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1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一课》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国人民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和爱国主义精神。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3.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法国的一个小镇上,同学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2.课文朗读与感知(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a.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b.课文中的小弗朗士有哪些特点?c.阿尔萨斯人为什么那么热爱法语?3.课文分析与讨论a.小弗朗士: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是如何成长的?b.韩麦尔先生:他的职业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品质?c.阿尔萨斯人:他们为什么那么热爱法语?(2)讨论:课文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法国人民对失去祖国的痛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4.语言特色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并进行赏析。

(2)讨论:课文的语言特色有哪些?这些特色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国人民在失去祖国时的痛苦,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们分析了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3)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一课’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课》讲述了一段特殊的经历。

在这节课里,我们将一起走进法国小镇,感受那里的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在一个特别的早晨发生的故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解析

《最后一课》课文解析那天早晨,我很迟才去上学,非常害怕挨老师的训,特别是因为哈墨尔先生已经告诉过我们,他今天要考问分词那一课,而我,连头一个字也不会。

这时,我起了一个念头,想逃学到野外去玩玩。

【品味】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写,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品味】写了哈墨尔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和“我”不爱学习、经常逃学的特点。

天气多么温暖!多么晴朗!白头鸟在林边的鸣叫声不断传来,锯木厂的后面,黎贝尔草地上,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

这一切都比那些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毕竟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个念头,很快朝学校跑去。

(①找出两处环境描写,并说出其作用是什么。

) 【品味】“操练”不能换成“锻炼”,后者是体育运动,前者是指军队训练。

)【品味】这里写了小弗朗茨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景象,是作者交代的小说背景,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

“我”贪玩,但能管住自己,这是小弗朗茨性格的基点,也是他后来思想转变的条件。

经过村政府的时候,我看见一些人围在挂着布告牌的铁栅栏前面。

(②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两年来,那些坏消息,吃败仗啦,抽壮丁啦,征用物资啦,还有普鲁土司令部的命令啦,都是在这儿公布的。

我没有停下来,心想:【品味】“坏消息”表现出小弗朗茨对普鲁士侵略者的反抗意识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又有什么事了?”【品味】“又有什么事了?”引起悬念,埋下伏笔。

这时,正当我跑过广场的时候,带着徒弟在那里看布告的铁匠瓦赫特,朝着我喊道:“小家伙,用不着这么急!你去多晚也不会迟到了!”我以为他是在讽刺我,于是,气喘喘地跑进了哈墨尔先生的小院子。

【品味】小弗朗茨误以为瓦赫特的话是嘲笑,这是伏笔。

)【段析】第一部分:写“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感受,和平常日子相比,显得有些异常。

往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乱哄哄,街上都听得见,课桌开开关关,大家一起高声诵读,你要专心,就得把耳朵捂起来,老师用大戒尺不停地拍着桌子喊道:【品味】从“总”字看,平常日子上课前喧闹是一惯性的,与下文的“安安静静”形成鲜明对比,为读者留下悬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最后⼀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强⾏割让的⼀所乡村⼩学在上着告别⾃⼰母语的最后⼀堂课,通过⼀个孩⼦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故⼟的深切的思念。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6课《最后⼀课》课⽂原⽂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很怕韩麦尔先⽣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后边草地上,普鲁⼠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分词⽤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切坏消息都是从那⾥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思量:“⼜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场上跑过,就向我喊:“⽤不着那么快呀,孩⼦,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不接下⽓地赶到韩麦尔先⽣的⼩院⼦⾥。

平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家怕吵捂着⽿朵⼤声背书啦……还有⽼师拿着⼤铁戒尺在桌⼦上紧敲着,“静⼀点,静⼀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天,⼀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的早晨⼀样。

我从开着的窗⼦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家的⾯⾛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多么慌! 可是⼀点⼉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弗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我⼀纵⾝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稍微平静了⼀点⼉,我才注意到,我们的⽼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丝帽。

