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米诺骨牌的历史

合集下载

多米诺骨牌原理

多米诺骨牌原理

多米诺骨牌原理多米诺骨牌原理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社会中十分流行的想法,它的本质是一种“推动”或“改变”。

它的概念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棋手兰德索多米诺,他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两个多米诺骨牌可以使对方倒塌。

尽管多米诺骨牌概念最初只被用于棋类游戏,但经过一系列发展,多米诺骨牌原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许多不同领域。

实际上,多米诺骨牌原理可以被视为一种“级联效应”,即在一个领域中的一次小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领域的巨大变化。

比如,一个小细节的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因此,多米诺骨牌原理的含义可以被用来解释任何行业中的事情,例如经济、政治、环境、社会、科技等等。

首先,通过多米诺骨牌原理,我们可以明白政治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事实上,在任何社会变革中,政治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帮助社会改善社会状况。

例如,在西班牙,在民主主义崛起后,社会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

其次,政治改革还可以消除一些政治上的不平等和歧视,从而对社会变革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多米诺骨牌原理也可以用于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依赖于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有时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可能会导致其他因素也发生变化,而这也正是多米诺骨牌原理所描述的。

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依赖于技术和教育水平,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的投资也可能引起经济发展。

最后,多米诺骨牌原理也可以用于解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相关现象。

社会科学是一门涉及社会变革的研究领域,而多米诺骨牌原理可以帮助社会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依赖关系和关联性。

例如,公共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反应,而这反应又可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最终实施结果。

总之,多米诺骨牌原理是一种社会变革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变化过程中的依赖关系和关联性,从而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通过多米诺骨牌原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帮助我们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

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更确切地说,多米诺骨牌实际上是18世纪从中国古代的“牌九”原封不动拷贝流传到意大利的。

当时,意大利人甚至直接利用牌九上面的点数来做一些拼图游戏,后来又把骨牌竖起来,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玩法:“多米诺”骨牌游戏。

早在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中国民间就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

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而民间则多称之为“牌九”。

1849年8月,在中国生活长达8年之久的意大利传教士多米诺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意大利米兰。

他把从中国带回去的许多礼物拿出来送给家人。

然而,多米诺的女儿对他带回去的许多珍贵礼物丝毫不感兴趣。

为取悦女儿,多米诺最后拿出一套当时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牌九”逗引她。

没有想到,她的女儿一下就被那一套精致的28张骨制牌九所吸引。

从此她对此礼物爱不释手。

至于多米诺骨牌日后之所以能在欧洲盛行的原因,这还得从多米诺女儿的男友阿伦德说起。

阿伦德虽然对多米诺的女儿一往情深、百依百顺,但是,平素他对待其他人却总是粗鲁暴躁,更是米兰城当时出了名的急脾气。

为了“教育纠正”男友的陋习,多米诺女儿想出了用牌九“治疗”他的方案。

她要求男友在规定的时间里把28张牌牌九一张挨着一张整齐地竖起来,不许倒下,如果不成功就一周不同他约会,也不同他参加任何舞会。

多米诺女儿的这一办法很有效果,经过两个月的练习,男友阿伦德不仅每次都能又快又好地摆放牌九,而且无意中养成了耐心细致的好习惯,臭脾气也大有改观。

就这样,传教士多米诺女儿“教训”男友的做法逐步成了米兰人的趣谈,堆放牌九的游戏也一传十十传百,成为米兰城人们喜闻乐见的游戏。

以后,为了推广骨牌游戏,多米诺又将制作骨牌的材质逐步变为木制,并发明了各种的玩法。

不久,木制骨牌就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骨牌游戏又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

人们为了感谢多米诺给他们带来这么好的一项游戏,就把“牌九”转而命名为“多米诺”,骨牌游戏也被命名为多米诺骨牌游戏。

拓展项目---室内拓展《多米诺骨牌》

拓展项目---室内拓展《多米诺骨牌》

拓展项目---室内拓展《多米诺骨牌》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发展: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1849年,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女儿小多米诺。

到19世纪,多米诺骨牌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

多米诺骨牌活动概述:多米诺骨牌游戏规则非常简单,将骨牌按一定间距的尺寸排成单行,或分行排成一片。

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其余发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或形成一条长龙,或形成一幅图案,骨牌撞击之声,清脆悦耳;骨牌倒下之时,变化万千。

