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糊化实验
淀粉食品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来源和性质。
2. 掌握淀粉食品的制作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的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根茎等部位。
淀粉在加热和搅拌的作用下,可以与水形成胶体,具有一定的粘性和弹性。
本实验通过淀粉与水的混合,制作出淀粉食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淀粉、水、食盐、糖、食用油、色素等。
2. 仪器:锅、勺子、搅拌器、电子秤、量杯、砧板、刀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淀粉:将淀粉过筛,去除杂质。
2. 配制淀粉糊:将适量淀粉与水按1:2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 加热:将淀粉糊倒入锅中,用中小火加热,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
4. 加盐、糖:待淀粉糊煮至透明状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糖,搅拌均匀。
5. 加食用油: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均匀。
6. 加入色素: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色素,搅拌均匀。
7. 调整口感: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当调整淀粉糊的软硬程度。
8. 塑形:将淀粉糊倒入模具中,塑形。
9. 冷却:将塑形好的淀粉食品放入冰箱中冷却。
10. 取出:待淀粉食品冷却后,取出。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实验现象:淀粉糊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得透明,且具有一定的粘性和弹性。
2. 实验结果:通过加热、搅拌、调味等步骤,成功制作出淀粉食品。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一种具有粘性和弹性的胶体。
2. 在制作淀粉食品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搅拌,以确保淀粉糊的均匀性和口感。
3. 淀粉食品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作为家庭烹饪的辅助食品。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淀粉的性质和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淀粉糊的加热、搅拌、调味等技巧,为以后制作更多美味的淀粉食品奠定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在加热过程中,注意火候,防止糊底。
2. 搅拌时要均匀,以确保淀粉糊的口感。
饲料淀粉糊化度熟化度的测定.701
4. 准确吸取 0.1ml 滤液和 2ml 铜试剂,置于 25ml 刻度试管中。
5. 将该试管置沸水浴中 6min,保持沸腾,加 2ml 磷钼酸试剂, 继续加热 2min。
6. 用自来水令试管冷却。加蒸馏水稀释至 25ml,堵住试管口(可 用带手套的姆指或手掌),反覆颠倒试管使之混匀。
7. 用分光光度计在 420nm 读取吸收值。 8. 测定样品淀粉糊化(熟化)度的计算:
测定样品光吸收-空白光吸收 糊化(熟化)度(%) = 全糊化样品光吸收-空白光吸收 ×1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40
操作程序
1. 先将风干样品细磨碎使全部通过 1mm 筛。再根据样品含淀粉 程度不同,准确称取两份样品各 100mg(纯淀粉)、或各 150mg(样品淀 粉含量 60%以上)、或各 200mg(样品淀粉含量 30—60%)、或各 300mg(样品淀粉含量 15—30%)、或各 400mg(样品淀粉含量 15%以 下),分别置于 25ml 刻度试管内。其中一份供制备“全糊化样品”, 另一份为“测定样品”。
如要得知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和淀粉含量,则需增加以下步骤:
9. 建立葡萄糖标准曲线:吸取 0、0.1、0.2、0.3、0.4、0.5、0.6ml
241
标准葡萄糖溶液(1mg/ml)分别置于各有 2ml 铜试剂的试管中。按第 4 至第 7 步骤得出葡萄糖标准曲线。当样品称取量为 200mg 时,这些 试管分别代表每克样品含葡萄糖 0、125、250、375、500、625、750mg 的浓度。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陈曼韵11食品营养3班201130600802一、实验原理利用酶解法。
淀粉经糊化后才能被淀粉酶作用,未糊化的点发不能被淀粉酶作用。
加工样品中的淀粉通常为部分糊化,因此需要测定其糊化度。
将样品、完全糊化样品分别用淀粉酶(本实验用糖化酶)水解,测定释放出来的葡萄糖,以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与同一来源的完全糊化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比来表示淀粉糊化度。
二、仪器及试剂2.1 仪器电子天平(灵敏度0.001g);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
2.2试剂2.2.1缓冲液将3.7ml冰醋酸和4.1g无水乙酸钠(或6.8gNaC2H32.3H2O)溶于大致100ml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必要时可低级一算或乙酸钠调整pH值至4.5±0.05。
2.2.2 酶溶液将葡萄淀粉酶(糖化酶)溶于100ml蒸馏水中,过滤。
