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实施性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学时:81学时学分:4.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介绍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是探讨和研究中医学理论体系必修的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医学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6学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重点:中医理论体系与中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12学时)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了解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难点:五行制化和胜复第三章藏象(20学时)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方法,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和主要病理变化,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熟悉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了解脏腑的生理特性,了解五脏与液、志、华之间的联系,了解心包络与命门学说的概念。
重点:脏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难点:脏腑的生理特性,肾阴、肾阳、肾精、肾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三焦的部位形态及功能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掌握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功能)。
重点:气的分类,血液运行,津液代谢。
难点:气的分类。
第五章经络(6学时)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经络的生理功能,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循行特点和主要功能。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中医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学习中医的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是医药卫生各专业学习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临床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临床技能,理解中医防治疾病的特点,树立辨证论治思想,为今后临床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职业素养目标1. 具有从事医药卫生职业,卫生保健工作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
2. 具有科学工作态度。
3. 具有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 具有掌握中医学有关正常人体和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观察疾病、辨识证候、针灸、推拿等基本临床技能。
2. 具有熟悉常用的中医术语。
3. 具有常见病证的防治与护理技能。
4. 具有中医养生与防治原则的知识。
5. 具有常用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
6. 具有正确理解并运用中医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根据各学校教学安排,常见病证、针灸、推拿按摩3部分可选2部分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2 0 2二、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2 0 2三、人体结构与功能(藏象经络) 6 1 7四、病因病机40 4五、诊法 3 2 5六、辨证 3 1 4七、养生与防治原则 2 0 2八、方药基础知识 2 0 2九、常见病证及防护 2 2 4十、针灸 2 2 4 十一、推拿按摩 2 2 4 机动 2 0 2 合计26+3 4+3 36四、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一个单元。
五、大纲说明(一)教学安排本课程标准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教学使用,第三学期开设。
总学时为36学时(各学校根据教学安排可适当增加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7学时,实践7学时,机动2学时。
学分为4学分(二)教学要求1. 本课程对知识部分教学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掌握: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
总学时:132
实验学时:60/60
使用专业: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
实验教材名称:《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
实验地点:临床检验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检验,以获得有关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料,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二、实验基本要求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临床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紧密联系临床,有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检验技师。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最终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10%、实验操作成绩占30%、实验报告绩占20%、实验考核成绩占40%。
平时成绩依据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等得出;实验操作成绩依据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熟练程度、思维辨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为、实验报告绩依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考核专门实施量化标准。
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守则,且实验课出勤率达三分之二以上,否则取消一切成绩。
四、主要仪器设备
电光源光学显微镜、离心机、水浴箱、血沉架、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凝仪、分光光度计、烤箱、计算机、投影仪等。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项目一览表。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基础医学院教务科2016.03--2016.07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学时教学大纲01人体形态学王振宇翟效月188一、人体形态科学导论:1.绪论2.基本组织3.各系统概述二、背部:1.脊柱2.背部肌肉、血管和神经3. .脊髓及其被膜、血管和脊神经根4. 脊柱的正常影像学三、头部:1.颅骨2.面部3.口腔4.鼻5.咽6.视器7.前庭蜗器四、颈部:1.概述2.颈部的筋膜与肌肉3.颈部的器官4 .颈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五、胸部:1.胸壁2.胸腔器官3.胸部的断面解剖和正常影像学六、腹部:1.腹前外侧壁2.腹后壁3.腹腔器官4.腹膜5.腹部的断面解剖和正常影像学七、盆部及会阴:1.盆壁2.盆部血管、淋巴及神经3.盆部器官4.会阴5.盆部的断面解剖和正常影像学八、上肢:1.上肢骨和骨连结2.上肢肌3.上肢的血管、淋巴和神经4.上肢的局部解剖九、下肢:1.下肢骨和骨连结2.下肢肌3.下肢的血管、淋巴和神经4.下肢的局部解剖十、脑:1脑2. 脑神经3.内脏神经系统4.神经的传导通路5. 脑的正常影像学02人体生理学曹宇54一、绪论: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调解方式以及体内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原理、方式、特点三、血液:生理性止血、血液疑固、纤维蛋白溶解,红细胞血型、Rh血型和输血原则四、血液循环: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生物电及心肌生理特性五、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形式,呼吸运动神经和体液调节六、消化与吸收:机械消化、化学消化的基本原理,消化液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七、能量代谢:能量的来源、转化与利用,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过程八、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的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原理九、感觉器官的功能:眼的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原理,耳的集音、传音作用与感音换能原理十、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在机体调节中的作用03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赵彦艳陈澄52一、概论:遗传病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二、遗传和发育的细胞和分子基础:染色质的结构与种类,核基因组特征,DNA结构,基因表达三、基因分析技术:分子杂交的原理,载体的概念、特征,细胞DNA克隆的原理、测序、基因转移四、减数分裂、配子发生、受精: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受精过程五、胚胎发育与发育异常:胚泡各部名称,胚泡植入,三胚层分化,各系统的发生及发育异常六、人类性别发育的激素和遗传基础:胎盘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异常七、单基因病:单基因病(AD,AR,XD,XR)的系谱特点及分析八、分子病与先天代谢病:分子病、血红蛋白病的基本概念,先天性代谢病的遗传方式、基因定位九、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特点及成因,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及应用十、群体遗传: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平衡定律十一、多基因遗传: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特点十二、肿瘤遗传:肿瘤基因概念、功能分类及激活方式十三、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方法、特性十四、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方法、特点、步骤、治疗十五、人类基因组学、展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成就与意义04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罗恩杰曹亚明140一、免疫学绪论: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二、天然免疫系统细胞: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种类、生物学作用三、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补充系统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作用特点四、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五、抗原:血型抗原和异嗜性抗原概念及应用六、抗体: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类型和功能七、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概念、特性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构成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