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理解词义1、借助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首先要查阅权威的古汉语字典、词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2、结合上下文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准确含义。

例如,“兵”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则是“军队”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有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4、辨析一词多义一个字词可能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以“故”为例,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在“既克,公问其故”中是“缘故”,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

二、掌握语法结构1、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马之千里者”。

(2)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忠而被谤”。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军队”,在此处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古之经典,载道传世。

然时代变迁,语言演变,今人阅读文言文,往往如隔靴搔痒,难以领略其中韵味。

故翻译文言文,需得技巧,方能传神达意。

本文试述文言文翻译之技巧,以助读者一窥古人之智慧。

一、字字落实,求真务实文言文翻译,首重字字落实。

一字一句,皆有其意,不可草率从事。

翻译时,应逐字推敲,力求准确。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翻译时当注意“学”与“习”的区别,“学”为学习知识,“习”为温习旧知,两者含义不同,翻译时应分别对待。

二、意译为主,直译为辅文言文翻译,应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意译,即根据原文的意义,用现代汉语表达;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

意译可以使译文流畅自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直译则能保留原文的韵味,使读者领略古人之语言风格。

如《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句,意译为“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上下求索。

”直译则为“路漫漫地远兮,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三、把握语境,揣摩意境文言文翻译,需把握语境,揣摩意境。

语境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翻译时,应结合语境,揣摩作者意境,使译文更贴近原文。

如《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句,翻译时需注意“落霞”、“孤鹜”、“秋水”等意象,以及“齐飞”、“一色”等意境,使译文传达出相同的韵味。

四、注重修辞,追求美感文言文翻译,应注重修辞,追求美感。

文言文讲究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翻译时需将这些手法运用到现代汉语中,使译文更具美感。

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句,翻译时可将“关关雎鸠”对仗为“悠悠我心”,“窈窕淑女”对仗为“婉约佳人”,使译文更具韵味。

五、遵循逻辑,保持连贯文言文翻译,应遵循逻辑,保持连贯。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自然。

如《史记》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一句,翻译时需注意“失其鹿”与“共逐之”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译文表达出原文的含义。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方法一、语境理解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的背景与现代汉语不同,要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要注意这些手法对句子的影响,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字词翻译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1.注意文言文特有字词:文言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不常用的字词,可以使用古代字典或查询工具查找其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2.关注上下文含义: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合的现代汉语词汇来表达古代字词的含义。

三、语法翻译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兼语结构等,要理解这些结构的用法,准确翻译句子。

2.注意虚实转换:文言文中常使用虚词、实词的转换,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灵活翻译虚实词。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一日之功可窥其全貌。

然欲窥其全貌,必先练习翻译。

翻译之技巧,非一日可成,然下列数法,可助学子渐进。

一、熟读原文,理解大意翻译之前,首当其冲者,便是熟读原文。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理亦适用于文言文翻译。

学子宜反复阅读原文,力求理解其大意。

大意明了,翻译方能得心应手。

1. 逐字逐句理解。

将原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仔细阅读,了解其含义。

如遇生僻字词,宜查阅字典,以免误解。

2. 分析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子需掌握其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句意。

3. 理解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学子需了解其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学子宜多读文言文,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

1. 阅读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文言词汇。

2. 查阅字典、词典。

遇到生僻字词,及时查阅字典、词典,了解其含义、用法。

3. 制作词汇卡片。

将常用文言词汇制成卡片,便于随时查阅和记忆。

三、掌握语法,提高翻译能力文言文语法与今文有所不同,学子需掌握其基本语法规则,以提高翻译能力。

1. 学习文言文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掌握其基本结构。

2. 理解文言文虚词。

如“之”、“乎”、“者”、“也”等,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分析句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

2. 留白处理。

原文中有些语句,意蕴深远,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可适当留白,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 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4. 注重语境。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避免断章取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历久弥新。

