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与公共良俗

合集下载

新闻理论考试

新闻理论考试

一.名词解释1.社会责任论(1讲23页)社会责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做的理论概括。

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2.新新闻学(1讲34页)又称新集纳主义,新新闻体。

简而言之,所谓新新闻学是指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故事。

3.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4.新闻自由1.言论自由;言论就是将一个已经形成的思想或观念,透过文字、语言或画面,向他人作明确的表达,并希望收到告知或说明的目的。

2.采访自由;新闻的产生必须根据事实,为了要获悉事实真相,便需要进行采访。

3.发表自由;4.传播自由;5.阅读及收听自由。

5.舆论引导6.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真理通过与谬误的较量,最后必然会战胜各种错误意见并得到传扬;政府不得对报刊进行任何干预和控制。

7.公共新闻学(1讲75页)报道事件的同时传递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尽力让所有受同一个问题影响的人都能在报导中表达自己的声音;◎鼓励记者和公民之间建立有来有往的对话。

8.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和新闻传媒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就党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就某一社会问题或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

9.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做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10.新闻选择二.简答1.新闻与舆论间的关系(1)新闻媒介是舆论的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2)新闻反应并代表舆论,新闻为舆论的公开表达提供了媒介,起到了承载作用,使媒体从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3)新闻引发舆论。

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职业道德对于社会公正、公正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始终遵循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以更好地履行信息传递的职责。

首先,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媒体报道的真相是社会公众理解和判断事物的重要依据,因此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严格遵守事实,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不制造假新闻或谣言,不随意篡改事实,不夸大事实,不歪曲事实。

其次,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尊重个人权利和隐私。

媒体报道的信息对于当事人的生活、工作和名誉有重要影响,因此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尽力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人权利。

在报道中尽可能保持谨慎,不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不进行无理的跟踪和监视。

第三,媒体从业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新闻从业行为规范,不违反公序良俗,不制造不良影响,不进行丑化、歧视、攻击和挑衅行为,不以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经济利益等为导向,不参与不正当竞争和商业活动。

最后,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反映社会主流声音,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媒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始终牢记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网络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网络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网络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网络新闻的迅速发展,一系列伦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对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虚假新闻是网络新闻报道中一个极为突出的伦理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故意编造虚假的新闻内容。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误导了公众的判断,甚至可能引发社会恐慌。

例如,某些网络媒体曾报道“_____地区发生严重的传染病疫情”,但实际上该地区根本没有此类情况。

这样的虚假新闻不仅对当地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也让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其次,网络新闻报道中的片面性和选择性报道也是常见的伦理问题。

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迎合特定的利益群体或观点,只报道事件的某一方面,而对其他重要信息刻意隐瞒或忽略。

这种片面的报道方式无法让公众全面了解事件的真相,容易导致公众形成错误的认知和判断。

比如,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某些媒体只强调一方的观点和诉求,而对另一方的声音置之不理,从而引发公众的争议和误解。

再者,侵犯隐私也是网络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伦理问题。

在追求独家新闻和轰动效应的过程中,一些新闻媒体不惜侵犯个人的隐私权。

例如,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公开其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医疗记录等敏感信息。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给其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同时,也破坏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

另外,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低俗化倾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伦理问题。

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流量,一些网络新闻媒体过度追求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内容。

比如,大量报道明星的绯闻、隐私、丑闻等,而对一些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新闻事件却关注不足。

这种低俗化的报道方式不仅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价值,也对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抄袭和剽窃现象也时有发生。

新闻的规范

新闻的规范

新闻的规范新闻是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保证新闻的质量和有效性,新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下面是新闻的规范的一些要点,总计约1000字。

一、客观真实新闻的首要原则是客观真实,即新闻的内容应该客观地反映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

