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燕策》原文及译文赏析
人有卖骏马者文言文
人有卖骏马者文言文
《人有卖骏马者》是出自《战国策·燕策二》中的文言文,作者是刘向。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
这人就去见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看它,这样我愿意付给您一天的报酬。
”伯乐同意了,于是环绕马察看,离开时回头看它,一天后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说明的道理:
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总是难以估价,要想正确评估它的价值,就必须了解它的情况。
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人来说,他们不需要去借助外界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地位,他们只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投机取巧的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利益,但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
只有通过真正的实力和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收益。
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或者人,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考验,才能真正展现出其价值所在。
《战国策·燕策》原文及译文赏析
《战国策·燕策》原文及译文赏析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趋而后息趋:疾走B.诎指而事之指:意愿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D.士争凑燕凑:奔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齐因孤之国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以次俱进C.涓人言于君曰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1.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⑧④ D.③⑤⑥12.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战国策》— 燕昭王求士原文、注释及解析
《战国策》—燕昭王求士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燕昭王求士《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②,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③。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④:“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⑤,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⑥,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⑦,北面而受学⑧,则百己者至⑨;先趋而后息⑩,先问而后嘿(11),则什己者至(12);人趋己趋(13),则若己者至(14);冯几据杖(15),眄视指使(16),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17),呴籍叱咄(18),则徒隶之人至矣(19)。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20)。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2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22):‘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23)!’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4)。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25),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26),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27),邹衍自齐往(28),剧辛自赵往(29);士争凑燕(30)。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31)。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32)。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33)。
燕兵独追北(34),入至临淄(35),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36)。
〔注释〕①本篇选自《战国策·燕策》。
燕昭王,燕王哙的太子,名平。
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伐燕,杀哙及子之(子之原为燕相,后受燕王哙禅位为王,燕国大乱)。
昭王即位后,求贤士而图恢复,终于报齐之仇。
战国策燕策秦并赵北向迎燕翻译
战国策燕策秦并赵北向迎燕翻译《秦并赵北向迎燕》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
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秦并赵北向迎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原文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
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翻译泰国兼并赵国后,又让赵军向北迎击燕国军队。
燕王听说后,派人去祝贺秦王。
使者经过赵国,赵王拘捕了他。
使者说:“秦、赵合一,使天下诸侯折服,燕国所以接受赵国的命令,是因为赵国有秦国的支持。
现在臣下出使秦国而被赵国拘留,这就是说秦、赵两国有了隔阂。
秦、赵两国有了隔阂,天下诸侯一定不会再屈服,而燕国也绝不会再接受赵国的命令。
再说臣下出使秦国,对赵国进攻燕国也没什么妨害。
”赵王认为说得对,就放了他。
使者见到秦王说:“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燕王就派使者前来,送上千金以示祝贺。
”秦王说:“燕王无道,我派赵国攻取燕国,您还道什么贺呀?”使者说:“臣下听说赵国独立的时候,南面有秦国为邻:北面攻下益阳与燕国为邻,赵国方圆三百里,同秦国相持五十多年,没能反过来战胜秦国的原因,是因为国土狭小没什么出产。
观在大王让赵国向北兼并燕蘸,燕、赵两国同心协力,一定不会再听命予秦国了。
臣下私下替大王忧虑。
”秦王认为是这样,就发兵援救燕国。
作品出处《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燕三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燕三原文及翻译原文: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鞫武谏曰:“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2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2虽有管、晏,不能为谋。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纄然恐不能须臾。
且非独于此也。
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太傅更虑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纅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战国策战国策·燕策三
战国策战国策·燕策三原文: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
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
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稙表。
景阳怒曰:“女所营者,水皆至灭表。
此焉可以舍!”乃令徙。
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表,军吏乃服。
于是遂不救燕,而攻魏雍丘,取之以与宋。
三国惧,乃罢兵。
魏军其西,齐军其东,楚军欲还不可得也。
景阳乃开西和门,昼以车骑,暮以烛见,通使于魏。
齐师怪之,以为燕、楚与魏谋之,乃引兵而去。
齐兵已去,魏失其与国,无以共击楚,乃夜遁。
楚师乃还。
译文:齐、韩、魏三国联军进攻燕国,燕国派太子去楚国求援。
楚王派大司马景阳率军救燕。
晚上宿营时,景阳派下属左、右司马分别构筑营垒,营垒已建成,四角各立表柱。
景阳看后大发脾气,说:“你们建的营垒,等到大水来了,表柱都会被淹没的,这里怎么能宿营呢?”于是下令迁到别处。
第二天下起大雨,山洪暴发,原来所建的营垒,表柱都被淹没了。
全军都很信服。
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去援救燕国,而去攻打魏国的雍丘,夺取了雍丘,把它给了宋国。
齐、韩、魏三国都很害怕,于是停止围攻燕国。
魏军驻扎在楚军西边。
齐军驻扎在楚军东边,楚军想撤回,但不可能。
景阳于是打开西面的军门,白天车马来来往往,夜里灯火照得通亮,显示出楚军与魏军正在通使的模样。
齐军见这种情况,觉得很奇怪,认为燕军与楚军正联合魏军图谋齐军,于是齐军就领兵撤退。
齐军已撤退,魏军失掉盟军,没有了攻打楚国的盟军,于是当天晚上全军转移。
楚军也班师回国。
张丑为质于燕原文: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
