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勾股定理拔高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拓展提高(勾股定理)拔高练习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拓展提高(勾股定理)拔高练习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拓展提高(勾股定理)拔高练习一、填空题(共5道,每道4分)1.教材1题:△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2.教材3题: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_.3题图3.教材4题:△ABC周长是24,M是AB4.教材5题:将一根长24cm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cm5.教材10题:矩形ABCD中,BC=4,DC=3F处,求EF二、解答题(共51.教材9BC沿直线B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的点2题图2.EBC与∠DCB互余,求+的值.3.教材12MN折叠,使点B落在CDB´C=3,求CN和AM的长.3题图4题图5题图4.教材14题:如图,某隧道的截面是一个半径为3.6米的半圆形,一辆高2.4米,宽3米的卡车能通过该隧道吗?5.教材16题:如图,某沿海城市A接到台风警报,在该市正南方向15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向BC方向移动,已知城市A到BC的距离AD=90km(1)台风中心经过多长时间从B点移到D点?(2)如果在距台风中心30km的圆形区域内都有受到台风破坏的危险,为让D点的游人脱离危险,游人必顺在接到台风警报后的几小时内撤离(撤离速度为6km/h)?三、证明题(共3道,每道10分)1.教材2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DC的中点,F为BC上的一点且BC=4CF,试说明△AEF是直角三角形.1题图2题图3题图2.作业1题:如图,已知P是矩形ABCD内任一点,求证:PA2+PC2=PB2+PD23.教材6题:如图所示.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E,作EF⊥AC于F,作FG⊥AB于G。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电子版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电子版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电子版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请问斜边长多少?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斜边长为c,根据公式可得:c² = 3² + 4²c² = 9 + 16c² = 25所以,斜边长c为5cm。

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斜边长为10cm,一条直角边长为6cm,请问另一条直角边长多少?解答:同样根据勾股定理,设另一条直角边长为a,可得:a² + 6² = 10²a² + 36 = 100a² = 100 - 36a² = 6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a为8cm。

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和12cm,请问斜边长多少?解答:根据勾股定理,设斜边长为c,可得:c² = 5² + 12²c² = 25 + 144c² = 169所以,斜边长c为13cm。

4. 在直角三角形XYZ中,已知斜边长为15cm,一条直角边长为9cm,请问另一条直角边长多少?解答:根据勾股定理,设另一条直角边长为b,可得:b² + 9² = 15²b² + 81 = 225b² = 225 - 81b² = 14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b为12cm。

5.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xcm和ycm,斜边长为zcm,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系式,即x² + y² = z²。

请用这个关系式回答以下问题:(1) 如果x=5cm,y=12cm,求z的值。

解答:根据关系式x² + y² = z²,代入x、y的值可得:5² + 12² = z²25 + 144 = z²169 = z²所以,z的值为13cm。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C =90°,点F 是AB 边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DFE =90°,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下列结论:①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②△ABC 的面积是四边形CDFE 面积的2倍;③CD +CE =2FA ;④AD 2+BE 2=DE 2.其中错误结论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已知:△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Q =AC ,点F 在CE 的延长线上,CF =AB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F ⊥AQB .AF=AQC .AF=AD D .F BAQ ∠=∠ 3.△ABC 的三边的长a 、b 、c 满足:2(1)250a b c -+-+-=,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4,在矩形内部有一动点P 满足S △PAB =3S △PCD ,则动点P 到点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 的最小值为( )A .5B .35C .332+D .2135.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6.如图,已知1号、4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7,2号、3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4,则a 、b 、c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1B .15C .10D .227.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908C AC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 CE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 长度的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④⑤B .③④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8.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的中垂线交AC 于D ,P 是BD 的中点,若BC =4,AC =8,则S △PBC 为( )A .3B .3.3C .4D .4.5 9.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是6,8,10,则△ABC 的面积是( ) A .24B .30C .40D .48 10.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AB =5,AD =3,则BC 的长为( )A .5B .6C .8D .10二、填空题11.如图,这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 1S ,2S ,3S ,若123144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______.12.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一腰上的高为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________13.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云:“今有木长二丈,围之三尺.葛生其下,缠木七周,上与木齐.问葛长几何?”大意为:有一根木头长2丈,上、下底面的周长为3尺,葛生长在木下的一方,绕木7周,葛梢与木头上端刚好齐平,则葛长是______尺.(注:l 丈等于10尺,葛缠木以最短的路径向上生长,误差忽略不计)14.在ABC ∆中,90BAC ∠=︒,以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 ∆,连接DA ,若22AB =42AC =DA 的长为______.15.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90B ∠=︒,6AB =,8BC =,点D 在斜边AC 上,且2AC BD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ABC 中,∠ACB=90°,AB=2,BC=AC ,D 为AB 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将△BDE 沿DE 翻折,得到△FDE ,EF 交AC 于点G ,则△ECG 的周长是___________.17.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m ,4m ,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时只能延长长为3m 的直角边,则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为____m 2.18.如图,Rt△ABC 中,∠BCA =90°,AB =5,AC =2,D 为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连接EF ,则EF 的最小值是_____.19.观察:①3、4、5,②5、12、13,③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根据以上规律,请写出第8组勾股数:______.20.在△ABC 中,∠A=30°,∠B=90°,AC=8,点 D 在边 AB , 且 BD=3,点 P 是△A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若 AP=2PD 时,则 PD 的长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90,8,6,,ABC B AB cm BC cm P Q ︒∆∠===是边上的两点,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沿B C A →→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 的长;(2)求点Q 在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3)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2.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 =AC ,AD =AE ,且∠BAC =∠DAE . (1)如图①,连接BE 、CD ,求证:BE =CD ;(2)如图②,连接BE 、CD ,若∠BAC =∠DAE =60°,CD ⊥AE ,AD =3,CD =4,求BD 的长;(3)如图③,若∠BAC =∠DAE =90°,且C 点恰好落在DE 上,试探究CD 2、CE 2和BC 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23.如图,已知ABC ∆中,90B ∠=︒,8AB cm =,6BC 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当2t =秒时,求PQ 的长;(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3)若Q 沿B C A →→方向运动,则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4.定义:如图1,平面上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AB 、CD 的距离分别为p 、q ,则称有序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1个,即点O .(1)“距离坐标”为(1,0)的点有 个;(2)如图2,若点M 在过点O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l 上时,点M 的“距离坐标”为(p ,q ),且∠BOD = 150︒,请写出p 、q 的关系式并证明;(3)如图3,点M 的“距离坐标”为(1,3),且∠DOB = 30︒,求OM 的长.25.定义:如图1,点M 、N 把线段AB 分割成AM 、MN 和BN ,若以AM 、MN 、BN 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若2AM =,3MN =,求BN 的长; (2)如图2,在Rt ABC △中,AC BC =,点M 、N 在斜边AB 上,45MCN ∠=︒,求证: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提示:把ACM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3)在(2)的问题中,15ACM ∠=︒,1AM =,求BM 的长.26.在ABC ∆中,AB AC =,CD 是AB 边上的高,若10,45AB BC ==.(1)求CD 的长.(2)动点P 在边AB 上从点A 出发向点B 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动点Q 在边AC 上从点A 出发向点C 运动,速度为v 个单位秒()v>1,设运动的时间为()0t t >,当点Q 到点C 时,两个点都停止运动.①若当2v =时,CP BQ =,求t 的值.②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CP BQ =成立,求v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BC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0()6,B -,点(6,0)C ,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的外部,32=AD ,30DOE ∠=︒,OF 与AB 交于点G ,连接DF ,DG ,DO ,OE .(1)求点A 的坐标;(2)判断DF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直接写出ADG ∆的周长.28.如图1,点E 是正方形ABCD 边CD 上任意一点,以DE 为边作正方形DEFG ,连接BF ,点M 是线段BF 中点,射线EM 与BC 交于点H ,连接CM .(1)请直接写出CM 和EM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 绕点D 顺时针旋转45︒,此时点F 恰好落在线段CD 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此时点E 、G 恰好分别落在线段AD 、CD 上,连接CE ,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若2DG =,6AB =,直接写出CM 的长度.29.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2)如图1,求AF 的长.(3)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 的速度为每秒1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 和点Q 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速度为每秒0.8cm ,当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30.如图,在△ABC 中,D 是边AB 的中点,E 是边AC 上一动点,连结DE,过点D 作DF ⊥DE 交边BC 于点F(点F 与点B 、C 不重合),延长FD 到点G,使DG=DF,连结EF 、AG.已知AB=10,BC=6,AC=8.(1)求证:△ADG ≌△BDF ;(2)请你连结EG,并求证:EF=EG ;(3)设AE=x ,CF=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4)求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结论①错误,因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结论②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③错误,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④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进行判断.【详解】连接CF,交DE于点P,如下图所示结论①错误,理由如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分别为△AFC≌△BFC,△AFD≌△CFE,△CFD≌△BFE.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FA=FC=FB,易得△AFC≌△BFC.∵FC⊥AB,FD⊥FE,∴∠AFD=∠CFE.∴△AFD≌△CFE(ASA).同理可证:△CFD≌△BFE.结论②正确,理由如下:∵△AFD≌△CFE,∴S△AFD=S△CFE,∴S 四边形CDFE =S △CFD +S △CFE =S △CFD +S △AFD =S △AFC =12S △ABC , 即△AB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FE 的面积的2倍.结论③错误,理由如下:∵△AFD ≌△CFE ,∴CE=AD ,∴CD+CE=CD+AD=AC=2FA .结论④正确,理由如下:∵△AFD ≌△CFE ,∴AD=CE ;∵△CFD ≌△BFE ,∴BE=CD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D CE DE +=,∴222AD BE DE +=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重要几何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C解析:C【分析】根据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推导出EBH DCH ∠=∠;再结合题意,可证明FAC AQB △≌△,由此可得F BAQ ∠=∠,AF AQ =;再经90AEF ∠=得90F FAE ∠+∠=,从而证明AF ⊥AQ ;最后由勾股定理得222AQ AD QD =+,从而得到AF AD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CE 和BD 相较于H∵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CE AB ⊥,BD AC ⊥∴90BEC BDC AEF ADQ ∠=∠=∠=∠=∴90EBH EHB DHC DCH ∠+∠=∠+∠=∵EHB DHC ∠=∠∴EBH DCH ∠=∠又∵BQ =AC 且CF =AB∴FAC AQB △≌△∴F BAQ ∠=∠,AF AQ =,故B 、D 结论正确;∵90AEF ∠=∴90F FAE ∠+∠=∴90BAQ FAE F FAE ∠+∠=∠+∠=∴AF ⊥AQ 故A 结论正确;∵90ADQ ∠=∴222AQ AD QD =+∵0QD ≠∴AQ AD ≠∴AF A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高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3.D解析:D【分析】由等式可分别得到关于a 、b 、c 的等式,从而分别计算得到a 、b 、c 的值,再由222+=a b c 的关系,可推导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详解】∵2(1)0a c -= 又∵()21000a c ⎧-≥≥-≥⎪⎩∴()21=0a c ⎧-⎪⎪⎨⎪⎪⎩∴12a b c ⎧=⎪=⎨⎪=⎩ ∴222+=a b c∴△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察了平方、二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而完成求解.4.B解析:B【分析】首先由PAB PCD S =3S △△,得知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则BE 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E 的值,即PA+PB 的最小值.【详解】解:∵PAB PCD S =3S △△, 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点P 到AB 的距离为(4-h ), 则11AB (4-h)=3CD h 22⋅⋅⨯⋅⋅,解得:h=1,∴点P 到CD 的距离1,到AB 的距离为3, ∴如下图所示,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 的最小值即为BE 的长度,AE=6,AB=3,∠BAE=90°,根据勾股定理:22222BE =AE AB =63=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得出动点P 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AC ′=AB-BC ′=2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不难发现:a 的面积等于1号的面积加上2号的面积,b 的面积等于2号的面积加上3号的面积,c 的面积等于3号的面积加上4号的面积,据此可以求出三个的面积之和.【详解】利用勾股定理可得:12a S S S =+ ,23b S S S =+,34c S S S =+∴122334a b c S S S S S S S S S ++=+++++7441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7.A解析:A【分析】作常规辅助线连接CF ,由SAS 定理可证△CFE 和△ADF 全等,从而可证∠DFE=90°,DF=EF .所以△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2DF ,当DF 与BC 垂直,即DF 最小时,DE 取最小值42,△CDE 最大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EF 的面积减去△DEF 的最小面积.【详解】连接CF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B=∠A=45°,CF=AF=FB ;∵AD=CE,∴△ADF≌△CEF;∴EF=DF,∠CFE=∠AFD;∵∠AFD+∠CFD=90°,∴∠CFE+∠CFD=∠EFD=90°,∴△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D. E分别为AC、BC中点时,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ADF≌△CEF,∴S△CEF=S△ADF,∴S四边形CEFD=S△AFC.由于△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当DE最小时,DF也最小;即当DF⊥AC时,DE最小,此时DF=12BC=4.∴当△CEF面积最大时,此时△DEF的面积最小.此时S△CEF=S四边形CEFD−S△DEF=S△AFC−S△DEF=16−8=8,则结论正确的是①④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要证明线段或者角相等,一般证明它们所在三角形全等,如果不存在三角形可作辅助线解决问题.8.A解析:A【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得到CD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DA=DB,在Rt△BCD中,BC2+CD2=BD2,即42+(8﹣BD)2=BD2,解得,BD=5,∴CD=8﹣5=3,∴△BCD的面积=12×CD×BC=12×3×4=6,∵P是BD的中点,∴S△PBC=12S△BCD=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解析】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6,10,8,由62+82=102,即可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是6,8,所以△ABC 的面积为12×6×8=24,故选A . 10.C解析: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90°,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 的长,即可得出BC 的长.【详解】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BC ,BC=2BD.∴∠ADB=90°在Rt △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4∴BC=2BD=2×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48【分析】用a 和b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正方形面积的式子,求出2S 的面积.【详解】解:本图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设这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中较长的长度为a ,较短的长度为b ,即图中的AE a =,AH b =,则()221S AB a b ==+,2222S HE a b ==+,()223S TM a b ==-, ∵123144S S S ++=,∴()()2222144a b a b a b ++++-= 22222222144a b ab a b a b ab ++++++-=2233144a b +=2248a b +=,∴248S .故答案是:48.【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赵爽弦图中勾股定理的应用.12.310或10【详解】分两种情况:(1)顶角是钝角时,如图1所示:在Rt△ACO中,由勾股定理,得AO2=AC2-OC2=52-32=16,∴AO=4,OB=AB+AO=5+4=9,在Rt△BCO中,由勾股定理,得BC2=OB2+OC2=92+32=90,∴BC=310;(2)顶角是锐角时,如图2所示: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C2-DC2=52-32=16,∴AD=4,DB=AB-AD=5-4=1.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C2=DB2+DC2=12+32=10,∴10;综上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的长度为1010.【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详解】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木棍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7×3=21(尺),222021=29(尺).答:葛藤长29尺.故答案为:29.【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本题是展成平面图形后为直角三角形按照勾股定理可求出解.14.6或2.【分析】由于已知没有图形,当Rt△ABC固定后,根据“以B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可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把△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证明A、C、E三点共线,在等腰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D长;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把△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证明过程类似于①求解.【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所示,把△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则∠ABD=∠ECD,2,AD=DE,且∠ADE=90°在四边形ACDB中,∠BAC+∠BDC=90°+90°=180°,∴∠ABD+∠ACD=360°-180°=180°,∴∠ACD+∠ECD=180°,∴A、C、E三点共线.∴222在等腰Rt△ADE中,AD2+DE2=AE2,即2AD2=(2)2,解得AD=6②当D 点在BC 下方时,如图2所示,把△BA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 ,则CE=AB=22,∠BAD=∠CED ,AD=AE 且∠ADE=90°,所以∠EAD=∠AED=45°,∴∠BAD=90°+45°=135°,即∠CED=135°,∴∠CED+∠AED=180°,即A 、E 、C 三点共线.∴AE=AC-CE=42-22=22在等腰Rt △ADE 中,2AD 2=AE 2=8,解得AD=2.故答案为:6或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解决这类等边(或共边)的两个三角形问题,一般是通过旋转的方式作辅助线,转化线段使得已知线段于一个特殊三角形中进行求解. 15.5【分析】在直角ABC 中,依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再算出BD ,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通过等面积法求出BE ,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运用勾股定理算出AE ED 、,两者相加即为AD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则90BEA ∠=︒,90BED ∠=︒,∵直角ABC 中,90B ∠=︒,6AB =,8BC =, ∴22=10AC AB BC +=,又∵2ABC S AB BC AC BE =⋅=⋅,2AC BD =∴6810BE ⨯=,5BD =,∴=4.8BE ,∵90BEA ∠=︒,90BED ∠=︒∴22= 3.6AE AB BE -=,22= 1.4ED BD BE -=,∴5AD AE ED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通过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既构造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求位置线段,又通过等面积法求出了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创造了条件;故在求线段长时,可以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16.2【分析】连接CE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推知EG+CG=EG+GF=EF=BE ,【详解】解:(1)如图,连接CD 、CF.∵Rt △ABC 中,∠ACB=90°,AC=BC ,D 为AB 边的中点,∴BD=CD=1.2 ,∵由翻折可知BD=DF ,∴CD=BD=DF=1,∠DFE=∠B=∠DCA=45°,∴∠DCF=∠DFC,∴∠DCF-∠DCA=∠DFC-∠DFE,即∠GCF=∠GFC,∴GC=GF,∴EG+CG=EG+GF=EF=BE,∴△ECG的周长=EG+GC+CE=BE+EC=BC=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将三角形的周长转移到已知线段上是解题的关键..17.8或10或12或25 3【详解】解:①如图1:当BC=CD=3m时,AB=AD=5m,AC⊥BD,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12×6×4=12(m2);②如图2:当AC=CD=4m时,AC⊥CB,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12×4×4=8(m2);③如图3:当AD=BD时,设AD=BD=xm,在Rt△ACD中,CD=(x-3)m,AC=4m,由勾股定理,得AD2=DC2+CA2,即(x-3)2+42=x2,解得x=256,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12BD·AC=12×256×4=253(m2);④如图4,延长BC到D,使BD=AB=5m,故CD=2m,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12BD·AC=12×5×4=10(m2);综上所述,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为8m2或12m2或10m2或253m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182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C=1,然后根据∠BCA=90°,DE⊥AC,DF⊥BC,证得四边形CEDF是矩形,连接CD,则CD=EF,当CD⊥AB时,CD最短,即25.2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19.17,144,145【分析】由题意观察题干这些勾股数,根据所给的勾股数找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解:因为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所以从3、5、7…依次推出第8组的“勾”为17,继续观察可知弦-股=1,利用勾股定理假设股为m ,则弦为m+1,所以有22217(1)m m +=+,解得144m =,1145m +=,即第8组勾股数为17,144,145.故答案为17,144,145.【点睛】本题属规律性题目,考查的是勾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勾股数及勾股定理进行分析即可.20.3或3或15【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 ,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B=90°,∠A=30°, ∴BC=12AC=12×8=4, 由勾股定理得,22228443AC BC -=-=43333AD ∴==当点P 在AC 上时,∠A=30°,AP=2PD ,∴∠ADP=90°,则AD 2+PD 2=AP 2,即(32=(2PD )2-PD 2,解得,PD=3,当点P 在AB 上时,AP=2PD ,3∴3当点P 在BC 上时,AP=2PD ,设PD=x ,则AP=2x ,由勾股定理得,BP 2=PD 2-BD 2=x 2-3,()(22223x x ∴-=-解得,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三、解答题21.(1)出发2秒后,线段PQ 的长为2)当点Q 在边BC 上运动时,出发83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3)当t 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 为等腰三角形.【分析】(1)由题意可以求出出发2秒后,BQ 和PB 的长度,再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得PQ 的长度; (2)设所求时间为t ,则可由题意得到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解答; (3)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ΔBCQ 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存在,对每种情况进行讨论可以得到解答.【详解】(1)BQ=2×2=4cm ,BP=AB−AP=8−2×1=6cm ,∵∠B=90°,由勾股定理得:===∴出发2秒后,线段PQ 的长为(2)BQ=2t ,BP=8−t由题意得:2t=8−t解得:t=83∴当点Q 在边BC 上运动时,出发83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3) ∵∠ABC=90°,BC=6,AB=8,∴=10.①当CQ=BQ 时(图1),则∠C=∠CBQ ,∵∠ABC=90°,∴∠CBQ+∠ABQ=90°,∠A+∠C=90°,∴∠A=∠ABQ ,∴BQ=AQ ,∴CQ=AQ=5,∴BC+CQ=11,∴t=11÷2=5.5秒;②当CQ=BC时(如图2),则BC+CQ=12∴t=12÷2=6秒③当BC=BQ时(如图3),过B点作BE⊥AC于点E,∴BE=6824105 AB BCAC⋅⨯==,所以CE=22BC BE-=185=3.6,故CQ=2CE=7.2,所以BC+CQ=13.2,∴t=13.2÷2=6.6秒.由上可知,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动点问题,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方法、综合力学的运动知识和三角形边角的有关知识求解是解题关键.22.(1)证明见解析;(2)5;(3)CD2+CE2=BC2,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BAE=∠CAD,进而得出△ACD≌△ABE,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CDA=12∠ADE=30°,进而求出∠BED=90°,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3)方法1、同(2)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CD2+CE2=2(AP2+CP2),再判断出CD2+CE2=2AC2.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BAC=∠DAE,∴∠BAC+∠CAE=∠DAE+∠CAE,即∠BAE=∠CAD.又∵AB=AC,AD=AE,∴△ACD≌△ABE(SAS),∴CD=BE.(2)如图2,连结BE,∵AD=AE,∠DAE=60°,∴△ADE是等边三角形,∴DE=AD=3,∠ADE=∠AED=60°,∵CD⊥AE,∴∠CDA=12∠ADE=12×60°=30°,∵由(1)得△ACD≌△ABE,∴BE=CD=4,∠BEA=∠CDA=30°,∴∠BED=∠BEA+∠AED=30°+60°=90°,即BE⊥DE,∴BD5.(3)CD2、CE2、BC2之间的数量关系为:CD2+CE2=BC2,理由如下:解法一:如图3,连结BE.∵AD=AE,∠DAE=90°,∴∠D=∠AED=45°,∵由(1)得△ACD≌△ABE,∴BE=CD,∠BEA=∠CDA=45°,∴∠BEC=∠BEA+∠AED=45°+45°=90°,即BE⊥DE,在Rt△BE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BC2=BE2+CE2.∴BC2=CD2+CE2.解法二:如图4,过点A作AP⊥DE于点P.∵△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DE,∴AP=EP=DP.∵CD2=(CP+PD)2=(CP+AP)2=CP2+2CP•AP+AP2,CE2=(EP﹣CP)2=(AP﹣CP)2=AP2﹣2AP•CP+CP2,∴CD2+CE2=2AP2+2CP2=2(AP2+CP2),∵在Rt △APC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 2=AP 2+CP 2,∴CD 2+CE 2=2AC 2.∵△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知:∴AB 2+AC 2=BC 2,即2AC 2=BC 2,∴CD 2+CE 2=BC 2.【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BAE=∠CAD ,解(2)(3)的关键是判断出BE ⊥DE ,是一道中等难度的中考常考题.23.(1)132)83;(3)5.5秒或6秒或6.6秒 【分析】(1)根据点P 、Q 的运动速度求出AP ,再求出BP 和BQ ,用勾股定理求得PQ 即可; (2)由题意得出BQ BP =,即28t t =-,解方程即可;(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有三种情况: ①当CQ BQ =时(图1),则C CBQ ∠=∠,可证明A ABQ ∠=∠,则BQ AQ =,则CQ AQ =,从而求得t ;②当CQ BC =时(图2),则12BC CQ +=,易求得t ;③当BC BQ =时(图3),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则求出BE ,CE ,即可得出t .【详解】(1)解:(1)224BQ cm =⨯=,8216BP AB AP cm =-=-⨯=,90B ∠=︒, 222246213()PQ BQ BP cm =+=+=; (2)解:根据题意得:BQ BP =,即28t t =-,解得:83t =; 即出发时间为83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 (3)解:分三种情况:①当CQ BQ =时,如图1所示:则C CBQ ∠=∠,90ABC ∠=︒, 90CBQ ABQ ∴∠+∠=︒,90A C ∠+∠=︒,A ABQ ∴∠=∠BQ AQ ∴=,5CQ AQ ∴==,11BC CQ ∴+=,112 5.5t ∴=÷=秒.②当CQ BC =时,如图2所示:则12BC CQ +=1226t ∴=÷=秒.③当BC BQ =时,如图3所示: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 则68 4.8()10AB BC BE cm AC ⨯=== 22 3.6CE BC BE cm ∴=-=,27.2CQ CE cm ∴==,13.2BC CQ cm ∴+=,13.22 6.6t ∴=÷=秒.由上可知,当t 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4.(1)2;(2)32q p =;(3)27OM = 【分析】(1)根据“距离坐标”的定义结合图形判断即可;(2)过M 作MN ⊥CD 于N ,根据已知得出MN q =,OM p =,求出∠MON =60°,根据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2232MN MO NO p =-=即可解决问题;(3)分别作点M 关于AB 、CD 的对称点F 、E ,连接EF 、OE 、OF ,连接MF 、ME 分别交AB 、CD 于P 点、Q 点,首先证明OM OE OF EF ===,求出2MF =,23ME =,然后过F 作FG QM ⊥,交QM 延长线于G ,根据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1FG =,3MG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在直线CD 上,且在点O 的两侧各有一个,共2个, 故答案为:2;(2)过M 作MN CD ⊥于N ,∵直线l AB ⊥于O ,150BOD ∠=︒,∴60MON ∠=︒,∵MN q =,OM p =, ∴1122NO MO p ==, ∴2232MN MO NO p =-=, ∴3q p =; (3)分别作点M 关于AB 、CD 的对称点F 、E ,连接EF 、OE 、OF ,连接MF 、ME 分别交AB 、CD 于P 点、Q 点.∴OFP OMP △≌△,OEQ OMQ △≌△,∴FOP MOP ∠=∠,EOQ MOQ ∠=∠,OM OE OF ==,∴260EOF BOD ∠=∠=︒,∴△OEF 是等边三角形, ∴OM OE OF EF ===,∵1MP =,3MQ =∴2MF =,3ME =,∵30BOD ∠=︒,∴150PMQ ∠=︒,过F 作FG QM ⊥,交QM 延长线于G ,∴30FMG ∠=︒, 在Rt FMG △中,112FG MF ==,则3MG =, 在Rt EGF 中,1FG =,33EG ME MG =+=∴22(33)127EF =+=∴27OM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应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新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15132)见解析;(3)23【分析】(1)分两种分割法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过点A 作AD ⊥AB ,且AD=BN .只要证明△ADC ≌△BNC ,推出CD=CN ,∠ACD=∠BCN ,再证明△MDC ≌△MNC ,可得MD=MN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过点B 作BP ⊥AB ,使得BP=AM=1,根据题意可得△CPB ≌△CMA ,△CMN ≌△CPN ,利用全等性质推出∠BNP=30°,从而得到NB 和NP 的长,即得BM.【详解】解:(1)当MN 最长时,225MN AM -,当BN 最长时,2213AM MN +(2)证明:如图,过点A 作AD ⊥AB ,且AD=BN ,在△ADC 和△BNC 中,AD BN DAC B AC BC =⎧⎪∠=∠⎨⎪=⎩,∴△ADC ≌△BNC (SAS ),∴CD=CN ,∠ACD=∠BCN ,∵∠MCN=45°,∴∠DCA+∠ACM=∠ACM+∠BCN=45°,∴∠MCD=∠MCN ,在△MDC 和△MNC 中,CD CN MCD MCN CM CM =⎧⎪∠=∠⎨⎪=⎩,∴△MDC ≌△MNC (SAS ),∴MD=MN在Rt △MDA 中,AD 2+AM 2=DM 2,∴BN 2+AM 2=MN 2,∴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3)过点B作BP⊥AB,使得BP=AM=1,根据(2)中过程可得:△CPB≌△CMA,△CMN≌△CPN,∴∠AMC=∠BPC=120°,AM=PB=1,∠CMN=∠CPN=∠A+∠ACM=45°+15°=60°,∴∠BPN=120°-60°=60°,∴∠BNP=30°,∴NP=2BP=2=MN,∴BN=22213-=,∴BM=MN+BN=23+.【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问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6.(1)CD=8;(2)t=4;(3)12-=tvt(26t≤<)【分析】(1)作AE⊥BC于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E=12B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再用等面积法可求出CD的长;(2)①过B作BF⊥AC于F,易得BF=CD,分别讨论Q点在AF和FC之间时,根据△BQF≌△CPD,得到PD=QF,建立方程即可求出t的值;(3)同(2)建立等式关系即可得出关系式,再根据Q在FC之间求出t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1)如图,作AE⊥BC于E,∵AB=AC,∴BE=12BC=25在Rt△ABE中,()2222AE=AB BE=1025=45--∵△ABC的面积=11BC AE=AB CD 22⋅⋅∴BC AE4545 CD===8AB10⋅⨯(2)过B作BQ⊥AC,当Q在AF之间时,如图所示,∵△ABC的面积=11AC BF=AB CD22⋅⋅,AB=AC∴BF=CD在Rt△CPD和Rt△BQF中∵CP=BQ,CD=BF,∴Rt△CPD≌Rt△BQF(HL)∴PD=QF在Rt△ACD中,CD=8,AC=AB=10∴22AD=AC CD=6-同理可得AF=6∴PD=AD=AP=6-t,QF=AF-AQ=6-2t 由PD=QF得6-t=6-2t,解得t=0,∵t>0,∴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当Q 点在FC 之间时,如图所示,此时PD=6-t ,QF=2t-6由PD=QF 得6-t=2t-6,解得t=4,综上得t 的值为4.(3)同(2)可知v >1时,Q 在AF 之间不存在CP=BQ ,Q 在FC 之间存在CP=BQ ,Q 在F 点时,显然CP ≠BQ ,∵运动时间为t ,则AP=t ,AQ=vt ,∴PD=6-t ,QF=vt-6,由PD=QF 得6-t=vt-6, 整理得12-=t v t, ∵Q 在FC 之间,即AF <AQ ≤AC∴610<≤vt ,代入12-=t v t得 61210<-≤t ,解得26t ≤< 所以答案为12-=t v t (26t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求出等腰三角形的高,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7.(1)(0,3);(2)DF OE =;(3)93233+【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6OB =,12AB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出2263OA AB OB =-=A 的坐标;(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AE =,AF AO =,60FAO DAE ∠=∠=︒,证出FAD OAE ∠=∠,由SAS 证明FAD OAE ∆≅∆,即可得出DF OE =;(3)证出90AGO ∠=︒,求出9AG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E AFD ∠=∠,证出6090FDO AFD AOD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1332DG OF ==。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及答案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定理之一,它在数学中的应用广泛,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基础。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勾股定理的初二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练习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斜边长度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 = 3² + 4²x² = 9 + 16x² = 25两边同时开方,得到x = 5。