然文言文之阅读,对于现代人而言,往往犹如隔靴搔痒,难以深入。

为助读者跨越古今之鸿沟,特整理文言文翻译六技巧,以期助君一臂之力。

一、字词解释法文言文之字词,往往蕴含丰富之意蕴。

翻译时,应先对字词进行解释,理解其基本含义。

如:“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夫子”指孔子,“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说”通“悦”,愉快。

通过字词解释,可初步理解句意。

二、句式转换法文言文之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翻译时,需将文言文句式转换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夫战,勇气也。

”这句话中,“夫”为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战”指战斗,“勇气也”为判断句式,可转换为现代汉语:“战斗,需要勇气。

”三、上下文分析法文言文翻译,不可孤立地看待一个句子。

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中,“温故而知新”为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句意为:“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四、修辞手法分析法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需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翻译时,应保留这些修辞效果,如:“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冻满地;江边枫树、渔火相映,愁绪满怀。

”五、文化背景分析法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翻译时,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以便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如:“子路曰:‘君子哉若人!’”这句话中,“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了解古代“君子”的概念,有助于准确翻译。

六、音韵分析法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翻译时,可适当保留音韵效果,使译文更具韵味。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话中,“明月光”与“地上霜”在音韵上形成对比,翻译时,可保留这种对比效果,如:“床前月光明亮,仿佛地上覆盖着霜。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掌握字词解释、句式转换、上下文分析、修辞手法分析、文化背景分析和音韵分析等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把文言文翻译技巧

把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直译能够保留原文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使读者对原文有直观的认识。

然而,文言文中有些词汇、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可采取意译的方法,即在保持原文意境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表达出其内在含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直译为:“青青的衣领,我的心情悠悠。

”意译为:“衣领青青,我心事重重。

”二、注意词性转换文言文中,许多实词、虚词的词性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词性转换。

例如,文言文中的“之”、“者”、“乎”等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往往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略或替换为其他词语。

例如,原文:“余闻之也。

”直译为:“我听说。

”意译为:“我听说这个消息。

”三、把握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翻译时要注意把握句式结构,确保翻译的通顺和准确。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1. 谓语前置:将谓语提前,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省略主语: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补全。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为:“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

”3. 对仗句:文言文中,对仗句较为常见,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对仗的韵味。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译为:“山峦重叠,水道曲折,似乎已经没有路了,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四、了解文化背景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翻译时要注意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例如,翻译《离骚》时,要了解屈原的生平、楚国的历史以及古代神话传说等。

五、注重节奏韵律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

可以采用韵律翻译、意译等方式,使现代汉语表达更加生动、优美。

总之,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对于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让更多人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1. 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等。

合理运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使翻译更准确、流畅。

2.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中的词句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单独抽离一个词或短语翻译往往会导致错误或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

3. 注意动宾关系文言文中的动词与宾语常常需要根据宾语的名称或上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

要注意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避免产生歧义。

4. 避免拘泥于字面翻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一味拘泥于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用词习惯,进行意译或适当调整词序,使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5. 正确处理成语与俗语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成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一些熟知的成语可以直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但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则需要进行解释或注释,确保读者理解。

6. 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虚词使用频繁、动词时态的省略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言文的风格特点,避免过度现代化。

7. 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古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汇、掌握正确的用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8. 不盲目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不应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整体理解和翻译。

有时候需要将一整句或一段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9.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有文学美感。

10. 不断学习和练习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古代文献、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并进行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泽,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然今之人,鲜有通晓古文者,故翻译之法,遂成吾辈之必备。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兹论及文言文翻译之法,以飨读者。

一、字词翻译1. 直译:以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字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字词进行灵活的解释。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3. 音译:对于一些古文中的字词,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意义,可采取音译的方法。

如:“蝴蝶”在古文中写作“胡蝶”,可音译为“胡蝶”。

二、句子翻译1. 调整语序:古文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

如:“余闻之也。

”应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

”2. 增删词语:为了使句子通顺,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3. 保留古风:对于一些具有古风色彩的句子,可保留其原貌。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为:“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三、篇章翻译1. 理解篇章主旨:翻译文言文篇章,首先要理解其主旨,把握全文大意。

