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温度的变化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主题: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年级: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的活动规律和行为变化。
2.了解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1.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生物如何适应昼夜变化。
2.生物如何适应四季变化。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植物、白纸、玻璃瓶、水壶、温度计、昼夜模拟器等。
2.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呈现昼夜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问题:你认为昼夜变化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有哪些影响呢?2.探究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实验让学生观察盆栽植物的生长状态,记录植物在白天和晚上的生长情况。
安排实验小组模拟昼夜变化,使用昼夜模拟器调节光照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昼夜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比如夜间捕食动物的行为规律,昼夜的温度变化对动物的适应能力等。
3.探究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实验利用玻璃瓶、水壶和温度计进行一个小实验,模拟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理解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比如冬眠动物的生活习性,夏季迁徙动物的行为规律等。
4.总结和展示让学生总结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成果。
六、作业布置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生物在昼夜和四季变化下的行为和生长变化,并记录调查结果。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昼夜和四季对生物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教案: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影响;3.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昼夜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关系;2.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学实验材料;2.生物图鉴、地理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向学生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影响。
2.学习昼夜的变化:(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会有昼夜的交替;(2)通过实验模拟地球自转,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地球自转的过程;(3)讨论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如动物的活动规律、植物的生长周期等。
3.学习四季的变化:(1)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2)利用实验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季交替的原理;(3)探讨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如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气候适应等。
4.总结归纳:通过案例和生物图鉴等实例,让学生总结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科学归纳能力。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行找寻更多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并进行总结和展示;2.在户外开展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讲解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通过实践感受,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需要加强案例的引导和实践探究的教学策略,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和应用科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自主探究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写一份总结报告;2.定期观察并记录身边生物的昼夜活动和四季变化,积极参与户外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昼夜交替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2. 能够解释和描绘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理解其与昼夜交替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辅材料,投影仪,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引出昼夜交替现象,激发学生对该现象和相关知识的兴趣。
2. 探索(15分钟)教师呈现地球仪或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明暗部分。
同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夜晚会有星星和月亮出现?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齐全注意学生的解释和观点,记录大家的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3.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和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和原理。
重点强调地球自转一次需要24小时,公转一周需要365天。
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描绘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轨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实验与观察(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用水果等作为地球模型,学生扮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色,模拟地球的运动。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光源(如灯光)在不同角度照射模型地球时,明暗部分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前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5. 深化拓展(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南北半球的昼夜时间不同?为什么夏季白天时间长,冬季白天时间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平面图,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并回顾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为什么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是什么运动?它们与昼夜交替有什么关系?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还学会了解释和描绘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昼夜温度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昼夜温度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知地球上一天之中温度变化的自然现象,并找出这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1.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温差变化的原因,会进行科学的解释。
2・学会用曲线图分析数据,能从己有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 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对昼夜温差变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测。
4. 尊重证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 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L度计、黑色的纸袋、白炽灯、钟表、记录表、词典等较厚的书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疑,发现问题(出示情境图)提问: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那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对温度的感受。
那昼夜温度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有着什么样的规律呢?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早晨上学,中午喝水,晚上睡觉暗示了温度变化的规律,由于学生对于“早,晚冷,中午热”这一温度变化现象有着丰富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充分表述了一天中感觉到温度变化的事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思考。
二、激励导法,组织研讨(一)、分析昼夜温度变化的规律(1)指导阅读教材提供的“气温测量记录表”学生观察。
说一说:从记录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冋 =1 2、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推测。
3、 请生试着设计实验。
4、师引导完善实验, 并提出要求(1、纸袋应选择黑色,因为黑色吸热快,在短时间 纸袋在设计时要一样大5X10因为这样才有可比性。
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观察这几天的气温,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对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做个经验估侧。
(太阳照射地面的光线和 地平面的夹角经历着从0 • -一90 - —180 •的变化,阳光照射的地面面积经历着“最大----逐渐变小----最小--一逐渐变大----最大”的过程,气温出现了相应 的变化规律,日出前后最低——午后2时最高-——随后降低——至日出前后最 低・)设计意图:把学生做的探究实践和阅读材料的结果做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昼夜温度的变化》地球上的一天PPT说课教学
自学要求
1、观察课本26页的气温测量记录表,任选两天的温度在实验 报告单上完成曲线图的绘制。
2、根据你所画出的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5分钟)
观察
• 为什么在一天之内,温度会 发生变化呢?
