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
田野调查:一种“进入现场”的实践方法——读《田野调查:被遗忘
239百家论坛田野调查:一种“进入现场”的实践方法——读《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孔祥莉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摘要:宫本常一是日本民俗学家,生前走访了许多偏远的村落,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资料和照片。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是宫本常一的代表作,写于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书中对日本偏远村落的详实调查和精彩描述堪称田野调查的典范。
把翻阅史料、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其中,再现了日本偏远地区传统文化生活的状态,呈现出一部活的浓缩的地域人类史。
关键词: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深描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运用领域广,在定性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弗雷泽的《金枝》开始,人们不再满足于建立在搜集二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纷纷走出“小阁楼”,走进广袤的社会,进入研究对象中间展开实际调查。
这样就使得学者们把调查变得立体起来,不再拘泥于书本上的死的资料,而是超越学者们的猎奇心理的体现,更是把调查变成活的运动的科学化的过程。
宫本常一正是不辞辛劳地奔波于村落之间,一生徒步十六万公里,才完成了《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这本书。
我们在向这位学者致敬的同时,也展开了对田野调查的深深思考。
一、客观:求证的精神田野调查是一项科学化、系统化的工作,因此客观是调查时应有的态度。
客观,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它可以帮助调查者接去揭开调查对象神秘的面纱,再现事物的本身。
宫本常一的调查方法是阅读史料和求证结合的方法,来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宫本常一在文中写道,“我的调查方法是首先选好村落,进村后转一遍,看看是什么样的村子,然后去村公所,在保管室里查找明治时期以来的资料,再向村公所的人们求证疑点”;“另一方面,选择几户农家进行个别调查”。
阅读史料和求证疑点就好像双保险,史料是该地域的平面历史,是构建田野调查的地基,而求证疑点可以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手段进行,是活的,立体的,让疑点消逝在人们的具体生活形态中。
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一、田野调查法的基本概念田野调查法是指通过深入到社会实际情况中,进行系统的、实地的、全面的、细致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以获取有关某种社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要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为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1. 调研主题的确定在高校思政课中,田野调查法可以用来确定调研的主题。
通过学生的参与,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态度,从而针对性地设置调研主题,使得思政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调研方法的选择田野调查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直观、全面,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观察的方式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这种方式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调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到社会中,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随后,学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和见解。
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结果的呈现和讨论学生们通过田野调查法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报告、展板、PPT等,并针对调研结果展开讨论和交流。
这种形式的表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社会现象。
三、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意义和价值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田野调查法是一种实践操作的方法,其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田野调查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了解社会现象,从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田野调查法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综合素质,提高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培养其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田野调查法
3、问卷法:围绕调查的主体设计问卷——在所需 要的调查群体中进行抽样。
4、谱系法: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 属制形式及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
5、个人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 度访谈,并将报道人个人或部分生活以口语或书 写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回顾时叙述。
二、调查步骤
调查工作程序
准
实
整
撰
补
备
地
理
写
充
工
调
分
报
调
作
查
析
告
查
阶
阶
阶
阶
阶
、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调查课题的选择 (二)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 (三)调查前物质思想准备 (四)进入田野 (五)、如何进行观察 (六)、如何进行访谈 (七)、如何进行座谈会 (八)、如何撰写调查报告
到了所调查的县、乡,必须与当地各级政府 联系,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有些调查 者,不到当地政府部门报到,喜欢找熟人或认识 的人,直接进入乡村。我认为,应该先走正道, 正道走不通再走旁道,再找熟人。如果进入调查 点后不与当地地方政府联系,一旦出了事当地政 府不负责任。
2.查阅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主要包括保存在当地未曾发表的文献 资料,如地方政府档案、家谱、契约、民间故事、 歌谣等等。假如取得许可,应择重要者予以复制。
(一)调查课题的选择
田野调查一般分为两种: 1.全面调查,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
区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 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 2.定向调查,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进 行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 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 题。
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
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引言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亲自走访、观察和采访目标群体,获取实地数据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形成。
田野调查的方法和实践对于深入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人类行为和文化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田野调查的基本概念、常见的调查方法和实践经验。
一、田野调查的定义和概念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主要通过实地观察、采访和记录来获取研究所需的信息。
田野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个人、群体或者社会组织。
通过亲自走访调查对象所在的现场,观察他们的行为、态度和环境,可以获得更真实、具体的数据。
田野调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明确需要调查的问题、目标和对象,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2.设计调查方案:制定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采样方法、问卷设计、访谈指南等。
3.实地调查:亲自走访目标调查对象所在的地方,进行观察、访谈和记录。
4.整理和分析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形成可用于研究的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将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写成报告,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结论。
