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9--蝉[2020年最新]
19法布尔《蝉》教案
《蝉》(法布尔)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2、作者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蝉的外形、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的描述,掌握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蝉的外形特征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蝉的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蝉的生活习性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6. 总结拓展: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昆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蝉》2. 蝉的图片:展示蝉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外形特征。
3. 昆虫学知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蝉》是一篇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感受作者对蝉的描绘。
运用圈点批注法,深入理解课文。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蝉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蝉的象征意义。
2.拓展阅读,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蝉有什么了解?蝉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二、预习检测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简单介绍作者。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交流感受,分享对蝉的认识。
四、深入阅读1.精读课文,分析作者对蝉的描绘。
2.圈点批注,理解关键词语。
3.交流讨论,体会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2.交流讨论,理解作者对蝉的象征意义。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三、拓展阅读1.阅读拓展文章,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2.交流讨论,分享对蝉的新认识。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蝉的观察日记,要求描绘细致,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什么?二、课堂讨论1.交流讨论,分享对蝉的感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写作训练1.根据对蝉的观察和感悟,进行写作训练。
2.交流分享,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讨论,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观察日记。
五、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写作训练。
2.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感受生活。
2023年《蝉》教案 15篇
2023年《蝉》教案 15篇《蝉》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积累词句,丰富语汇。
2、品读重点语段,品味精妙的语言,从中感受、体验捉蝉的趣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__结尾处“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的深刻,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
(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段特殊的声音,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想不想听?(想)好,那就让我们闭上双眼,一起用心聆听吧!2、交流感受师: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有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有的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来,说说看。
3、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也跟蝉声有关。
(板书:30捉不住的蝉声)二、自主阅读,品位文本(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师:我们湘乡有句俗语——“读白眼文”,意思就是有的人读完一篇__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
你愿意做这样的“马大哈”吗?(不愿意)既然如此,就请大家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
课件出示问题(二)交流读书体会师:读得真是认真,半天也没抓着一个“马大哈”,相信大家对于老师的两个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了。
1、出示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令年过半百的作者回忆起儿时的捉蝉趣事?师:你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跟大家读读,要读出味道来哦!(生读,课件展示所读内容)师:想不想听听大家对你的评价?(想)要是人家专挑你的毛病呢?(……)恩,不错,虚心的孩子最有出息!好的,哪位专家来点评一下?生评(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出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师:正是这突如其来的蝉声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令作者想起了童年捉蝉的一幕幕。
板书:听蝉——想起童年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体会到了作者捉蝉的那份快乐吗?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把你的感受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课件跟踪播放学生读到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出捉蝉之趣(包含捉蝉时的乐趣、捉到蝉后的乐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蝉》教案
19 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
2.体会作者所说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阳光下的享乐”所包含的感情。
3.学习本文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对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认识生存和进化的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与自然相和谐的新文明是我们的使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蝉》,试着对蝉这种昆虫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1915),法国生物学家、昆虫学家、文学家。
身为现在昆虫学与动物行为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
作品有《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等。
(三)写作背景介绍:法布尔买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
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的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
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四)字词积累:1.语音金蜣巷道臃肿涂墁徘徊皮鞘纤维喧嚣媲美2.语义臃肿: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小心,留心。
庞然大物:指高达笨重的东西。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实际上很虚荣的事物。
庞然,高达的样子。
灭顶之灾:指被水淹死。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灭顶,水漫过头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蝉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
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
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
形容功劳很小。
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
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
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
蝉喘息,雷声净。
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三、整体感知,了解“蝉”“蝉之烦”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蝉之恕”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19蝉(教案)
19蝉1.认识作者,理清说明思路,归纳课文内容。
知识与技术2.品尝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增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默读、品尝、标注等方式,弄清蝉的习惯和成长规律,感觉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仔细谨慎的科学方法。
感情、态度学习作者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仔细、与价值观深入的察看方法。
1.认识作者,理清说明思路,归纳课文内容。
(要点 )2.品尝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增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 )3.细读课文,感觉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仔细谨慎的科学方法。
(要点 )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次序发问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谈谈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次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固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其实不单是介绍蝉的地穴的状况,不过表示对蝉的观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 (第 1 段 ),表示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惯的很好环境” ,并介绍观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状况。
第二层 (第 2— 7 段 ),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观察是依据由外到内的察看次序进行的。
第2— 3 段说明对地穴外面情况的观察,第 4 段说明建穴,第5— 7 段写乘机出穴。
第三层 (第 8— 11 段) ,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况的观察是按对事物的察看次序进行的。
第8 段写对蝉的幼9 1011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况的察看。
