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导学案(学生版)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散步/莫怀戚》的作者、背景和写作风格;2.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和意义;3. 学会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批评方法进行诗歌解读。
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 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闻名诗人。
他擅长写田园诗和豪放诗,作品多描写人生百态和社会风貌。
- 《散步/莫怀戚》是杜牧的一首田园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2. 诗歌解读- 诗歌内容:《散步/莫怀戚》描写了诗人在田园中散步时所见所感,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和平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遥离。
- 结构分析:本诗共八句,每句四个字,共三十二字。
整首诗以平仄和谐,音韵漂亮,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 意义探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的“莫怀戚”一句,寓意着不要怀念过去的烦恼和忧虑,要珍惜当下的美好。
3. 批评方法- 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莫怀戚”、“风光”、“牛羊”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 从语言入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揭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 从主题入手: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等,分析诗歌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导学任务:1. 阅读《散步/莫怀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意图;2. 分析诗歌结构和意义,探讨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价值;3. 运用批评方法进行诗歌解读,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拓展延伸:1. 了解杜牧的其他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2. 通过阅读其他田园诗,比照不同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表现主题;3. 创作一首类似风格的田园诗,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深入了解了《散步/莫怀戚》这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意义,学会了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批评方法进行诗歌解读。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探讨,我们不仅提高了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拓展了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散步》导学案(学生版)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叙事思路,体会叙事的曲折美。
2、文章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反复揣摩那些对称的句子,这些都很有情趣。
3、细读品味后,同学们还会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自学导引】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嫩( )芽霎( )时桑( )树水波粼粼( ) 背( )起了母亲散 ( ) 步勉强( ) 我背( )上的……散( )文强( )壮(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两全:③各得其所: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①“我”散步→②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④“我”决定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走小路。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2、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4.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②但是春天终于..来了。
③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6、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除例句之外还能找出其他句子来谈谈吗)①“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③“……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7、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散步》导学案
课题:第6课《散步》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文中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品质,并努力做到。
【学法指导】1、积累法(积累本文重点字词。
)2、探究法(结合重要语句,探究文章主题,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自主学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标注段落序号,对不确定读音的字词进行标注。
【合作探究】1、“我”是如何解决分歧的?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2、从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当堂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B.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同学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C.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许多队伍拿着彩旗,像分歧的河流似的向广场汇集过去。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B.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拓展提升设想一下:晚饭过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会怎么做呢?自我反思:完成情况:优秀良好待提高课题:第6课《散步》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勇于承担责任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探究法(结合重要语句,探究文章主题,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
2、感悟法(结合文章主题,感悟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七年级上《散步》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七年级上《散步》
一、导学目标
1.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学习词汇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过程
1.导入(200字)
在开展导学活动前,教师可以放映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
受大自然的美。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寄白菊与井カスリヲ》的理解。
2.呈现(300字)
放映《散步》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回答以下问题:
a.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美丽的风景?
b.视频中的小女孩感受到了什么?
c.视频中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美丽的画面?
3.讲解(300字)
4.合作创作(400字)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四季的风景主题,准备一段描述风景的短文。
鼓励学生使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帮助读者感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5.整理归纳(200字)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小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体评选出最佳的作品。
三、导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通过观看影片和创作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并提高了对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赏析文学作品。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共3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5.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歧.()委屈.()桑.树()(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 _(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淡。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 (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__ (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3)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 (缓缓轻轻慢慢)地,____ (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示例: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句中“熬”字当如何理解?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怎样理解这句话?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话?(对课文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作答:意思+情感+作用。
《散步》导学案《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散步》导学案《散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整体概括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2、结合内容,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3、结合内容和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导学流程】一、学一学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1、整理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要求:根据资料链接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要抓住重点,语言简洁。
资料链接: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
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
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
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2、通篇诵读,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准确断句。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和词义信服(xìn)嫩芽(nèng)分歧(qí)取决(jué)拆散(chāi)委屈(qū)粼粼(lín)一霎时(shà)各得其所(suǒ)熬过(áo)(2)通读课文,标出段号,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能体现人物形象、情感、揭示主题的词句应为文中的关键词句)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学名言感知1.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培根2.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
——比尔·盖茨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