这套⾐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才穿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PPT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PPT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1
最后一课
法·都德
研 讨: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与平日有什么不 同?
小弗朗士
韩麦尔先生
3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 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1 2024/9/13
四、拓展训练:
最后一课
以“下课以后”为题,以第一人 称为小弗朗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 短文。
提示: 利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 思想感情。
12 2024/9/13
最后一课
课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13 2024/9/13
14 2024/9/13
爱国主义 精神。
2、给下列词语注音并积累:
惩罚 c
祈祷 qídǎo 哽咽 ɡěnɡ yè
郝叟
诧异 c
踱步 duó bù
8 2024/9/13
三、课文感知:
最后一课
1、默读课文,标出有关描写 韩麦尔先生的文段。
9 2024/9/13
最后一课
2、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有哪些言行? 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段落品读,并思考作者 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
课外作业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 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7
11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都 德(法)
6 2024/9/13
一、学习目标:
最后一课
1、积累词语
2、学习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手法
7 2024/9/13
二、检查预习:
最后一课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概括、讨论与点拨法:课件:一、导语设计: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四、深入探讨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全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全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原文全文《最后一课》我今天特别想给大家讲讲我们七年级语文课本里一篇超感人的文章,那就是《最后一课》。

我记得刚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吸进去了一样。

这故事啊,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

小弗朗士,这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总是想着玩、不爱学习的同学一样。

每天上学,他都是懒懒散散的,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能在田野里疯跑,怎么能躲过老师的检查。

你看,他多像我们班的那个谁啊,每次老师让背课文,他就各种找借口,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忘带书了。

小弗朗士去上学的路上,他看到的那些平常的景色,这时候都变得不一样了。

画眉鸟在树林里唱歌,以前他可能就觉得这鸟叫得真好听,今天听起来却好像带着点忧伤。

这就好比啊,你要是知道自己马上要失去一个特别好的东西,那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东西,这时候都变得珍贵起来了。

我想小弗朗士这时候心里肯定在想:“哎呀,这鸟叫怎么今天听起来这么让人难受呢?”到了学校,他发现教室里的气氛也特别奇怪。

韩麦尔先生今天穿得特别正式,以前可从来没这样过。

同学们也都安安静静的,没有了往日的吵闹。

这时候,小弗朗士好像有点意识到,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他心里肯定在嘀咕:“这是咋啦?怎么大家都变得这么奇怪呢?”韩麦尔先生开始上课了。

他说话的声音都有点颤抖,就像他心里藏着一个特别大的秘密,快要藏不住了一样。

他说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

哇,听到这个消息,小弗朗士心里肯定像被雷劈了一样。

他肯定在想:“怎么会这样呢?法语课怎么就突然成了最后一堂了呢?”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也特别难受。

就像自己心爱的玩具,突然被人抢走了,而且再也拿不回来的那种感觉。

韩麦尔先生在课上变得特别耐心,以前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也不生气了。

他开始认真地给大家讲解语法,就好像要把他知道的所有关于法语的知识,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同学们的脑袋里。

小弗朗士这时候也特别认真,他不再是那个只想玩的小男孩了。

他眼睛紧紧地盯着黑板,耳朵竖得直直的,生怕错过韩麦尔先生说的每一个字。

新疆伊犁市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新疆伊犁市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都德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情节人物小弗郎士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心理第一课时一、自学展示1、作家及作品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小说文体简介:⑴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⑵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⑶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课文内容精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课文内容精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课文内容精析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共有两个原因。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二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2.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布告牌前围满了人。

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布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3.文中多次提到普鲁士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普鲁士士兵的号声,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4.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做了一个铺垫,有烘托的作用。

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们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之感。

5.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婉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6.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

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最后一课》语文优秀教案

《最后一课》语文优秀教案

《一课》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这节课为“一课”?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讲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练习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课堂练习设计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课件。

4.扩展阅读材料。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定期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7课《最后一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7课《最后一课》

小弗朗士前后心理
“别上 学了”
“再不能学 法语了”
“全都懂, 挺容易”
看士兵操练 “有趣得多”
“那些坏家伙”
“该不会强迫鸽子 用德语唱歌吧! ”
“很怕韩麦尔 先生 ”
“可怜的人”“忘 “从来没有 了他给我的惩罚” 这么高大!”
幼稚贪玩、不懂事
崇敬老师,热爱祖国
总结: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幼稚不懂事
学习环节之二: 人物
本文着重刻画哪两个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认识小弗郎士
1、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 关语句,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 个怎样的孩子?
2、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 度有什么变化?
(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
3、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小说 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情节
人物(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开端)
幼稚、怕提问、想逃学
课前(发展) 课上(发展) 下课(高潮和结局)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懂事
小弗郎士:
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12-17、2l一 23,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
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 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 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挚的爱国激情 所打动,由衷地敬佩老师。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 法战争的第二年。普鲁士军队 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 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 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 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 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 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 的爱国感情。

