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六上《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2001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_8

教科2001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_8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活动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包括观察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植物的根以及生活在陆地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的不同,使学生建构植物与环境相适合的概念;活动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金鱼和鸽子是学生熟悉的水中和空中生活的动物,组织学生对它们实行观察比较会发现它们的很多特征,将这些特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一些特征的功能作出推测,并实行验证,使学生建构动物与环境相适合的概念;活动三“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的形态结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了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作用。

所以组织学生观察研究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叶的形态结构特点,他们会很容易发现这些形态结构是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合的。

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水平,对生活中熟悉的金鱼和鸽子的一些特殊结构的功能实行推测,能够想办法通过实验来验证。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合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合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合的;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推测。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重量相同的纺锤形、球体、长方体,记录表,水槽、金鱼、纱布、毛巾、解剖盘等。

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原来是相互关联的关联生物形态结构生存环境适应。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物体间的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等相互关联的现象。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力的作用、空气的压力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间的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等相互关联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间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等相互关联的现象。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理解这些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水杯、海绵等。

2.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和实例的视频、图片等。

3.教学卡片:用于记录学生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是什么?力的作用有大小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与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相关的实验,如气球对海绵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关联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4.6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但是,他们对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中,我将以实验法和观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让学生进行合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3.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加深对事物关联性的理解。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知识点儿整理:1.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3)一. 教材分析《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但有时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难点: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4.讲授法: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PPT,辅助教学。

2.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气球、尺子、乒乓球等。

3.教学卡片:制作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教学卡片,方便学生直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力的作用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体间的力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通过PPT展示力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三要素。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l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l教科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身体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植物特殊的身体结构,能够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2)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初步树立全局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利用生物的结构特征推测其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总结分析法【课前准备】纸、水、羽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动画片:《小熊的一家》小熊的一家真幸福啊!原来,小熊的快乐与它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在生物世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也有关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它们之间是不是相互关联的吧!二、探究学习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例如:骆驼的驼峰、鸟的翅膀、仙人掌退化成刺的叶子。

(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采集一些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和一些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浮萍、小草和玉米的根系,观察比较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比较几种植物的根:观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陆生植物,比较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仙人掌、香蕉图片比较几种植物的叶比较植物根和叶的作用小结: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也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

观察生活在水中和空中飞行的动物,例如金鱼和鸽子,比较猜测它们的身体特征和其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验证猜测提示:1.选择的材料要不易被水浸湿。

2.用纸折的鱼的大小不要相差太多。

3.要尽量用同样大小的力推动它们。

4.注意观察谁前进的最远。

发现一:羽毛是禽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有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而这一课则引导学生发现物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激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发现物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他们思考问题。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物质(如盐、糖、醋等)、实验工具(如试管、烧杯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如盐水煮鸡蛋,引发学生对物质之间相互关联性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物质,如盐、糖、醋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物质之间有没有关联?”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盐和糖的混合、醋和小苏打的反应等。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巩固他们对物质之间相互关联性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3)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其说明】内容:《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课。

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是本单元的主题,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往往更多地关注于生物形态结构的的多样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扩大学生的视野,链接学生已有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梳理对生物特殊形态结构的认识,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置身于它所生活的环境中来研究,从而领悟到“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3、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生物特殊形态结构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逐步养成细致观察、全面分析的习惯。

2、体会到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单1张、羽毛、关于鸟类和鱼类的资料1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生物,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生物安排到大自然相应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图片发现不同生物生活的环境也不相同。

(板书:不同生物不同环境)(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充分发掘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生物和环境的关联在思维上有个初步的感知,为后续探究奠定一个基础。

)二、探索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1、课件出示观察水中浮萍的根,观察根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它的根长成这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形态联系到功能再和所处环境相联系,让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到第六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去探索和发现。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能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明白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会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讨论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科学的本质。

5.拓展:学生进行课后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主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主要包括课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图示,以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评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等概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具备观察、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实例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和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等概念。

2.难点: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

3.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实例,如鸟类适应环境的特征、植物的共生现象等。

教科版科学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2.学习课文中的科学术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学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2.学习课文中的科学术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制作PPT,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一起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讲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材简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六上第四单元的第6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生物呈现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形态结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其研究的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自主探究寻找造成生物的形态和特殊结构的原因。

第一个活动是“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包括观察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植物的根以及生活在陆地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的不同得出它们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二个活动是“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对金鱼和鸽子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许多特征。

将这些特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得出它们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结果。

第三个活动是“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

这是一个拓展性的活动,进一步研究不同生物的器官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化主题。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不同植物的根和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做出自己的推断,对金鱼和鸽子的一些特殊结构的功能进行推测,能想办法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他们会认同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也是千差万别的。

学生们会简单地归结为是多样的环境使得生物多种多样,然而要搞清楚其原由,其实是一件抽象而复杂的事情。

对于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研究,希望学生能在这样一些活动后,更好地体会到生物的形态结构也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从而建立起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

2.能通过小组探究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植物的根、叶等特殊身体结构的观察和比较知道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

