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校级教育科研课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我校于2023年9月开始实行“九义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23年141月被同意为阳平镇普教科项目。
通过六个月旳实践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毕方案中提出旳研究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旳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留守小朋友较多,学生行为习惯较差。
现象一:校园卫生保持差。
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打扫卫生应当说比较彻底,不过到了第二天,学生一上学,果皮纸屑,小吃口袋,随地乱扔。
超过40%旳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讲公共卫生。
到上午课间操过后,校园便是垃圾随地可见。
教师会,学生朝会,几乎次次讲校园卫生,但收效甚微。
现象二:课间疯打严重。
学生课间你追我打旳现象严重,尤其在做操和集会时,在楼道中,学生上下逆向运动,导致拥挤、碰撞、碰伤旳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较为严重旳安全隐患。
现象三:部分学生有抽烟,打牌赌博旳恶习。
在学校隐蔽旳角落,在学生寝室,偶有学生抽烟,甚至打牌赌博。
现象四: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同学之间常常讲粗话甚至脏话。
学生见了老师尤其是没有教自己旳老师不积极问好,部分男生常讲粗话甚至脏话。
看到以上现象,作为学校旳教师和管理者,我们感到十分忧虑。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旳行为习惯呢?怎样改革现行教育旳不力呢?以上问题旳存在,阐明了我们旳养成教育工作不到位,教育措施不得力。
学生良好旳行为习惯没有形成。
针对学生们存在旳问题,我们确立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旳工作思绪:订制度,重贯彻;明责任,重监督;看过程,重实效。
标本兼治,从主线上转变学风校风,为学生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气氛。
通过以上旳观测与分析,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加以研究,但愿通过本课题旳研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旳措施模式出来,并通过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本校旳学生管理制度来。
二、主导思想良好旳行为习惯旳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旳最重要目旳,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旳地位,只有认识而没有良好旳行为习惯是不完全旳教育,正如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旳培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目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试论点滴入微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摘要]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微的过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不断强化。
基于此,笔者从教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注重积累和研究,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笔者才疏学浅,以下观点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
“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
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小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论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论文2014-2015第二学期一年级(五)班曹丽华关键词】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摘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
然而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发现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学生之间文明行为习惯差距较大,文明习惯培养内容不够宽泛,缺乏实代性,对于学生的习惯缺乏评价等不足。
本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主要从当前学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现状出发,探索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内容的拓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小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活力常在。
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使课题具有现实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全国少工委文件《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特别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1、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本校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现状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义和庄中学德育课题组我校申报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来在校领导、同事、家长的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比较顺利完成了研究方案中各项任务,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了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同时也总结出一定的教育学生的方法经验。
一、课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兴起。
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
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界,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所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极大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全国的教育新形势、新要求也促使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同时,由于我校处于偏远的乡村,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家长的素质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有的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少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规,蛮横放肆;还有的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很多不良现象。
我们深知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将影响着学生初中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这一学年的研究能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能使学生提高自己对不良行为的抵制,让自己在做人、做事、学习上有着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真正作到诚信、明礼、健康、遵规、守纪、文明、有责任、有爱心。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总结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一、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2、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4、教给方法,反复练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目的意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其地域的不同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方法、培养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这需要有针对性的探索、研究。
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地处城郊结合部学校产生不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原因,探究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理论依据(一)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它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见《辞海》),从生理角度讲,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习惯的形成一是通过长期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
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经过教育与训练是可以培养的。
(二)叶圣陶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他认为小学生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对养成训练的措施和方法作了周到详尽的论述,在阅读、说话、写字、作文、计算、劳动等训练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对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四)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
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
【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小学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
然而,当前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律性差、缺乏礼貌、不遵守纪律等。
因此,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1、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3、探索有效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依据。
2、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认知水平和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三)访谈法选取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四)观察法在课堂、校园和家庭等环境中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获取真实、直观的研究资料。
五、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一)学习习惯方面1、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不当,不善于预习、复习和总结。
3、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影响学习效率。
(二)生活习惯方面1、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如不勤洗手、不勤换衣服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03
实验过程
实验对象的选取
选取原则
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学学生作为实验 对象,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 庭背景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较好 的外部效度。
选取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不同年级中抽取 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同时设立 对照班级,以观察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之 间的差异。