如《离骚》一篇,主要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篇章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注意层次分明。

如《岳阳楼记》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楼之高、山之远、水之广、心之旷。

3. 融汇贯通:翻译文言文篇章,要将字词、句子、篇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翻译。

四、注意事项1. 严谨态度:翻译文言文,必须严谨认真,不可随意篡改原文。

2. 灵活运用:在保证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文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重文采,使译文更具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例句技巧总结

文言文翻译例句技巧总结

夫文言文者,古之汉语也,其言简意赅,含蓄深远。

然世人读之,常感晦涩难懂。

欲解其意,须掌握一定之翻译技巧。

今吾人总结数法,以供同好参考。

一、字面翻译,直译为主文言文翻译,首当其冲者为字面翻译。

即对原文中的每个字词进行逐字对应翻译。

此法适用于那些词汇含义简单、直白的句子。

例如: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曰:“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二、意译为主,兼顾原文有些文言文句子,字面意义较为晦涩,难以理解。

此时,宜采用意译法,以传达原文之精神实质。

意译时,需兼顾原文,力求忠实于原文之意。

例如:原文:子路曰:“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译文:子路说:“君子学习之道,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育民众,这是善。

”三、增译法,补充原文之不足文言文往往省略许多现代汉语中必备的成分,如主语、宾语、介词等。

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适当增译,使句子完整。

例如: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四、删减法,去除原文之冗余文言文有时会使用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必要的修辞手法,如反复、排比等。

翻译时,应删减这些冗余的修辞,使句子简洁。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衣领,我心悠悠。

五、转换法,调整原文之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原文结构进行调整。

例如: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六、注解法,解释生僻词汇文言文中,有些词汇含义生僻,难以理解。

翻译时,应注解这些词汇,以便读者理解。

例如: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连一瞬的时间都无法维持。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巧。

然无论何种技巧,皆应以传达原文之意为宗旨,力求做到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词汇和句式。

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理解力,下面将介绍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这一古老的文字形式。

一、理解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和现代汉语有一定区别,需要注意其特点。

文言文的句首通常是主语,谓语动词放在谓语末尾,修饰成分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例如,“夫子之言官闻则行之”,其中“夫子之言”是主语,“官闻则行之”是谓语。

理解这种句式结构有助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二、注意虚实相间文言文中常常使用虚实相间、意境丰富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借景、比喻等手法,将对象的形象化和抽象化相结合,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这种虚实相间的意境,使翻译的文言文更贴切、更富有韵味。

三、注重上下文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往往较为简洁,需要依靠上下文来理解完整的意思。

在翻译时要注意综合上下文,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合理填补上下文缺失的信息,从而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四、善用译注在翻译文言文时,有时难以直译或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这时可以借助译注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译注可以是对某个词语或表达方式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整段文句的注解。

善用译注有助于读者对文言文的准确理解。

五、准确把握词义文言文中的词义通常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有时候一个词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及作者的用词习惯来理解原文,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六、重视修辞效果文言文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夸张、反复、排比等。

在翻译时要注重保留这些修辞效果,使翻译的文言文具有较好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七、注重平衡翻译文言文时需注意平衡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又要使译文通顺、易读。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力求达到这种平衡。

总结起来,翻译文言文需要理解其句式结构、虚实相间的修辞手法,注重上下文的综合理解和准确把握词义。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举例

文言文翻译技巧及举例

文言文,古汉语之遗风,历久弥新。

然于今之学子,读之难,译之艰。

故翻译技巧之掌握,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文言文翻译之技巧略作阐述,并以实例佐证。

一、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之分。

直译,即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力求忠实原文;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义进行翻译,力求表达原文的精神。

二者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 直译直译法适用于字面意思明确,且不影响整体意义的句子。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2. 意译意译法适用于原文意义丰富,字面意思难以理解,或字面意思与整体意义不符的句子。

如: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

译文:与别人同行,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普遍。

翻译时,应根据具体语境,正确理解词类活用。

如:原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译文: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

