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就餐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幼儿园教师指南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幼儿园教师指南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幼儿园教师指南导言:在幼儿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了解幼儿的饮食需求1. 给幼儿提供全面均衡的饮食在日常膳食中,确保幼儿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脂肪,满足他们多样化的营养需求。
2. 尊重幼儿的食欲和厌食期幼儿时期常常存在食欲波动,教师应理解并尊重幼儿的食欲变化和厌食期,不要强迫或惩罚幼儿进食。
3. 提供适当的饮食环境幼儿就餐时,应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避免过于喧闹或有压力的氛围。
让幼儿慢慢品尝食物,尽量保持安静和有序的就餐氛围。
二、教育幼儿认识健康食材1. 引入食物分类和图形化的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各类食物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帮助他们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作用。
2. 组织食材认知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食材认知训练。
将不同蔬菜切成块状,让幼儿根据形状、颜色、香味等特征进行分类,增加他们对食材的认识和兴趣。
3. 鼓励幼儿参与食材准备及烹饪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亲自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增加他们对食材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意识。
三、提供正面的榜样与饮食建议1. 教师做出良好的饮食示范作为幼儿园教师,自己要成为良好饮食习惯的榜样,注意自身的饮食行为。
教师可以在就餐时展示正确的吃饭方式,例如慢慢咀嚼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2. 制定具体的饮食建议教师可以制定简单明了的饮食建议,例如鼓励幼儿多喝水、适量摄入蔬果等。
这些建议可以通过日常的例会、家长会和通知等途径传达给家长,形成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合作。
四、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和习惯1. 用餐礼仪的培养教师应教授幼儿正确的用餐礼仪,例如洗手、坐姿端正等。
在餐桌上引入互动游戏和小礼仪,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幼儿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提供孩子所需的营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味偏好和饮食选择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 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饮食多样化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
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可以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培养他们对各类食物的兴趣。
家长可以在每餐中摆放多样的食物,如水果、蔬菜、主食、蛋类、肉类等,让孩子有机会尝试不同的食物类型。
2. 创造愉快的饮食环境餐桌应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孩子不吃某种食物而产生焦虑或争吵。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饭,让他们参与到食物的准备过程中,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在用餐时也可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舒适的氛围。
3. 建立固定的就餐时间和规律的饮食习惯就餐时间的规律性对于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应确保孩子每天有稳定的三餐,并且尽量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
同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夜宵和过多的零食,以保证孩子正常的饮食需求。
4. 鼓励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准备让孩子参与饮食决策和食物的准备过程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让孩子在超市选择蔬菜或水果,或者在家里帮助切割食材等。
这样的参与让孩子更加愿意尝试新的食物,并且感受到自己的决策和努力带来的成就感。
5. 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饮食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地展示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适量的饮食、慢慢咀嚼等。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享用营养均衡的餐点,展示正确的饮食行为。
6. 教育孩子营养知识幼儿对于食物的认知程度有限,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可以适当教育他们一些营养知识和饮食原则。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故事书、卡通等形式了解各种食物的功效和营养成分,以及适当的食物组合。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集合4篇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集合4篇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集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1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在进餐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即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历来比较重视“吃”的。
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孩子们的“吃”更是令家长们操心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
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2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位孩子生活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但如今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个头疼问题,有的家长采取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吃饭,有的采取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饭等等,使尽了无数招数,仍不尽人意,吃饭原本是一种享受,这样一来,像是一场灾难,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吃好饭呢?在小班的一学年里,我尝试着运用以下几种方法,逐步培养幼儿进餐时的良好习惯。
