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页文档资料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3.感受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感悟天游峰扫路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天游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对天游峰的印象。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做好批注。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汗水洒在天游峰上”等,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2.学生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具有哪些品质?为什么让人敬佩?第四环节:朗读感悟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和人物精神风貌。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仰之情。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关于天游峰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谈谈自己对天游峰扫路人的看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人物。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2.学生选择一篇描写人物的课文,进行仿写练习。
五、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提高朗读水平。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拓展延伸,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认为天游峰扫路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请找出文中描述天游峰自然美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美?”“作者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句来表达对扫路人的敬仰?”教学难点: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请大家注意,作者把扫路人的汗水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有什么特别之处?”“文中的拟人手法是如何让非生命的物体显得生动有趣的?”“同学们,你们认为扫路人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会感到快乐?”“课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扫路人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补充: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边读边思考,标记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法与学法:教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学法: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武夷山第一险峰,它是(天游峰),认识了一位老人,他是(扫路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那山、那人。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2.同学们,天游峰有那么多著名的景点,那么迷人的景色,但作者都没有描写,却对天游峰上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
这位老人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二、自由品赏,整体感知1.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在书上写上自己的体会。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小解】《天游峰的扫路人》写的是作者在登攀天游峰时碰到一位扫路的老人,经过与老人谈话,深刻地领会到了老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豪迈开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深尊敬之情。
【教课目的】1、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借朗诵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朗诵去领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天游峰的扫路人发奋图强的精神和自信、豪迈、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课重难点】1、经过品析语言文字,感觉扫路人发奋图强的精神和豪迈开朗的生活态度。
2、进一步领会作者抓细节描绘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
2、引入:春暖花开正是出门踏青的好,老特别有幸能和大家一同前去旅行地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峰,去感觉春季的美景。
( 播放片 ) 那么,天游峰终究是怎的呢?我跟从作者一同走文去感觉一下吧!二、自学引(一)学第 2 自然段,感觉天游峰的高、1、出示第 2 自然段,同学自由一段。
2、指名学生朗3、:同学,从他声情并茂的朗中,你感觉到了什么?4、指名交流:“第一峰”―― 怪作者在一开始就⋯⋯(引第 1 自然段)“九百多台”数字明它的高。
“ ”极、简单断,出天游峰的“ 悠悠”、“抛”、“忧如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都明日游峰的。
“ 于”一明作者爬得很辛苦,爬上去是很不简单。
不看出作者的喜悦和,从中也能够看出天游峰的。
5、俗“耳听虚,眼” ,一同下天游峰吧,出示片。
6、着些生的文字,看着眼前高而的天游峰,老真替作者捏了把汗哪!我一同好一段!(学生)(二)学第3-12 自然段,感觉路人的品是啊!登上这样高而的天游峰,怎能不令作者印象深刻呢?然而,留作者最深印象的还有其人,他就是——天游峰的路人!出示自要求:同学默文3—12 自然段,走字里行,画出作者描绘路人的句子?看看你了一位怎的路人?想想、圈圈画画,也能够适合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3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二、引导质疑: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三、自读感悟: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上面问题的句段。
(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读好所划的句段。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小组交流。
四、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自由汇报读书体会:关于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关于人: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为我沏了一杯浓茶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练习感情朗读。
五、练笔。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感受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并将之体现到日常生活之中;2.能够通过朗读、拓展等多种方式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能够了解、分析故事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内容,以便深入挖掘故事中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体现故事思想,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分析故事人物、情节等,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发现故事背后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口头阐述、归纳总结、小组探究、朗读、讨论、拓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1.预习环节要求学生阅读故事《天游峰的扫路人》,理解故事大意,并思考故事的寓意与内涵。
2.开启新课环节(1)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故事中有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做陆涛。
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人物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2)教师口述故事教师简要讲述故事中的情节,并注重突出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
(3)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故事的寓意和内涵是什么?3.如果你是陆涛,你会怎样做?为什么?4.故事让你有什么感悟?(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回答并进行汇报。
3.阅读理解与练习(1)阅读练习让学生再次读一遍故事,并进行理解和记忆。
(2)口头交流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陆涛为什么要去扫舞狮队的路?2.为什么陆涛能够成功地改变自己的命运?3.故事背后有何种寓意?4.孩子们帮助陆涛,希望得到什么?(3)拓展练习可以请学生编写一篇类似寓言故事的软文。
4.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五、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通过阅读故事《天游峰的扫路人》,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内涵,提高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发现生活中的困境,并寻找有用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魅力,理解幸福生活的真正含义。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险峻和扫路人的乐观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险峻和扫路人的乐观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天游峰和扫路人的印象。
2.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深入阅读,感悟课文a.课文中描绘的天游峰有什么特点?b.扫路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c.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分组讨论,分享答案:a.天游峰的特点:险峻、壮美。
b.扫路人的性格特点:乐观、积极、敬业。
c.印象深刻的语句:如“他脚踩着岩石,手扶着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仿佛在跟山妖比赛。
