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艺术阅读题答案
《年画》中考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题)
《年画》中考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年画①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
作为中国画中独特的一种类型,年画是老百姓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用来营造节日气氛的一种绘画。
它除了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是表达朴实生活理想的一种民俗艺术形式。
②年画起源于门神画。
我国百姓礼敬门神之风,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形成。
秦汉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门神形象,即神荼、郁垒。
唐宋以来,门神画逐步衍化成了木版年画,其表现题材也越来越丰富。
关羽、赵云、秦琼、尉迟恭等武将和钟馗、天师等神仙开始在年画中出现。
明中叶以后,全国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成为年画的南北中心产地。
清末,上海、天津等地兴起了月份牌年画,广受民众喜爱。
③按照题材的不同,年画大致可以分为门神年画、生活年画、戏曲年画等几大类。
④一是门神年画。
现在广为流传的门神形象是初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
他们成为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因梦到龙王索命,夜夜受到惊扰,于是命秦琼、尉迟恭守卫在寝宫门口。
日子久了,两位将军体力不支。
太宗便命人画了他俩的画像,贴于门上。
后世便以此镇邪,沿袭至今。
⑤二是生活年画。
生活年画中最有特点和最受欢迎的是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
年画中的娃娃都是聪慧、可爱、眉清目秀的样子,他们手里常拿着荷花、金鱼、宝灯、水瓶等物件,带有美好的寓意。
娃娃年画表达了老百姓对美满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
⑥三是戏曲年画。
戏曲年画是随着戏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年画。
它将年画与京剧、黄梅戏、越剧等戏曲完美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画中有戏、百看不厌。
⑦年画的主要流派有两种,一是苏州桃花坞年画。
它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
二是天津杨柳青年画。
它产生于明代,与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⑧年画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希望。
虽然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祈盼和心愿一直都在,这是年画的精神,也是年画的情怀。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介绍北京的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家庭聚会、游览名胜古迹、观看庙会和花灯等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北京春节的常见问题的答案。
1. 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传统活动?北京的春节有许多传统活动,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包括:1.1 家庭聚会春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通常会返回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共度团圆之夜。
在这个夜晚,家人会一起吃年夜饭,互相祝福,并观看春节晚会等节目。
1.2 观看舞龙舞狮表演舞龙舞狮表演是北京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活动。
人们会聚集在街头观看色彩斑斓的龙和狮子在舞蹈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带来喜庆的氛围。
1.3 逛庙会和花灯北京的庙会和花灯展览在春节期间也非常有名。
庙会是一个集游乐、观光、购物、吃喝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集市,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各种美食、购买新年物品,并观赏各种表演。
花灯展览则是以各式各样的彩灯为主题,吸引着大量游客观赏。
2. 在北京春节期间有哪些美食?北京春节期间有许多美食,以下是一些最受欢迎的:2.1 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在北京,人们通常会包饺子,并在年夜饭上享用。
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2.2 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的另一道常见美食。
它由糯米制成,口感柔软,甜味浓郁,与饺子一样,年糕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2.3 花生糖花生糖是春节期间常见的小吃之一。
它由炒花生和糖浆制成,具有香甜的味道和脆脆的口感,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2.4 糖葫芦糖葫芦是一种用糖浆蘸过水果串的美食。
它的外层是一层甜甜的糖,内部则是水果的酸甜口感。
在春节期间的庙会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小摊贩卖糖葫芦。
3. 北京的春节传统节目有哪些?北京的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传统节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3.1 春节晚会春节晚会是北京春节的重头戏之一。
它通常会在除夕夜播出,是家庭聚会时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晚会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歌舞表演、相声小品、杂技等等。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4教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四)论述类文章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民俗艺术对年味的强化吕品田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
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
比如人们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
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
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
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
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
《中国民间年画》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中国民间年画》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中国民间年画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文体,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亲密相干的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出神入化的技艺,给咱们留下了大量十分幽美的绘画作品。