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cm。

练习题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cm,直角边为6cm,求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另一个直角边长度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0² = x² + 6²100 = x² + 36x² = 100 - 36x² = 64两边同时开方,得到x = 8。

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长度为8cm。

练习题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cm,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为5cm,求第二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第二个直角边长度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3² = 5² + x²169 = 25 + x²x² = 169 - 25x² = 144两边同时开方,得到x = 12。

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第二个直角边长度为12cm。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勾股定理的运用。

只需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即可求解第三个量。

这是数学中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总结起来,勾股定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斜边² = 直角边₁² + 直角边₂²其中,斜边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₁和直角边₂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

(word版)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word版)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为 5,12,那么斜边上的高〔〕A.6 B.8 C. D.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3.如图,是台阶的示意图.每个台阶的宽度都是30cm,每个台阶的高度都是15cm,连接AB,那么AB等于〔〕A.195cm B.200cm C.205cm D.210cm4.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那么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5.如下列图,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那么a的值为〔〕第1页〔共61页〕A.﹣1﹣B.1﹣C.﹣D.﹣1+6.一架米长的梯子底部距离墙脚米,假设梯子的顶端下滑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A.米B.米C.米D.米7.在△ABC中,∠ACB=90°,AC=12,BC=5,AM=AC,BN=BC,那么MN的长为〔〕A.2B.C.3D.48.如图,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A.13 B.19 C.25 D.169二.填空题〔共5小题〕9.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第2页〔共61页〕所示,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度hcm,h的取范是.10.如,一暴雨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在距地面1米的点C折断,尖B恰好碰到地面,量AB=2米,高米.11.Rt△ABC中,∠C=90°,a+b=14cm,c=10cm,Rt△ABC的面等于.12.察以下勾股数第一:3=2×1+1,4=2×1×〔1+1〕,5=2×1×〔1+1〕+1第二:5=2×2+1,12=2×2×〔2+1〕,13=2×2×〔2+1〕+1第三:7=2×3+1,24=2×3×〔3+1〕,25=2×3×〔3+1〕+1第四:9=2×4+1,40=2×4×〔4+1〕,41=2×4×〔4+1〕+1⋯察以上各勾股数成特点,第7勾股数是〔只填数,不填等式〕13.察以下一数:列:3、4、5,猜想:32=4+5;列:5、12、13,猜想:52=12+13;列:7、24、25,猜想:72=24+25;⋯列:13、b、c,猜想:132=b+c;你分析上述数据的律,合相关知求得b= ,c= .三.解答〔共27小〕14.a,b,c三角形ABC的三,且足a2+b2+c2+338=10a+24b+26c,判个三角形的形状.15.如:四形ABCD中,AB=CB= ,CD= ,DA=1,且AB⊥CB于B.第3页〔共61页〕(试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16.如图,小华准备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作一个三边长分别为4,5,的三角形,请你帮助小华作出来.17.如下列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 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18.如图,在气象站台A的正西方向32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BD方向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响.1〕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气象台将受台风的影响,求台风影响气象台的时间会持续多长?第4页〔共61页〕19.如图,△ABC中,∠B=90°,AB=8cm,BC=6cm,P、Q分别为AB、BC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 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在运动过程中,直线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局部?假设能够,请求出运动时间;假设不能够,请说明理由.(20.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方法叫做构图法.〔1〕△ABC的面积为:.〔2〕假设△DEF三边的长分别为、、,请在图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相应的△DEF,并利用构图法求出它的面积为.3〕如图3,△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第5页〔共61页〕〔4〕如图4,一个六边形的花坛被分割成7个局部,其中正方形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13m2、25m2、36m2,那么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是m2.21.〔1〕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1,某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的网格,再在网格中画出边长符合要求的格点三角形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这样不需要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就算出它的面积.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思维拓展:〔2〕△ABC三边的长分别为a〔a>0〕,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如图2,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请在网格中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类比创新:〔3〕假设△ABC三边的长分别为〔m>0,n>0,且m≠n〕,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3,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长、宽都是m,n,请在网格中画出相应的△ABC,用网格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第6页〔共61页〕22.有一只喜鹊在一棵3m高的小树上觅食,它的巢筑在距离该树24m的一棵大树上,大树高14m,且巢离树顶部1m.当它听到巢中幼鸟的叫声,立即赶过去,如果它飞行的速度为5m/s,那它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赶回巢中?(23.〔拓展创新〕在教材中,我们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完全相同的四个直角三角形采用拼图的方式验证了勾股定理的正确性.问题1: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探究S′+S″与S的关系〔如图1〕.问题2: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探究S′+S″与S的关系〔如图2〕.问题3: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形外作半圆,探究S′+S″与S的关系〔如图3〕.24.如图,在平面坐标系中,点A、点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另有两点C〔a,b〕和D〔b,﹣a〕〔a、b均大于0〕;1〕连接OD、CD,求证:∠ODC=45°;2〕连接CO、CB、CA,假设CB=1,C0=2,CA=3,求∠OCB的度数;第7页〔共61页〕3〕假设a=b,在线段OA上有一点E,且AE=3,CE=5,AC=7,求△OCA的面积.25.11世纪的一位阿拉伯数学家曾提出一个“鸟儿捉鱼〞的问题“小溪边长着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是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两棵棕榈树的树干间的距离是 50肘尺.每棵树的树顶上都停着一只鸟.突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去抓鱼,并且同时到达目标.问这条鱼出现的地方离开比较高的棕榈树的树根有多远?26.〔1〕先化简,再求值:x〔x﹣2〕﹣〔x+1〕〔x﹣1〕,其中x=10.〔2〕,求代数式〔x+1〕2﹣4〔x+1〕+4的值.〔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格点,请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①从点A出发在图中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 ;②画出一个以〔1〕中的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并根据所画图形求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27.[问题情境]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种证明方法.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根据弦图,利用面积法进行证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把“数学关系〞〔勾股定理〕带到其它星球,作为地球人与其他星球“人〞进行第一次“谈话〞的语言;[定理表述]请你根据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表达勾股定理;第8页〔共61页〕[尝试证明]以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为根底,将两个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的三角形按如下列图的方式放置,连接两个之间三角形的另外一对锐角的顶点〔如图2〕,请你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知识扩展]利用图2中的直角梯形,我们可以证明<,其证明步骤如下:BC=a+b,AD=又∵在直角梯形ABCD中,有BCAD〔填大小关系〕,即∴.28.观察、思考与验证〔1〕如图1是一个重要公式的几何解释,请你写出这个公式;2〕如图2所示,∠B=∠D=90°,且B,C,D在同一直线上.试说明:∠ACE=90°;3〕伽菲尔德〔1881年任美国第20届总统〕利用〔1〕中的公式和图2证明了勾股定理〔发表在1876年4月1日的?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请你写出验证过程.29.超速行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某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米的点P处,一辆汽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秒,并测得∠APO=60°,∠BPO=45°,是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每小时80千米的限制速度?〔参考数据:,〕第9页〔共61页〕30.中日争端持,我海船加大海域的巡航力度.如,OA⊥OB,OA=45海里,OB=15海里,位于O点,我国海船在点B有一不明国籍的船,自A点出沿着AO方向匀速向所在地点O,我国海船立即从B出以相同的速度沿某直去截艘船,果在点C截住了船.1〕用直尺和作出C的位置;2〕求我国海船行的航程BC的.31.在一次“构造勾股数〞的探究性学中,老出了下表:m2334⋯n1123a22+1232+1232+2242+32⋯b461224⋯c2212321232224232⋯其中m、n正整数,且m>n.1〕察表格,当m=2,n=1,此的a、b、c的能否直角三角形三的?明你的理由.〔2〕探究a,b,c与m、n之的关系并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 ,b= ,c= .3〕以a,b,c的三角形是否一定直角三角形?如果是,明理由;如果不是,出反例.32.如1,在4×8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都1,点P、Q分从点D、A同出向右移,点 P的运速度每秒1个位,点Q的运速度每秒个位,当点P运到点C,两个点都停止运,运第10页〔共61页〕〔0<t<8〕.1〕在4×8的网格2中画出t6秒的段PQ.并求其度;2〕当t多少.△PQB是以BP底的等腰三角形.33.下面的情景,然后解答:〔1〕理解:①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你判断:“等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填是或不是〕②假设某三角形的三分1、、2,三角形〔是或不是〕奇异三角形.〔2〕探究:假设Rt△ABC是奇异三角形,且其两分2、2 ,第三的,且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之比〔从小到大排列,不得含有分母〕.〔3〕:提出一个和奇异三角形有关的.〔不用解答〕34.察以下各式,你有什么?32=4+5,52=12+13,72=24+25,92=40+41,⋯用你的解决以下:第11页〔共61页〕〔1〕填空:112=+;〔2〕请用含字母n〔n为正整数〕的关系式表示出你发现的规律:;〔3〕结合勾股定理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35.小明爸爸给小明出了一道题:如图,修公路AB遇到一座山,于是要修一条隧道BC.A,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在小山的两侧B,C同时施工.过点B作一直线m〔在山的旁边经过〕,过点C作一直线l与m相交于D点,经测量∠ABD=130°,∠D=40°,BD=1000米,CD=800米.假设施工队每天挖100米,求施工队几天能挖完?36.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零件〔△ABC,其中∠ACB=90°〕,放置在一凹槽内,三个顶点A,B,C分别落在凹槽内壁上,∠ADE=∠BED=90°,测得AD=5cm,BE=7cm,求该三角形零件的面积.37.如图,四边形ABCD的三边〔AB、BC、CD〕和BD的长度都为5厘米,动点P 从A出发〔A→B→D〕到D,速度为2厘米/秒,动点Q从点D出发〔D→C→B→A〕到A,速度为厘米/秒.5秒后P、Q相距3厘米,试确定5秒时△APQ的形状.第12页〔共61页〕38.一艘船以20海里/的速度由西向航行,在途中接到台警,台中心正以40海里/的速度由南向北移,距台中心20海里的形区域〔包括界〕都属于台区域,当船到A得台中心移到位于点A正南方的B,且AB=100海里.假设艘船自A按原速度航行,在途中是否会遇到台?假设会,求出船最初遇到台的;假设不会,明理由.39.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宗?中写了一首算秋千索度的?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恰竿,五尺板高离地⋯〞翻成代文:如,秋千OA静止的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将它往前推两步〔EB=10尺〕,此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5尺〕,求秋千索〔OA或OB〕的度.40.如,∠AOB=90°,OA=45cm,OB=15cm,一机器人在点B看一个小球第13页〔共61页〕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多少?1.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 3和4,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7+ C.12或7+ D.以上都不对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44的选项为〔〕A. B. C .D.3.如图,数轴上的点 A所表示的数为x,那么x的值为〔〕A. B.﹣C.2 D.﹣24.如图,带阴影的正方形面积是.5.如图,在Rt△ABC中,∠BCA=90°,点D是BC上一点,AD=BD,假设AB=8,BD=5,那么CD=.第14页〔共61页〕6.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1〕在图①中,画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2〕在图②、图③中,分别画两个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第15页〔共61页〕第16页〔共61页〕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1秋?吴江区期中〕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为5,12,那么斜边上的高〔〕A.6 B.8 C. D.【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得:斜边= =13.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斜边上的高.【解答】解:由题意得,斜边为=13.所以斜边上的高=12×5÷13=.应选D.【点评】运用了勾股定理.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2.〔2021春?抚顺县期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根据此就可以直接判断A、B、C、D选项.【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A、不确定c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A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否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B选项错误;C、∠C=90°,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本命题正确,即C选项正确;D、∠B=90°,所以斜边为b,所以a2+c2=b2,故本命题错误,即D选项错误;第17页〔共61页〕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正确运用,只有斜边的平方才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3.〔2021春?临沭县期中〕如图,是台阶的示意图.每个台阶的宽度都是30cm,每个台阶的高度都是15cm,连接AB,那么AB等于〔〕A.195cm B.200cm C.205cm D.210cm【分析】作出直角三角形后分别求得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后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斜边AB的长.【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AC=15×5=75cm,BC=30×6=180cm,故AB= = =195cm.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4.〔2021春?青山区期中〕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那么这根芦苇的长度是〔〕第18页〔共61页〕〕2=〔x+1〕2,A.10尺B.11尺C.12尺D.13尺【分析】找到题中的直角三角形,设水深为x尺,根据勾股定理解答.【解答】解:设水深为x尺,那么芦苇长为〔x+1〕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解得:x=12,芦苇的长度=x+1=12+1=13〔尺〕,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5.〔2021春?南陵县期中〕如下列图,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那么a的值为〔〕A.﹣1﹣B.1﹣C.﹣D.﹣1+【分析】点A在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上,所以在直角△BO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圆O的半径OA=OB= ,然后由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可以求得a的值.【解答】解:如图,点A在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上.∵在直角△BOC中,OC=2,BC=1,那么根据勾股定理知OB= = = ,∴OA=OB=,a=﹣1﹣.第19页〔共61页〕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找出OA=OB是解题的关键.6.〔2021春?蓟县期中〕一架米长的梯子底部距离墙脚米,假设梯子的顶端下滑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A.米B.米C.米D.米【分析】先根据梯子的顶端下滑了米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Rt△ABC中,,,∴AC== 〔m〕.∵梯子的顶端下滑了米,A′C=2m,∵在Rt△A′B′C中,A′B′=2.,5mA′C=2m,∴B′C=,BB′=B′C﹣﹣.应选C.第20页〔共61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7.〔2021春?罗田县期中〕在△ABC中,∠ACB=90°,AC=12,BC=5,AM=AC,BN=BC,那么MN的长为〔〕A.2B.C.3D.4【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解答.【解答】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B== 13,又∵AC=12,BC=5,AM=AC,BN=BC,AM=12,BN=5,MN=AM+BN﹣AB=12+5﹣13=4.应选D.【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到关系MN=AM+BN﹣AB是关键.8.〔2021春?重庆校级期中〕如图,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的值为〔A.13 B.19 C.25 D.16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知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此题中斜边的平方即为大正方形的面积13,2ab即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从而不难求得〔a+b〕第21页〔共61页〕的值.【解答】解:〔a+b〕2=a2+b2+2ab=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13+〔13﹣1〕=25.应选C.【点评】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a+b〕2=a2+b2+2ab,还要注意图形的面积和a,b之间的关系.二.填空题〔共5小题〕9.〔2021春?固始县期中〕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下列图,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那么h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h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h=24﹣8=16cm;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BD=8,∴AB==17,∴此时h=24﹣17=7cm,所以h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第22页〔共61页〕故答案为:7cm≤h≤16cm.【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求出h的值最大值与最小值是解题关键.10.〔2021春?汕头校级期中〕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的点C处折断,树尖B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2米,那么树高为〔1+ 〕米.【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 C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在直角△ABC中,2+AB22,AC =BC那么12+222,=BC∴BC=,∴那么树高为:〔1+ 〕m.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是解题关键.11.〔2021春?高安市期中〕Rt△ABC中,∠C=90°,a+b=14cm,c=10cm,那么Rt△ABC的面积等于24cm2.【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系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将a+b与c的值代入求出ab的值,即可确定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解答】解:∵Rt△ABC中,∠C=90°,a+b=14cm,c=10cm,∴由勾股定理得:a2+b2=c2,即〔a+b〕2﹣2ab=c2=100,第23页〔共61页〕1962ab=100,即ab=48,Rt△ABC的面ab=24〔cm2〕.故答案:24cm2.【点】此考了勾股定理,熟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的关.12.〔2021春?嘉祥期中〕察以下勾股数第一:3=2×1+1,4=2×1×〔1+1〕,5=2×1×〔1+1〕+1第二:5=2×2+1,12=2×2×〔2+1〕,13=2×2×〔2+1〕+1第三:7=2×3+1,24=2×3×〔3+1〕,25=2×3×〔3+1〕+1第四:9=2×4+1,40=2×4×〔4+1〕,41=2×4×〔4+1〕+1⋯察以上各勾股数成特点,第7勾股数是15,112,113 〔只填数,不填等式〕【分析】通察,得出律:勾股数分2n+1,2n〔n+1〕,2n〔n+1〕+1,由此可写出第7勾股数.【解答】解:∵第1:3=2×1+1,4=2×1×〔1+1〕,5=2×1×〔1+1〕+1,第2:5=2×2+1,12=2×2×〔2+1〕,13=2×2×〔2+1〕+1,第3:7=2×3+1,24=2×3×〔3+1〕,25=2×3×〔3+1〕+1,第4:9=2×4+1,40=2×4×〔4+1〕41=2×4×〔4+1〕+1,∴第7勾股数是2×7+1=15,2×7×〔7+1〕=112,2×7×〔7+1〕+1=113,即15,112,113.故答案:15,112,113.【点】此考的知点是勾股数,属于律性目,关是通察找出律求解.13.〔2021春?武昌区期中〕察以下一数:列:3、4、5,猜想:32=4+5;列:5、12、13,猜想:52=12+13;列:7、24、25,猜想:72=24+25;⋯第24页〔共61页〕列:13、b、c,猜想:132=b+c;你分析上述数据的律,合相关知求得b= 84 ,c= 85 .【分析】真察三个数之的关系:首先每一的三个数勾股数,第一个数从3开始的奇数,第二、三个数的自然数;一步第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三个数的和;最后得出第n数〔2n+1〕,〔〕,〔〕,由此律解决.【解答】解:在32=4+5中,4= ,5= ;在52=12+13中,12= ,13= ;⋯在13、b、c中,b= =84,c= =85.【点】真察各式的特点,律是解的关.三.解答〔共27小〕14.〔2021春?黄期中〕a,b,c三角形ABC的三,且足a2+b2+c2+338=10a+24b+26c,判个三角形的形状.【分析】的式子形,出三个非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求出a、b、c,再两小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的平方即可.【解答】解:由a2+b2+c2+338=10a+24b+26c,得:〔a210a+25〕+〔b224b+144〕+〔c226c+169〕=0,即:〔a5〕2+〔b12〕2+〔c13〕2=0,由非数的性可得:,解得,52+122=169=132,即a2+b2=c2,∴∠C=90°,即三角形ABC直角三角形.【点】本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用、完全平方公式、非数的性.判第25页〔共61页〕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15.〔2021秋?永登县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 ,CD= ,DA=1,且AB⊥CB于B.试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连接AC,那么在直角△ABC中,AB,BC可以求AC,根据AC,AD,CD的长可以判定△ACD为直角三角形,1〕根据∠BAD=∠CAD+∠BAC,可以求解;2〕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BC和△ACD的面积之和可以解题.【解答】解:〔1〕连接AC,AB⊥CB于B,∴∠B=90°,在△ABC中,∵∠B=90°,AB2+BC2=AC2,又∵AB=CB=,AC=2,∠BAC=∠BCA=45°,CD=,DA=1,CD2=5,DA2=1,AC2=4.AC2+DA2=CD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DAC=90°,∴∠BAD=∠BAC+∠DAC=45°+90°=135°;第26页〔共61页〕2〕∵∠DAC=90°,AB⊥CB于B,∴S△ABC= ,S△DAC= ,AB=CB=,DA=1,AC=2,∴S△ABC=1,S△DAC=1而S四边形ABCD=S△ABC+S△DAC,∴S四边形ABCD=2.【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考查了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此题中求证△ACD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2021春?邹城市校级期中〕如图,小华准备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作一个三边长分别为4,5,的三角形,请你帮助小华作出来.【分析】直接利用网格结合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答】解:如下列图:△ABC即为所求.第27页〔共61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正确借助网格求出是解题关键.17.〔2021春?平南县期中〕如下列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分析】根据所走的方向可判断出△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解答】解:∵AD∥BE∴∠ABE=∠DAB=60°∵∠CBE=30°∴∠ABC=180°﹣∠ABE﹣∠CBE=180°﹣60°﹣30°=90°,在Rt△ABC中,∴= =200,(∴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0km.【点评】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先确定是直角三角形后,根据各边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的长,且求出∠DAC的度数,进而可求出点C在点A的什么方向上.18.〔2021秋?新泰市期中〕如图,在气象站台A的正西方向32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BD方向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响.1〕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气象台将受台风的影响,求台风影响气象台的时间会持续多长?第28页〔共61页〕第29页〔共61页〕【分析】〔1〕过A作AE⊥BD于E,线段AE的长即为台风中心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题意得出线段CD就是气象台A受到台风影响的路程,求出CD的长,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过A作AE⊥BD于E,如图1所示:∵台风中心在BD上移动,∴AE的长即为气象台距离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在Rt△ABE中,∠ABE=90°﹣60°=30°,∴AE=AB=160,即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是160km.〔2〕∵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BD方向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响,∴线段CD就是气象台A受到台风影响的路程,连接AC,如图2所示:在Rt△ACE中,AC=200km,AE=160km,∴CE==120k m,∵AC=AD,AE⊥CD,∴CE=ED=120km,∴CD=240km.∴台风影响气象台的时间会持续240÷20=12〔小时〕.(【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垂径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出CD是解决问题〔2〕的关键.19.〔2021春?阳东县期中〕如图,△ABC中,∠B=90°,AB=8cm,BC=6cm,P、Q分别为AB、BC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在运动过程中,直线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局部?假设能够,请求出运动时间;假设不能够,请说明理由.第30页〔共61页〕【分析】〔1〕我们求出BP、BQ的长,用勾股定理解决即可.〔2〕△PQB形成等腰三角形,即BP=BQ,我们可设时间为t,列出方程2t=8﹣1×t,解方程即得结果.〔3〕直线PQ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局部,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10cm,即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那么有BP+BQ=12,即2t+〔8﹣1×t〕=1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出发2秒后,AP=2,BQ=4,∴BP=8﹣2=6,PQ= =2 ;〔3分〕〔2〕设时间为t,列方程得2t=8﹣1×t,解得t= ;〔6分〕〔3〕假设直线PQ能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局部,由AB=8cm,BC=6c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10cm,即三角形的周长为8+6+10=24cm,那么有BP+BQ=×24=12,设时间为t,列方程得:2t+〔8﹣1×t〕=12,解得t=4,当t=4时,点Q运动的路程是4×2=8>6,所以直线PQ不能够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局部.〔10分〕【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20.〔2021秋?江阴市期中〕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方法叫做构图法.第31页〔共61页〕。

