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风筝(2)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第3课《风筝》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第3课《风筝》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第3课《风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材第3课《风筝》。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掌握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学习风筝的放飞技巧。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风筝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风筝的制作”,第三章“风筝的放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掌握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学习风筝的放飞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风筝的放飞技巧。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放飞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筝制作材料(竹条、宣纸、胶水等),示范风筝,多媒体设备。

学具:剪刀、胶水、尺子、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风筝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示范制作过程。

(3)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风筝制作的具体步骤。

3. 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分组,领取制作材料,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风筝放飞技巧学习:(1)讲解风筝放飞的基本技巧,如选择放飞地点、风向判断等。

(2)示范放飞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进行放飞实践,教师指导。

(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文化2. 风筝的制作原理与步骤(1)选材(2)设计(3)制作(4)装饰3. 风筝放飞技巧(1)选择放飞地点(2)风向判断(3)放飞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并写一篇制作心得。

2.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

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二)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

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风筝》课文原文

《风筝》课文原文

《风筝》课文原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有对话和短文,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风筝》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到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风筝》上课课件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风筝》上课课件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我”童年的时候 和小伙 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 情景。
写一写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
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我们童年最大 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做风筝。 第三部分(第 3-4 自然段):放风筝。 第四部分(第 5-8 自然段):找风筝。
• 他们看了这篇报道后,顿时大惊失色。
词语解释
倏地: 指极快地; 迅速地。
凌空飞起: 一下子飞 得很高。
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讲述了一 个怎样的故事,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内容。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做风筝的? 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风筝的?
第二自然段写做风筝;三、四自然段写放风筝。
16.风筝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
1.会认“依、歇”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6个生字,理解“憧 憬、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重点)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重点) 3.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难 点)
“又是一年的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满天的风筝, 带着孩子们的憧憬和希望在高空自由飞翔。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课文《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文中的孩子们中间, 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部编版】语文四级上册《风筝》上 课实用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级上册《风筝》上 课实用 课件
我要放风筝
识字游戏
风筝 垂头丧气 幸福
蝴蝶
呼唤
【部编版】语文四级上册《风筝》上 课实用 课件
词语解释

4、《风筝》鲁迅

4、《风筝》鲁迅

2019/9/4
风筝
28
研读共品(5-8段)
.
1、“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 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想了哪些办法 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如何?
2、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 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从“我” 身上学到一种什么精神品质?
2019/9/4
风筝
29
1、鲁迅先生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 深的自责,想了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 效果如何?
肃杀: (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惊惶: 惊慌。
可鄙: 令人鄙视。
2019/9/4
风筝
14
2019/9/4
风筝
15
弟道弟自课的己文((记叙风了错筝))“了,,我后准”来备毁我向掉知弟了
弟道不记歉得,了而弟弟却(
)。
2019/9/4
风筝
16
整体感知课文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 的词回答。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019/9/4
风筝
18
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的作用
本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三件事。 一是:“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二是:“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 后感到无限懊悔;
三是:“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2019/9/4
风筝
19
一、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
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1—2)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 -- “他和我一样,
早已有胡子了”
失败
办法二:“讨他的宽
恕”
“他什么也
-- 不记得了”
2019/9/4
风筝
30
2.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 勇于自责反省,有自省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优质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优质课件
1.请找出描写我们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我们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
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 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 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跑起来。
动作
多么娴熟 的动作,多么 完美的合作。
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做风筝。 第三部分(第 3-4 自然段):放风筝。 第四部分(第 5-8 自然段):找风筝。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千)呼万唤 翩翩(飞 )舞
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快活地 极快地
坐在田埂上 喊叫
垂头丧气地
飞走了
三、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在括号里填一填。
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体现在哪里 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做风筝
认真读第2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 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
向往的意思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孩子们做得很 认真,心中充
满了希望。
说话练习
假如让你做一个风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我想做一个蜜蜂样 的风筝,希望它飞得高 高的,飞上蓝天,与小鸟 欢唱,与白云嬉戏。
我要放风筝
识字游戏
风筝 垂头丧气 幸福
蝴蝶
呼唤
词语解释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 待与向往。本课指我们希望着、 梦想着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 筝,做出飞得最高的风筝。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带给人们美好的憧憬。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 色都变了。本课指我们看 到风筝的线断了,风筝飞 走了,很害怕。
他看了这篇报道后,顿时大惊失色。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原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案1【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关于中国非文化遗产风筝的介绍

关于中国非文化遗产风筝的介绍

风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它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下面将从风筝的起源、分类、制作工艺、艺术表现以及现状等方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进行介绍。

一、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我国,被公认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农民用竹条、鱼网等简单材料制成,用来观测天气和祈求风调雨顺。