二、常见的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方法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种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田野调查方法:1.参与观察法:调查者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场所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真实、详细的数据,但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
2.问卷调查法:调查者通过编制问卷,向研究对象提出问题,获取他们的观点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可以快速收集大量数据,但需要注意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问题的有效性。
3.访谈法:调查者直接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提问和对话来获取信息。
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观点和经验,但需要调查者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倾听技巧。
4.档案调查法:调查者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档案、统计数据等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档案调查法可以获取到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数据,但需要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人类学田野方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人类学田野方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人类学田野方法是一种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法论,通过深入参与和观察研究对象的生活和行为来获取丰富的实证数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田野方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包括田野调查、田野观察和田野记录三个方面。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田野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实践对象的背景和特点。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田野调查,了解社会实践对象的需求、利益、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田野调查,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为后续的社会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田野记录是人类学田野方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帮助大学生将观察和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反思。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日志、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田野记录,详细描述和记录田野调查和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田野记录,大学生可以对社会实践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系统和有价值的实证数据,进一步提升实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田野调查法的方法和感悟
田野调查法的方法和感悟引言: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亲自参与观察和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交流,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田野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分享我在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
一、田野调查法的基本步骤田野调查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确定研究目标、制定调查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1.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确定调查的重点和关注的问题。
2.制定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式和工具、确定调查地点和时间等。
3.收集数据: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与研究目标相关的数据。
4.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研究结果。
5.撰写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二、田野调查法的技巧在进行田野调查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提高调查的效果和质量:1.保持客观中立:在进行调查时,要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良好关系:与被调查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进行田野调查的关键。
要尊重被调查对象的意愿和隐私,与他们建立信任和互动,使他们更愿意分享真实的信息。
3.多角度观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可以获取更全面、多样的信息。
不仅要观察表面现象,还要关注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态度。
4.灵活运用方法:田野调查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调查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可以使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不同的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三、我的感悟和体会在实践田野调查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1.与被调查对象的互动:通过与被调查对象的互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与他们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使我对研究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田野调查法可以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与直接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其他调查方法往往无法获得同样的效果。
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方案
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方案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方案一、引言幼儿园的田野调查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幼儿从多个角度去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春季是万物苏醒的季节,正是进行田野调查的最佳时机。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的方案,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二、田野调查主题选择1. 学校周边自然环境的调查(1) 植物调查:幼儿们可以观察和记录校园内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情况,如花卉、树木等。
(2) 动物调查:幼儿们可以观察和记录校园内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3) 土壤调查:幼儿们可以了解不同地点的土壤质量和土壤中的生物组成。
2. 社区环境的调查(1) 公园调查:幼儿们可以走进社区公园,观察和记录花草、鸟类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街道调查:幼儿们可以观察和记录社区街道上的建筑、交通规则和环境保护情况。
(3) 社区居民调查:幼儿们可以采访社区的居民,了解他们的职业、家庭和社区服务等。
三、田野调查方案1. 准备工作(1) 确定田野调查的主题和目标。
(2) 收集和准备相关的图书、图片、工具等资料,供幼儿调查时参考和使用。
(3) 组织教师和幼儿进行调查前的讨论,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设立调查目标。
2. 调查活动(1) 实地观察:带领幼儿走进调查地点,观察和记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
(2) 记录和绘制:引导幼儿使用相机、录音机等工具记录调查过程,鼓励他们用绘图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
(3) 采访和交流:引导幼儿主动与周围的人或动物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收集和整理:带领幼儿收集和整理调查中获得的物品、照片和记录,通过制作展板、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展示。
3. 结果分析和总结(1) 回顾调查内容:与幼儿一起回顾他们的调查成果,让他们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分析数据:帮助幼儿分析他们收集到的数据,引导他们从中找出规律和问题。
(3) 总结和展示:引导幼儿总结调查的重要发现和经验,并组织展示活动,与其他班级或家长分享调查成果。