八年级初二数学 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 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C =90°,点F 是AB 边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DFE =90°,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下列结论:①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②△ABC 的面积是四边形CDFE 面积的2倍;③CD +CE =2FA ;④AD 2+BE 2=DE 2.其中错误结论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图,在ABC 中,90A ∠=︒,6AB =,8AC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若则AD 的长为( )A .2B .2C .3D .43.如图,小红想用一条彩带缠绕易拉罐,正好从A 点绕到正上方B 点共四圈,已知易拉罐底面周长是12 cm ,高是20 cm ,那么所需彩带最短的是( )A .13 cmB .4cmC .4cmD .52 cm4.如图,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黑、白两个甲壳虫同时从点A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棱向前爬行,黑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A 1→A 1D 1→…,白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B→BB 1→…,并且都遵循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与第n 条棱所在的直线必须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其中n 是正整数).那么当黑、白两个甲壳虫各爬行完第2017条棱分别停止在所到的正方体顶点处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A.0B.1C.3D.25.“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即: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A.3 B.5 C.4.2D.46.如图,已知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MN=12,MA=3,MB>3,以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以点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N,使M、N两点重合成一点C,构成△ABC,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B的长是()A.3 B.5 C.4或5 D.3或517.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4cm,A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径是()A.9 B.210C.326D.128.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BC的长是()A.32B.2 C.22D109.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6,8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BD 的长为( )A .7B .254C .6D .11210.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A =90°,BD =4,CF =6,设正方形ADOF 的边长为x ,则210x x +=( )A .12B .16C .20D .24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ABC ACB ∠+∠=__________°(点A ,B ,C 是网格线交点).12.已知Rt △ABC 中,AC =4,BC =3,∠ACB =90°,以AC 为一边在Rt △ABC 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13.已知,在△ABC 中,∠C=90°,AC=BC=7,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C 上,点F 在BC 上,DE=DF ,若BF=4,则EF=_______14.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123,,S S S ,已知12310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F ,交 AC 于 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 ,若 EG =3,则 BF 的长是______.16.如图,正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 和3cm ,高为5cm .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_____cm .17.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A=3,PB=4,PC=5,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BQC ≌△BPA ,连接PQ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有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BPQ 是等边三角形 ②△PCQ 是直角三角形 ③∠APB=150° ④∠APC=135°18.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格点可得△ABC ,则AC 边上的高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BC 内,AD 平分BAC ∠,连结CD ,把ADC 沿CD 折叠,AC 落在CE 处,交AB 于F ,恰有CE AB ⊥.若10BC =,7AD =,则EF =__________.20.在Rt ABC 中,90A ∠=︒,其中一个锐角为60︒,23BC =,点P 在直线AC 上(不与A ,C 两点重合),当30ABP ∠=︒时,CP 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7,3,2AD BD CD ===求:(1)AE 长;(2)∠BDC 的度数:(3)AC 的长.22.如图,已知ABC ∆中,90B ∠=︒,8AB cm =,6BC 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当2t =秒时,求PQ 的长;(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3)若Q 沿B C A →→方向运动,则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3.阅读与理解:折纸,常常能为证明一个命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例如,在ABC 中,AB AC >(如图),怎样证明C B ∠>∠呢?分析:把AC 沿A ∠的角平分线AD 翻折,因为AB AC >,所以,点C 落在AB 上的点C '处,即AC AC '=,据以上操作,易证明ACD AC D '△△≌,所以AC D C '∠=∠,又因为AC D B '∠>∠,所以C B ∠>∠.感悟与应用:(1)如图(a ),在ABC 中,90ACB ∠=︒,30B ∠=︒,CD 平分ACB ∠,试判断AC 和AD 、B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b ),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6AC =,8AD =,12DC BC ==,①求证:180B D ∠+∠=︒;②求AB 的长.24.如图,△ABC 中AC =BC ,点D ,E 在AB 边上,连接CD ,CE .(1)如图1,如果∠ACB =90°,把线段C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F ,连接BF , ①求证:△ACD ≌△BCF ;②若∠DCE =45°, 求证:DE 2=AD 2+BE 2;(2)如图2,如果∠ACB =60°,∠DCE =30°,用等式表示AD ,DE ,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5.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90B ∠=︒,16AB cm =,20AC cm =,P 、Q 是ABC ∆的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s .(1)则BC =____________cm ;(2)当t 为何值时,点P 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CQ =_________?(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直接写出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是第三边的两倍,则称这个三角形是“优三角形”,这两条边的比称为“优比”(若这两边不等,则优比为较大边与较小边的比),记为k . (1)命题:“等边三角形为优三角形,其优比为1”,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2)已知ABC 为优三角形,AB c =,AC b =,BC a =,①如图1,若90ACB ∠=︒,b a ≥,6b =,求a 的值.②如图2,若c b a ≥≥,求优比k 的取值范围.(3)已知ABC 是优三角形,且120ABC ∠=︒,4BC =,求ABC 的面积.27.如图1,△ABC 中,CD ⊥AB 于D ,且BD : AD : CD =2 : 3 : 4,(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S △ABC =40cm 2,如图2,动点M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BA 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速度沿线段AC 向点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 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①若△DMN 的边与BC 平行,求t 的值;②若点E 是边AC 的中点,问在点M 运动的过程中,△MDE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备用图28.已知n组正整数:第一组:3,4,5;第二组:8,6,10;第三组:15,8,17;第四组:24,10,26;第五组:35,12,37;第六组:48,14,50;…(1)是否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若存在,请写出这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是否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若可以,请说明理由;若不可以,请举出反例.29.(1)如图1,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且点D在BC边上滑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EC,①则线段BC,DC,E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②求证:BD2+CD2=2AD2;(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C=∠ACB=∠ADC=45°.若BD=9,CD=3,求AD 的长.30.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有一足够大的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菱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两边分别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P=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请直接判断△AEF的形状是.(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结论①错误,因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结论②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③错误,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④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进行判断.【详解】连接CF,交DE于点P,如下图所示结论①错误,理由如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分别为△AFC≌△BFC,△AFD≌△CFE,△CFD≌△BFE.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FA=FC=FB,易得△AFC≌△BFC.∵FC⊥AB,FD⊥FE,∴∠AFD=∠CFE.∴△AFD≌△CFE(ASA).同理可证:△CFD≌△BFE.结论②正确,理由如下:∵△AFD≌△CFE,∴S△AFD=S△CFE,∴S四边形CDFE=S△CFD+S△CFE=S△CFD+S△AFD=S△AFC=12S△ABC,即△AB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FE的面积的2倍.结论③错误,理由如下:∵△AFD≌△CFE,∴CE=AD,∴2FA.结论④正确,理由如下:∵△AFD≌△CFE,∴AD=CE;∵△CFD ≌△BFE ,∴BE=CD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D CE DE +=,∴222AD BE DE +=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重要几何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B解析:B【分析】过点O 作OE ⊥BC 于E ,OF ⊥AC 于F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D=OE=OF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易得四边形ADFO 为正方形,根据线段间的转化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过点O 作OE ⊥BC 于E ,OF ⊥AC 于F ,∵BO,CO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所以OD=OE=OF ,又BO=BO,∴△BDO ≌△BEO,∴BE=BD.同理可得,CE=CF.又四边形ADOE 为矩形,∴四边形ADOE 为正方形.∴AD=AF.∵在Rt △ABC 中,AB=6,AC=8,∴BC=10.∴AD+BD=6①,AF+FC=8②,BE+CE=BD+CF=10③,①+②得,AD+BD+AF+FC=14,即2AD+10=14,∴AD=2.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D解析:D【分析】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详解】如图,由图可知,彩带从易拉罐底端的A处绕易拉罐4圈后到达顶端的B处,将易拉罐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螺旋线长为四个长方形并排后的长方形的对角线长,设彩带最短长度为xcm,∵∵易拉罐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20cm,∴x2=(12×4)2+202∴x2=(12×4)2+202,所以彩带最短是52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4.D解析:D【分析】先确定黑、白两个甲壳虫各爬行完第2017条棱分别停止的点,再根据停止点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黑甲壳虫爬行一圈的路线是AA1→A1D1→D1C1→C1C→CB→BA,回到起点.乙甲壳虫爬行一圈的路线是AB→BB1→B1C1→C1D1→D1A1→A1A.因此可以判断两个甲壳虫爬行一圈都是6条棱,因为2017÷6=336…1,所以黑、白两个甲壳虫各爬行完第2017条棱分别停止的点都是A1,B.2,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注意找到规律:黑、白甲壳虫每爬行6条边后又重复原来的路径是解此题的关键.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出折断处离地面的长度即可.【详解】解: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 是x 尺,根据题意可得:x 2+42=(10-x )2,解得:x=4.2,答: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 是4.2尺.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6.C解析:C【分析】设AB =x ,则BC =9-x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x 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计算解答.【详解】解:∵在△ABC 中,AC =AM =3,设AB =x ,BC =9-x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3939x x x x +-⎧⎨+-⎩>>, 解得3<x <6,①AC 为斜边,则32=x 2+(9-x )2,即x 2-9x +36=0,方程无解,即AC 为斜边不成立,②若AB 为斜边,则x 2=(9-x )2+32,解得x =5,满足3<x <6,③若BC 为斜边,则(9-x )2=32+x 2,解得x =4,满足3<x <6,∴x =5或x =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等,分类讨论和方程思想是解答的关键.7.B【分析】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AB =22(24)2210++=.故选:B .【点睛】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8.D解析:D【分析】根据条件可以得出∠E =∠ADC =90°,进而得出△CEB ≌△ADC ,就可以得出AD =CE ,再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BC 的值.【详解】解:∵BE ⊥CE ,AD ⊥CE ,∴∠E =∠ADC =90°,∴∠EBC +∠BCE =90°.∵∠BCE +∠ACD =90°,∴∠EBC =∠DCA .在△CEB 和△ADC 中,E ADC EBC DCA BC AC ∠=∠⎧⎪∠=∠⎨⎪=⎩, ∴△CEB ≌△ADC (AAS ),∴CE =AD =3,在Rt △BEC 中,2222BC=BE +CE =1+3=1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BD,设BD=x,则CD=8-x,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AD=BD,设BD=x,则CD=8-x,在Rt△ACD中,∵AC2+CD2=AD2,∴62+(8-x)2=x2,解得x= 25 4∴BD=25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在直角三角形AC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整理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由题意得:BE=BD=4,CE=CF=6,∴BC=BE+CE=BD+CF=10,在Rt△ABC中,AC2+AB2=BC2,即(6+x)2+(x+4)2=102,整理得,x2+10x﹣24=0,∴x2+10x=2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45【分析】如下图,延长BA至网络中的点D处,连接CD. ABC ACB DAC∠+∠=∠,只需证△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如下图,延长BA至网络中的点D处,连接CD设正方形网络每一小格的长度为1则根据网络,555BC=5,∴5其中BD、DC、BC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CDA=90°∵AD=DC∴△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C=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是在网格中考察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关键是延长BA,构造处△ABC的外角∠CAD 12.72965【分析】分三种情形讨论:(1)如图1中,以点C所在顶点为直角时;(2)如图2中,以点D所在顶点为直角时;(3)如图3中,以点A所在顶点为直角时.【详解】(1)如图1中,以点C所在顶点为直角时.∵AC=CD=4,BC=3,∴BD=CD+BC=7;(2)如图2中,以点D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BC与E,连接BD.在Rt△BDE中DE=2,BE=5,∴BD2229DE BE+(3)如图3中,以点A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BC于E,在Rt△BDE中,DE=4.BE=7,∴BD2265DE BE+故答案为:7296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3.322或11或5或109 5【分析】分别就E,F在AC,BC上和延长线上,分别画出图形,过D作DG⊥AC,DH⊥BC,垂足为G,H,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和运用勾股定理作答即可.【详解】解:①过D作DG⊥AC,DH⊥BC,垂足为G,H∴DG∥BC,∠CDG=∠CDH=45°又∵D是AB的中点,∴DG=12 BC同理:DH=12 AC又∵BC=AC∴DG=DH在Rt△DGE和Rt△DHF中DG=DH,DE=DF∴Rt△DGE≌Rt△DHF(HL )∴GE=HF又∵DG=DH,DC=DC∴△GDC≌△FHC∴CG=HC∴CE=GC -GE=CH-HF=CF=AB-BF=3 ∴EF=223332+=②过D 作DG⊥AC,DH⊥BC,垂足为G ,H∴DG∥BC,∠CDG=∠CDH=45°又∵D 是AB 的中点,∴DG=12BC 同理:DH=12AC 又∵BC=AC∴DG=DH 在Rt△DGE 和Rt△DHF 中DG=DH,DE=DF ∴Rt△DGE≌Rt△DHF(HL )∴GE=HF又∵DG=DH,DC=DC∴△GDC≌△FHC∴CG=HC∴CE=CF=AC+AE=AB+BF=7+4=11221111112+=③如图,以点D 为圆心,以DF 长为半径画圆交AC 边分别为E 、E ',过点D 作DH⊥AC 于点H ,可知DF DE DE '==,可证△EHD≌△E HD ',CE D CFD '≌,△DH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2=45°∴∠EDF=2(∠1+∠2)=90°∴△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AED CFD △△≌∴AE=CF=3,CE=BF=4∴2222435EF CE CF =+=+=④有第③知,EF=5,且△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D=DF=522,可证△E CF E DE ''∆∽,2223y x +=525222x =+综上可得:25x =∴2222E F DE DF DE '''''=+=1095E F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方面的知识,做出辅助线、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103. 【分析】 根据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得出CG=NG ,CF=DG=NF ,再根据()21S CG DG =+,22S GF =,()23S NG NF =-,12310S S S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八个直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CG=NG ,CF=DG=NF∴()2222122S CG DG CG DG CG DG GF CG DG =+=++=+ 22S GF =()22232S NG NF NG NF NG NF =-=+-∴2222212322310S S S GF CG DG GF NG NF NG NF GF ++=+⋅+++-⋅== ∴2103GF =故2103S = 故答案为10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由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5.4【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E=EC ,∠AEG=∠AEF=90°,求出∠B=∠C=∠G=30°,根据勾股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E 和EF ,即可求出FG ,再求出BF=FG 即可【详解】∵AC 的垂直平分线FG ,∴AE=EC ,∠AEG=∠AEF=90°,∵∠BAC=120°,∴∠G=∠BAC-∠AEG=120°-90°=30°,∵∠BAC=120°,AB=AC ,∴∠B=∠C=12(180°-∠BAC )=30°, ∴∠B=∠G ,∴BF=FG ,∵在Rt △AEG 中,∠G=30°,EG=3,∴AG=2AE ,即(2AE )2=AE 2+32,∴即同理在Rt △CEF 中,∠C=30°,CF=2EF ,(2EF )2=EF 2+2,∴EF=1(负值舍去),∴BF=GF=EF+CE=1+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6.55【解析】【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展开图如图所示:由题意,在Rt △APQ 中,PD=10cm ,DQ=5cm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2222105PD QD +=+5cm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7.①②③【解析】【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BQC ≌△BPA ,∴∠BPA =∠BQC ,BP =BQ =4,QC =PA =3,∠ABP =∠QBC ,60PBQ PBC CBQ PBC ABP ABC ∴∠=∠+∠=∠+∠=∠=,∴△BPQ 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PQ =BP =4,2222224325,525PQ QC PC +=+===,222PQ QC PC ∴+=,90PQC ∴∠=,即△PQC 是直角三角形,②正确. ∵△BPQ 是等边三角形,60PBQ BQP ∴∠=∠=,∵△BQC ≌△BPA ,∴∠APB =∠B QC ,6090150BPA BQC ∴∠=∠=+=,③正确.36015060150APC QPC QPC ∴∠=---∠=-∠,90PQC PQ QC ∠=≠,,45QPC ∴∠≠,即135APC ∠≠,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18.355 【详解】 四边形DEFA 是正方形,面积是4; △ABF,△ACD 的面积相等,且都是 ×1×2=1. △BCE 的面积是:12×1×1=12. 则△ABC 的面积是:4﹣1﹣1﹣12=32. 在直角△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222+1=5.设AC 边上的高线长是x .则12AC•x=5x=32, 解得:x=355.355. 19.4913【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延长AD ,交BC 于点G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得出AG BC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得出2345∠+∠=︒,从而得出CD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面积公式可求出AC 、CE 、CF 的长,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交BC 于点G AD 平分BAC ∠,,10AB AC BC ==,B ACB AG BC ∴∠=∠⊥,且AG 是BC 边上的中线 1123,52B CG BC ∴∠=∠+∠+∠== 由折叠的性质得12,CE AC ∠=∠=123223B ∠=∠+∠+∠=∠+∠∴CE AB ⊥,即90BFC ∠=︒390B ∴∠+∠=︒230239+∴∠∠=∠+︒,即2345∠+∠=︒CD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5DG CG ==7512AG AD DG ∴=+=+=在Rt ACG ∆中,222251213AC CG AG =+=+=13CE AB AC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122ABC S BC AG AB CF ∆=⋅=⋅ 即1110121322CF ⨯⨯=⨯⋅,解得12013CF = 12049131313EF CE CF ∴=-=-= 故答案为:4913.【点睛】本题是一道较难的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0.23或2或4【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4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含30°角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如图1:当∠C=60°时,∠ABC=30°,与∠ABP=30°矛盾;如图2:当∠C=60°时,∠ABC=30°,∵∠ABP=30°,∴∠CBP=60°,∴△PBC 是等边三角形,∴23CP BC ==;如图3:当∠ABC=60°时,∠C=30°,∵∠ABP=30°,∴∠PBC=60°-30°=30°,∴PC=PB , ∵23BC =, ∴222213,(23)(3)32AB BC AC BC AB ===-=-=, 在Rt △APB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AP AB BP +=, 即222()AC PC AB PC -+=, 即222(3)(3)PC PC -+=,解得2PC =,如图4:当∠ABC=60°时,∠C=30°,∵∠ABP=30°, ∴∠PBC=60°+30°=90°,∴12BP PC = 在Rt △BCP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BP BC PC +=,即2221()(23)2PC PC +=,解得PC=4(已舍去负值).综上所述,CP 的长为232或4.故答案为:32或4.【点睛】本题考查含30°角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理解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边是斜边的一半,并能通过勾股定理去求另外一个直角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21.