除了可码放单线、多线、文字等各式各样的多米诺造型外,还可充做积木,搭房子,盖牌楼、制成各种各样的拼图。

多米诺骨牌是一项集动手、动脑于一体的运动。

一幅图案由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张骨牌组成。

多米诺骨牌需要一张张摆下去,它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而且还培养参与者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文化。

它起源于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漫长的发展过程,赋予它独特的教育功能。

码牌时,骨牌会因意外一次次倒下,参与者时刻面临和经受着失败的打击。

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要树立信心,鼓起勇气,重新再来。

人只有经过无数这样的经历,才会变得成熟,最终走向成功。

多米诺骨牌是一项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增强自信心、品位高雅的娱乐活动,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开发参与者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训练参与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非常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参与者的意志,最大限度地发扬团队精神。

多米诺骨牌活动时间安排:整体活动时间:180分钟1.多米诺骨牌知识讲解(30′):学习多米诺知识及本次活动任务。

2.挑战时刻(120′):所有队员共同完成所有挑战任务。

3.荣耀时刻(30′):多米诺骨牌展示,分享创意,分享喜悦。

多米诺骨牌活动注意事项:1.参与者不允许在别的组随意走动2.不允许在场地高声喧哗,影响别的组活动3.时间必须掌控好,不得任意延时多米诺骨牌的引申含义:多米诺骨牌在摆放的过程中是非常辛苦的,一张张小小的多米诺骨牌要准确无误的摆放,需要极好的耐心和耐力。

历史趣闻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什么意思?典故是什么

历史趣闻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什么意思?典故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什么意思?典故是什么
导语: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

卑梁的人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

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

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

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
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

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

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吴国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和楚国人交战,大败楚军,俘获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国的大夫夏啮,又接着攻打郢都,俘虏了楚平王的夫人回国。

从做游戏踩伤脚,一直到两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吴军攻入郢都,中间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事件一步步无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多米诺骨牌效应。

关于多米诺骨牌效应,还要从我国的宋朝开始说起。

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

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1849年8月16日,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生活常识分享。

多米诺骨牌_小学五六年级记事

多米诺骨牌_小学五六年级记事

多米诺骨牌
多米诺骨牌——郭昕仪
记得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去了素质教育中心,我和李泽明、张鸿阳、张艺涵、边楚涵一组,参加多米诺骨牌这个项目。

第一堂课,老师用十分钟的时间为我们讲解了多米诺骨牌的由来:骨牌最开始是中国宫廷里的一种游戏,是用牙骨做成的,后来一位从意大利来的叫多米诺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他觉得骨牌很有趣,便带回意大利给自己的女儿玩。

她的女儿很聪明,就用木板做成了一块块骨牌,然后这个女儿和好朋友分享,好朋友再和好朋友分享,就这样骨牌变成了世人皆知的一种游戏,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传教士,给骨牌改名为“多米诺骨牌”。

老师还说多米诺骨牌要摆成功,最重要的是伙伴们的合作,保证排与排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近,所需要的牌就会变多,如果太远,牌碰不到前面的牌,就会导致间断,在吉尼斯纪录上,中、日、韩三国青年学生经过47天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推倒275万块多米诺骨牌的吉尼斯纪录。

老师讲解完之后,让我们参造吉尼斯纪录的图案来摆,小组人员激情饱满地开始行动。

我负责分配颜色,其他人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摆牌,终于成功了。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假期了,但是我对这次活动仍然记忆犹新。

多骨诺牌效应、马太效应、蝴蝶效应

多骨诺牌效应、马太效应、蝴蝶效应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

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

多米诺骨牌是一项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增强自信心、品位高雅的娱乐活动,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开发参与者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训练参与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非常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参与者的意志,最大限度地发扬团队精神。

多米诺骨牌的历史多米诺骨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牌九”。

据记载,18世纪流传到意大利后,人们利用牌九上面的点数来做一些拼图游戏,后来一个意大利人好奇地把骨牌竖起来,逐渐发展成了原始的“多米诺”。

最原始的多米诺玩法仅仅是单线,比赛谁推倒得更多、更远。

随后多米诺骨牌从单线向平面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多米诺骨牌组成一些文字和图案。

