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差异的形成

合集下载

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你想知道人格的形成因素吗?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环境因素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

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胞胎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反过来维系社会稳定和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工厂”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

教养方式主要有:权威性、放纵性、民主性(4)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确实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

但是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5)学校教育因素人格的基本含义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

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法律上做人的资格,是自然人法上的概念。

是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

人格在法律上不得转让和剥夺。

民法领域的人格是指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

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人格要素形成的关系。

人格要素是自然人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要素,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以及姓名、肖像、荣誉、名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

人格在法律上基本不能抛弃、转让和褫夺。

但是,荣誉权例外。

依据民法通则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法人也享有一定限度的包含名称权、荣誉权和名誉权在内的人格权。

描述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差异的概念

描述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差异的概念

标题: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探析在人类社会中,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常常被认为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理、心理层面,还深深影响着个体在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概念,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话题。

一、生物学角度的差异男女在生物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从染色体结构、激素分泌到大脑功能,男女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如雄性激素对男性攻击性和竞争性的影响,雌激素对女性情感表达和社交意识的影响等。

这些生物学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男女在人格特征上的发展和表现。

二、心理学角度的差异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更倾向于理性、逻辑思维和自我主张,而女性则更注重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和同理心。

这种差异在性别角色认知、情绪管理、决策方式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男性更偏向于解决问题和追求成就感,而女性更注重团队合作和情感体验。

这些心理层面的差异也在人格特征上得到了体现。

三、社会角度的差异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男女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刻板印象。

传统上,男性被要求担当家庭经济支柱和社会竞争者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加强调家庭责任和情感关怀的角色。

这种社会期待和角色分工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总结回顾通过对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差异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差异的根源既有生物学因素,也受到心理和社会的共同影响。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性别认知、情感表达、决策方式等方面,也在家庭角色、职业选择和社交行为中得以展现。

我们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来看待这种差异,并鼓励个体在平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既体现了个体的多样性,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理解,不应被简单地定义为某种特定的性别角色。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男女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该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体现和利用。

人格差异

人格差异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盖赛尔在观察婴儿的心理表现时,发现婴儿的气质表现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婴儿表现平静,不着急,慎重对待周围的事情;第二类婴儿急急忙忙,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伶俐,反应快;第三类婴儿动作不规则,注意和性情不稳定,但才气焕发。
(一)胆汁质
《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李逵的气质叫做胆汁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爆的脾气。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着”,但难持久,如同一阵狂风、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这种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但表里如一。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主要涉及了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依赖程度。心理学家
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这个场中包含了各种人、物和事。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这种人称之为场独立性。而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把这种人称之为场依存性。
四种气质显示了人们“四季”般的天性。但是,我们还会发现有的人既像燕青又像黛玉;有的人有时表现出燕青的气质,有时又表现出李逵的气质。事实上,单纯地属于这四种典型气质之一的人并不多,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四种气质相互混合、渗透,兼而有之。有些人是两种气质的混合型,如多血——胆汁型、抑郁——粘液型;有些人是三种气质的混合型,有些人则是四种气质的混合型。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艾森克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以人的个体差异为基础的理论。

艾森克认为,人的个性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描述和解释,即神经质和外向性。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对于探索人类个性差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非常重要,以下将从理论的背景、内容以及近年来的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种心理学流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他对进化论的研究和对心理学的理论思考,使他发现了神经质和外向性这两个重要的人格维度。

神经质指的是个体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情绪不稳定性,而外向性则描述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交互动的需求。

艾森克认为,这两个维度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的个性差异,并对人的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人格因素,即神经质、外向性和精神质。

神经质指的是个体对刺激的敏感性和情绪不稳定性。

在神经质高的人中,他们往往对外部刺激有更强烈的反应,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紧张和焦虑。

而在神经质低的人中,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较低,情绪较为稳定。

外向性指的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交互动的需求。

在外向性高的人中,他们喜欢与他人交往、活跃于社交场合,富有社交能力;而在外向性低的人中,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冷静分析问题,不太喜欢社交活动。

精神质是艾森克的后来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个体的良好适应性和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很多研究表明,个体的人格差异会对他们的行为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高神经质的人往往对环境的变化和压力反应强烈,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困扰。

而高外向性的人则喜欢社交活动和冒险,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此外,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还在临床心理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被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和疾病,比如焦虑症和抑郁症。