• 为什么白天的温度也不是完全 一样的呢?
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的 照射有什么关系?
新疆吐鲁番
思考:我们这里所说的温度是指什么?
气温,指的是大气的温度;用摄氏度来表示, 写作℃。人们常说的今天很冷、或是很热,都是 人们感觉到的大气的冷与热。
一天之中的感觉
• 什么时候温度最低? • 什么时候温度最高?
• 小结:一般来说早上和晚上的温 度较低,中午的温度最高。
探究一:昼夜交替现象
通过观察实日验特气小别温组变注化意图:,我们可以发现
昼夜的温度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然而这种 1变、化防又电与,组观察防哪长员烫些14,名名因((防素负负强有责责光组观关刺织测呢伤讨和?眼论上和报睛记数;录据数数据据))
计时员1名(负责记报时间)
2、使我用们温希度望计通时,过要实注验意找轻到拿问轻题放;的答案~
注意:各小组成员务必各司其职;
3、手持温度计实时验,过不程要中注直意接安用全手操拿作液,有泡困;难
举手咨询教师;
• 4器、材本:实四验个难点(在黑于色温、大度小计相位同置)的摆放,各小组成员 • 在实验四开支始有前编要号确的保四支温度计(的位位置置、摆角放度稳)定;
•
白炽灯(位置)
•
其他辅助工具
操作步骤:具体见教材雪 花冰柱来自霜白雪拓展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 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 解释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 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4.科学伦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5.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使其能够从生物学、地理学等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物钟的原理和生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昼夜和季节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有些植物只在春天开花?”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这个操作将演示光周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基本影响。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物钟调控,它影响生物的行为、生理和代谢。季节变化则通过气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迁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燕子的迁徙,它展示了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实际影响,以及生物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突破方法:通过图解和实例,帮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理解生物钟的复杂调节过程。
-光周期现象的生物学意义:阐述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果实成熟等的重要性。
-突破方法:利用实物或模型,展示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使学生直观感受。
-生物适应四季变化的方式:分析生物如何通过行为、生理和形态等适应季节性变化。
-突破方法:结合本地生物实例,对比不同季节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总结适应策略。
《昼夜温度的变化》ppt讲稿PPT教学课件
觉到温度变化的事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
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思考。
2020/12/11
4
教学过程
二、激励研讨,探究新知
1. 师质疑: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侓呢? 生观察气温测量记录表,在实验报告单上完成气温变化曲线图
根据连好的曲线图,小组交流从中找到了什么规律?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想一想与你的身体感受符合吗?
生分组做实验研究,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生汇报:记录的气温数据。分析太阳照射角度、照射面积和气温的联系。
师补充:太阳垂直射向地球形成的角度是90度,地球受热面积小,接收热量 集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气温就高。太阳斜射地球形成的角度小,地球 受热面积大,接收热量分散,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气温就低。
设计意图: :把学生做的探究实践和阅读材料的结果做比较,找出相同的
3.小组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的照射之间的关系 。
2020/12/11
3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疑,发现问题。
师:猜一猜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锅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他们的生活习惯为什么这样奇怪?