”、“他笑着说:‘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扫这条路,就像在画中游。
’”三、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妖”、“画中游”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实践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眼中的大自然”。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写作内容和结构。
3.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交流写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天游峰的险峻体现在哪里?有没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种险峻?”学生答:“‘他脚踩着岩石,手扶着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峻。
”教师问:“那么,扫路人的乐观精神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学生答:“扫路人笑着说‘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扫这条路,就像在画中游。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特点及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一、概括文意,质疑入课。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游峰,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过渡:天游峰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开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又能及时巩固上节课内容,引起学生阅读期待】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
(一)与天游峰对话——抓住词语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
出示:合作探究(一)与天游峰对话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1.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学法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
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
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
2.交流讨论: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
(出示天游峰图片2-3张,简单介绍: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登峰顶,望云海,犹如在蓬莱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
故名天游峰。
)作者笔下的天游峰是怎样的?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你关注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2)能读出它的险吗?指名读,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第二课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
3、我能经过品读,感悟到老人的话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经过品读文字,领会“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老人的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3分钟1、上节课,我们曾经领略了武夷第一峰——天游峰的风光,登上又高又险的天游峰,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神游于天宫玉宇。
但作家章武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位平凡的扫路老人身上,这是一位怎样的扫路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求探求的成绩。
二、自主、合作、交流:30分钟过渡:通读全文,课文经过记叙“我”在登天游峰的、、,刻画了一位扫路人的抽象,具体描写了扫路人的、、、。
(一)走近老人:1、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考虑:分别划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表面(_ )动作(﹏)言语(===)神态(△△)的句子,我能分别从等词语中感遭到这是一位的老人。
在文中作符号批注和朗读感悟的批注。
在能够重点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下加侧重号(…),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对学群学3分钟,预展2分钟)2、展现交流:13分钟展一,表面描写。
先生交流重点词:褪色、运动鞋、肥胖、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位慈善健康、精神十足、勤劳俭朴的人。
两处表面描写的不同:第一次粗看,写了穿着,仅表明了人物的身份,第二次仔细打量,写出人物长相,表现了人物的精神。
适时补充关于扫地声的侧面描写。
展二,动作描写。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表现了老人的热情好客。
展三,对话一。
捉住老人的话和神态的词,领会老人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并根据提示语有感情朗读。
展四,对话二。
联系实践对比领会的老人对生活环境的爱好及老人自信乐观、发奋图强、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读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的弦外之音。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动词的时态形式并能够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阅读理解短文并能够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对劳动和生活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具备勤劳的精神和劳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词的时态形式。
2.难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归纳。
三、教学过程A.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2.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视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B.讲授(30分钟)1.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动词的时态形式,并且让学生对动词的时态形式进行分类,并巩固练习。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判断选择题,巩固掌握时态的使用。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归纳扫路人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C.合作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课文中选出一段文字,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演讲。
2.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突出文章中的生活道理和劳动精神。
3.学生就阅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D.巩固作业(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时态练习题。
2.写一篇小作文,结合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表达对勤劳的态度。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前后的练习和讨论,检验学生对动词时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通过小组合作演讲和对话的环节,考核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作文,检验他们对于故事中生活道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多样性不够,教学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抽象。
2.这节课同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并参与热烈。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2024年《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哲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不断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3.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不断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 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自信、豁达、开朗的人)2. 过渡语:那么,扫路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回顾一下课文相关内容,相信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深入阅读,理解扫路人形象1.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扫路人语言、神态的句子,用笔划下来。
2. 指名读划出来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
相机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 我喝了一杯茶,仍然感到很累。
* 30年后,我还来看你。
* 九百多级石梯,我一步步地往上迈,我能不累吗?——谈理解,相机理解“扫一程,歇一程。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相信有这样的奇迹!”等句的意思。
* 老人引见客人时说的话:“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老人自信、乐观的精神感动了作者,作者相信老人一定能长寿。
)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 联系上下文,深入阅读有关内容。
(1)出示:“扫一程,歇一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人,用尽力气也扫不了一段长长的上坡路。
”体会我的身体不好,“我”是怎样一个“游人”。
(游客)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的身体不好?(我感到很累)你是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天游峰的陡峭?(九百多级石梯,我一步步地往上迈)再读句子。