然而,近年来,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

JC04人格心理学单科作业题(新版教材2022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人格心理学单科作业题(新版教材2022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人格心理学单科作业题(新版教材2022年11月考生适用)一、单选题(第1-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反映的是人格的()分值1.5分A、稳定性B、独特性C、统合性D、功能性正确答案:B、独特性2、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反映的是人格的()分值1.5分A、稳定性B、独特性C、统合性D、功能性正确答案:D、功能性3、人格理论研究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的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分值1.5分A、我是谁B、自我价值C、安全感D、自我成长正确答案:A、我是谁4、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其所运营的防御机制是()分值1.5分A、合理化B、升华C、反向形成D、投射正确答案:B、升华5、霍尼所说的()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是别人所能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独立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知觉。

分值1.5分A、真实自我B、理想自我C、现实自我C、现实自我6、根据霍尼的理论,在()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分值1.5分A、真实自我B、理想自我C、现实自我D、期望自我正确答案:B、理想自我7、在荣格的意识三层次理论中,处于最深层的是()。

分值1.5分A、本我B、个体潜意识C、自我D、集体潜意识正确答案:D、集体潜意识8、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容易变得()。

分值1.5分A、羞怯自卑B、冷漠多疑C、孤独悲观D、被动焦虑正确答案:B、冷漠多疑9、根据荣格的理论,()是人格的核心,是有条理的、统合的人格原型。

分值1.5分A、面具B、意识C、自性D、阴影正确答案:C、自性10、自卑与心理补偿是()的观点分值1.5分A、沙利文B、荣格C、阿德勒D、霍尼正确答案:C、阿德勒11、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

分值1.5分A、内疚感B、自卑感C、孤独感A、内疚感12、根据卡特尔的理论,在根源特质中,()是由遗传决定的特性,决定个体对情境做出反应的速度、能量、脾气等。

描述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概念

描述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概念

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男女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理和社会角色上,更体现在个体的人格特征方面。

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和情感上的稳定模式,而男女在这方面的差异也成为了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概念,以期为读者带来一次全面的思考和认知。

一、外向性和内向性在人格特征中,外向性和内向性是两个极具代表性的维度。

研究表明,男性在外向性方面往往比女性更为突出。

外向性指的是个体对社交和刺激的喜好程度,外向的人更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喜欢冒险和刺激。

而内向的人则更喜欢独处和思考。

相比之下,女性更容易展现出内向的倾向,她们更倾向于细致入微地思考问题,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在职场上,男性更倾向于勇于冒险,乐于承担风险;而女性更倾向于擅长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善于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

这种差异在团队合作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外向的男性更倾向于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内向的女性更善于协调和组织团队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差异也影响着男女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

外向的男性更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冒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比如攀岩、自行车赛等;而内向的女性更倾向于享受书籍和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快乐。

当然,这并不是说男性就不可能是内向的,女性就不可能是外向的,只是整体而言,这种差异是存在的。

二、情感表达和情感感知除了外向性和内向性之外,在情感表达和情感感知方面,男女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研究显示,女性在情感表达和情感感知方面更为敏感。

她们更愿意表达和共享自己的情感,更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内化情感,相对更少地进行情感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女性更愿意倾诉自己的情感,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情感需求。

而男性则更倾向于用行动表达情感,相对较少的情感表达往往让女性觉得缺乏情感投入。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何谓人格?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人格应该是品格,那么心理学到底是如何阐述人格的呢?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和那些因素有关系呢?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怎样塑造幼儿的人格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心理学里的人格定义。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

人格概念具有多义性,综合各研究取向观点,把人格概括为:人格是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其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其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人格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人格的本质特征。

人格的特征有: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那么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和那些因素有关系呢?1)生物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

遗传对人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能够程度随着人格特质的不同而有差异.第三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稳定的功能。

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定的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

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的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

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

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周的教育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

简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简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简述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个体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人格特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基因传递给子代。

一些个体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刺激寻求和亲社会性等,已经被证明与遗传相关。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子互动、养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价值观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的爱抚、关怀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

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也是塑造个体人格的重要因素。

文化传统、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个体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礼貌、谦虚和尊重他人是受到重视的品质,因此,在这些文化背景下,个体可能更加注重这些品质的发展。

4.教育及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也对个体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能够提供各种教育机会和实践,如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社团组织和团队合作等,这些经验有助于塑造个体的人格特征,如责任感、合作性、领导能力等。