(132)150°;(31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SAS 证明△BCD ≌△AC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结果;(2)在△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ED =90°,进而可求出∠AEC 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答案;(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PE 与CP 的长,进而可得AE =CP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AEG ≌△CPG ,于是可得AG =CG ,PG =EG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G 的长,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D =CE =DE =2,∠ACB =∠DCE =60°,∴∠BCD =∠ACE ,在△BCD 与△ACE 中,∵BC =AC ,∠BCD =∠ACE ,CD =CE ,∴△BCD ≌△ACE ,∴AE =BD =3; (2)在△ADE 中,∵7,3,2AD AE DE ===, ∴DE 2+AE 2=()()222237+==AD 2, ∴∠AED =90°,∵∠DEC =60°,∴∠AEC =150°,∵△BCD ≌△ACE ,∴∠BDC =∠AEC =150°;(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CDE 是等边三角形,∴PE =12DE =1,CP 22213-=,∴AE =CP ,在△AEG 与△CPG 中,∵∠AEG =∠CPG =90°,∠AGE =∠CGP ,AE =CP ,∴△AEG ≌△CPG ,∴AG =CG ,PG =EG =12,∴AG =()222211332AE EG ⎛⎫+=+= ⎪⎝⎭, ∴AC =2AG =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213;(2)83;(3)5.5秒或6秒或6.6秒【分析】(1)根据点P 、Q 的运动速度求出AP ,再求出BP 和BQ ,用勾股定理求得PQ 即可; (2)由题意得出BQ BP =,即28t t =-,解方程即可;(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有三种情况: ①当CQ BQ =时(图1),则C CBQ ∠=∠,可证明A ABQ ∠=∠,则BQ AQ =,则CQ AQ =,从而求得t ;②当CQ BC =时(图2),则12BC CQ +=,易求得t ;③当BC BQ =时(图3),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则求出BE ,CE ,即可得出t .【详解】(1)解:(1)224BQ cm =⨯=,8216BP AB AP cm =-=-⨯=,90B ∠=︒,222246213()PQ BQ BP cm =+=+=;(2)解:根据题意得:BQ BP =,即28t t =-,解得:83t =; 即出发时间为83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 (3)解:分三种情况:①当CQ BQ =时,如图1所示:则C CBQ ∠=∠,90ABC ∠=︒,90CBQ ABQ ∴∠+∠=︒,90A C ∠+∠=︒,A ABQ ∴∠=∠BQ AQ ∴=,5CQ AQ ∴==,11BC CQ ∴+=,112 5.5t ∴=÷=秒.②当CQ BC =时,如图2所示:则12BC CQ +=1226t ∴=÷=秒.③当BC BQ =时,如图3所示: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 则68 4.8()10AB BC BE cm AC ⨯=== 22 3.6CE BC BE cm ∴=-=,27.2CQ CE cm ∴==,13.2BC CQ cm ∴+=,13.22 6.6t ∴=÷=秒.由上可知,当t 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3.(1)BC−AC =AD ;理由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AB=14【分析】(1)在CB 上截取CE =CA ,连接DE ,证△ACD ≌△ECD 得DE =DA ,∠A =∠CED =60°,据此∠CED =2∠CBA ,结合∠CED =∠CBA +∠BDE 得出∠CBA =∠BDE ,即可得DE =BE ,进而得出答案;(2)①在AB 上截取AM =AD ,连接CM ,先证△ADC ≌△AMC ,得到∠D =∠AMC ,CD=CM,结合CD=BC知CM=CB,据此得∠B=∠CMB,根据∠CMB+∠CMA=180°可得;②设BN=a,过点C作CN⊥AB于点N,由CB=CM知BN=MN=a,CN2=BC2−BN2=AC2−AN2,可得关于a的方程,解之可得答案.【详解】解:(1)BC−AC=AD.理由如下:如图(a),在CB上截取CE=CA,连接DE,∵CD平分∠ACB,∴∠ACD=∠ECD,又CD=CD,∴△ACD≌△ECD(SAS),∴DE=DA,∠A=∠CED=60°,∴∠CED=2∠CBA,∵∠CED=∠CBA+∠BDE,∴∠CBA=∠BDE,∴DE=BE,∴AD=BE,∵BE=BC−CE=BC−AC,∴BC−AC=AD.(2)①如图(b),在AB上截取AM=AD,连接CM,∵AC平分∠DAB,∴∠DAC=∠MAC,∵AC=AC,∴△ADC≌△AMC(SAS),∴∠D=∠AMC,CD=CM=12,∵CD=BC=12,∴CM=CB,∴∠B=∠CMB,∵∠CMB+∠CMA=180°,∴∠B+∠D=180°;②设BN=a,过点C作CN⊥AB于点N,∵CB=CM=12,∴BN=MN=a,在Rt △BCN 中,2222212CN BC BN a --==,在Rt △ACN 中,2222216(8)CN AC AN a --+==, 则22221216(8)a a --+=,解得:a =3,即BN =MN =3,则AB =8+3+3=14,∴AB=14.【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才能得出结果.24.(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DE 2= EB 2+AD 2+EB ·AD ,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D ,∠DCF=90°,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ACD ≌△BCF ;②连接EF ,根据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F=90°,再证明△DCE ≌△FCE 得到EF=DE 即可证明;(2)根据(1)中的思路作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出相等的边,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D ,DE ,BE 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①证明:由旋转可得CF=CD ,∠DCF=90°∵∠ACD=90°∴∠ACD=∠BCF又∵AC=BC∴△ACD ≌△BCF②证明:连接EF ,由①知△ACD ≌△BCF∴∠CBF=∠CAD=∠CBA=45°,∠BCF=∠ACD ,BF=AD∴∠EBF=90°∴EF 2=BE 2+BF 2,∴EF 2=BE 2+AD 2又∵∠ACB=∠DCF=90°,∠CDE=45°∴∠FCE=∠DCE=45°又∵CD=CF ,CE=CE∴△DCE≌△FCE∴EF=DE∴DE2= AD2+BE2⑵DE2=EB2+AD2+EB·AD理由:如图2,将△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F,过点F作FG⊥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EF,∴∠CBE=∠CAD,∠BCF=∠ACD, BF=AD∵AC=BC,∠ACB=60°∴∠CAB=∠CBA =60°∴∠ABE=120°,∠EBF=60°,∠BFG=30°∴BG=12BF,3∵∠ACB=60°,∠DCE=30°,∴∠ACD+∠BCE=30°,∴∠ECF=∠FCB+∠BCE=30°∵CD=CF,CE=CE∴△ECF≌△ECD∴EF=ED在Rt△EFG中,EF2=FG2+EG2又∵EG=EB+BG∴EG=EB+12 BF,∴EF2=(EB+12BF)2+(32BF)2∴DE2=(EB+12AD)2+3)2∴DE2=EB2+AD2+EB·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旋转模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转换线段,并通过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25.(1)12;(2)t=12.5s 时,13 cm ;(3)11s 或12s 或13.2s【分析】(1)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 = PA =t ,则PB =16-t .在Rt △BPC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t 的值,判断出此时,点Q 在边AC 上,根据CQ =2t -BC 计算即可;(3)用t 分别表示出BQ 和CQ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BQ =BC 、CQ =BC 和BQ =CQ 三种情况,分别得到关于t 的方程,可求得t 的值.【详解】(1)在Rt △ABC 中,BC 2222212016AC AB =-=-=(cm ).故答案为:12;(2)如图,点P 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连接PC ,∴PC = PA =t ,PB =16-t . 在Rt △BPC 中,222BC BP CP +=,即2221216)t t +-=(, 解得:t =252. ∵Q 从B 到C 所需的时间为12÷2=6(s ),252>6, ∴此时,点Q 在边AC 上,CQ =25212132⨯-=(cm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CQ =BQ 时,如图1所示,则∠C =∠CBQ .∵∠ABC =90°,∴∠CBQ +∠ABQ =90°,∠A +∠C =90°,∴∠A =∠ABQ ,∴BQ =AQ ,∴CQ =AQ =10,∴BC +CQ =22,∴t =22÷2=11(s ).②当CQ =BC 时,如图2所示,则BC +CQ =24,∴t =24÷2=12(s ).③当BC =BQ 时,如图3所示,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则BE 121648205AB BC AC ⋅⨯===, ∴CE 2222483612()55BC BE =-=-==7.2. ∵BC =BQ ,BE ⊥CQ ,∴CQ =2CE =14.4,∴BC +CQ =26.4,∴t =26.4÷2=13.2(s ).综上所述:当t 为11s 或12s 或13.2s 时,△BCQ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知识.用时间t 表示出相应线段的长,化“动”为“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26.(1)该命题是真命题,理由见解析;(2)①a 的值为92;②k 的取值范围为13k ≤<;(3)ABC ∆.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优三角形和优比的定义即可判断;(2)①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 的值,再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列出,,a b c 的等式,然后求解即可;②类似①分三种情况分析,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每种情况下,,a b c 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优比的定义求解即可;(3)如图(见解析),设BD x =,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出AC 、AB 的长及ABC ∆面积的表达式,再类似(2),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三种情况分别列出等式,然后解出x 的值,即可得出ABC ∆的面积.【详解】(1)该命题是真命题,理由如下:设等边三角形的三边边长为a则其中两条边的和为2a ,恰好是第三边a 的2倍,满足优三角形的定义,即等边三角形为优三角形又因该两条边相等,则这两条边的比为1,即其优比为1故该命题是真命题;(2)①90,6CB b A ∠=︒=c ∴=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三种情况:当2a b c +=时,6a +=,整理得24360a a -+=,此方程没有实数根当2a c b +=时,12a =,解得92a =当2b c a +=时,62a =,解得86a =>,不符题意,舍去综上,a 的值为92; ②由题意得:,,a b c 均为正数 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三种情况:(c b a ≥≥)当2a b c +=时,则1b k a=≥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b a c a b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拔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拔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拔高练习《勾股定理》拔高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下列说法: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⑤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2.(5分)在Rt△ABC中,∠C=90°,周长为24,斜边与一直角边之比为5: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20B.24C.28D.303.(5分)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B.8C.64D.164.(5分)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1+S2>S3B.S1+S2<S3C.S1+S2=S3D.S12+S22>S325.(5分)如图,正方形的面积是()A.5B.7C.25D.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在△ABC中,AB=17cm,AC=10cm,BC边上的高等于8cm,则BC 的长为cm.7.(5分)如图,Rt△ABC的周长为30cm,面积为30cm2,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PQ和正方形ACMN.则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cm28.(5分)如图,已知AD是Rt△ABC的角平分线,∠ACB=90°,AC=6,BC =8,则BD=.9.(5分)如图,已知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B,C,D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8,则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5分)如图,在Rt△ABC中,∠C=90°,BC=6,∠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且BD=10,点E是AB边上的一动点,则DE 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在△ABC中,CE平分∠ACB,CF平分∠ACD,且EF∥BC 交AC于M,若CM=5,则CE2+CF2等于多少?12.(10分)在等腰△ABC中,已知AB=AC,BD⊥AC于D.(1)若∠A=48°,求∠CBD的度数;(2)若BC=15,BD=12,求AB的长.13.(10分)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14.(10分)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16cm,腰AC=10cm,AD是底边BC上的高,一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0)(1)求AD的长;(2)当△P AC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15.(10分)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美丽三角形”,(1)如图△ABC中,AB=AC=,BC=2,求证:△ABC是“美丽三角形”;(2)在Rt△ABC中,∠C=90°,AC=2,若△ABC是“美丽三角形”,求BC的长.《勾股定理》拔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下列说法: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⑤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①正确;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②错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③正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④正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⑤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掌握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2.(5分)在Rt△ABC中,∠C=90°,周长为24,斜边与一直角边之比为5: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20B.24C.28D.30【分析】由斜边与一直角边比是5:4,设斜边是5k,则直角边是4k,根据勾股定理,得另一条直角边是3k,根据题意,求得三边的长,进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即可.【解答】解:设斜边是5k,直角边是4k,根据勾股定理,得另一条直角边是3k.∵周长为24,∴4k+5k+3k=24,解得:k=2.∴三边分别是8,6,10.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出三边,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即可,要求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3.(5分)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B.8C.64D.16【分析】此图是一个勾股图,可得225+A=289,从而易求A.【解答】解:如右图所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5+A=289,∴A=6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此题所给的图中,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4.(5分)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1+S2>S3B.S1+S2<S3C.S1+S2=S3D.S12+S22>S32【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和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设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1、a2、a3,所以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勾股定理结合图形求面积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找出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出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5.(5分)如图,正方形的面积是()A.5B.7C.25D.1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可得:正方形的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2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在△ABC中,AB=17cm,AC=10cm,BC边上的高等于8cm,则BC的长为9或21cm.【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D、CD,再分点D在边BC上和在C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出BC的长度.【解答】解:过点A作AD⊥BC于D,由勾股定理得,BD==15(cm),CD==6(cm),如图1,BC=CD+BD=21(cm),如图2,BC=BD﹣CD=9(cm),故答案为:9或21.【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7.(5分)如图,Rt△ABC的周长为30cm,面积为30cm2,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PQ和正方形ACMN.则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69cm2【分析】根据Rt△ABC的周长为30cm,面积为30cm2,得出三角形的边长,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Rt△ABC的周长为30cm,面积为30cm2,∴b+c=30﹣a,bc=60,∴(b+c)2=b2+c2+2bc=a2+120=(30﹣a)2,解得:a=13,∴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b2+c2=a2=169cm2,故答案为:169.【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此题时,巧妙地运用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来求△ABC的面积.8.(5分)如图,已知AD是Rt△ABC的角平分线,∠ACB=90°,AC=6,BC =8,则BD=5.【分析】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C,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作DE⊥AB于E,∵∠ACB=90°,AC=6,BC=8,∴AB==10,∵AD是角平分线,DE⊥AB,∠ACB=90°,∴DE=DC,AE=AC=6,∴BE=4,在Rt△DEB中,DE2=(8﹣DE)2﹣42,解得,DC=DE=3,∴BD=BC﹣DC=8﹣3=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9.(5分)如图,已知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B,C,D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8,则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正方形A和C的面积和就是大正方形的面积.同理正方形B和D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就等于两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和C的面积和就是大正方形的面积,同理,正方形B和D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设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可得: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2×x×x=8.解得:x=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10.(5分)如图,在Rt△ABC中,∠C=90°,BC=6,∠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且BD=10,点E是AB边上的一动点,则DE的最小值为8.【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过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求出CD =DE,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在Rt△BCD中,∠C=90°,BC=6,BD=10,由勾股定理得:CD=,过D作DE⊥AB于E,则此时DE的值最小,∵BD平分∠ABC,∠C=90°,∴DE=CD=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勾股定理,垂线段最短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在△ABC中,CE平分∠ACB,CF平分∠ACD,且EF∥BC 交AC于M,若CM=5,则CE2+CF2等于多少?【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ECF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E2+CF2=EF2,进而可求出CE2+CF2的值.【解答】解:∵CE平分∠ACB,CF平分∠ACD,∴∠ACE=∠ACB,∠ACF=∠ACD,即∠ECF=(∠ACB+∠ACD)=90°∴△EFC为直角三角形,又∵EF∥BC,CE平分∠ACB,CF平分∠ACD,∴∠ECB=∠MEC=∠ECM,∠DCF=∠CFM=∠MCF,∴CM=EM=MF=5,EF=10,由勾股定理可知CE2+CF2=EF2=100.【点评】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证明出△ECF为直角三角形.12.(10分)在等腰△ABC中,已知AB=AC,BD⊥AC于D.(1)若∠A=48°,求∠CBD的度数;(2)若BC=15,BD=12,求AB的长.【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以求得∠CBD的度数;(2)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B的长.【解答】解:(1)∵在等腰△ABC中,AB=AC,BD⊥AC,∴∠ABC=∠C,∠ADB=90°,∵∠A=48°,∴∠ABC=∠C=66°,∠ABD=42°,∴∠CBD=24°;(2)∵BD⊥AC,∴∠BDC=90°,∵BC=15,BD=12,∴CD=9,设AB=x,则AD=x﹣9,∵∠ADB=90°,BD=12,∴122+(x﹣9)2=x2,解得,x=,即AB=.【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3.(10分)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分析】(1)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再分两种情况:①当∠APB 为直角时,②当∠BAP为直角时,分别求出此时的t值即可.(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当AB=BP时;②当AB=AP 时;③当BP=AP时,分别求出BP的长度,继而可求得t值.【解答】解:(1)∵∠C=90°,AB=5cm,AC=3cm,∴BC=4 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t=4÷2=2s.②当∠BAP为直角时,BP=2tcm,CP=(2t﹣4)cm,AC=3 cm,在Rt△ACP中,AP2=32+(2t﹣4)2,在Rt△BAP中,AB2+AP2=BP2,∴52+[32+(2t﹣4)2]=(2t)2,解得t=s.综上,当t=2s或s时,△ABP为直角三角形.(2)①当BP=BA=5时,∴t=2.5s.②当AB=AP时,BP=2BC=8cm,∴t=4s.③当PB=P A时,PB=P A=2t cm,CP=(4﹣2t)cm,AC=3 cm,在Rt△ACP中,AP2=AC2+CP2,∴(2t)2=32+(4﹣2t)2,解得t=s.综上,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2.5s或4s或s.【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14.(10分)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16cm,腰AC=10cm,AD是底边BC上的高,一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0)(1)求AD的长;(2)当△P AC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得到BD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2)当PC=AC=10cm,当AP=CP时,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当AP=AC时,点P和点B重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等腰△ABC的底边BC=16cm,AD是底边BC上的高,∴BD=CD=BC=8cm,∵腰AC=10cm,∴AD==6cm;(2)∵△P AC是等腰三角形,∴当PC=AC=10cm,∴BP=BC﹣PC=6cm,∵动点P在底边上从点B开始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t=6÷2=3s.当AP=CP时,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则△APC∽△BAC,∴,即,∴t=,当AP=AC时,点P和点B重合,∵t>0,∴这种情况不存在,∴当△P AC是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是3s或s.【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5.(10分)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美丽三角形”,(1)如图△ABC中,AB=AC=,BC=2,求证:△ABC是“美丽三角形”;(2)在Rt△ABC中,∠C=90°,AC=2,若△ABC是“美丽三角形”,求BC的长.【分析】(1)过点A作AD⊥BC于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美丽三角形”的定义证明;(2)分AC边上的中线BD等于AC,BC边上的中线AE等于BC 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计算.【解答】(1)证明:过点A作AD⊥BC于D,∵AB=AC,AD⊥BC,∴BD=BC=1,由勾股定理得,AD==2,∴AD=BC,即△ABC是“美丽三角形”;(2)解:当AC边上的中线BD等于AC时,如图2,BC==3,当BC边上的中线AE等于BC时,AC2=AE2﹣CE2,即BC2﹣(BC)2=(2)2,解得,BC=4,综上所述,BC=3或BC=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勾股定理的表达式?A. a + b = cB. a² + b² = c²C. a × b = cD. a ÷ b = c答案:B2.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的长度是多少?A. 5B. 7C. 8D. 9答案:A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条直角边长为6,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8B. 4C. 6D. 10答案:A二、填空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为______。