新闻报道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不得随意捏造、夸大或删除实情。

新闻媒体应该遵守新闻伦理,坚决抵制虚假报道和夸大事实的倾向。

二、准确全面新闻应该提供丰富而准确的信息。

新闻报道应该尽可能收集全部的相关信息,确保报道的全面性。

同时,新闻报道应该准确地呈现事实,不得有故意误导或误传的情况。

相关数据、引用的言论等信息应该经过核实后再予以发布。

三、权威可信新闻报道应该具备权威性和可信度。

新闻媒体应该选择可靠的消息来源,并在报道中注明消息来源。

对于一些噱头或八卦性质的消息,应该加以甄别,并注明消息真实性的可信度。

新闻媒体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做到公正、中立、客观的报道。

四、及时性新闻应该及时反映最新的动态。

新闻媒体应该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并发布相关信息。

面对突发事件,新闻媒体应该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播。

同时,新闻媒体应该对消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实后再发布。

五、平衡报道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平衡原则,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观点。

新闻媒体应该注意报道的公正和平衡,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涉及敏感话题时,新闻媒体应该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做到客观、公正的报道。

六、尊重隐私新闻媒体应该尊重个人隐私权。

新闻报道应当避免过度曝光个人隐私信息,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进行不当的拍摄和采访。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涉及公众利益的严重事件,新闻媒体也应该尽可能减少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确保报道的合法合规。

七、语言简洁新闻报道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新闻要以精简的篇幅、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晰的信息。

新闻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新闻内容。

新闻报道的结构应该合理有序,内容应该紧凑扼要,避免冗长、啰嗦。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新闻伦理与法律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它们不仅规范着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也保障着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梳理一下这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一、新闻伦理的内涵与基本原则新闻伦理,简单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真实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客观、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关键信息。

任何违背真实原则的新闻报道都可能误导公众,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秉持公正、平等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涉及争议性事件时,要给予各方平等的发声机会,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

3、客观原则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地排除个人情感、利益和偏见的影响,以中立的视角呈现事实。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主观判断,但主观判断应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

4、公共利益原则新闻传播应当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闻报道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尊重隐私原则在获取和报道新闻时,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除非涉及公共利益或当事人自愿公开,否则不得擅自披露他人的私人信息。

二、新闻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尽管新闻伦理有明确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失范现象,如:1、虚假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一些新闻工作者编造或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2、有偿新闻接受贿赂或其他利益,为特定个人或组织进行宣传报道,违背了新闻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3、低俗新闻过度追求娱乐化,报道低俗、庸俗的内容,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社会价值。

4、侵犯隐私未经授权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造成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新闻伦理。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道德准则”)是一份关于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进行工作的守则和标准,是中国新闻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道德准则由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学会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制定,旨在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道德规范,促进新闻工作的质量提高,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道德准则共包含10条,分别是:1. 坚持真实,坚决反对造假。

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真实,勤于调查,不得造假和捏造。

2.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序良俗。

新闻工作者要遵守公安、维护、民政、法院、气象、环保、劳动、森林、海洋、农业、物价、消费者权益等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序良俗,尊重新闻报道对象的正当权利和隐私权。

3.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正能量。

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抵制低俗、色情、暴力、极端主义等负面文化,弘扬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4. 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努力发掘社会负面现象。

新闻工作者要关注社会上的各种公众利益,及时报道社会负面现象,为社会提供参考和借鉴。

5. 积极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报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一切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

6. 要求严格的新闻审核程序。

新闻工作者要严格按照新闻审核程序进行新闻审核,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7. 维护职业维权,反对审查制度。

新闻工作者要维护自身的职业维权,反对审查制度,并及时报道审查制度的负面影响。

8. 反对宣传偏见,尊重多元文化。

新闻工作者要反对宣传偏见,尊重多元文化,推动新闻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9. 尊重新闻对象的自由选择,尊重新闻行业的自律纪律。

新闻工作者要尊重新闻对象的自由选择,尊重新闻行业的自律纪律,拒绝一切干扰新闻行业的自律纪律的行为。

10. 积极营造新闻工作者和社会关系良好的新闻氛围。

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与社会关系良好的新闻氛围,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展社会发展的新风貌,积极传播正能量和精神食粮,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第三讲新闻伦理常见失范行为