后来风筝传入印度、中东、欧洲等地,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儿童游戏和休闲娱乐活动。

二、风筝的分类根据形状和用途,风筝可以大致分为传统风筝和创意风筝两大类。

传统风筝包括凤凰、龙凤、八仙过海、蝴蝶、刺绣等各种形态,而创意风筝则是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各种别出心裁的风筝作品。

三、风筝的制作工艺制作风筝需要经过材料准备、图纸设计、剪裁缝制、装饰彩绘等多道工序。

传统风筝通常以竹子或木条作为骨架,蒙上纸或丝绸制成风帆,再加上线绳和鱼尾等装饰。

创意风筝则更加多样化,可以使用更多种材料和工艺来制作出别具特色的作品。

四、风筝的艺术表现风筝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现。

在风筝的制作和装饰过程中,融入了我国传统绘画、剪纸、刺绣等工艺,使得风筝成为了一种流动的艺术品。

古代的风筝还常常配以诗词或书法,增加了艺术的内涵。

五、风筝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风筝在现代已经越来越少见。

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风筝制作的技艺,并且还有一些风筝爱好者在坚持制作和飞行传统风筝。

创意风筝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装饰性,在当代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结来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作为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风筝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世人带来更多的欣赏和乐趣。

六、风筝的文化内涵风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和娱乐工具,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风筝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比如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愿风调雨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风筝》课文全解内容预览:4.风筝【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伶l ng仃d ng:孤独,没有依靠;瘦弱。

憔qi o悴cu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ju 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

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sh 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

惊惶hu ng:惊慌。

虐n< 杀: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sh :宽容饶恕。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

苦心孤诣y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4 《风筝》第二课时doc

4 《风筝》第二课时doc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4,结束语: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学生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结束新课
附板书
风筝
小时候 我毁坏弟弟的风筝 弟弟绝望
二十多年后我悔悟 弟弟全然忘却
主题 对小孩子的精神虐杀是何等的悲哀
作业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
教学札记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课题
4.风筝
总第8课时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风筝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风筝
艺术实践
1.仔细观察课本中的风筝作品,结合刚刚学习的知识,为绘制沙燕风筝进行构思。
2.根据风筝构图的需要,用浅色直接在风筝上起稿、勾勒,满意后着色。
思考自己的喜好和设计图案的要领以及风筝色彩的选择。
结合自己的想法,将干画法和湿画法结合使用。
以风筝为载体,表达自己情感。
{
启发学生运用适合的吉祥纹样来设计自己的沙燕风筝。
在教师公布答案之前,学生先自行猜测其功能,通过观察风筝的结构,来进行判断。在此环节,学生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通过介绍风筝制作的传人,了解风筝制作的不同派系以及他们的差别。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老艺人的坚持,希望他们从中能学习到一些宝贵的品质。
讲授新课
1.-
2.风筝的概念
通过观看纪录片,教师请学生一起学习其概念。
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人物性格、经历等等。
2.交流创作思路。
1.学生互评
2.学生自评
评价他人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并表达出来。
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
课后拓展
在课余时间继续搜索外国的风筝造型,将图片下载下来与大家分享。
利用课下时间再创作。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4课风筝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1. 知识与技能
~
知识:初步了解中国风筝的传统文化与制作工艺,知道2-3名民间艺术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技能:能设计绘制图案装饰风筝。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以个人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风筝的图案的设计、绘制,增长传统文化的知识,调高动手能力,拓展创新思维。

风筝简介-专业文档!

风筝简介-专业文档!

风筝简介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

传说公元202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

经过千余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逐渐完善起来的工艺设计,使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巧、合理而易于放飞。

从唐朝(公元6118─907年)开始风筝由军用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饶有趣味的娱乐工具,“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正是放鸢取乐的写照。

“放风筝”这了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国,春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

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公历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于在这个期间扫墓或到郊外去春游,放风筝便是此时一项流行的娱乐方式。

古人所述“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声驰空碧东风晓”,正是描绘出春天放飞风筝的热闹景象。

风筝在中国,有北鸢、南鹞之分。

传统样式有串型风筝(以龙头蜈蚣为主),筒子型(以立体宫灯为主),板子型(以八卦形为主),软翅型(以蝴蝶、晴蜓为主),硬翅型(以燕子、神话人物为主),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种用丝绢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形体如火柴盒大小,放于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丰子恺漫画城市之春。

风筝在中国广为流传,但风格各异;北京、天津、潍坊、南通所制风筝各领风骚。

语文:第4课《风筝》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第4课《风筝》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4、风筝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掌握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了解主旨及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 学 重、难 点重点:1、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2、学习作者的精神3、了解主旨 难点:首尾写对北京现实的感受的用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试将课文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第三层(7—11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二、内容探究(一)研讨第二部分第一层(3---4)1、指名一同学朗读第3段(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其他同学划出描写小兄弟看风筝时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并作好表演的准备。