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际生活场景的观察、访谈、记录等手段,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生活方式等。
本报告以我国某农村地区为调查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我国农村地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下、教育资源匮乏等。
为了解农村地区的真实状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了我国某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
2. 调查目的(1)了解该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其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等情况。
(2)探究该地区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分析其传承与发展现状。
(3)总结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背景。
(2)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3)访谈法:与当地村民、村干部、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4)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等。
2. 调查过程(1)前期准备: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准备调查工具等。
(2)实地调查:按照调查方案,对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3)资料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社会经济状况(1)产业结构:该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2)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条件较差。
2. 文化传统与民俗风情(1)文化传统:该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民俗风情:当地居民热情好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
幼儿园田野调查实践方案
幼儿园田野调查实践方案背景和目的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扮演着培养儿童的兴趣、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关键角色。
田野调查是一种实践性教育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帮助幼儿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实践方案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主动参与、实践探索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实践内容1.选择研究主题:本次实践的重点是开展田野调查,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主题选择合适的调查内容。
2.制定调查计划:根据研究主题,制定一份详细的调查计划。
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调查对象、时间安排等。
计划要尽量简洁明了,以便幼儿能够理解。
3.实地调查:安排幼儿走出幼儿园,参观与调查主题相关的地点。
可以到公园、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地方进行观察和亲身体验。
在调查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收集信息,并积极提问。
4.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帮助幼儿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数据,帮助幼儿理解和总结所得结果。
5.展示成果: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
可以进行小型演讲、制作展板、绘画等形式,让幼儿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时间安排本次实践计划总时长约为2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时间活动内容第1天介绍实践计划、选择研究主题第2天制定调查计划第3-5天实地调查第6天数据收集与分析第7-10天展示成果第11-14天反思总结、写下感受,对实践进行评价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增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和倾听他人观点的能力。
3.开拓幼儿的视野,让他们了解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1.循序渐进: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实践方法和技巧。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和倾听他人观点。
幼儿园田野调查实践方案
幼儿园田野调查实践方案一、实践目的幼儿园田野调查实践旨在通过孩子们亲身参与田野调查活动,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和掌握生态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内容1.选定调查主题:可以是季节变化、昆虫习性、植物生长等等。
2.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地点、时间、方法等,并制定详细的调查表格。
3.组织幼儿参与: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
让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观察和记录。
4.收集数据: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
5.数据整理与分析:教师带领孩子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6.结果展示:根据调查结果,让孩子们进行口头报告或制作海报展示成果。
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展示活动。
三、实施步骤1.确定田野调查主题和地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确定调查主题,并选择适当的场所进行田野调查。
2.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制作好调查表格,方便孩子们进行记录。
3.组织幼儿参与: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并由一名教师负责指导每个小组。
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观察和记录。
4.收集数据:指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
可以让他们使用相机、录音笔等工具辅助记录。
5.数据整理与分析:教师带领孩子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图表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
6.结果展示:让孩子们进行口头报告或制作海报展示成果。
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展示活动。
四、实践效果1.增强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实践能力。
3.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4.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田野调查活动时,必须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2.合理分组: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教师指导。
4.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田野调查与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
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著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
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
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
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
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
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
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来源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
这是一套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发展而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
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PPT课件
• 19 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大多都不从事田 野调查。他们不是从土著民族中直接收集资料, 而主要是依靠传教士、探险家、政府官员和旅行 家撰写的关于各地土著民族的资料,致力于重建 人类文化的历史,解释各地文化差异的原因。
• 里弗斯的学生拉德克利夫- 布朗于1906 —1908 年 到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调查岛上居民,又于 1910 —1912 年调查了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