实验过程概述
03
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家长 和教师应该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05
讨论与反思
研究结果讨论
积极行为习惯
根据课题实验结果,小学生在参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后,表现出明显的积极变化。例如,学生们 的自律、独立性、团队合作、责任感等都有了显著提升。
分析结果
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自律意识、课堂表现 等因素呈正相关,而与他们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 式等因素呈负相关。
实验结论
0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父母教育 方式、学校教育等。
02
自律意识、课堂表现等因素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注重 培养小学生的这些能力。
习惯养成意识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系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们在思想上对良好习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样本数量
由于实验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课题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对照实验
本次研究未设立对照组,因此无法完全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设立对照组,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02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论文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摘要: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逐渐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生活与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校携手,深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养成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保障也有益于学生自身修养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说是现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
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在学校中加强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面临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平衡问题。
当前学校教育普遍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尤其是初中阶段在学习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则关注很少。
主要表现在: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大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体会不到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学校中也是互相攀比,缺乏上进心。
更有严重的现象是学生随地扔垃圾,不懂得谦让,在学校中不能得到行为上的指导与实践,在家庭中,家长也不能起到榜样作用。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重点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规,2. 家长及学校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缺失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强,父母大多都不在家,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缺乏行为养成教育,加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学校只以学生成绩评论学生好坏,关注的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习惯,从而忽视了行为养成教育。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2篇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精选2篇(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第一阶段:概念与定义的明确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初期,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概念和定义进行明确。
他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觉、坚持和积极的行为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他们还强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律和自觉的行为习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阶段: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研究随着对概念和定义的明确,学者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研究。
他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如社会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来解释和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些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行为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阶段: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关注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如激励机制、模仿学习、自我监控等,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提出了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教师和家长如何合作开展养成教育的问题。
第四阶段:评价和效果研究在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关注养成教育的评价和效果研究。
他们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评价了养成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方面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第五阶段:综合性的研究与实践最近,学者们开始将养成教育与其他教育领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实践。
例如,他们将养成教育与性格教育、情商教育等进行结合,探索了不同教育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综合性教育的新理念和实践模式。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
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
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
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
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两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谈西河底初中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我主要从以下儿方而培养#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
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让学生了解校规校纪,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让学工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育人的目标:正肓、善良、健康。
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耍,要培养有用的人, 要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介作精神,并在班里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冇。
爱国要从身边的每i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牛思想觉悟冇很大的提高。
冇了较强旳组织纪律性,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
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
开学初能做到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习惯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反复抓,抓反复,尤Jt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牛,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牛: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他们格外的关照。
对于他们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让他们找冋自尊与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耍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更多地肯怎学生回答止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
耍注重培养学纶的V习兴趣。
耍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口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自我管理习惯教育学生刚上学时或者是长期休息后,往往自控能力较湮,自习课不知干什么, 老师不在教室就闲讲、搞小动作,针对这样的现彖,随时随地地叮嘱他们,引导他们作好口我管理,自我教育,口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让学工轮流负责做一天班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这样学生有了不同角色的培养,学习积极性、口我挂你能力有很大提高。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校级教育科研课题: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我校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XXX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141月被批准为阳平镇普教科项目。
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行为惯较差。
在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后,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现象:1.校园卫生保持差:学生不讲公共卫生,随处乱扔垃圾、吐痰,导致校园脏乱差。
2.课间疯打严重: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造成安全隐患。
3.部分学生有不良惯:在学校隐蔽的角落,学生抽烟、打牌赌博。
4.学生言行不规范: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同学之间经常讲粗话甚至脏话。
我们深感忧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改善现行教育的不力,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订制度,重落实;明责任,重监督;看过程,重实效。
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转变学风校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二、主导思想良好的行为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目的,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行为教育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学校教育中最“实”的部分。