功能九、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应答: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十、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T细胞的抗原识别方式十一、免疫耐受: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人工诱导免疫形成的条件十二、免疫调节:独特型免疫调节网络理论十三、病原生物学绪论: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和分类十四、病原生物的基本性状: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化学组成及意义十五、感染:细菌的致病因素,病毒感染途径、类型和致病机理十六、抗感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构成因素,抗体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十七、遗传与变异: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理,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特点十八、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意义,条件致病菌的概念十九、消毒与灭菌: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概念二十、病原学诊断与特异性防治: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分离培养方法二十一、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和分类、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二十二、肠道杆菌:埃希氏菌所引起肠道感染的特性二十三、弧菌属: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型、致病机理和防治二十四、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种类、毒素名称和到处病机理二十五、棒状杆菌属:白喉杆菌的形态、排列的染色性,致病性和免疫性二十六、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与染色,微生物学检查法二十七、动物源性细菌:布鲁氏杆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二十八、其他细菌:细菌的致病性二十九、呼吸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和致病性,防治原则三十、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性三十一、肝炎病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三十二、虫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环节、预防方法三十三、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的致病性、检查方法三十四、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及所致疾病三十五、逆转录病毒: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三十六、其他病毒:狂犬病毒的致病性和预防三十七、病原性真菌: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和致病性三十八、放线菌属:以氏放线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检查三十九、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微生物检查方法四十、支原体与脲原体:支原体概念和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四十一、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四十二、衣原体:衣原体的主要特性和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四十三、线虫:旋毛线虫的形态、生活史、诊断四十四、吸虫:华支睾吸虫的形态、生活史、实验诊断四十五、绦虫: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形态、生活史、实验诊断四十六、原虫概论:原虫形态的基本结构,生殖方式与生活史四十七、叶足虫: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病理及诊断四十八、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和兰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病理及诊断四十九、孢子虫:疟原虫及配子体在光镜下的形态特点五十、医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蛛形纲和甲壳纲特点05机能学实验赵红40基础实验1.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与记录2.心肌正常收缩及期前收缩时动作电位、心电图及收缩曲线的同步描记3.蛙心灌流4.人体试验: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心音听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测定、肺通气量的测定、视敏度测定、视野测定、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声音的传到途径、微音器效应5.正常呼吸运动的调节6.负荷对肌肉运动的影响综合实验1.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去大脑僵直2.多媒体实验。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中职)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中医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敎育各专业学习中医的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是医药卫生各专业学习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临床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临床技能,理解中医防治疾病的特点,树立辨证论治思想,为今后临床技能的发展莫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职业素养目标1. 具有从事医药卫生职业,卫生保健工作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倍。
2. 具有科学工作态度.3. 具有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 具有掌握中医学有关正常人体和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观察疾病、辨识证候、针灸、推拿等基本临床技能。
2. 具有熟悉常用的中医术语・3. 具有常见病证的防治与护理技能。
4. 具有中医养生与防治原则的知识。
5. 具有常用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
6. 具有正确理解并运用中医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常见病证、针灸、推拿按摩3部分可选2部分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2 0 2二、中医学与中医古代哲学 2 0 2三、人体结构与功能(藏象经络) 6 1 7四、病因病机 4 0 4五、诊法 3 2 5六、辨证 3 1 4七、养生与防治原则 2 0 2八、方药基础知识 2 0 2九、常见病证及防护 2 2 4十、针灸 2 2 4十一、推拿按摩 2 2 4机动 2 0 2合计29 7 36四、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一个单元。
五、大纲说明(一)教学安排本课程标准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教学使用,第三学期开设。
总学时为36学时(各学校根据教学安排可适当增加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7学时,实践7学时,机动2学时。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对知识部分教学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掌握: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熟悉:指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解释有关术语和生命现象。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大纲Preclinical Medicine Information(供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利用)前言《基础医学概论》把医学基础知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正常人体的组织形态到生理功能、从病理状态的形态学改变到功能学改变的大体原理,融合《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着重于基础医学的本质、特征和进展规律,阐明医学的科学性质、科学领域、分支结构及研究范围。
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熟悉和了解。
第一使学生纵向地熟悉正常人体的组成和大体形态,然后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进行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样的横向学习。
将基础医学知识纵横、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同时为其后期学习相关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人体解剖学,第二篇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三篇人体生理学,第四篇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篇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篇病理学。
本大纲以张德兴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为参考教材用,适用于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教学、自学、讨论、运算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份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160学时。
分两个学期完成。
本课程为院考课。
学生学完每一篇后单独进行阶段性考试,采取闭卷笔试考试;平时成绩采用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方式进行。
每一篇的笔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35%,出勤考核占5%计算。
学生的课程毕业成绩按各篇的比例(见下表)进行计算,以综合成绩合格为该课程合格。
各篇成绩比例表各篇各章参考学时分派第一篇人体解剖学概述目的要求掌握:解剖学姿势及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划分。
了解: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任务。
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的概念。