1.餐前诱导法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进餐,这中间幼儿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我就利用餐前诱导作一个过渡。
如,有一天午餐吃的是火腿青菜,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吃完饭剩下的只是青菜。
这是,我就借助“小白兔“来帮忙了,我以”小白兔“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使他们知道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聪明,所以带来了一样礼物——青菜,“小朋友能不能吃完?小朋友可来劲了,都想吃青菜,吃的可香了。
培养幼儿就餐礼仪教案教育孩子就餐时的行为举止
培养幼儿就餐礼仪教案-教育孩子就餐时的行为举止一、教学目标本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优雅文明的就餐行为,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认识到就餐礼仪的重要性,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规矩和习惯。
2. 能够正确使用筷子和刀叉等餐具,正确使用纸巾、水杯等餐桌用品。
3. 熟练掌握进餐的基本规范,如进餐姿势,就餐时的言行举止等等。
4. 养成和坚持优秀的就餐礼仪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在开始课堂之前, 我们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就餐礼仪的视频,例如《象山美食家》、《我们的故事》等等,这样可以让幼儿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就餐礼仪对于个人形象及来自他人看待的重要性。
2、如何使用餐具2.1 筷子的使用(1)抓筷子:用右手握住筷子的上端,左手握住下端,将筷子垂直放在餐桌上(2)筷子的夹法: 将两根筷子夹持住食物,并慢慢提起食物,移动到嘴唇边,轻轻咬住就可以吃了2.2 刀叉的使用(1)握刀叉:左手拿刀柄,右手握住叉柄(方法二: 刀放于右手,叉放于左手,当切好食物的时候,再用叉切好的食物夹起来)(2)切肉:将肉放在盘子中央,用刀放在肉片中央,切肉时要先处理掉嫌弃的焦油,并将肉片切成合适的大小2.3 纸巾、水杯的使用(1)神速擦嘴:用餐时,嘴沾到食物,不能咀嚼的食物,或者用餐时说笑时将饭粒沾的唇上, 要及时用纸巾擦拭干净(2)喝水不吸管: 喝水时,要先拿起杯子,品尝一下水的温度和味道,慢慢地喝一口,再放回杯子里3、进餐规范3.1 坐姿端正上菜的时候,保持坐姿端正,双脚尽量放到位, 吸氧好心情3.2 不闲聊不大声进餐时, 要注意不要大声,不要与对面的人讲话。
要专心吃饭,不要打扰其他幼儿的用餐。
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牙关紧闭而发出噪音,这样才能令舒适愉悦的环境来享受美食。
3.3 善用餐巾用餐巾要用起来,先擦手后擦嘴,干净卫生。
擦嘴时,把餐巾的角压成一个三角形,盖住嘴的位置,擦拭干净嘴唇。
擦完嘴后,将餐巾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以示尊重。
四、教学方法学情法:通过家庭布置,家访、听取家长意见、幼儿园食堂安排、教师用餐礼仪示范、助教与幼儿交互、幼儿互动交流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进餐习惯。
幼儿用餐环节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幼儿用餐环节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此,我们要掌握幼儿用餐环节要注意的要点,这样才能让幼儿会用餐,用好餐。
一、培养与教育在注意对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与教育。
(一)进餐习惯1.保持均衡饮食。
要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2.学会独立进餐。
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使用餐具,并学会正确地自己动手吃饭。
3.保持专心进餐。
要教育幼儿能专心进餐,吃饭时不做其他事情。
4.保证定时进餐。
家长及保育老师要保证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5.注意细嚼慢咽。
老师一家长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吃得过快或太慢,30分钟以内为宜。
6.做到礼貌用餐。
要教育孩子学会文明用餐:不咀嚼出声,口中含食不说话,不能用手抓菜,不能用自己的筷子拨归等。
(二)培养措施1.加强教育。
多给幼儿教育,或用视频、图片等来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认识到哪些吃饭行为是好习惯。
2.创设环境。
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和气氛,在餐前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饭菜的香味,3.鼓励用餐。
告诉孩子吃了这些就能长得高、长得快,甚至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孩子如果吃饭有进步时,成人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进步的快乐,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尝试,4.独立进餐。
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饭,不要因为吃饭慢逼着、催着,甚至直接去包办。
5.以身作则。
教师与家长要注意做好示范,做出榜样,自己要有个良好用餐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
二、观察与指导在幼儿进餐前、中、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及时纠正。
(一)观察进餐要点1.进餐前(1)幼儿情绪:要注意观察幼儿进餐前的情绪,是否愉悦、期待,是否漫不经心、漠视等状态。
(2)幼儿卫生:进餐前是否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检查桌面、餐具等是否整洁、干净、安全。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饮食是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幼儿饮食习惯也面临一些挑战。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将就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培养正确的饮食观念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饮食观念是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石。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幼儿的正确饮食观念:1.饮食教育:给幼儿提供基本的饮食知识,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促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示范与引导:教师要成为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榜样,在饮食选择、取舍、餐桌礼仪等方面给予示范与引导。