作品的题材多采取寄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大拥有装潢象征。
年画用色勇敢明艳,而又栩栩如生。
年画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颇值得咱们去探索和钻研。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代。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拥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光鲜的处所特点。
绵竹年画构图讲究对称、完全、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颜色上采取对照手法,设色单纯、鲜艳,强烈明快,形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拥有强烈的节奏感;拥有夸大、变形、象征、寄意的造型,和滑稽活泼的效果。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朝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化而来,到明朝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为壮盛时代。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饱满,颜色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苏州版”。
因为接近民间糊口,富于装潢性,加之价廉物美,因而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但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更广为流传于全国许多处所,深受民间人民爱好。
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朝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情势,采取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法子,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颜色斑斓与工艺性。
杨柳青年画创建了光鲜活泼、喜气吉利、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作风。
年画颜色鲜艳,渲染营建欢喜的节日气氛,并到达特定的装潢美感。
可见,年画其实不是单纯的民间艺术品,它还拥有浓厚的装潢象征,拥有极强的装潢性。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简介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北京,这一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北京人过春节的方式和习惯,带您一同探索这个喜庆而热闹的节日。
春节前的准备春节前的准备工作是一个繁忙而充满欢乐的阶段。
北京人会打扫房屋,贴春联,并进行年货采购。
街市上的人们络绎不绝地购买食物、饰品和新衣服,为新年做准备。
此外,北京人还会购买爆竹和花灯,以庆祝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的庆祝活动除夕夜是春节的重要日子。
在北京,家人会聚在一起,共进丰盛的年夜饭。
传统的菜肴包括饺子、鱼和炖鸡等。
在据说能带来好运的理念下,人们通常会预留一些食物,用于次日的饭菜。
除夕夜的庆祝活动也是热闹非凡的。
北京的各大公园举办盛大的春节庙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市民。
庙会上有各种表演、游戏和手工艺品摊位。
此外,人们还可以尽情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和年货。
春节期间的拜年习俗拜年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俗。
在北京,人们会互相拜年并交换红包。
青年人通常会给长辈拜年,而长辈则会给孩子们发红包。
在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人们常常亲切地打招呼,祝福彼此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除了拜年,人们还会参观庙宇,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和个人健康。
庙宇在春节期间通常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着大批信众。
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除了传统的庙会和拜年活动,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北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会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此外,京剧、杂技和春节晚会也是春节期间不容错过的文化表演。
在北京各大剧院和表演场所,你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演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的旅游景点春节期间是许多人外出旅游的好时机。
北京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故宫、天坛和长城等。
在春节期间,这些景点会更加热闹,吸引着大批游客。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冰雪活动供游客体验。
例如,在北京的各大公园,你可以看到人们在冰上滑冰、打雪仗和制作雪人。
过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过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题是语⽂中考试卷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试题中阅读题占有很⼤的分值,阅读题主要考查学⽣的阅读理解能⼒。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过年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过年》阅读原⽂ ①雪飘下来,不断飘下来,是谁的⾐裳,飘落到麦苗的⾝上,积蓄着体贴的温度。
⼀⽚⼜⼀⽚,很多⽚,是谁的知⾳,在⽚⽚雪花上写满爱的祝愿。
②在这场年底下起的⼤雪⾯前,⼈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瑞雪兆丰年”是⼤家想得出来最好听的⼀个词语。
还有什么⽐来年的丰收与富⾜更让⼈满怀希冀的呢? ③忙着赶制年糕的⼈家冒出腾腾的热⽓,刚出锅的年糕带着秫⽶的⾹味,沾满了新年的⽓氛。
馒头上、花卷上点上红红的圆点,炸鱼与熏⾁的⾹味感染着空中的雪花,雪花也似乎成了⼀份美味。
⼤家都在⾃⼰的家⾥猫着,积蓄着⾝体⾥的能量和情绪,为尽情的娱乐消遣做好准备!孩⼦们最⼤程度地发挥着⾃⼰的想像⼒⼒,⽤雪创造着⼀切! ④屋檐上滚落下的雪花,消失在⾦黄⾊的光中。
四处⾥灯⽕通明,整个城市像⼀块发光的琥珀,照亮了野外被风吹起的雪,照亮了踏雪归来的⼈脚下的路……在⼀⽚银⽩⾊⾥温柔了那串长长的脚印。
⑤是谁拥有这张⾄⾼⽆上的通⾏令,占据了所有的地⾯和天空——快乐的⼈们,在漆⿊的⾓落⾥燃起⽕龙⼀样的爆⽵;宁静的夜空⾥,间或有⾊彩缤纷的烟花绽放,点燃了夜空的激情。
烟花散处,如流星闪烁,照亮了树上每⼀根细⼩的枝桠,保留下了脸上每⼀丝幸福的笑容,⼈们已经放开了脚步,向新年进发。
⑥清晨,路中央不知被谁堆出了⼀个样⼦可爱的雪⼈,胖胖的脸庞,红红的⿐⼦,⿊如点漆的眼仁,他是谁梦⾥的⼈呢? ⑦狂欢了⼀夜的⼈们还在沉睡中。
院⼦⾥贴满猩红的剪纸,树⼲上、窗棂上、院门上…… ⑧路上穿梭着赶早拜年的⼈,并相互传递着⼼⾥的祝福和感恩。
⑨清晨的阳光把树枝的影⼦照在斑驳的墙上,对联映红了门⼝的积雪,倒贴的福字⾥更有说不完的年的味道。
太阳出来了,像⼀张红红的铜锣,敲响新年的开始…… 《过年》阅读题⽬ 【⼩题1】阅读第②段,为什么“在这场年底下起的⼤雪⾯前,⼈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3分) 【⼩题2】全⽂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氛,年的味道⽆处不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年的味道,请摘录下来。
