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01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迁移
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 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 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 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 )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图表释义
不 同 点
相 同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 推行于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至 确立于元 时代 时期趋向瓦解 元建立前 与中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中书省 央关 中央政府,诸侯的 下属的地方行政 的派出机构, 系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 机构,官吏由皇 行政长官直接 袭 帝直接任免 对中书省负责 在周前期产生过一 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 作用 些积极作用,但长 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 远看不利于国家统 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与补 一和社会稳定 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 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
赵普
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收精兵 (集中军权) 杯酒释兵权
––和平削权
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
中央:三分宰相权,中书门下掌 ②削实权 行政,财政属三司,军政枢密院 (集中政权) 地方:节度使、州郡属中央,文 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 ③制钱谷: 财赋运京师(转运使) (集中财权)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有何异同?
一、把握一条基本线索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 制不断加强,皇帝的 权力不断延伸。权力 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制度确立于秦朝,从 汉至元逐步发展完善, 明清时期强化并达到 顶峰。
【突破提示】由图示,可概括为 “两强两弱两对矛盾”
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 及演变过程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 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 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 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 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设置刺史 ——中央特派,监察地方, 位卑权重 ③实行推恩令 ——推恩分化,削弱王国 ④酎金夺爵 ——剥夺列侯爵位
⑤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
知识迁移
《汉书•诸侯王表》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注 曰:“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 为左迁。仕于诸侯为左官也。”官吏违反规定私自 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左官犯罪,加重处罪。 这一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 A.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汉代存在严格的尊君抑臣等级思想 C.武帝意在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 D.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相同: ①中央: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②地方: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不同: ①中央:汉:中朝
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财权 ②地方:汉:推恩令、刺史
宋:将行政权、军权、财权收归中央
知识迁移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 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 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 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秦汉---明清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
秦朝 汉末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郡 州 县 郡 县
道
路 行省 承宣布 政使司 省
州
州 路 府 道 府
县
县 州 县 府 县 县
(一)西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立”制,即郡(郡县制)国(封 国-诸侯王)并行,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汉初刘邦大封 同姓王。他封 给同姓诸侯王 的土地面积甚 至超过了中央 直辖的土地面 积。结果他死 后不过18年, 诸侯王就发动 了叛乱。
知识迁移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 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 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 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 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 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二)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 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 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 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 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 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 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 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 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 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 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 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 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
选拔标准 德才、孝廉---品行 与方式 他人(地方官)推荐
为主,考试为辅
德才、门第——门第 九等评定 政府任用 中正评定授官依据
才学
自荐 考试为主
特点 影响
体验高考
(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 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 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知识迁移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 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 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选官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含义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北宋明清
分科考试取士 的选官制度
是指地方长官在其辖 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 区内,定期考察、选 正”,对当地人物按其才德 拔人才并推举给朝廷。 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 这些被推荐的人,经 过考核中央予以任用。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
【指点迷津】作为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区别”应 侧重于时代背景、与中央的关系及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知识迁移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 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 矣。”材料表明元朝设立行省制是为了 (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知识迁移
《汉书· 地理志》说:“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 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 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 刺史。”这一措施( ) A.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B.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C.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D.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
知识迁移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 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 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 见东汉末年(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体验高考
(2012•上海单科卷•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 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 为宣政院使。《元史• 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 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 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的同时,在地方还采 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三司” 元 明
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 及演变过程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 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 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 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 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 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总结:中央集权的发展
朝代 秦
汉初 汉武帝 唐 宋 元 明
地方制度或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刺史、推恩令、酎金夺爵 节度使 州郡直属中央、文臣任知州、通判、转 运使 行省制、宣慰司 废行省、设三司
体验高考
(2014•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 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 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布政司 行中书省 三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地方权力 过大
(行政) (监察)
(军政) 地方权力集
中到中央
体验高考
(2013· 山东文综·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 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知识迁移
《宋史· 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 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并且还有—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 刺举以闻。”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 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 B.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 C.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 D.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 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
监督;3、财政: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 1、军事:收兵权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 2、
演变特点 与趋势 中央严格 控制地方, 地方必须服 从中央; 地方权力不 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
元朝 1、实行行省制度; 2 、设宣慰司管辖边远地区 明朝 1、废除行省,设三司; 清朝 1、设25个省级行政单位;
“安史之乱”发生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百度文库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形成
貌不惊人 的安禄山
“ 安 史 之 乱 ” 平 定 后 星 罗 棋 布 的 藩 镇
五代十国的形势图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 八姓,战斗不息,生 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第四讲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四、中央集权的发展
从汉至明清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1、汉初郡国二制并行,后酿成“七国之乱”; 西汉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1、唐中期,节度使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 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2、安史之乱后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朝
汉高祖
2)汉武帝在平定“七国之乱” 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削弱 王侯权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平 定 汉 七 景 国 帝 之 乱
汉 武 帝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 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 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 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