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论语》(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①霎.()时②chāi()散③委qū()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所2.整体感知)1.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1)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展1.组内展示2.全班展示三、点1.学生点评2.教师点评四、练1.课文主旨:2.写作手法:【课后反思】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6课《散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一、创设情景,布置任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传承弘扬这一美德,我市互联网信息办特招募拍摄团队想将《散步》这一名篇作为脚本,拍摄成公益广告届时在各大平台播放。
假如你是拍摄团队中的一员,请按照要求完成拍摄任务!情境任务: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任务二:拍摄镜头赏人物任务三:揣摩语言悟意蕴二、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请团队成员认真研读脚本,了解作者、文体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梳理脚本的故事情节,并概括内容。
1、走近作者:请团队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莫怀戚(1951—2014) ,_______人,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
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篇小说《_________》曾获“四川文学”奖。
2、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________”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3、扫清阅读障碍:①字词积累:嫩芽()霎时()拆散()分歧()熬过()粼粼()②词语释义:任凭自己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散步》导学案
6.散步【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浓亲情。
2.揣摩文章的语言,品读精彩、含义丰富的语句。
3. 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培。
【学习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浓亲情。
2.揣摩文章的语言,品读精彩、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难点】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培。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熬.夜()咕.咕()分歧.()嫩.芽()拆.散()一霎.时()水波粼.粼()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母亲信服..的点点头。
(2)我决定委屈..儿子。
(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填空。
《散步》选自1985年8月2日《》。
略有改动。
作者,重庆人,代著名作家。
4.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课中探究】(一)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5.“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解决的?6. 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7.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二)揣摩语言,品味精彩语句。
8.(1)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
请再画出两处这样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好处:(2)从A、B中任选一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B.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选句,作用:(三)探究思考艺术美9.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拓展延伸】10.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杜牧及其代表作《散步》和《莫怀戚》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二、导学内容1. 诗人简介:杜牧(803-852),唐代闻名诗人,代表作有《秋夕》、《清明》等。
2. 诗歌赏析:《散步》和《莫怀戚》是杜牧的两首抒情诗,分别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3. 诗歌结构:《散步》为五言律诗,共六句;《莫怀戚》为七言绝句,共四句。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导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杜牧的简介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背景和诗歌风格。
2. 阅读分析:让学生分组阅读《散步》和《莫怀戚》,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仿写杜牧的诗歌风格,表达自己对自然或爱情的感悟。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教室收获,思考诗歌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杜牧的其他作品,拓展诗歌欣赏的视野。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活动,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对《散步》和《莫怀戚》的阅读与理解,撰写读后感。
2. 仿写一首杜牧风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收集杜牧的其他诗歌作品,做简要介绍和赏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杜牧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诗歌的赏析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七年级 散步 教案 -导学案
七年级《散步》教案-导学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文章的主题分析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分析。
学生对亲情理解和尊重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以引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散步》。
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更好地理解亲情,珍惜亲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合作探讨(10分钟)四、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讲解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等,深入剖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检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是否有所提高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年级《散步》教案-导学案六、课堂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亲情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爱家人。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相互借鉴,提高亲情意识。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八、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的提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九、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散步导学案含答案
《散步》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
3.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学辅助资料一、作者介绍莫怀戚,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二、写作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是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
本文有两个写作契机: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出语机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来背儿子走小路,还有游都江堰时背母亲的经历;第二个是与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一敬老爱幼大加赞赏。
有感于生命的感慨一一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有感于成熟的生命(中青年人)的责任一一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遂有此文。
有道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文章王旨本文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来展现人际关系、抒写亲情。
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四、写作特色1.构思巧妙,结构精巧。
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亲爱的关系。
首先点明散步对象,写“我”说服母亲出来散步,并多角度地交代了原因;接着写散步时一前一后两个“母与子”的组合,当出现意见分歧后,“我”权衡再三,终以服从母亲意见为重;进而写祖母顺从孙儿意见走小路,但结句仍落实到对儿子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最后特写“我”背着母亲走她“走不过去的地方”,以及妻背子的动人情景。
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写了“我”对妻儿的兼爱,奶奶对孙子的疼爱,“我的妻子” 对儿子的母爱,从而有主有次地展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
《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一、备教材1、教材分析:《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2、教学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②揣摩词句含义,品析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4、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二、备学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更谈不上审美了,亲情观念比较淡薄。
那么本课学习正好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重新去感悟和理解亲情,学会尊老爱幼。
三、备教法学法教法:这里我设计了主问题: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它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牵引力,引领着学生从多个角度品析语言、欣赏语言,同时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于是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通过这几种教法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散步》导学案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2、领悟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难点)3、体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
(难点)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呈现目标:(3分钟)1.趣味导入,引出课题。
2.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7分钟)快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上的两个问题。
(1)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物+事情)(五号组员展示)(2)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一家遇到了怎样的分歧,是如何解决的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六号组员展示)分歧:解决办法:“我”是一个的人。
母亲是一个的人。
妻子是一个的人。
儿子是一个的人。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22分钟)1.独学:自由品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妙词佳句,表达有情趣、有深意的段落,先自己品读。
