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练习题
三年级比较阅读练习题
三年级比较阅读练习题在三年级比较阅读练习题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从中获取信息、进行推理和比较。
以下是一些练习题的示例,供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题1:阅读以下两则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1:昨天下午,我和妈妈去超市购物。
我们买了一些水果、面包和牛奶。
我喜欢吃苹果和香蕉,所以我买了两个苹果和三根香蕉。
妈妈喜欢喝牛奶,她买了一瓶牛奶。
我们也买了一袋面包,用来做早餐。
问题:1. 我们在超市买了什么东西?2. 我买了几个苹果和香蕉?3. 妈妈喜欢喝什么?4. 面包袋用来做什么?短文2: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他们喜欢运动。
小明喜欢踢足球,小强喜欢打篮球。
他们每周都参加运动班,小明每周踢两次足球,小强每周打一次篮球。
他们都觉得运动很有趣,可以让他们身体更强壮、更健康。
问题:1. 小明和小强喜欢做什么运动?2. 小明每周踢几次足球?3. 小强每周打几次篮球?4. 小明和小强觉得运动有什么好处?练习题2:阅读以下两则对话,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对话1:小明:我昨晚看了一本小说,非常有趣!小红:真的吗?你可以告诉我故事的内容吗?小明:当然可以!故事是关于一个小女孩的冒险经历的。
问题:故事是关于谁的冒险经历?A. 小明B. 小红C. 小女孩对话2:小明:你今天穿的衬衫很好看!小红:谢谢!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新衬衫。
小明:你的妈妈是个很会买衣服的人。
问题:小明认为小红的妈妈喜欢买什么?A. 衬衫B. 裤子C. 鞋子练习题3:阅读以下两则短文,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短文1:今天是星期天,天气非常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我们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花朵和高大的树木。
我和妈妈坐在长椅上休息,爸爸去买了冰淇淋给我们吃。
问题:我们在公园看到了什么?A. 动物B. 花朵和树木C. 摩天轮短文2: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有很多田地和农民。
我喜欢在田地里捉迷藏,也喜欢在农民叔叔的农田里帮忙。
每年夏天,村庄里都会举办一个农民市集,我们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七年级语文 上学期 狼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狼》对比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呜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呜,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B.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C.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D.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B.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五年级对比阅读练习题
五年级对比阅读练习题(正文内容)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一:大象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之一。
它们通常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主要栖息在大草原、森林和河流附近。
大象有强壮的身体,长长的鼻子和大而圆的耳朵。
它们的鼻子被称为“象鼻”,可以用来喷水、觅食和触摸东西。
大象的象牙是它们最著名的特征之一,它们可以用来挖掘地面、砍伐树木和进行防卫。
文章二:狮子狮子是非洲的国王。
它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草原和灌木丛中。
狮子拥有强壮的身体、锋利的牙齿和可爱的鬃毛。
它们通常呈浅黄色和褐色的斑纹,可以融入周围的环境中进行捕猎。
雄狮通常比雌狮大,也更有威严。
狮子是社会性动物,常常组成一个家族,由一只雄狮和一群雌狮及它们的幼崽组成。
问题:1. 大象和狮子主要生活在哪些地区?2. 大象如何使用它们的鼻子?3. 狮子和大象最显著的特征分别是什么?4. 狮子和大象都属于哪一类动物?请根据以上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 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而狮子生活在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草原和灌木丛中。
2. 大象可以使用它们的鼻子喷水、觅食和触摸东西。
3. 大象的最显著特征是它们的强壮身体、长长的鼻子和大而圆的耳朵。
狮子的最显著特征是它们的强壮身体、锋利的牙齿和可爱的鬃毛。
4. 大象和狮子都属于哺乳类动物。
注意:本文为对比阅读练习题,旨在帮助五年级的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两篇文章后,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题目不需要再重复在正文中出现。
希望学生能认真阅读并准确回答问题。
高三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题
高三古诗词比较鉴赏练习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范成大其一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注】垂车:又称悬车,指悬挂车子,不再当官上朝。
1.这两首诗均创作于作者致仕家居石湖时,请分别从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思想感情三方面赏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 题。
赠梁州张都督崔颢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2.与《雁门太守行》相比,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有何差异?请简要分析。
(6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3.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②,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
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
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4.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第5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5.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题。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 下学期 文言文 河中石兽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善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榔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
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丰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
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河间:地名。
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③研:研磨。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临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执策而临.之(《马说》)B.耳渐沉渐深耳./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C.再如是再.啮/再.而衰(《曹刿论战》)D.已转转不已./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3.在语段(一)中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纪昀对他笔下的讲学家和游僧分别持什么态度。
【答案】1.D2.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侧重课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第九课《三峡》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乙酉晓①,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②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徵④,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
【(清)恽敬《游庐山记》】注释:①乙酉晓:十八日早晨。
②沈沈(chén):通“沉沉”,深邃的样子。
③弇:(yǎn ) 意思是覆盖,遮蔽等。
④水之徵: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⑤诒:通“贻”,留给的意思。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属引.凄异(2)皆类.记之(3)敬故.于是游所历(4)山之灵所泄.也3、用现代汉语翻释下面的句子。