• 在田野调查方面,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学者中最 为典型的一个。
• 马氏原籍波兰,1910 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就读,师从塞利格曼和韦斯特马克学习人类学。 1914 年,他在马雷特、塞利格曼的大力支持下, 参加罗伯蒙特人类学考察团,到新几内亚和美拉 尼西亚进行实地考察。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因他属于敌对国奥匈帝国(当时的波兰属奥匈帝 国) 的公民,被当地政府拘留,后由于他的同行和 在伦敦的朋友出面担保而获得自由。地方当局还 准许他进行人类学考察,使他有较长时间在新几 内亚及其邻近岛屿对异文化做详细研究。
• 马林诺夫斯基的调查方法,后来成为西方人类学 社区田野作业的范式。根据这种方法,人类学家 通常要长期居住在被调查民族的一个小社区中, 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了 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熟悉当地居民的 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心理特征等,研究其文 化全貌。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撰写民 族志的方法,主要是在调查原始民族的基础上形 成的,比较适用于无文字的、尚未分化的简单社 会,对于历史悠久的复杂社会则不完全适用。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的基本方法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2014-10-12质化研究质化研究每天一篇质化研究文章,助您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田野调查与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
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著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
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
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
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
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
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
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来源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 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目录
1. 背景介绍
1.1 调查的目的
1.2 调查范围
1.3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农民生活状态
2.2 农田耕种情况
2.3 农产品销售情况
3. 问题和建议
3.1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3.2 农产品销售难题
3.3 培训需求提升
背景介绍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田野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状态及耕种情况,为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奠定基础。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XX县XX乡镇的农田及农民家庭,共计XX个样本。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与农民交谈和观察田地的情况,获取详细信息。
调查结果分析
农民生活状态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生活状态一般,收入来源主要为农田种植和养殖等农业产出。
农田耕种情况
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比较大,但部分地块存在土地退化情况。
农产品销售情况
农产品主要销售给附近的农贸市场或中间商进行流通,价格波动较大,部分农民存在销售难题。
问题和建议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部分农田存在土地退化现象,建议采取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和科学施肥,提高土地产出。
农产品销售难题
建议农民可以组织成农民合作社,共同销售农产品,并寻找更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培训需求提升
针对目前农民的技术水平较为有限,建议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业产出。
田野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田野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程实践的前提。
田野地质调查作为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现场实地观察、采样和测量等方法,获取地质信息和数据。
它在石油、矿产、环境、水资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田野地质调查的方法与技术应用。
首先,进行田野地质调查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方法与技术。
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常用的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纵向剖面调查、面积调查和点状调查等。
横断面调查是在一定线路上进行的,通过观察和测量地表地貌、岩石、构造、地貌等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和演化过程。
纵向剖面调查是在特定的剖面上进行的,通过研究不同地层的岩性、厚度、倾角、展布等特征,揭示地层特征和地层演化。
面积调查是对研究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综合观测和测量,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要素和特征。
点状调查是在特定位置选择点观测,例如通过井勘察、钻探和采样等方式,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这些方法相互补充,能够全面了解地质情况。
其次,田野地质调查还需要应用一系列的地质技术。
其中,遥感技术是最为常用且便捷的一种技术。
通过获取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观测和解读研究区域的地貌、构造和地层等特征,辅助田野调查的定位和分析。
地震勘查技术是在地表布设地震仪器,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信息,研究和解释地下构造和物质分布。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利用地球物理场参量(如重力、磁力等)进行测量和观测,揭示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构造。
化探技术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水、土壤、岩矿等样品,获取地质信息和资源评价。
这些技术在田野地质调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度。
此外,田野地质调查还需要注意一些实践技巧与方法。
首先是实地观察技巧,包括对地表地形、剖面特征和岩石形态等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建立细密的地质剖面图。
其次是采样技术,包括岩石、土壤、水样的采集,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还有地质测量技术,包括测量地貌高差、测量断裂位移和测量地层厚度等。
小学地理教案:发现家乡的地理之美
小学地理教案:发现家乡的地理之美一、介绍家乡地理之美的重要性家乡是我们生活的起点,也是我们对地理环境最熟悉的地方。
而发现家乡的地理之美,不仅可以增加对家乡的归属感,还有助于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地理之美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田野调查法,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地理之美。
二、田野调查法与实践操作1. 了解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一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与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地理之美。
2. 实践操作:家乡地理特征的观察首先,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田野调查的计划,明确调查的目标和内容。
比如,观察家乡的山峦、水流、土地利用、气候条件等。
接下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田野中进行实地观察。
在实地观察中,学生可以进行观察记录,如绘制地图,记录地理特征和生物群落等现象。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这里有山峦?”、“这里的土地利用情况有什么特点?”等。
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实践操作:家乡地理资源的保护除了观察地理特征,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了解家乡地理资源的保护。
比如,学生可以参与植树活动,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组织社区清洁行动,清理河流、湖泊等地的垃圾,以改善家乡环境质量。
三、课堂练习与反思1. 课堂练习:田野调查报告在田野调查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观察记录,撰写田野调查报告。
