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困惑及对策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的困惑及对策再思考
德育的困惑及对策再思考
改革开发二十年来的社会实践使我国社会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化过渡,人们的思想变得活跃,认识产生飞跃,无论是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利益格局,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大潮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但是,商品经济的冲击,确实使一部分人产生了严重的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业已绝迹多年的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了。
学校德育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无疑也敏锐地感触到了这一时代的气息。
市场经济冲击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无疑要接受这一洗礼。
新时期下的新形势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疑难和困惑,如何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德育的困惑思考
当前学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源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合拍,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小气候间的形成的
不合拍,存在着反差。
困惑一:学校德育与变革的社会环境相"脱节"
传统的学校德育最大的特点是其封闭性,缺少与社会活生生的事物的紧密联系,纯净度高,充满了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它主要是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前途教育,严肃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固此,传统教育所具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脆弱性,难以经受现实社会的冲击。
当代中学生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环境中,他们时刻都在接受着广泛的社会信息。
开放的格局一方面使人们加强了商品经济观念,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也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行为准则,加上文化市场上的大量不健康东西的一度泛滥,使得学生一接触社会,就看到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听到了大量的纷繁杂乱之声。
这种无意教育远远比学校的正面教育来得生动得多,实际得多,而且丰富多采,加上"实用主义"及其它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东西,这是真正的熏陶,真正的潜移默化。
如此一来,就迫使学生深深地感到老师在学校里讲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是一纸空文,在充满了诱惑的现实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那么的脆弱。
笔者曾对高中在校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在近15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6%的学生明确回答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或者拿到高中毕业证,只有不到7.8%的同学回答是为了上大学,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我,4.5%的同学的回答中包含了为社会作贡献的的目的。
调查虽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它表明了严肃的生活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在这一代中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的头脑中正在逐渐的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从社会和家庭中所学到的所谓的实用主义的思想,甚至有的老师也在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并且这一思想还在进一步的扩大、泛滥,令人担忧。
应该说上述这一切都不能简单的责怪孩子,也不能简单的埋怨老师和学校思想工作不力,老师不可能把学生关在封闭的校园里,校园的围墙实际上已经彤塌,八面来风拍打着学校的门窗。
学校辛辛苦苦构筑起来的道德信念大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显得是如此的单薄和脆弱,不
堪一击。
怪不得有老师叹息到:老师在学校里讲一个月,还当不得学生在社会上混一天。
这种学校德育和学生认识社会的二律反背现象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当前学校德育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也是学校德育与变革的社会相"脱节"所导致的后果之一。
困感二:德育的"成人化"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之间"脱节"。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学校的德育的工作沿袭了一些"运动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政治活动做得多,报告作得多,大道理讲得多且教育内容抽象、空洞,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这种教育内容上的"全面化"和"成人化"与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
当代中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渴望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特点,这样,他们必然会感到难以接受那种"成人化"的教育,无形之中产生了"抗药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高中生对于目前正在走红的港台影、视、歌星稔熟于心,而对倡导严肃文化的文化名人却知之甚少。
"成人化"教育所导致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严肃的生活文化,严肃的
价值观和生活观,转而"追星"。
另一个方面,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行为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他们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和匡正孩子们的言行,以严肃的"成人腔"来训斥他们,使孩子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们与德育实施者之间的心理差距越来越大,以致德育的效果收效甚微。
此外,当前家庭教育状况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令人担忧。
许多家长重智轻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十分迫切。
在物质上舍得大量投资,但对孩子多方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却关心甚少,有的家长长期在外经商或从事其它职业,把孩子留在学校,根本不过问孩子的思想情况,他们被迫过着一种"成人化"的生活。
笔者为此在这方面曾进行过数次家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这类学生多数在校表现不佳,整天浑浑噩噩,不知所为。
这些学生由于缺少关怀,极易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