2.2.3 蛋白质沉淀剂ZnSO4.7H2O,10%(W/V)蒸馏水溶液;0.5N NaOH。
2.2.4 铜试剂将40g午睡NaCO3溶于大致400ml蒸馏水中,加7.5g酒石酸,溶解后加4.5gCuSO4.5H2O,混合并稀释至1000ml。
2.2.5 磷钼酸试剂取70g钼酸和10g钨酸钠,加入400ml10%NaOH和400ml蒸馏水,煮沸20min-40min以驱赶NH3,冷却,加蒸馏水至大约700ml,加250ml浓正磷酸(85%H3PO4),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三、操作步骤3.1 酶溶液配制称取0.5g糖化酶于100ml容量瓶中,加缓冲液定容,过滤,备用。
3.2 准确城区两分样品(碎米粉)各100mg于25ml刻度试管。
其中一份用于制备完全糊化样品,另一份为测定样品。
3.2.1 完全糊化样品想样品中加入15ml缓冲液,记录液面高度。
混匀,沸水浴50min,冷却,补加缓冲液恢复液面高度3.2.2 待测样品向样品中加入15ml缓冲液3.2.3 空白管取1支空的25ml刻度试管,直接加入15ml缓冲液,不加样品。
实验 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
实验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实验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基本原理。
2.掌握淀粉双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以及酶的使用。
3.熟悉淀粉水解产品的葡萄糖值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由几百至几千个葡萄糖链节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含直链淀粉20~30%,支链淀粉70~80%。
可用酶法、酸法和酸酶法使淀粉水解成糊精、低聚糖和葡萄糖。
淀粉糖浆或称液体葡萄糖(de38-42),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和糊精,是一种粘稠液体,甜味温和,极易为人体直接吸收,在饼干,糖果生产上广为应用。
当淀粉悬浮液加热到55-80℃时,淀粉颗粒间的氢键力减弱,不可逆膨胀迅速进行。
由于吸水,淀粉颗粒的体积会膨胀几十倍。
持续加热将使所有淀粉胶束崩塌,淀粉分子形成单个分子,并被水包围,形成粘性糊状液体。
这种现象被称为淀粉糊化。
糊化淀粉很容易被酶水解。
双酶法水解淀粉制淀粉糖浆,是先以α-淀粉酶使淀粉中的α-1,4甙键水解生成小分子糊精、低聚糖和少量葡萄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糊精、低聚糖中的α-1,6甙键和α-1,4甙键切断,最后生成葡萄糖。
淀粉糖浆的分析方法是根据国家标准gb12099-89,采用Ryan-enon滴定法测定淀粉水解液的还原力(RP)和葡萄糖值(DE)。
例如,de值为42,这意味着淀粉糖浆含有42%的葡萄糖。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红薯淀粉。
液化型α-淀粉酶(酶活力6000单位/g),糖化酶(酶活力为4-5万单位/g),费林溶液a、b,亚甲基兰指示剂,d-葡萄糖标准溶液,10%naoh,5%na2co3,5êcl2。
400ml烧杯、250ml圆底烧瓶、容量瓶(100ml、500ml、100)、移液管(1ml、5ml、25ml)、25ml酸滴定管、250ml碘量瓶、秒表、搅拌器、恒温水浴锅。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
实验器材:玻璃试管、恒温水浴、热水槽、盐酸、淀粉溶液、4个试管架。
实验步骤:
1. 分别取4个试管,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
(注意:四个试管要加入的淀粉溶液浓度相同)
2. 分别加入盐酸液。
试管1不加盐酸,试管2加入1ml盐酸液,试管3加入2ml盐酸液,试管4加入3ml盐酸液。
3. 放到恒温水浴中,分别将温度调节到40℃,50℃,60℃,70℃,80℃。
4. 记录下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在四个试管中,试管1中干淀粉粉末未糊化,在其他三个试管中,根据盐酸浓度和温度的不同,糊化情况各不相同。
其中,在试管2中,温度为50℃时,淀粉糊化程度较轻;在试管3中,温度为50℃和60℃时,淀粉糊化程度较轻;在试管4中,温度为50℃和60℃时,淀粉糊化程度较轻。
实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淀粉糊化程度与盐酸浓度和温度密切相关。
较高的盐酸浓度和温度可以促进淀粉的糊化,而温度和盐酸浓度不足则会使淀粉未能很好地糊化。
因此,淀粉的糊化过程需要一定的酸度和热量的协同作用。
糊化度测定方法
糊化度的测量方法在不同的单元操作中,糊化度依次为:挤压(糊化度80%~95%以上),膨胀(糊化度为80%左右),蒸煮(糊化度为70%~80%)压缩(估计糊化度为60%~70%),加工成本的排列顺序则相反。
所以,在谷物食品的工业生产中,糊化度的测量确定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淀粉糊化后,其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如双折射现象消失、颗粒膨胀、透光率和粘度上升等,所以糊化度的测定方法也有多种,如双折射法、膨胀法、酶水解法和粘度测量法等。
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到的糊化度值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由于测定基础和基准等不同,产生差异是必然的。
当前比较认同的方法是酶法,其次是染料吸收法中的碘电流滴定法。
酶法又分为淀粉糖化酶法、葡萄糖淀粉酶法及β-淀粉酶法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各种酶对糊化淀粉和原淀粉有选择性的分解,通过对生成物的测量得到准确的糊化度。
1葡萄糖淀粉酶法通常,糊化淀粉容易被淀粉酶消化,因此可用消化相对百分率来准确计算糊化度。