报告中,学生可以详细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地理特征和地理资源的保护情况,并总结家乡的地理之美。
2. 反思与分享在报告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分享。
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的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对家乡地理之美的思考。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家乡的地理之美,还能够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
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著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
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
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
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
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
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
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来源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
这是一套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发展而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
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实施方案及成果汇报
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实施方案及成果汇报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实施方案及成果汇报一、简介幼儿园春季田野调查是我校开展的一项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在探究中成长。
本次调查以春季植物和小动物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和实地体验,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实施方案1. 目标确定本次田野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在春季田野中,通过观察春季的植物和小动物,增强他们的自然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调查内容(1)植物调查:包括春季植物的种类、特征、生长环境等内容。
(2)小动物调查:包括春季常见的昆虫、鸟类、动物等,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性等。
3. 调查过程(1)实地观察:在春季田野中,引导幼儿进行植物和小动物的观察,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交流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共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并进行交流和思考。
(3)展示成果:在班级或学校展示幼儿的调查成果,让他们共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三、成果汇报1. 植物调查成果(1)发现了多种春季植物,包括桃花、樱花、杜鹃花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2)通过植物观察,幼儿们对春季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2. 小动物调查成果(1)观察到了春季常见的昆虫、鸟类,包括蝴蝶、蜜蜂、小鸟等,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2)通过小动物调查,幼儿们学会了尊重和保护小动物,增强了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春季田野调查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科学探究,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幼儿们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也增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对他们的全面成长和素质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春季田野调查,幼儿们在实地观察中增强了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1.最早的业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蛮夷传"
2.专业民族志
民族志专著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描述和分析
规定在单一的社会和时空.它的优点在于使人类学
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处的社会场合和时空的重
要性,以及人类学者能采用被研究者的观念分析他 们的文化.
3.经典民族志模式
人类学家到一个田野点上进行调查,把观察到的地方的
19 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大多都不从事田 野调查。他们不是从土著民族中直接收集资料, 而主要是依靠传教士、探险家、政府官员和旅行 家撰写的关于各地土著民族的资料,致力于重建 人类文化的历史,解释各地文化差异的原因。
19 世纪末是现代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萌芽时期。
第一位到原始民族中从事田野调查并以此为基础 撰写民族志的学者是英国人类学家B·斯潘塞,他 曾与F·吉林合作调查研究澳大利亚中部的土著民 族。
他曾三次到新几内亚土著民族中做实地调 查:
第一次是在1914年9月至次年3月,地点是 在新几内亚东南海岸外的小岛— 梅鲁岛;
第二次是在1915年6月至次年5月,地点是 在新几内亚东北的特罗布里恩德群;
第三次是在1917年10月到次年10月,重返 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考察。
他学习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直接观察土 著民族每天的生活,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 资料。这样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是西方人 类学界从未有过的。马林诺夫斯基由此创 立了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撰写民族志的科学 方法,并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归纳出一套科 学的田野调查原则。
1、人类学 2、社会学 3、历史学 4、民俗学 5、宗教学 6、语言学 。。。。
第二章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一、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 查地居住 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
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
通常情况下田野调查是指 一种工作方法,或科学研 究的一个阶段。
狭义上的田野调查,主要是指在人文 社会科学领域围绕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地 调查活动,也即在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 论中所称的“直接观察法”
二、田野调查与人文社会科学
1、人类学 2、社会学 3、历史学 4、民俗学 5、宗教学 6、语言学 。。。。
第二章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他曾三次到新几内亚土著民族中做实地调 查:
第一次是在1914年9月至次年3月,地点是 在新几内亚东南海岸外的小岛— 梅鲁岛;
第二次是在1915年6月至次年5月,地点是 在新几内亚东北的特罗布里恩德群;
第三次是在1917年10月到次年10月,重返 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考察。
他学习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直接观察土 著民族每天的生活,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 资料。这样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是西方人 类学界从未有过的。马林诺夫斯基由此创 立了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撰写民族志的科学 方法,并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归纳出一套科 学的田野调查原则。
20 世纪初,更多的人类学家开始直接到土著民族 地区进行调查活动。这种情况在英国尤为突出。
里弗斯于1901 —1902 年考察了印度南部的托达人, 1908 年到西所罗门诸岛调查1914 年又到美拉尼西 亚考察。
塞利格曼于1904 年到美拉尼西亚调查,1907 — 1908 年又携同妻子考察了维达人。
田野调查一般有广义和狭 义的分别,广义上,所有 需要到实地进行的调查工 作都可以称之为“田野调 查”,如自然科学的地质、 矿产、动植物等资源调查, 人文科学的语言、民族、 民俗等状况调查。
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有些调 查往往都会根据学科或行业的特点冠以专 称作为限制 。从而,一般情况下所谓“田 野调查”大多是指狭义的概念。
民族志是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 工作中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 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 程与结果.
