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乐园》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和探索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说出水果的内部结构。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切水果的工具、展示板、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张记录表、彩笔、水果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切开的水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引导幼儿关注水果的内部结构。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图片,讲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如苹果的核、香蕉的籽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水果的内部结构,记录在表格上,并尝试用彩笔描绘出来。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大家一起讨论水果的内部结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水果名称水果内部结构水果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水果,记录其内部结构,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水果内部结构,进行描绘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幼儿观察、探索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准确描述水果内部结构的要求。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切开后的水果》,主要涉及第一章“生活中的观察”,第三节“切开水果的发现”。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切开后的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让幼儿了解不同水果切面图案的特点,通过观察、描述、表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的图案特点。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图案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切开后的水果(苹果、橙子、香蕉等)、图片、投影仪。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切开后的水果,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切开后的样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切开后的橙子、香蕉等水果,并尝试在纸上画出切面图案。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苹果切面:五角星形橙子切面:圆形香蕉切面:月牙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选择一种切开后的水果,画出其切面图案。
答案示例:切开后的西瓜,切面图案为三角形。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切面图案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水果切面图案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切开水果,培养其持续观察的兴趣。
拓展延伸:开展“切开水果分享会”,让幼儿带来切开后的水果,分享观察成果,提高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图案特点。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乐园》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和探索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的内部结构。
2. 培养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增强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切开后的水果内部结构的特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刀,砧板,放大镜,投影仪。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切开的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内部结构。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切开水果的经历,讨论切开后的水果有哪些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分别展示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的切开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内部结构。
(2)教师通过比较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切开后的水果。
(2)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的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苹果:果肉、果核、果皮橙子:果肉、果皮、脉络香蕉:果肉、果皮、果茎2. 观察方法:看、摸、闻、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切开一个水果,观察其内部结构,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略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在观察和描述切开后的水果时,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水果刀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不同水果切面,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内部结构,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切开后的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放大镜、展示盘、白板、笔。
2. 学具:每组一份切开后的水果、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是什么水果,引导幼儿关注水果的切面。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水果的切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引导幼儿关注水果的内部结构。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苹果为例,讲解苹果的内部结构,如种子、果肉、果皮等,并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切开后的水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讨论水果的内部结构。
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观察的水果,并分享观察到的内部结构。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白板上画出不同水果的切面,标注内部结构,如苹果、橙子、香蕉等。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切开一种水果,观察并画出其内部结构。
2. 答案:根据观察,正确画出切开水果的内部结构。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切开后的水果》。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认识常见水果”,第一节“切开水果,观察内部结构”。
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认识各种水果的内部结构。
2. 学会使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表达对切开水果的认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描述,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切开后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实物投影仪、白板、笔。
学具:每组一份切开后的水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吗?切开后的水果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苹果为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切开的苹果,讲解苹果的内部结构。
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种子、果肉、果皮等部分,并描述其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观察其他切开后的水果,引导他们描述水果的内部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引导幼儿学会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苹果:种子、果肉、果皮香蕉:果肉、果皮橙子:果肉、果皮、脉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水果,并描述其内部结构。
2. 答案示例:水果:草莓描述:草莓的内部有红色的果肉,绿色的果蒂,黑色的种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了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仍较模糊,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观察其他水果的内部结构,共同完成作业。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及教学反思(共五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及教学反思(共五则)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
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
(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精品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孩子了解常见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认识并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和外部特征。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孩子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孩子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观察水果的细节部分,并进行准确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常见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刀、切水果模具、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孩子观察教具中的水果,引导他们说出水果的名称和外部特征。