3.口味培养:及早培养幼儿对多样化口味的接受能力,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食物,逐渐形成良好的口味喜好。
二、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幼儿对食物味道的好恶往往是主观的,他们通常更喜欢某些食物而对其他食物抱有偏见。
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帮助幼儿摄取全面均衡的营养。
1.丰富食材:每天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食材,包括五谷杂粮、蔬菜、肉类、鱼类等,保证幼儿的膳食多样性。
2.精心搭配:合理搭配食材,如主食搭配蔬菜、肉类等,既能使幼儿获得所需的营养,又能增加口感的变化,提高食欲。
3.创意烹饪:通过烹饪创意,改变食物的形式与口感,增加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如制作有趣的造型饭团、水果沙拉等。
三、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用餐环境对幼儿的进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1.场所准备:打造干净整洁的用餐场所,保持厨房、餐具、餐桌等卫生清洁,减少细菌的感染和传播。
2.氛围烘托:用温馨、愉悦的语言和音乐烘托用餐氛围,创造舒适的用餐环境,使幼儿感到愉快和安心。
3.用餐礼仪:教导幼儿正确的用餐礼仪,如正确使用餐具、进食时保持座位端正、细嚼慢咽等,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餐桌习惯。
四、家校合作促进饮食教育家庭是孩子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基础。
幼儿园安全教案:养成宝宝用餐好习惯
幼儿园安全教案:养成宝宝用餐好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幼儿园作为一种普及的教育方式,可谓是家长们的重要选择。
在幼儿园中,安全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养成习惯的教育更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今天将为大家讲一讲:幼儿园安全教案:养成宝宝用餐好习惯。
第一步:营造舒适的用餐环境孩子们的好习惯往往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被养成,营造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餐桌、餐椅和餐具的选择。
优质的餐具具有以下特点:无毒无味、耐高温、耐磨损、易清洁、不易滑落等。
餐具的配色和造型也要与幼儿的心理特征相适应,比如应该用色鲜艳、造型可爱的餐具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是环境的整洁卫生。
饮食卫生对孩子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应该加强对食堂、厨房、卫生间等场所的卫生和杀菌,保证孩子们用餐的安全环境。
同时,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要求他们养成勤洗手、勤洗脸的好习惯。
第二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孩子们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针对孩子们在用餐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幼儿园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比如,通过营造开朗轻松的氛围来引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排队、洗手、夹菜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幼儿园还要让孩子们了解各种食品的名称和功效,让他们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膳食,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餐具等。
对于那些吃饭慢、挑食或者吃剩饭菜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行为,比如让他们参与制作食品、了解菜品的制作过程等。
第三步:建立健康的用餐习惯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是营造幼儿园安全饮食环境的重要一步。
孩子们应当注意餐桌礼仪,包括不大声喧哗、不张开嘴大吼大叫等。
饮食应当科学合理,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一味追求口感和美味,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来科学搭配餐食。
孩子们要养成勤出汗、勤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幼儿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
幼儿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阶段是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幼儿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既是学习的引导者,又是生活的指导者,他们有责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给予正确的饮食知识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者生活实践,向幼儿传递正确的饮食知识。
在幼儿园现有的饮食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注入相关知识。
例如,通过游戏的形式,教授幼儿不同食物的分类和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同时,幼儿教师也可以邀请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到幼儿园进行讲座,让幼儿及家长了解到科学的饮食观念。
二、搭建良好用餐环境良好的用餐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条件之一。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搭建良好的用餐环境:首先,尽量保持用餐场所的整洁、明亮,以及儿童友好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愉悦的就餐体验;其次,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口味需求;另外,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餐前准备和餐后清洁等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三、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幼儿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
在了解每个幼儿的健康状况和饮食偏好的基础上,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
同时,应避免给予过多的零食和高糖饮品,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和健康。
制定饮食规划的同时,幼儿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形成家园共同呵护幼儿健康的合力。