第二部分“ 蝉的卵” ,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固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其实不单是介绍蝉的卵的状况,不过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观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次序和“ 蝉的地穴” 同样,也是依据对事物察看的进度进行说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蝉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学习感悟文章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意思和情感。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写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境。
2. 运用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写作。
教学准备:课文复印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蝉蜕、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 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蝉的了解和观点。
2. 展示蝉蜕,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阅读课文 (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和情感。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Step 3 文本分析 (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进行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Step 4 练习与巩固 (15分钟)1. 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蝉的文章。
Step 5 拓展延伸 (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文章,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
2. 教师介绍更多关于蝉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Step 6 总结与评价 (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互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Step 7 课后拓展 (作业布置) (5分钟)1. 课后作业:完成作文《我眼中的蝉》,并准备图片或其他材料进行展示。
2. 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蝉的特点和习性,增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他们也学会了运用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写作。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19、《蝉》教案
《蝉》教案一、导入1、作者介绍:法布尔,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
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
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
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
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
2、作品介绍: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
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二、整体感知1、字词: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2、词语补释: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罅匹敌: (Pǐ)对等,相称。
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
(也作倒霉)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蜕变: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的改变。
比喻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
这里指蝉蜕皮成长。
巷道:地下采矿时所挖掘的通道,这里指蝉的地穴。
臃肿:过度肥胖,转动不灵。
也可指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喧嚣:吵闹喧哗。
庞然大物:高大笨重的东西。
灭顶之灾:指毁灭性的灾难。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转瞬即逝:形容一转眼就消失了。
3、课文分析(一)1、蝉是从哪里来的?明确: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曝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
小学语文《蝉》教案范文
范文:课程目标:1. 学习和掌握《蝉》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色彩。
2. 培养学生爱好大自然,关注小动物的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的兴趣和能力,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点:1. 小学语文《蝉》这首诗的韵律和体裁特点。
2. 学生对蝉的认知和想象,提升对生命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音韵和形象描写,使学生产生共鸣和情感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生命在自然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图片或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蝉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昆虫的特点和风采。
二、朗读(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适当地调整声音和节奏,展示《蝉》这首诗的优美。
2. 鼓励学生跟读,了解韵律和语调的作用。
三、赏析(15分钟)1. 依次让学生读懂每个偏旁和字义,由浅入深逐步领悟整首诗歌的内在意义。
2. 针对诗歌中的三个题材,引导学生分别理解蝉的语音、形态和生命。
四、联想(15分钟)1. 拓宽学生对音韵和形象的联想,让他们自由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蝉。
2. 引导学生想象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情景,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和生命的流动。
五、思考(15分钟)1. 提出一系列关于生命和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箴言、寓言和民谣的启示作用。
2. 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探讨生命的进化和适应机制,理解生命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六、创作(15分钟)1. 鼓励学生模仿《蝉》的韵律和形式,自由地创作一首生命赞歌。
2. 引导学生考虑如何运用标点和词语排列,达到音节的和谐和感情的抒发。
七、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和评价自己的创作,促进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质量和水准。
2. 教师点燃学生对生命和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地关注身边的小动物和植物,响应环保和自然保护的呼声。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9课《蝉》教案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蝉》一课,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丰富词汇量;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提炼并表达课文主旨和寓意的思维能力。
-观察与感悟的写作方法:课文作者通过对蝉的观察,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从观察到感悟的写作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作者通过对蝉生命周期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课文主旨和寓意的理解: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如: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通过对蝉的观察来思考生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课文的主旨。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课文解读、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比较《蝉》与其他描绘自然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围绕蝉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这也让我意识到,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话题缺乏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蝉》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大家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蝉的观察和感受。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蝉》教案精选七篇
《蝉》教案《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蝉》一、导入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
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
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呢?蝉在每年7、8月份产卵,产下的卵在泥土里孵化3-5年,在土中完成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的幼虫在5-8月从土中钻出来,爬到灌木、杂草等地方,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年的蝉。
实质上,蝉真正的寿命只有2-3个月,也就是一个夏天。
如此煎熬的成长过程,如此短暂的生命,它的生命又怎样体现出意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美文。
品味生命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请同学们将第11页注释1和第12页注释4,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
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者,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等。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诗人。
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教案
-难点解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如何将蝉的生长过程与人的成长、奋斗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突破。
(2)课文中生僻词汇和复杂语句的理解;