(1)对风筝的态度我和弟弟有什么不同?点拨: 弟弟 ---- 喜欢“我”-----嫌恶,认为那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 。

(2)弟弟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描写他的?明确:“多病”“瘦得不堪”,形象地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多病的小兄弟的外貌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显现小兄弟凝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或“惊呼”、或“跳跃”的动作描写,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即使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的动作。

本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作者当时认为怎样才算有出息,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作者认为放风筝等游戏是浪费时间,有出息的人应该循规蹈矩、终日伏案读书…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影响和毒害的人,“我”不是封建压迫者,而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四年级下册第14课《风筝》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14课《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湘版)内容来源: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4课主题:风筝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尝试从形状与用途、材料与结构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思,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教材分析风筝是学生熟悉喜欢的题材,但对于我国传统风筝文化的了解,他们接触较少。

本课学习活动以制作训练为主,通过对简单风筝制作方法的学习,认识、体验、熟悉传统中国风筝的“扎”、“糊”、“绘”、“放”的技艺。

感受我国传统民间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空间感有一定的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本节课,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对风筝文化的学习和制作实践的练习。

通过亲手制作风筝,来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在本节课,倡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进行知识点描述和概括,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获取学习方法与美术思维方式,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他们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集体荣誉感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由来、种类、色彩图案等相关知识。

懂得风筝的构造和平衡关系。

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平衡对称的风筝。

2.通过自主探究、观察、交流、实践,体验扎、糊、绘的风筝制作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培养设计意识。

增强对传统民间风筝艺术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评价任务:1.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掌握绘花彩的方法,运用构造和平衡关系,小组设计完成简易的左右平衡对称的风筝。

2.小组分工合理,合作愉快,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踊跃大胆发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逐步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案1【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准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准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1.准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风筝》教案15篇

《风筝》教案15篇

《风筝》教案《风筝》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筝》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风筝》教案1设计意图: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了解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因此,我们结合民间美术教学,开展了《美丽的风筝》这一主题式综合性教学活动。

根据本班所承担的`子课题《民间美术与各领域整合的研究》,我们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整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多个领域,让孩子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一些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活动目标:1。

了解风筝的起源;2。

欣赏风筝,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美;3。

大胆尝试装饰风筝,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风筝起源的课件、风筝图片、用实物将教室布置为风筝展厅、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欣赏风筝,引出课题。

1、你看见了哪些风筝,都在哪里见过风筝?2、小朋友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二、观看课件,了解风筝的起源。

提问:1、木头风筝为什么掉下来了?2、现在人们都用什么材料来做风筝呢?3、教师小结。

三、观看录像,欣赏活动风筝和立体风筝。

四、分组操作,装饰风筝。

《风筝》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1.复习词语,全班齐读松鼠山顶山脚幸福但是愿意取下折纸船扎风筝抓风筝受不了乐坏了漂哇漂飘哇飘二.初读了解课文1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观看课文动画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睡能告诉老师,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里?(课件展示家的位置)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到课文中找找答案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两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2)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流利(3)请生个人读,检查生读书情况,再请生评价(4)重点学习第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四、深入理解课文:1.哪里写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教师通过课文插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语气,动作。

风筝资料文档

风筝资料文档

风筝资料简介风筝是一种具有较长历史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起源于中国约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

风筝通常由轻质的材料制成,如纸张和细而坚韧的线。

人们通过控制风筝上的线来使其在空中飞行,通常在开阔的场地上进行。

风筝飞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制作风筝的材料和图案,还是控制风筝的技巧,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智慧。

风筝的历史风筝起源于中国的东汉时期,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风筝可能是由纸质和竹子制成的。

据说风筝最初是作为军事用途而被发明的,它被用于测量距离、传递信号和进行侦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和体育活动,受到了民众的喜爱。

风筝的制作材料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主要有: - 纸张:选择质地轻薄但有一定韧性的纸张,如纸质种类较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 竹子:质地坚韧的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理想材料。

- 线:使用强韧的线,如尼龙线或丝线,以确保风筝在飞行时不会脱离控制。

制作步骤下面是制作传统菱形风筝的简单步骤:1.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纸张和竹子,还有适量的线。

2.制作骨架:将竹子按照风筝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整和修剪,然后用线将竹子固定在一起,形成风筝的骨架结构。