他们身上充满青春的躁动,当这种情感一旦不能被正确地发挥在学习上时,他们就会主动或被动地去寻求"刺激",极力摆学校和老师的监管。
他们对社会上的不良思想、习气缺少应的免疫力,很快地就会在一种有意和无意
之中接受那些不良的思想和习气。
这种让孩子过早地让象成人一样独自生活从很大程度防碍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导致了个性的畸形发展,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带来诸多问题。
笔者曾经接触过不少这类学生。
他们的父母在外地经商或其中有一人(以父亲居多)在海外。
这些学生手头一般都比较宽裕,他们一旦走出学校和老师的监督范围,就为所欲为,打电子游戏了,打桌球了,甚至参与赌博、打架斗欧、偷窃、吸毒,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学习上无所谓,也有的发展成为早恋,以寻求"刺激"来填补自己心灵那种由于缺少严肃的精神生活而产生的空虚。
据调查,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应当引有关各方的重视,尤其是家长的重视,切不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断送了孩子前途,要不然到头来,恐怕万贯家财亦枉然。
困惑三:变革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的德育内容及观念问题存在"反差"。
学校本身由于社会和其它方面的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加上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常常把学生当作是可以任意雕塑的对象,而当学生出现思想道德问题时,又往往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
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育人的目标及其观念上,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造成当代学生思想观念的现实性,超前性与德育实施者的"怀旧心理"之间存在着相当的矛盾。
这种在育人观念上的"落差"带来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重困惑"。
现今的教育者、老师、家长大多数是在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思想文化封闭,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变革并不强烈的条件下走过来的。
这种时代的烙印时刻都在影响着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他们以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准来教育和衡量下一代人,而现今学生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这就带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育人观念及目标上的差异。
困惑四,德育的全面发展目标与家庭教育相对"脱节"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它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所以可以对德育产生独特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偏重于"情",家长素质
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水平,家庭是一个学生长期生活的地方,无时不刻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前,城市家庭的教育目标相对都比较高,家长的素质也比较高一些,农村家庭相对比较低,不少家庭带有浓厚的"小农"意识。
但两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他们往往在物质上舍得大量投入,对孩子的情感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
在教育方法上还停留在"管、卡、压"的水平上,不甚了解青少年心理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在笔者所带的班级的期中考总结中曾有同学这样写道:考试成绩让我无地自容,我觉得自己努力了,但成绩却一点也不理想,父母对我的这些想法一点也不知道,只知道说读书、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一个性格内向的男生曾对笔者说:只要我学习成绩好一点,父母对我在物质上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还经常以此来把我和其他人家的孩子相比,其实我要的并不是这个,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怎么也说不清。
调查表明,这种处境的学生不在少数。
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就是"学习成绩好,能考上重点学校(班),考上大学
"就心满意足。
由于期望值过高,使得孩子在思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悲观丧气折有之,自暴自弃有之,更甚者则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深信棍棒之下出秀才;有的家长埋头于工作,挣钱,根本不过问学生的思想状况,精神需求,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托"给教师;有的学生对过于溺爱,什么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什么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统统置于脑后;有的家长自身的道德品质低下,耳染目睹,孩子自然也就"近墨者黑"。
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往往抓住父母在教育问题上的盲点和弱点,在道德修养的路上不断下滑;粗暴型的家庭的孩子则惧怕家长,养成孤僻急躁,自卑的性格,家长的过于严格和暴力,往往把学生推向社会的阴暗角落。
当前,时有家长,尤其是农村独生子女的家长,为了点小事不问青红皂白就到学校大吵大闹。
笔者本人就曾亲眼目睹了某家长带着其两个在校就读的孩子冲到学校大吵大闹,并扬言某日要在外面欧打某老师的全过程。
后来经了解发现事情的缘起很简单,就是因为该老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了处罚,并不严厉,我们姑且不去讨
论这位老师的处罚是否应该,这类事情的发生反映了部分家长素质的低下。
如此一来,其子女自然就觉得有持无恐,而且还会把这种思想在班级和学校里传播开去,这对他们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作为德育实施者的老师自然因此而威信全无,极大的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障碍和极坏地影响。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我们当前社会宣传媒体的不良舆论导向及有关部门的执法不力不无关系,它使得部分素质低下的家长动不动就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夸大其事,我们如果不能及时地遏止这种不良风气,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和有关部门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防止这种不良风气进一步蔓延,泛滥(尤其是在文化氛围差的农村)。
学校德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家庭教育由於家长素质及其价值取向的偏差而导致了德育的畸形发展。
二、德育的对策思考
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应予认真思考:
一、社会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背景,学校德
育工作已不能囿于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正确客观地认识社会,把理论理想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结合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同时,也决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敢于让学生正视生活中的阴暗面,并能正确地分析之、认识之、批判之。