良好的行为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式,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本研究的对象为1至9年级的学生,旨在探讨各年级学生应遵循的良好行为惯标准以及实施这些标准的措施和效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达成了以下目标:1.制定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的研究、文明和生活惯的培养目标。
2.建立对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机制。
3.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行为惯管理制度。
三、主要成果认识性成果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呢?我们思考了以下几点: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优秀的品质,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本课题实验报告旨在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选取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接受为期一学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不进行任何干预。
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行为观察和问卷调查,以评估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效果。
确定实验班级:选取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
设计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方案:根据前期调查和文献综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针对实验班级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方案。
实施训练:在实验班级中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包括课堂纪律、作业习惯、礼貌礼仪、卫生习惯等方面。
每周进行一次主题活动,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观察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礼貌礼仪表现、卫生习惯等方面。
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评估效果: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看法和效果。
同时,对两个班级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前后比较: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班级在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礼貌礼仪表现、卫生习惯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而对照班级则没有明显变化。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学生反馈: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训练表示支持和认可,认为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礼貌程度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摘要: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逐渐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生活与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校携手,深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养成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保障也有益于学生自身修养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说是现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
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在学校中加强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面临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平衡问题。
当前学校教育普遍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尤其是初中阶段在学习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则关注很少。
主要表现在: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大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体会不到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学校中也是互相攀比,缺乏上进心。
更有严重的现象是学生随地扔垃圾,不懂得谦让,在学校中不能得到行为上的指导与实践,在家庭中,家长也不能起到榜样作用。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重点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规,2. 家长及学校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缺失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强,父母大多都不在家,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缺乏行为养成教育,加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学校只以学生成绩评论学生好坏,关注的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习惯,从而忽视了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形式,理论与实际脱离有的中学为了落实好本校养成教育中的各项任务,注重理论,制度的建立,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一)首先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切都是从少年儿童开始,不同的童年造就出杰出的青年与犯罪的青年,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我们分别通过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收集有关表达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名人名言,并让他们交流讨论,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作为自己习惯养成的座右铭;同时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特别要关注是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起了促进作用(二)老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与道德败坏等同起来。
因为学生的不礼貌、打架、骂人、爱撒谎等行为劣性是在后天形成的,也受家庭(父母)、社会的影响,不能上纲上线与品德挂钩。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与耐心。
(三)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作用。
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
”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
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
“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
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应探索德育教学的新途径1、晓之以理要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情感,进行在激励。
使同学们自觉遵守规,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每学期的第一个周定为常规教育周,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规章制度,结合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
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让学生理解规,接受规避免抵触情绪。
提倡“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五无”(即地面上无痰迹、垃圾桶外无纸屑、课桌凳上无刻划、墙壁上无脚印、言语时无脏话),使学生能够从小事入手,规自己的行为,转变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班级、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以学生为主体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等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在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要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举止文明,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影视,不进网吧,让在此方面的后进学生找到落后的根源,不歧视他们,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入手,使他们相信老师,同时也能自信、自强、自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浪费在不良习惯上。
3、寓教于乐巩固深化养成教育,首先,要学生牢记八荣八耻,鼓励表现好的同学,让学生有赶超的目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一位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好的同学帮助带动一位行为习惯后进的同学。
在分析思想品德后进生的心理和从他们平时的活动中发现多数学生心理多为浮躁,好动,无所事事,无法专心投入学习,所以,我特地为此设立各类活动小组,让他们干自己喜欢干的,将他们引导到有益的活动和学习中,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在前几周学校艺术节方案出台之后,我先组织全班学习各项活动容及要求,每一项安排一名总负责人,再提倡每位同学喜欢哪项活动便大胆报名参加那个组,除歌舞、运动,还有手工、绘画、书法等,从报名到训练,我们要追求一个认真的过程,这样多数人有活动、有目标,最后艺术节参与比赛的结果也如全班所愿,总成绩第一。
4、家校携手家庭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
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
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
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
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
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
5、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起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它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
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如:要求学生参考好的班级的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会、排队、升旗和课间活动等。
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自己的行为。
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有针对性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
训练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
“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
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
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
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学校是塑造人的,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规约束,但更多的是靠感染熏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因此养成教育应立足校园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校风的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