阅读“民风民俗”《春节习俗》完成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
阅读“民风民俗”《春节习俗》完成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春节习俗①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②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也是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
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
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
”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
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③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
北京的春节阅读及答案
北京的春节阅读及答案北京的春节,是一场充满浓郁民俗风情的盛大庆典。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期待、最热闹的时刻。
一进入腊月,北京就仿佛被一种特殊的氛围所笼罩。
街头巷尾开始弥漫着年的味道,人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喜悦和期待。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熬腊八粥。
这粥可不一般,它由各种米、豆、干果熬制而成,香甜可口。
喝上一碗腊八粥,仿佛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在舌尖上蔓延。
过了腊八,人们开始忙着采购年货。
市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春联、福字、年画、鞭炮,还有各种各样的食品,让人目不暇接。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买新衣服和玩具,大人们则忙着挑选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要祭灶王爷。
传说灶王爷会在这一天上天汇报一家人的善恶,人们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所以,会在灶台上摆上糖果、糕点等供品,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接下来的日子,人们更加忙碌了。
大扫除是必不可少的,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还要准备各种美食,比如炸丸子、炸带鱼、蒸馒头等等。
除夕是最热闹的一天。
一大早,人们就开始贴春联、挂灯笼,把家里装扮得喜气洋洋。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这顿饭通常非常丰盛,有鱼有肉,寓意着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年夜饭过后,大家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烟花绽放,整个北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出门拜年。
见面互相道一声“新年好”,孩子们还能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里面装着满满的祝福和关爱。
初二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这期间,各种庙会也陆续开场。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手工艺品和表演,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北京的春节才算接近尾声。
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
五彩斑斓的花灯照亮了整个北京城,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个美好的节日。
接下来,是关于北京的春节的阅读题目及答案:题目 1: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答案: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春节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文化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也当之无愧为世界性节日。
然而海外受众认同春节的重要意义是一回事,由认同而转化为“普天同庆”“全球共享”则仍需努力。
春节文化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关键需要通过走出去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让春节文化概念转化为春节文化色彩。
春节文化生动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兹、昂扬旗t只、独特魅力。
然而海外受众对于春节文化的认识,往往处于认知概念阶段,即知道中国拥有独特的春节文化,却并不了解春节文化的价值内涵,往往只是把春节文化当作一个普通节日文化,与本国、本民族节日文化相混淆,比如欧美国家认为春节类似于感恩节、圣诞节等。
这就要求我们全景式阐释“天人合一”“阖家团圆”“和谐和平”等春节理念,用心分享“和谐”“文明”“友善”等核心价值观,让海外受众形成价值认同。
春节文化载体形式多样,既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发压岁钱等传统文化活动,还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汤圆等节日饮食文化,既有物质文化,也有非物质文化。
而春节文化走出去,除了分享各类春节文化产品,还当有分享文化盛宴观念。
这要求借助春节文化交流活动,集中、直观反映春节文化特色,包括重点组织实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组织中国电影“普天同映”、春晚剧组海外演出等活动,运用中华庙会、广场庆典等形式,让海外受众零距离、沉浸式分享春节文化盛宴,用心感知春节文化。
春节文化走出去大有可为,但还需推陈出新。
一方面要善于鉴别文化精品与糟粕,春节文化源远流长,但也存在个别糟粕,比如一些铺张浪费的风俗习惯,就不适合走出去,需要做好鉴别、提纯工作,让海外受众分享最美好的春节文化。
另一方面要善于探索创新文化精品,这要求适应网络时代新特点,探索运用“跨界”“混搭”“嫁接”的方法手段,酝酿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研发生产一批富含春节元素的文化商品,让海外受众触手可及春节文化。
分享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责任。
过年阅读理解及答案
过年阅读理解及答案过年阅读理解及答案过年阅读理解及答案1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
以前,平时的日子都很清淡,可是,一过农历的冬至,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不是赶着布置房子,进行大扫除,就是忙着做新衣,办年货。
最忙的,当然是奶奶了。
她又要替人缝衣服挣点钱,又要为子女赶制过年的衣物,常常在油灯下熬上一个个夜晚。
除夕到了,小孩儿们都想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食。
而过年杀猪,宰鸡鸭,能吃到猪肠、鸡肝就已心满意足了。
何况还有些平时少见的水果、干果。
那时父母给的压岁钱,多则一两元,少则五六角,虽然不多,但是,平时上学,身上顶多也只有五分、一角的,这数目就不少了。
最让小孩儿们高兴地时刻,是除夕夜。
一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
北方人煮饺子更是除夕夜的一道大餐。