3.贴纸张:将纸张在风筝的骨架上进行覆盖和固定,使用胶水或胶带将纸张粘贴在竹子上。

4.装饰图案:可以使用颜料或彩纸等材料来装饰风筝,增加其外观的美观度。

5.绑线:将线连接到风筝的前部,确保线的长度适中并且结实牢固。

6.准备飞行:选择适宜的场地和天气条件,将线牢固地折叠起来,并找到足够的人力来控制风筝的飞行。

飞行技巧风筝飞行需要一些基本的技巧和经验,下面是一些风筝飞行的技巧:1.找到适当的飞行场地:风筝飞行应该选择开阔的场地,避免有高楼大厦或树木等障碍物的地方。

2.注意天气条件:风筝飞行需要有适宜的风力,过弱或过强的风都不适合风筝飞行。

3.把握拉线的力度:通过控制拉线的力度,可以使风筝在不同高度和角度上飞行。

风筝第二,第三第四起个小标题。

风筝第二,第三第四起个小标题。

风筝第二,第三第四起个小标题。

摘要:
一、风筝的概述
1.风筝的起源
2.风筝的种类
3.风筝的文化内涵
二、风筝的制作
1.选料
2.制作骨架
3.裱糊纸面
4.绘画
三、风筝的放飞
1.掌握风向、风速和放飞线的松紧度
2.放风筝的技巧
3.风筝比赛与展示
正文:
【一、风筝的概述】
风筝,这一古老的玩具,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由一根长长的线连接着地面上的放飞者和空中飞舞的风筝,借助风力在空中翱翔,被誉为“空中舞蹈”。

在我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广泛应用于娱乐、健身和教育等领域。

【二、风筝的制作】
风筝的制作过程分为选料、制作骨架、裱糊纸面、绘画等步骤。

首先,选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求质地轻、强度高,如竹子和塑料等。

制作骨架需要将选好的材料削成各种形状,然后用细绳或胶水固定。

接下来是裱糊纸面,这一步骤需要选用韧性好、不易破损的纸张,如宣纸。

最后是绘画,这一环节将各种图案绘制在风筝的表面,使其更加美观。

【三、风筝的放飞】
放风筝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

在放飞过程中,需要掌握风向、风速和放飞线的松紧度等技巧,以保证风筝稳定地飞翔。

此外,放风筝还需要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享受风筝带来的乐趣。

如今,风筝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喜爱的玩具,并在国际上形成了风筝比赛和展示等形式。

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两篇

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两篇

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两篇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主要内容是了解风筝的外形特征、内在结构,通过观察视频,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创意十足、结构扎实的风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风筝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增加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活跃的时期,能大胆地表现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对物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制作方法等能进行一定的辨别,能够运用一定的形式原理设计并创作出艺术作品,但是他们对风筝的具体结构与制作方法掌握的还不够,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帮助学生掌握风筝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风筝。

课时建议;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外形特征、内在结构,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能够选择轻薄的材料制作一个创意十足、结构扎实的风筝。

过程与方法:观察一系列风筝作品,了解风筝的外形特征,尝试拆分风筝,并分析风筝的内在结构和材料特性,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用轻薄的材料制作一个风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制作风筝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风筝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增强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风筝的内在结构和制作方法。

难点:制作一个创意十足、结构扎实的风筝。

三、教学过程(一)趣味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阳春三月》,提出问题:视频中展现了什么内容?(一家三口在野餐,旁边的小朋友在放风筝) 教师总结:风筝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集大成者,拥有悠久的历史。

从风筝诞生至今,在儿童成长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制作一个新颖独特的风筝,让它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上呢?引出课题《风筝》。

(二)作品图像识读1.风筝的外形特征多媒体展示龙头风筝、沙燕风筝以及蝴蝶风筝等图片,提出问题:①看一看这些风筝都展示了哪些形象?(燕子、鹰、蝴蝶、龙等)②这些风筝你最喜欢哪一个?哪里最吸引你?(蝴蝶风筝:颜色鲜艳、图形对称;龙头风筝:造型夸张、体型较大)总结:生活中的风筝多种多样,常常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进行表现,整体呈现出颜色鲜艳、造型夸张、趣味盎然的特点。

风筝阅读答案

风筝阅读答案

风筝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风筝阅读答案风筝阅读答案(精选2篇)风筝阅读答案篇1小时候到了秋天我们都喜欢放风筝,鲁迅对于风筝又有什么样的回忆呢?下面由本店铺为大家带来风筝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风筝阅读材料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
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
3.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手足情深、知错就改、反抗封建教育)
五、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
2、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弟弟:动作:坐、站、瑟缩神态:惊惶、失了色、绝望
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
3、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
三、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四、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4、核心问题探讨: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பைடு நூலகம்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二、研讨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第周星期第一(课)单元第7课时20年月日
授课班级:七()()使用人:
课题
4、风筝(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二课时
一、研讨5—8段(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找出我对弟弟进行“精神虐杀”的动作的词和当时弟弟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些词的表达效果。
我:伸、折、掷、踏(专制、粗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