四、以身作则,引导示范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饮食习惯的榜样。
幼儿往往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行为,尽量选择健康的食物,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
同时,在给幼儿提供食物时,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新鲜、健康的食物,激发幼儿的食欲和好奇心。
五、积极与家长沟通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建立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因此,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幼儿进餐习惯的重要性、进餐育人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幼儿进餐习惯的重要性:1.促进身体健康: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助于维持幼儿的身体健康。
定时定量的进餐可以保证幼儿接受足够的营养,促进身体发育。
而没有规律的进餐则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2.培养自理能力:进餐是孩子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自己动手拿碗筷、舀汤、吃饭等活动,幼儿可以自主完成进餐过程,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3.发展社交技能:进餐也是幼儿学习社交技能的重要环节。
在和同伴共进餐时,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食物,学习等待和尊重他人的特点,增进彼此友谊和合作意识。
二、进餐育人的原则:1.给予引导:通过成人的引导,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进餐习惯。
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进餐的原则和规矩,如定时用餐、坐着吃饭、注意饮食卫生等。
还可以通过进餐前的语言引导、模仿示范等方式,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的传递。
2.提供环境支持:创设适宜的用餐环境,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提供条件。
餐桌和餐椅的高度应适合幼儿的身高,餐具的选用要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
此外,还要注重餐具的摆放和摆设,使幼儿在就餐时感到愉悦,增加进餐的兴趣。
3.激发兴趣:提供有趣、多样化的食材和餐具,激发幼儿对进餐的兴趣。
幼儿对食物的色彩、形状、味道等都有好奇心,可以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引发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喜爱,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4.传递正确价值观:进餐也是培养幼儿正确价值观的时机。
通过与幼儿一起分享食物和美食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食物的来历和价值,培养对食物的珍惜和感恩之心。
三、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1.定时定量:建立固定的进餐时间和食物数量,培养幼儿养成规律进餐的习惯。
幼儿园教案:如何教孩子文明用餐
幼儿园教案:如何教孩子文明用餐作为一个家长,你知道让孩子学习如何文明用餐是多么重要。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和游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
如何让孩子在吃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和礼仪,本文将为您介绍。
1.培养卫生意识孩子们的卫生意识往往比较低,在吃饭时也会犯一些不卫生的错误。
比如不洗手,把饭菜倒在桌子上,吃饭时用手捏食物等等。
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让他们知道饭菜应该放在口里,而不是桌子上或地上。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故事或图片告诉孩子,吃饭前先要洗手。
吃完饭要刷牙,等等。
在餐桌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找不同” (找到不卫生的地方,如垃圾桶中垃圾未被处理干净等)。
2.教授基本的礼仪孩子们在餐桌上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例如,坐直,说话要轻声细语,不宜大声喧哗,不在餐桌上玩耍等。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孩子如何使用餐具。
从最基本的筷子、勺子、叉子开始,让我们的孩子掌握使用餐具的技能。
还可以适当利用画板、卡片等教具进行教学,展示如何摆放餐具(比如碗是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等。
3.引导小朋友用中文说话在一些国际化的幼儿园,会有各种语言背景的孩子。
在餐桌上,老师需要教孩子使用中文说话,让孩子们知道要尊重语言文化,避免语言隔阂而影响交往。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会话。
例如,在午餐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点餐,让他们学习如何接受服务员的服务,如何点餐等。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教孩子说简单的“请”谢谢”等常用用语。
4.适当运用游戏与活动游戏和活动是让孩子们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餐桌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活动,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例如,让孩子们尝试良好的用餐礼仪,奖励他们完成任务,或者让孩子们练习使用餐具,颁发称号等等。
文明用餐是我们的小朋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用餐氛围,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
4岁幼儿进餐常规培训计划
4岁幼儿进餐常规培训计划一、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还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素质。
因此,家庭、幼儿园与学校都需要合力,对幼儿进行科学的饮食培养。
1. 建立定时进餐的习惯在幼儿园或学校,幼儿通常都有规定的用餐时间,但在家庭中也需要父母的指导和监督。
家长要坚持每天为孩子规定定时用餐,让孩子养成按时进餐的良好习惯。
2. 培养慢咀嚼的习惯慢咀嚼可以有效促进唾液分泌,使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幼儿进食时的混合混吞和食物残留现象。
因此,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细嚼慢咽,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3. 建立多样化的饮食幼儿在饮食上应该摄入多种多样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肉类等。