2.能运用简单的模拟实验知道鱼的体型适于水中的生活。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其研究的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寻找造成教材中向我们展示的几种生物的形态和特殊结构的原因。

第一个活动是“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包括观察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植物的根以及生活在陆地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的不同得出它们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二个活动是“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对金鱼和鸽子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许多特征。

将这些特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得出它们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结果。

“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这是一个拓展性的活动,深化主题。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金鱼和鸽子的一些特殊结构的功能进行推测,他们能够想办法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认同了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时,学生们的头脑中自然会生成这样的问题: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不同?简单地说可以归结为是多样的环境使得生物多种多样,然而要搞清楚其原由,其实是一件抽象而复杂的事情。

对于不同环境中动物的研究,希望学生能在这样一些活动后,更好地体会到动物的形态结构也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从而建立起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2、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对植物的根、叶等特殊身体结构的观察知道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为了9ˊ2ˊ4ˊ12ˊ1ˊ生:是!师:(PPT出示:鸽子、金鱼)它们长得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对,它们长得完全不一样,它们的生活环境也截然不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科版 (3)一. 教材分析《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其自身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质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对实验现象感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并掌握物质间相互关联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特点,理解物质间相互关联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发现物质间相互关联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特点,熟悉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性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物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发现物质间的相互关联。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间的相互关联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巩固对物质性质和相互关联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质间的相互关联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拓展思维。

六年级科学上册 4_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ok

六年级科学上册 4_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ok
3、出示仙人掌的植物,以及松针和芭蕉树的图片,观察这些都是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比较它们的叶有什么不同?思考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4、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呢?
(意图: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初步得出:它们是适应生活的环境)
板书:植物------------环境
(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1、过渡:植物有特殊的形态结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那么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鲫鱼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更常见,而且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比金鱼更容易观察出它适应水中生存。
课前让学生做纸鱼游泳的游戏,使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把两条大小相近的鱼,一条自由在水中游,另一条固定住鱼鳍放在水中。结果被固定鱼鳍的鱼不能保持平衡,没办法往前游。
板书设计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植物 ——————环境
不同的生物 适应 关联 不同的环境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课题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日期
12.17
课时
6
总课时
30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3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
二、新课教学
(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1、各组观察豆芽的根、小草的根和玉米的根,比较这三种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
2、设疑:为什么这三种植物的根会长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豆芽生活在水里,水分多,一棵根足以供给水分,小草生活在土壤中,水分相对就比较少了,更需要发达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玉米对于小草来说更加高大,它的生长更需要强大的根系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科版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过程一、入境,师生交流,激发兴趣(3分钟):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你们从这一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呢?2、视频展示:墨西哥沙漠中高大的仙人掌、本地的仙人掌;能吃昆虫的猪笼草;用鼻子饮水的大象;有着高高的驼峰的骆驼3、大家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4、教师谈话:大家想过没有,墨西哥沙漠中的仙人掌与我们本地的仙人掌为什么不同?猪笼草为什么能吃昆虫?大象为什么用鼻子饮水?骆驼长着高高的驼峰有何作用?想要知道这些原因,我们得先从身边的植物进行探索。

5、揭示课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二、活动探究(32分钟)(一)、实践体验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1分钟)1、浮萍、小草、玉米(6——7分钟左右)①、请大家看以下的几张图片(PPT展示:浮萍、小草、玉米),这些植物大家认识吗?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浮萍在水里,玉米、小草在陆地上)②、请大家认真看一看,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浮萍只有一条细根,小草的根是直根,玉米的根是须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③、它们的根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浮萍生活在水中,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生活在陆地上,它们的根既要起固定作用,又要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物体生活,所以根系庞大。

)⑤、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根的形态结构与什么是相互关联,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板书:根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⑥、学生齐读,ppt出示:植物根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联系2、仙人掌、松树、香蕉树(4——5分钟)①、教师导语:刚才我们从浮萍、小草和玉米的根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练习。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关联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许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发现身边事物的变化。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相关联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相关联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事物之间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联的事物实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引导学生观察。

3.准备纸张、画笔等工具,用于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哪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2.呈现(10分钟)展示其他相关联的事物实例,如季节的变化、天气的影响等。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发现的相关联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纸张和画笔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并进行简要的阐述。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含教学反思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 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准备】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二、自主探究: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观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2)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它们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观察的结果: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形成的认识: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1)观察生活在水里和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它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别2)设计实验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四、拓展性活动:观察图中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生物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_7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生物的多样性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_7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合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2)根据生物的特殊形态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合的。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过程:一、生物找家。

1、指认生物,为生物找家。

2、提问: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二、引入。

师:在刚才给生物找家的过程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师:概括: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板书:不同生物不同环境二、探讨: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合。

1、师:(1)仙人掌能请玉米到沙漠住几天吗?为什么?(2)仙人掌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呢?2、师:(1)哪个是仙人掌的叶?哪个是仙人掌的茎?(2)仙人掌绝大部分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它有独特的耐旱的形态构造。