5.地理环境:个体成长和生活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例如,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个体的生活方式、社区文化和地域性格等可能会有所差异。

人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方式也会对个体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

6.个人经历和事件:个人的经历和遭遇也会对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成功和挫折会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成功经历可能增强个体的自信和积极性,而挫折经历则可能降低个体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7.社交关系:社交关系对人格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有助于个体发展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朋友、家人和同事等都能对个体的人格产生影响。

人格形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以上所提到的因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并没有一个因素可以单独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格定义与人格理论

人格定义与人格理论

人格定义与人格理论人格是描述一个人的个体性格特征、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总和。

它是个体独特而稳定的,也是一种相对持续的心理特征,可以影响个体的思考、情感和行为习惯。

人格的形成是由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会受到个体的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的影响。

人格理论是对人格的构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格理论有Freud的心理动力学理论、Jung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以及Eysenck的性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是在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冲突与权衡中形成的。

他将人格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层、前意识层和潜意识层。

意识层是个体当前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和思维;前意识层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一层,存放着个体没有立即意识到的信息;潜意识层则存储着个体的冲突、欲望和压抑的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由于个体在儿童时期的冲突和心理创伤,在压抑、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结构。

与之相对的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由个人无意识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构成。

个人无意识存储着与一般人类经验有关的内容,而集体无意识存储着与人类祖先集体经验有关的内容。

荣格提出了心理类型的概念,即决定个体性格差异的基本属性。

他将人格类型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感觉型和直觉型,思维型和情感型,以及判断型和知觉型。

艾森克的性格理论则将人格分为四个维度:外向/内向、稳定/不稳定、抽象/具体思维和精神病质/健康。

他认为,这四个维度能够解释个体性格差异的原因。

外向/内向以及稳定/不稳定是人格最重要的两个维度,它们影响了个体对于刺激的反应和对于生活的应对方式。

抽象/具体思维和精神病质/健康则是个体性格的次要维度,它们能够进一步解释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

除了以上几种理论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格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霍兰的职业兴趣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等等。

心理学中的人格形成与个体差异

心理学中的人格形成与个体差异

心理学中的人格形成与个体差异人格形成与个体差异引言: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这种个性和行为方式是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来的。

人格形成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个体差异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格形成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传的,个体差异也部分来源于基因。

例如,一些人天生就具有外向、开放、情绪稳定等积极的人格特质,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内向、保守、情绪波动较大等消极的人格特质。

这些个体差异可以追溯到个体的基因差异上。

二、环境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环境因素也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所处的环境可以塑造其人格特质,进而产生个体差异。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成长在温馨家庭中的人往往具有较为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而成长在恶劣环境中的人则可能表现出消极、压抑的人格特质。

此外,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等也会对个体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自我意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意识形态会影响其人格特质的发展。

例如,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人可能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倾向于追求成功和社会认可,表现出外向、自信等人格特质。

而一个自我意识较弱的人可能更加关注内心感受,倾向于保守、内向等人格特质。

因此,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不同也会导致个体差异的产生。

四、生活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个体的生活经历也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人的人格特质是在与他人互动、经历各种事件和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例如,一个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人可能更加坚韧、乐观,而一个没有经历过太多挑战的人可能更加容易焦虑和消极。

因此,个体的生活经历不同也会导致个体差异的产生。

结论:人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自我意识和生活经历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JC04人格心理学单元作业题(新版教材2022年5月考生适用)22

JC04人格心理学单元作业题(新版教材2022年5月考生适用)22

一、单选题1 、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反映的是人格的()独特性2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反映的是人格的()功能性3 、人格理论研究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的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我是谁4 、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其所运营的防御机制是()升华5 、霍尼所说的()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是别人所能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独立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知觉。

现实自我6 、根据霍尼的理论,在()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理想自我7 、在荣格的意识三层次理论中,处于最深层的是()集体潜意识8 、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容易变得()冷漠多疑9 、根据荣格的理论,()是人格的核心,是有条理的,统合的人格原型。

自性10 、自卑与心理补偿是()的观点阿德勒11 、根据艾力克森的观点,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

内疚感12 、根据卡特尔的理论,在根源特质中,()是由遗传决定的特性,决定个体对情境做出反应的速度、能量、脾气等。

气质特质13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14 、人格五因素模型中,开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是()。