家长不要因为幼儿挑食而让孩子只吃一些特定的食物,而应该引导他们尝试更多的新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带头树立良好的饮食示范父母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树立良好的饮食示范行为,让孩子在父母的示范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启发幼儿对食物的认知培养幼儿对食物的认知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孩子对食物有深入的认识,才能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兴趣,从而主动选择健康食物。
1. 利用教具与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在幼儿园或家庭,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和游戏来展现各种食物的外观、形状、颜色、味道等,让孩子通过观察、品尝等方式来认识不同的食物,从而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在饮食教育中,要引导幼儿对食物产生好奇心,可以通过带幼儿到市场、超市、农场等地方去观察和了解各种食物的来源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鼓励幼儿参与食物制作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组织幼儿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如搅拌面团、切菜、搅拌鸡蛋等,让孩子亲身体验食物的制作过程,了解食物的变化和制作方法,从而增加对食物的了解和认知。
4. 引导幼儿参与食物的分享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给他人,或者和其他幼儿分享一些不同的食物,让他们学会在分享食物的过程中增进友谊,培养对食物的兴趣和认知。
幼儿园教案: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园是我们孩子成长基础的再生地,一个好的幼儿园教案会帮助孩子培养许多良好的习惯和特质,其中之一就是良好的用餐习惯。
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对于孩子身体健康和品德素质的提升都至关重要。
一、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1. 饮食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幼儿园,孩子往往要在学校吃饭。
健康的饮食状况对于身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的营养摄入和能量消耗量成正比,每日规律饮食对于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逐渐要学会自己单独吃饭。
只有在扩展自理能力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例如,吃饭时不要搭左手肘、揩嘴、满嘴说话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让孩子立即转变为一个文明、有礼的孩子。
3. 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吃饭不是孩子独自享受的时刻,而是在幼儿园中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和加强生活内务能力的机会。
用餐时间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同时也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关怀,同时也是和老师以及同学们共度时间的重要环节。
二、幼儿园用餐教案怎么定制?1. 细致周全的准备工作使用工具前,幼儿园师生应上下一心作好准备工作,将饭菜细致周全地准备好,并重视食品卫生,做到杜绝问题食品的搭配。
?2.靠近沟通,启发孩子们了解“干净卫生”的重要性在每天用餐前藉由互动讨论,加强孩子们对于“干净卫生”方面的认识。
教师可以利用玩具和儿歌帮助孩子们了解卫生常识,例如:用手消毒液勤洗手、不随意用手抓取食物、不能对别人喷嚏,等等。
3. 倡导文明良好的用餐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例如:坐直、吃慢、朝前看等等,对无良好习惯的孩子可以在平时进行口头提醒、指示和纠正,让孩子们在用餐中形成公共地盘的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兼顾孩子们的个人习惯和文化背景。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1. 培育用餐基础的礼仪意识在用餐前,教师应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易懂的基础餐桌礼仪,例如,上饭前洗手、用餐时坐直、不让食物溅到身上。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期是孩子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未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愿意分享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家长们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良好的饮食环境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应尽量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用餐场所。
餐桌上不要放置干扰注意力的电子设备,可以播放轻音乐来营造愉悦的用餐氛围。
其次,家长要激发幼儿的食欲,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餐具和颜色鲜艳的食物,让幼儿对进餐感到兴奋和愉悦。
二、做好饮食规划和时间安排定时定量是让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
家长应该合理制定饮食计划,规定固定的用餐时间,并确保每顿饭的营养均衡。
幼儿在吃饭前一小时不宜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
同时,家长要注意控制饮食份量,避免给幼儿太多的食物,以防止过饱和挑食。
三、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在幼儿的饮食中,提供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对其身体健康发育尤为重要。
家长应确保幼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丰富多样的水果、蔬菜、谷物、乳制品和肉类等食物都应包括在幼儿的饮食中。
此外,家长可以通过巧妙地搭配食材和制作方式,让幼儿对食物产生兴趣,如用创意的造型、色彩搭配等方式,增加食物的吸引力。
四、树立良好的饮食示范孩子往往以家长为榜样,因此,家长应该树立好的饮食示范,成为孩子的健康饮食榜样。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选择健康的食物,并与幼儿一起分享。
家长可以主动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到各种食物对身体的益处,从而增添他们对健康饮食的兴趣。
五、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邀请幼儿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食物的制作过程,增强对食物的兴趣。
此外,也可以带幼儿参观农场、菜市场等地方,让他们了解食物的来源,培养对食物的尊重和珍惜感。
六、与幼儿共同制定饮食目标为了增强幼儿对健康饮食的意识和主动性,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制定饮食目标。