第三讲新闻伦理常见失范行为

2.倾向转向 武大副校长车祸身亡引起交警反思 高科技人才不要坐前排
武汉晨报讯 今后,应该尽力注意高科技人才的交通安全,一般 不要安排他们坐在汽车前排。
昨日,省交警总队长张广宏称:“这样可以降低车祸对车上高科 技人才的伤害。”据悉,5月24日,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卫华乘奔驰面 包车高速行驶时不幸发生车祸而身亡。李卫华当时正坐在汽车前排。
二、新闻舆论导向失当
2012年8月6日晚,云南省公安厅 披露巧家爆炸案结果:案发地巧 家县迤博村村民邓德勇和宋朝玉, 被证实策划爆炸案,他们花100元 雇佣赵登用,让他进入拆迁赔偿 现场,并用手机实施遥控爆炸。 赵登用被利用,他仅仅是个肉弹。 至此,巧家爆炸案真相大白。
巧家爆炸案用“悲观厌世”片面解释作案动机
2012年8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公安局通报,经过近 3个月深入侦查,巧家爆炸案已成功告破,涉案犯罪嫌 疑人邓德勇、宋朝玉因涉嫌爆炸罪已被依法逮捕。两 名犯罪嫌疑人均系案发当地村民,二人对策划实施爆 炸案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随着侦查工作深入开展,警方发现了新的可疑DNA、电路板 残片等重要线索并查明:犯罪嫌疑人邓德勇因其对被征收土地 和房屋补偿不满,与犯罪嫌疑人宋朝玉合谋通过实施爆炸制造 社会影响。5月9日,邓德勇将非法获取的炸药和雷管自制成爆 炸装置,并伙同宋朝玉在野外进行了爆炸实验,引爆了一枚电 雷管。5月10日上午8时46分,宋朝玉、邓德勇从劳务市场以100 元人民币雇佣了赵登用;8时59分,两人指使赵登用将装有爆炸 装置的深色双肩包送入花桥社区一楼办公室;9时4分54秒,邓 德勇见赵登用背包进入花桥社区一楼便民服务大厅后,用手机 引爆实施了爆炸。
浙江传媒学院传播学类课程《传播理论与法规》
第三讲 新闻伦理常见失范行为
主讲人:刘茂华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乱象如何治理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乱象如何治理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乱象如何治理作者:刘辉来源:《传媒》 2017年第17期科技进步带来了媒介环境的新变化。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超过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手机终端的普及给人们的媒介接触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微博、微信成为重要的社交平台,传统媒体也纷纷将业务扩展到新媒体领域。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由于缺乏行业统一规范,使当前新闻报道乱象频出,反映在新闻报道中则体现为虚假新闻、新闻庸俗化、新闻歧视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协调,而且还腐蚀着新闻行业的公众口碑和社会形象。

虚假:新闻行业的顽症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实性这个新闻最根本的特性永远不变。

离开了真实,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然而,自新闻业诞生之日起,假新闻就始终如影随形。

假新闻的存在与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利益诱惑以及受众日常的新闻偏好有关。

新闻媒体不惜以自己多年累积的品牌公信力为代价,强调新闻报道的新奇性,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追求轰动效应和商业利益。

这种弄虚作假、蓄意炒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媒体的基本职业道德。

新媒体成为虚假新闻的多发地。

由于信息的开放性和把关环节的缺失,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制作、传播假新闻的重要渠道。

自媒体的繁荣为假新闻的生产打开了便利之门,成为谣言的温床。

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司法解释,划定了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谣言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

然而,这仅仅是惩罚性的规定,缺少预防性机制,难以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

传统媒体的虚假新闻也不容小觑。

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新闻核实等方面更具有专业性,而一旦出现虚假新闻,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社会影响,甚至使整个传媒行业的公信力大大受损。

例如,2013年10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收受他人钱财,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十余篇失实报道,这种媒介权力寻租行为带来的恶劣影响难以估量。

