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品实践_蚂蚁金服的商品经营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金服
一.资产管理:
1.核心资源:
在商业模式画布中,核心资源作为决定我们实现价值主张效率的关键所在。
蚂蚁金服的核心资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品牌。
蚂蚁金服以“让信用等于财富”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依靠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为中国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
2014年10月16日,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名义正式成立,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等。
截至至2016年4月28日,蚂蚁金服完成B 轮融资,估值超600亿美元。
2019年8月,“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布,蚂蚁金服排名第五。
2020年1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蚂蚁金融以市值10000亿元位列第5位。
②客户基础。
至2018年5月蚂蚁金服称其用户数量增长至6.22亿,管理的财富则达到人民币2.2万亿元。
这使得蚂蚁金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财富管理平台。
③交易平台。
蚂蚁金服通过电脑版支付宝和移动端支付宝进行交易,这是一切业务展开的基础,通过平台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其价值主张。
④科技。
在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公布自己了“BASIC”战略,即围绕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 (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五大领域,这些构成了蚂蚁金服技术开放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风控、信用和连接的三大能力。
蚂蚁金服一直在向外界传递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定位,并希望打破其在大众心中金融公司的印象。
据媒体披露,从收入结构看,2015年,蚂蚁金服的收入构成中,14%来自技术服务。
到2017年,技术服务占比上升至34%。
根据预测,到2021年时,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至总收入的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
⑤国际化。
从投资Paytm开始,通过“当地合作伙伴+技术出海”的模式,蚂蚁金服先后在印度、韩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在内的国家和地区投资了本地版的“支付宝”,活跃用户超过3亿。
其中,印度Paytm的用户量从3年前的2300万提升到了2.5亿用户,跻身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仅次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2.关键业务:
蚂蚁金服各版块业务中,有些版块业务并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如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其意在通过基础支撑平台的搭建,带动其他版块存量流动及增量累加,各版块间相辅相成,最终将蚂蚁金服打造为社会公共金融服务平台。
蚂蚁金服对内实现阿里生态圈内资金优化,对外通过金融相关服务向各行业渗透实现该行业资源优化。
另外,蚂蚁金服各版块业务以阿里系电商平台为基础研发而来,同时又与电商平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加上“菜鸟”物流体系,最终形成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阿里生态圈。
①、支付业务
支付是蚂蚁金服的命脉。
据易观国际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7.70万亿元。
其中,支付宝以53.21%份额排名市场第一,相当于一季度交易规模在25万亿元。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费率很低,面向B端商户在千分之六左右,面向C端的大部分不收费,信用卡还款、余额提现等通常费率在千分之一。
表面上来看,由于交易量巨大,对应的是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的收入。
但成本同样巨大,除了支付机构本身的各项成本,尤其是市场推广费用,还要固定向银行以及银联/网联支付服务费。
过去几年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支付宝与财付通(微信支付)展开了补贴大战,导致双方市场推广费用居高不下,影响了盈利性。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管是支付宝还是财付通,投入减少、费率上升会是大趋势,推动它们进入比较稳定的盈利周期。