(2)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老人自信、乐观的精神感动了作者,作者相信老人在30年后还会和作者相遇,他们之间的友谊会长久下去)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相信有这样的奇迹!)再读句子。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通过正面、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1、听写词语,对照订正。
武夷山天游峰竹扫帚颇有节奏褪色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豁达开朗2、选用以上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出示天游峰图片)天游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高险陡)哪一段集中体现天游峰的这个特点的?(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能读出它的险吗?(指名读)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二、精读感悟,体会写法(一)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过渡:就在下山途中,作者结识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走进字里行间,用不同的记号圈画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
1.交流外貌描写出示句1: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出示句2: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①这两句话分别描写了老人外貌中的什么?(穿着、容貌)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朴实、健康、有精神)②能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老人吗?(精神焕发、容光焕发、老当益壮等)小结: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却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
2.交流动作描写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从老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引”“沏”体会老人的热情好客。
)小结: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尽显出老人的热情。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学习文档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的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齐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二、走近扫路人。
(一)外表过渡:多么险的山峰啊,有句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天游峰上,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老人却成了作者眼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1、打开课本,速读课文,想一想:是老人的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2、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老人的外貌的呢?很快找一找。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请一位同学找出,读一读。
(2)好好读读这两段文字,你从文字中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交流: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精神矍铄) (善良、勤劳、健康)(3)指导读好这两段文字。
(4)是啊,透过这个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硬朗朴实的老人。
(5)不过老师有个疑惑,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谁来帮老师解答这个疑惑?(第一次是初次见面,只能看他的穿着;第二次是跟老人聊过天,带着敬佩的心情在观察老人,所以看得比较仔细。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小解】《天游峰的扫路人》写的是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遇到一位扫路的老人,通过与老人交谈,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深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进一步体会作者抓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
2、师引入:春暖花开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老师非常有幸能和大家一起前往旅游胜地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播放图片)那么,天游峰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二、自学引导(一)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天游峰的高、险1、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学生朗读3、问:同学们,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4、指名交流:“第一险峰”――难怪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引读第1自然段)“九百多级台阶”数字说明它的高。
“银丝”极细、容易断,显出天游峰的险“飘飘悠悠”、“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都说明天游峰的险。
“终于”一词说明作者爬得很辛苦,爬上去是很不容易。
不难看出作者的得意和兴奋,从中也可以看出天游峰的险。
5、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起见识下天游峰吧,出示图片。
6、读着这些生动的文字,看着眼前这高而险的天游峰,老师真替作者捏了把汗哪!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学生齐读)(二)学习第3-12自然段,感受扫路人的品质是啊!登上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怎能不令作者印象深刻呢?然而,留给作者最深印象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走进字里行间,画出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句子?看看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读读想想、圈圈画画,也可以适当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第二课时
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
(板书:天游峰)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出示句子。
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一)与扫路人对话1、这是一位()的扫路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圈画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再与同桌交流。
2、交流讨论:(1)解读扫路人的外貌描写。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直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2)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2)解读扫路人的动作描写。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轻声地读一读,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老人的热情好客)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
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齐读)(3)解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
老人的语言描写课文有几处?依次指名读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游峰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学习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作方法,了解这种写法好处。
一、走近天游峰,知其险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游峰扫路人》,读题。
浏览全文,作者几次描写天游峰?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生浏览,圈画。
3.出示: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自由读这两段话,边读边想,天游峰给你留下怎样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印象险;抛、气喘吁吁等词语可看出。
)
(2)默淡送两段文字,注意黑体部分句子。
想一想,同样是写天游峰险,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正面与侧面描写,突出天游峰险。
)
(4)读出“险”,指点、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打破教学常规,对文本进行重新整合,在教师引导下,把学生视野聚焦于描写天游峰语句,通过不同形式读,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感知天游峰特点――险,提炼出作者写作方法,并初步感知这种方法好处,言意兼得。
二、“聚焦”扫路人。
悟其神
好一座险峻天游峰呀。
作者游兴未尽,傍晚时分,在小溪边散步时偶遇一位游览区扫路人。
在淡淡茶香中他们展开了对话,听着老人述说,“我”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
1.作者为什么会倒抽一口气呢?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地扫上去,再一级一级地扫下来……
(1)每天呀,那会是怎样一天,请大家根据提示想一想。
出示:在晨曦中,老人――;中午,老人――;在夕阳余晖中,老人――一。
(师生交流。
)
(2)老人每天上山扫九百多级台阶,下山扫九百多级台阶,一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呀。
那一年要扫多少级台阶呢?我们来算一算。
(365x1800=657000)
(3)游人边爬山,边欣赏天游峰景色。
即使这样,面对天游峰他们还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而这位老人,每天要上上下下扫一千八百多级,一年要扫657000多级台阶,但他却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此刻你内心涌动着怎样感触?