-难点解释:如“蜕皮”、“噪声”等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生僻,需要通过实物展示、语境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4.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能够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学会欣赏和创造美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从蝉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可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蝉的生长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例如:课文中描述蝉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过程,以及其在夏季的“噪声”中所扮演的角色。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蝉》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夏天蝉鸣的声音,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蝉的生长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述得不够详细,也可能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
在讲解蝉喻人写作手法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应用的训练。
(2)分析蝉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借蝉传达的人生哲理;
-例如:通过对比蝉的短暂生命与人的寿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学习并运用本课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写作能力;
蝉的教案教学
蝉的教案教案: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蝉》。
课文主要讲述了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蝉的鸣叫特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蝉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鸣叫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学会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蝉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鸣叫特点。
难点: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知识,以及蝉鸣叫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蝉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的外形特点。
(2)播放蝉鸣叫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蝉的鸣叫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蝉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蝉为什么能鸣叫?4. 课堂讲解(1)讲解蝉的生长发育过程,结合生物学知识。
(2)讲解蝉鸣叫的原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学。
5. 随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练习情况,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蝉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成虫鸣叫特点:蝉鸣叫原理七、作业设计1. 题目:蝉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请你用文字描述一下。
答案:蝉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受精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在土壤中生活,经过多次蜕皮,变成成虫。
2. 题目:蝉为什么能鸣叫?请你简要解释一下。
答案:蝉能鸣叫是因为它们的雄性蝉腹部有一对鸣膜,通过振动鸣膜产生声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篇1课文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3. 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辅助材料:课件、黑板、活动单、录音机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蝉》。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标记,记录不理解的地方。
1.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不理解的问题。
2. 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助。
Step 3 播放录音(5分钟)1. 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2. 学生可以边跟读边找出自己所读错误的地方,并纠正错误。
Step 4 教师讲解(15分钟)1.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和细节表达。
包括: - 课文的主题和段落结构;- 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课文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2. 教师板书重点知识点,供学生记忆。
Step 5 合作写作(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小组成员来表演蝉的生活场景。
2.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表演,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写一段关于蝉的合作作文。
Step 6 展示和评价(5分钟)1.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表演和合作作文。
2. 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评选出最佳表演和作文。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复习卡片,总结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生字词和短语。
2. 布置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关于昆虫的图书或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Step 8 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重新梳理课程安排。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
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
1、讲读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
从“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心。
)(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
)[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2、讲读第4-11自然段。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转地与吴王交谈。
通过“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发吴王的好奇心,从而很自然地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同桌分角色练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
要求:注意读好吴王、少年对话的语气,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
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少年究竟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讲述出示故事内容)①用“”划出故事,并练说。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9课《蝉》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9课《蝉》精品教案其中,第2自然段介绍蝉的幼虫在地穴中的生活方式;第3自然段介绍蝉幼虫的蜕皮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蝉幼虫变成蛹的过程;第5自然段介绍蝉蛹变成成虫的过程;第6自然段介绍蝉成虫离开地穴的过程;第7自然段介绍蝉成虫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第三层次(第8自然段),总结蝉的地穴考察,指出蝉是“一种特殊的昆虫,它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昆虫大不相同”。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的繁殖过程。
这一部分也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9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时间和产卵方式。
第二层次(第10自然段),介绍蝉卵的特点和孵化过程。
第三层次(第11自然段),总结蝉的卵的考察,指出蝉的繁殖方式是“一种奇特的繁殖方式”。
2、师:我们看完了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文章很详细,介绍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而且用了很多拟人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形象。
师:对,法布尔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拟人化的手法,比如“蝉的地穴,就像一个神秘的世界”、“它们仿佛在说话”等等。
这种写法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蝉的生活性,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拟人化的表达手法。
三、拟人化的表达手法1、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拟人化表达手法,并思考这些表达手法为什么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拟人化表达手法,比如“蝉的地穴,就像一个神秘的世界”、“它们仿佛在说话”等等。
学生思考:拟人化的表达手法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师:除了拟人化的表达手法,文章中还有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回答:比喻、排比等等。
师:对,文章中还用了比喻、排比等等修辞手法。
比如,“它们的声音好像在呼唤着什么”、“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很充实”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
四、生活哲理1、师:除了介绍蝉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文章中还寄寓了哪些生活哲理?学生回答: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等等。
《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蝉》及反思篇1《蝉》这篇课文算是一篇科普文,因为现在城市的孩子普遍缺乏亲近大自然的直观生活体验,所以讲起来易陷于抽象和枯燥。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蝉》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2、了解科普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教学难点: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蝉》。
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蝉这种动物的?(课文是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和蝉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蝉的发声器官和叫的时间长的知识,感受它对音乐的喜爱。