答案:102.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5,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______。

答案:12三、解答题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9和12,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为√(9² + 12²) = √(81 + 144) = √225 = 15。

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7,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8,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x,根据勾股定理,有x² + 8² =17²,即x² + 64 = 289,解得x² = 225,所以x = √225 = 15。

四、证明题1. 证明: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那么a² + b² = c²。

答案: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

在三角形中,我们可以构造一个边长为a和b的正方形,以及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在这两个正方形中,我们可以画出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其面积为(a+b)²。

(完整版)八年级勾股定理典型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勾股定理典型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勾股定理典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B:1,1:6,8,11 D:5,12,22、在Rt△ABC中,∠C=90°,a=12,b=16,则c的长为 A:26B:1 C:20D:2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的坐标是,则OP 的长为 A:3B:4C:5D:74、在Rt△ABC中,∠C=90°,∠B=45°,c=10,则a的长为 A: B:C:5D:、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A、、、36、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底边上的高为A、 B、C、8D、9、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3cmC、6cm22B、4cm D、12cm228、若△ABC中,AB?13cm,AC?15cm,高AD=12,则BC 的长为 A、1 B、 C、14或4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c?a?b,则这个三角形是2、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长方形桌面,做好后量得长为80cm,宽为60cm,对角线为100cm,则这个桌面。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2224、如右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为。