1.1仪器与试剂搅拌器,玻璃均质器,l~2ml移液管,恒温水浴,台式离心机。
99%乙醇,2mol/L醋酸缓冲液(pH4.8),10mol/L氢氧化钠,2mol/L醋酸,2.63μ/ml葡萄糖淀粉酶液,0.025mol/L盐酸。
1.2测定步骤试样的调制:试样20g(或20ml),加入200ml浓度为99%的乙醇,投入高速旋转的家用混合器中连续旋转1min,使之迅速脱水。
生成的沉淀用3号玻璃过滤器抽滤,用约50ml浓度为99%的乙醇,接着用50ml乙醚脱水干燥后,放在氯化钙干燥器中,以水力抽滤泵减压干燥过夜,用研钵将其轻轻粉碎,仍保存在同样的干燥器中备用。
1.3 操作将100mg上述的干燥试料放入磨砂配合的玻璃均质器中,加8ml蒸馏水,用振动式搅拌机搅拌至基本均匀为止。
接着将均质器上下反复几次,使之成为均匀的悬浮液。
再用振动式搅拌机均匀化,随即各取悬浮液2ml注入2只容量为20ml的试管中,分别用作被检液和完全糊化检液。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淀粉是植物中常见的多糖类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制剂和纺织工业等领域。
淀粉的糊化度是衡量淀粉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淀粉样品的糊化度,探究影响淀粉糊化度的因素,并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测定方法。
实验步骤材料准备•淀粉样品•试剂:盐酸、氢氧化钠•试管或烧杯•恒温水浴或恒温槽•精密天平•搅拌棒实验步骤1.取适量淀粉样品称重,记录质量。
2.将淀粉样品加入试管或烧杯中。
3.加入适量盐酸溶液,搅拌均匀。
4.将溶液置于恒温水浴中,温度设定为80℃,并保持恒温15分钟。
5.在恒温水浴完成后,将试管或烧杯取出,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6.再次将溶液置于恒温水浴中,温度设定为80℃,并保持恒温15分钟。
7.取出试管或烧杯,冷却到室温。
8.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9.将滤液中的淀粉沉淀用恒温风干至恒质量。
10.称量淀粉沉淀的质量,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淀粉糊化度。
糊化度(%)= (淀粉沉淀质量 / 原始淀粉样品质量) × 100数据分析根据所得糊化度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糊化度大小。
糊化度越高,说明淀粉样品的糊化程度越高,加工效果越好。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我们成功测定了淀粉样品的糊化度。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淀粉的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并为淀粉相关产品的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若发生意外溅洒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发生。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参考文献[1] 王某某.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方法[J]. 食品科学, 20xx, xx(x): xx-xx.。
淀粉糊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糊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淀粉糊化的实验方法。
3. 分析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淀粉糊化是指淀粉在水和热的作用下,分子间的氢键断裂,淀粉颗粒膨胀、溶解,形成粘稠的糊状物的过程。
淀粉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逐渐失去原有结构,变得无序,形成透明的粘稠溶液。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蒸馏水、烧杯、电子天平、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
2. 实验仪器:实验台、实验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2g淀粉,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均匀。
2. 加热实验: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加热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记录淀粉糊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搅拌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混合液,观察淀粉颗粒的变化。
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淀粉颗粒从开始加热到完全糊化的整个过程,包括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变化。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开始加热后,淀粉颗粒逐渐膨胀,颜色由白色变为半透明。
(2)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逐渐溶解,粘度增加,溶液变得粘稠。
(3)当温度达到60℃时,淀粉颗粒完全溶解,溶液呈透明粘稠状。
2. 实验结果分析:(1)温度对淀粉糊化的影响:温度越高,淀粉糊化速度越快,糊化程度越高。
本实验中,当温度达到60℃时,淀粉颗粒完全溶解,溶液呈透明粘稠状。
(2)搅拌对淀粉糊化的影响:搅拌可以使淀粉颗粒与水充分接触,加速淀粉糊化过程。
