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供大家学习参考!专题十四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多极化趋势主干知识构建Ⅰ.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点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取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猛烈的角逐和斗争,终究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美国权势大大增强,欧洲权势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产生从根本上坚定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取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峙,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取猛烈。
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相持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相持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Ⅱ.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矛盾。
为争取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时期,英国屡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
专题十五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
兼 而有之 , 有两次会 议 ( 黎 和会 和 华 盛 顿会 议 ) 维 护 其 影 l 5 巴 、 9 0年 中苏 友 好 互 助 同盟 条 约 的签 订 ; 济 上 , 歇 经 马
响力 的机 构 ( 国联 ) 体 系 内部 存在 的矛盾 ( 现战 胜 国 尔计划 的 提 出 , 互 会 的 成 立 ; 事 上 , 约 和华 约 的 、 体 经 军 北 与 战败 国之 间主 要 矛盾 的法 德 矛 盾 , 现 列 强 争夺 欧 建 立 。 体 洲 霸权 的英法 矛 盾 , 现 列 强 争 夺亚 太 地 区 的美 日矛 体 雅 尔塔 体 制从 2 纪 4 0世 0年代 中到 9 代初 , O年 经 盾 , 现 列强 争夺 世 界 霸 权 的 美 英 矛 盾 等 ) 瓦解 ( 体 、 ① 历 了冷 战 、 冷战与 缓 和 的交错 、 攻苏 守 、 苏对 峙 、 美 美 美 13 9 5年 德 国撕 毁 凡 尔 赛 和约 , 量 扩展 陆 军 , 极 重 苏互有 攻 守 的演 变 过程 。雅 尔塔体 制 的演变 有 其 自身 大 积 建 空军 , 开 始建 造军 舰 。② 1 3 年德 军 开 进莱 茵 非 的特点 : 始终 以美 苏关 系 为主线 , 并 96 它 以美 苏两 个 超 级大 军事 区 , 进一 步撕毁 凡尔 赛 和约 。③ l 3 9 1年 日本 发 动 国争夺 和协 调 为 中心 , 战共 处贯 串始终 , 战 略 态势 冷 但 “ 一八 ’ 变 , 坏 了《 国公约 》 冲破 了华盛 顿 体 系 互有 变化 ; 九 ’ 事 破 九 , 美苏 在多 处热 点上 出 现全 面对 抗 , 从 未爆 但
宗 主 国之问 的矛盾 。这 些矛盾 的发展 必 将 导致 凡 尔赛 如在联 合 国 中 , 变 了超 级 大 国操 纵 国际事 务 的局 面 。 改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15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下的国际关系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十五)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埃及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美国提出了提供武器的先决条件:埃及加入以西方为首的中东防御体系。
埃及政府认为这有损于国家主权,因此拒绝了。
埃及政府在向西方寻求武器未果的情况下,于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通过中国向苏联提出了购买武器的请求。
对于苏联而言,这是打入中东地区的绝好机会。
为了防止美、英等国的过度指责和反应,埃及和苏联于1955年9月达成了以捷克斯洛伐克的名义向埃及提供武器的协议。
材料二埃及不愿意因此而彻底破坏同西方的关系。
同样,英、美两国也希望通过“黄油”来吸引住埃及,避免其滑向“共产主义的深渊”。
1955年12月,美国与英国同意向水坝第一期工程提供7 000万美元的贷款,世界银行也答应给予2亿美元的贷款。
但是,由于埃及在1956年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取消了这项资助。
同时,在约旦阿拉伯军团担任最高指挥官的英国人格拉布将军被约旦国王解除了职务,英国认为格拉布将军的解职是纳赛尔使然,“我们应该尽量抵制埃及的政策和支援我们的中东朋友,而不是安抚纳赛尔上校”。
而在此问题上苏联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关心政治甚于经济,通过建造水坝,我们会赢得埃及人民的信任和感恩……也是所有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信任。
……而且我们知道加强阿拉伯国家就是削弱敌人的阵营”。
1956年6月,苏联外长谢皮洛夫访问埃及,答应不附加任何条件为阿斯旺大坝提供为期20年的11亿美元的贷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从苏伊士运河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埃及在二战后采取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及相关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英两国和苏联对埃及援助政策的目的和结果。
解析(1)第一小问,从“维护国家主权、维持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目的;第二小问,要联系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从摆脱殖民统治的角度组织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大国关系与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嬗变
专题十二大国关系与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嬗变一、知识归类1、国际矛盾冲突焦点的演变⑴16—18世纪中期:西、葡、英、法、荷争夺殖民霸权;⑵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欧洲国家与法国的战争⑶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国争夺巴尔干;⑷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为统一德意志与邻国的战争⑸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规抗;⑹一战后: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法德之间、美日之间的矛盾;⑺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矛盾;⑻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⑼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美苏争霸2、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⑴维也纳体系①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②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③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是,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开会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④特点: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
⑤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9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后来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则表明维也纳体系荡然无存。
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其内容包括: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以及国家联盟的建立。
②维护机构:国际联盟③矛盾对待德国问题殖民霸权问题(势力范围)欧洲霸权问题扭结点海上霸权问题国际联盟问题德国赔款问题欧洲安全问题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主要矛盾)几对主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要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④调整:a.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b.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高考历史真题演练 模拟演练:专题十三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模拟训练2(含详解)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十三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模拟训练(含详解)(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
”下列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
“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体现;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体现。
而A项中事件不能体现,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
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
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一、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的。
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
