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蝉》第2课时【教案】-word

合集下载

19法布尔《蝉》教案

19法布尔《蝉》教案

《蝉》(法布尔)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2、作者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17部编版)第19课《蝉》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17部编版)第19课《蝉》教案.docx
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6、说一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画一画示意图。
成虫产卵→产卵孵化→幼虫挂树皮→幼虫落地上→寻觅藏身处→幼虫钻地下→幼虫爬出地面→寻找蜕皮地点→爬上树枝等处→蜕皮→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墁:原指用砖、石登铺地面。鳍:鱼类的运动器官。
二、整体感知:快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_蝉的地下穴道_,以及幼蝉_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_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三、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周1课时年月日制定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重点
难点
1、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探究法
一、检查预习:
蝉的地穴
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7-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蝉的卵
第一层(12-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蝉》第二课时最新优秀精品教案

《蝉》第二课时最新优秀精品教案
四、合作探究品味细节
1、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师生明确1、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层(18--24)介绍蝉孵化后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钻进地穴的过程。
第三层(25-26)介绍幼蝉四年的地下生活,蝉成虫后五周的地下生活。
写成虫产卵:产卵(12--13)
天敌破坏(14--17)
写幼虫入地:孵化(18--20)
落地(21--23)
挖穴隐藏(24)
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一起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课题
19.蝉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副备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蝉》教案二:声音课,深度体验蝉鸣之美

《蝉》教案二:声音课,深度体验蝉鸣之美

作为人类,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大多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实现。

而听觉作为五感之一,则可能被我们忽略得更多。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一片蝉鸣之中,被无限扩散的声波所包围时,我们会发现,听觉也能够让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尊重自然的境界。

今天我们将为同学们准备一节声音课,让我们一起深度体验蝉鸣之美。

1.预热活动:听力游戏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听力游戏开始。

老师先出一句话,同学们在听完后一起回忆它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在树梢上,一些小虫子在用力地鸣叫。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练习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感受力。

我们的听力可以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敏锐,只需要我们仔细聆听,就能发现更多美好的声音。

2.蝉鸣的知识介绍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蝉鸣的相关知识。

蝉,生物学上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蝉科。

在中国,蝉被称为夏虫,因为它们主要在夏季的时候出现。

蝉的叫声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声音,被称为“蝉鸣”。

蝉鸣是由雄蝉发出的,旨在吸引雌蝉的注意力,以完成交配过程,而雌蝉本身是不会发出叫声的。

蝉鸣的频率、音调和响度都与蝉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关,也受到当时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身在郊外或森林中时,你可以听到蝉鸣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这种声音将会是你心灵的另一种享受。

3.外出实地体验现在,让我们来到学校内的花园、校园周边或者森林公园等地。

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蝉鸣之声。

请同学们安静地听,观察周围环境,沉浸在蝉鸣之中。

呼吸深吸一口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伸展一下身体,让自己放松下来,享受这个独特的声音。

4.活动讨论回到教室,让我们对这个声音进行讨论。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感受和自然生态知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比如,同学们可以说这个声音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觉?它的声音又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保护蝉等问题。

5.DIY活动给同学们准备一些工具,让他们尝试制作自己的蝉鸣器。

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蝉鸣的声音特征。

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19课《蝉》word教案

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19课《蝉》word教案

19 蝉知识与能力认识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经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经过整体感知、合作沟通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经过品尝、鉴赏的方式领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培育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

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成效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商讨疑难问题。

朗诵法、合作商讨法、讲话法、活动法等。

蝉的图片多媒体课件1课时今日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昆虫? (蝉 )这是唐朝虞世南的一首诗,诗中赞叹了蝉的高洁质量。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蝉的相关知识的说明文——《蝉》。

法布尔,法国有名昆虫学家。

1823 年出生于法国一户一般农民之家。

从小沉迷大自然。

在他19 岁时,就发奋研究昆虫。

以后经过自学,获取自然博士学位。

1875 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 年后的 35 年里向来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逝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归纳昆虫的种类、特点、习惯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兴趣美感和真理的文学宝藏。

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想》,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风俗的研究”。

它的文字清爽、自然风趣,语调轻松风趣风趣,鉴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波折奇异。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对待昆虫。

字里行间都表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敬爱与热爱。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模范。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兴趣,更存心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教案
(1)对蝉喻人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难点解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如何将蝉的生长过程与人的成长、奋斗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突破。
(2)课文中生僻词汇和复杂语句的理解;
-难点解释:如“蜕皮”、“噪声”等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生僻,需要通过实物展示、语境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4.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能够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学会欣赏和创造美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从蝉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可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蝉的生长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例如:课文中描述蝉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过程,以及其在夏季的“噪声”中所扮演的角色。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蝉》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夏天蝉鸣的声音,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蝉的生长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述得不够详细,也可能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
在讲解蝉喻人写作手法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应用的训练。
(2)分析蝉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借蝉传达的人生哲理;
-例如:通过对比蝉的短暂生命与人的寿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学习并运用本课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写作能力;

蝉 第二课时 教案

蝉   第二课时  教案

课题:蝉
■教材分析
《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分别是第13章“蝉和蚂蚁的寓言”,第14章“蝉的地穴”,第15章“蝉的变态”,第16章“蝉的歌唱”,第17章“蝉的产卵和孵化”。

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说明文有一定了解,对于科学小品品析能力不强,应引导学生从把握语言上入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类似记叙文的“倒叙”手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提取和筛选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讨论鲁迅对法布尔文章的观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类似记叙文的“倒叙”手法的妙处
2.教学难点
理解类似记叙文的“倒叙”手法的妙处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文本研读法,探讨法,资料搜集
■课前准备
材料资源:其他书籍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蝉》教案

