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VEGF眼内注射后发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
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现状与展望
![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现状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b2c18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9.png)
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现状与展望陈彦霓(综述);陈子林(审校)【摘要】新生血管性眼病是目前临床关注度最高、研究最活跃的一类眼部疾病,如不及时加以干涉,将会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
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激光、手术等虽能缓解病程的进展,但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健康组织。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作为靶点,玻璃体腔内注射抗 VEGF药物使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进入了新纪元。
目前抗VEGF药物已广泛用于眼科临床研究,并造福了数以万计的患者,但作为一个新药仍需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One of the focuses in eye disease study is ocular neovascularization,which will lead to severe vision impairment without timely ser and surgery as traditional treatments to the disease can slow down the progression,but damage healthy tissue inevitably at the same time.Aiming a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anti-VEGF has ushered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into a new era.Now theanti-VEGF drug is widely used and benefits many patient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questions about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need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8【总页数】4页(P1550-1553)【关键词】新生血管性眼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作者】陈彦霓(综述);陈子林(审校)【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 52400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多种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其对眼部造成的不可逆性损害已成为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当下仍缺乏针对此类疾病的早期治疗手段。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pt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fc139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b.png)
中医眼科病名 视瞻昏渺 暴盲 青盲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视盘局部血管病变,致使血流不 畅
炎症、动脉硬化、栓子栓塞; 或血粘度增加影响血流。
高血压——首要因素 35%--50%
长期高血压致使动脉管壁的紧 张性增加,睫状后动脉的括约肌 不能够及时松弛而获得正常血压 下的灌注梯度。慢性高血压患者 血管管壁变性使自身调节功能下 降,血压下降时易致缺血。
动脉炎性
少见,主要为颞动脉炎,70~80岁多见。 视力减退、视盘水肿更明显。 双眼同时发病。血沉增快,50~120mm/h 全身不适,体重减少,发热,多发性肌
痛,头痛。 疑为巨细胞动脉炎时,做颞动脉活检。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眶内段至视交叉,大于50岁; 视力突然下降,视野损害,无眼痛
头痛;
高、低血压、动脉硬化、外伤、惊 恐史;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视神经病变
鉴别诊断
视神经炎
1.发病年龄轻,可伴有眼球疼痛; 2.视力障碍重,甚至仅见手动或光感; 3.视盘水肿较轻,有充血及渗出;晚
期呈继发性萎缩 4.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视盘水肿
1.多双眼同时发生,视力正常或轻度 下降;
加减:兼气虚者加参芪,或用八珍汤。
肝郁气滞型
主症:精神抑郁,眉眶胀痛,心烦 易怒,胸闷叹息,舌红苔白,脉弦。
治则:舒肝解郁,理气通络
方药: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白芍、茯苓、白术、银柴胡、 赤芍、丹参、川芎、生地、桃仁、 红花、枳壳、甘草。
中医治疗
辨病加减用药
早期视盘水肿加茯苓、泽兰、茺蔚 子;出血者加白茅根、炒茜草;渗 出明显者加木贼、益母草、夏枯草、 陈皮等;血脂高加山楂、决明子; 血糖高加苍术、山药、玄参等;晚 期视神经萎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眼缺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眼缺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2e2e4e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e.png)
眼缺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秦亚丽; 冀美琦; 金明【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29)005【总页数】4页(P412-415)【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闭塞; 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作者】秦亚丽; 冀美琦; 金明【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 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是由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眼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灌注不足性疾病,常与缺血性脑病伴随出现,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类涉及眼科和神经科的交叉学科疾病[1]。
1963 年Hedges 在一位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阻塞的患者眼底中发现了视网膜血管扩张和周围点状出血的现象[2],同年Kearnst 和Hollenhorst 报道称约5%的“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伴有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3]。
此外,缺血性眼部炎症、缺血性凝血病和缺血性眼病等均被应用于描述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眼部变化[4]。
近年来随着眼科医生对该类疾病的不断认识,逐渐将这些可能由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眼部疾病统称为“眼缺血综合征”[5]。
据统计,眼缺血综合征主要见于50 岁以上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为65 岁,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 倍,这可能与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6]。
OIS 可发生在任何一眼中,双眼同时或相继发病者约占20%[7]。
我们总结发现,近年来对OI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和诊疗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综述,为今后深入认识OIS 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1 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颈动脉狭窄或阻塞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成为缺血性眼病的重要诱因[8]。
其他原因包括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巨细胞动脉炎、纤维血管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白塞氏病、无脉症、海绵窦血栓、外伤、手术或炎症等[5,7,9-10]。
眼内炎临床诊断和治疗
![眼内炎临床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164060e524de518974b7daf.png)