在襄阳一天之中,你们感觉到了温度的变化吗?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一天中 什么时候温度高?什么时候温度低? 一般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昼夜温度的变化。说直白一点,昼夜温度就是什么? 从白天到晚上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
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经验,早晨上学,中午喝水,晚上睡
觉暗示了温度变化的规律,由于学生对于“早,晚冷,中午热”这一温度变化
现象有着丰富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充分表述了一天中感
8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课外延伸主要让学生感知在地球上,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他们可能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具体的昼夜交替原因和地球自转的细节,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等途径,深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昼夜交替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昼夜交替原因的理解。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昼夜交替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际天空,引导学生发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实验法:通过地球仪的旋转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过程。
2.PPT:用于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
3.黑板:用于板书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自转吗?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过程,以及昼夜交替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旋转实验,观察并记录昼夜交替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交替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以及这一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探索科学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能够观察现象,并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但对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加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了解昼夜交替。
2.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昼夜交替。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吗?”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呈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记录观察结果。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交替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温度变化》教案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温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和影响。
2. 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 掌握物体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常见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温度计、试管、水杯、热水、冷水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作业本。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引入温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温度是什么以及温度的变化和影响。
第二步:讲解温度的测量方法1.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让学生自己使用温度计测量身边物体的温度,如水杯的温度、教室里的温度等。
第三步:温度变化的实验1. 准备两个试管,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
2. 让学生观察两个试管中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温度。
3. 用手指轻轻触摸试管外壁,让学生感受到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
4.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试管感觉热、冷水试管感觉冷?第四步:温度变化的常见现象1.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常见影响,如热胀冷缩、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温度变化原因。
教学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观察中多关注物体的温度变化,并加深对温度变化现象的理解。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按照课堂上研究的方法,测量家中的某个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要求学生观察一个物体在阳光下暴晒和放在阴凉处的变化,思考温度对该物体的影响。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
本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从而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昼夜交替现象;4. 能够观察和记录昼夜交替现象;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但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还不够清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自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球在做什么运动?”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讲授新知1.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公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球在做什么运动?”2. 讲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引导学生理解公转的概念和规律。
例子:教师可以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让学生围着小球转圈,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
3. 讲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原理。
例子:教师可以用手指代表太阳,让学生围着地球的小球转圈,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并观察小球上的部分区域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区域则被太阳遮挡,从而引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 讲解昼夜交替现象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的规律和时间。
例子:教师可以用一个钟表代表一天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个时间点的昼夜状态,从而理解昼夜交替的规律和时间。
小学科学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昼夜交替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昼夜交替的原理和表现形式,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投影仪、图片、地球仪、太阳灯等。
2. 实验器材:地球仪、太阳灯、圆规、黑板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天上是白天,有时候是黑夜?”3.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什么关系?”“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是自转还是公转?”等问题。
第二步:学习昼夜交替的原理1. 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自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加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认识。
2. 学生自主学习,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问题。
第三步:小组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员,并给每位实验员发放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太阳灯。
3. 实验员使用圆规在地球仪上划出一个“地球圆面”。
4. 实验员以太阳灯作为太阳,位于地球仪的中央。
实验员代表地球自转,围绕太阳灯顺时针旋转。
5.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实验员所代表的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照到地球的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6. 学生讨论观察结果,总结出太阳光照到地球不同位置的原因,并填写观察报告。
第四步:整理合并1.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观察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合并观察报告,形成一份全班共同的结论。
3.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第五步:巩固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昼夜交替的真实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片中的现象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六上科学《昼夜温度的变化》教案
六上科学《昼夜温度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1)使学生能用曲线图分析数据,从已有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总结规律。
(2)使学生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温差变化的原因,会实行科学的解释。