5、如右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处,已知CE=3,AB=8,则BF=___________。

E6、一只蚂蚁从长为4cm、宽为cm,高是cm的FC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_cm。

7、将一根长为15㎝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高为12㎝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整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答案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整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答案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

在ABC ∆中,90C ∠=︒.(1)知6AC =,8BC =.求AB 的长.(2)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

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__________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 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DCBA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

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CD E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例7。

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8。

已知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例1】、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⑵8BC【例2】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⑴4AC =, 2.4AC BCCD AB⋅==3k ,4k ∴222(3)(4)15k k +=,3k ∴=,⑵ 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4S =⑶ 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例3】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 AB ⊥于E , 12∠=∠,90C ∠=︒ ∴ 1.5DE CD == 在BDE ∆中90,2BED BE ∠=︒= Rt ACD Rt AED ∆≅∆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答案:6【例5】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例6】答案:10m【例7】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8】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9】证明:AD 为中线,5BD DC ∴==cm在ABD ∆中,22169AD BD +=,2169AB =222AD BD AB ∴+=,90ADB ∴∠=︒,222169AC AD DC ∴=+=,13AC =cm ,AB AC ∴=勾股定理练习题(家教课后练习)DCBADBA C1。

(完整word)勾股定理全章测试题

(完整word)勾股定理全章测试题

《勾股定理》全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 。

25 B.14 C 。

7D.7或252. 下列各组数中,以a ,b,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7,b=24,c=25B 、a=7,b=24,c=24C 、a=6,b=8,c=10D 、a=3,b=4,c=53. 若线段a ,b ,c 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可以是( )A 。

2∶3∶4 B.3∶4∶6C 。

5∶12∶13D.4∶6∶74.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2=c 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A 。

等边三角形;B 。

钝角三角形;C 。

直角三角形;D 。

锐角三角形5。

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_____米.6、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0 cm ,腰长为13,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A 。

40 B.50 C 。

60 D.70二、填空题.1、如图,以三角形ABC ∆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三角形外侧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和等于另一个半圆的面积,则此三角形的形状为_____。

2、如图,已知ABC ∆中,90ACB ∠=︒,以ABC ∆的各边为边在ABC ∆外作三个正方形,123,,S S S 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1281,225S S ==,则3_____.S =3、一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如图),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

5㎝,高为12㎝,吸管放进杯里,杯口外至少要露出4。

6㎝,问吸管要做㎝。

4、一根树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底部12米处.树折断之前有______米.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6、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________m.7、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旗杆的高度为米.8、在Rt△ABC中,∠C=90°,若a=5,b=12,则c=___________若a∶b=3∶4,c=10则S=________Rt△ABC三、解答题。

初二勾股练习题拔高

初二勾股练习题拔高

初二勾股练习题拔高勾股定理作为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很多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提供一些拔高的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勾股定理。

1. 求斜边长已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3cm,另一直角边长为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长求得。

将直角边长代入勾股定理公式:斜边的长度等于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即c = √(a² + b²)。

带入数值:c = √(3² + 4²) = √(9 + 16) = √25 = 5cm。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5cm。

2. 求直角边长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cm,一直角边长为3cm,求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解析:同样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长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得。

将已知条件代入勾股定理公式:直角边的长度等于斜边的平方减去另一直角边的平方再求平方根。

即a = √(c² - b²)。

带入数值:a = √(5² - 3²) =√(25 - 9) = √16 = 4cm。

所以另一直角边的长度为4cm。

3. 求面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6cm和8cm,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直角边长求得。

面积公式为S =1/2 * a * b。

将直角边长代入面积公式:S = 1/2 * 6 * 8 = 24cm²。

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4cm²。

4. 求未知边长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5cm,一直角边长为7cm,求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解析:同样根据已知条件和勾股定理,可以求得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将已知条件代入勾股定理公式:直角边的长度等于斜边的平方减去另一直角边的平方再求平方根。