新闻人要牢记自己的仁爱与责任新闻人要牢记自己的仁爱与责任

新闻人要牢记自己的仁爱与责任新闻人要牢记自己的仁爱与责任

80NEWS TRIBUNE·2014.1新闻人要牢记自己的仁爱与责任□ 迟道春新闻媒体是“信息流通的动力”,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

新闻人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不仅传递消息,而且传递意见、反映社情民意,已经成为了社会实现意见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媒体,越来越依赖媒体,对新闻人来说,保持自己的博爱胸怀,秉持和坚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被诱惑驱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新闻人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弘扬博爱精神去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名叫姜仁瑞的汽车修理工,背着瘫痪的病妻参加《中国达人秀》,制作“孔雀开屏”装置就是为了博取妻子的笑容,人们都称呼他“孔雀哥”。

我对他进行了采访,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迹,从而感动和影响更多的人。

采访中得知,姜仁瑞还有两个女儿正在上大学,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撑者,高昂的医疗费和学费渐渐压弯了他的身躯。

我问他,现在已经是网络红人了,为什么没有刻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呢?他说:“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这些就只是尽一个家庭里男人应该尽的责任而已。

”姜仁瑞的事迹令人感动,经过采访,编写了《孔雀开屏博妻笑,千斤重担一肩挑》的稿子。

经报纸刊登后不久,当地总工会、红十字会等机关从报纸上得知此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很快姜仁瑞孩子上学的学费就凑齐了。

还有很多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进行帮扶,姜仁瑞家很快经济有所好转,他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这个报道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社会反响良好。

这次采访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

采访人物身上彰显的是人性之美,这种美感动了很多人,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价值观,表现出信仰危机,金钱至上,道德沦丧。

受这些负能量影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扭曲变形,有的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那么,如何走出信仰危机的误区?怎样以一种健康向上的态度做人做事?无疑这种传递正能量的声音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新闻传播中如何防范负面舆论风险

新闻传播中如何防范负面舆论风险

新闻传播中如何防范负面舆论风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这也意味着新闻传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负面舆论风险。

负面舆论一旦形成,可能会对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新闻传播中有效地防范负面舆论风险,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新闻工作者应坚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防范负面舆论风险的基石。

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必须深入调查,多方核实,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收视率或发行量而故意夸大、歪曲事实,更不能编造虚假新闻。

同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被个人情感和利益所左右。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减少负面舆论的产生。

其次,提高新闻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至关重要。

新闻工作者要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哪些新闻可能会引发负面舆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如涉及民族、宗教、地域歧视等,要谨慎处理,避免触碰社会的底线。

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不盲目跟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同时,要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充分考虑新闻报道可能带来的后果。

再者,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媒体应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公众的意见和诉求。

对于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要认真对待,积极回应。

通过与公众的良好沟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负面舆论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

此外,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开展民意调查、举办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的声音,不断改进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审核机制的完善也是关键一环。

新闻媒体应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新闻稿件进行层层把关。

从记者采写到编辑审稿,再到主编终审,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

对于重要的新闻报道,还应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

同时,要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媒体的自律和社会监督同样重要。

新媒体时代言论自由与法律约束的矛盾与协调

新媒体时代言论自由与法律约束的矛盾与协调

新媒体时代言论自由与法律约束的矛盾与协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的崛起使得每个人都有了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机会。

然而,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也面临着法律约束的问题。

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之一,它保障了人们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权利。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迅速,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使得言论自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公众的声音更加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的声音不仅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也能够增加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然而,言论自由也需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一方面,法律可以保护人们的权益,避免言论自由被滥用。

例如,在新媒体时代,有些人可能会通过网络传播虚假信息、侮辱他人或者进行其他违法行为,这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法律的约束也面临困难和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变得异常迅猛。

一些违法信息可能在瞬间传遍全球,而传统的司法程序却很难及时跟进,导致法律的力量对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此外,新媒体上的言论往往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情感,如何在法律的约束下保护言论自由的同时又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新媒体时代言论自由与法律约束之间的矛盾,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点。

