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发散性思维提高写作创新能力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发散思维是指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产生更多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之相对的是收敛思维,即按照已有的规则和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和行动。
发散思维能够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提供创新的思考路径。
那么,如何训练发散思维呢?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1. 提问法提问是一种激发思维的良好方式。
通过提出各种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激发想象力。
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为什么?如何改进?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提问,可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 外部刺激获取外部刺激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旅行等方式,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这些知识和信息会激发你的思维,帮助你产生更多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联想法联想是一种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式。
通过联想,可以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从而产生新的思路和创意。
可以尝试将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其他领域进行联想,从而拓宽思维的范围。
4. 反向思维反向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可以尝试反向思考问题,即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
例如,如果想要提高销售额,可以思考如何降低成本;如果想要减少拥堵,可以思考如何增加交通流量。
通过反向思维,可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意。
5. 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思考是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以尝试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拓宽思维的视野。
例如,如果要解决一个环境问题,可以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角度思考,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6.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方法。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将思维过程和思维路径清晰地展示出来,帮助你理清思路和发现新的思考路径。
可以使用各种在线或离线工具来创建思维导图。
7. 小组讨论与他人进行讨论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可以与朋友、同事或专家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启发思维,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培养中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培养中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教育者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基础。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观点和艺术表达方式,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阅读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作品中的深层次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开展主题写作活动主题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或有深度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三、组织语文竞赛和讲座语文竞赛和讲座是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加语文竞赛,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题目,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讲座则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作家艺术家来校园,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四、进行创意写作和创作性作业创意写作和创作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创意性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科幻小说、仿写名著或创作短诗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创新思维。
五、开设辩论课程辩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辩论,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培养他们的辩论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查找、资料整理和创意呈现等活动。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优秀征文?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优秀征文?征文作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在撰写征文时遇到了困难,因此,作为老师或指导者,我们需要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撰写优秀的征文。
本文将介绍一些指导学生撰写优秀征文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果。
1. 确定主题和目标在指导学生撰写征文之前,首先要明确征文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是征文所涉及的话题或议题,目标是征文写作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
确定清楚主题和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写作并保持写作的逻辑性。
2. 研究主题和背景在撰写征文之前,学生需要对主题和相关背景有所了解。
指导学生进行主题相关的阅读和研究,帮助他们积累知识储备和理解相关概念和观点。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和素材,从而更好地展开写作。
3. 训练写作技巧征文写作是一项具有较高要求的写作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因此,指导学生培养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以下是一些训练写作技巧的方法:- 预备写作预备写作是指在正式写作之前,学生进行思考和构思的阶段。
指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列出相关的观点和论据,并对思路进行整理和调整。
- 结构规划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征文的结构。
可以教导学生采用常用的写作结构,如开头引入、中间论述和结尾总结。
合理的结构可以使征文的逻辑性更强,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观点。
-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段落指导学生注意使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观点,并将内容组织成段落,每段仅表述一个主要观点。
通过合理的语言和段落编排,可以使征文更易读、条理清晰。
- 编辑和校对征文完成后,教导学生进行编辑和校对,检查和修正拼写、语法和标点错误。
指导学生检查文章的行文流畅性和修饰语的使用是否得当,以提高征文的语言质量。
4. 激发创新和思考优秀的征文应当具有创新和独特的思考。
指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写作方案分享如何有效利用大脑风暴创作
写作方案分享如何有效利用大脑风暴创作写作是一项需要创新思维和灵感的艺术。