②、消金业务
蚂蚁的消金业务主要是花呗、借呗。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最火爆的2017年,重庆蚂蚁商诚小贷(借呗)营业收入114.3亿元,净利润61亿元;重庆蚂蚁小微小贷(花呗)营业收入65.96亿元,净利润为34亿元。
也就是说,在2017年,借呗和花呗加起来就为蚂蚁金服贡献了95亿元的净利润,是不折不扣的隐形消金巨头。
不过,在2017年末,网络小贷迎来了监管整顿,其杠杆率被严格限制,这对蚂蚁金服原有的以ABS为主的表外融资模式构成了冲击,并迫使其对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
这推动花呗、借呗进一步向助贷模式转变。
尽管杠杆率受到了限制,但花呗、借呗在获客与风控方面的领先优势,确保了这块业务依然有着良好的利润空间。
③、财富业务
此处既包括天弘基金,也包括蚂蚁财富。
蚂蚁金服持有天弘基金51%的股份。
截至2018年底,天弘基金的营业收入为101.25亿元,净利润为30.69亿元,均排名行业第一。
在2013年,这两项数据分别是3.54亿元、0.11亿元。
在余额宝平台走向开放之后,目前天弘余额宝的规模稳定在1万亿元左右,同时天弘基金的非货币基金类产品渐趋成熟,因此背靠蚂蚁金服,其盈利能力应当稳定无虞。
蚂蚁财富,以基金代销为主,还有理财型保险代销。
2018年,蚂蚁基金营收超1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8.2%;净利润为2225.3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00.7%。
相比支付和信贷业务,国内的在线财富管理业务远不够成熟,除了代销收入,盈利手段很有限。
在此背景下,蚂蚁财富这几年处于投入期,通过开放平台吸引基金公司入驻并自运营,同时花大力气在摸索智能理财服务,但是短时间内看不到规模化盈利的可能。
此外,并非所有代销业务都在蚂蚁财富里面,诸如目前余额宝产品就有一部分是网商银行代销。
④、其他业务
这里的其他业务,并不代表业务不重要,而是目前的利润贡献相对有限。
网商银行:现阶段,这家银行并非完全的盈利驱动,而是服务于阿里系大生态,主要面向网商和码商,在业务下沉上走得相对激进,并且费率上整体偏低,所以盈利状况远不如微众银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网商银行作为生态服务者的定位不会改变,也很难实现太大盈利。
国泰产险:这家公司一直在亏损,在蚂蚁金服入主后同样如此。
虽然目前主打传统保险+金融科技的概念,但互联网保险的不温不火注定了这条路并不平坦。
好在背靠蚂蚁,获客方面具备优势,账户安全险收入亦比较可观,整体上看不到太大盈利前景。
芝麻信用:一方面,征信太敏感,芝麻信用又无牌照,因此在商业化上会受到不少束缚;另一方面,芝麻信用扮演着底层基础设施的功能,在to B业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意味着,芝麻信用很难贡献太多账面盈利。
科技业务:鉴于国内to B业务普遍不挣钱,以及来自腾讯等对手的竞争压力,因此其科技业务应当以战略布局抢占市场为主,还没有到大规模收割的时候。
3.重要合作:
2005年3月支付宝和工行签订战略合作,当年上半年,淘宝网营销导致交易大涨,支付宝和合作的工商银行杭州西湖支行三百多人通过手工对账根本无法应付当时的业务,2015年12月工行为支付进行的系统升级正式完成,转账压力得到缓解。
这一段历史非常关键,作为起步业务量为零、法律界定模糊不清的新业务,工行并未一开始直接拒绝,而是善意的开启了一次对彼此都至关重要的机会,在看到业务上升后又尽力配合系统升级。
第一,能遇到这样的合作伙伴,是支付宝发展之幸。
第二,大的变革来临,仅靠一家主导创新和变革的小公司是无法完成商业闭环的。
第三个,银行系统的承压能力不足,也为支付宝日后在第三次双十一后自己做账户,做支付埋下伏笔。
第四个,一段良好的合作关系往往会带动未来更长远更大规模的合作,从2005年至今,蚂蚁金服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银行体系,2004~2006年成立之初,和多家商业银行的网银系统进行对接,实用户实现了电商平台的在线支付;2007~2009年,支付宝业务独立后,作为多家银行网银产品的代理,为其它商家提供插线板式的服务,让其逐步有了成为行业基础设施的能力;2010年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将各家银行系统连接起来,建立了一个小额借记系统;2013年,余额宝诞生,解决了银行所谓的钱荒问题;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的双十一,除了吃瓜群众看到背后的狂欢以外,银行和支付宝之间利用这种难的的“好日子”为彼此的系统升级和测压。
对支付宝团队而言,虚拟账户体系救了支付宝的命。
如果支付宝至今仍然延用最早的网关支付模式,根本无法支撑现在的普通日交易量,别说双十一超2100亿
的交易量。
账户体系是支付宝不同于网关型支付、不同于VISA等支付清算组织的关键所在。
对建设生态启发意义巨大。
第一,用户将钱放在支付宝,增加了用户黏性的同时,使用频率也会大大提升。
第二个,以往用户的消费数据都在银行手里,但支付+账户会让用户的消费数据都沉淀在支付宝系统中,有了优质的数据,才有后来蚂蚁金服的风控、数据运营等。
实际上,由支付宝交易和支付沉淀的数据,已经是蚂蚁金服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数据。
这也是其它号称可以提供风控能力所不具备的。
第三个,依托于账户体系,支付宝才能更好的了解用户,才会有所谓的芝麻信用分、花呗、借呗等产品的诞生。
虚拟账户,第一次,支付宝真正从点型服务,走向了线型服务。
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产品/服务:
(1)普惠金融服务
蚂蚁金服的价值主张: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在蚂蚁金服看来,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在于给所有具有真实金融服务需求的个人或者企业,提供平等的无差异的金融服务。
这源于蚂蚁金服自支付宝成立以来十多年的实践,也源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普惠金融的现实。
基于这样的现实,蚂蚁金服以支付宝等产品服务为基础,面向最广大人群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用户具有平等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大大扩展了普惠金融的惠及范围,提升了服务的效率。
(2)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功能
低碳生活能降低环境风险,增进人类福祉。
绿色金融通过金融工具支持绿色生产,引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
蚂蚁金服长期致力于绿色金融的实践,在各个层面推动着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蚂蚁金服“绿色金融战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绿色方式发展新金融,调动普通民众参与低碳生活方式。
二是,用金融工具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绿色意识普及。
蚂蚁金服主导的网商银行通过对绿色信用标签用户提供优惠信贷支持,包括向农村提供节能型车辆购置融资,为菜鸟物流合作伙伴提供优惠信贷支持更换环保电动车,未来还将持续支持绿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绿色基金领域,蚂蚁聚宝已与超过90多家基金公司进行了合作,目前平台上绿色环保主题基金超过80只。
基于此,在中国金融学会成立的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蚂蚁金服成为迄今唯一当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在泛绿色金融领域,蚂蚁金服也开始了积极布局和探索。
例如,永安公共自行车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推出“免押金扫码租车”服务。
自2015年9月上线到2016年4月底,累计提供了3000万人次便捷的绿色交通服务,减少了碳排放20000吨。
目前每天免押骑行永安公共自行车的人次峰值时段近40万,相当于在城市里植了40000棵大树。
2015年,蚂蚁金服通过支付宝的单据电子化消灭了纸质单据,一年减少碳排20
万吨,相当于多种了200万棵大树,通过便民缴费,让全国人民免于奔波,减少碳排35.4万吨,相当于多种了354万棵大树。
未来,蚂蚁金服将继续积极搭建绿色金融体系,开发绿色金融工具,推动消费者和投资者对绿色金融的广泛参与,倡导小微企业践行绿色金融,从而支持全社会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3)安全和技术创新探索服务
蚂蚁金服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为用户与合作伙伴带来价值。
从2004年支付宝成立伊始,蚂蚁金服就秉承用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的原则,不断磨砺技术,创造价值。
①大数据技术
蚂蚁金服在其生态体系中的诸多业务中应用了大数据技术。
蚂蚁金服主导的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多年来通过大数据模型来发放贷款。
蚂蚁金服通过对客户相关数据的分析,依照相关的模型,综合判断风险,形成了网络贷款的“310”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的服务标准。
5年多来,为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累计超过7000亿的贷款,帮助了他们解决了资金难题,促进了这些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类似地,大数据的应用也充分得体现在蚂蚁金服生态中的第三方征信公司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分”是芝麻信用对海量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和评估,主要包含了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
芝麻信用基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并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以及合作伙伴建立数据合作,与传统征信数据不同,芝麻信用数据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住址搬迁历史、社交关系等等。
“芝麻信用”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交易及行为数据,可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这些信用评估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对用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得出结论,继而为用户提供快速授信及现金分期服务。
