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论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默认分类2010-10-20 08:45:06 阅读40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年来,我们研究所的五个讲师团受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和学校的邀请,走过中国六百多个县、市,做过两千多场有关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演讲与培训。
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全国各地数千名的校长、局长、教研室主任探讨过有关基础教育问题。
90%以上的校长、局长、教研室主任都认为,现实教育中有三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问题;二是学生科学、系统学习方法问题;三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
并且都一致认为,三者中良好学习习惯问题最重要,也最难解决。
只要把这三大问题解决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1、学习自主性问题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学习自主性不强,二学习方法不太科学,不系统;三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解决这三大问题,我们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并且有成熟的操作化很强的课程体系来解决。
比如,解决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我们在“学生学习力培养”课题中就有详细的解决方案。
“学生学习力培养”课题总共包括四大系统,十九个方面,第一是打开“内部动力系统”,它包括五个方面:①激发进取心;②激发理想志向;③激发兴趣;④唤醒爱心;⑤增强自信。
只有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才能尽可能地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第二是完善自我管理系统(①目标计划;②时间管理;③及时反省;④磨练意志;⑤加强自制;⑥培养勤奋;⑦培养责任感);第三是提升心理智力系统(①培养专注力;②训练记忆力;③发展思维力);第四是建构方法技巧系统(①提高学习能力;②培养学习习惯;③掌握学习方法;④提升考试技巧)。
这一课题从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考试技巧等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问题,解决不想学,不会学和学不好等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力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最新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或多或少对小学生有一些负面影响,在这个时候对小学生放松教育,或教育不当,使他们养成了不良习惯,将影响一生的发展,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他人的安全。
今天的小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还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
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国家、民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社会、学习、家庭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讨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理论依据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实践依据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学校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浅谈初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初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摘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关键。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
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德育工作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刚踏入初中门槛的新生来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从幼儿园到小学,他们已养成了不少的好习惯或者坏习惯。
同时,对于整个初中阶段来说,他们又是一张白纸,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打个比方说,他们的行为习惯就像是一棵幼苗未经过修剪,枝枝杈杈全长在上面。
如果老师不适时修剪好枝叶,这些幼苗恐怕难以长成参天大树。
初一学生处于小学和高中的过渡时期,他们在小学已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还未达到中学教育管理的标准,不少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培养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适应初中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初一班主任进行衔接管理的一个重方面。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转折期,也是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作为初一的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初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与艰巨性,该把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第一位,设法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做好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项工作做好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项工作,可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好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心。
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对初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过程:1.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表格,把班级事务详细分类。
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是班委会,主要包括各种班干部,他们的职责就是做好自己相应的工作。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总结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一、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2、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4、教给方法,反复练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记忆力、意志力都比较差,有些动作往往讲过了他们也不会记住。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 引言1.1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是一个青春期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情感波动较大,对外界事物产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逐渐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为拖延、懒惰等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学习压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律能力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言,都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有很多,首先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容易区分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为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减少拖延和浪费。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
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学生行为养成的榜样。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88神州教育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曲秀华辽宁省营口市高级中学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已走进各个领域,在校园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立足跟本,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打下坚实根基。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一、多管齐下,狠抓文明礼仪记得刚开学军训期间,年级下发了“营口市高级中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细则”利用自习课和军训间歇时间,我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包括日常交往礼仪(出入校门、进出教师办公室)课堂教学礼仪(课堂礼仪、下课礼仪、课间礼仪)同学交往礼仪,校园与公共空间礼仪(校园与教室,食堂里的基本礼仪,寝室内的基本礼仪)我当时在想其实有些礼仪学生心中已知晓,但为什么不愿去做,或者做的不到位呢?这其中思想态度很关键,礼仪教育是心灵沟通的教育,于是我采用了正面引导,让学生领悟发现,使他们意识到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让学生们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有了这个思想铺垫,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在这时开始逐条学习。
学生虽然掌握,但到实际生活中来,就忘掉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于是我采取了模拟展示对比法,创设情景,实战演练,在学习时,通过边读边示范,效果显著,让学生们在门外站好,一个个地敲门喊报告,听到许可后才可进入,见到老师问好等,实践中,通过跟踪学生进办公室的做法,及时反馈,反复训练,终于在学校正确的引领下,在我的用心教育下,本班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已逐渐养成,学生的文明素养正在提高。
在学生评价表中,开家长会时,我看到李春淼的家长这样写道“孩子在这三个月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有礼貌,懂得感恩,真的很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的教导”,虽然累着,但看到这些变化,心中无比欣慰。
二、立足根本,培养 行为习惯在学习学生手册时,我也是主要先做思想态度上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让学生刚进入校园就深刻体会到学校领导老师都是一切为了他们,为了他们的一切,让他们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营口高中学生,就要严格遵守营口高中学生手册,年级每天布置具体的学习内容,依据当天学习内容进行检测,从口头到笔头,从随机到必考,除了固定时间集体学习外,学生抓紧一切零散的时间来学习,例如午睡前,军训中间的休息时间,经过5天的学习,学校举行了学生手册及文明礼仪知识考试,班级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也坚定了我的工作思路,思想工作做足,持之以恒的监督 跟上,反复抓,抓反复,把易犯的错误尽量提前提示,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立刻解决。