而大脑风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创造性思维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效利用大脑风暴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提高写作效率和创作质量。
一、了解大脑风暴的基本原理大脑风暴,又称头脑风暴或思维风暴,是一种思维集体活动的方法。
它通过集思广益、开放性的讨论和刺激想象力的方式,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大脑风暴中,没有任何限制和批判,鼓励自由发散的思维,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想法和解决方案。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大脑风暴创作之前,有几个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明确写作目的和主题在开始大脑风暴之前,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主题。
确定你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以及你希望读者从中获得的信息或体验。
2.提前收集资料和背景知识为了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合理性的内容,提前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主题,并为大脑风暴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大脑风暴创作过程1.设定时间和空间为了确保大脑风暴的效果,你需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且将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来说,15-30分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大脑风暴时长。
2.记录所有的想法在大脑风暴的过程中,你需要记录下所有的想法和创意,不管它们是好是坏、合理还是不合理。
尽量不要进行筛选和评判,让思维自由流动。
3.多种刺激方式在大脑风暴创作中,你可以尝试多种刺激方式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音乐、放松等方式来刺激大脑。
不同的刺激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灵感和思路,帮助你产生更多的创意。
4.尝试不同的思维模式大脑风暴中,你可以尝试不同的思维模式来激发创造力。
例如,可以通过追问为什么、换位思考、联想和类比等方式来思考问题。
这样可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找到新的创意和视角。
5.团队协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和他人一起进行大脑风暴创作。
其他人的思维和观点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启发和新鲜感,激发更多的创意。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标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创新思维已成为个人和团体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创意写作比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等,使学生主动探索写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写作风格和文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新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四、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新的写作角度和思路。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归纳要点,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文。
五、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高考作文采用新材料题型进行作文已经是一种趋势。
虽然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学生不会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那么立意角度就会大众化,很难在选拔性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文从作文写作中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的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高中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从而有创意地表达。
要重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但是高中生的作文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呢?一、概述高考作文状况,明确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得分情况却让高中审题语文老师感到汗颜。
70分的作文,均分只有45分左右。
很明显,自然保护的这一最佳立意很少有学生审出,全省70%的考生只从游客、蝴蝶、蜡烛等角度中的蜡烛角度立意,围绕“小与大的关系”或“细节决定成败”进行写作。
虽然作文是否得高分与作文的文体选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相关。
但是审题能力是后者的前提,如果面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出了问题,那么,这篇作文就不可能得到高分。
因此,提高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非常重要。
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则能够多角度审题,得出既符合题意又与众不同的看法。
如2013年一位考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现材料中所谓的“蝴蝶”其实是“蛾子”,于是用科学的方法论证“蝴蝶”应该是“蛾子”,并且写得非常精彩,从而获得高分,这从侧面说明了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明确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对同一个事物,进行想象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做剖析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对江苏省延续多年的“材料+命题”的命题作文研究颇多,教学时习惯帮学生审题立意,传授谋篇布局技巧,点拨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丽起来;学生往往没有深入思考,或是按照老师平时指导的方向思考。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作者:岳晓芹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5期河北省张北县第一中学岳晓芹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苦口婆心,却难见成效;学生愁眉苦脸,东摘西抄,勉强应付,也是干篇一律。
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一、以范文启迪学生思维,带动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例,通过课文模仿写作。
模仿的目的是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素材、语言、信息、思维等受到启发,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可操作层面来完成写作。
在写作中学生并不缺乏素材,缺的是把这些材料组合到一起的方法。
以课文为例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写作训练,如学习《背影》一文后,让学生模仿《背影》的立意,应用到写人的作文中去,要求学生只选一件事,集中描写一个细节,去完成“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师”等文章的写作训练。
其次可以进行文章结构的模仿训练。
学习了《社戏》《孔乙己》中的动作描写的技巧:“确定动词,修饰细化,运用修辞。
”后,可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的训练。
再次可以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
学习《从百草同到三味书屋》有关“百草园”的景物的片段,进行模仿训练;学习《春》之后模仿作者写景语言进行训练。
久而这久,学生学会了组织语言,词忙也会随之丰富起来。
总之,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无论在内容、结构、语言、写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以课文为例,进行模仿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平时抓住写作训练的全过程,就可既激发写作兴趣,又提高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