本实验中,搅拌过程中,淀粉颗粒逐渐溶解,粘度增加。
(3)淀粉种类对淀粉糊化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淀粉,其糊化温度和糊化程度不同。
本实验中使用的是普通淀粉,糊化温度约为60℃。
六、实验结论1. 淀粉糊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膨胀阶段、溶解阶段、粘稠阶段。
2. 温度、搅拌和淀粉种类是影响淀粉糊化的主要因素。
3.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淀粉种类和糊化条件,以获得理想的糊化效果。
淀粉验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淀粉的检测方法。
2. 熟悉淀粉在不同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 了解淀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淀粉分子由大量的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淀粉的检测通常基于其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特征颜色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豆- 玉米- 面粉- 淀粉酶- 碘液- 水浴锅- 研钵- 玻璃棒- 试管- 移液管- 滴管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显微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淀粉提取(1)将土豆、玉米和面粉分别称取适量,分别研磨成粉末。
(2)取适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使淀粉溶解。
(3)将溶液煮沸,冷却后过滤,得到淀粉提取液。
2. 淀粉检测(1)取适量淀粉提取液放入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适量淀粉酶溶液,加入淀粉提取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3)将淀粉提取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
(4)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
3. 结果分析(1)观察淀粉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的颜色变化,若呈蓝色或紫色,则说明淀粉存在。
(2)观察淀粉酶溶液加入后颜色变化,若颜色逐渐变浅,则说明淀粉被水解。
(3)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可判断淀粉的存在。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可进一步确定淀粉含量。
五、实验结果1. 土豆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蓝色,说明土豆中含有淀粉。
2. 玉米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淡蓝色,说明玉米中含有淀粉。
3. 面粉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淡蓝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4. 淀粉酶溶液加入后,土豆、玉米和面粉提取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淀粉被水解。
5. 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可确定淀粉的存在。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可确定淀粉含量。
六、实验讨论1. 淀粉在不同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及提取方法。
淀粉的糊化试验方法
淀粉的糊化试验方法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它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
淀粉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将其糊化,以便更好地利用它的特性。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淀粉糊化试验方法。
我们需要准备一定量的淀粉和适量的水。
将一小部分淀粉加入一小量冷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直到没有明显的颗粒状物质。
然后,将剩余的水加热至沸腾,将淀粉溶液慢慢加入热水中,同时不停搅拌,直到溶液变得黏稠。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淀粉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加热的过程中,淀粉溶液逐渐变得更加黏稠,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
这是因为加热使淀粉分子断裂,同时水分子进入其中,导致淀粉链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凝胶。
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淀粉糊化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额外的实验。
例如,我们可以将糊化淀粉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并观察其流动性。
我们会发现,糊化淀粉溶液的流动性较差,呈现出一种黏稠的特性。
这是因为淀粉链间相互作用的增强导致了分子之间的黏附力增加,使溶液黏稠度增加。