美国;1、门罗主义:时间:19世纪中后期内容:美国不干涉欧洲内部事务,也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实质:独霸美洲2、门户开放政策:时间:1899年内容: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实质: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列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3、大棒政策:时间: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表现:获得巴拿马运河地区4、中立政策:时间:一战前期实质:大发战争横财5、金元外交:时间:一战结束后实质:利用经济实力,力图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支配作用6、领导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时间:二战期间7、冷战政策:时间:1947年——1991年内容: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实质: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8、单边主义政策:时间:今天实质:依靠其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企图达到支配世界的目的英国:1、打败欧洲列强,争夺世界海上霸权:16世纪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2、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实质: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3、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19世纪中后期表现:发动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4、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光荣孤立)时间:一战前5、参加协约国:时间:一战期间实质:阻止德国实现灾民欧洲大陆以及世界霸权6、重新回到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肢解德国7、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8、追随美国;时间:二战以后实质:因为自身实力下降,所以利用美国的力量和影响达到自己的目标法国:1、称霸欧洲:时间:19世纪初期表现: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的对外战争2、阻止德国称霸欧洲大陆时间:19世纪中后期到一战期间表现:发动普法战争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3、企图称霸欧洲大陆: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甚至肢解德国4、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5、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德国:1、推行大陆政策:时间:19世纪中后期2、推行世界政策: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建立同盟国发动一战3、建立统治世界的法西斯帝国:时间: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建立法西斯轴心同盟发动二战4、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二、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1、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存在时间:17世纪——一战前夕主要特征:欧洲列强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超群欧洲成为国际舞台的中心欧洲列强围绕欧洲霸权和世界海上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争夺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时间:一战结束后到二战爆发前主要特征: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体系具有极大的不稳固性欧洲列强仍然主宰世界美、日、苏等国国际地位大大增强3、美苏两极体制下的雅尔塔格局:存在时间:1945年——1991年主要特征:二战后德意惨败,英法削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格局不复存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4、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时间:40年代——70年代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关贸总协定5、新旧世界格局的过渡时期:存在时间:1991年——今天主要特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三、大国外交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18世纪在法国、荷兰、西班牙的支持下,美国打败了英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发动连年对外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3、19世纪初欧洲反法联盟多次干涉法国大革命,并最终打败了拿破仑4、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大陆政策到世界政策,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最终导致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爆发了一战6、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就是英、法、美、日外交斗争的结果7、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德、意、日建立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发动了二战8、20世纪三十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并加速了二战的爆发9、20世纪四十年代:美、英、苏、中为核心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0、1943年苏、美、英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灭亡11、1945年,苏、美、英雅尔塔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12、1945年,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13、1945年,在各国的努力下,联合国建立14、20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了两极体制出现和长期的冷战15、20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出现了美、苏、中大三角格局四、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大国外交政策:美国:1、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门罗主义2、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20世纪初期的美国的大棒政策:4、一战以后美国的金元外交:5、二战后的冷战政策和美苏军备竞赛:6、今天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英国:1、19世纪中后期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2、二战以后追随美国;法国:1、19世纪初期称霸欧洲的政策2、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德国:1、19世纪后期推行大陆政策:2、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行世界政策:3、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
2019中考历史专项解读与练习-近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解读与练习-近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一、专题解读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等。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及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等。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会更加激烈,但和平、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是整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们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我国的外交对策。
二、点击考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两极格局的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三、思路导引1、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四、知识梳理1、世界格局的演变★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019历史高考复习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19卷.doc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的建立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而“铁幕”演说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谋求世界霸权的计划,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遏制苏联的经济政策,晚于杜鲁门主义出现,故C项错误;北约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晚于杜鲁门主义出现,故D项错误。
2.有人说“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
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
对右面苏联漫画(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加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解读正确的是( )A.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D.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答案: A解析: 题干中提到“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说明美国利用美元和大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这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相同的,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漫画只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局限性,并没有体现出积极性,因而并不客观全面,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漫画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C项错误;“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强调的是美国企图对西欧进行控制,并未体现出欧洲一体化进程,故D项错误。