教学时诱发求异思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作文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开拓视野,激发创造能力,也可避免学生作文干篇一律、立意平庸的弊端,培养学生命题立意的创造性、新颖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策划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语文知识点的时候,引用案例、讲述趣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图像化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和提炼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听说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 千文一 面 , 偷梁换柱 ” 现象普遍 , 这往往 是思
路难打开的结果。发散思维的培养 , 主要是对学生写作思路
作多角度扩展和深度 的挖掘 , 寻找新鲜的 、 生命 力的写作 有
素材 。其方法就是根据作文要求 给定 的信息分项发散 , 占有 与文章有关的大量材料 。如《 谈误会》 一题的写作 , 可引导学 生以“ 误会” 的人为 中心发 散训练 : 括人的年龄 、 包 职业 、 关
题, 想象 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下会如何 , 从而形成一
方式有 , 一是结合学 过知识进行再造想象 。 如结合《 我的叔叔 于勒》 一文 , 让学生发挥想像 力 , 构思于勒是富翁的情节 。二 是运用形象思维 , 进行创造想象。象{ 十年后 的我》 《 - 、假如 记忆可 以移植》 《 、我希望 ……》 等作文 , 让学 生学会假设 、 推
理、 想象 养直觉思维 , . 培 诱发学生写作灵感
种准确把握和品味“ 、 、 、 ” 酸 甜 苦 辣 生活的能力 , 使写的文章
融入恰如其分 的感情和营造特定的氛围,达到 以情感人 、 以 情动人的 目的。
苏轼说 “ 道可至而不可求 ”意思是循序渐进 的积 累 , , 道
勤观察 , 细体验 的习惯 , 做生活的有心人 。
洋洋洒洒, 下笔如神 的境界。
三、 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 呼唤创 新型的语文教师 1变苛求为赏识 , . 加强教 师教育观念的创新 在传统作文教学 中, 教师 以学生完成任务 的多少 、 优劣
二、 养学 生的创 新思维能力 。 培 是提高学 生写作创 新能
自然而至。直觉思维是 未经过逻辑推理的“ 顿悟”必须靠知 , 识和经验 的积 累。这要求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 , 积累 材料 的习惯 , 又要善于点燃学生灵感 的火花 , 在知识与灵感 之间 , 帮助学生 自我感悟 , 搭建起直觉思维 的桥梁。 只要有意 识去锻炼 , 只要坚持不懈去积 累, 直觉思维所带给学生 的是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不断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
因此,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下采用多样化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引言在当前新课改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教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写作的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现实生活教学,汲取写作的丰富养分众所周知,语文知识完全源自于现实生活,也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集中体现。
因此,采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当中汲取写作的丰富养分。
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认知与理解所学的语文写作知识,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真正的做到学有所获。
但是,在现今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当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理解能力、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学生未能对现实生活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缺乏生活的感悟,在语文写作当中难以写出具有“生活内涵”的写作内容。
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当中,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体验在写作当中进行展现,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内容,让学生所写的作文能够成为打动人心的佳篇美文[1]。
例如,在教《桂花雨》时,第一、教师应在写作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把握这篇课文当中的主要写作线索:“摇花乐—桂花香—思乡情—爱国心”,让学生依据课文的写作线索,认知与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与内涵;第二、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文当中寻找出生活化的元素,学习作者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当中的事物,如何进行生活化的写作。
教师可选取课文当中知识内容:“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中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激发技巧
中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激发技巧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在中学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技巧,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应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避免学生失去兴趣或无法理解。
此外,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
为了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鼓励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当学生提出新的观点或想法时,教师不应立即做出评价,而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论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四、培养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幻想。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续编、创意写作、创意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多样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文本材料、观点、作品等,引导学生从多样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3. 提供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整理和拓展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开设创新和创作的课程:可以设置一些创新和创作的课程,如写作课、演讲课、创意写作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小组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多样性思维,提供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并通过开设创新和创作的课程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要大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既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性和启发性,又要求学生持续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凡是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经过精密思维所创造的精神产品。