(4分)(1)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2)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4、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分)参考答案:1.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 (1)延长(2)大概(3)所以(4)气体或液体向外流出,外泄3.(1)山色深沉,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2)(我)却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那足够可以悦人心性、放松情绪的奇巧变幻。
苏洵、苏辙《六国论》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乙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B.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C.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正义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摈:抛弃D.佐当寇之韩、魏寇:侵略者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洎牧以谗诛以阴助其急C.秦之用兵于燕、赵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初中语文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二)比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是荷花,但写的是不同生长期的荷花,请作简要概括,然后指出各自的特点。
2.《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对象都一样,但写法各有不同,请具体谈一谈。
3.这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二、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①处江湖之.远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如下:【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4分)⑴即书诗四句⑵稍稍宾客其父⑶无从致书以观⑷同舍生皆被绮绣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自笔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典型考题详解9对比阅读
典型考题详解9(对比阅读)读文章《林海》中的两个片段,做有关练习。
[甲文]大兴安岭的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乙文]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1.解释词语。
(1)孤峰突起:单独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2)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2.这两段文字都是写大兴安岭的。
甲文写(岭),乙文则是写(林)。
3.秦岭的特点是(云横秦岭),与它相比,大兴安岭是(温柔)的。
4.大兴安岭的“岭”很多,甲文中(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写出了岭的形态多。
“看不完”是说“岭”的(数量)多,“看不厌”是说“岭”的(式样)多。
5.这两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拟人、反问、比喻。
思路点拨:此题是关于对比阅读的检测。
对比阅读能力包含的范围广泛,可以将不同体裁的文章、文段进行比较;可以将同一文体的不同文章、文段进行比较;可以将同一文章的不同段落进行比较;可以将同一题材、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比较;可以比较文章、文段的中心,人物形象及描写方式,文章表现手法,还可以比较语言的特色等。
对比阅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较高层次,完成此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细读材料,分清异同。
二、联系文体,把握各自特点。
三、联系文段出处、文章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将阅读内容放置在大环境中去分析。
举一反三训练91.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笃.志笃:(2)年与时驰.驰:(3)不逾矩.矩:(4)静以.修身以:3.翻译下列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者重用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二)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七年级语文 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四中七年级语文古文比较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1、解释加色的字。
相委而去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2、选出与“下车引之〞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食之不能尽其材B、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C、人以其语语之D、怅恨久之3、翻译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理解填空陈元方和孔文举两人的共同点是:、。
甲文中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目,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对方“〞“〞,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乙文中文举面对客人的轻视,针锋相对,结果是客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场“〞,狼狈不堪。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1、解释加色的字。
相委而去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2、选出与“下车引之〞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食之不能尽其材B、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C、人以其语语之D、怅恨久之3、翻译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2022·海南·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高三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①,江空月静。
【注】①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两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三、(2022·陕西·永寿县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比较阅读练习题
(答案:1•语言 肖像 心理2.①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 ②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弄他的账。3. C4.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有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凌 辱。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5.贼 讨饭的 金钱6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严刑逼供 ,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算他的账。
(乙)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
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 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他讷讷地低语道,”为这也要谢谢你。这也是施舍呵,兄弟。 ”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
(1)在[甲]文中,母亲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从这些 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O
(2)[甲]文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什么描写?这默念的三
4•从甲段丁举人打孔乙已这件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o
5•乙段”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o这些称呼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某些人们道德的堕落,良心的泯灭,人与人的关系只剩下了关系。
6•甲段中,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写成”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合乎情理?为什么?这样 改行吗?分别说明”行”或”不行”的理由。答:o