除了观察流动性,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试剂来检测淀粉糊化的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碘溶液来检测淀粉糊化的程度。
在未糊化的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溶液后,溶液会呈现蓝黑色,而在糊化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溶液后,溶液会呈现红褐色。
这是因为糊化使淀粉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对碘的吸收能力增加。
淀粉的糊化试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淀粉的特性以及适用于不同应用的条件。
通过控制糊化的程度,我们可以调整淀粉的黏稠度、流动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不同需求。
此外,淀粉的糊化还可以改变其营养价值和口感等方面的特性,对食品加工和其他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的糊化试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通过加热淀粉溶液并观察其物理性质的变化,可以确定淀粉的糊化程度。
这一方法在淀粉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淀粉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淀粉的糊化机制和优化糊化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淀粉的特性,推动淀粉相关行业的发展。
淀粉糊化测定方法详解
——中国知网
偏光十字消失法
淀粉0.5g 50ml 平均值
重复三次蒸馏水保温5mn 淀粉浆于 测粒径载玻片上
记录温度
DSC
6%淀粉乳 DSC 加热 对照 30-100°C
10k/min
糊化温度
偏光十字法
莲藕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颗粒形态
动态流变仪法
DSC
CONCLUSION
结果以吸热曲线表 示,曲线上的吸热 峰是计算糊化温度 和反应热的依据。
1 2
湿法(Wet Method)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3 偏光十字消失法(Maltese Cross Disappearance)
4
动态流变仪法(Dynamic Rheometer)
WET METHOD
0.4%的Nacl溶液
加入离子, 通电加热
淀粉:水:20%
质量比
加热100V、50Hz
LITERATURE
Wet Method for Measuring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U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by ohmic heating 电导率法淀粉糊化温度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莲藕淀粉糊化温度的测定
正反180°, 间歇0.6s
室温→95°C 糊化温度 72.56°C
糊化峰值温度随淀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电导率的变 曲点所对应的温度有所降低。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电导率的变曲点越来越明显。
电压 越高,则溶液的电导率也越大,通电加 热速率也随之增大。
2018/10/11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一、本文概述淀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其糊化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淀粉糊化是指淀粉颗粒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最终破裂溶解形成糊状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伴随着淀粉颗粒内部结晶结构的破坏和直链淀粉的溶出,使得淀粉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如粘度增加、透明度提高等。
本文将对淀粉糊化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淀粉糊化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淀粉糊化的基本原理淀粉糊化是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从固态转变为半固态或液态的胶体状态。
这一转变过程主要由淀粉的分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决定。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内部包含结晶区和无定形区。
在淀粉糊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开始吸水膨胀,结晶区逐渐解体,无定形区则开始溶胀。
这一过程中,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分子链展开,使得淀粉颗粒体积增大,透明度增加,粘度升高。
糊化过程中的关键温度是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也称为起始糊化温度。
当淀粉颗粒达到这一温度时,结晶区开始解体,淀粉颗粒开始吸水膨胀。
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淀粉颗粒完全解体,形成粘稠的胶体溶液。