【德育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加强对小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成为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为班主任,应努力按照此行为规范所要求的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其成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举止文明,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一、目前小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学生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有些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道德理论课教育后,对道德的概念、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操、理想等有了较好的理解,但由于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在行为上常常会出现不遵守纪律,不爱护卫生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如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随地吐痰,随手乱扔果皮纸屑,考试作弊,对班级内、校园中的废纸杂物视若无睹,同学之间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脸红耳赤,喜欢抓住别人的缺点取笑、起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等等一系列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
二是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不一致,有些学生在校内讲文明礼貌,关心班级集体,爱护公物,在校外却满口脏话、粗话,在公共场所乱丢果皮,任意攀花折枝。
三是学生在人生价值与尊严的定位上出现了一定偏差,功利主义冒头,有些学生把能挤进重点中学当成头等大事,当成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而把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置于次要位置上,而社会也常常以升学率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
这些都影响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促进养成教育内化,强化学校内部教育机制和优化学校外部教育条件入手。
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今年我有幸加入了实验小学这个大家庭,担任三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三年级的孩子按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制力,但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新鲜、图文并茂的新科目,学生的注意力会时常不在课堂内容上。
针对这种现象,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法。
三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又是一个重要转折期,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难怪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
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努力优化课堂。
学习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要吸引学生尽可能长时间地专注地听,老师必须从自身出发,优化课堂。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备课,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低年级特别要做好教具的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进课堂,进行课前组织教学。
课堂上注意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能力,抑扬顿挫,运用孩子们的口吻说话,就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
如在读的训练中,就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训练。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师生合作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读、角色读、加动作读、变换声音读、背诵……这就是“变化”。
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二、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
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而老师要比学生更要精神高度集中,必须做到一心两用,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你不要指望跟学生讲一次纪律的重要性,他们就会一节课按你的要求去做,你也不要指望课后将他狠狠地批评一顿,他以后就会改过来,这些工作也要做,但你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随时作出反应与调整。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
尽量不要吼叫。
训斥只可偶尔为之。
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首舍、好动、好说的学生。
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词语、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
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
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当前,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家庭为隔代教育,很多农村学生多为留守生。
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甚至根本无人看管。
因此,很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节。
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
因此,学生经常表现为:1上课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准备好下一课的工具等。
3上课没有认真记录笔记的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以及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认真。
6作业潦草,简单。
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有学校氛围和教室氛围有关系。
同时也注意到,大量学习习惯差的学生的成绩都较差。
相比于少数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有些智商还赶不上成绩较差额学生。
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题开展的“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事件意义:1、养生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
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业发展和未来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有助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旨在进行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从而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
2.探讨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3.提出针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学校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四、研究结果1. 学生学习习惯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大部分学生有规律的学习时间安排,但存在部分学生经常熬夜学习的情况。
- 学生在学习中更偏好使用电子设备,而非传统的纸质书籍。
- 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2. 学校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 学校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 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有待改进,缺乏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氛围。
- 学校在教育家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存在不足。
五、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校需要改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习惯养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希望学校能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学生习惯养成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的内容,希望能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方案
根据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治自理能力,以 “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以《小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将如何 做人、做事和学习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及完美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课题以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为目标,其重要 是着重去研究“认知—习惯形成”是如何转化的,为我班的德育教育以及家庭 教育提供新教育渠道及新的思想观念。 研究目标: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研究内容:培养孩子讲究卫生方面的好习惯 卫生习惯是孩子生活习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 面。对于保持孩子的健康、树立孩子的小小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个人卫生看 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人们常说活着 就要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获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一 塌糊涂,吃得不干净,不注重个人卫生,他的精神面貌肯定很差,更谈不上什 么精神升华。因此,孩子应该从小就养成讲卫生。 研究难点:纠正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一、二年级的学生 六、研究的方法 我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调查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 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好对症下药;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
学期临近结束,为了对本学期学生养成教育情况进行检测,学校提供了由 学生自主填写的自查报告(一、二年级部分题目需由家长指导完成)。全校共发 放了 2832 份调查报告。上交了 55 个班级。
从答卷中可以看到,同学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但是存在“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现象,对自己的要求还较为宽松。
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意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2、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反复强调:学校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师生安全。
3、北关小学地处麒麟南路繁华大街,由于学校面积窄小,学生人数过多,校门口交通拥挤,学生上下楼梯、课间活动、出入校门、上学途中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尤为重要。
4、北关小学是省、市、区的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先后承担着国家、省、市、区的多个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为此项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整体育人角度去探索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2、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小学德育纲要》、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还有一些知名教育家的研究经验。