3.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
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
近现代国际关系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4)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巨变。 二、比较而言,前两种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其实都是 建立在世界强国控制主导前提下的,体现了世界强国 的强权政治!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 界的和平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反对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各国面临的主 要任务。 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世界各 国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发展态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解体一超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指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牵制和削弱美国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滞留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生活的现象
二十世纪以来 国际关系 (主要指世界政治格局) 的
发展与演变
复习导航: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
经历了 两次世界大战 和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发生了哪三次巨变?
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一战后
二战后
美 苏 两 极 格 局
——
冷战后
多 极 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认识、评价)
巴黎和会
(性质)
战胜 的 协约国
课堂练习
1、“冷战”结束后,日本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根本原因是 A.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日 本有美国为其撑腰 C.日本已成为军事强国 D. 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 2、当今世界存在的几个主要力量中心是 A. 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 B. 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B C. 美国、德国、日本、中东、美洲 D. 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 3、多极化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 A.经济实力 B.军事实力 D C.政治影响 D.综合国力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热点专题8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精讲试题 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精讲试题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专题线索考点串讲世界格局的变化年,协约国集团召(2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超”——美重要的国际会议巴黎美国华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加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重点拓展1.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①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遭拒引发五四运动;②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第二次:①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美国对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发生内战,结果国民党败退台湾,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③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孤立政策,还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在中共的领导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第三次: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的因素。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抬头;国际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不同,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3.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和推动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
(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2)和平力量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等。
(3)联合国的作用。
(4)第三世界的兴起;一些区域组织的建立。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3.中国选择和平的原因 (1)历史教训: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教训: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教训。 (2)国情需要: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和平崛起符合世界人民的 利益。 (4)外交政策:和平外交的延续。 (5)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和为贵。
专题十一 风云变幻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微点1 有章可循——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及演变趋势 1.近代国际法的四大渊源和三大基础
2.国际法的三大演变趋势
微点2 谁主沉浮——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演变
1.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演变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葡开启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大航海时 17世纪上半期,荷兰兴起,垄断全世界的贸易,占据 代的霸权 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并存的局面
2.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特点及表现 (1)近代世界格局演变(1500年到一战)
特征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殖民扩张最积极,国际关系 中心舞台在欧洲。
①15世纪到17世纪下半期:早期殖民扩张开始,西欧与亚非
拉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出现。
表现
②17世纪下半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通过英荷战争和 英法战争,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英、美共同 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
(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并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 联的影响力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超级大国。
(5)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
(2)崛起方式: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
(3)大国衰落的共同因素:制度落后,不重视技术创新,战争失利, 别国崛起。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2018年贵州贵阳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参考答案】B【解题必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1.历程(1)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
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5)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6)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7)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走向和解;1979年中美建交。
(8)中美正式建交后,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认识(1)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比较务实、比较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
但在军事交往、高科技交往、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仍有很大的分歧。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
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
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
专题12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精讲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课件专题训练
出现 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特点 和平过渡、竞争过渡、长期过渡
评价