独立思考15 、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

G.W.奥尔波特16 、抑制型儿童在新环境中表现出退缩的反应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

新异焦虑17 、在人格适应方面,罗杰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

自我一致性18 、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的方式存在。

图式19 、个人建构论认为,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

个体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20 、认知心理学家对“原型”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利用原型,可以()。

快速的完成判断21 、个体暂时的、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不能成为人格的组成部分,说明人格具有()的特征。

稳定性22 、个体人格中不同的元素是依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运行系统,不能被拆散为各个部分,这说明人格具有()。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塑造健全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一、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

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作出遗传对人格作用的简要归纳如下:1.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

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

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这里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

(三)家庭环境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一、人格的形成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没有环境,遗传便不起作用;没有遗传,环境也不起作用。

二者相互联系着,不断地相互作用。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具体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和自我控制因素等。

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这些具体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了具有普遍共性和个性的人格。

(一)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生物遗传基础。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双生子研究(twins studies)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

双生子研究能够证明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的理由是:第一,由于同卵双生具有相同的基因,所以他们间的任何差异一定是由环境的差异造成的;第二,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等,故可以提供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第三,同时研究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就可以评估相同基因类型下不同环境的作用,以及相同或类似环境下不同基因类型的作用。

根据以往研究,遗传的作用主要有: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弗洛德鲁斯等人(1980)对瑞典的1200名双生子做了人格问卷的施测,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外向和神经质这两个人格特征上的相关系数是0.50,而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21和0.23。

这说明同卵双生在外向和神经质上的相似性要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在这两项人格特征上具有较强的遗传成分。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

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

人格成因总结报告范文(3篇)

人格成因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格,作为个体心理特征的集合,是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总结人格成因的各个方面,分析其相互作用,以期为理解人格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遗传因素1. 遗传对人格的影响遗传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个体的基因决定了其心理和行为的基本倾向。

例如,研究表明,某些人格特质,如神经质、外向性等,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遗传与环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

遗传提供了人格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环境则通过塑造个体的经历和体验,将这些可能性转化为具体的人格特质。

三、环境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人格形成的第一课堂。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同伴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3.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宗教信仰等,都会塑造个体独特的人格特质。

四、教育因素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价值观的传承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同伴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通过媒体、文化、法律等途径,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广泛影响。

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五、心理因素1.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在人格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个体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认知结构等,都会影响其人格特质。

2. 情绪因素情绪因素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稳定性等,都会影响其人格特质。

3. 动机因素动机因素是推动个体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动机水平、动机类型等,都会影响其人格特质。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 2、 选“一个秘密” 你具有“赌徒性格” 不服输性个的你挫折越大越能激发你的韧性。 这类型的人非常强悍,觉得任何的挫折和困难都 无法把自己打倒,遇到再大的挫折都能很快的站 起来。
❖ 3、 选“一栋房子” 你具有“怀疑性格” 需要安全感的你害怕受伤害,容易变的很自闭。 这类型的人在个性上比较需要很大安全感,不管是 金钱工作或是成就感上,当他安全感不足时就很容 易变自闭症!
很符合2分;较符1;中间0;比较不符-1;完全不符 -2
41、做作业或做一件事情,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活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44、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决。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要强一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 48、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49、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 50、和周围人们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
很符合2分;较符1;中间0;比较不符-1; 完全不符-2
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已经掌握的工作。 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小时候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这样。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以后就难忘记 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课题:
影响人格的因素 1、气质 2、性格
问题:如果另一半临终前要送你 最后一样礼物,你希望是什么?
1、一笔金钱 2、一个秘密 3、一栋房子 4、一本日记
❖ 1、选“一笔金钱” 你具有“表演性格” 完美主义的你每次表现都努力 到最好。这类型的人虽然在别 人眼里已经是100分了,可是 自己却还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最 好,因此常会给自己无形的压力!