即b = √(c² - a²)。

带入数值:b = √(25² - 7²) = √(625 - 49) = √576 = 24cm。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A .(2,0)B .(4,0)C .(-22,0)D .(3,0) 2.在ABC ∆中,D 是直线BC 上一点,已知15AB =,12AD =,13AC =,5CD =,则BC 的长为( )A .4或14B .10或14C .14D .103.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C =90°,点F 是AB 边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DFE =90°,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下列结论:①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②△ABC 的面积是四边形CDFE 面积的2倍;③CD +CE =2FA ;④AD 2+BE 2=DE 2.其中错误结论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1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两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 .1cmB .1.5cmC .2cmD .3cm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于O ,AB =3,BC =4,CD =5,则AD 的长为( )A .1B .32C .4D .23 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b=10,ab=18,c=8,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7.如图所示,有一个高18cm ,底面周长为24cm 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在外侧距下底1cm 的点S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 的点F 处有一只苍蝇,则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径的长度是( )A .16cmB .18cmC .20cmD .24cm8.如图,分别以直角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23,,S S S 表示,若27S =,32S =,那么1S =( )A .9B .5C .53D .459.如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边为直径作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6B .32πC .2πD .1210.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两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 b h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 .222221a b h +=B .222111a b h +=C .2h ab =D .222h a b =+二、填空题11.如图,现有一长方体的实心木块,有一蚂蚁从A 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 '处,若长方体的长4cm AB =,宽2cm BC =,高1cm BB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___________.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22AD =,3CD =,45ABC ACB ADC ∠=∠=∠=︒,则BD 的长为__________.13.如图,△ABC 是一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B 1是△ABC 的高,B 1B 2是△ABB 1的高,B 2B 3是△AB 1B 2的高,……B n-1B n 是△AB n-2B n-1的高,则B 4B 5的长是________,猜想B n-1B n 的长是________.14.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线段AB ,BC ,BD ,DE 的端点均在格点上,线段AB 和DE 交于点F ,则DF 的长度为_____.15.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P ,Q ,K ,若S P =4,S Q =9,则K S =___16.如图,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60cm ,一只蚂蚁从点A 处沿着纸箱的表面爬到点B 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cm.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4,CD =3,∠ABC =∠ACB =∠ADC =45°,则2________BD =.18.在ABC 中,12AB AC ==,30A ∠=︒,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32DE =,将ADE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19.在Rt ABC 中,90A ∠=︒,其中一个锐角为60︒,23BC =,点P 在直线AC 上(不与A ,C 两点重合),当30ABP ∠=︒时,CP 的长为__________.20.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行ABCD ,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4的小正方形EFGH,已知AM 为Rt △ABM 的较长直角边,AM =7EF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AB =30 cm ,BC =35 cm ,∠B =60°,有一动点M 自A 向B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自B 向C 以2 cm/s 的速度运动,若M ,N 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1)经过多少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多少秒,△BMN 为直角三角形.22.定义:有一组邻边均和一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叫做邻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C=70°,∠BAC=40°,∠ACD=∠ADC=80°,求证:四边形ABCD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2,是由50个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B、C三点的位置如图,请在网格图中标出所有的格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邻和四边形.(3)如图3,△ABC中,∠ABC=90°,AB=2,BC=23,若存在一点D,使四边形ABCD是邻和四边形,求邻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23.在等腰△ABC与等腰△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D、E、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1)如图1,求证:△ADB≌△AEC(2)如图2,当∠BAC=∠DAE=90°时,试猜想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当∠BAC=∠DAE=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不写证明过程)24.在等腰Rt△ABC中,AB=AC,∠BAC=90°(1)如图1,D ,E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 =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①求证:△AED ≌△AFD ;②当BE =3,CE =7时,求DE 的长;(2)如图2,点D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一动点,连接AD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当BD =3,BC =9时,求DE 的长.25.已知a ,b ,c 满足88a a -+-=|c ﹣17|+b 2﹣30b +225, (1)求a ,b ,c 的值;(2)试问以a ,b ,c 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若不能构成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6.已知ABC ∆中,90ACB ∠=︒,AC BC =,过顶点A 作射线AP .(1)当射线AP 在BAC ∠外部时,如图①,点D 在射线AP 上,连结CD 、BD ,已知21AD n =-,21AB n =+,2BD n =(1n >).①试证明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线段CD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当射线AP 在BAC ∠内部时,如图②,过点B 作BD AP ⊥于点D ,连结CD ,请写出线段AD 、BD 、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7.如图1,△ABC 中,CD ⊥AB 于D ,且BD : AD : CD =2 : 3 : 4,(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S △ABC =40cm 2,如图2,动点M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BA 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速度沿线段AC 向点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 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①若△DMN 的边与BC 平行,求t 的值;②若点E 是边AC 的中点,问在点M 运动的过程中,△MDE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备用图28.如图,在边长为2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连接BE .(1)如图1,过点E 作EF BE ⊥交CD 于点F ,连接BF 交AC 于点G .①求证:BE EF =;②设AE x =,CG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在如图2中,请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以BE 为边的菱形.29.菱形ABCD 中,∠BAD =60°,BD 是对角线,点E 、F 分别是边AB 、AD 上两个点,且满足AE =DF ,连接BF 与DE 相交于点G .(1)如图1,求∠BGD 的度数;(2)如图2,作CH ⊥BG 于H 点,求证:2GH =GB +DG ; (3)在满足(2)的条件下,且点H 在菱形内部,若GB =6,CH =3ABCD 的面积.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m,0)在坐标轴上,点C,O关于直线AB 对称,点D在线段AB上.(1)如图1,若m=8,求AB的长;(2)如图2,若m=4,连接OD,在y轴上取一点E,使OD=DE,求证:CE=2DE;(3)如图3,若m=43,在射线AO上裁取AF,使AF=BD,当CD+CF的值最小时,请在图中画出点D的位置,并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详解】解:(1)当点P在x轴正半轴上,①以OA为腰时,∵A的坐标是(2,2),∴∠AOP=45°,OA=2∴P的坐标是(4,0)或(220);②以OA为底边时,∵点A 的坐标是(2,2),∴当点P 的坐标为:(2,0)时,OP=AP ;(2)当点P 在x 轴负半轴上,③以OA 为腰时,∵A 的坐标是(2,2),∴OA= 22,∴OA=AP=22∴P 的坐标是(-22,0).故选D .2.A解析:A【分析】根据AC =13,AD =12,CD =5,可判断出△ADC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求出BD ,继而可得出BC 的长度.【详解】∵AC =13,AD =12,CD =5,∴222AD CD AC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 ⊥BC ,由于点D 在直线BC 上,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所示,在Rt △ADB 中,229BD AB AD =-=,则14BC BD CD =+=;②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在Rt △ADB 中,229BD AB AD =-=, 则4BC BD CD =-=.故答案为:A.【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和逆定理,需要分类讨论,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为解题关键.3.B解析:B【分析】结论①错误,因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结论②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③错误,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④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进行判断.【详解】连接CF ,交DE 于点P ,如下图所示结论①错误,理由如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分别为△AFC ≌△BFC ,△AFD ≌△CFE ,△CFD ≌△BFE .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FA=FC=FB ,易得△AFC ≌△BFC .∵FC ⊥AB ,FD ⊥FE ,∴∠AFD=∠CFE .∴△AFD ≌△CFE (ASA ).同理可证:△CFD ≌△BFE .结论②正确,理由如下:∵△AFD ≌△CFE ,∴S △AFD =S △CFE ,∴S 四边形CDFE =S △CFD +S △CFE =S △CFD +S △AFD =S △AFC =12S △ABC , 即△AB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FE 的面积的2倍.结论③错误,理由如下:∵△AFD ≌△CFE ,∴CE=AD ,∴FA .结论④正确,理由如下:∵△AFD ≌△CFE ,∴AD=CE ;∵△CFD ≌△BFE ,∴BE=CD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D CE DE +=,∴222AD BE DE +=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重要几何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D解析:D【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 ,AE=A'E ,易得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B+BC+AC ,则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因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cm ,所以AB=BC=AC=1cm ,因为△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处,所以AD=A'D ,AE=A'E ,所以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BD+A'D+BC+A'E+EC=BD+AD+BC+AE+EC=AB+BC+AC =1+1+1=3(cm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以及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5.B解析:B【分析】设OA =a ,OB =b ,OC =c ,OD =d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 2+b 2=AB 2=9,c 2+b 2=BC 2=16,c 2+d 2=CD 2=25,即可证得a 2+d 2=18,由此得到答案.【详解】设OA =a ,OB =b ,OC =c ,OD =d ,由勾股定理得,a 2+b 2=AB 2=9,c 2+b 2=BC 2=16,c 2+d 2=CD 2=25,则a 2+b 2+c 2+b 2+c 2+d 2=50,∴a 2+d 2+2(b 2+c 2)=50,∴a 2+d 2=50﹣16×2=18,∴AD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的边长,解题中注意直角边与斜边.6.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利用a+b=10,ab=18求出22a b +,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b=10,ab=18,∴22a b +=(a+b )2-2ab=100-36=64,∵,c=8,∴2c =64,∴22a b +=2c ,∴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完全平方公式,能够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由已知条件求出22a b +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首先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进而得到SC=12cm ,FC=18-2=16cm ,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SF 长即可.【详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蜘蛛到达目的地的最近距离为线段SF 的长,由勾股定理,SF 2=SC 2+FC 2=122+(18-1-1)2=400,SF=20 cm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8.A解析: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与正方形的性质解答.【详解】解:在Rt△ABC中,AB2=BC2+AC2,∵S1=AB2,S2=BC2,S3=AC2,∴S1=S2+S3.∵S2=7,S3=2,∴S1=7+2=9.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9.A解析:A【分析】分别求出以AB、AC、BC为直径的半圆及△ABC的面积,再根据S阴影=S1+S2+S△ABC-S3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BAC=90°,AB=4cm,AC=3cm,BC=5cm,∴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1=2π(cm2);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2=98π(cm2);以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3=258π(cm2);S△ABC=6(cm2);∴S阴影=S1+S2+S△ABC-S3=6(cm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B【分析】设斜边为c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22a b +,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设斜边为c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22a b +,∵12ab=12ch , ∴ab=22a b +•h ,即a 2b 2=a 2h 2+b 2h 2,∴22222a b a b h =22222a h a b h +22222b h a b h, 即21a +21b=21h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5cm【分析】连接AC ',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画出图形,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 '长,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展开成平面图,连接AC ',分三种情况讨论:如图1,AB=4,BC '=1+2=3,∴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243+(cm ),如图2,AC=4+2=6,CC '=1∴在Rt △AC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261+=37(cm ),如图3,AD =2,DC '=1+4=5,∴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225+=29(cm )∵5<29<37,∴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5cm ,故答案为:5cm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和勾股定理,本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好题,注意要分类讨论.12.5【分析】作AD′⊥AD ,AD′=AD 构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SAS 求证△BAD ≌△CAD′,证得BD=CD′,∠DAD′=90°,然后在Rt △AD′D 和Rt △CD′D 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作AD′⊥AD ,AD′=AD ,连接CD′,DD′,如图:∵∠BAC+∠CAD=∠DAD′+∠CAD ,∴∠BAD=∠CAD′,在△BAD 与△CAD′中,{BA CABAD CAD AD AD =∠=∠='',∴△BAD ≌△CAD′(SAS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22()4AD AD +=',∵∠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22(')5DC DD +=,∴BD=C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正确引出辅助线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13.32 2n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B 1=CB 1=12,∠AB 1B =∠BB 1C =90°,由勾股定理求出BB 1=ABC 113ABB BCB S S ==B 1B 2=4,由勾股定理求出BB 2,根据11221ABB BB B AB B S S S =+代入求出B 2B 3=,B 3B 4=B 4B 5=,推出B n ﹣1B n . 【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A =AC ,∵BB 1是△ABC 的高,∴AB 1=CB 1=12,∠AB 1B =∠BB 1C =90°,由勾股定理得:BB 1=;∴△ABC 的面积是12×1=;∴1112ABB BCB SS ==⨯,12=×1×B 1B 2,B 1B 2,由勾股定理得:BB 234=, ∵11221ABB BB B AB B S S S =+,2313112422B B =⨯⨯⨯,B 2B 3=8,B 3B 4=316, B 4B 5=3, …, B n ﹣1B n =32n . 故答案为:3,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规律.14.2【分析】连接AD 、CD ,由勾股定理得:22435AB DE ==+=,224225BD =+=,22125CD AD ==+=,得出AB =DE =BC ,222BD AD AB +=,由此可得△ABD 为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BCD 为直角三角用形,继而得出A 、D 、C 三点共线.再证明△ABC ≌△DEB ,得出∠BAC =∠EDB ,得出DF ⊥AB ,BD 平分∠ABC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得出DF =DG =2即可的解.【详解】连接AD 、CD ,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可得,22435AB DE ==+=,224225BD =+=22125CD AD ==+, ∵BE=BC=5,∴AB=DE =AB =BC ,222BD A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B =90°,同理可得:△BCD 是直角三角形,∠BDC =90°,∴∠ADC =180°,∴点A 、D 、C 三点共线,∴225AC AD BD ===,在△ABC 和△DEB 中,AB DE BC EB AC BD =⎧⎪⎨⎪=⎩=,∴△ABC ≌△DEB(SSS),∴∠BAC =∠EDB ,∵∠EDB+∠ADF =90°,∴∠BAD+∠ADF =90°,∴∠BFD =90°,∴DF ⊥AB ,∵AB=BC ,BD ⊥AC ,∴BD 平分∠ABC ,∵DG ⊥BC ,∴DF =DG =2.【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过股定理的逆定理.15.5或13【分析】根据已知可得题意中的图是一个勾股图,可得S P +S Q =S K 为从而易求S K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若A=S P =4.B=S Q =9,C=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C ,∴C=13.若A=S P =4.C=S Q =9,B=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C ,∴B=9-4=5.∴S K 为5或13.故答案为:5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此题所给的图中,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16.100【解析】蚂蚁有三种爬法,就是把正视和俯视(或正视和侧视,或俯视和侧视)二个面展平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求其对角线:第一种情况:如图1,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上面组成一个平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0cm和50cm,则所走的最短线段AB==10cm;第二种情况:如图2,把我们看到的左面与上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10cm和30cm,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cm;第三种情况:如图3,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右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0cm和60cm,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0cm;三种情况比较而言,第三种情况最短.故答案为100cm.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线问题;通常应把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求两点间距离的问题;注意长方体展开图形应分情况进行探讨. 17.41【解析】作AD′⊥AD ,AD′=AD ,连接CD′,DD ′,如图:∵∠BAC+∠CAD=∠DAD′+∠CAD ,即∠BAD=∠CAD′,在△BAD 与△CAD ′中,;BA CA BAD CAD AD AD ===⎧⎪∠∠'⎨⎪⎩∴△BAD ≌△CAD′(SAS ),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22AD AD +' ,∠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22DC DD +' 41BD 2=41.故答案是:41.18.39或639【分析】通过计算E 到AC 的距离即EH 的长度为3,所以根据DE 的长度有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两种情况都是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H,DH 的长度,进而可求AD 的长度,然后利用角度之间的关系证明AG GE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GQ 的长度,最后利用2DGF AED AEG SS S =-即可求解. 【详解】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 .30,6A AE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33AD AH DH =-=,45EDH ∴∠=︒,15AED EDH A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5DEF AED ∠=∠=︒,230AEG AED ∴∠=∠=︒ ,AEG A ∴∠=∠,AG GE ∴=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 ,12GQ AG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 3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3)36363922DGF S ∴=⨯⨯-⨯-⨯⨯=-; 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30,6A AE ∠=︒=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33AD AH DH =+=+, 45DEH ∴∠=︒ ,90105AED A DEH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05DEF AED ∠=∠=︒,218030AEG AED ∴∠=∠-︒=︒ ,AEG A ∴∠=∠,AG GE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12GQ AG ∴=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 3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3)36363922DGF S ∴=⨯⨯+⨯-⨯⨯=+, 综上所述,DGF △的面积为639-或639+.故答案为:639-或63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作出图形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9.23或2或4【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4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含30°角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如图1:当∠C=60°时,∠ABC=30°,与∠ABP=30°矛盾;如图2:当∠C=60°时,∠ABC=30°,∵∠ABP=30°,∴∠CBP=60°,∴△PBC 是等边三角形, ∴23CP BC ==;如图3:当∠ABC=60°时,∠C=30°,∵∠ABP=30°,∴∠PBC=60°-30°=30°,∴PC=PB , ∵23BC = ∴222213,(23)(3)32AB BC AC BC AB ===-=-=, 在Rt △APB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AP AB BP +=,即222()AC PC AB PC -+=,即222(3)3)PC PC -+=,解得2PC =,如图4:当∠ABC=60°时,∠C=30°,∵∠ABP=30°,∴∠PBC=60°+30°=90°, ∴12BP PC = 在Rt △BCP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BP BC PC +=, 即2221()(23)2PC PC +=,解得PC=4(已舍去负值).综上所述,CP 的长为232或4. 故答案为:32或4.【点睛】本题考查含30°角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理解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边是斜边的一半,并能通过勾股定理去求另外一个直角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32【分析】由题意设AM=2a ,BM=b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224a b +,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 +2b=b ,由此分析即可.【详解】解:设AM=2a .BM=b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224a b +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 +2b=b ,∵AM 7EF , 727,,2a b a ∴== ∵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4,∴24b =,∴正方形ABCD 的面积=2224+832.a b b ==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1) 出发10s后,△BMN为等边三角形;(2)出发6s或15s后,△BMN为直角三角形.【分析】(1)设时间为x,表示出AM=x、BN=2x、BM=30-x,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列出方程,解之可得;(2)分两种情况:①∠BNM=90°时,即可知∠BMN=30°,依据BN=12BM列方程求解可得;②∠BMN=90°时,知∠BNM=30°,依据BM=12BN列方程求解可得.【详解】解(1)设经过x秒,△BMN为等边三角形,则AM=x,BN=2x,∴BM=AB-AM=30-x,根据题意得30-x=2x,解得x=10,答:经过10秒,△BMN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x秒,△BMN是直角三角形,①当∠BNM=90°时,∵∠B=60°,∴∠BMN=30°,∴BN=12BM,即2x=12(30-x),解得x=6;②当∠BMN=90°时,∵∠B=60°,∴∠BNM=30°,∴BM=12BN,即30-x=12×2x,解得x=15,答:经过6秒或15秒,△BMN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22.(1)见解析;(2)见解析;(3)【分析】(1)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ACB的度数,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得AB=AC=AD,按照邻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与网格的交点,以及△ABC 外侧与点B 和点C 组成等边三角形的网格点即为所求.(3)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分类计算即可:①当DA=DC=AC 时;②当CD=CB=BD 时;③当DA=DC=DB 或AB=AD=BD 时.【详解】(1)∵∠ACB =180°﹣∠ABC ﹣∠BAC =70°,∴∠ACB =∠ABC ,∴AB =AC .∵∠ACD =∠ADC ,∴AC =AD ,∴AB =AC =AD .∴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格点D 、D'、D''即为所求作的点;(3)∵在△ABC 中,∠ABC =90°,AB =2,BC =23,∴AC =()22222234AB BC +=+=,显然AB ,BC ,AC 互不相等.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A =DC =AC=4时,如图所示:∴△ADC 为等边三角形,过D 作DG ⊥AC 于G ,则∠ADG =160302⨯︒=︒, ∴122AG AD ==,22224223 DG AD AG=-=-=,∴S△ADC=1423432⨯⨯=,S△ABC=12AB×BC=23,∴S四边形ABCD=S△ADC+S△ABC=63;②当CD=CB=BD=23时,如图所示:∴△BDC为等边三角形,过D作DE⊥BC于E,则∠BDE=160302⨯︒=︒,∴132BE BD==()()22222333DE BD BE=-=-=,∴S△BDC=123333 2⨯=过D作DF⊥AB交AB延长线于F,∵∠FBD=∠FBC-∠DBC=90︒-60︒=30︒,∴DF=123S△ADB=12332⨯=,∴S四边形ABCD=S△BDC+S△ADB=3;③当DA=DC=DB或AB=AD=BD时,邻和四边形ABCD不存在.∴邻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或3【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的新定义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数形结合并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CD2AD+BD,理由见解析;(3)CD3+BD【分析】(1)由“SAS”可证△ADB≌△AEC;(2)由“SAS”可证△ADB≌△AEC,可得BD=CE,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2AD,可得结论;(3)由△DAB≌△EAC,可知BD=CE,由勾股定理可求DH=32AD,由AD=AE,AH⊥DE,推出DH=HE,由CD=DE+EC=2DH+BD=3AD+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证明:(1)∵∠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2)CD=2AD+BD,理由如下:∵∠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BAC=90°,AD=AE,∴DE=2AD,∵CD=DE+CE,∴CD=2AD+BD;(3)作AH⊥CD于H.∵∠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DAE=120°,AD=AE,∴∠ADH=30°,∴AH=12 AD,∴DH22AD AH3,∵AD=AE,AH⊥DE,∴DH=HE,∴CD=DE+EC=2DH+BD3+BD,故答案为:CD +BD .【点睛】本题是结合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知识点,有简入难,层层推进是解答关键.24.(1)①见解析;②DE =297;(2)DE 的值为 【分析】(1)①先证明∠DAE =∠DAF ,结合DA =DA ,AE =AF ,即可证明;②如图1中,设DE =x ,则CD =7﹣x .在Rt △DCF 中,由DF 2=CD 2+CF 2,CF =BE =3,可得x 2=(7﹣x )2+32,解方程即可;(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2中,连接BE .由△EAD ≌△ADC ,推出∠ABE =∠C =∠ABC =45°,EB =CD =5,推出∠EBD =90°,推出DE 2=BE 2+BD 2=62+32=45,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同法可得DE 2=153.【详解】(1)①如图1中,∵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BAE ≌△CAF ,∴AE =AF ,∠BAE =∠CAF ,∵∠BAC =90°,∠EAD =45°,∴∠CAD +∠BAE =∠CAD +∠CAF =45°,∴∠DAE =∠DAF ,∵DA =DA ,AE =AF ,∴△AED ≌△AFD (SAS );②如图1中,设DE =x ,则CD =7﹣x .∵AB =AC ,∠BAC =90°,∴∠B =∠ACB =45°,∵∠ABE =∠ACF =45°,∴∠DCF =90°,∵△AED ≌△AFD (SAS ),∴DE =DF =x ,∵在Rt △DCF 中, DF 2=CD 2+CF 2,CF =BE =3,∴x 2=(7﹣x )2+32,∴x =297, ∴DE =297; (2)∵BD =3,BC =9,∴分两种情况如下: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2中,连接BE .∵∠BAC =∠EAD =90°,∴∠EAB =∠DAC ,∵AE =AD ,AB =AC ,∴△EAB ≌△DAC (SAS ),∴∠ABE =∠C =∠ABC =45°,EB =CD =9-3=6,∴∠EBD =90°,∴DE 2=BE 2+BD 2=62+32=45,∴DE =35; ②当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连接BE .同理可证△DBE 是直角三角形,EB =CD =3+9=12,DB =3,∴DE 2=EB 2+BD 2=144+9=153,∴DE =317,综上所述,DE 的值为35或31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变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旋转全等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5.(1)a =8,b =15,c =17;(2)能,60【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即可求出a 、b 、c 的值;(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求出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由此得到面积和周长【详解】解:(1)∵a ,b ,c 88a a --|c ﹣17|+b 2﹣30b +225,2881||7(15)a a c b --+-=﹣,∴a ﹣8=0,b ﹣15=0,c ﹣17=0,∴a =8,b =15,c =17;(2)能.∵由(1)知a =8,b =15,c =17,∴82+152=172.∴a 2+c 2=b 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8+15+17=40; 三角形的面积=12×8×15=60. 【点睛】此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6.(1)①详见解析;(2)222222CD n n =+-(1n >);(2)2AD BD CD -=,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②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3=∠4,∠1=∠E ,进而证明△ACD ≌△BCE ,求出D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先证∠ACD=∠BCF ,再证△ACD ≌△BCF ,得CD=CF ,AD=BF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①∵()()()22222222212214AD BD n n n n n +=-+=-++()()22222211n n n =++=+ 又∵()2221AB n =+∴222AD B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如图①,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3+∠BCD=∠ACD=90°,∠4+∠BCD=∠DCE=90°∴∠3=∠4由①知△ABD 是直角三角形∴1290∠+∠=︒又∵290E ∠+∠=︒∴∠1=∠E在ACD ∆和BCE ∆中,A 34E AC BC ∠=∠⎧⎪∠=∠⎨⎪=⎩∴△ACD ≌△BCE∴CD CE =,AD BE =∴221DE BD BE BD AD n n =+=+=+-又∵CD CE =,90DCE ∠=︒ ∴由勾股定理得222DE CD DE CD =+=∴22CD =222222n n =+-(1n >) (2)AD 、BD 、CD 的数量关系为:2AD BD CD -=,理由如下:如图②,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ACD=90°+∠5,∠BCF=90°+∠5∴∠ACD=∠BCF∵BD ⊥AD∴∠ADB=90°∴∠6+∠7=90°∵∠ACB=90°∴∠9=∠8=90°又∵∠6=∠8∴∠7=∠9ACD ∆和BCF ∆中97AC BCACD BCF ∠=∠⎧⎪=⎨⎪∠=∠⎩∴△ACD ≌△BCF∴CD=CF ,AD=BF又∵∠DCF=90°∴由勾股定理得222DF CD CF CD =+=又DF=BF-BD=AD-BD∴AD B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关键.27.(1)见详解;(2)①t值为:103s或6s;②t值为:4.5或5或4912.【分析】(1)设BD=2x,AD=3x,CD=4x,则AB=5x,由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得出结论;(2)由△ABC的面积求出BD、AD、CD、AC;①当MN∥BC时,AM=AN;当DN∥BC时,AD=AN;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根据题意得出当点M在DA上,即2<t≤5时,△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如果DE=DM;如果ED=EM;如果MD=ME=2t-4;分别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证明:设BD=2x,AD=3x,CD=4x,则AB=5x,在Rt△ACD中,AC=5x,∴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解:由(1)知,AB=5x,CD=4x,∴S△ABC=12×5x×4x=40cm2,而x>0,∴x=2cm,则BD=4cm,AD=6cm,CD=8cm,AB=AC=10cm.由运动知,AM=10-2t,AN=t,①当MN∥BC时,AM=AN,即10-2t=t,∴103t=;当DN∥BC时,AD=AN,∴6=t,得:t=6;∴若△DMN的边与BC平行时,t值为103s或6s.②存在,理由:Ⅰ、当点M在BD上,即0≤t<2时,△MDE为钝角三角形,但DM≠DE;Ⅱ、当t=2时,点M运动到点D,不构成三角形Ⅲ、当点M在DA上,即2<t≤5时,△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点E是边AC的中点,∴DE=12AC=5当DE=DM ,则2t-4=5,∴t=4.5s ;当ED=EM ,则点M 运动到点A ,∴t=5s ;当MD=ME=2t-4,如图,过点E 作EF 垂直AB 于F ,∵ED=EA ,∴DF=AF=12AD=3, 在Rt △AEF 中,EF=4;∵BM=2t ,BF=BD+DF=4+3=7,∴FM=2t-7在Rt △EFM 中,(2t-4)2-(2t-7)2=42,∴t=4912. 综上所述,符合要求的t 值为4.5或5或49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28.(1)①见解析;②()22012x y x x-=<<-;(2)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连接DE ,如图1,先用SAS 证明△CBE ≌△CDE ,得EB=ED ,∠CBE =∠1,再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可证明∠EBC =∠2,从而可得∠1=∠2,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②将△BA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E 落在点P 处,如图2,用SAS 可证△PBG ≌△EBG ,所以PG=EG =2-x -y ,在直角三角形PCG 中,根据勾股定理整理即得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写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2)由(1)题已得EB=ED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只需再确定点E 关于点O 的对称点即可,考虑到只有直尺,可延长BE 交AD 于点M ,再连接MO 并延长交BC 于点N ,再连接DN 交AC 于点Q ,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D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CD ,∠BCE =∠DCE =45°,又∵CE=CE ,∴△CBE ≌△CDE (SAS ),∴EB=ED ,∠CBE =∠1,∵∠BEC =90°,∠BCF =90°,∴∠EBC +∠EFC =180°,∵∠EFC +∠2=180°,∴∠EBC =∠2,∴∠1=∠2.∴ED=EF ,∴BE=EF .②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对角线AC =2.将△BA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A 与点C 重合,点E 落在点P 处,如图2, 则△BAE ≌△BCP ,∴BE =BP ,AE=CP=x ,∠BAE =∠BCP =45°,∠EBP =90°,由①可得,∠EBF =45°,∴∠PBG =45°=∠EBG ,在△PBG 与△EBG 中,PB EB PBG EBG BG BG =⎧⎪∠=∠⎨⎪=⎩,∴△PBG ≌△EBG (SAS ).∴PG=EG =2-x -y ,∵∠PCG =∠GCB +∠BCP =45°+45°=90°,∴在Rt △PCG 中,由222PC CG PG +=,得()2222x y x y +=--,化简,得()22012x y x x-=<<-. (2)如图3,作法如下:①延长BE 交AD 于点M , ②连接MO 并延长交BC 于点N ,③连接DN 交AC 于点Q ,④连接DE 、BQ ,则四边形BEDQ 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勾股定理和菱形的作图等知识,其中通过三角形的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②小题的关键,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确定点Q 的位置是解决(2)题的关键.29.(1)∠BGD =120°;(2)见解析;(3)S 四边形ABCD =263.【解析】【分析】(1)只要证明△DAE ≌△BDF ,推出∠ADE=∠DBF ,由∠EGB=∠GDB+∠GBD=∠GDB+∠ADE=60°,推出∠BGD=180°-∠BGE=120°;(2)如图3中,延长GE 到M ,使得GM=GB ,连接BD 、CG .由△MBD ≌△GBC ,推出DM=GC ,∠M=∠CGB=60°,由CH ⊥BG ,推出∠GCH=30°,推出CG=2GH ,由CG=DM=DG+GM=DG+GB ,即可证明2GH=DG+GB ;(3)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如图1﹣1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

初二勾股定理拔高题(最新整理)

初二勾股定理拔高题(最新整理)

初二勾股定理拔高题1、如图是油路管道的一部分,延伸外围的支路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6m 和8m.按照输油中心O 到三条支路的距离相等来连接管道,则O 到三条支路的管道总长(计算时视管道为线,中心O 为点)是( )A2m B.3mC.6mD.9m图3'2、将一个有45度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 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度角,如图(3),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A. 3cmB. 6cmC. 32cmD. 62cm3、如图3,在△ABC 中,∠C=90°,BC=6,D,E 分别在AB,AC 上,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若A ′为CE 的中点,则折痕DE 的长为( )A .21 B .2 C .3 D .44、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2米,坡角∠A =30°,∠B =90°,BC =6米. 当正方形DEFH 运动到什么位置,即当AE = 米时,有DC 2=AE 2+BC 2.(第1题图)A5、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4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cm 2.6、如图,在直角△ABC 中, ∠ACB=90,CD ⊥AB,垂足为D,点E 在AC 上,BE 交CD 于点G,EF ⊥BE 交AB 于点F,若AC=mBC,CE=nEA(m,n 为实数).试探究线段EF 与EG 的数量关系.(1)如图(14.2),当m=1,n=1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证明:(2)如图(14.3),当m=1,n 为任意实数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证明(3)如图(14.1),当m,n 均为任意实数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不必证明)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B=90O ,CD ⊥AB 于点D ,若AD=2,BD=8, 求CD 的长度。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拓展提高(勾股定理) 拔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拓展提高(勾股定理) 拔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拓展提高(勾股定理)拔高练

试卷简介:本试卷为卢老师八年级线下班第一讲的测试卷,在看卢老师的课程之前,先用这套试卷来检验一下自己,共一道题,为常考题型:拱桥问题,这里的易错点有两个,一是拱桥半径找错;二是不知如何比较
学习建议:先回顾一下教材中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一、解答题(共1道,每道100分)
1.一辆卡车装满货物后,高4米,宽
2.8米,这辆卡车能通过横截面如图所示(上方是一个半圆)的隧道吗?
答案:能通过
解题思路:解:∵卡车在隧道中间位置能通过的可能性最大
∴如图,O为EF的中点,OE=1.4m,OG为圆的半径,OG=2m
在直角△OEG中
∵(4-2.6)²=1.4²=1.96,2.04>1.96
∴在相同宽度下隧道的高度高于卡车的高度,卡车能通过该隧道
易错点:一、半径找错;二、比较完,下结论的时候出错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经典拔高题型汇总50题(后附答案详解)