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
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
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
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境吏恐而赦之。
译文:齐臣张丑去燕国作人质,燕王要杀张丑,张丑准备逃出燕国,边防人员抓住了张丑。
张丑说:“燕王之所以要杀我。
战国策燕策一原文与解析
战国策燕策一原文与解析【正文部分】(本文仅提供一种可能的格式,具体格式需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战国策·燕策一》原文与解析战国时期,各国相互征战,政治斗争激烈。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历史和策略的重要史书,其中的《燕策一》是对燕国政治斗争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为您呈现《战国策·燕策一》的原文和解析。
【一、原文】「燕王闻魏使,使观之市中,为魏所辱,以易其国貌。
使人视齐,因奸以陷齐弱地,以齐兵四面齐攻。
齐人急,使使走赵告急。
乃令人告崔杼。
杼平王之志士也,发自阳,与魏人共立曹学阏共书,奉之以齐军。
燕日击齐数于楚,楚伐燕,燕请救于魏,魏攻齐,齐、楚争击,数月不息,齐乃益弱。
燕破齐军,韩、燕争焉。
」【二、解析】这一段原文描述了燕国发动政治斗争的过程,展现了各国之间的角力与较量。
首先,描述了燕王受到魏国使节的侮辱,并以此为契机,改变国家面貌。
这一段揭示了燕国对外侮辱的敏感性,以及燕王决心回应的勇气。
接着,燕国谋划陷害齐国的计谋,通过向齐国派遣使者,间接使齐国陷入危机。
这里展现了燕国的狡诈一面,通过挑唆他国来达到自身的利益。
随后,齐国感到危急,派使者向赵国求援,并告诉了崔杼,希望赵国能够援助。
接下来是崔杼的登场,他是赵国平王的志士,自发前往,与魏国共同合作,写下共同的书信,以此来招揽齐国的军队。
这里展现了崔杼的忠诚与胆识,不畏艰险为国家谋划利益。
随后,燕国多次袭击齐国,楚国也参与其中,形成了两国之间的激烈冲突。
在齐国的苦苦支撑下,请求魏国援助,魏国则借机对齐发动攻击。
这一段展示了各国之间的角力与冲突,以及齐国日益衰弱的情况。
最后,燕国成功击败了齐国的军队,与韩国展开争夺。
这段描述了燕国最终战胜齐国并展开新的角力的场景。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战国策·燕策一》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清晰地呈现出了燕国在政治斗争中的各种行动,展现了不同国家间的复杂政治关系。
这一段原文与解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战国时期的历史以及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先秦-战国策《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战国策《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先秦-战国策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
齐田单以即墨破燕,杀骑劫。
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
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
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遣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
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
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
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
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
且弃南阳,断右壤,存济北,计必为之。
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
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
彼燕国大乱,君臣过计,上下迷感,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
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
能以见于天下矣。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
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
矫国革俗於天下,功名可立也。
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
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桔,辱身也。
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
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
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
《战国策-燕策》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燕策》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战国策-燕策》原文及翻译【导语】:战国策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太傅幸而图之图:考虑,计议B、乃造焉造:到……去,拜访C、明不言也明:明白,知道D、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A、者以之B、也因而C、矣为者D、也与则7.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战国策》卷三十·燕策二
《战国策》卷三十·燕策二一秦召燕王章秦召燕王,燕王欲往。
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
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
“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
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寡人积甲宛,东下随,知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若射隼矣。
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太行。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
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
’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
我下枳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銛戈在后,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
’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于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
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已得那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
“秦欲攻齐,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
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国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鄳隘,苟利于楚,寡人若自有之。
’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鄳隘’为楚罪。
“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衍,以济西委于赵。
(赵)[已]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
兵伤于离石,遇败于马陵。
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
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
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嬴]则兼欺舅与母。
适燕者曰:‘以胶东。
’适赵者曰:‘以济西。
’适魏者曰:‘以叶、蔡。
’适楚者曰:‘以塞鄳隘。
’适齐者曰:“以宋。
’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战国策燕策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燕策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下面是战国策燕二原文及翻译,
请看:
原文
赵且南征燕,苏全权燕谓惠王曰:“今者臣去,过易水,蚌方出来曝与,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来,明日不出来,即有死去鹬。
’两者不敢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南征燕,燕、
赵久相两支,以弊大众,臣恐弱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仁义。
”怨怼。
译文