急性眼内炎是医疗急救。治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玻璃体 内注射抗生素,以及严重的玻璃体切除术。内源性眼内炎和 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应使用全身性抗生素,但对外源性细菌 性眼内炎的作用尚不确定。如果对初始治疗没有反应,可能 需要重复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许多接受及时适当治疗的眼 睛将恢复有用的视力。
• Ronald等为了确定眼内炎的病原体种类和对抗生素敏感性以及25年来的变化 趋势,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基于实验室分离的眼内炎病原体的连续性研究。
•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眼底表现。
• 眼内培养标本最好是通过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中获 取,因为很难从抽取的玻璃体液中找到出局灶性的菌丝。 玻璃体切除术后,通常玻璃体腔注射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 唑。
• 眼科医生应该请传染科医生会诊,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制定 治疗计划
• 如果疾病没涉及黄斑区,治疗后通常有较好的视力
革兰氏染色的敏感性较差,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优异。
玻璃体切割术获得的玻璃体培养比玻璃体穿刺活检更灵敏。
除了血培养和眼标本培养外,一半的患者还有一个额外的感 染灶,最常见的是尿路感染,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则少见。有 12名患者视力改善,最终视力优于20/200,占44%。 良好的视力结果是指大于或等于结果20/200和没有前房积脓。
治疗通常是困难的,通常包括玻璃体切除术、 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和/或伏立康唑,以及全 身抗真菌治疗。2 / 3的患者会失去有用的视
力。
内源性酵母菌性眼内炎 • 念珠菌感染多见,一般见于经常留置尿管、长期抗生素治
疗或免疫抑制治疗,许多病人也有静脉输入营养液病史、 近期腹部手术史,或者糖尿病病史。
• 最初表现为轻度或中度的眼内感染,和黄白色脉络膜或视 网膜脉络膜病变可以是单个或多个。视网膜下的浸润可以 合并成蘑菇状的白色结节,通过视网膜进入玻璃体腔。
球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球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204a23a4b35eefdc8d333f1.png)
球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李智1,江陆军2,江拥军3,孟淑芬3(1.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眼科;2.安徽省涡阳县白内障指导站;3.安徽省涡阳县药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安徽涡阳233600)关键词: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药物疗法;甲强龙/治疗应用;球后注射非动脉炎性前部视神经病变(NAION)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眼科常见的视神经病变,当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损害及防止对侧眼的发病[1]。
近年来,三甲医院有临床报道在球后注射甲强龙治疗急性期NAION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基层二甲以下医院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
因此,我院课题组对一组NAION患者进行了甲强龙治疗,观察了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2009年3月—2011年9月期间对在我院课题组就诊的NAION患者30例36只眼进行甲强龙治疗,其中男性12例12只眼,女性18例24只眼,年龄23 60岁,平均年龄49.6岁,右眼20只眼,左眼16只眼,从发病到接受甲强龙治疗时间间隔为3 20d,平均时间间隔为7d。
所有患者在甲强龙治疗前1 3d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视野检查。
纳入标准:(1)患眼BCVA≤0.4;(2)NAION发病时间在3周以内;(3)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有明显视盘水肿;(4)患眼视野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半侧或多象限缺损;(5)FFA检查显示早期视盘区域性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中期视盘表面荧光素渗漏,晚期表现为视盘的不均匀或弥漫性强荧光;(6)无巨细胞性动脉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无头痛、发热、下颌运动障碍、颞浅动脉压痛和烧灼感等临床表现,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查正常。
排除标准:(1)患者不同意进行SOLV-MEDROL治疗;(2)患眼伴有其它的严重疾病,不适合此项治疗或者影响治疗后的随访观察者;(3)因全身情况复杂不能耐受球后注射治疗;(4)对侧眼有严重病变因BCVA 低于患眼者;(5)复发性NAION的患眼。
抗VEGF治疗眼新生血管性疾病
![抗VEGF治疗眼新生血管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a0855b0e172ded630a1cb62d.png)
抗VEGF治疗眼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生血管形成是很多重要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性因子。
近年来,抗VEGF药物的出现给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就近年来抗VEGF制剂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应用和副作用方面予以综述。
[Abstract] Angiogenesis is the main pathologic characters in many important ocular diseas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as been identified as playing a key role in ocular angiogenesis. In recent years, anti-VEGF therapies have shown unprecedented efficacy in treating ocular neovascular disease.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anti-VEGF for the current treatment of ocular ne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side effects.[Key words] Ocular neovascular disease;VEGF;Treatment;Side effects眼新生血管形成是很多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最常发生于角膜、虹膜、脉络膜和视网膜,包括角膜新生血管、老年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isease, AMD)、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伴随的渗出、水肿、增生以及瘢痕化可严重破坏眼部正常视功能结构和功能,造成视力损坏,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知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c085a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4.png)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世界性致盲的主要原因。
由于糖尿病不可逆,严重的DR会导致失明,对视功能的危害极大。
尽管DR的危害显著,但我们可以通过常规的检查和有效的治疗避免不可逆盲的发生,因此管控DR,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普通老百姓对糖尿病的认知度相对较高,但关于DR的防控知识普及率较低,这可能导致病情不能被及早发现而延误治疗时机。
所以积极进行相关的科普,提高老百姓对DR的认知度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针对您心中关于DR的疑问一一解答。
什么是DRDR是由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
视网膜是眼睛最内层的膜样组织,类似于照相机的胶片,可以感受外界光的刺激,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向大脑,在成像中起重要作用。
一旦视网膜因糖尿病出现病变,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严重者不仅会失明,还可能面临眼球摘除的风险。
DR是怎样发生的只要我们看东西,视网膜就在高速处理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就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这是人体最需要血液的组织之一。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视网膜会出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闭塞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
缺血的视网膜会分泌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诱导视网膜长出新生血管来。