(完整版)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完整版)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光华高级中学心理咨询师姜玉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008年第4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种经常听到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

何谓“人格"?一般状态下人格也叫个性。

日常生活中的人格是道德层面的理解,对于人格的概念,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界定,综合概括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它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差异性.”每个人都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认识着外界事物,反映着这些事物和自己的关系,体验着各种情感,支配着自己的活动。

但是,各人在体验这些心理活动的时候,都表现出了与他人不同的特点,这些她的就构成了这个人不同于别人的心理面貌。

所以,人格的形成受到以下特性因素的影响,这些特性既是人格定义中包括的人格的基本属性,也是人格的本质的内涵:一、独特性1、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建立的影响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与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

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人体的大脑是人格的主要物质基础,无论多么复杂的人格和行为,都是脑工作的产物。

人格特征与个体大脑皮质细胞群的配置特点、细胞层结构的特点都有关。

个体生存的环境是人格的形成离不开的因素。

每个人又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

有些环境因素影响着所有个体,有些则仅影响特定的个体或某些个体。

胎内环境是最早影响人格的环境.每一个婴儿都是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产物。

从受孕到婴儿生长在充满羊水的胎盘里,再到婴儿通过脐带从母亲那里得到养料,新生儿的人格特征就已经被胎内环境影响了。

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触到的世界是家庭。

家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的结构类型、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子女的多少等,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作用。

个体差异的解析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个体差异的解析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个体差异的解析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个体差异的解析——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引言:人类对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一直充满了好奇与探索,而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特征,人格的个体差异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解析,探讨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人格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和内部经验的稳定、一致和长期持续的反应模式,而这些反应模式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遗传因素遗传学研究表明,人格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双胞胎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在人格特质上的相似性要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表明了遗传对于人格形成的影响。

例如,对于外向性这一人格特质,相关研究发现其具有较高的遗传性,父母的外向性也会影响子女的外向性表现。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个体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人自主、独立和自我价值的追求更受重视;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更注重集体的需要和整体利益。

此外,家庭环境也是个体形成人格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教育资源以及亲密关系都可能塑造个体的人格特质。

二、个体差异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个体差异的存在在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从行为和心理两个维度展开讨论。

1. 行为领域个体差异在行为领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行为倾向、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反应的强度上。

例如,外向性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寻求社交和刺激,更喜欢与人互动;而内向性高的个体则更倾向于独处和内省。

此外,个体差异还可以通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来表现,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对外界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而另一些人则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2. 心理领域个体差异还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个体差异与情绪、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些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热情;而另一些人则更容易感受到消极情绪,对生活感到苦闷和无助。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构成、特点和差异的学科,通过对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人格发展的原因和对个体的影响。

在人格心理学的视角下,个体差异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且对个体的生活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人格心理学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个体差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了其身体和生理特征,同时也对其心理特点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基因可能会导致个体更容易焦虑,更容易冲动,或者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

因此,人格心理学家通过研究遗传基因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差异的产生原因。

二、环境因素的作用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对个体差异产生影响。

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都会对其人格特点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等,都会塑造个体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观等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权威、合作等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深入探究了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和差异。

三、个体内部因素的作用人格心理学还研究了个体内部因素对差异的影响。

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调节能力、自我意识等都会对其人格特点产生影响。

一些人可能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理性,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加感性、情绪化。

这取决于个体内部的认知和情感处理方式。

因此,人格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内部因素,揭示了个体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

四、心理发展和经历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和经历对其人格特征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在不同的阶段经历的事件和经历对其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儿童时期的亲子关系、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成人期的工作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性格发展和特点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成长在温暖和谐家庭中的人,可能更容易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特点;而一个经历挫折和困境的人,可能更容易形成消极、悲观的性格特点。

因此,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和经历,以了解个体差异的形成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格差异的形成—以精神分析流派与人本主义流派为例【摘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差异无处不在,人格固然也有差异,对于人格的形成差异,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解释,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旗帜,它们对于人格形成的解释有完全相反的见解。

【关键词】:人格差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的学科,那么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差异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偏爱的认知加工方式。

认知加工方式的种类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认知类型。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

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冲动型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任务时,成绩会更好些。

但是有些人反应既快又准,则不属于冲动型认知方式,而属于快一正确型认知方式。

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沉思型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是比较快的。

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得为明显。

沉思型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任务时,成绩会更好些。

但是,对于那些反应既慢准确性又差的人,则不属于沉思型,而属于慢一非正确型。

所以,这一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回答问题有效性的思考程度。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达斯等人(1975)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

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而右优势脑的个体则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

系列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

每一种假设都有其时间上的前后顺序,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链状。

言语操作、记忆等都属于系列加工过程。

一般来说,女性擅长系列加工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孩子的记忆功能、言语功能比男孩好的原因之一。