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经典拔高题型汇总50题(后附答案详解)

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经典拔高题型汇总50题(后附答案详解)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如图,在RtΔABC中,∠ACB=90°,以其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过点C作CR⊥FG于点R,再过点C作PQ⊥CR分别交边DE,BH于点P,Q.若QH=2PE,PQ=15,则CR 的长为()A. 14B. 15C. 8√3D. 6√52.如图,点C在直径为AB的半圆上,∠ABC=30°,AB=4,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均与AB交于点D,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π+2 √3B. 2π+4C. 4π-8D. 4π-4 √3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是正方形内部一点,连接EA,EB满足∠EAB=∠EBC,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结PD,PE.则PD+PE长度的最小值为()A. √13−1B. 2√5−1C. 2√3−1D. √15−14.在△ABC中,∠BAC=90°,点D在边BC上,AD=AB ( )A. 若AC=2AB,则∠C=30°B. 若AC=2AB,则3BD=2CDC. 若∠B=2∠C,则AC=2ABD. 若∠B=2∠C,则S△ABD=2△ACD5.如图,菱形ABCD中,AB=2,∠B=60°,M为AB的中点.动点P在菱形的边上从点B出发,沿B→C→D的方向运动,到达点D时停止.连接MP,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MP2=y,则表示y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6.如图,抛物线y=14x2−4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以点C(0,3)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Q是线段PA的中点,连结OQ、则线段OQ的最大值是()A. 5−√32B. 3 C. 5+√32D. 5+2√327.如图,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12,0),在等腰三角形ABO中,OB=BA=10,点B在第一象限,C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作以∠CBD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CBD,且∠CBD=∠OBA,连接AD并延长与y轴交于点M(0,m),则m的值为().A. 74 B. 73C. 72D. 103二、填空题(共12题;共14分)8.折叠矩形纸片ABCD时,发现可以进行如下操作:①把ΔADE翻折,点A落在D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DE,点E在AB边上;②把纸片展开并铺平;③把ΔCDG翻折,点C落在直线AE上的点H处,折痕为DG,点G在BC边上,若AB=AD+2,EH=1,则AD=________9.如图,AB是 O的直径,弦CD⊥AB于点E,F是弧BC上任意一点,线段AF与弦CD交于点G,连结FD和AD.(1)若AG⋅AF=15,则AD=________(2)在(1)的条件下,若CD= 2√3,则 O的直径为________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BC的中点,连接AE,作EF⊥AE交正方形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连接AF,交CD于点H,连接EH.若AB=4,则EH的长为________.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12,E为AB中点,点F为BC上一动点,将△EBF 沿EF所在直线折叠到△EGF的位置,连接GD,则GD的最小值为________.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B(2√3,0),OA=AB,∠AOB= 30°,把△OAB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MPB,点O,A的对应点分别为M(a,b),P (p,q),则b−q的值为________.13.如图,在等腰△ABC中,∠BAC=90°,AB=AC=2,点D是AC边上动点,连接BD,以AD为直径的圆交BD于点E,则线段CE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14.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AB=10,点E在边AD上,且AE:ED=4:1,动点P从D点出发,沿着DC运动到C点停止,过点E作EF⊥EP交菱形ABCD的边于点F,若线段EF的中点为M.当点P与点D重合时,BF的长为________,点P从D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点M的运动路线长为________.15.如图,已知△ABC中,∠C=90°,AC=BC=√2,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________.16.如图,在扇形BOC中,∠BOC=60°,OD平分∠BOC交弧BC于点D.点E为半径OB上一动点,若OB=2 ,则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17.如图,⊙O的弦AB⊥弦CD,连结AD,BC,若AD=2,BC=4,则⊙O的半径等于________.18.如图,矩形纸片ABCD,AB=8,BC=6,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落在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O,F,且OP=OF,则AF长为________.19.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5,BC=8,E是BC上的一个动点,将△ABE沿着AE折叠到△ADE处,再将边AC折叠到与AD重合,折痕为AF,当△DEF是等腰三角形时,BE的长是________.三、综合题(共31题;共411分)20.有一组对角互余的凸四边形称为对余四边形,连接这两个角的顶点的线段称为对余线.(1)如图①,对余四边形ABCD中,AB=5,BC=6,CD=4,连接AC.若AC=AB,求sin∠CAD的值;(2)如图②,凸四边形ABCD中,AD=BD,AD⊥BD,当2CD2+CB2=CA2时,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对余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3)【拓展提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B(3,0),C(1,2),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点E在对余线BD上,且位于△ABC内部,∠AEC=90°+∠ABC.设AEBE=u,点D的纵坐标为t,请直接写出u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DE,BF分别平分∠ADC,∠ABC,并交线段AB,CD于点E,F(点E,B不重合).在线段BF上取点M,N(点M在BN之间),使BM=2FN.当点P从点D匀速运动到点E时,点Q恰好从点M匀速运动到点N.记QN=x,PD=y,已知y=−65x+12,当Q为BF中点时,y=245.(1)判断DE与B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DE,BF的长.(3)若AD=6.①当DP=DF时,通过计算比较BE与BQ的大小关系.②连结PQ,当PQ所在直线经过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的值.22.如图,钝角ΔABC内接于€O中,AB=AC,连结AO,BO,延长AC,BO交于点D.(1)求证:AO是∠BAD的角平分线;(2)若AO=5,AD= 5√6,求SΔABOSΔBCD;(3)若ODOB=k(k>1),求cos∠AOB(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23.如图(1)如图①,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接EC,证明线段BC,DC,E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2)如图②,在Rt△ABC与Rt△ADE中,AB=AC,AD=AE,将△ADE绕点A旋转,使点D落在BC边上,探索线段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结论;(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ACB=∠ADC=45°若BD=12,CD=4,求AD的长.24.[阅读理解]如图,在△ABC中,AB=4,AC=6,BC=7,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D,求线段AD的长.解:设BD=x,则CD=7﹣x.∵AD⊥BC,∴∠ADB=∠ADC=90°.在Rt△ABD中,AD2=AB2﹣BD2,在Rt△ACD中,AD2=AC2﹣CD2,∴AB2﹣BD2=AC2﹣CD2.又∵AB=4,AC=6,∴42﹣x2=62﹣(7﹣x)2.,解得x=2914∴BD=29.14∴AD=√AB2−BD2=3√255.14[知识迁移](1)在△ABC中,AB=13,AC=15,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D.i)如图1,若BC=14,求线段AD的长;ii)若AD=12,求线段BC的长.(2)如图2,在△ABC中,AB=254√5,AC=5√292,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交线段BC于点D,将△ABD沿直线AB翻折后得到对应的△ABD′,连接CD′,若AD=252,求线段CD′的长.2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连接DE.(1)如图1,当点E在边BC上时,过点D作DF⊥DE交AC于点F.i)求证:CE=AF;ii)试探究线段AF,DE,BE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E在△BDC内部时,连接AE,CE,若DB=5,DE=3 √2,∠AED=45°,求线段CE的长.26.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如图①,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DF于点D,则线段BE与AF的数量关系式是________(不需要说明理由);(2)类比探究如图②,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于点D,请写出BE与AF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③,点M在AD的延长线上,点N在AC上,且∠BMN=90°,若AM=2,AN=1,则AB 的长为________.2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AC=6,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同时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过点P作PQ⊥AB于点Q,以PQ、MQ为邻边作矩形PQMN,当点P到达点C时,整个运动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t>0)秒.(1)求BC的长;(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QM的长;(3)设矩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S>0),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连结QN,当QN与△ABC的一边平行时,直接写出t的值.28.如图,∠AOB=90°,OA=OB,C为OB的中点,D为AO上点,连结AC、BD交于点P,过点C作CE //OA交BD于点E.(1)问题发现:当D为AO的中点时,通过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可以发现APPC=________(填数值);(2)拓展探究:当ADAO =14时,求:① DPPE的值,②直接写出tan∠BPC的值.29.综合与实践如图1,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了等腰Rt△ABC和等腰Rt△ADE,并连接CE,BD.(1)操作发现:当等腰Rt△ADE绕点A旋转,如图2,勤奋小组发现了:①线段CE与线段B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②直线CE与直线BD之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类比思考:智慧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如图3,若△ABC与△ADE都为直角三角形,∠BAC=∠DAE=90°,且AC=2AB,AE=2AD,请你写出CE与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3)拓展应用:创新小组在(2)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拓展研究,当点E在直线AB上方时,若DE∥AB,且AB=√5,AD=1,其他条件不变,试求出线段CE的长.(直接写出结论)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点A(-1,0).30.如图,抛物线y=1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点M(m,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①当MC+MD的值最小时,m=________;②过点M作MH⊥x轴,交抛物线于点H,连接BH,CH,△HBC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4)P为坐标轴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在△ABC中,∠B=90°,D是△ABC外接圆上的一点,且点D是∠B所对的弧的中点.(1)尺规作图:在图中作出点D;(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连接BD,CD,过点B的直线交边AC于点M,交该外接圆于点E,交CD的延长线于点P,BA,DE的延长线交于点Q,DP=DQ.①若AE⌢=BC⌢,AB=4,BC=3,求BE的长;②若DP=√22(AB+BC),求∠PDQ的度数3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H,连接AC,过BD上一点E作EG//AC交CD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E交CD于点F,且GE=GF,连接CE.(1)求证:EG是⊙O的切线;(2)延长AB交GE于点M,若HMHG =34,DC=8√2,求EM的值.33.在Rt△ABC中,∠BAC=90°,AB=AC.(1)如图1,点D为BC边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边作Rt△ADE,∠DAE=90°,AD=AE,连接EC.直接写出线段BD与CE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__.(2)如图2,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边作Rt△ADE,∠DAE=90°,AD=AE,连接EC.①用等式表示线段BC,DC,EC之间的数量关系.②求证:BD2+CD2=2AD2.(3)如图3,点D为△ABC外一点,且∠ADC=45°,若BD=13,CD=5,求AD的长.34.如图,△ABC内接于⊙O,AB为直径,∠BAC=60°,延长BA至点P使AP=AC,作CD平分∠ACB交AB 于点E,交⊙O于点D. 连结PC,BD.(1)求证:PC为⊙O的切线;(2)求证:BD= √2PA;(3)若PC= 6√3,求AE的长.35.如图,在Rt△ABO中,∠BAO=90°,sin∠AOB=35,OB=5,点C是OA上一动点(0< OC<16),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O交线段OB于点D,连结AD并延长交⊙O于5点E.(1)求AB的长.(2)当AC为何值时,△ABD是等腰三角形?(3)求AD·DE取到最大值时AC的长.3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8,0),B(2,0),以AB为直径作⊙D,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连结AC、BC,过A、B、C三点作抛物线.(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ACF的平分线CE交⊙D于点E,求点E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连结AE,在⊙D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EA=∠CAE?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7.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CD⊥AD.(1)若BC=AB,求出AD,CD,AB之间的数量关系;(2)若BC=AB,当BE⊥AD于E时,试证明:BE=AE+CD;(3)若mBC=AB,∠A=60°,BC=2,直接写出AD的长度(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8.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 从点A出发,沿A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PO并延点也长,交BC于点E,过点Q作QF//AC,交BD于点F.设运动时间为t(s)(0<t<6),解答下列问题:(1)当t=2时,FQ=________;(2)当t为何值时,△AOP是等腰三角形?(3)设五边形OECQF的面积为S(cm2),试确定S与t的函数关系式;(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OD平分∠COP?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9.综合与探究在学习了轴对称变换后,我们经常会遇到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在解答这种问题时,通常会考虑到折叠前与折叠后的图形全等,并利用全等图形的性质,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来研究解决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每个小组剪了一些如图1所示的Rt△ABC纸片(∠B=90°,AB=6,BC=8)并进行探究:(1)如图2,“奋斗”小组将Rt△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部的C′处①若∠1=40°,∠C=37°,则∠2的度数为________.② ∠1,∠2,∠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2)如图3,“勤奋”小组将△ABC沿DE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求BD的长;(3)如图4,“雄鹰”小组将△ABC沿AD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连接CE,当△CDE为直角三角形时,求BD的长.40.如图,四边形ABCD,BC//AD,P为CD上一点,PA平分∠BAD且BP⊥AP.(1)若∠BAD=80°,求∠ABP的度数;(2)求证:BA=BC+AD;(3)设BP=3a,AP=4a,过点P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D,BC所在直线交于点E点F.若AB=EF,求AE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4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1,0),B(4,0),E(1,3),与y轴交于点C.(1)求该二次函数表达式.(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Р为第一象限内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Р作PQllAC,交直线BC于点Q,作PM∥y轴交BC于M.求证:①△PQM ∼△COA②求线段PQ的长度的最大值.42.已知正方形ABCD,E为平面内任意一点,连接AE,B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BFC.(1)如图1,求证:①AE=CF;②AE⊥CF.(2)若BE=2,①如图2,点E在正方形内,连接EC,若∠AEB=135°,EC=5,求AE的长;②如图3,点E在正方形外,连接EF,若AB=6,当C、E、F在一条直线时,求AE的长.43.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3,4),点C的坐标为(0,4).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和点C,连接AC,点M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连接OM,点N在线段AM上(不与点M重合),连接ON并延长交边AB于点E,连接M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当ON=4√105时,求线段CN的长;(3)在(2)的条件下,将△M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M1OE1,使OE1落在线段OC上,如图②当CMAM =1213时,过点C作CP//M1E1交抛物线于点P(点C除外),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44.在ΔABC与ΔCDE中,∠ACB=∠CDE=90°,AC=BC=2√6,CD=ED=2,连接AE,BE,点F为AE的中点,连接DF,ΔCDE绕着点C旋转.(1)如图1,当点D落在AC的延长线上时,DF与B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如图2,当ΔCDE旋转到点D落在BC的延长线上时,DF与BE是否仍有具有(1)中的数量关系,如果具有,请给予证明;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3)旋转过程中,若当∠BCD=105°时,直接写出DF2的值.45.如图①,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y=ax2+bx−3的解析式;(2)如图②,连接BC,点E是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E作EF⊥BC于点F,EG//y轴交BC于点G,求△EFG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3)如图③,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点D,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B,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6.图(1)图(2)图(3)(操作发现)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N、M分别在边BC、CD上,连结AM、AN、MN.∠MAN=45°,将△AM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点D与点B重合,得到△ABE.易证:△ANM≌△ANE,从而得DM+BN=MN.(1)(实践探究)在图(1)条件下,若CN=3,CM=4,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________.(2)如图(2),点M、N分别在边CD、AB上,且BN=DM.点E、F分别在BM、DN上,∠EAF=45°,连接EF,猜想三条线段EF、BE、DF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M、N分别在边DC、BC上,连结AM,AN,已知∠MAN=45°,BN=1,求DM的长.4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

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勾股定理综合(2021年整理)

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勾股定理综合(2021年整理)

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勾股定理综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勾股定理综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勾股定理综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勾股定理(3)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初二勾股定理拔高题
1、如图是油路管道的一部分,延伸外围的支路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6m 和 8m.按照输油中心 O 到三条支路的距离相等来连接管道,则 O 到三条支路的管道总长
(计算时视管道为线,中心 O 为点)是(

A2m
B.3m
C.6m
D.9m
B
C
(第 1 题图)
D
A ' E
A
图 3
2、将一个有 45 度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 3cm 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
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 30 度角,如图(3),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A. 3cm
B. 6cm
C. 3 cm
D. 6 cm
3、如图 3,在△ABC 中,∠C=90°,BC=6,D,E 分别在 AB,AC 上,将△ABC 沿 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 A′处,若 A′为 CE 的中点,则折痕 DE 的长为(

1 A .
B .2
C .3
D .4
2
4、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 DEFH 的边长为 2 米,坡角∠
A =30°,∠
B =90°,B
C =6 米. 当正方形 DEFH 运动到什么位置,即当 AE =
米时,
有 DC 2 =AE 2 +BC 2 .
O
F 30°
45° D
A
C B
E
5、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
6、如图,在直角△ABC中, ∠ACB=90 ,CD⊥AB,垂足为 D,点E 在AC 上,BE 交CD 于点G,EF
⊥BE 交 AB 于点 F,若 AC=mBC,CE=nEA(m,n 为实数).试探究线段 EF 与 EG 的数量关系.
(1)如图(14.2),当m=1,n=1 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证明:
(2)如图(14.3),当m=1,n 为任意实数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证明
(3)如图(14.1),当m,n 均为任意实数时,EF 与EG 的数量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不必证明)
7、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CB=90O,CD⊥AB 于点 D,若 AD=2,BD=8,求 CD 的长度。

C
A B
8.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
∆ACP '重合,如果AP=3,那么PP'=。

P
E
F
D
P
9、如图,P 为正方形 ABCD 内一点,PA =1,PB =2,PC =3,则∠APB =。

A
D
A
P '
B
P
C
B
C
10.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连结 PA 、PB 、PC ,以 BP 为边作∠PBQ = 60 ,
A
且 BQ=BP ,连结 CQ 、PQ ,若 PA:PB:PC=3:4:5,试判断∆PQC 的形状。

B
C
Q
1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AB=AC ,点 D 是斜边 BC 的中点,点 E 、F 分别为 AB 、AC 边上的点,且 DE⊥DF.
A
(1)说明: BE 2 + CF 2 = EF 2
(2)若 BE=12,CF=5,试求∆DEF 的面积。

B
C
A
C
12、如图, ∆ADC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BC = 30 ,试说明:
BD 2 = AB 2 + BC 2
.
B
D
E
13、(2004 年江苏省无锡市)如图 5,将正方形 ABCD 折叠,使顶点 A 与 CD 边上的
点 M 重合,折痕交 AD 于 E ,交 BC 于 F ,边 AB 折叠后与 BC 边交于点 G 。

如果 M 为CD 边的中点,
求证:DE :DM :EM=3:4:5。

1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AD=24cm,BC=30cm,点P 自点A 向D 以1cm/s 的速度运动,到D 点即停止.点Q 自点C 向B 以2cm/s 的速度运动,到B 点即停止,直线PQ 截梯形为两个四边形.问当P,Q 同时出发,几秒后其中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15、已知: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交BD 于点O,四边形AODE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BOE、四边形DCOE 都是平行四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