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法律对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具有一定的制约力。

同时,应加强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新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遵守法律法规。

其次,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言论自由与法律约束的协调。

政府、媒体、学术界、社会组织等应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宽松而有序的言论环境。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考试要点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考试要点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概念: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使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主要包括:1、新闻传播媒体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新闻行为和智力成果三种。

第二章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国家秘密的范围包括:1、国家事务中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家建设和武装力量中的秘密事项。

3、外间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侵害隐私的抗辩原则:1、公共利益原则2、社会知名人士与公众兴趣原则3、政府官员克减隐私原则4、权利人同意原则5、是指不可辨认原则新闻传播与司法的关系1、新闻传播与司法的一致性2、新闻传播与司法的矛盾性3、新闻传播媒体监督司法的必要性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媒介审判具有两大负面影响:1)亵渎了法治原则2)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第三章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外国常住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设立电台、电视台主体资格的确认,是运作秩序管理的首要环节。

记者站: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范文一、引言新闻从业人员是社会传媒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报道、传递和塑造信息。

为了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高效、公正、负责任的新闻传媒体制,我们制定了以下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二、道德规范1. 诚实守信:新闻从业人员应本着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诚实守信,切实履行职业责任,避免捏造、散布虚假信息。

2. 建立可信度:新闻从业人员应遵守报道事实的原则,严禁随意加工、编辑、曲解事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3. 保护隐私:新闻从业人员应尊重个人隐私权,严禁非法侵入、窃听、监视他人私生活,防止侵犯他人权益。

4. 尊重公序良俗:新闻从业人员应尊重社会公共秩序,不得制作、传播或宣扬淫秽、恶俗、暴力等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信息。

三、新闻报道规范1. 新闻采写:新闻从业人员应按照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准确、完整地采集和报道新闻事实,不得捏造、歪曲或隐瞒事实信息。

2. 紧急事件报道:对于涉及紧急事件和重大事故的报道,新闻从业人员应本着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及时报道,准确传递信息,避免不实报道引发社会恐慌。

3. 文字和图片使用:新闻从业人员在使用文字和图片时,应保持敏感性和责任感。

不得使用诽谤、侮辱等恶意信息,不得随意使用他人照片,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操守和行为规范1. 禁止贪污受贿:新闻从业人员应严守职业操守,杜绝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不得接受或索取他人的财物、礼品等。

2. 违法犯罪行为:新闻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包括诽谤、敲诈勒索、贩卖私刊等。

3. 守密义务: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应保守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等相关信息,不得泄露、透露相关信息。

五、管理与监督1. 自律组织:新闻从业人员应自觉维护新闻媒体的行业形象,加强行业自律,积极组织参与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共同规范行业行为。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审判工作制度刑复核制度)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 2 禁止宣扬邪教3 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4 禁止渲染凶杀、暴力内容新闻传播与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位臵,以追求社会正义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从行政行为主体看,我国对新闻传播机构与媒体实施行政监管的中央机构,主要⏹记者站的驻站人数不得超过5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一直实行⏹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世界上唯一的对地震新闻与信息的发布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1982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个有关广告的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一般时段每小时12分钟、黄金时段每小时9分钟的限制广告发布的三原则广告应当真实;广告应当合法;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日播出的烈性酒类商业广告不得超过12条,其中19点至21点之间不得超过2条。

⏹维护公序良俗是各国法律中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新闻侵权从形式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有偿新闻: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的违法行为。

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

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

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和恶意言论也开始泛滥。

维护公序良俗是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传播行业的责任所在。

作为新闻传媒从业者,我们应当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公众,为其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同时要避免利用标题夸大事实,制造轰动效应。

有效的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将消息传达给公众,还要负责任地筛选和编辑信息,在尊重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报道。

传媒机构应当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新闻专业人才,他们应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以及严谨的新闻采编能力。