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型加工方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男孩子的数学能力与空间能力优于女孩子的原因之一。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主要涉及了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依赖程度。

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这个场中包含了各种人、物和事。

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这种人称之为场独立性。

而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把这种人称之为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存在于心理的各个方面,如知觉、思维、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

从其人格整体来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没有好与坏之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独领风骚。

场独立性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性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二、气质差异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

如李逵情绪爆发快、外倾;林黛玉情绪深刻持久、内倾;燕青思维灵活、动作敏捷;林冲稳重、坚毅等,这些心理差异就是气质差异。

这四位典型人物的人格差异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给每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的色彩。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虽然,依照体液来对气质类型进行分类缺乏科学依据,但是气质及四种气质类型分类的名称一直被研究者们所沿用,因为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人物。

(一)胆汁质《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

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李逵的气质叫做胆汁质。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爆的脾气。

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着",但难持久,如同一阵狂风、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

这种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但表里如一。

(二)多血质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弄刀、弹琴吹策、交结朋友等无所不会。

心理学家把类似于燕青的气质叫做多血质。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总是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富有朝气。

这种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

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他们那副表情多变的脸折射出他们的内心世界。

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

他们喜欢与人交往,有种"自来熟"的本事,但交情粗浅。

他们的话言表达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能被他们描绘得精彩无比。

他们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教育的可塑性也很强。

但是他们气质上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三)粘液质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

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林冲的气质叫做粘液质。

这种气质就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而"冰冷耐寒",但也缺乏生气。

这种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的情绪体验深刻,给人以貌似"冷"的感觉,很像外凉内热的"热水瓶"。

他们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

他们与人交往适度,交情深厚,朋友少但却知心。

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这往往弥补了他们思维的不足。

学习和接受慢了些,但却很扎实,踏踏实实。

他们平时总是四平八稳的,所以有时"火烧眉毛也不着急"。

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比较差,经常是别人让他们去做某事才会去做,而并不是他们不想做。

(四)抑郁质《红楼梦》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

心理学把类似于林黛玉式的气质叫做抑郁质。

这种气质给人以"秋风落叶"般的无奈、忧愁的感觉。

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给人以温柔怯懦的感觉。

他们聪明而富于想像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萎靡不振,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而单调,虽然踏实稳重,但却优柔寡断。

人格心理学总共分为六大门派,分别是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

六大门派都分别对人格的形成提出了理论解释,下面仅以其中的精神分析流派与人本主义流派为例,最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特点(一)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先天具有的心理过程,其唯一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超我是内化了社会价值和道德理想,竭力约束本我的盲目冲动;“自我”介于二者之间。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便是人格的三个部分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

弗氏认为本能是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本我在发生上先于自我,人生之初,只有本我,没有自我,自我是后天逐渐从本我中派生出来的,它没有自己的能量,靠本我提供能量,为本我的满足服务。

本我是自我的真正主人。

(二)性本能弗氏用心理性欲发展、变化来说明人格的发展,他所提出的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就是以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动欲区命名的。

他认为个体人格形成直接与本能满足的程序与方式有关。

他认为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无意识冲突是人格病态的根本原因。

无节制的本能欲求必然会受到已内化为超我的道德规范和外界客观现实的谴责,必然导致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而心理冲突就会导致在自我当中产生焦虑,这种焦虑起信号作用,动员起自我内部的种种防御机能来防止本能的过度泛滥而湮没自我,防御机制过度发展就会形成各种精神异常症状。

精神分析治疗病态人格的要旨在于用各种方法——如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等方法去了解病人潜意识深处的与本能有关的心理冲突。

在治疗过程中精神分析师起主导作用,他能通过阐释病人的梦、神经病症状中蕴含的潜意识本能冲突来引导病人认识其导致精神异常的心理冲突。

三.人本主义流派理论特点(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最著名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这个需要层次金字塔的顶端是自我实现,尤其是实现人的创造价值,这是最高需要层次的目的归宿之一。

马斯洛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可概括为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两个大部分。

基本需要(因缺乏而产生的需要)有生理需要(空气、水、食物、住所、睡眠、性生活)、安全与保障、爱与归属,发展需要(存在的价值)分为自我和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真善美、活跃、个人风格、完善、必要、完成、正义、秩序、单纯、丰富、乐观诙谐、轻松、自我满足和有意义的创造)。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共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

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