除了温度外,糊化过程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水分含量、pH 值、离子浓度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分子的运动状态,从而影响糊化过程的速率和程度。
了解淀粉糊化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淀粉的加工技术、优化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糊化过程中的温度、水分等条件,可以实现对淀粉糊化程度的精确控制,从而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淀粉产品。
三、淀粉糊化的检测方法淀粉糊化的检测是食品加工、淀粉工业以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准确而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以及推动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双酶法糖化
Soluble Solid ,
TSS)含量,可大致表示溶液的含糖量。
光由一介质进入另一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计利用棱镜与Sample之间
的折射率差判断浓度。
Sample浓度小时:折射计利用棱镜与Sample之间的折射率差小,折光角度也小。 Sample浓度大时:折射计利用棱镜与Sample之间的折射率差大,折光角度也大。
常用仪器是手持式折光仪,也称糖镜、手持式糖度计,该 仪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操作步骤
打开手持式折光仪盖板,用干净的纱布或卷纸小心擦干棱镜玻璃面。在棱镜玻璃面
上滴2滴蒸馏水,盖上盖板,于水平状态,从接眼部处观察,检查视野中明暗交界线 是否处在刻度的零线上。若与零线不重合,则旋动刻度调节螺旋,使分界线面刚好落 在零线上。
实验四 淀粉质原料双酶法糖化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酒精生产中淀粉质原料的糊化、液化、糖化操作方 法及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一)淀粉的糊化、液化和糖化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分子式(C6H12O5)n。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直链淀粉含几百个葡 萄糖单元,支链淀粉含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在天然淀粉中直链淀粉约占22 %~26%,是水溶性的;其余为支链淀粉。 当用碘溶液进行检测时,直链淀粉液呈显蓝色,而支链淀粉与碘接触时 则变为蓝紫色。
(3)糖化:加入糖化酶1.5mL 60 ℃保温糖化15min,加0.5mL糖化酶继续保 温10min,再加0.5mL糖化酶保温10min,糖化好的化好的醪液用糖度计测糖 度 。 糖化终点测定(无水乙醇检验):取糖化液数滴,滴入无水乙醇中,看是否生 成白色絮状物。若无白色絮状物生成,表明糖化比较彻底。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淀粉糊化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淀粉的糊化度是指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糊化的程度,是淀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淀粉糊化度的方法,研究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糊化特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淀粉样品:本实验使用小麦淀粉作为研究对象。
- 蒸馏水:用于制备淀粉溶液和洗涤淀粉沉淀。
- 碘液:用于淀粉的检测。
- 热水槽:用于加热淀粉溶液。
- 烧杯、滴定管、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1. 制备淀粉溶液:取适量的淀粉样品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淀粉溶液。
2. 加热淀粉溶液:将淀粉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常用的温度为60℃、70℃、80℃、90℃和100℃。
3. 检测淀粉糊化度:将加热后的淀粉溶液取出,立即加入适量的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颜色越深,糊化度越高。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淀粉糊化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糊化度60 10%70 25%80 50%90 75%100 10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的糊化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淀粉分子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淀粉颗粒膨胀,吸收更多的水分,形成胶状物质,从而增加了糊化度。
淀粉的糊化度对于食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烹饪中,淀粉的糊化度决定了食物的质地和口感。
高糊化度的淀粉可以使食物更加浓稠,增加口感的滑爽度。
而低糊化度的淀粉则可用于制作凝胶状食品,如果冻和糖果等。
此外,淀粉的糊化度还与食品的营养价值有关。
糊化度较高的淀粉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提供能量和养分。