另一方面,广大公众也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新闻信息,而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

公众在接收新闻时应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盲目相信谣言和不实信息。

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发表建设性意见和批评,以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维护公序良俗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对新闻传播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理。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防止恶意传播和谣言的扩散。

总之,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监督,才能建立一个真实、客观、公正、健康的新闻传播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公序良俗的维护。

公序良俗是指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道德标准所制定的规范与准则。

它涉及到人们的行为操守、言辞举止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公序良俗的维护尤为重要,因为新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和恶意言论开始泛滥。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个人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个人整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1.新闻出版保密制度: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实行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制度。

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的保密规定进行自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涉及其他单位工作中的国家秘密的,应当负责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

2.舆论监督:是指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3.著作权: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4.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在使用他人作品时所享有的一种抗辩权。

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其他权力的制度。

合理使用制度也是对著作权人使用著作权的限制,其立法目的也是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

5.法定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不需著作权人许可由法律直接许可,但需向著作权人支付一定的报酬;法定许可,著作权人只有“获得报酬权”而无“禁止权”;法定许可仅限于法律列举的五种方式:报刊的相互转载,营业性演出,录音录像制作者,播放录音制品节目,编写出版教科书。

6.强制许可:在特定条件下,由相关主管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已发表的作品,强制著作权人许可申请人对作品进行使用。

7.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阿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概念有两个,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呢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公序良俗文化产品内容合规的重要判定原则

公序良俗文化产品内容合规的重要判定原则

公序良俗.■文化产品内容合规的重要判定原则徐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文化产品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文化产 品内容做了若干禁止性规定,但仍然大量的低俗、炒作、有害文化内容游走于灰色地带。

在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有必要引入公序良俗标准对其进行判定并加以规范。

论文结合当下的内容监管现状和困境,从分析公序良俗的内涵入手,结合立法、执法实践,分析公序良俗原则对于文化产品规制的意义。

关键词:公序良俗原则 监管 文化产品内容近些年来,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问题,内容违规相关乱象,尤其是网络空间成为重灾 区。

各种互联网应用如视频网站、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络文学频频成为有关部门整顿的焦点,甚至一些传 统媒体也受到波及。

除了内容本身,内容生成过程中引发的“次生伤害”对社会也产生了不良后果。

网络主 播在直播时扰民,侵犯他人隐私事件频频发生,甚至还有主播为了吸引眼球,直播危险驾驶酿成交通事故,为拍摄视频故意毁坏丹霞地貌。

不良内容给社会风气、善良风俗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

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娱乐和经济功能,更会影响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相关管理工作必须跟 上,用法治的手段为文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常态治理之外,运动式治理,如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 "扫黄打非"行动是时下重要的治理手段。

在司法和执法过程中,如何判断哪些文化产品内容违规是一个 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方面,面对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在适用现有法律法规时会存在一定争议性。

另外一方 面,文化产业尤其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新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出现制度空白,给司法、执法人员要执法过 程造成困惑。

事实上,判断文化产品内容是否合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实际讨论的是判定原 则问题。

系本俜播2()21年第1期(总第W期)r1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 H U A N B O特雕荐-文化传播一、当前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监管困境(_>涉及文化产品内容规制的现有法律规制梳理对于文化产品的治理,最广为知晓的是"扫黄打非”专 项行动,"黄”主要指的是涉及淫秽色情,“非"主要指的是 违法、违禁出版物及非法新闻传播活动,这两个问题是当前 文化市场最为突出的问题。

新闻媒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新闻媒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新闻媒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新闻媒体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获取信息、交流观点、传播价值观念。

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还是社交媒体,新闻媒体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新闻媒体的定义、功能与价值也产生了不同的解读与理解。