(3)使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对昼夜温差变化的形成原因实行大胆的猜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3、过程与方法:阅读总结,讨论交流教学重点:同目标1、2、3教学难点:同目标1、2教学准备:温度计、黑色的纸袋、白炽灯、钟表、记录表、词典等较厚的书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同目标1教学准备:课文图片,天气数据,曲线图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一天中我们会感觉到温度的变化,这几天我们特别有感触。
今天我们来研究“昼夜温度的变化”。
出示课题、目标。
2、(出示课文情境图)提问: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分别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的图分别是一天中早上,中午和晚上。
生活中在这三个时间点,我们对温度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后,教师副板书:冷—(升温)—热—(降温)—冷。
二、探究新知1. 感知昼夜温度的变化。
(1)师:请同学们回顾生活经验,绝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每天对气温的感受是不是都有由冷到热再到冷的过程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顾最近,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某天。
(2)师:结合我们刚才的回顾,想一想,一天中温度的变化是不是有规律的?(生:有)(3)师:我们结合生活感受,总结出一天中气温有一个“早上冷—(升温)—中午热—(降温)—晚上冷”的大致的变化。
这还比较粗略。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具体情况,并从中找出昼夜温度的变化的具体规律?2. 分析昼夜温度变化的规律。
(1)观察:出示气温测量记录表,学生观察。
说一说:从记录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温度、日期、时刻)观察这几天的气温,你发现了什么?(每天6时最低,14时最高等)(2)绘图: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师:绘制曲线图是研究复杂数据的常用办法。
《昼夜温度的变化》 教学设计
《昼夜温度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昼夜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以及温度测量和数据记录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昼夜温度变化数据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总结出科学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温度计、记录表格、电脑及投影仪2、教学资源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户外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一天中,什么时候感觉最热,什么时候感觉最冷?(2)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昼夜温度的变化。
2、新课讲授(1)讲解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结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辐射的角度和时间等因素,向学生解释昼夜温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如,白天,太阳直射地面,地面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夜晚,没有太阳照射,地面向外散热,温度降低。
(2)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支温度计和一份记录表格。
②要求学生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如早晨、中午、傍晚、夜晚),选择室外一个固定的地点测量温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数据分析与讨论(1)各小组将测量的数据汇总到一起,绘制出温度变化曲线图。
(2)引导学生观察曲线图,讨论以下问题:①一天中温度最高和最低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②温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③不同小组测量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总结昼夜温度变化的规律(1)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昼夜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温度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掌握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昼夜交替现象,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2 昼夜交替现象 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2.2 昼夜交替现象 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
主要内容:
1. 昼夜交替的概念和原因
2. 昼夜交替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6. 昼夜交替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密切相关。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区域处于阳光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区域则处于黑暗之中,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则影响了昼夜交替的周期和季节变化。
7. 昼夜交替的观测: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亮度来观测昼夜交替现象。在白天,太阳位于天空中的较高位置,亮度较强;在夜间,太阳位于天空中的较低位置,亮度较弱。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亮度,可以了解昼夜交替的现象。
再次,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我更加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改和反馈。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很好,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和解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计算和解释能力,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这些能力。
新教科版2021六年级科学上册《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新教科版2021六年级科学上册《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2.2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是教科版2021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图表、实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自转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的概念。
2.难点: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的绘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昼夜交替的规律。
2.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授法:教师讲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
2.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地球自转是导致昼夜交替的原因。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昼夜温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温差变化的原因,会进行科学的解释。
2.学会用曲线图分析数据,能从已有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对昼夜温差变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测。
4.尊重证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温度计、黑色的纸袋、白炽灯、钟表、记录表、词典等较厚的书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情境图)提问: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二、探究新知
1. 感知昼夜温度的变化。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一天中温度的感受。
(2)提出问题:昼夜温度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温度变化的规律。
2. 分析昼夜温度变化的规律。
(1)提出质疑:一天中温度变化究竟有什么规律?
(2)出示气温测量记录表,学生观察。
说一说:从记录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观察这几天的气温,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①提出任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直观的反映出温度变化的规律,任选两天的数据绘制曲线图。
②学生绘制曲线图。
③观察气温曲线图,交流发现。
④整理交流,把发现记录在书上27面。
3. 探究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
(1)提出问题:昼夜温度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推测。
(3)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①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②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③讨论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发现四支温度计温度的变化规律)
④汇报交流。
(4)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论。
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实验中的白炽灯相当于什么?早上、正午的太阳光照射,分别类似于实验中的哪种情况?
②结合实验分析: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与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有关)
三、总结延伸
1.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2.一年四季气温不一样,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昼夜温度的变化对动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后收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