如何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
如何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
在现代社会中,餐桌礼仪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交技能,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
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和沟通,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和社交技能。
首先,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餐桌礼仪榜样,例如不大声喧哗、不大口吃喝、不谈论不礼貌的话题等等。
同时,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在就餐前要洗手,用餐时要使用餐具,不随便乱动桌上的东西。
其次,家长可以在家里模拟一些餐桌场景,让孩子在模拟中练习礼仪。
例如,让孩子在家里举行一次小型的家庭聚餐,让他们练习用餐时的言谈举止和礼仪。
同时,在练习中,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并指导孩子的行为。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合提醒孩子注意餐桌礼仪。
例如,让孩子在学校食堂时注意排队、用餐时不要浪费食物、不要扔垃圾等等。
这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
最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在孩子表现良好时,家长可以适时地给予奖励,例如表扬、
小礼物等。
这样,孩子在学习餐桌礼仪时会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指导。
只有家长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从而在日后的社交场合中表现更加自信得体。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肥胖和饮食不良问题日益突出,对幼儿园老师来说,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变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为了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老师应当确保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在给孩子们提供食物时,应当注重搭配各种谷物、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以保证他们获得均衡的营养。
同时,老师还可以定期更换每餐的主食,增加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食欲。
二、营造愉快的就餐环境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营造愉快的就餐环境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老师可以将就餐区域布置得温馨舒适,加强幼儿的场所归属感。
其次,老师应当注重细节,比如提供色彩鲜艳的餐具和有趣的餐具造型,使幼儿对吃饭抱有乐趣。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例如分享美食小知识或者邀请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食物,激发他们对健康饮食的兴趣。
三、示范良好的饮食习惯作为幼儿的榜样,幼儿园老师应当示范良好的饮食习惯。
老师可以在每餐时与孩子们一起用膳,不只是告诉他们要吃健康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亲自落实。
老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正确的用餐方式,比如慢慢咀嚼,不让饭菜留在嘴巴里等等。
通过示范,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正确的饮食行为。
四、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老师可以结合教育活动来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播放与食物相关的故事动画片、组织角色扮演以及邀请专业人士给孩子们进行健康饮食的讲解等等。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饮食健康的知识,并且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正确饮食的好处。
五、与家长合作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老师还需要与家长积极合作。
老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的饮食情况,为幼儿制定更符合他们需求的饮食计划。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饮食健康的建议,帮助他们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在小班幼儿的阶段,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提供安静舒适的用餐环境小班幼儿对外界的环境非常敏感,过于吵杂或刺激的环境会影响他们的食欲和专注力。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应该提供安静、整洁、温馨的用餐环境。
孩子们可以坐在舒适的座椅上,与伙伴们一起在桌子旁边就餐,这样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习惯。
二、定时用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期用餐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让幼儿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应该制定明确的用餐时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孩子们进餐的机会。
定时用餐能够让幼儿的生物钟形成规律,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消化系统发育。
另外,规律的用餐习惯还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自己的饮食规律,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
三、分享餐桌上的快乐餐桌上的交流和分享可以带给孩子们快乐和满足感。
幼儿园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来鼓励孩子们在用餐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例如,孩子可以分享自己做的美食,或者分享自己的用餐习惯和喜好。
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授餐桌礼仪幼儿园应该向孩子们传授基本的餐桌礼仪,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餐桌礼仪包括用餐前后洗手,端庄坐姿,使用餐具的正确方式等。
通过教授这些礼仪,幼儿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礼貌意识。
并且,在餐桌上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也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