除夕那天,贴春联,粘福字,挂年画,点灯笼,燃烟花,放爆竹。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院里、街里像开了锅,孩子们兴奋得忘了一切。
大年初一,拜年是最主要的事情,走亲访友,给长辈磕头拜年,亲亲热热,喜气洋洋。
⑦听爸爸说,那时候过年,没有电视,看场电影就算奢侈的了。
能让人高兴的娱乐,就算是扭秧歌、十五看花灯和猜灯谜了。
唢呐和锣鼓那个响呀!小孩儿们在人群中挤来钻去,跷起脚跟看那秧歌里的孙猴子和猪八戒,那个高兴劲儿只有自己才知道。
春节是喜庆的,是忙碌的,也是亲亲热热、其乐融融的。
一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去了,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做事的做事。
孩子们又盼着下一个年了,想着下一个平日享受不到的快乐。
1. 在文中的□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2. 照样子写词语。
亲亲热热喜气洋洋高高兴兴波光粼粼清清楚楚目光炯炯快快乐乐气喘吁吁3. 摘录第⑦节中描写爸爸小时候过年快乐心情的句子。
小孩儿们在人群中挤来钻去,跷起脚跟看那秧歌里的孙猴子和猪八戒,那个高兴劲儿只有自己才知道。
4.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春节是喜庆的,是忙碌的,也是亲亲热热、其乐融融的。
春雨,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也是新生的象征。
《春节舞龙》阅读答案
《春节舞龙》阅读答案《春节舞龙》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春节舞龙》习题1.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祈祷一( ) 习俗—( ) 吉利—( ) 壮观一( )2.给下列画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沿袭( ) ①袭击;②照样继续下去;③成套的衣服。
风调雨顺( ) ①沿着;②趁便;③服从;④和谐,顺利。
五谷丰登( ) ①上,升;②刊载,记载;③成熟。
3.根据*的内容填空。
(1)舞龙灯是____国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
每逢和,就会舞龙灯、其用意是___。
(2)“龙”用____、____、____、____等扎制而成。
耍龙灯常见的动作有:、、____ 、和。
4.文中介绍龙灯的节数用的是列数字的方法,你从那一连串的数字中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5.你最喜欢哪种龙灯?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春节舞龙》答案1.祈求风俗吉祥壮丽(答案不唯一)2.②④③3.(1)我民间春节元宵节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北京的春节阅读题及答案
北京的春节阅读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题,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北京的春节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北京的春节》阅读原文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
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
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
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北京的春节》阅读训练答案
(一)1、这个片断主要写(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谚语说明了(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答(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找出一个过渡句。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10、文段的写了作顺序是:(时间)。
(二)1、片断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除夕真热闹。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有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从哪两个方面体会到除夕真热闹:①从味、色、声上能体会除夕真热闹②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文中划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初一的情景);“截然不同”的意思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6、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木版年画》阅读题及答案
《木版年画》阅读题及答案1. 请简述什么是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形式在中国流传已久。
它是以木刻为基础,通过刻板和印刷技术制作而成的。
通常用来迎接农历新年,作为节日的装饰品和礼物。
木版年画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盛行,最早起源于明朝。
2. 木版年画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朝,流行于清朝时期。
起初,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家手工制作,主要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主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木版年画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此后,木版年画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传统戏曲、动物和风景等。
3. 木版年画有哪些特点?木版年画具有鲜艳的色彩、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首先,木版年画的颜色丰富多样,常用的颜料有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等。
这些明亮的色彩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其次,木版年画的刻板和印刷工艺要求高超的技艺。
艺术家需要先在木板上刻画出图案,然后再进行油墨印刷。
最后,木版年画有着独特的风格,追求简约和生动的表达方式,突出了形象的特征,使得画面更加富有立体感。
4. 木版年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木版年画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代表着中国人对于农耕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表达。
其次,木版年画在农村地区起到了宣传、教育和娱乐的作用,通过画面向农民普及知识和传统价值观。
此外,木版年画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 请简要介绍一幅你喜欢的木版年画,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我喜欢的一幅木版年画是《百鸟朝凤》。
这幅年画以中国传统的鸟类图案为主题,画面中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各种不同的鸟类形象。
我喜欢这幅作品,首先因为它的色彩非常鲜艳,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
其次,画面中的每一只鸟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姿态,非常生动有趣。
这幅画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春节民俗艺术》阅读答案