②人脸识别技术
蚂蚁金服一直致力于研发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互联网身份认证领域,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与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领先的人脸比对算法为基础, 研发了交互式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和图像脱敏技术,并设计了满足高并发和高可靠性的系统安全架构。
以此为依托的人脸验证核身产品提供服务化接口,已经成功实现产品化并在网商银行和支付宝身份认证等场景应用。
这其中的几项核心算法分别是活体检测算法、图像脱敏算法以及人脸比对算法。
根据 2014 年香港中文大学做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国际公开人脸数据库 LFW 上, 彼时人脸识别算法的准确率(99%)已经超过了肉眼识别(97.2%),而目前蚂蚁金服运用的人脸识别算法在这个数据库上的准确率已经达到 99.6%。
除此之外,蚂蚁金服在2015年初向公安部提交了人脸识别算法和技术的测试申请,进一步验证人脸活体检测防攻击和人脸比对两方面在实际真实场景的性能。
2016年6月30日,蚂蚁金服研发的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机器人“蚂可”(Mark)上线,并与号称“鬼才之眼”的《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比试:对“网红脸”以及“网红脸”的童年照进行人脸识别。
最终王昱珩二平一负险胜机器人蚂可。
③云计算技术
蚂蚁金融云,是蚂蚁金服旗下面向金融机构的云计算服务。
蚂蚁金融云依托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云计算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累,集成了阿里云的众多基础
能力,并针对金融行业的需求进行定制研发。
蚂蚁金融云作为蚂蚁金服“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开放的云平台,它助力金融创新、助力金融机构的IT架构实现升级,去构建更加稳健安全、低成本、敏捷创新的金融级应用,使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服务自己的客户。
经过几年建设努力,蚂蚁金融云已经具备如下特点:高可用容灾(99.99%的可用性)、资金安全管理(上百亿资金/每日的变动)、高并发交易(8.59万笔/秒的峰值处理能力)、实时安全控制(毫秒级风险防御能力)、低成本交易(几分钱/单笔交易)
④风控技术
支付的核心是解决用户需求,如何又快又安全地实现用户所托,是支付的立身之本。
如何控制风险,成为业界关注的头等大事。
创立于2004年12月的支付宝通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实现了风险控制的智能化,防控效果显著。
支付宝风控系统利用原来的历史交易数据进行个性化的验证,提高账户安全性。
80%左右的风险事件在智能风控环节就能解决。
除了事后审核,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也非常重要——事前,将账户的风险分级,不同账户对应不同风险等级;中,对新上线的产品进行风险评审以及监控策略方案评审。
蚂蚁金服目前的近7000余名员工中,其中超过1500个员工从事风险管理业务;2000多台服务器专门用于风险的监测、分析和处置;平均100毫秒实时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比眨一次眼快四倍;支付宝资损率在十万分之一以下,低于被陨石打中的概率,即便用户不幸发生损失,支付宝也已经建立了包括快捷支付保障、余额支付保障、手机支付保障在内的一整套会员保障体系。
目前,蚂蚁金服正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合作,协同侦破线下扰乱互联网金融秩序的案件,打击犯罪。
此外,蚂蚁金服还积极与银行、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风险防控有关的软硬件厂商、支付宝商户和用户、高校及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展开广泛合作,以提升支付行业的安全防范的能力。
⑤人工智能技术
蚂蚁金服的人工智能技术集中表现在“智能客服”。
蚂蚁金服通过大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技术来实现问题的自动判断和预测。
可以识别到用户的身份信息,客户端也有用户的行为逻辑,就可以知道用户是在哪个环节遇到障碍,在哪里停住了,另外蚂蚁金服也会总结在大的用户层面大家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我的客服”通过语义分析等方式获得关键信息再给予匹配。
目前,“我的客服”已经积累了近千个经验专家知识调动库、模型库。
原来,从发现和识别问题到快速调度客户服务解决问题需要50分钟,现在1.6分钟做到策略智能调度响应。
2015年双十一,蚂蚁金服95%的远程客户服务已经由大数据智能机器人完成。
同时实现了100%的自动语音识别,蚂蚁金服客户中心整体服务量超过 572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50%。
除了“智能客服”,蚂蚁金服还有智能质检能力与智能赔付能力。