激发孩子对水果内部构造的好奇心,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水果刀和模具切开水果,引导孩子观察切开后的水果内部构造。
邀请孩子用放大镜观察切开后的水果,并引导他们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切开水果并观察内部构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每组孩子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列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画一画切开后的水果,并标注水果的名称和内部构造。
2. 答案:根据观察和记录,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切开水果的内部构造表现出浓厚兴趣,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引导孩子进行描述时,部分孩子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回家后,请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切开其他水果,观察并记录内部构造,增强亲子互动,提高孩子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探究,认识并描述水果的外部特征;2.通过切开水果,认识并描述水果的内部结构;3.协作分享,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水果:苹果、橙子、香蕉、西瓜等;2.刀:橡胶刀或者银质刀;3.碗、盘、勺等;4.活动流程表、PPT。
三、活动过程1. 环节一:启发性问题•学习目标: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孩子们发现水果,了解水果的外部特征。
•活动内容:教师鼓励孩子们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然后通过孩子们的介绍引导他们认识不同的水果,了解水果的外部特征。
比如:色彩、形状、大小等。
•教学反思:这样的环节是由教师激起学习动机的开端,也是一种有效的启发性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深度了解了水果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2. 环节二:切开水果•学习目标:通过切开水果,认识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活动内容: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布置各种水果在桌子上,用橡胶刀或者银质刀,让孩子们轮流切开水果,用碗、盘、勺等装入水果,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孩子们可以自由分享自己摆盘的水果。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是学习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了解水果,能够直观地感受水果的内部结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3. 环节三:团队分享•学习目标:协作分享、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内容:孩子们将自己摆盘的水果分享给小组成员,互相欣赏和学习。
同时,根据分享者的不同,团队成员互相询问、鼓励、表扬,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是促进孩子们团队合作意识的关键,它能够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全面合作、尊重交流等积极因素,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社交技能。
四、落实和总结为了更好的实践活动效果,教师需要准备好下面内容:•活动记录表•学生反思表•活动发现表活动结束后,教师会根据学生反馈和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以下收获和不足:收获•学生能够通过切开水果来认识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果的种类和不同部位的名称。
2.培育幼儿的切割技能和自理本领。
3.认得水果的形态和颜色,进展幼儿的察看本领。
4.进展幼儿的合作精神,加强他们的社交本领。
二、教学内容:1.认得水果。
2.练习幼儿切割、搅拌水果的基本操作。
3.察看水果的形态和色泽。
4.合作完成水果小组作品。
5.尝试新口味的水果。
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老师在班级公共区域准备一个水果呈现区域,布置好不同种类的水果,并标上名称,供幼儿赏识和认得。
2.热身活动:老师给每个人发一份卡片,请幼儿在水果呈现区中找到本身所持卡片上标注的水果,通过赏识和触摸了解水果的形态特征。
3.引导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吃过的水果或喜爱的口味,并与他们共享一些有趣味的水果学问,例如:什么水果可以代替牙刷清洁牙齿等。
4.练习切割和搅拌水果老师呈现如何切割和搅拌水果,并渐渐引导幼儿体验切割和搅拌的方法。
例如:将香蕉和草莓切成薄片,放在碗里搅拌均匀,最后放入冰箱冷藏。
5.赏识水果摆盘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赏识水果摆盘的方法,让他们认真察看水果的外观和色泽,思考如何把水果摆盘得更好看。
6.合作完成水果作品老师将幼儿分为小组并调配不同的水果,要求他们合作完成水果作品,并在作品上贴上本身的名字和小组名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阅历,了解和把握不同水果的学问、技巧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学到了一些宝贵的阅历和教训。
比如说,我注意到幼儿对于口味的敏感度较高,因此我要时刻考虑到他们的饮食偏好和口味选择。
此外,我还需要注意组织幼儿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如何调配不同的水果、如何合理分组等等。
总之,尽管本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信任通过教学反思和不断努力,我会越来越好的。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切开后的水果》。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水果结构,了解水果内部构造;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变化;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培养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掌握切开水果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切开水果变化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切开水果的变化,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
2. 教学重点:掌握切开水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刀、砧板、放大镜、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保鲜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篮子,里面装有各种水果,引导学生猜测篮子里的水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a. 教师介绍水果的名称,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外观特征。
b. 教师示范切开水果,讲解切开水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c. 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引导学生观察水果内部构造和变化。
3. 学生操作(1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进行切开。
b. 学生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c. 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切开后的水果,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切开水果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a.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切开水果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a. 水果名称b. 水果内部构造c. 切开水果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选择一种切开,记录切开后的变化,并画出切开后的水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切开水果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三块展示板,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二、基本部分。
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
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如,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4.切开水果验证,并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绘画记录。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切开后的水果》,涉及章节为“认识水果,探索切开后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观察并描述切开后的水果,了解水果内部结构和特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水果,能够说出水果的名字和切开后的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切开后的水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分享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水果,观察并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特征。
难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切开后的水果(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刀、盘子、显微镜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是什么水果。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亲自切开水果,让幼儿观察切开后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以苹果为例,讲解切开后的苹果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种子等。