(提示:可从人物的描写手法、字词、景物描写、修辞、蕴含深刻哲理这几方面着手。
)(5分钟)示例:请同学们看到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我找到的句子是:“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的点点头。
”这一句着重对母亲进行神态描写,从这一句中我看到了一个年迈、顺从的母亲和一个诚恳、孝顺的儿子。
(1)描写手法:(2)景物描写:(3)修辞:(4)字词:(5)蕴含深刻哲理:2.群学:独学完成后,组内交流。
(要求:组内交流时确定本组内展示的组员,展示质疑时由组长直接推荐本组组员,组员展示完后本组可以优先补充。
)3.展示质疑。
(要求:规范用语。
)点评思路:我觉得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可从以下方面点评a、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
b、展示思路是否清晰。
c、展示中的亮点。
)但是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
提出建议,最后给出分数。
四、巩固拓展、课堂小结(5分钟)1.拓展练习:学完这篇文章,你准备用怎样的行动来践行“尊老爱幼”这一美德呢2.教师小结。
《散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散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散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散步》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前准备:1、复习第三单元的生词及相关语法知识。
2、预习课文,先基本认识文章:略读文章,把握大意。
3、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散步这个词的含义和相关表达,能描述散步的过程和感受,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做好课前心理准备:课堂上积极思考,勇敢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课堂授课:Step1.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己尝试猜测散步的含义,并呈现散步的相关图片来引导学生理解。
2. 整体阅读,并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与散步相关的单词和短语,例如:“take a walk”、“a long walk”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短语的含义和用途。
3. 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让其单独完成练习册中的“思考”环节,思考出对散步的感受和印象,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同时也可以和同桌进行思维激荡,沟通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Step2. 小组合作1. 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出一个小故事或者介绍散步的好处或其他相关事情,并用英语进行简短的口语演讲。
2. 引导学生就其口语表达进行提问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Step3. 全班交流1. 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并引导全班进行总结,sumup 学生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强化学生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 留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课本中找到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并记录下来。
同时也可以请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散步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拓宽英语知识面。
Step4. 课后复习1. 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时,将学生完成的记录逐一提取,宋令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2. 课后进行课文的朗读,加深对散步意义的理解。
结语:一节好的课,离不开好的导学案的指导,帮助老师规划教学步骤,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中的《散步》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和学习方法。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散步/莫怀戚》这首唐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 提高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散步/莫怀戚》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在散步时对过去事物的怀念和感慨。
李商隐是唐代闻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清丽、情感精致而著称。
2. 诗歌赏析: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散步时看到花吐花谢、水流云散的景象,引发了他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切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3.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散步/莫怀戚》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行亦有风格,意境深遥。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散步/莫怀戚》主题突出,意境深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促、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慨。
导学过程:1.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散步/莫怀戚》的作者李商隐和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诗歌赏析(20分钟):指挥学生共同阅读《散步/莫怀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15分钟):诠释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散步/莫怀戚》的主题和意义,让他们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讨论(10分钟):对学生的进修进行总结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1.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散步/莫怀戚》,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2. 让学生欣赏其他李商隐的诗歌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风格和主题。
3. 让学生尝试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1散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未来,一只递给过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岐.(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lín)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②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
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
着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在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交流点拨】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交流点拨】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交流点拨】“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
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散步/莫怀戚》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
2. 掌握《散步/莫怀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散步/莫怀戚》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4. 思考《散步/莫怀戚》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散步/莫怀戚》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鲁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他擅长词文,是宋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蝶恋花》、《采桑子》等。
二、作品背景《散步/莫怀戚》是欧阳修的一首七绝词,描写了词人在散步时回忆往事、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感。
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心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三、作品内容《散步/莫怀戚》中,词人在散步时看到昔日故人的故居已成荒草,感慨时光飞逝,生命易逝。
他用“昔日”、“往事”等词语表达了对过去的依恋和怀念,用“岁月”、“流年”等词语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无奈。
四、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散步/莫怀戚》通过描绘荒草萋萋的故居和流逝的时光,营建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
词人的心里情感在这种氛围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读者也会随着词人的情感而感受到作品中的忧伤和感慨。
五、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散步/莫怀戚》通过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作品让人深思人生的无常和宝贵,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时光珍贵的感悟。
导学问题:1. 《散步/莫怀戚》的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 《散步/莫怀戚》描写了什么情感和意境?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词的?3. 你认为《散步/莫怀戚》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是什么?4. 你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于词人的情感体验?请谈谈你的感受。
拓展阅读:1. 欧阳修的其他代表作品是什么?你对他的作品有什么看法?2. 你喜欢阅读古代词作品吗?为什么?你最喜欢的一首古代词是哪一首?为什么?导学活动:1. 阅读《散步/莫怀戚》,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词中的主题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叙事思路,体会叙事的曲折美。
2、文章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反复揣摩那些对称的句子,这些都很有情趣。
3、细读品味后,同学们还会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自学导引】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水波粼粼( ) 背( )起了母亲
散 ( ) 步勉强( ) 我背( )上的……散( )文强( )壮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散步→②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④“我”决定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走小路。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②但是春天终于
..来了。
③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6、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除例句之外还能找出其他句子来谈谈吗)
①“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③“……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8、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9、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10、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