨论为什么有的物质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4. 例题讲解(5分钟)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为例,讲解溶解的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一些物质,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否能溶解在水中,并说出理由。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溶解的秘密2. 板书内容: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
(2)为什么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2. 答案:(1)例如:糖在水中溶解、洗发水在水中溶解等。
(2)因为食盐的分子与水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而沙子的分子与水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溶解的秘密》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溶解现象,探索溶解的基本规律,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了解溶解的基本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溶解的概念,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杯子、勺子、糖、盐、色素、热水等)、教学课件、黑板。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动画片《小熊喝糖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小熊喝糖水的情景。
提问:小熊为什么喜欢喝糖水?糖水是如何变甜的?2. 教学新课(10分钟)通过讲解、演示,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
讲解溶解的规律,如:溶质、溶剂、溶解度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何让盐快速溶解在水中?引导幼儿思考,并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盐、糖、色素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速度。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的规律。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将溶解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概念2. 溶解的规律溶质、溶剂溶解度3.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溶解现象,例如:洗发水、沐浴露等。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溶解现象,并分析溶质和溶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讨论、思考,让幼儿掌握了溶解的概念和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寻找溶解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隐秘(精选6篇)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隐秘篇1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隐秘来源: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中心幼儿园王丽云【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奇怪心和探究的欲望。
依据大班幼儿的爱好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看、留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设计了这几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试验,从中发觉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在观看、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1、通过试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外形大小等有关。
3、通过试验活动,激发幼儿观看事物变化的爱好,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力量。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试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外形大小等有关。
【活动预备】1、老师预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试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亮杯、一只食用匙;每组三种试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一、开头部分:1、观看引导,激发爱好。
(1)老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看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索: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基础部分:1、组织幼儿观看了解试验用品。
(1)老师:请小伴侣看看桌上放着什么试验用具和用品?(2)请幼儿观看: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外形),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头做试验。
试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1)老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嬉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假如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消失什么状况呢?(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现幼儿记录,幼儿叙述自己的猜想。
试验并记录:究竟谁不见了.(1)老师:小伴侣的说法各有不同,究竟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试验试试对吧。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溶解的过程和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过程,并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合作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溶解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奶粉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奶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杯糖水,引导学生观察糖是怎样消失的,进而引出溶解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溶解的定义、溶解的过程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实验方法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示例:盐溶解在水中,使水变成盐水,可以用来腌制食物;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帮助我们清洁厨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现象,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进一步探究溶解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步骤的掌握;2.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实验用具、用品。
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溶解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溶解秘密》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详细内容包括溶解定义、溶解过程、影响溶解速度因素以及溶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溶解概念,掌握溶解过程,解影响溶解速度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概念,掌握溶解过程,解影响溶解速度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溶解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糖、盐、碘酒、水等)、多媒体课件、挂图。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糖、盐、小石子、水、调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一杯糖水,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东西?它是怎来?”引导幼儿观察糖溶解过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动画,引导幼儿解溶解概念。
3. 例题讲解:讲解糖、盐、碘酒等物质在水中溶解过程,让幼儿解溶解特点。
4. 实践操作:a. 分组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盐、小石子在水中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秘密2. 内容:a. 溶解定义b. 溶解过程c. 影响溶解速度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描述一下溶解过程。
b. 你认为影响溶解速度因素有哪些?c. 举例说明溶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2. 答案:a. 溶解过程是:固体物质与液体接触,逐渐分散在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
b. 影响溶解速度因素有:物质性质、温度、搅拌等。