(2)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切开后的苹果。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幼儿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观察到的切开后的水果特征。
(2)引导幼儿思考:切开后的水果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名称:苹果、香蕉、橙子等。
2. 切开后的水果特征:颜色、形状、种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切开后的水果。
答案要求:用画笔和颜料画出切开后的水果,尽量表现出水果的内部结构。
2. 作业题目: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特征。
答案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如颜色、形状、种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幼儿对切开后的水果的认识和描述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切开水果,观察并描述切开后的特征,加强亲子互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切开后水果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科学》,具体内容为“切开后水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水果内部结构,解不同种类水果特性和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切开后水果内部结构。
2. 培养幼儿对水果种类和营养价值认识。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切开后水果内部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水果种类和营养价值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水果刀、放大镜、展示盘。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篮子新鲜水果,邀请孩子们观察并猜测:切开后水果会是什样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逐一展示切开后水果,让孩子们观察其内部结构,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所见,如“苹果里面是白色,有很多小种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水果,用水果刀切开,观察并描述其内部结构。
4. 讨论与分享(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切开后水果特点和营养价值。
5. 创作环节(10分钟)孩子们用画纸和彩笔记录切开后水果,并标注其名称和特点。
我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描述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水果2. 板书内容:水果种类: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水果内部结构:颜色、形状、种子等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里常见水果切开后样子。
2. 答案示例:苹果切开后样子:里面是白色,有许多小种子,味道酸甜可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切开后水果产生浓厚兴趣,观察和描述能力也得到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注意安全使用水果刀。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中尝试切开其他水果,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加对水果认知。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观察和了解切开后的水果,探究其内部结构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的内部结构。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切开后的水果内部结构的观察与描述。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刀、切水果板、放大镜等。
2. 学具:记录表、彩笔、小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带来的水果,引发他们对水果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切开后的样子吗?它们里面会有什么秘密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如何切开水果,并引导幼儿观察切开后的水果内部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水果,合作完成切开、观察、记录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其他组幼儿进行补充。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切开后的水果图片,标注内部结构名称。
结合幼儿的观察结果,进行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切开你最喜欢的水果,观察并记录其内部结构。
2. 答案要求:用彩笔画出切开后的水果内部结构,并用文字简单描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水果拼图”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水果拼图,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切开后的水果内部结构的观察与描述。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板书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要求。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在观察、探索和体验中了解了切开后的水果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水果的内部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本次教学内容适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孩子们参与实践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但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上,还需加强引导,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教具与学具准备是否充分:本次教学中,教具与学具的准备较为充分,但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观察到水果的内部结构。
拓展延伸:1. 开展水果拼盘活动,让孩子们利用各种水果,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美丽的水果拼盘。
2. 组织孩子们去果园参观,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拓展他们对水果的认知。
3.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孩子在家庭中观察和探索切开后的水果,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讲解;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和使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讲解在讲解教学难点与重点时,教师应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以降低孩子们的认知难度。
例如,在介绍水果的内部结构时,可以使用实物切割展示,让孩子们清晰地看到水果的内部构造。
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和使用教具与学具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应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观察到水果的内部结构。
具体措施如下:1. 准备充足的水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观察到切开后的水果;2. 使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让孩子们更清晰地观察水果的细节;3. 教师在操作教具时,要注重示范和引导,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学具。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切开后的水果》,涉及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讲解水果切开后内部构造的识别与了解,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认识常见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常见水果切开后内部的构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尊重和珍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各种水果切开后内部的构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对食物的尊重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刀、切水果玩具、挂图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切水果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切开后的水果内部构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切开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切开后的内部构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观察并讨论一种水果切开后内部构造的特点,然后向全班分享。
4. 动手实践(15分钟)每个幼儿领取一张画纸、水彩笔和剪刀,根据观察到的水果内部构造进行创意画。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水果名称:苹果、橙子、香蕉水果内部构造:果肉、果核、果皮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水果切开后内部构造。
2. 答案要求:要求幼儿在画纸上用水彩笔和剪刀表现出水果切开后内部构造,作品清晰、色彩鲜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幼儿对水果的内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表现,针对个别幼儿的不足给予指导。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与父母一起切开水果,观察并记录内部构造。