二、我们面临的是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未来的生活对他们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对德育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1、创业意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它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创业意识,即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它是现代化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2、开放意识:当前的改革开放还必须深入发展,它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我们需要大量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需要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消极的东西。
当前的中学生的开放意识还很不健全,很不成熟,与时代的要求很不适应。
3、风险意识:在市场竞争中风险与机遇同
在,失败与成功并行。
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之下,吃惯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风险意识还是比较淡薄。
这种社会心理必然对当代中学生产生影响。
主要表现在学生缺少风险意识,耐挫折能力差。
哪怕是一次考试成绩不好,情绪也会一落千丈。
因此,我们必须把敢闯,敢拼,敢于冒险的精神列入德育教育的议事日程。
4、公关意识:市场经济带来了人际关系领域里诸多新的复杂的变化,要适应这一变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搞好改革开放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大多数学生的公共意识差,不善人际交往,不善表达情意,甚至根本不懂交往的基本礼仪。
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健全的心理,培养学生"洒、扫、应、对"的能力,以使之能适应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
5、法制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各方面的生活都必须用法律来全面规范,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所以在中学生当中培养强
烈的正确运用法律的意识是当前德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6、超前意识: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让他们个人的发展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应当看到,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无论学校怎样教育,一般说来是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的,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社会生活环境。
学校不是看守所,也不是万能的感化院,只有当社会德育和学校德完全相一致时,才能使学校德育所宣扬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出灿烂的光芒,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学校德育才会发挥出无比的威力,取得巨大成效,所以,净化我们的社会生活,优化社会环境是一切社会成员应尽之责。
有关各方都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传播媒界应积极倡导健康积极的舆论导向,要使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要把学生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放在社会改革中去设计和安排,社会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理应依据本身的优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导演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把重视和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素质高,事业心、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落到实处。
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工作队伍,为此,我们必须在政策上、思想上明确德育的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学校德育职能部门的作用,校长要抓德育;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把班主任、辅导员、政治教师这支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好;要争取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把德育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经常性地加以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物质生活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应当说,我过去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调子高,行动少,上下思想认识不一致,行动步调不协调;要么一手软,一手硬;要么走两个极端,极左和极右,德育实施者(老师)的思想认识也还很不到位,因此,不管是德育的指挥者,策划者还是德育的实施者都应认真地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历史和未来有一个交代。
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教育网络。
当前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协调,尤在普通
中学更为严重。
普通农村中学起点低,设备落后,生源相对比较差,后进生的面比较大,德育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学校由于软、硬件条件比较差,诸如师资配备,教育所需的设施,经费等都不尽人意,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一些本是计划之内的德育工作难以进行;另一方面,社会、家庭及其它有关部门对此情况不了解,在德育效果上寄予这些学校和重点学校、达标学校同样的期望值,显然,他们难以做到,于是产生误解,甚至带来非议,非难,这使得德育实施者处在一个夹缝当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有的甚至产生消极低抵抗情绪。
所以,认真协调社会、学校、家庭的关系,使他们在德育工作上取得一致的认识,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亦是改观当前德育现状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德育的质量,尤其是青少年的德育质量,小系地区发展,经济腾飞,大系民族兴衰,国家存亡,但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德育,却少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人们充满着殷切的期待,也正在进行着积极地实践和探索,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乃至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关于德育是一个宽泛而容易争议的问题,长
期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试图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思予以阐述,却总感辞难及义,自然无法深析。
以上浅见,乃为抛砖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