新闻媒体,首先,是用于传播新闻信息的媒介。

它通过采访、报道、撰写等方式,把最新的资讯传递给大众。

这些新闻信息来自世界各地的事件、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公众。

新闻媒体的使命在于忠实地记录、分析和解读事实,依据社会公序良俗,以中立、公正、准确的态度向公众传递信息。

在这个意义上,新闻媒体是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其次,新闻媒体具有宣传功能。

媒体既是新闻的传播者,也是价值观念和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报道,新闻媒体可以引导公众关注特定话题、加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媒体通过特定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影响公众的态度、观点和参与度,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然而,这种宣传功能也可能导致信息被操纵、片面宣传,因此媒体应该保持平衡和客观,不仅捕捉当前事件的变化,更应该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

此外,新闻媒体还具有监督功能。

公众对于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持有合理的期待,而新闻媒体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监督者角色。

媒体通过报道公众关心的话题、揭露不法行为、监督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公共责任,保证社会的公正和司法的公正。

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促使各界注意到个人权益、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等重大议题,推动公众舆论的引导、制度的改革与政策的实施。

然而,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首先,媒体的新闻报道可能存在倾向性,各种利益因素常常影响到媒体对事实的准确呈现。

其次,媒体存在一定的商业化倾向,以便获得更多的收入和观众,从而在报道中可能出现刻意迎合读者口味、铺张浪费和炒作敏感话题等现象。

此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也面临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这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PPT文档共60页

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PPT文档共60页
Thank yo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禁止宣扬种族歧视和破坏民 族团结
一、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禁止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等 禁止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
二、我国有关民族政策与法律规定 《宪法》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等 民族区域自治法》
一、淫秽色情出版物的认定标准
以美国为例: 以美国为例:
第一阶段:“希克林准则”时期(1873年)
三 个 阶 段
第二阶段:“罗思—梅莫瑞斯准则”时期(1957年)
第三阶段:“米勒准则”时期(1973年)
中国经历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 中国经历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
1、 只有术语 术语没有定义的阶段(1984年4月26日—1988年12月 术语 26日)
1. 刑事处罚 与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罪名: 与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罪名: (1)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2) 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3) 传播淫秽物品罪。
2. 治安管理行政处罚
3. 文化行政处罚
第三节
禁止宣扬邪教、 禁止宣扬邪教、暴力和其 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一、禁止宣扬邪教
“邪教”司法解释: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 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步迷信邪说等 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 的非法组织。
特征: 特征: 第一,邪教不是宗教、气功而又常常冒用宗教、气功的名义; 第二,邪教疯狂进行造神运动; 第三,制造、散步歪理邪说,蛊惑人心,欺骗群众; 第四,发展、控制信徒,秘密结社。
新闻传播 与 维护公序良俗
凌梦羽
本章内容安排: 本章内容安排:
第一节 维护公序良俗与禁载规定
第二节
禁止淫秽、 禁止淫秽、色情的内容
第三节
禁止宣扬邪教、 禁止宣扬邪教、暴力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第四节
禁止宣扬种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什么叫淫秽色情出版物?其认定标准是什么? 1、 什么叫淫秽色情出版物?其认定标准是什么? 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 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为什么要依法惩治邪教传播活动? 3、 为什么要依法惩治邪教传播活动? 媒体报道自杀行为应注意哪些事项? 4、 媒体报道自杀行为应注意哪些事项? 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我国媒体应该遵守哪些法律? 5、 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我国媒体应该遵守哪些法律?
谢谢! 谢谢!
1、 涉及民族、宗教内容的新闻稿、出版物和文艺作品,如果没 有太大把握,应征求民族、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的意见; 2、 涉及重大问题的要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查; 3、 对于神话、民间传说和古籍中一些关于民族问题的记载和说 法,要认真分析鉴别,以是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标准加 以取舍; 4、 古籍和传说中可能会影响民族团结的材料,不能在新闻传播 媒体上公开传播。
三、禁止教唆他人自杀
案例分析:网络中的名为《自杀完全手册》 案例分析:网络中的名为《自杀完全手册》的帖子
对新闻传播的警示意义
传媒在报道自杀行为时需注意: 传媒在报道自杀行为时需注意:
(1)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杀称为“壮举”; (2) 不能将“要挟威逼行为”作“合理化”描述; (3) 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4) 对劝解援救的价值要做出正确的评断; (5) 自杀事件造成交通中断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要如实 报道损害的结果。
公序良俗作为法律基本原则的目的: 公序良俗作为法律基本原则的目的:
1.填补法律缺漏: 2.及时处理社会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3.协调各种利益冲突; 4.维护社会正义。
新闻传播活动
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反映社会、参与社会、干预社会, 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形成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和互相制 约关系,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
漠 视 生 命
我国对邪教坚持的立场: 我国对邪教坚持的立场: 一贯坚持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的立场
1、 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宣扬邪教的邪恶本质;
2、 依法制止、处罚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和各种出版 物宣扬邪教的活动。
注 意
将邪教从宗教信仰自由 中区分开来,不能假借 “宗教自由”之名而行 违法之事。 宗教信仰自由, 持 不 信 之 的 和 。
三、对宣扬种族歧视罪的认定与处罚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西藏、 西藏、新疆的分裂事件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什么叫淫秽色情出版物?其认定标准是什么? 1、 什么叫淫秽色情出版物?其认定标准是什么? 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 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为什么要依法惩治邪教传播活动? 3、 为什么要依法惩治邪教传播活动? 媒体报道自杀行为应注意哪些事项? 4、 媒体报道自杀行为应注意哪些事项? 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我国媒体应该遵守哪些法律? 5、 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我国媒体应该遵守哪些法律?
1、积极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传播健康的信息; 、积极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传播健康的信息;
新闻传 播媒体
2、过滤不良信息,以免不良信息广泛传播,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过滤不良信息,以免不良信息广泛传播,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帮助人们获得抵御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免疫力。 、帮助人们获得抵御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免疫力。