2. 组织幼儿去果园参观,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水果的认识和珍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各种水果切开后内部的构造。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不同水果切面的结构,让孩子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水果的内部构造,能正确描述各种水果切面的特征。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掌握观察水果切面的方法,了解不同水果的内部构造。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水果切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切水果的工具、放大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切开的水果,引导孩子观察切面,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个水果切开后是什么样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的切面,引导孩子观察并描述切面的特征。
如苹果的切面有种子,橙子的切面有瓣,香蕉的切面有丝状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选一种水果,用放大镜观察切面,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画笔描绘切面。
5. 观察分享(5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分享观察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展示各种水果切面的图片,标注切面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画出水果切面,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示例:苹果切面有种子,呈圆形;香蕉切面有丝状物,呈长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积极参与,观察认真,但在描述水果切面特征时,部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水果的切面会有不同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孩子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同时,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尝试切开不同水果,观察并记录其切面特征。
幼儿园活动《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教案反思
一、教案背景1. 适用年级:中班2. 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了解水果切开后的样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发现水果的内部结构。
4.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的样子。
5. 教学准备:各种水果、水果刀、盘子、纸巾。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水果:教师展示各种水果,让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特性。
2. 切开水果:教师用水果刀将水果切开,让幼儿观察切开后的水果样子。
3. 观察水果内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如果肉的颜色、形状等。
4. 描述水果: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的样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演示:教师用水果刀将水果切开,让幼儿观察切开后的水果样子。
3. 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如果肉的颜色、形状等。
4. 描述: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的样子。
四、教学反思1. 环节设置:教学环节清晰,由浅入深,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观察法、语言描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水果的兴趣,掌握了水果的内部结构知识。
4. 不足之处:在品尝环节,部分幼儿对水果的品尝不够积极,可以考虑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五、教学调整1. 增加互动环节:在品尝环节,可以增加水果拼盘制作或水果分享环节,让幼儿更加积极参与。
2. 注重个体差异:在描述环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3. 拓展教学内容:可以引入更多关于水果的知识,如水果的营养价值、生长环境等,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水果的信息。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或家访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观察更多水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水果主题墙饰,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水果的特点,增强幼儿对水果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活动主题为“切开后的水果”。
教材涵盖了水果的种类、特点以及切开后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苹果、香蕉、橙子、草莓等常见水果的切开过程,观察切开后的水果形态、颜色以及味道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水果切开后的特点,增强对水果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不同水果切开后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水果刀、砧板、盘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切开的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2. 讲解水果的特点:讲解苹果、香蕉、橙子、草莓等水果切开后的形态、颜色以及味道的变化。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切开后的水果有哪些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观察记录:让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切开后的水果变化,并用彩笔进行绘画。
5. 成果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大家共同讨论。
6.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切开后的水果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水果属于哪种类型。
六、板书设计切开后的水果苹果:形状变化、颜色变化、味道变化香蕉:形状变化、颜色变化、味道变化橙子:形状变化、颜色变化、味道变化草莓:形状变化、颜色变化、味道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长切开水果的过程,并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变化。
2. 完成观察记录表,并用彩笔进行绘画。
3. 家长协助孩子拍摄一段切开水果的视频,到班级群,与大家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不同水果切开后的变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小组讨论、观察记录、成果分享等环节中,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提高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
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
(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横切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水果横切面的兴趣。
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大胆推测和假设,产生了探索和验证自
己想法的愿望,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画出相应的简笔图。
如:看,变成什么形状了?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数数有几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着什么?比比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在对水果横切面的观察感知中较为自然地整合了形、数量、空间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二)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让幼儿大胆猜想,这是对幼儿现有知识经验的挑战.幼儿的求知欲就在这种寻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见图2)。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如,(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这种提问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点。
)4.切开水果验证,并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绘画记录。
5.组织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猕猴桃组重点讲种子排列,苹果组重点讲核的形状。
(三)游戏拓展:配对找朋友。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在展示板上出示草莓、菠萝、哈密瓜、橙子、无花果、猕猴桃的完整图片,见图3。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配对找朋友”的游戏。
请你们每人在篮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此环节是活动的拓展延伸。
六种不同的水果代表了不同的难易层次,幼儿在操作时需要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
结果草莓的配对正确率较高,哈密瓜、菠萝、橙子的配对正确率较低,无花果配对最难。
虽然展示板上有猕猴桃图片,但我并未提供幼儿操作用的小图片,它只是作为一个干扰因素。
)2.在《好朋友》音乐伴奏下。
幼儿每人找一水果的切面图片进行配对找朋友。
3.讲评。
师:你们找到的是
什么水果,它是怎么切的?切开来的样子是怎样的?(这个环节需要幼儿逆向思维,相对于上一环节来说难度有所提高。
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既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又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判断、合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奖励给你们,一起品尝吧!活动反思:由于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吃也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