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_课件__ppt

合集下载

《 长亭送别》 课件(48张PPT)

《 长亭送别》 课件(48张PPT)

三、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 分为四个场面。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故事的四个场景(学生 讨论)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 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 】【二煞】 :【一煞】【收尾】 明确: ① 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 ② 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 ③ 残照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④ 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 离别后的痛苦。
(7)谂知( shěn) (9)绣衾( qīn ) (11)赓续( ɡēnɡ) (13)胸臆( yì )
(8)玉醅( pēi ) (10)鸾鸟( luán) (12)罗帏( wéi ) (14)笑靥( yè )
(二)辨识通假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
“却”同“恰”,才,刚刚
(三)一词多义

(3)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古义: 争取,博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挣扎。
(古4)义鞍:马_秋__风__里__,__最__难__调__护__,__最__要__扶__持_____留__意__。________
今义:搀扶;扶助,护持。
1.红娘将酒来 2.俺今日将莺莺与你 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五六万 4.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5.出郭相扶将 6.将进酒 7.暂伴月将影
1.动词,拿 2.介词,把
3.动词,率领 4.副词,将要 5.动词,扶持
6.表敬动词,请

《长亭送别》ppt课件

《长亭送别》ppt课件
张君瑞形象: 诚实厚道、痴情忠贞
本折戏内容层次:
(一) (二) (三) (四)
赶赴长亭 长亭饯宴 临行叮嘱 依依送别
“赶赴长亭”经典曲段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
活动: 评——写——背
【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 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 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 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 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两句是莺 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 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 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 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 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 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造了委婉深沉、 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 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 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 谁知?
【端正好】因景生情,以凄凉的暮秋 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 由情及景,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 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等所有这些 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 之情引发出来的。 对莺莺内心活动的刻画,借助鲜明生 动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首饰 统统拿来,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作为 表情达意的手段。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 现得十分具体真实,细腻动人。
长亭送别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高二语文_长亭送别_ppt课件

高二语文_长亭送别_ppt课件

阅读下面的曲词,完成1-4题。
[正宫· 端正好] [ 耍孩儿] [四煞] [一煞] [收尾]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 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 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 "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 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 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 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 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 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 的冲突。 《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 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 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全剧共 五本二十一折。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 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 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 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
分析[滚绣球]中的三个“恨”的内容。 了
1恨相见得迟
恨刚摆脱相思之苦, 又要被迫分离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希望马儿 慢行,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 3此恨谁知 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 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
离越 别“ 时恨 的” 复越 杂深 感广 情, 表 现
【幺篇】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让 人想起哪句词?
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 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 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 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 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 完整。)

长亭送别(共43张PPT)

长亭送别(共43张PPT)

王实甫(约1260—— 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 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剧 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 教为题材,描写男女爱情,刻 画封建阶级叛逆形象。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 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入百家,创造了五彩斑 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 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 风格。
元曲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 •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 白(对白) •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元曲四大悲剧
• • • •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 • • •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王实甫和《西厢记》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 魁。 ——贾仲明续 编《录鬼簿》
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 第一才子书:战国庄周所著《庄子》 第二才子书:战国屈原所著《离骚》 第三才子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 第四才子书:唐朝杜甫的《杜工部集》 第五才子书: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原书一百回, 金氏删定为七十回 第六才子书:元朝王实甫所编《西厢记》
在这幅图画中,崔莺莺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会 这样? 松了金钏,减了玉 肌 有甚么心情花儿、 靥儿,打扮得娇娇 滴滴的媚。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滚绣球】【叨叨令】【端正好】三者相比,在 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端正好】主要采取因景生情的手法,通过景 物描写,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 恨。 【滚绣球】主要采取融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心 理描写(希望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 快随),抒发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 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之情。 【叨叨令】则更是直白的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 直抒胸臆。

长亭送别 课件(59张)

长亭送别   课件(59张)

分析第四部分
•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 [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 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 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 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 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 内心深藏之情。

张生凭着胸中 之才考中了状元, 回到普救寺,在众 人的庆贺声中,与 莺莺成就了美好姻 缘。
长亭送别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理解第一部分
• 1.[ 端正好 ] 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 背诵原作吗?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崔莺莺的叛逆表现在哪些方面?
• • • • • 表现在四个“挑战”上—— 对门当户对婚姻观念的挑战; 对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挑战; 对女子被动接受爱情观念的挑战; 对科举功名的挑战。
艺术手法总结
A、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 忧心忡忡: 惴惴不安: 埋怨不满: 直抒胸臆:
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 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 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同。
3“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 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 名利禄。
• 4.[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 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 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 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完整版)《长亭送别》ppt课件完美版

(完整版)《长亭送别》ppt课件完美版

小型张:双玉读曲
宝玉正踟蹰[chíchú]间,只听背后有人 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 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 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 》、《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 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 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 ,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 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 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 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 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 ,心内还默默记诵。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长亭送别
新杂剧,旧 传奇,《西厢记》 天下夺魁。
——贾仲明 续编《录鬼簿》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黄叶纷飞”蕴含 “心绪纷乱”之意。
【幺篇】“昨宵今日,清 减了小腰围”一句运用了什 么手法?与李清照哪一词句 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 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 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相近。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 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
选取了哪些 【端正好】 心情用前 了赏目感夸五 一中动张析句 幅,而手, 空经变法霜红生一 间的的动句广树,地一阔林移表景、是情现,色为于了她景崔点彩的,莺染斑离又莺
碧云天,