因此,在食品加工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糊化度的淀粉,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验中的测定方法主要依靠碘液与淀粉的反应。
碘液可以与淀粉形成蓝色复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淀粉的糊化程度。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定性地判断糊化度,无法精确测量。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淀粉的糊化度是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糊化的程度。
酶法糊化淀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糊化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酶法糊化淀粉的实验方法。
3. 研究不同酶种类和浓度对淀粉糊化效果的影响。
4. 分析淀粉糊化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淀粉糊化是指淀粉在加热、搅拌和酶的作用下,从固态变为可溶性、透明、粘稠的糊状物质的过程。
淀粉分子在糊化过程中发生膨胀、溶解和凝胶化,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酶法糊化是指利用淀粉酶将淀粉分子分解成较小的片段,从而降低淀粉的粘度,提高其糊化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 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糖:葡萄糖、麦芽糖- 水浴锅- 粘度计- 移液器- 烧杯- 研钵- 电子天平- 精密pH计2. 实验仪器:四、实验步骤1. 淀粉溶解:称取一定量的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冷却至室温。
2. 酶法糊化: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酶,搅拌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预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3. 粘度测定:使用粘度计测定淀粉糊的粘度。
4. pH值测定:使用精密pH计测定淀粉糊的pH值。
5. 糊化度测定:将淀粉糊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测定其糊化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酶种类对淀粉糊化效果的影响:- α-淀粉酶:α-淀粉酶对淀粉的糊化效果较好,糊化后粘度较低,pH值适中。
- β-淀粉酶:β-淀粉酶对淀粉的糊化效果较差,糊化后粘度较高,pH值较低。
- 葡萄糖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对淀粉的糊化效果介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之间,糊化后粘度和pH值适中。
2. 不同酶浓度对淀粉糊化效果的影响:- 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淀粉糊化效果逐渐提高,粘度降低,pH值逐渐升高。
- 当酶浓度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糊化效果趋于稳定。
3. 淀粉糊化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淀粉糊化过程中,淀粉分子发生膨胀、溶解和凝胶化,导致其粘度降低,透明度提高。
淀粉糊化温度的测定分析解析
糊化温度测定方法
DSC法
电导率法
欧姆加热法
BV法
RVA法
莲 藕 淀 粉 糊 化 温 度 的 测 定
其电 影导 响率 因法 素淀 的粉 研糊 究化 温 度 测 定 及
利 用 欧 姆 加 热 测 定 淀 粉 糊 化 温 度
大 米 糊 化 特 性 曲 线 探 讨
用 仪 分 析 玉 米 淀 粉 的 糊 化 特 性 RVA
DSC热分析法
莲藕淀粉制备流程
新鲜莲藕去皮切块
用 1%Nacl 和 0.2NaHSO3 的水溶 液浸泡 30min
粉碎机粉碎后经胶体磨打浆
匀浆反复几次加水过滤,滤液静 置后倾去上清液,取沉淀
反复水洗后 40℃烘干
粗淀粉
用石油醚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脱脂, 用 1%Nacl 洗三 次,然后用 0.01mol/l NaOH 洗一次脱蛋白,蒸馏水 洗三次后 40℃烘干
混匀,在一定温度下保存 5min
取一滴淀粉浆于载玻片上
在偏光显微镜下分别记录视野内淀粉粒偏光十字 2% 消失和 98% 消失时的温度并测定不同温度下 的粒径
重复测定三次, 取平均值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原始淀粉和淀粉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的变化。偏光十字 法测定莲藕淀粉的糊化温度为63. 8~ 71. 8℃。
6% 莲藕淀粉乳的DSC 图谱见图3, 热特性 参数见表1。在过量水分下加热淀粉乳, 所 有淀粉颗粒均能吸水膨胀, 因此DSC 图谱 只出现一个峰, 即淀粉的糊化峰。淀粉的糊 化温度为63. 5~ 74. 7℃, 这与偏光十字消 失法测得的糊化温度相比大一些, 其原因 是一小部分淀粉颗粒发生变化时, 虽没有引 起淀粉出现糊化, 却有吸热现象发生。
制备 6% ( w /v)淀粉乳 上样测试,样品放在 DSC 的加热器上,同时用 一组铝盒做对比
淀粉糊化测定方法
1
湿法(Wet Method)
2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3 偏光十字消失法(Maltese Cross Disappearance)
4
动态流变仪法(Dynamic Rheometer)
WET METHOD
0.4%的Nacl溶液
淀粉:水:20%
加入离子, 通电加热
质量比
加热100V、50Hz
正反180°, 间歇0.6s
室温→95°C
糊化温度 72.56°C