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除了使学生从单向思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外,教师的启发诱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就以立意来说,文以意为主,为文必先立意。
立意即主题的提炼和确立。
文章立意新不新,往往是衡量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生的文章立意不新,往往是因为图省力、走老路、照搬别人已重复过多次的立意的结果。
创造性思维则要求“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
”这是他创作的准则,又是他成功的秘诀。
没有创造性思维,立意就不会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那么,如何在写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一)展开发散性思维,实行多角度立意发散性思维又称多向思维,即对一个问题从多种渠道寻找新的答案,摆脱经验造成的“心理定势”,把握问题的特殊性,富于创造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写作时有些“熟透”了的题材总觉得难以下笔,这就要求作者在通常立意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另辟蹊径,做到同中求异、旧中立新。
比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一幅“这里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吧”的漫画写段说明文和一篇评论。
显然“坚持就是胜利”应是这篇评论的通常立意。
但还能够转换角度,从不同侧面立出新意:如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了解情况,坚持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
发散性思维,其实也就是多角度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可使我们全面把握写作对象的具体特点。
对写作对象作面面观,实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维,就可避免“见树不见林”的片面性,并使我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从某一最佳角度生发开去,从而“创造出真东西”来。
初二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二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构思作文。
关键词:初二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精神能力培养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构思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之一。
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
如倾听师友的谈话;研究商场上货主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动作、表情;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留心你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有很多能触动你心灵的东西,甚至引起你的共鸣,这种人和事值得你去思考、去剖析,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会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再者,还要多读课外书籍,不但要读文学作品,还应该读历史、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书籍,并学会写“读书摘要”,有重点地摘录好的诗句、文章片段、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以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多方探究,产生新的认识。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写作水平,使他们在有所发展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同样的作文题目,所写的文章大同小异,毫无新意,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思维方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吗?所以,开拓思路、同中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
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学习的深入、思维的变化、智能的发展。
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
在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激发写作兴趣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选取贴近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3.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充分展示自我。
二、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生活中丰富的素材需要学生去发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1.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2.进行户外活动,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三、加强思维训练思维是写作的核心,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2.组织辩论、讨论等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辅助文章结构布局。
四、优化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写作的关键,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1.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提高文章表现力;2.学会运用各种句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3.注重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提升文章质量。
五、注重修改与反馈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应:1.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文章修改,培养自我纠错意识;2.组织互评、互改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拓展阅读空间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1.推荐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2.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3.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总之,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注重兴趣激发、观察培养、思维训练、表达优化、修改反馈和阅读拓展。
通过持续努力,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上述一份关于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教育文档示例,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提高写作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
提高写作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写作是一门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
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的作品。
然而,很多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瓶颈。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本文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写作者有所帮助。
一、阅读拓展视野阅读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故事,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
无论是文学作品、历史书籍还是科普知识,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和创作方向。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关注国内外顶尖的作家,丰富自己的阅历,从中吸取营养并借鉴他们的写作技巧。