三、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翻译时,应准确把握句式特点,进行相应调整。

1. 判断句如:原文:此乃孟尝君之鸡鸣狗盗之计。

译文:这真是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之计。

2. 倒装句如:原文:吾谁与归?译文:我要归向谁呢?3. 省略句如:原文: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

四、举例以下为文言文翻译实例: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风雨交加,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了。

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总之,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准确把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力求忠实原文,传达原文精神。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先逐字逐句地理解原文,然后再整体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把句子分解为独立的词语和短语进行翻译,最后再组合成通顺的句子。

二、注重上下文的理解文言文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义和句子的含义。

在翻译时,应该尽量找到上下文的线索,理解文中所表达的逻辑关系和情感色彩,以便准确翻译句子。

三、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文言文的遣词造句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较为复杂。

在翻译时,需要选择与原文一致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同时,还要注意句子的通顺和语言的连贯性,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注意字词的变通运用有时候,为了在翻译中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我们需要对一些字词进行变通运用。

例如,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可以采用近义词或者解释性语言来替代。

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五、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例如夸张、比喻、排比等。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准确理解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目的,并合理运用在译文中,以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和意境。

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达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常常融入了各种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

在翻译时,应该注重传达这些文化内涵,使译文能够让读者理解并体会到原文的深意。

总而言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我们对古汉语的语法、词汇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翻译技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翻译工作中,对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为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之一,即将文言文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句式和语气的翻译方式。

例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译为“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只有我的品德能沁人心脾”。

这种方法保留了文言文原文的严谨和雅致,但有时会导致翻译文言文的句子表达晦涩难懂。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意境。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意译为“如何能低下头颅谄媚权贵,使我无法展露快乐笑容”。

这种方法能更好地传达文言文的含义和情感,使翻译更加通顺流畅。

三、释译法释译法是将文言文原文中不易理解或有歧义的部分推敲至原意,并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例如:“飒飒寒风浃浃,携裘与食”释译为“呼啸的寒风刺骨,携带着毛皮和食物”。

这种方法在保留原文意思的同时,能更好地解释和阐释文言文的含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补充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

例如:“明日隔帘翠幕低,祗云带里放舟归”增译为“第二天逢帘翠幕低垂,只见小船在云带中放归”。

这种方法能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信息,使文言文的翻译更加全面和清晰。

五、借译法借译法是将文言文中意义相近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借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翩翩吊儿郎当,于嗟足声”。

借译为“轻轻飘飘地荡漾,唉声叹气”。

这种方法通过借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

综上所述,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释译法、增译法和借译法。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根据原文的含义和情感,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准确贴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专题一、指点迷津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

“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

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

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

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

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

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

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

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

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

”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

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

(“相许”,许之,答应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

二、指点迷津翻译句子(一)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高考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1)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

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

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

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

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

例4: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

(《屈原列传》)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①“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

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句②“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

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

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

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

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

这在“理解句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三、指点迷津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例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觐比境,常通商贩。

误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以上就犯了固定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例1中的“交觐”是地理名词。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例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例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这两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

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

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

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课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其李将军之谓也。

(2)(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例2、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误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这些词语在翻译时不作意译,而应省去。

还有一些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素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嗦赘余。

例1婴之亡,岂不宜哉?误译成: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古代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还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能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

例1范氏富,盍已乎?误译成:范家富贵,何不停止呢?例2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误译成:陈述茶和盐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例1中省略了“已”的宾语“婚姻之事”,翻译时要添加上才能使句意完整;例2的译句中明显缺少陈述的主语“他”,且陈述的也非“茶和盐的利弊”而应是“茶制和盐制的利弊”;(七)、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

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八)、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九)、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例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误译成:喝酒,在这个亭子里作乐。

这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应翻译成“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这当作乐趣”。

(十)注意修辞古汉语中的修辞手法种类繁多,如对偶、互文、比喻、借喻、用典等,使古汉语文采斐然。

而古汉语中的修辞句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古汉语的修辞标志语没有现代汉多翻译时应尽量照顾到译文的修辞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