《长亭送别》-课件--ppt

《长亭送别》-课件--ppt

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 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 莫不是梵王宫殿夜鸣钟? 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 却原来是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他不作铁骑刀枪把壮声冗; 他不效堠[hòu]山鹤唳空; 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 ; 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 他思已穷,恨未穷, 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已通, 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 感怀一曲断肠夜, 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
人物心理:
忧心忡忡:
惴惴不安:
埋怨不满:
直抒胸臆:
刻画方法:
借景言情: 以情衬景: 妙用修辞:
B、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
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
长亭路上[端正好] 斜晖霜林图: 筵席之中[脱布衫]
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黄叶衰草图:
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分手之时 [一煞] [收尾]
雨霖铃(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描绘了书生张 君瑞上京应考, 顺路游览普救 寺时,与相国 千金小姐崔莺 莺邂逅相遇的 场面。
描绘了张君 瑞在西厢房 弹琴寄情于 崔莺莺的情 景
珍重爱情 鄙视功名 利禄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 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 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的峨嵋 岭有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它始建于隋, 扩建于唐;今已成为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 点之一。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 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艺术成就
王实甫的戏曲作品以曲词 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 象鲜明著称,被誉为“花 间美人”。
《长亭送别》故事梗概
01
故事背景
唐代洛阳书生张君瑞赴长安赶考,途经蒲东时,与驻军将领之女崔莺莺
邂逅并相爱。
02 03
故事情节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崔莺莺私定终身。然而,崔母得知后却以门第 不由拒绝了这门婚事,并逼迫张生上京赶考。张生无奈离去,崔莺莺十 里长亭送别张生,二人依依惜别。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间的关系
分析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主要人物 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及其在故事中 的作用。
探讨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 分析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人物塑造手法
通过肖像、心理、行动和语言等多种 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
优美文辞欣赏与解读
经典语句欣赏
选取《长亭送别》中的经典语句 进行欣赏,感受其语言之美。
04 主题思想与社会价值
爱情观念在《长亭送别》中体现
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作品通过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展现了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 面临分离和困难,也始终坚守着对彼 此的承诺和感情。
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观
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受到了封建礼教 的束缚和压迫,但他们并没有屈服, 而是勇敢地反抗,追求自由和真正的 爱情。
封建礼教束缚下女性命运思考
女性地位的卑微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往往由男性 决定,缺乏自主权和尊严。
女性对命运的反抗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崔莺莺等女性角色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幸福的 追求,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封建礼教和命运的不公。
社会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是插科打诨。(元杂剧中无此角色) 杂: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等各种角
色 外: 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3、剧本内容构成: 曲、科、白
曲即唱词,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 子。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
每折套曲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有一 个宫调,若干曲牌,一个韵脚。
元杂剧中,每个套曲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主角 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说白,以末角主唱的为末本戏, 以旦角主唱的为旦本戏。
长亭送别
王实甫
1.元杂剧常识
2.作者简介
3.背景知识
5.《长亭送别》 情节结构
4.《西厢记术手法
课堂练习
元杂剧常识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 套数。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 式。基本形式是“一本四折一楔子”。杂剧 角色分“末、旦、净”三类,杂剧剧本由 “唱、白、科”组成。
元·关汉卿 元·王实甫 元·郑延玉 明·康海 元·白朴 元·康进之 元·施君美 明·吴濂 明·高濂 清·李渔
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 《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 ②白朴《梧桐雨》; ③马致远《汉宫秋》; ④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杂剧作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基本情节:佛殿相逢——墙角联吟— —月夜听琴——红娘传书——越墙相 会——私定终身——佳期如梦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 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千金崔莺莺。 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 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
作品演变:《莺莺传》(唐/元稹)→《西厢记 诸宫调》(金/董解元)→《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简称《西厢记》)(元/王实甫)
• 《西厢记》和以前的《西厢记诸宫调》等
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提出了“愿天 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 的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西厢记》发生在现山西什么地方?
楔子通常用在第一折之前,作为剧情的开端;或用 在折与折之间,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西厢记》突破了这一规则,共五本二十一折,在 元杂剧中规模最大。
2、舞台角色 末:男主角,如张生(正末、副末、外末等); 旦:女主角,如莺莺(正旦、副旦、老旦等); 净:花脸、扮刚强狞猛的人物,如:张飞; 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鼻尖、眉骨皆白,
•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 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唐 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传 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 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金朝时,说唱 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董西 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 (《王西厢》)的基础。
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的峨嵋岭有 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它始建于隋,扩建 于唐;今已成为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的故事 发生在这里。
王实甫《西厢记》剧情简介
全剧五本二十折。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
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 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 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 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 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
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
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
越墙相会:莺莺复书《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 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 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
红娘作媒
私定终身: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 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 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 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 破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
家。他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艺伎为伍。生卒年不 详。王实甫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 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 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 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多写男女恋情。揭露并抨击封建势力对青 年一代的压迫,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共 写杂剧十四种,现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 风雪破窑记》和《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三部。其中最著 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 1、元杂剧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幕)一楔子”
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四部分,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折也就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 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 戏剧的“幕”。元杂剧每折用一套曲子,这些曲子都属 于同一宫调,在第一支曲子上标出宫调的名字。
科,又称介,是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 果等的舞台指示。
白,即宾白、道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有韵 白和散白。韵白是在念上场诗和下场诗时使用。散白 有独白、对白、旁白等。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 《西厢记》 《看钱奴》 《中山狼》 《墙头马上》 《李逵负荆》 《幽闺记》 《绿牡丹》 《玉簪记》 《风诤误》
拷红赖婚: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 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 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 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 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