二、观察生活细节生活是最好的创作素材。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并从中汲取灵感。
例如,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奔跑的孩子,我们可以想象出他的内心世界和故事背后的情节;在咖啡厅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有趣的对话和人物。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生活的观察,并将这些观察到的细节与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故事和形象。
三、进行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一种开放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我们可以随意发散思维,不受限制地构思各种可能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关联词等工具,将大量的关键词和观点记录下来,然后归纳整理,找到其中潜在的创作灵感。
头脑风暴可以帮助我们放松思维,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而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四、写作练习与挑战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离不开写作的实践。
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和挑战,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题目或者图片作为写作素材,进行限时写作,通过迅速构思和表达,提高自己的创作速度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加写作比赛或者加入写作小组,与其他写作者交流切磋,互相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思维的多样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在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拓展思维的能力,包括联想、扩展和综合等多种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首先,提问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对于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这个人物,你会怎样做?”这样的提问鼓励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其次,情境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
比如,让学生设想他们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描述他们正在经历的情景,并让他们展开联想,想象自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样的情境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写作锻炼。
写作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进行联想和扩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团队合作。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实施方案和展开创意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最后,学生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讨论、辩论、演讲、写作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发散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情境引导、阅读扩展、写作锻炼、团队合作和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样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课堂教学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当学生们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者设想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和场景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布置开放性作业除了传统的笔头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想象的故事、做一个手工制作、设计一则广告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外拓展1. 开展阅读俱乐部在学校可以开设阅读俱乐部,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与同学共同交流。
在俱乐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感悟和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 参加语文创意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创意比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创新的写作题材、形式和结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思考人物性格、情节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剧本表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家校合作1. 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批改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批改,让家长和孩子一同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2. 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家长可以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会、读书分享、亲子绘画等,从而帮助孩子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浅议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概要
浅议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是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局限于人们既定的理解,其主要特点是求异。
“发散性”思维是客观事物复杂性的反应。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构成事物客观因素的多样性以及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我们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向和思维方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事实表明,这种思维方式为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和实现最优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般来说,发散性思维开始时往往在常识范围内进行思考,从常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不断的“发散”和反复的“变通”而产生出更多更好的新异性的成分。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呢?一、发散机制即在解决一个问题前要尽量发散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多种方法,以便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思维要自由奔放,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要尽量扩展自己的思路。
这样,头脑灵活了,思路拓宽了,自然就为创造思维准备了条件。
在发散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尽可能广泛地、接连不断地“发散”开去,像树枝那样一圈一圈不停发散开去。
这样围绕中心一轮一轮地“发散”,学生思路闭塞的弊病自然就会有效地克服了。
如写《苦与乐》可以这样做全?现在日子好过了,要不要提倡“艰苦奋斗”?生活中“苦”和“乐”的辩证法是什么?怎样理解“自找苦吃”“自寻苦恼”“苦尽甘来”?等等。
这样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面面观”,学生就会有话有事可写了。
他们写作的思维自然就扩展开了。