糊化峰值温度随淀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电导率的变 曲点所对应的温度有所降低。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电导率的变曲点越来越明显。
电压 越高,则溶液的电导率也越大,通电加 热速率也随之增大。
1%Nacl、0.2%NaHSO3
1%Nacl、0.01mol/LNaOH
浸泡30min 粉碎、打浆
加石油醚
加水过滤
烘干、粗淀粉
弃上清液
沉淀水洗
偏光十字消失法
淀粉0.5g
50ml
蒸馏水
保温5min
淀粉浆于
载玻片上
平均值 重复三次 测粒径 记录温度
DSC
6%淀粉乳
DSC 加热
对照 30-100°C
Wet Method for Measuring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U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by ohmic heating
10k/min 糊化温度
偏光十字法
莲藕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颗粒形态
食品化学实验--淀粉糊化酶法制备淀粉糖浆以及葡萄糖值的测定
SYTU
15
(2)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在电炉上控制 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在电炉上控制 在2min内加热至沸,在电炉上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 2min内加热至沸,在电炉上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 从移液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蒸汽 始终充满烧瓶,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 始终充满烧瓶,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 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 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SYTU
16
DE =
V葡 m 2 × × V样 × 1000 55 25
× 100
DE—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V葡——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平均消耗葡萄糖标准液的 体积,11.75 ml; V样——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液的体积,m1; 55——稀释样品的体积,m1; 2/25——取2ml样品液定容到25ml; m—样品质量,g
SYTU
12
2、反应原理 碱性酒石酸铜甲、 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 氢氧化铜沉淀 酒 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加热条件下,还原糖+ 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酒石酸钾钠铜 红色的氧化亚 铜沉淀; 铜沉淀; 氧化亚铜沉淀与亚铁氰化钾 可溶的无色络合物
Cu2+ + 还原糖 Cu+
用标准浓度的葡萄糖滴定菲林试剂,计算每10ml(甲、乙液各 5m1)菲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SYTU
17
三、注意事项
变性淀粉的糊化问题
变性淀粉的糊化问题在淀粉大分子上接枝丙烯酸酯链,使其具有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的优点,称为第三代变性淀粉,用它来取代PVA浆料很受巿场欢迎。
<br /><br />淀粉用乙烯基单体的接枝共聚方法有二种:淀粉颗粒悬浮液接枝和糊化淀粉接枝。
对于疏水性单体,如丙烯酸丁酯,淀粉糊化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br /><br />用硝酸铈铵引发淀粉接枝时,铈离子首先与淀粉形成络合物;当络合物分解时,铈(Ⅳ)还原为铈(Ⅲ),而淀粉葡萄糖单元上羟基中的氢被氧化成H<sup>+</sup>,同时淀粉形成自由基;伴随C<sub>2</sub>与C<sub>3</sub>间链的断裂,在单体存在下,淀粉自由基引发单体共聚。
<br /><br />在淀粉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反应中,淀粉糊化后,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接枝频率和支链分子量都较未糊化时降低;在糊化接枝时,加入适当浓度的尿素可以显著提高接枝参数。
<br /><br />近期,用一种新的物理方法——高速剪切和一种新的化学方法——钠米浆料来提高接枝参数,都已分别取得良好的效果。
<br /><br /><font color=FF9933 size=2>高速剪切原理及应用</font><br /><br />高速剪切均质是指液-液或液-固混合物经过高速剪切,使悬浮液或乳化液体系中的分散相颗粒分散化、均匀化的处理过程,它能降低分散颗粒的粒径和提高分散颗粒分布均匀性,得到稳定性产品。
浆料配制对粘附力的影响引发剂用量:随引发剂用量增加,浆液对涤棉混纺纱粘附力有所下降,当引发剂用量为1%时,浆液对涤棉混纺纱的粘附力大,浆液粘附性能稳定;<br /><li> 反应温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品粘度下降,90℃时浆液粘度较适宜;<li> 保温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聚合反应的充分进行,保温时间在1.5小时时,转化率曲线变化渐趋平缓,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