把易散发水分的叶长成了细小的刺状,以减少水分散发的面积。

茎叶外生蜡质,也能减少水分蒸发。

茎肥厚多汁,能储藏水分。

在干旱季节,它能够不吃不喝进入休眠状态,把体内的养料与水分的消耗,降低到最低水准。

当雨季来临时,它们又会非常敏感地“醒”过来。

根系立刻活跃起来,大量吸收水分,并迅速地开花结果,仙人掌的根系不但沿地表分布范围极大。

而且能够垂直向下延伸到超过其身体高度的5倍以上的深度!它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

这样的外形特征是在长期适合沙漠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3、师:由此可见,仙人掌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与自己的形态结构密不可分。

板书:形态结构3、师:大自然中的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揭开一张图片)瞧!在这些生物体内藏着很多信息,出示莲蓬、蒲公英、苍耳,比较种子。

4、还有几张图片留给大家,如果你们组能读懂上面的信息,解答出问题,我就把这个称号授予你们组——生物研究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多角度地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
活动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包括观察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植物的根以及生活在陆地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的不同,使学生建构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概念。

活动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金鱼和鸽子是学生熟悉的水中和空中生活的动物,组织学生对它们进行观察比较会发现它们的许多特征,将这些特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一些特征的功能作出推测,并进行验证,使学生建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概念。

活动三“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这是一个拓展性的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的形态结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知道了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作用。

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观察研究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叶的形态结构特点,他们会很容易发现这些形态结构是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金鱼和鸽子的一些特殊结构的功能进行推测,能够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对于不同环境中动物的研究,希望学生能在这样一些活动后,更好地体会到动物的形态结构也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从而建立起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2.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推测。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认识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能用查资料、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论。

3.能根据已有知识及观察到的动植物特征对其器官的作用进行推测。

教学准备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

(多媒体出示图片)如鸟类的翅膀,骆驼的驼峰,松树的叶子,浮萍的根,仙人掌退化成刺的叶子……这些特殊的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想知道吗?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指导学生在前几课了解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特征的基础上,观察几种动植物图片,教师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探索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1.观察几种植物根与叶的不同形态结构。

(1)引出问题:同学们,下面我们用观察实物、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植物的根与叶的形态结构。

“不同植物根(叶)的形态结构”观察记录表植物名称根(叶)的形态结构特征思考: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
(2)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3)全班交流。

2.师: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关联的。

(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实物、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建构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概念。


(二)探索动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过渡: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植物有着明显不同的形态特征,那么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又是怎样的呢?
1.观察金鱼和鸽子相同与不同师:金鱼和鸽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小动物(课件出示金鱼和鸽子),金鱼生活在水中,鸽子能在空中飞行。

请比较一下他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导。

2.观察金鱼和鸽子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形态结构特征师:分别写出金鱼和鸽子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形态结构特征,想一想这些特征对它们有什么意义?做好记录。

(出示记录表)
小组汇报,展示填写的表格。

3.验证推测。

(1)师:同学们,我们的推想是不是科学、合理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进行验证。

(2)各小组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动物身体的形态特征也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交流讨论金鱼和鸽子的身体特征及功能,填写表格,并用查阅资料、实验等方法来验证猜想,从而建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概念。

)(三)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

1.观察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

(1)课件出示猫的脚、骆驼的驼峰、鸭的蹼脚、苍耳、野葡萄的图片。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观看捕蝇草视频。

2.小结:植物、动物的形态结构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相互关联的。

原来整个生物系统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相互关联的。

3.师:同学们,既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指导。

小结:我们要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给生物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乐园!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资料,推测出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并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升华主题。


三、总结回顾、交流收获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通过指导交流学习收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四、课后探究、拓展延伸
1.师: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螳螂却仍然生活在地球上。

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
2.关于生物与环境,还有更多秘密等我们去发现,课后继续搜集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资料。

(通过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搜集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体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铺垫。


教学反思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在前几课了解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动植的结构特征与环境的联系。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不同地区的植物两方面,对植物的根、叶两部分进行研究。

教师应准备些植物样品,便于学生更直观的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前,让学生联系四年级时学的植物知识,说一说根、叶对于植物的作用,再结合浮萍、草的根的结构特征加以区别,说说为何会这样?这样学生对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的根的特点,为何会长成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讲解植物叶的特征,过程方法同上,先说说叶的作用,然后说说仙人掌、松树、香蕉树三种植物叶的特征,再结合各自的生长环境分析植物的叶与环境的联系最后,再让学生举例类似的植物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以此来拓展巩固学到的知识。

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鸽子和金鱼这两种动物的特征较明显,生活的环境也完全不同。

对于体形,纺锤形,学生不理解,只会说是流线体,教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纺锤。

其他的特征及功能,学生还是能说的很好的。

教师重在引导他们分析。

实验证明部分功能的作用,教师若进行演示实验,用保鲜膜包住鲫鱼的身体,使鳍无法运动就能了解鳍的作用了。

不能把鱼鳍剪了,这样伤害小动物,有违情感教育的目标要求。

体形的研究,用泡沫块割成不同形状,进行适当配重,使其略没入水中,然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推动,可以看出鱼的纺锤体体形在水中有利于减少水流的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