二、换元机制事物和问题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发散性”。
如果变换其中某个因素,即“换元”,就有可能出现新方案、新设想、新办法,促成事物的新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换元机制,就是要引导他们能根据变化了的因素作出正确的反映,能据此修改原先提出的方案和做法并提出适合当前情况的新方案和新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拥有这两种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出独特的见解,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一个宽松、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不论对错,都给予尊重和回应。
在课堂上,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讨论一部文学作品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有人可能关注人物的性格发展,有人可能注重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有人可能着眼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多元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新的事物,犯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比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决策,如假期的旅行计划,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共同探讨其可行性。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驱动学生探索世界、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求知欲则促使他们不断深入思考。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案例或者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科学课上,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灭与电路连接方式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电学知识的好奇心。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好奇时,他们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此外,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料、博物馆等,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素材。
三、培养质疑精神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表现。
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权威、传统观念和既定事实提出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发散性思维--提高写作创新能力————————————————————————————————作者:————————————————————————————————日期:ﻩ激发发散性思维提高写作创新能力温州第八中学林勤局写作的本质,说到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开启情感化的智能,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是我们当今作文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言为心声”。
文章是物质化的情感与思维,因而学生作文就是学习用文字反映社会生活及自己的思维情感。
又由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指导,就应该激发生活中的创新“因子”,帮助学生筑成一个个发散性的广阔的思维空间。
本文就激发发散性思维,提高写作创新能力发表几点拙见,希方家指谬。
在传统的教学中,作文指导就是在作文题确定之后学生动笔前,教师教学生对特定的题目如何审定,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
这看似给学生指点了作文的方法,可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本可以无止境发挥的联想和想象,最终是阻碍了他们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削弱了现代教学中最应重视的创造力。
一颗心灵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道作文题就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个中心。
围绕着它,学生意识中出现形形色色的回忆、感受和看法,其丰富性不是某一个个体的人能够把握住的。
由于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审题选材时已经对这题目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这有可能使好文章毁于萌芽状态,形成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独创精神。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文就不要指导了。
我认为,作文指导实际上已寓于讲解之中。
只要讲解得法,所谓审题、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的技巧性的问题自然得到解决或改进。
而当前作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智慧,让他们拓宽视野抒写真性情。
这是素质教育得以贯彻的第一个前提。
那么什么叫发散性思维呢?它是指依据一定知识和事实不许是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方式。
对于一个物体或某一事件,它能想到这个物体许多侧面或一个与这个物体相关的另外一些事件,能想到无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多样性”是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它也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激发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关键是选好“发散点”。
在作文教学中,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只有问题本身具有发散性,才能进行此项训练。
所以,教师仔细留心发现,精心选择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发散点),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开源拓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要做到发散性思维,首先就要开阔学生思维。
在禁闭的环境中学生先前没有任何体验情况下大谈这一思维那只能是闭门造车。
如何创设情境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到这一思维方式上来的首要环节。
思维的广阔性一种发散的、多角度的思维过程。
倘若学生的思维是有广阔性,作文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取所需的作文材料,联系思想政治、音乐、美术、数学等各种知识,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
如我们指导《一百年后我们相聚在________》这篇作文时,我们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写实在的地点,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比如有的学生写《一百年后我们相聚在黄泉》,写那个世界没有自私、没有痛苦、人人平等。
这一想象反映出作者对那种生活向往和憧憬。
又有的学生写《一百年后我们相聚在太平洋洋底》,把流行音乐《伤心太平洋》里面那种哀惋、凄美的故事引入作文中,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因此我们在学生作文时,总要着眼于“开源拓流”,通过拓流间接认识生活,不断丰富学生作文素材,做到每次作文训练都能尽最大努力去拓宽学生作文思路。
二、反弹琵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智力基础,它具有变通性、独特性、新颖性等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分析文题,发幽探微,诱发联想,拓宽视野,启迪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善于“反弹琵琶”,才能使文章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异彩纷呈。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意思是说,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