三、课题研究目标: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使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得以养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孩子” , “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同时,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导言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要求,更是对未来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研究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职生行为习惯的特点中职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1. 学习习惯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包括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态度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2. 生活习惯中职学生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品德素质的重要表现。
3. 人际交往习惯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习惯是指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包括礼貌待人、友善相处、团队合作等。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二、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目前,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些学校和教师对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2. 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对中职生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关注不够,很多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课外活动,而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些家长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方法不当和态度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效果不理想。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推进以德治国,落实《纲要》精神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
一、目的意义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坚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1、目标:——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制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中中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任务:中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⑴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摘要: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逐渐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生活与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校携手,深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养成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保障也有益于学生自身修养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说是现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
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在学校中加强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面临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平衡问题。
当前学校教育普遍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尤其是初中阶段在学习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则关注很少。
主要表现在: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大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体会不到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学校中也是互相攀比,缺乏上进心。
更有严重的现象是学生随地扔垃圾,不懂得谦让,在学校中不能得到行为上的指导与实践,在家庭中,家长也不能起到榜样作用。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重点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规范,2.家长及学校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缺失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强,父母大多都不在家,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缺乏行为养成教育,加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学校只以学生成绩评论学生好坏,关注的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习惯,从而忽视了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形式,理论与实际脱离有的中学为了落实好本校养成教育中的各项任务,注重理论,制度的建立,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一)首先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切都是从少年儿童开始,不同的童年造就出杰出的青年与犯罪的青年,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我们分别通过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收集有关表达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名人名言,并让他们交流讨论,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作为自己习惯养成的座右铭;同时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特别要关注是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起了促进作用(二)老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与道德败坏等同起来。
因为学生的不礼貌、打架、骂人、爱撒谎等行为劣性是在后天形成的,也受家庭(父母)、社会的影响,不能上纲上线与品德挂钩。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与耐心。
(三)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
”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
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
“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
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应探索德育教学的新途径1、晓之以理要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
使同学们自觉遵守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每学期的第一个周定为常规教育周,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规章制度,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
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
提倡“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五无”(即地面上无痰迹、垃圾桶外无纸屑、课桌凳上无刻划、墙壁上无脚印、言语时无脏话),使学生能够从小事入手,规范自己的行为,转变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班级、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以学生为主体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等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在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要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举止文明,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影视,不进网吧,让在此方面的后进学生找到落后的根源,不歧视他们,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入手,使他们相信老师,同时也能自信、自强、自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浪费在不良习惯上。
3、寓教于乐巩固深化养成教育,首先,要学生牢记八荣八耻,鼓励表现好的同学,让学生有赶超的目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一位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好的同学帮助带动一位行为习惯后进的同学。
在分析思想品德后进生的心理和从他们平时的活动中发现多数学生心理多为浮躁,好动,无所事事,无法专心投入学习,所以,我特地为此设立各类活动小组,让他们干自己喜欢干的,将他们引导到有益的活动和学习中,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在前几周学校艺术节方案出台之后,我先组织全班学习各项活动内容及要求,每一项安排一名总负责人,再提倡每位同学喜欢哪项活动便大胆报名参加那个组,除歌舞、运动,还有手工、绘画、书法等,从报名到训练,我们要追求一个认真的过程,这样多数人有活动、有目标,最后艺术节参与比赛的结果也如全班所愿,总成绩第一。
4、家校携手家庭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
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
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
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
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
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
5、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起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它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
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如:要求学生参考好的班级的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会、排队、升旗和课间活动等。
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有针对性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
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
“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
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
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
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