《春节民俗艺术》阅读答案《春节民俗艺术》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
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全民欢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
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
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
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
的确是这样。
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
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
《木版年画》阅读及答案
《木版年画》阅读及答案《木版年画》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试题命制的优劣是衡量试卷优劣的最具有分量的指标,也是衡量命题者理念、思想与水平的重要指标。
这不仅仅在于它比基础题更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它比基础题更难命制,还在于它能否引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以下是木版年画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
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
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
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
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
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
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
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在。
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北京的春节的阅读答案
北京的春节的阅读答案北京的春节的阅读答案第1篇文中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三件事,哪三件?你过年要做哪些准备?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为热闹的传统佳节。
你知道哪些过年的风俗习惯?请你说一说?在上述短文中,你认为哪些习俗是积极健康的?哪些习俗是迷信落后的?参考答案:儿童们准备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艺儿。
过年习俗——祭灶、扫尘、赶乱岁、洗浴、贴门神、占岁、聚财等。
贴春联、扫房、吃团圆饭、祭祖是积极健康的;“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是迷信落后的。
北京的春节的阅读答案第2篇1、片断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除夕真热闹。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有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从哪两个方面体会到除夕真热闹:(从味、色、声上能体会除夕真热闹?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文中划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初一的情景);“截然不同”的意思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6、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的各做各的事。
)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论述类文本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
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
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
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
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
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
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
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
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
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感恩。
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民俗艺术阅读题答案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
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
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
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
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
安民
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才能
得到更好的发挥。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红火,春节
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B.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关联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前“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让一些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有了更多的审美期待。
C.有人在上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几乎人人都想回家过年。
D.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有可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B.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D.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6.A
7.B
8.D
1.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三件事,哪三件?你过年要做哪些准备?
2.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为热闹的传统佳节。
你知道哪些过年的风俗习惯?请你说一说?
3.在上述短文中,你认为哪些习俗是积极健康的?哪些习俗是迷信落后的?
1.儿童们准备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艺儿。
2.过年习俗——祭灶、扫尘、赶乱岁、洗浴、贴门神、占岁、聚财等。
3.贴春联、扫房、吃团圆饭、祭祖是积极健康的;“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是迷信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