五、提供多元化的食物选择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的发育。
幼儿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蛋白质等。
这样的多样性会让幼儿在餐桌上感到兴奋和有趣,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食欲。
六、引导孩子们尝试新食物幼儿对新食物的抗拒心理比较强烈,因为他们通常只接触到自己熟悉的食物。
运用环境创设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运用环境创设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的环境创设,可以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还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从安全、卫生、饮食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探讨如何运用环境创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安全1.桌椅的选择:幼儿进餐时应有舒适的座位,所以桌椅的选择十分重要。
桌面的高度应适合幼儿的身高,椅子要稳固,以防幼儿意外摔倒。
2.餐具的选择:幼儿进餐时,选择合适的餐具也是十分重要的。
餐具的材质要安全可靠,不含有害物质,如塑料餐具应选择无毒无味的材质。
餐具的大小要与幼儿的手掌大小相适应,以便幼儿拿取和使用。
3.食物分割:幼儿年龄较小,咀嚼能力有限,为了防止噎食,进餐时应将食物进行适当的分割。
二、卫生1.餐具卫生: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他们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
进餐前,餐具要用清洁的水冲洗干净,并放在干净、无菌的餐具盘中,以确保餐具的卫生安全。
2.用餐环境卫生:幼儿的用餐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
桌面应定期清洁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用餐区域应干燥通风,避免飞蝇蚊虫等卫生问题。
三、饮食习惯1.定时定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一日三餐要按时定量,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
要保证幼儿每天有早餐、午餐、晚餐,避免过多零食和夜宵的摄入。
2.色香味:幼儿对色香味的感受比较敏感,可以通过给幼儿提供色彩丰富、香味浓郁的食物,刺激他们的食欲和兴趣,培养他们的饮食习惯。
3.食物多样化: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多种营养物质。
在餐桌上,要提供多样性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营养。
四、言行举止1.自助餐:鼓励幼儿自己端起餐盘,自己盛食物。
培养他们自助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2.文明用餐:在进餐时要教育幼儿文明用餐的礼仪规范,如不说话时嚼食物,不随地吐渣或将食物吐出,不用筷子挑选食物等。
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幼儿不要抢夺食物,尊重他人,遵循就餐队列。
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
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探讨如何有效地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引导幼儿正确的认知饮食。
幼儿对于食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往往难以正确分辨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教育者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实物,引导幼儿认识各类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同时,要告诉幼儿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通过正确的认知饮食,幼儿可以更好地选择健康的食物。
第二,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幼儿时期是培养口味的关键时期,应该给予幼儿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培养他们对各类食物的喜好。
教育者可以准备各种种类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谷物、蛋类、乳制品等。
在饭前让幼儿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食物。
在幼儿食用不同种类的食物时,逐渐建立他们对各类食物的偏好,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创造一个温馨的饮食环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享受用餐过程,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要确保用餐的时间和场所都相对固定,避免影响幼儿的食欲。
其次,餐桌上的食物摆放应美观整洁,色香味俱佳,用餐的氛围轻松愉快。
餐桌上应放置幼儿合适大小的餐具,让幼儿有自主吃饭的能力。
在就餐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做一个良好的典范,让幼儿模仿成年人正确的用餐行为。
第四,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教育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教育幼儿适量进食,不贪吃、不挑食。
教育者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制作小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传递正确的饮食观念。
第二,要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教导他们慢慢咀嚼食物,不乱吐饭、不说脏话等。
第三,要教育幼儿科学的进食方法,如每天定时定量进餐,不吃过量零食等。
通过教育,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健康的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建立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良好就餐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幼儿在园的就餐情况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一个焦点,幼儿期正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将对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许多幼儿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就餐行为习惯,这让老师和家长们都十分头疼。
通过实践中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需要从家庭方面、教师方面、幼儿方面共同协调,才能对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产生一个积极的引导。