2.人体的组成和系统划分器官、系统的概念,人体的九大系统;人体的划分。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详情)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用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医用基础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医学专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溶液与胶体1.溶液的组成表示法2.溶液的渗透压3.胶体与胶体颗粒的大小和稳定性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焓变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3.化学平衡和影响平衡的因素4.分配定律和混合物的分离第三章电解质与离子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3.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酸碱性4.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第四章生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生物分子的一般性质和分类2.生物分子的结构基础(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3.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4.生物分子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和分类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如官能团、碳骨架等)3.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去等)4.有机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第六章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与应用1.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合成、生物分子分析等)2.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分析化学和医学检验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成分的学科,而医学检验则是医学领域中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有机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等。
2.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析测试和结果报告等。
3.医学检验应用:介绍医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生化分析、免疫分析等。
4.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置、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学基础》是中医药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则等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习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思维,具备中医诊断和辨证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继续学习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临床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初步的中医康复治疗技能和继续拓展学习的能力,并树立热爱中医、服务人类健康事业的思想。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康复治疗技术等中医药类各专业使用,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性质和任务制订,致力于为学习和掌握中医学各门具体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生理功能;经络的概念、组成、生理功能;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与病机;四诊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诊断意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要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经络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流注;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体质的概念、形成、分类以及体质学说的应用;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内容;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3.了解中医学形成发展概况;经络的循行、主病和临床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特点及基本内容;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进行望、闻、问、切中医四诊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中医学基本知识辨证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4.具有对后续中医相关课程的继续学习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1•培养、树立热爱中医文化、服务中医药健康事业的思想。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医用化学》等后续课程:《中医诊断》《方剂学》《中医内科》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⑴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⑵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奇恒之府及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神与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精气血精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⑶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⑴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⑵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
⑶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⑴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
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
新医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明确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患关系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掌握病史采集技巧,熟练进行全身系统体格检查。
(2)临床基本操作:熟练掌握注射、输液、输血、导尿、灌肠等基本操作。
(3)辅助检查:了解常见辅助检查项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2. 临床病例分析(1)常见病例分析:分析常见病例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典型病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
3. 临床实习(1)内科实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外科实习: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操作。
(3)妇产科实习: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分娩处理。
(4)儿科实习: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5)急诊科实习:掌握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措施。
4. 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1)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2)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医学领域最新动态。
(3)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授法:邀请资深医师进行专题讲座,传授临床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训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4. 临床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工作。
5. 科研与学术交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理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医学教学大纲。
本大纲以强化基础理论、突出临床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1、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方面的内容。
2、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法、辨证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中药学: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性理论、配伍原则及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4、方剂学:学习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原则,以及经典方剂的应用。
5、针灸推拿:学习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医内科学:学习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涵盖了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疾病。
7、中医外科学:学习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包括皮肤、骨伤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1、临床见习:在中医学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操作:进行中药标本识别、方剂制备、针灸推拿实践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法:运用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医学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实践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研讨成果等方面。
2、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等方面。
3、期末考试: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使用)层次:本科、本硕总学时数:40学时考核方式:考查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技能教研室编写编制时间:2015年3月前言【课程目标与任务】《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为现代医学基础实验技术类课程,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实验技能课程。