多个力量中心存在着竞争制约,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 和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第三部分 核心考点
二、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转移及其原因
第一段
(17世纪下半期 到一战期间)
中心
国际关系中心 舞台在欧洲
第二段 从欧洲向它的
(一战初至二战 期间)
两侧转移
第三段 美苏对峙到多 (二战后至今) 极化趋势
原因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欧洲列强之间争夺欧洲 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斗争。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 际秩序。②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因一战而出现衰退, 政治因无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而出现 危机。③美、日两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 坚持和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 际关系。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 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9分)
[ 解 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从内部来讲, 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首先应该与新中国成立相关,所以新政权 的建立是前提条件;由材料一“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并结合与 工业化相关的决策可得出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建立也是工业能够得到支持的条件;根据材料一“由农 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保证农业支持工业和城市的重要条件。从外部来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也让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所以我们学习苏联经验是重要的外部条 件。第(2)问,由材料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 制”可得出,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由材料二“1978 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 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可得出,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农 村支持城市;由材料二“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 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得出,2006年至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2019年广东高考政治国际关系题及详解
2019年广东高考政治国际关系题及详解在2019年广东高考政治考试中,国际关系题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和准备的考点之一。
国际关系作为政治科目中的重要内容,考察了考生对国际关系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2019年广东高考政治国际关系题进行详细解析。
题目一:根据有关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阐述中国亲诚惠容理念的内涵及其对于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的影响。
(2)分析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意义和作用。
解析:(1) 中国亲诚惠容理念是中国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亲,即中国坚持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诚,即中国秉持诚意、诚信、真实对待其他国家,遵守国际规则;惠,即中国积极提供发展援助,促进其他国家的发展;容,即中国尊重其他国家的制度、文化和社会制度,主张和平共处。
这一理念对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通过平等对话解决争议和分歧,推动和平发展。
其次,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维护国际公共利益和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2) 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遇,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繁荣。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和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援助和减贫合作等国际事务,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不断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稳定的世界。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川金应对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措施包括加大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力度、稳定外贸政策、增加外贸出口信贷投放、开展国际市场拓展、保护外贸权益、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近年届中考历史中考十大专题破解策略专题复习(六)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习题(202
(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中考十大专题破解策略专题复习(六)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中考十大专题破解策略专题复习(六)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中考十大专题破解策略专题复习(六)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习题的全部内容。
专题复习(六)世界格局变幻莫测一、选择题1.(2018·河池)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内容,其搭配正确的是()A.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C.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D.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2.(2018·沈阳)无止境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
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3.(2018·赤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
”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如今朝核问题成为亚太地区的关注焦点,我国政府一直呼吁用对话来解决地区争端。
人教版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專題十四近代國際關係的演變――多極化趨勢主幹知識構建Ⅰ.近代現代國際關係的基本線索與階段特徵一、第一時期:17世紀下半期至一戰歐洲資本主義最發達,國際關係的中心舞臺在歐洲。
歐洲列強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殖民霸權展開激烈的角逐和鬥爭,最終導致一戰爆發。
二、第二時期:一戰後至二戰期間美國勢力大大增強,歐洲勢力削弱,十月革命與蘇聯的誕生從根本上動搖了舊的國際秩序,國際關係中心從歐洲向兩側轉移。
1、一戰後,帝國主義國家繼續爭霸,英美之間的爭奪成為全球主要矛盾;在歐洲,法國同英美相互對立,在遠東,日美英三國鬥爭,日美爭奪激烈。
但這一時期鬥爭方式由戰場較量轉到和會的談判桌上。
2、帝國主義與蘇聯的關係,先是兩種制度軍事衝突,後轉到和平共處。
三、第三時期:二戰後至今:經歷了兩極對峙向多極化演變的趨勢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對峙與抗爭。
2、60年代到70年代,兩大陣營開始解體,美蘇爭霸與三個世界形成。
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全面崩潰,世界政治格局進入兩極化向多極化轉換的過渡時期。
Ⅱ.世界近現代主要矛盾的變化1、16世紀:英西矛盾。
為爭奪大西洋海上霸權,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確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紀: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戰爭,荷蘭喪失歐洲強國地位。
3、18世紀中期:英法矛盾。
英國通過七年戰爭打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4、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早期:英法矛盾。
法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進攻法國,1815年拿破崙帝國覆亡,法國喪失歐洲霸主地位,之後俄國在歐洲稱霸,英俄矛盾尖銳。
5、19世紀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裏米亞戰爭中失敗,喪失歐洲霸權,俄國進行1861年改革。
6、19世紀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魯士為完成統一大業,與法國矛盾尖銳,1871年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喪失歐洲大陸霸權。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大国关系”5
47 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大国关系”一、“大国关系”的概念分析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负有重大的责任,是国际关系的主角。
各大国历史经验不同,实力地位和国内外环境差异极大,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大国之间任何时候都有一个相互借重或彼此排斥的问题,一国战略决策必然影响其他国家的内政外交。
在某种意义上,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国际情势,对世界和平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可以说,大国关系是决定国际结构、左右国际进程、促进人类思想创新的主要力量。