c. 溶解在生活中应用:如制作糖水、盐水,洗涤剂清洗油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溶解概念和过程,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溶解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溶解的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溶解的隐秘》1一、设计思路本活动是五月主题探究活动“水”的一个幼儿生成活动。
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奇怪。
依据大班幼儿的爱好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看、留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我主见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试验,从中发觉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重点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看力。
二、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试验室,投放大量的试验材料。
以幼儿到试验室做试验的形式绽开活动。
尝试1:幼儿自行试验→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沟通商量老师巡回观看指导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试验,旨在培育幼儿的操作力量。
得出结论: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尝试2:老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行试验→沟通商量老师以平行者的身份参加幼儿试验,进行个别辅导。
得出结论:容器内水位上升,投放的物品却不再溶解于水,这种现象叫饱和。
三、活动分析在活动中,幼儿对颜色艳丽、常见的试验材料爱好较浓,使用频繁。
同时,幼儿获得多次尝试机会,运用肯定的观看操作方法,能将所猎取的阅历用记录的方法表述。
四、延长活动在尝试2中,幼儿发觉饱和现象,提出很多解除饱和现象的方法,鼓舞幼儿进行尝试,看看是否会解决饱和现象。
教学反思:采纳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熟悉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
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
这样有效的关心幼儿把握理解溶解的有关学问。
增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爱好。
活动中老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
通过孩子的猜测,验证,发觉溶解的隐秘,培育孩子严谨的科学看法,懂得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溶解的隐秘》2《溶解的隐秘》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活动分析,衍生活动等内容。
大班公开课科学溶解的秘密
大班公开课科学溶解的秘密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科学溶解的秘密。
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溶解的,比如糖、盐、醋等等。
但是,你们知道这些物质为什么会溶解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溶解。
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或填充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种物质放到另一种物质里面,让它们都混合在一起。
那么,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呢?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什么呢?亲和力就像是一种感情一样,它可以让两个东西变得很亲密。
比如说,我们之间的感情就是一种亲和力。
同样的道理,两种物质之间的亲和力也可以让它们变得很亲密。
当这种亲和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两种物质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这个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溶液。
那么,什么样的亲和力可以让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离子键。
离子键是指一种化学键,它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当两种具有不同电荷的物质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离子键。
这个过程叫做离子化。
离子化的原理很简单:当一个带正电荷的物质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电荷就会相互抵消,从而形成一个中性的物质。
这个中性的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离子。
而当这些离子再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更大的离子。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了离子为止。
那么,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让物质发生离子化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温度和压力。
温度和压力对物质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它们可以改变物质的分子结构和能量状态。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物质就会发生相变,从而发生离子化。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离子化和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离子化。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一下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溶解了。
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能够发生离子化的物质都可以发生溶解。
比如说,糖、盐、醋等都是可以发生溶解的。
幼儿园大班《溶解的秘密》科学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溶解的秘密》科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溶解的秘密”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探索溶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分散、消失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幼儿关注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定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搅拌棒、食盐、糖、小苏打、色素、水等)、教学课件、实物展示。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杯子里有什么?”引发幼儿思考。
(2)教师将食盐加入玻璃杯中,搅拌至溶解,引导幼儿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2. 新课内容(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溶解的定义和过程。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食盐、糖、小苏打在不同温度、不同量的水中溶解的情况。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食盐在水里能溶解,而沙子不能?”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
(2)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溶解的因素。
(2)引导幼儿思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洁精、洗衣粉等。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2. 内容:(1)定义:固体在液体中分散、消失的过程。
(2)过程:食盐、糖、小苏打在水中溶解。
(3)影响因素:温度、水量、搅拌速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常用的洗涤剂,了解它们是如何溶解的。
(2)尝试用不同的温度、水量、搅拌速度来影响溶解速度。
2. 答案:(1)洗涤剂在水中溶解,帮助去除污渍。
(2)温度越高、水量越多、搅拌速度越快,溶解速度越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索、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溶解的秘密》
《溶解的秘密》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活动分析,衍生活动等内容。
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五月主题探索活动水的一个幼儿生成活动。
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
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尝试1:幼儿自行实验→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交流讨论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实验,旨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
得出结论:
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尝试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行实验→交流讨论
教师以平行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实验,进行个别辅导。
得出结论:容器内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却不再溶解于水,这种现象叫饱和。
活动分析
在活动中,幼儿对颜色鲜艳、常见的实验材料兴趣较浓,使用频繁。
同时,幼儿获得多次尝试机会,运用一定的观察操作方法,能将所获取的经验用记录的方法表述。
延伸活动
在尝试2中,幼儿发现饱和现象,提出许多解除饱和现象的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看看是否会解决饱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