舍给这个乞丐;(5)周济;(6)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与理解,展示了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境界。(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练习题(甲)有一天,大约是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 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打折了腿了。
”掌柜说:”哦! ””他总仍旧是偷。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 的东西,偷得的么? ””后来怎么样? ””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算他的账。
(乙)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 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 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 .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甲、乙两段都采用了__________ 描写的手法,此外,乙段还兼用了________ 禾n2. 甲段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对乙段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心里默默地责备于勒,认为这个叔叔不可原谅。
B •我虽然年青,但因受父母的影响,不愿与亲叔叔相认。
C.我对于勒充满同情心,但碍于父母关系,不敢上前相认。
D •我虽然知道这个水手就是自己的亲叔叔,但因他穷困潦倒,故不想相认。
4 •从甲段丁举人打孔乙已这件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段”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O 这些称呼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某些人们道德的堕落,良心的泯灭,人与人的关系只剩下了_________ 关系。
6•甲段中,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写成”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合乎情理?为什么? 这样改行吗?分别说明"行”或”不行”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点拔:本题选取两个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来比较,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文后题目分别从人物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文意辨析、人物性格等方面考查。
(答案:1 •语言 肖像 心理2 .①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②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弄他的账。
3. C4•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有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 凌辱。
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
迫使认罪,也符合丁举人的性格。
不能这样改, 仍然不放过的阴险、狠毒的性格。
) 二、(甲)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 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 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 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孔乙己长久没 ”他怎么会描写的手法。
,②5.贼讨饭的 金钱6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严刑逼供, 如果这样改,就不足以表现丁举人对已经认错的孔乙己"出大乱子了!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 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 "吃了 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者E 不再说话。
[乙]我走在街上……一个衰老的乞丐把我叫住。
他向我伸出一支红肿的脏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着周济。
我摸遍了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块手绢也没有。
我身上什么也没有带着。
可是乞丐等待着……他那只伸出的手微微晃动着,哆嗦着。
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便紧紧地握住这只颤抖着的脏手HWJ O乞丐那对发炎的眼睛凝视着我。
他那发青的嘴唇笑了-他也紧紧地握住我冰凉的手指。
"没有关系,兄弟,”他讷讷地低语道,"为这也要谢谢你。
这也是施舍呵,兄弟。
”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
(1) 在[甲]文中,母亲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从这些 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 [甲]文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什么描写?这默念的三句话,表现了 "我”什么心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O(3) [乙]文中,"这也是施舍呵,兄弟"一句中的”这”指的是 的施舍” 一句中的"施舍”的具体含义是(4) (5) (6) (7)(答: 深切同情和对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一份精神上的慰勉和关切乞丐对”我”给予他的精神上的慰勉的理解 东西施舍给这个乞丐;(5)周济;(6)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与理解,展示了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境 界。
(7)都善良,富有同情心) 三、【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 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请勿见怪,老哥。
我什么也没有带着,;”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O(乙)文中”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的原因是什么?答: (乙)文中有一个词意义与 "施舍”相近,请找出来。
答: (乙)文揭示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中的"我”都有相同的思想性格,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1)母采是- 一个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人( 2)心理描写反映了 ”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 3) ”我”握住乞丐的脏手;说”请勿见怪……”,给她(4)因为我身上没有什么”他 “你一定“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 “窃书不能算偷…… ,什么“者乎”之类,引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 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 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
众人拉 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 “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6 .甲段文字主要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从中突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嘲笑的内容有两点,请 概括(每点不超过十个字)①②乙段文字主要写范进中举而发疯的情景,作者对他疯态的描写极生动形象且有层次,可以分四个小 层,用最短的文字概括每层的内容(每层不超过四个字)①②③④17 .联系课文,试分析甲乙两文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上的不同点孔乙己: 范进:18 .作者对两个人物的感情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对孔乙己: 对范进:19 .两个文段除了描写主要人物外,还写了周围的人对他们的态度,简略概括其不同点。
孔乙己周围的酒客: 范进家的邻居:20 .对两个主要人物采用的相同的描写方法 21 .联系课文,谈谈两篇文章在主题上的共同点。
(答案:16.(1)窃书挨打 ⑵ 未中秀才\ (1)确定是真(2)激动拍手 ⑶ 不省人事 ⑷ 癫狂上街. 17.孔乙己爱面子,迂腐.范进热衷功名利禄,心理脆弱.18. 对 孔乙己同情,对范进进行讽刺.19. 孔乙己周围的看客,冷酷,没有同情心.范进家的邻居趋炎附势.20.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21.同为小说,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把酒问青天 ④但愿人长久:20、 翻译下列句子:(2分)(1)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