在长期田野工作(fieldwork)的基础上写作一部 民族志,完成某种理论证明,后来成为现代科学的 人类学研究的范式。
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
主讲:李平亮
导 论:历史学为何要引入田野调查
史学研究的转型 1、政治史到社会生活史 2、精英史到平民史学 历史文献的扩大 1、官修文献到民间文献 2、书面文献到口述史料
历史学的”科学化“
第一章 田野调查与人文社会科学
一、定义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其英文名为 Fieldwork。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 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
一、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和发展
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始于美国 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 是19 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 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 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大多都不从事田 野调查。他们不是从土著民族中直接收集资料, 而主要是依靠传教士、探险家、政府官员和旅行 家撰写的关于各地土著民族的资料,致力于重建 人类文查方法,后来成为西方人类学 社区田野作业的范式。根据这种方法,人类学家 通常要长期居住在被调查民族的一个小社区中, 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了 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熟悉当地居民的 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心理特征等,研究其文 化全貌。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撰写民 族志的方法,主要是在调查原始民族的基础上形 成的,比较适用于无文字的、尚未分化的简单社 会,对于历史悠久的复杂社会则不完全适用。
19 世纪末是现代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萌芽时期。
第一位到原始民族中从事田野调查并以此为基础 撰写民族志的学者是英国人类学家B·斯潘塞,他 曾与F·吉林合作调查研究澳大利亚中部的土著民 族。
1898 —1899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率领的 考察队,到托雷斯海峡一带的土著民族中进行实 地调查研究,其成员有里弗斯、塞利格曼、威尔 金等人类学研究者。他们在当地的土著民族中调 查了五个多月,通过翻译较为系统地收集了土著 民族的社会和文化资料。
里弗斯的学生拉德克利夫- 布朗于1906 —1908 年 到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调查岛上居民,又于 1910 —1912 年调查了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
在田野调查方面,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学者中最 为典型的一个。
马氏原籍波兰,1910 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就读,师从塞利格曼和韦斯特马克学习人类学。 1914 年,他在马雷特、塞利格曼的大力支持下, 参加罗伯蒙特人类学考察团,到新几内亚和美拉 尼西亚进行实地考察。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因他属于敌对国奥匈帝国(当时的波兰属奥匈帝国) 的公民,被当地政府拘留,后由于他的同行和在 伦敦的朋友出面担保而获得自由。地方当局还准 许他进行人类学考察,使他有较长时间在新几内 亚及其邻近岛屿对异文化做详细研究。
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类学界,也产生了相似的方 法,被誉为美国现代人类学之父的博厄斯是这一 方法的创始人和推行者。
博厄斯原籍德国,他于1883 —1884 年曾作为德国 的地理学家参加了加拿大巴芬岛考察团,并在爱 斯基摩人中生活了几个月,从而认识到人类学研 究的重要性,并转向人类学研究。1886 年,他又 到美国西北沿海地区考察印第安人,并于1887 年 定居美国。在他的指导下,一大批美国人类学家 开始从事关于印第安人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