1、作者通过哪些内容向我们说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交流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从哪儿感受到蝉非常喜欢音乐?预设第三自然段:1 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的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2 师引导:从这些话你读出了什么?3 师引导:把大家的理解可以归纳成这样一段话,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胸部装有响板。
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师引导:请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原文,看看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4 师引导:你发现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①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胸部装有响板。
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②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蝉》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活动准备1.乐幼教课件-照片:蝉2.乐幼教课件-声音:蝉。
声音活动过程一、导入课件声音演示:听听谁在叫,引起幼儿兴趣。
播放《蝉》的叫声,听一听,是什么叫声?猜猜是谁?二、展开1.课件-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蝉》(1)蝉是什么样子的?(黑褐色)(2)蝉的头上有什么?(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2.师幼讨论,蝉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结束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语文《蝉》教案2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1.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2.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3.师: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4.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3.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5.想后:结果会怎样?三、明确演讲要求。
1.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
(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②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
(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2.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开篇词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 映照着广阔的大地; 生命是智慧的火花, 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生命
是美丽的鲜花, 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 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 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 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 竟能在枝头唱出 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 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也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学习目标
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 年, 92 岁的法布尔在他钟
爱的昆虫的陪伴下, 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
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
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 2)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交流】 示例: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
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
桎梏。
2. 了解成语“金蝉脱壳”。
【交流】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
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 (虞世南 )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
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
。这节课 ,就让我们跟随法
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
二、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
1.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 qi āng) 隧.道( suì)
涂墁.( màn)
抵御.( yù)
纤.弱( xi ān)
臃.肿( yōng) 罅.隙( xi à)
沐.浴( mù)
轧.扁( zhá) 2. 作者简介
黏.土( ni án) 喧嚣.( xi āo) 孵.化( f ū)
法布尔: 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 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
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四、板书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洞口地穴出口建穴
幼虫
蝉的地穴
伺机出穴
出穴
出穴成长
成长
成长
蝉
飞离树枝
产卵
成虫产卵
卵
蝉的卵
天地破坏
卵化
幼虫入地 落地
幼虫
挖穴隐藏
五、拓展延伸
1. 仿照下列例子 , 你也写两句赞美生命的句子。
( 1)生命就要像蝉一样 , 即使短暂 , 也要固执地等待。 【交流】 示例: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 , 即使卑微 , 也要一丝不苟。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交流点拨】 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2. 理清文章结构。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 1 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 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 2-7 段):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对蝉的地穴进行考察。 第三层(第 8-11 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 12-13 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 (第 14-17 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 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 (第 18-24 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 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四层(第 25-26 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4 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 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 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二)深层探究 1. 品读蝉挖洞、 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 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 【交流点拨】 挖洞(第 4 段):分泌黏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第 8-10 段):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产卵( 12-13 段):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一根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孔; 幼虫钻土( 23-24 ):四处寻找软土,扒掘地面,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钻进去,隐藏自 己,最后写尾部。 2. 细读课文 8-10 段,说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 【交流点拨】 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腿、后腿和 翅膀的露出。 3. 作者为什么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蝉,而 是选择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呢? 【交流点拨】 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 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 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 使行文新颖活泼, 不落俗套; 其三, 也是最重要的, 是突出蝉 “ 4 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三)语言品析 1.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尽量向外 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交流点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蝉脱壳比作“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蝉脱壳的过程。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 “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2.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 【交流点拨】 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此”指蚋毁掉蝉的卵,取代蝉的 家族。写出了 “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
壳背部裂开一条缝, 新生蝉从缝里爬出, 蝉翼丰满后飞走; 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 不站近看,
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
下种种伪装, 制造没走的假象, 其实, 人早已走了, 因为有伪装和假象, 他人还以为没有走。
1. 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 观察方法。
2. 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 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 请同学们自己先
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 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自然科学
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 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
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
35 年中,法布尔
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