《蝉》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蝉》教案精选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掌握蝉的生命周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蝉的生命周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掌握蝉的生活习性,深入了解蝉的生命周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蝉的鸣叫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妙声音,激发学生学习蝉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蝉的生活习性,如蝉的生长环境、食物来源等。

(2)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完善。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蝉的特点。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蝉的模型,加深对蝉的认识。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蝉,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蝉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蝉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蝉的生命周期,如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的特征。

(2)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完善。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蝉的生命周期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蝉的生长发育过程。

19《蝉》第2课时

19《蝉》第2课时

19《蝉》第2课时一、积聚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隧.道〔〕罅.隙〔〕孵.化〔〕喧嚣.〔〕跳蚤.〔〕涂墁.〔〕寻mì〔〕扒jué〔〕车zhé〔〕2.依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接着,它〔扮演归结〕一种奇异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伸展〕,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简直看不清的举措,尽力翻下去,并用前爪〔钩抓〕住它的空皮。

3.指出以下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少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2)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3)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4)风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4.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依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

这样布置有什么益处?5.开头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6.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绝望地在曾经茂盛的花上,跑来跑去寻觅饮料时,蝉那么依然很舒适,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锐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需钻通柔滑的树皮,外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此语段选自法国作家的«昆虫记»,这本书被誉为〝〞,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浸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索,充溢了对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誉之情。

(2)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的进程。

二、拓展阅读萤火虫尹衍国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

似乎星星眨眼睛,似乎盏盏小灯茏……〞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幽默的故事。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热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

四五十只萤火虫收回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扑灭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19-.蝉_第2课时-人教八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19-.蝉_第2课时-人教八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19* 蝉第2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2.把握蝉的生长过程。

3.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成语“金蝉脱壳”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

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

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

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蝉》,看看法布尔是如何描绘“金蝉脱壳”的。

[设计意图]用关乎课文内容的一个成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学习(一)理解研读1.精读课文,勾画出蝉建造地穴、脱皮、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的过程,看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进行介绍的。

蝉的地穴:(1)蝉地穴的出口在哪里?其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出口位置: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外部形态: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内部构造: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坚固。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是可以从那里取得建筑用的汁液。

(2)为什么蝉的地穴不会塌下来?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作灰泥。

(3)蝉建造地穴的方法是什么?它挖出的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它身上为什么带有泥点?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八年级语文(上册)蝉 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蝉  第二课时教案
明确: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三、分析课文结构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段落层次。
2、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明确: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读者看起来很真实。
明确: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结束语: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一生,似乎就浓缩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和人类相比,蝉是渺小的。然而,蝉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更值得我们赞颂的是法布尔——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感谢他,让科学离我们不再遥远;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是这么有趣;感谢他,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万物皆有灵。
3、划分课文层次。
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
明确:蝉的生命简史: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4、分析课文结尾
大家齐声读最后两自然段。能不能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中心句呢?
重点: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为什么这样安排结构呢?

初中语文《蝉》第二课时 教案

初中语文《蝉》第二课时 教案

假期推荐学生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学生已能初步学习到其中的昆虫知识领略到作者的风采。但如何概括文章内容仍需加强引导
学习
目标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评估
任务
1.预习检测
2.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回顾上节
四、课堂检测
五、作业布置
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
二、课标分解:
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能体会出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生动的特点
怎么学:
关注修辞手法




《蝉》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引导我们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燃起科探兴趣,了解我国人民在建筑、绘画、园林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力。



课题:《蝉》第二课时
教材版本:统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授课人:授课班级:初二年级13、14班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课标摘录:(2011版)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同时还要
(细腻的描写了蝉离开地穴后的蜕皮过程)
生动、简洁、有意境
9—11、13、19、18、20、21
④26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议论)
“我从放大镜”在文中多次出现,你探究出了什么?
作者科学探索的热忱、严谨、专注
素材 1.学生讲述《昆虫记》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深的素材

《蝉》第2课时

《蝉》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默读、品味、批注等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课前、课中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新课
默读课文,品味说明语言
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时:
课题:
《蝉》
任课教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欧阳洁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弄清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昆虫记》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蝉》教案(二)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

2.作者介绍。

3.本文为什么先从“蝉的地穴”写起?
明确:这样的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①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②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③最重要的,是为了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二、品味文章语言
(一)生动的描写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段,体会生动描写的作用。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

教师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

明确:
(1)第8~10段,写蝉出洞有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

尤其是第10
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
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2)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做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

(二)准确的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大屏幕展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2)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

(3)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4)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学生分组发言后,教师引导:准确性是贯穿于全文的,这五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

文中还有其它一些表达也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

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相当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了建造过程,也十分清楚准确。

(三)总结: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
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传奇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在空中腾跃”,“翻转”,将“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三、写作特色归纳
1.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2.写作特色归纳: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运用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展现蝉的生物特征。

语言准确、生动(描写)。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借代,排比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说明一下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的区别:
如《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
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

银杏科。

落叶乔木。

叶扇形。

雌雄异株。

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

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

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

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用。

又为庭园树、行道树。

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

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种子含有氢氰酸、组氨酸、蛋白质等。

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式的语言,把它与本文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

2.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

”“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


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如第17段“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还有第26段“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蝉》这篇课文,没有引用什么材料,完全是靠文艺笔调对蝉的生长过程进行具体的、甚至是相当细致的描写,来增强它的生动性。

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准确,关键在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同时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人性
19蝉(拟人)科学→生动→科普文艺性说明文
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