赵国准备工作征讨燕国,苏全权燕国回去劝阻赵惠王说道:“我这次去,经过极易水,看到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晒太阳,一只鹬飞去鸽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卡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为肉干了。
’河蚌对鹬说:‘今天态度暧昧你,明天态度暧昧你,你就变成了死去鹬。
’它们俩谁也不敢放宽谁,一个渔夫跑过来,把它
们俩一块捉住跑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取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可以四面
受敌苦不堪言,我害怕强悍的秦国就要沦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期望大王深入细致
考量发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道:“不好吧。
”于是暂停发兵攻取燕国。
评析
战国CDAF们大量运用寓言故事去喻事仁义,生动形象、贴切清了。
寓言不仅进一步
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并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
今天我们
的'话语相对于古人,变得匮乏和苍白,只有不断地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贴切上多下点
工夫,就可以不愧就是他们的后代。
战国策燕策翻译及原文
战国策燕策翻译及原文战国策燕策翻译及原文《战国策》简称《国策》。
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
下面我们来看看战国策燕策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读借鉴。
原文: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①”……鞠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译文: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
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
”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太傅幸而图之图:考虑,计议B、乃造焉造:到……去,拜访C、明不言也明:明白,知道D、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A、者以之B、也因而C、矣为者D、也与则7.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战国策燕策三翻译
《战国策·燕策三》是关于燕国的故事,其中包含了燕太子丹与鞫武的对话,以及荆轲刺秦王的情节。
部分内容如下:
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
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
于是他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
”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
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
后来,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说:“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查阅《战国策·燕策三》原文和译文。
战国策燕策二翻译
战国策燕策二翻译原文: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曰:‘臣贵于齐,燕大夫将不信臣;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齐有不善,将归罪于臣;天下不攻齐,将曰善为齐谋;天下攻齐,将与齐兼臣。
臣之所重处卯也。
’王谓臣曰:‘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纀纁者也。
上可以得用于齐,次可以得信于下,苟无死,女无不为也,以女自信可也。
’与之言曰:‘去燕之齐可也,期于成事而已。
’臣受令以任齐,及五年。
齐数出兵,未尝谋燕。
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王不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
齐之信燕也,至于虚北地行其兵。
今王信田伐与参、去疾之言,且攻齐,使齐犬马纃而不信燕。
今王又使庆令臣曰:‘吾欲用所善。
’王苟欲用之,则臣请为王事之。
王欲释臣任所善,则臣请归释事。
臣苟得见,则盈愿。
”译文:苏代从齐国上书燕昭王说:“我这次来到齐国,本来就知道有人会在燕国进我的谗言,所以临行之前给您呈上书信:‘如果将来我在齐国得到显贵的地位,燕国士大夫就再也不会信任我;如果我的地位卑贱,他们就会看不起我;如果我受到重用,他们会怨恨我;齐国对燕有什么不友好的地方,他们又会归罪于我;若是天下诸侯不进攻齐国,他们又将说我苏代一心为齐国打算;若是天下诸侯进攻齐国,他们将和齐国一起抛弃我。
我的处境有累卵之危。
’大王对我说:‘我一定不会听信那些闲言谗语,我将会斩钉截铁、毫不动摇地信任你。
请记住,最主要的是在齐国能够得到重用,其次是在下边的群臣中获得信任,即使最不理想,只要死不了,还能干你想干的事,听凭你的自信力去办吧。
’大王又和我说:‘离开燕国到了齐国就好办了,只期望事情能办成功就行。
’自从我受命出使齐国,至今已有五年了。
其间,齐国多次发兵侵地,但都从未曾图谋燕国。
齐赵两国的邦交,时好时坏,时分时合,燕国不是联合齐国图谋赵国,以离间齐赵的关系;就是我暗地里使燕国帮助赵国图谋齐国,以促成燕国的计谋。
然而齐国依旧信任燕国,以致齐国北部边境不设防线,用那里的军队去攻打别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燕策》原文及译文赏析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趋而后息趋:疾走
B.诎指而事之指:意愿
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
D.士争凑燕凑:奔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因孤之国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以次俱进
C.涓人言于君曰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1.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B①②⑥C.②⑧④D.③⑤⑥
12.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5分)
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5分)
参考答案
9.C (捐,花费的意思。
)
10.D (D项,且,尚且的意思。
A项,前一个为“趁着”的意思,后一个为“依据或随着”的意思。
B项,前一个为“用”的意思,后一个为“按照”的意思。
C项,前一个为“对”的意思,后一个为“到”的意思。
)
11.A (②③不是燕昭王所做。
)
12.C (“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错。
)
13.①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致有才能的人,想要依靠(凭借)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
(“卑身"译为“礼贤下士”也可得分)解析:①卑身、以、句式各1分,语序2分。
②我尚且被重用,何况是超过我的人呢?他们怎么会以离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②且、见事、于,句式各1分,语序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附】译文:
燕眧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
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
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
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
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海,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未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
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
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
昭王说:“我应当先样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
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尸骨,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死马,而且花费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
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尚且被重用,何况是超过我的人呢?他们怎么会以离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
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
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
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
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
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