但新生血管的管腔就像有裂缝的水管一样,血液会溢出。
而且新生血管的出现也不能解决视网膜缺血缺氧的情况,反而会导致越长越多,严重者会导致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DR的危险因素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会发生DR。
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
现已明确糖尿病病程是发生DR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10年和15年分别有25%、60%、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DR。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妊娠、遗传等。
DR有什么症状DR被称为眼睛的“隐形杀手”,这是因为病变初期患者往往感觉不到任何异常,眼睛不红、不疼,视力也正常。
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进展
![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6c63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8.png)
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进展张婉瑜;徐国兴【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海峡科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6页(P3-8)【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作者】张婉瑜;徐国兴【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福建省眼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升高,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主要的致盲性疾病[1]。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视网膜前新生血管的形成,患者常因黄斑水肿、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损害其视功能[2]。
而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延缓糖尿病性并发症的进展,仍然是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措施[3-5]。
目前,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
2020年美国眼科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解读(全文)
![2020年美国眼科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解读(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b2988c804d2b160a4ec068.png)
2020年美国眼科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解读(全文)摘要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升高,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居于首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当今工作年龄人群中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近年来,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都在进行DR发病及治疗的探讨。
美国眼科学会于2019年发布了最新版DR临床指南,该版指南对上一版本指南进行了补充及修订,对DR的定义、流行病学、分类、检查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文将对2019版指南进行全面的解读,以期规范眼科医师对DR的认识、诊断和治疗,从而更好地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
美国眼科学会于2019年发布了最新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临床指南,该版指南在2017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及修订[1]。
为规范眼科医师对DR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本文对该新版指南中DR的定义、流行病学、分类、检查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1 DR的定义美国眼科学会在最新的指南中将DR定义为1型和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终末器官损害的眼部表现,其中神经变性被认为是其发病的早期病理改变[2]。
DR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形成和视网膜内出血,微血管损伤可以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视网膜水肿与渗出),在增生阶段会导致视盘、视网膜、虹膜以及房角内的新血管增生,最终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前主要有两种糖尿病:1型糖尿病胰腺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严重的胰岛素缺乏症;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相对胰岛素缺乏,该类型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95%,该类型中因DR而视力受损的患者所占比例也较高。
新版指南鼓励患者、基层医生以及专科医生相互协作,特别关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肾脏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和神经病变的管理,并提供对于DR 的终身监测,治疗因DR导致视力下降或有下降危险的患者,尽可能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向视力障碍患者提供视力康复服务,并开发远程医疗改进的新技术。
VEP和ERG在临床中的应用2
![VEP和ERG在临床中的应用2](https://img.taocdn.com/s3/m/1439fd6df5335a8102d22027.png)
ERG的临床应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绝大多数病例波形降低或无波形。
95% 5%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变轻时ERG可能正常,严重时无波形。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早期ERG正常,随病变进展,暗适应渐下降,ERG的b波下降或消失。
白点壮视网膜变性:暗视ERG的a 波和b波降低,延长暗适应时间(约3小时)ERG正常。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非缺血型中央静脉阻塞ERG的最大混合反应的b 波幅值通常降低,时值随病情发展而有不同的延长,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熄灭型ERG。
2、缺血型的中央静脉阻塞,a、b波幅值更低,OPS波幅降低,并可出现无波。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当阻塞发生在主干时:早期a波加深,随后幅值降低,若阻塞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其ERG的幅值可严重降低,甚至出现无波;OPS幅值降低的程度与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病变时间较长的,视网膜组织功能的严重损害没有恢复,OPS为无波改变;病变时间短时间内症状很快缓解,OPS可随着视网膜血循环的恢复而逐渐恢复正常。
2、当阻塞发生在某一分枝上时:ERG仍可正常或轻度改变,在抢救中如ERG短期内好转,预后良好,反之预后效果不佳。
OPS幅值下降不明显,部分病例的OPS还可正常。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视网膜病变初期:OPS波减少和幅值降低,有可能超正常现象。
2、单纯型视网膜病变:OPS幅值下降或显著降低,有时也可出现无波,ERG的a,b波无影响。
3、增殖型视网膜病变:OPS严重降低,甚至出现无波,ERG的a,b波尚存,或仍可正常。
4、OPS测定异常者一般预后较差。
另外OPS各振幅的时值也随着幅值的变化而延长,表示视网膜存在着血循环障碍及功能的降低。