随着知识的增多、理性的渐趋成熟,中学生往往喜欢评论他人甚至古人的功过得失,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求异的方法,不人云亦云,不偏执一词,而应该以理服人。
如:1、评鲁庄公。
鲁庄公虽然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在长勺之战中不作分析,急躁冒进,对战后取胜的原因茫然不知。
但他毕竟能礼贤下士,采纳曹刿的建议,听从他的战略决策和战术指挥,最后能以弱胜强战胜齐国,实在功不可没,难能可贵。
2、评诸葛亮。
诸葛亮是公认的忠臣,杜甫称其“三顾频频天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但其在“危急存亡”的时刻决定出师北伐,其战略决策是否正确呢?有待论证。
此其一。
其二,世有“扶不起的阿斗”之说,刘禅才能平庸,不堪担当蜀国君主的重任,刘备临死时也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却痛哭流涕,坚决表示:“逆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如此愚忠,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反而损害了蜀国的大局利益呢?值得深思。
3、评陶渊明。
陶渊明虽然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自甘寂寞,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但如果其每天食不果腹、衣无蔽体,其能过得如此悠闲洒脱吗?又如高考题《近墨者黑》,我们可以反向思维,写《近墨者未必黑》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培养逆向思维,这样学生在选材、命题、求异、求新中综合思维训练,使不少学生进入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轨道中,有条不紊地拓宽知识领域。
如此等等的问题,一经教师的点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便会主动地追根到底,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也迫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能举一反三,养成自觉“求异”的习惯,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主见。
为此,我们不妨开展一些讨论课,口头作文课或一些辩论课,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发展性思维(一)展开联想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由当前扫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它是培养发散性思维必经途径。
常用的训练方法有:①相似联想从某一事物出发,联想到与它在形式上事物性质上有类似之处的事物。
在高考语文教学中,这种联想尤为重要。
如《树木·森林·气候》,如果没有联想,而一味在树木、森林、气候上作文章,那只能导致“就事论事”的嫌疑。
如果我们合理展开联想,由此及彼,想到个人与集体、集体与社会关系,我想这篇文章写作就成功了一半。
②对比联想这种联想方式在上文已论述,此处从略。
③跨越科学界限,形成网络,促进迁移,这与当前高考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联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熔合。
如《5+2=0》,这等式看似荒谬,在数学上也不符合逻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它的存在道理。
比如一个学生一周中五天学习,如果再加上休息日两天负荷,它的效果也许大打折扣,或者说无效果。
(二)发挥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新形象的过程。
比如童话、寓言、神话传说都是借助联想和想象构成的并非实有的虚幻世界。
①扩展想象要求学生根据一段简要的文字资料,加以扩写。
如扩写陈涉辍耕之垄止一段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扩展想象,有所创造。
一学生写陈涉辍耕之垄上,背靠在田坎上,仰望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想到自己被剥削压迫,毫无自由可言,更增添了自己憎恨。
这种细微的心理刻画自然与后面对话“嗟乎,燕省安知鸿鹄之志哉?”联系起来,相应成进取。
②补充想象这是在教学中创造无言的条件,如《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对韩迈尔先生的描写:但是他哽住了,也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气,写下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是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要求学生去领会这个无声的境地,让他们去补充去想象:这个无声的手势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探求这个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教师在课堂上,提一个问题,作一个表情,或者做一个手势,引起联想,设置悬念,学生发动起来后,留给一定的想象空间,唤起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有充分的余地去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这样的花朵往往在无言的情境中开放。
③假设想象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
对于事情本来也无体验,但可假设一定的条件,激发想象。
这些假设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环境、情态等。
作文题《假如我去当班主任》、《假如我登上月球》等都可以按题目假设条件去想象,即使在阅读教学中,也不妨进行这一训练。
当我们上《项链》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马蒂尔德,你是否会通过十年艰辛的劳动去偿还那一串丢失项链?如果是的话,当你付出这样艰辛而最后发现那一串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时,你会有什么反应?等等。
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经常通过这样的假设,并以作文的形式把它写下来。
我想,地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极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四、创新教学,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一)转变教学观念1、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设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案。
想象能力是创新的根本,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些想象能力,将何以创新?鼓励大胆推断,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有关想象和联想的问题上文已论证,此处不再重复。
2、引导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现象去把握其含义或本质的特性,即洞察力。
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明能干,更显创新性。
语文课文中有较多的地方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理解本质的内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诗人与朋友“留别”,为什么要写那个“瑰奇”的梦?醒后又“长嗟”不已,感慨万千?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一些李白的生平事迹,经过思考就会发现那是诗人内心世界与社会现产的矛盾冲突的表现,通过“梦”来宣泄内心的愤懑,寄理想于“乐土”之中,难怪诗人在末段有那么多的愤慨呢。
3、鼓励学生多一些“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独创性。
教育家吕型伟认为,对那些所谓“奇才、怪才、偏才和狂才”,要重点加以扶持。
因为这些人往往是“英才”,而中学阶段是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
笔者在教课文《屈原》时,给屈原下了一个结论:他是光明与正义的化身,是一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具有高沿情操和崇高理想,誓为光明和自由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形象。
有一学生就提出,他既然是具有“高尚情操,崇高理想”,又是“不屈”的战士,那么怎样理解后来他“自沉汨罗”的行为呢?学生这种近乎钻牛角尖的发问,有时看似幼稚,甚至离经叛道,然而正是这种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
因为在他身上有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怀疑书本结论的勇气,有着不同于人的思维,有着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