假如你是上帝,你会创造怎样一个世界?你希望这个 社会是什么样的?
团结互爱
路不拾遗
战争不断

争斗不休
……
公序良俗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 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 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 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 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维护公序良俗是各国法律中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它包括公共秩序 善良风俗 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公共秩序 善良风俗两方面: 公共秩序:以维护社会秩序为核心 善良风俗:以维护社会伦理为核心
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国家立法和管理活动所追求的一项重要指标
新闻传播媒体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要求
关于少数民族报道时需注意: 关于少数民族报道时需注意: ——传媒应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妥善安排民族事务、宗教事务
的报道,慎重处理民族生活习俗的报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二、禁止传播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
看相
占卜
看 风 水
恐怖
算命
暴力、血腥 暴力、
现状: 现状:
虽已经在法律上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禁止迷信出版 物的传播,但仍屡禁不止,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 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原因: 原因: 1、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封建迷信仍占有重要地位; 2、科学知识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程度还不高,封建迷信活动还 有比较广泛的基础; 3、各种宣扬迷信的出版物依然占有很大的市场。
2、 政府规章 政府规章对淫秽出版物和色情出版物下定义阶段(1988 年12月27日—1990年7月5日)
3、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对淫秽物品下定义阶段(1990年7月6日—1997年 司法解释 3月13日)
4、法律 法律对淫秽物品下定义阶段(1997年3月14日—至今) 法律
二、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法律责任: 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维护公序良俗与禁载规定
一、国际公约有关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禁载规定 二、国外有关国家维护公序良俗的禁载规定 三、我国有关违反公序良俗的禁载规定
对于新闻传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管制是 世界各国的通例,而不是哪一个国家所 特有的
第二节
禁止淫秽、 禁止淫秽、色情的内容
我国的现状: 我国的现状: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法律禁止新闻传播媒体传播淫 秽和色情内容,《刑法》中就规定传播淫秽物品为犯 罪行为,但有关标准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这是 因为: 1、它同社会的公共良俗密切相关,一旦处理不当, 有可能诱发多种犯罪; 2、“淫秽”“色情”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传媒环境还比较纯净,但也不乏 少数格调低下、内容低俗的报道内容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