OPS幅值的改变与眼底出血及渗出的数量关系不大,而与病变对视网膜组织功能损害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视网膜动脉硬化:ERG的a波增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时,b波幅值可降低,在不出现高度循环障碍时,OPS改变不明显;视网膜供血轻度受损时,b波高于正常,较广泛的严重的损害时b波下降。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8c76c0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b.png)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李坤【摘要】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在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联合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对照组患眼视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视野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多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有确切的疗效.【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30-132)【关键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保护【作者】李坤【作者单位】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北沧州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6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供应视神经的动脉血供急性障碍引起视神经缺血、缺氧,造成视神经的损害,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缺血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发病,双眼发病时间可有间隔。
目前临床上将其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1-2]。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眼科比较常见疾病,其发病突然,危害性大,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甚至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转损伤。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及膳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本病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视功能的主要疾病之一。
近年,西医治疗主要是及时给予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配合血管扩张剂、降眼压药物、B族维生素及高压氧治疗等。
发病初期应用激素是必要而且有用的措施,但疗效并不很理想,且长期和大剂量应用激素可能出现很多副作用,并有较多禁忌证,停用激素后部分患者病情有“反跳”现象[3-4]。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6a49a9e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5.png)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概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多种原因所致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短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
曾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缺血性病变。
现多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视力下降不明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会造成视神经损害,不及时治疗者还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应用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
大部分积极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眼科是否医保是英文名称optic ischemic neuropathy,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疾病别称缺血性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否常见否是否遗传否并发疾病视神经萎缩治疗周期长期治疗临床症状突然发病、视盘轻度肿胀、视力下降不明显好发人群老年人、女性常用药物泼尼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醋氮酰胺、右旋糖酐常用检查视野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疾病分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前部缺血累及到视盘,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视神经盘供血不足,使视神经盘急性缺氧水肿。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后部缺血累及视盘以后的视神经,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因缺血导致视神经功能损害的疾病。
以上为传统分型,目前多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病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多种原因所致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短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
此病不具有传染性,好发于45岁以上人群,年龄增大、不良饮食造成的血液黏稠可能也会诱发此病。
主要病因•视盘局部血管病变,如眼部动脉炎症、动脉硬化或栓子栓塞;•血粘度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眼部血流低灌注,如全身低血压、颈动脉或眼动脉狭窄、急性失血、眼压增高。
流行病学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好发于40~60岁、70~80岁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可达0.23/万~1.02/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5 岁以上者占89%,危害中老年人视觉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d28e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9.png)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研究张思睿,王玉清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其病程复杂、治疗难度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现阶段较为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功能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本文阐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进行梳理,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前景,旨在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b)-0190-05Study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ZHANG Sirui, WANG Yuqi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4000 China[Abstract] Diabetic retinopathy is one of the more common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With its complex course and difficult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is a serious blinding eye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visu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e treatment means are constantly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combs through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to discuss its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in clini⁃cal practice, aiming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 the therapeutic risk, and maximiz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 Diabetic retinopath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apeutic approach; Progress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而持续增加[1]。
抗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回顾与展望
![抗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4bbc807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9.png)