本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基础医学实验仪器使用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解各种医学仪器的原理,掌握各种医学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了解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主要实验对象,掌握有关医学实验的基本常识、基本技能,体现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原则的特点,为学习后继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实验课程是《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实验课程的必备实验技能课程,是基础实验课程的基础,是基础实验医学课程的开门砖,为后续各基础实验课程的顺利拓展做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教学方法与要求】本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医学基础实验常用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掌握有关医学实验的基本常识、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实验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常规仪器的一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有关医学实验的基本常识、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其他课程之间紧密联系性;要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适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CAI课件运用到教学实验中,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学生基础医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柴纪严主编《基础医学实验仪器使用基本操作方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第1版赵金茹,孙宏伟主编《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第1版参考教材:诸葛主编《现代医学实验仪器及应用》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施意见及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用)大纲说明一、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感染与免疫的机理), 特异性诊断和预防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范围广、发展速度快,既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又涉及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机理复杂,它不仅为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等基础课打基础,也与临床各学科紧密联系。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引起常见病、多发病的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与微生物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三、教学方法、手段和特点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堂理论讲授,应用声像图表,能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习时能正确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编写教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四、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主要根据第五版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的内容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进行编写。
今就其中若干主要问题说明如下:1、本大纲所列内容,多指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也是讲课的依据。
为使学生便于掌握重点,分三级提出要求:即掌握、熟悉和了解。
2、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各自特点、专长及对象的不同适当机动掌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作某些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段落按二000年全国统编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第五版,其大体次序是: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
在实际教学时,各章节的顺序也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适当进行调整。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最新版)目录1.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概述2.大纲的内容结构3.基础医学综合的重要性4.如何有效利用 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正文一、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概述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是我国针对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所制定的教学大纲。
该大纲旨在规范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二、大纲的内容结构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内容涵盖了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反应与代谢、基因与遗传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3.医学生物学:探讨疾病的生物学原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
4.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及药物安全性等。
5.医学遗传学: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三、基础医学综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综合课程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诊疗方法。
其次,基础医学综合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使他们具备开展医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学伦理观,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守医德,为人民健康服务。
四、如何有效利用 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为了充分发挥 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1.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应认真学习大纲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积极参与实践环节,形成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
3.大家应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与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实
施
性
教
学
大
纲
科目:基础医学
系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 焦亚光
2015—2016 学年第2 期
2016年 2 月23日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医学
教学对象:2015级老年服务与管理1班
授课时间:2015~2016学年度第2学期
学时:72
开课院(系、部、室):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教学目得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对医学当中得基础知识要了解,知晓,为其她医学相关课程做知识储备与学习得基础。
二、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医学基础得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医学基础得概念与学科构成
第二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一节细胞
第二节细胞得基本生理过程
第三节基本组织
教学要求:掌握人体细胞与组织得基本结构、基本功能;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常用得解剖学术语
第二节器官与系统
第三节运动系统
第四节皮肤
第五节视觉器官
第六节耳
教学要求:掌握解剖学姿势、常用得解剖学方位术语
第四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疾病与亚将康得概念
第二节病因概述
第三节疾病得经过与转归
教学要求:掌握健康与疾病得概念、脑死亡得概念,疾病过程得分期与转归
第五章疾病基本病理变化
第一节组织得细胞得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二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出血
第三节炎症
第四节发热
第五节缺氧
第六节休克
第七节肿瘤
教学要求:掌握本章概念;掌握疾病得基本特征、临床特点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呼吸系统得解剖结构
第二节呼吸生理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得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得症状与体征,呼吸系统疾病得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消化系统得解剖结构
第二节消化系统得生理功能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得症状、体征,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泌尿生殖系统解剖结构
第二节尿得生成与排泄
第三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得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循环系统得解剖
第二节循环系统得生理功能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原发性高血压与冠心病得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第十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血液系统得解剖与生理
第三节血液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血液得组成、血细胞得类型及其功能以及血液凝固、纤溶得过程
第十一章神经精神疾病
第一节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神经精神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三节神经精神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神经精神疾病得病因与临床表现
第十二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内分泌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三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得代表性疾病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得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第十三章药源性疾病
第一节药源性疾病概述
第二节常见药源性疾病
教学要求:熟悉药源性疾病得概念、影响因素与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传染病
第一节传染病概论
第二节肺结核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
教学要求:掌握传染病得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四、成绩评定及考试方法
2、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20%出勤+20%平时作业
实践成绩:10%实践
期末成绩:50%
总成绩= 20%出勤+20%平时作业+10%实践+50%期末成绩
五、执行本大纲得措施与建议
本学科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得学科,在执行教学大纲时不仅有理论得教授,并且要求与实践相结合。
六、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编:陈家命、丁运良,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184809
(二)参考书
《医学基础》主编:邓步华,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10973-4/R•10974
制订者:焦亚光
审定者:
2016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