七年级语文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课_课件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课_课件1
三、高潮、结局(24—29):韩麦尔使出全身力气写字,宣布下课
思考:
“最后一课”是在一种怎样的特定历 史背景下上的?试从课本中搜集相关信息。
课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这样的背景?
相关时代背景
1870—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 战争中惨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 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 的爱国热情。
对入侵的敌人—— 刻骨的仇恨 感情 对沦亡的祖国—— 无比的痛心
对苦难的同胞—— 充满无限深情
“监狱”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亡了国 当了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 和封锁。 “钥匙”——法国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牢 记祖国语言,内心的爱国热情就永远不 会熄灭,就会为争取国家的独立、民族 的解放而斗争。
结构提纲
一、开端(1—6):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二、发展(7—23):最后一课的情景
①(7 — 10)上课前异乎寻常的情景(气氛、学生、老师、板凳) ②(11—16)韩麦尔先生宣布是最后一课时小弗郎士的悔恨
语法课(总结悲剧原因、赞美法语) ③(17—23) 习字课(精心设计字帖)
历史课(赫叟老头)
最后一课
法 都德
学习目标
一、熟悉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爱国主题; 三、揣摩一种学习小说的方法。
从音、形、义三方面分析下列词语,注意突出重 点,不必面面俱到。
liang
xié
征发 思量 挟

gě结构提 纲,复述故事(交代清楚故 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 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小弗郎士: 心理描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分析。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体现爱国主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经历,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感。这篇文章是阿尔封斯·达沃代尔借以反映民族矛盾和爱国情怀的佳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在特定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如何表达爱国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核心素养目标:1.提高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爱国情怀,培养对国家文化的自豪感;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中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受到影响。为此,我需要在课堂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及时调整讨论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1.加强对学生历史背景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知识点汇总1.文学常识:《最后一课》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2.文章思想内容:这篇小说以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典型形象,真实的反应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争取祖国解放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字词:诧chà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面容)苍白。

惩chéng罚:严厉的处罚。

踱duó:慢步行走。

祈qí祷dǎ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钥yào匙shi思量:动词,考虑。

哽gěng住4.重点句子:(1)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文中哪些内容暗示这一背景?背景: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文中开头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写“布告牌”,以及结尾处提到的“普鲁士兵的号声”等,都暗示了这一历史背景。

(2)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3)请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上学路上;(发展)上课(课前、课中);(高潮与结局)宣布下课。

(4)你认为本文要表现什么主题?人民的爱国感情。

(5)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基础原因:小弗朗士本质上并不坏,尽管贪玩,不爱学习,但还能管住自己;本能的反应: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恋;根本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韩麦尔先生充满爱国激情的言行的感染,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激发了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6)“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弗朗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山是不稀罕这些人静静地在这里晒太阳的,它要唤醒这些人。视讯直播app安卓 “向阳花木早逢春”。
有人坐累了,站起来看北坡。“呵!北坡脸上的山桃花都有一朵半朵的开了。”声音打破了这份美好的宁静。
眨眼之间,整个山梁的山桃花好像被这句话惊醒了,一团一团地盛开,似赶集。
那些被阳光晃得闭着眼睛的人,听到这句话,慢慢睁开眼,起身用手做了凉棚,放眼向北山坡望去。这时,山桃花已是漫山盛开。那些阴凉处还没有绽放的山桃花正在努力地撞击这些人的视线,生 怕这些人放下手之后,自己不能展现这一季的繁华。其实它们哪里知晓,这些人不会轻易把手放下的,除非他们抓到了一把带着香气的阳光。
还没等山桃花落尽,那些粉色的山杏花、山樱桃花便迫不及待地竞相开放。从最初的点缀期间,很快就变成了它们的舞台。粉得诱人、粉得醉人、粉得夸张,层层叠叠的粉色冲进视线,让人猝不及 防。
不是有句话吗?“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晒太阳的人首先发现了春天的到来,并且醉在这份清新淡雅之中,久久不离开。他们旋转着身子看,怎么也看不够。
看,这里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道道山梁首尾相接,没有尽头。白色的山桃花正值花季,它们随着山梁的走向,也失去了尽头,一团团、一片片、一层层……只有那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为这片花海 做了一个简单地分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