纵观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历史表象,人们或许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是杂乱无章的,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只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大国关系,那么,我们就会从规律性的层面上认识到大国关系变动的轨迹是合乎理性精神与内在逻辑的。
周小毛在《大国关系调整的内在规律初探》中对大国关系调整的内在规律作初步探讨。
(一)大国关系的调整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不论大国关系如何复杂、微妙,其变化总是根源于大国之间的经济利益。
国家和民族利益(核心是经济利益)是国家这一国际行为主体的行为指南。
因此,大国关系的变化总是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
经济利益是确立大国关系首要的、根本的要素。
受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总量、经济主导部门、经济增长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使得经济优势会在不同国家之间变动,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曾在不同时期领世界经济的风骚。
这种经济上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国关系的格局,而且每一次大的变迁都是对前一次经济平衡的打破,在新的经济平衡关系中,谁在经济上鹤立鸡群,谁就能成为主导世界的强国,谁就成为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中的强者。
(二)大国关系的调整受到民族主义强烈的震撼和冲击民族主义是以实现民族利益为终极日际,以共同的文化积淀为归属指向,以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为精神动力,它既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又是建立在民族这个特殊利益集团基础之上,并为谋求本民族利益服务的一种社会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
”以下不.能表达上述观点的是( )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
“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表达;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表达。
而A项中事件不能表达,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
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
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法美矛盾,压制法国B.维护欧洲安全,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C.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D.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并主宰欧洲解析:外交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
A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
B项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
C项迷惑性强,但C项是现象,是根本目的的表现。
D项符合英国当时的国家利益,应选D。
答案:D5.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却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 )A.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B.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C.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D.日本突袭珍珠港解析:学生在解这道题时,容易错选B或C。
B项为凡尔赛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
C项是华盛顿体系开始遭到日本破坏的标志。
D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
答案:D6.莫斯科当地时间精选考题年5月9号上午十点,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盛大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隆重登场。
尽管不是“逢十”大庆,但这一次阅兵的规模与气势在俄罗斯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
回忆二战后苏联的历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苏军总兵力与美国接近B.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C.苏军驻扎在欧亚多个地区D.苏美共同主导了联合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苏联是二战中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
战后初期,苏军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
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的联合国被美国控制,而不是苏美共同主导。
答案:D7.(精选考题·四川高考)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对材料“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进行分析可知,他认为国家利益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8.(精选考题·全国卷Ⅰ)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
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表达了精选考题年《考试大纲》中要求夷,那里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基地。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A项美国“中立”政策的改变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B项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和C项制空权的转移都是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以后。
答案:D9.以下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解析:“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出现。
A项是冷战在政治上表现;B项是冷战在经济上表现;C项是冷战在军事上表现。
答案:D10.(精选考题·贵阳模拟)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说明()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③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为四选三的多项选择题,只需要排除一个选择肢即可。
分析可知,②中的“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与史实不符。
赫鲁晓夫改变了原来斯大林的对外政策,积极与美国竞争,应排除②,应选A。
答案:A11.下面是某漫画家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演化趋势”漫画。
出现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国际关系格局由两极到多极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作用大小与此转变没有关系。
答案为B。
答案:B12.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
”以下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说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世界格局的特点分析,③表述不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2: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
……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3: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
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材料4:中曹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材料5: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
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
……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
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17年11月) 请回答:(1)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2)据材料3、4,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3)据材料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6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4分)解析:此题考查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的变化。
分析时注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和国家利益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答案:(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予美国)。
原因: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14.近代以来,欧洲经历了从国际关系格局中心到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再到重新崛起为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的变化过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有关欧洲形势的历史漫画:材料2:欧洲的宣传画:(1)材料1反映了哪一时期欧洲的什么历史现象?从图片可知法德处于欧洲大陆矛盾的中心,简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法德两国的百年恩仇。
(6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作共赢”逐渐成为欧洲国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