(惊讶、不可思议、无法想象、佩服等。
)
(4)带着你感受读第七自然段。
3.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打量打量这位老人,(出示生读)他穿着一套褪色衣服,足蹬一双棕色运动鞋。
瘦削脸,面色黝黑,淡淡眉毛,一双慈善眼睛炯炯有神。
4.就是这位老人,(出示,生读)每天都要一级一级地扫上去,再一级一级地扫下来……
每天呀,每天。
再请大家根据提示想一想,那可能又是怎样一天呀。
出示:烈日炎炎之下,老人――;风雨之中,老人――;雪花纷飞之际,老人――。
(师生交流。
)
5.老人经历过多少个烈日炎炎,多少个风风雨雨,多少个雪花纷飞你说得清吗?但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风雨雨,甚至雪花纷飞,老人都要上山九百多级台阶,下山九百多级台阶,一上
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但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风雨雨,甚至雪花纷飞,老人都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此刻,你内心涌动着怎样感触?
(敬佩、赞叹、感慨万千等。
)
6.让我们带着这样感受再打量这位老人吧,(出示)他穿着一套褪色衣服,足蹬一双棕色运动鞋。
瘦削脸,面色黝黑,淡淡眉毛,一双慈善眼睛炯炯有神。
你读着,想着,想着,读着。
老人什么品质让你感动,肃然起敬?
(自信、乐观、豁达等。
预设:在学生说到乐观、自信时师追问,你还从哪里读出老人自信乐观?品析“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这句,进一步感悟老人乐观、自信、豁达。
) 设计意图:“扣读感悟,读中见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教学手段,本环节抓住文中关键语句,通过环境创设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桥梁,激活文本语言背后意象,在对比诵读中激活学生内心情感体验,然后再在环境创设与对描写老人形象语句循环诵读中,既使老人形象在学生认知世界里站立、鲜活起来,又感悟出老人乐观、豁达精神品质。
三、研析一句话。
品境界
1.淡淡星光在天游峰上空闪烁,茶浓香溢满心田。
与着习习晚风老人话语悠然而至,谁来读老人话语?
(1)生读老人话,读出悠闲。
(2)老人为什么舍不得离开?
(喝是雪花泉水,吃是……,呼吸是……,而且还有花鸟做伴。
)
2.老人如此依恋天游峰原因仅仅如此吗?文中一句话似乎与文章内容无关,但很值得我们品一品,先来读一读。
出示:笑声惊动了竹丛中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1)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读着这句话,细细地回味着,我想起了大家都很熟悉一首小诗,自由读。
出示:
蓝天是白云家,
小河是鱼儿家,
树林是鸟儿家,
①你读出了怎样理解?
②结合课文内容,如果让你把文章浓缩成类似诗中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
为什么?请你结合文章中句子支持你观点。
(天游峰是老人家。
老人工作在天游峰,住在天游峰脚下。
)
③舍不得呀,舍不得,是因为老人以此为家呀。
同学们,天游峰对老人而言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可以居住家吗?
出示:
在鱼儿眼里,
河流是它家,因为河流赋予它生命源泉;
在鸟儿眼里,
天空是它家,因为天空给予它飞翔快乐。
④读一首小诗,联系课文内容,结合你理解把这首诗补充下去。
⑤交流。
(天游峰是老人情感家园,心灵归宿。
)
⑥作者这样写要告诉我们什么?
(暗示我们正如鸟儿离不开树林,鱼儿离不开水,老人也离不开天游峰。
)
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相关材料链接、拓展,给学生提供思维理解文章支撑点,让学生思维
走出文本。
同时又很好地延伸文本,循序渐进,走向深入,活化学生对文本思维,增加对文本感悟,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本内涵,由对人物精神感悟上升到对生活境界认知。
四、回顾全文。
明写法
1.我们平时在描写人物时候,一般会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天游峰扫路人》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扫路人形象时,除了运用了我们常用这些方法,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2.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方法描写了天游峰,让我们感受其险峻。
这是为什么呢?
3.总结:衬托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是高段阅读教学重要训练目标。
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基础上,对比衬托写作方法及其妙处就水到渠成。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