【关键词】就餐习惯;幼儿;影响因素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可见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良好就餐习惯的培养对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如今幼儿的饮食行为中,普遍存在着偏食、挑食,吃饭不专注等不良的饮食行为表现,孩子“不能好好地吃饭”成为老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
幼儿现阶段常出现的不良饮食行为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偏好或厌恶某些食物、吃得慢、吃得少、食欲差、吃饭时注
意力不集中、对食物缺乏兴趣等。
幼儿的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幼儿身体造成的影响,有研究者做以下的分析:(1)饮食行为问题与营养不良;(2)饮食行为问题与营养性贫血;(3)饮食行为问题与单纯性肥胖;(4)饮食行为问题与心血管疾病;(5)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性格的形成,幼儿作为未来世界的希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使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和谐发展,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幼儿出现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主要是受家庭、教师和幼儿自身的因素影响,笔者针对这些饮食行为问题提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已有学者邓文娇研究认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幼儿不良进餐习惯和挑食偏食的发生率较低。
家长可通过多种渠道去查阅相关的知识,向幼儿讲解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合理膳食、早餐的意义及不良饮食行为的危害等。
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向幼儿及其家长宣传健康营养知识,使他们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强迫、催促幼儿进食。
幼儿在不饿的情况下,不要强迫幼儿进食,尊重幼儿选择吃东西的权利,当幼儿吃饭过慢时,不要催促幼儿进食,要对幼儿有耐心,要多观察幼儿,
在幼儿吃饭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也要让幼儿知道吃饭太快对身体不好,让幼儿在潜意识中觉得吃饭太快不好。
父母进餐过程中不要偏食、挑食。
父母应该要有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不要把自己对食物的喜好厌恶强加给幼儿,如果父母经常厌恶某种食物,幼儿也会产生对某种食物的厌恶,父母要擅于搭配食物,烹饪的食物要合口,要能激起幼儿的食欲,家长要注意进餐过程中的饮食行为习惯,不要偏食、挑食。
家长不要太溺爱孩子,要注意进餐的氛围。
在吃饭时,要先把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关掉,避免幼儿在进餐时被周围环境所吸引,吃饭时不专注。
也不要因为溺爱就跟着孩子边玩边吃,边跑边喂,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幼儿吃饭的专注性。
在进食过程中,家长也要做出榜样示范,如:吃饭时话不要太多,饭菜尽量都不要掉在桌面上,通过家长的榜样示范,让幼儿潜移默化的习得这些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在幼儿的两餐之间,不要给幼儿过多的零食、饮料。
这样会影响幼儿的就餐量,也会影响幼儿对食物的欲望,所以父母要陪同孩子吃饭,培养幼儿定时定量的进餐行为。
二、幼儿教师方面
首先,相关领导要重视对幼儿园营养配餐的管理,加强推广营养知识的教育。
其次,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多途径培训,从而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
应联系幼儿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教育,并且要求幼教工作者建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身作则,以便在工作中能影响幼儿。
教师在进餐时不要过度催促幼儿。
如果过度催促幼儿进食,像“快点吃,别讲话”、“谁先吃完就给谁发一颗大星星”这样催促的、带奖励和惩罚性质的话要少说,否则就容易导致进餐慢的幼儿可能因为着急而胡乱吞咽,而进食过快的幼儿也会更快,不利于幼儿的消化,对于进食过慢的幼儿,要有耐心,联系家庭的因素考虑幼儿自身的差异,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挑食。
对于幼儿不吃的或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要非得强迫幼儿全吃掉,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比如:经常给幼儿介绍不同食物所含的不同的营养素,并给幼儿讲解不同食物对身体带来的好处,如果不吃某些食物的话,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当幼儿尝试着去吃不喜欢的食物时,要及时地表扬,并且鼓励幼儿继续吃下去。
幼儿进食的量都有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如:有的幼儿生病了,就应该提供给幼儿清淡的食物,也不要要求幼儿全部吃完,还有的幼儿饭量本来就少,就要酌情给予幼儿合适的量,当然,饭量多的幼儿也可适当增加饭菜。
对于握筷不好和漏食严重的幼儿,教师要知道,每个幼儿的生理发育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手
部精细动作的发育完善程度、手眼协调的能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幼儿的饮食行为,所以,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要表扬鼓励幼儿有进步的进餐行为,不要太心急,不要太急于责骂孩子的进餐行为。
三、幼儿要注意自身的饮食行为,合理健康的进餐
幼儿自身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仅家长和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且幼儿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的健康饮食行为的意识,幼儿可通过观察模仿同伴、家长一些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通过观察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再者还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自我意识,使幼儿自己认识到自己饮食行为的好坏,实行幼儿的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江琳.成因与对策: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研究[D].2004-南京师范学大学:学前教育学.2004.
[2]陈丽雯,夏经炜,曹丽娟.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D].中外妇儿健康,2011,8(19):98-99
[3]田雯雯.儿童常见饮食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家教世界,2013,9(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