服务好不好?原来需要通过人工去调研服务质量,抽样的覆盖率也就2%左右,现在智能服务具备了品质的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这个机器人可以实时地实现客服人员的智能自动质检。
另一个是智能赔付能力。
在保险业务上,“我的客服”已经具备了专业的审核能力,平均24小时就能够完成赔付。
其中32%理赔可以在一小时之内直接完成,而且有一半复杂的赔付可以在6个小时内完成。
三.客户:
(1)微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被视为蚂蚁金服的服务人群,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2019 年,全球范围内的支付用户数达到 12 亿以上(含中国内地用户 9 亿人)蚂蚁金服初期明确提出20万元以上的贷款不做,只做小微贷款很多普通微小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累计的信用得到了他们需要的贷款,不必冒着民间借贷的风险以解决燃眉之急。
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是蚂蚁金服的愿景。
(2)渠道通路
蚂蚁金服的渠道通路涵盖线上与线下,主要从下面方面:
线上通道:蚂蚁金服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
例如,通过“定位+场景化”
的广告:精准定位到每个不同产品的用户人群,通过真实普通的人事迹引起共鸣;又通过具象化场景,传达产品的价值和意义。
精准的定位让客户引起共勉,从而增加对产品的黏性。
线下通道:蚂蚁金服有自己的专业地推人员,线下渠道的拓展靠他们的推广宣传。
再配合上相对应的宣传活动,能够增加其知名度与用户使用量。
例如:蚂蚁金服向小商家发布“多收多赚”计划,商家们使用收钱码的频率越高,就能越大程度享受多收多免(即时贷款)、多收多赊(赊购)、多收多得(理财)、多收多保(保险)等多个综合金融服务。
针对的是一些小微商户,比如小饭馆、小卖部、菜市场摊主、早餐店、煎饼摊。
多收多贷”正式上线2个月以来,已累计扶植小商家放款160亿元;“多收多得”服务提供的“余利宝”在半年时间内为小商家创利超过10亿元。
“收钱码”确实为支付宝圈粉不少商户,成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客户关系
由于顾客需求、欲望及购买行为是多元的,所以顾客需求满足呈现差异。
蚂蚁金服也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方案。
根据客户的偏好与其提供的消息来推送和服务,让整个服务体系变得更高效、更智能。
一方面可以保障话务高峰期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能满足用户7*24小时的服务需求。
通过新客服体系架起蚂蚁金服与客户之间的桥梁,让客户随时随地地享受方便,快捷,贴心以及个性化的服务。
四.财务:
1.成本:
1、从支付平台到互联网金融巨头
支付平台到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蚂蚁金服的成长史:2004 年,支付宝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主要目的是解决淘宝平台交易当中的信任问题。
随后支付宝的支付业务不断扩张,用户不断增加。
直到2012年,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
迈出了金融业务领域关键性的一步。
2014 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同时网商银行获批。
2015 年,蚂蚁金服入股国泰产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务领域。
超级独角兽,估值逾1500亿美元:从2015年完成将近18.5 亿的A 轮融资,估值300亿美元开始,蚂蚁金服的估值一路水涨船高。
2018 年6 月8 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140亿美元的C 轮融资,市场给出的估值普遍超过1500 亿美元。
公司股权结构:公司目前股东为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两者合计控制了蚂蚁金服76.43% 的股权,企业所有人均为阿里集团高管。
C 轮融资前,蚂蚁金服引入国字号投资机构
资本巨头,合计占据了蚂蚁金服10.96%的股权。
未来60%的股权为战略投资者持有,40%将作为对全体员工的分享和激励。
2、业绩亮眼,利润井喷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17年税前利润破百亿:借助支付宝前期积累的海量用户以及阿里系电商的导流,加上多元化金融业务的拓展,2014 年营业收入已破百亿,达到135.5 亿元。
15 年公司更是实现了高达249.94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46%。
根据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的协议,阿里巴巴将能分享蚂蚁金服37.5%的税前利润,由阿里年报反推,17 年蚂蚁金服税前利润首次破百亿,达131.9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54%。
这主要得益与蚂蚁金服的微贷业务,尤其是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带来的利润。
而17Q4 和18Q1的利润下滑是因为2017 年底现金贷方面的严监管,导致微贷业务的ABS 发行暂缓。
同时公司的持续推进用户增长计划也产生了很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