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发展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发展

——兼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寿建新

(陕西银行学校基础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黑格尔、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表述,有很大局限性。恩格斯笫一次系统论述和科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全面领会哲学基本问题时,应注意其发展和演变过程。哲学基本问题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各有不同内容和表现形式。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必须摆正主体在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位置,可见哲学基本问题,始终是现代社会人们一切活动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哲学基本问题; 发展; 和谐社会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是人们在长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对于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的高度概括。

哲学基本问题黑格尔明确地意识到了,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曾说过:哲学里“无比普遍重要性的对立,便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自然与精神的对立,就精神之为有限精神说,它才是与自然对立的。需要的是在它们的对立中认识它们的统一”[1]。费尔巴哈经常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兜圈子”,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里,费尔巴哈唯物地指出:“思维

与存在的真正关系只是这样的: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是来自思维。[2]”尽管黑格尔、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表述,有很大局限性。

1886年,恩格斯通过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笫一次系统论述和科学解决了这一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家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阼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3]哲学问题第二方面是关于“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3]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是我们揭露一切唯心主义伪装、捍卫唯物主义党性原

则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不仅是批判革命的,而且是开放、发展的,在全面领会哲学基本问题时,应注意其发展和演变过程,即时代不同,哲学基水问题所揭示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各异。

哲学基本问题在古代表现为“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其特点在于人们对这一问题朴素而直观的理解。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如此,由于生产水平和知识条件的限制,人们不了解身体构造和作梦现象,更不知道“灵魂在肉体死亡后究竟怎样了”,同时又把自然力人格化,即把它看作和人一样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而形成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和神的观念,产生了宗教和唯心主义萌芽。到了奴隶社会,产生了最初的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此便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哲学的发展史。

哲学基本问题在欧洲中世纪表现为神对世界的关系问题,并由以展开了神人关系的讨论和“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其特点是人对这一问题颠倒的理解,对神、偶像、一般、共相的崇拜。哲学基本问题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主要表现为天与人、形与神、理与气、心与物的关系问题。其特点是对神和天命的崇拜以及对理与心的颂扬。先秦时期人们较多思考着“天人”关系问题。西汉的董仲舒为了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通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建立了一套神学唯心主义体系。汉朝以后,关于“有无”、“形神”关系的讨论突出了。到宋以后,出现了理学家,争论中心围绕着“理与气’(道与器)、“心与物”(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而展开。可见哲学基本问题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中,东西方哲学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哲学基本问题在近代表现为“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经过中世纪漫长的黑夜,随着十四、十五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哲学基本问题才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时哲学基本问题:“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3]这说明,只有到了近代才具备

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客观条件。

如果说古代人侧重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本体论)的研究,那么近代以来人们则更多注重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两(认识论)的研究。从康德、谢林到黑格尔的许多哲学家都是这样的。他们不仅注重认识论问题,而且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方面,错误地把思想看成决定一切的基础。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是同实证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当各门具体科学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时,哲学研究对象侧重于“世界是什么?”由此产生了以本体论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当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之后,哲学研究对象侧重于“世界是怎样的”?“怎样认识世界?”和“为什么要认识世界?”这样就产生了以认识论和认识主体为中心的哲学体系。

哲学基本问题在现代表现为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即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其特点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而加强了对人的主体性地位及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旧唯物主义虽然把客体看成事客观的,但他们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

从主观方面去理解[4]。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把实践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排除出去,因此它把人对外部世界(自然界、社会)的关系只看作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不看作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根本不懂得人是在变革现实的实践中去认识世界,不懂得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实践观点引入哲学,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这不仅科学阐明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即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一个伟大的贡献。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发挥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基本路线对立实质,强调了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进一步论述了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阐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