Vol.41No.4Apr.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抗VEGF 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回顾与展望王雅芳,刘洋,罗学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80[摘要]自雷珠单抗2006年上市以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药物一直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的一线药物。
然而,临床研究显示,抗VEGF 药物治疗若干年后患者视力回到基线水平,甚至伴视网膜纤维化和地图样萎缩发生,凸显了抗VEGF 治疗的局限性。
为了改善疗效,针对传统抗VEGF 药物的替代和补充治疗相继出现。
基因治疗通过介导腺相关病毒载体递送治疗性蛋白实现了长期稳定的抗VEGF 效果;联合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治疗可能通过周细胞弥补抗VEGF 治疗的局限性;补体相关的基因治疗则是基于患者对抗VEGF 治疗反应性差而开拓的又一新领域。
该文就抗VEGF 治疗湿性AMD 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1.04.019[中图分类号]R774.5[文献标志码]AReview and prospect of anti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reatment for wet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NG Ya -fang,LIU Yang,LUO Xue -ti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Eye Diseases;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Visual Science and Photomedicine;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ye Diseases,Shanghai 200080,China[Abstract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has been the first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since ranibizumab went on sale in 2006.However,clinic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visual acuity returned to a baseline level several years after anti-VEGF therapy,with the occurrence of retinal fibrosis and geomorphologic atrophy,highlighting the limit of this treat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acy,replacement and sup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anti-VEGF emerged successively.Gene therapy achieved long-term and stable anti-VEGF effect by mediating therapeutic proteins delivered by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s.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nti-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may compensate for the limitations of anti-VEGF therapy through peripheral plement-related gene therapy is a new field based on the poor reactivity of patients against VEGF.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anti-VEGF in the treatment of wet AMD.[Key word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是一种导致老年人严重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眼病[1]。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共15张PPT)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c97343fd0a79563d1e7206.png)
第十一页,共15页。
造影早期视盘显示弱荧光,造影后期视盘呈 强荧光或强弱不对称是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 经病变的FFA图像特征。 FFA检查对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较 高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第一页,共15页。
疾病概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oneuropathy)系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 环障碍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第二页,共15页。
临床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型
anterior 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和妥拉苏林~25mg,1次/d,或隔日1次。 ischemic opticoneuropaty,AION)供应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发生循环障碍 全身性血管病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偏头痛、大动脉炎、颈动脉阻塞性病变
neuropathy,PION),自视神经眶内段至视交叉发生缺 此区与视野缺损区相对应。
一支或数支后短睫状动脉阻塞或灌注不足(Hayreh,1974~1981),使视乳头及巩膜筛板前后视神经全部或部分失去血供所致。
血性改变,称无视盘水肿。 临床较少见。 水肿消退后可有节段性或弥漫性视神经萎缩。
无论哪一种形态的强荧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同一视盘上有强弱荧光不对称,此现象反映了同一视盘上的梗阻区与非梗阻区存在不同 等性的组织损害和病理改变。 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o-neuropaty,AION)供应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发生循环障碍引起视盘的急性缺血、缺氧,以 致出现视盘水肿,不仅视盘,而且筛板及筛板后的神经纤维均可受累
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osterior ischemic optico- 等性的组织损害和病理改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疾病研究报告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疾病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7a7b5dcfc789eb172dc8f7.png)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所属部位:眼就诊科室:五官科,神经内科,眼科病症体征:盲点,糖尿,偏盲,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疾病介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怎么回事?专家表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过去常将这种疾病误诊为颅内肿瘤或视盘炎,一般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约9~11MM进入视神经处为界,临床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型,它是50岁以上人群视盘水肿的最常见原因症状体征: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症状的详细介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是:1.发病年龄一般多在中年以后。
2. 双眼发病通常多系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两眼可间隔数周至数年,甚至有相隔十多年者,少有复发。
3. 发病突然一般发病都较突然,病人常可明确指出其发病日期。
4.主要症状为单眼或双眼突发的视功能障碍,并在之后的几天或几周内逐渐加重。
5.少见症状病人很少有眼球胀痛或眼球转动时疼痛等感觉。
6.眼底检查视盘多偏小、生理凹陷不明显、杯/盘比较小。
7.黄斑区通常不受损害,因此中心视力障碍有时并不很重。
8.眼底表现为轻度视盘水肿边界较为模糊,视盘可有局限性颜色变淡区域,视盘周围可有一些局限性火焰状出血,视网膜血管改变不很明显,少数人视网膜动脉稍细。
在部分单眼发作的患者还可观察到对侧眼虽然视功能正常,然而也可能表现为视盘水肿,可能在不久后水肿加重,视功能下降。
9.视盘水肿消退后其边界仍非常清楚,但视盘的某一区域可能颜色稍淡或显苍白。
有时可表现为一眼视盘水肿,另一眼视神经萎缩,因而常被误诊为FOSTER-KENNEDY综合征。
10.视野缺损比较特殊,如果仔细作周边和中央视野检查,常可发现其典型的视野变化。
11.伴发疾病不少病人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偏头痛或颞动脉炎等疾病。
12.眼动脉血压测量无明显异常。
说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并不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