现在多米诺骨牌进一步向着立体层次发展,并且应用高科技成果,配以声、光、电的效果,使多米诺骨牌动力的传递具有了多种形式,同时,它的艺术性也增强了。

多米诺骨牌的摆放方法多米诺骨牌本身具有大约8种颜色,一般人们把它们称为“基本色”。

这些基本色都是单色的,若要拼出美丽的图案,关键的一步是要为骨牌涂色。

涂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毛笔沾颜料涂在骨牌上面,这种涂法多用于涂单色。

有时候一枚骨牌上会要求有多种颜色,这时就要用一种叫做Poska的专用笔,涂出的实际上是一种漆料。

最后在推骨牌之前,还要把骨牌竖起朝向外的侧面涂成较统一的颜色。

另一个关键步骤是码放。

尽管有一些工具一下可码放十几枚骨牌,但很多地方的骨牌还是需要一枚一枚地操作,有时甚至需要用镊子等工具。

“多米诺骨牌效应”。

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

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多米诺现象

多米诺现象

多米诺现象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棵树的砍伐,最后导致了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第一场强权战争的出现,可能是使整个世界文明化为灰烬的力量。

这些预言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未来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准确性,或许我们惟一难以预见的是从第一块骨牌到最后一块骨牌的传递过程会有多久。

有些可预见的事件最终出现要经历一个世纪或者两个世纪的漫长时间,但它的变化已经从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开始了。

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

从电视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惊叹,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

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物理解析这种效多米诺骨牌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用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

长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作文5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作文5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作文5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古老且有趣的玩具,是在西元13世纪由中国传入欧洲的。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由石膏、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矩形或大矩形物体,表面覆盖有数字或图案。

多米诺骨牌可以用来叠成不同形状,倒塌成不同的图案,非常有趣。

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影院里放着一部名为《小鬼当家》的电影,电影中那些小小的多米诺骨牌好像有着神奇的力量,通过布置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再用手轻轻推一下,就可以看到环环相扣的倒塌。

回到家中,我对多米诺骨牌有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买了一盒。

当我第一次摆出一个形状,很快就被自己建造的图案所吸引,在惊叹与美妙之余,我拿起手中的多米诺骨牌,试图用巧手将其一个个竖着放好,然后轻轻推倒,看他们形成一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魔法。

这个时候,我的妹妹发现了这个新奇的物品,也开心地融入了其中。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设计轨道和布局,等待落下的那一秒钟,它们会像一颗头顶烟花般迸发出色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除了共享多米诺骨牌带来的乐趣之外,还学到了很多重要的技能,包括空间概念、物理原理、计算等等。

多米诺骨牌是一项需要耐心、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游戏,而且也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空间想象力。

与其他玩具不同的是,多米诺骨牌的游戏愉悦和乐趣不是因为获胜,而是因为玩这种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对多米诺骨牌这种有趣的游戏产生极大的兴趣,它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拿起多米诺骨牌,用智慧和想象力打造出更加美妙的艺术。

多米诺典故

多米诺典故

多米诺典故
多米诺,又称骨牌,是一种玩具或游戏器具。

它由长方形的小块
组成,每个小块都有两个数值,每个数值都是从0到6之间的数字。

在游戏过程中,每个玩家轮流放置这些小块,并试图以较高的得分结
束游戏。

“多米诺效应”则源自于一种物理现象,在这种现象中,一系列
事件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相互牵连,并最终导致大规模的连锁反应。

此效应常用于比喻一些社会或政治事件的连续发生,其中一个事件会
引起另一个事件的发生,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多米诺效应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美国的一次调查发现,一名男子因为一次交通违规停车而被罚款,因为他无法支付罚款,结果他失去了工作;失业后,他变得非常沮丧,开始酗酒,并最终离婚。

这一系列事件开始于一次停车违规,但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造成了家庭破裂和人的精神健康状态下降。

在商业和经济领域中,多米诺效应经常被用于描述一个事件如何
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整个行业。

例如,当一家公司发布
一份新产品或服务,可能会引起其他公司的模仿或竞争,这可能会导
致整个行业的变革。

因此,多米诺效应被认为是一种作用于社会和经
济的自我加强机制。

浅谈多米诺骨牌的历史

浅谈多米诺骨牌的历史

多米诺骨牌的历史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

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简单解释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一件事情,引发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而这个一系列的事情是连贯的。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简介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如一块骨牌实例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图1)。

[1]/news/upload/00000000000/h_1239594650159.jpg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是[1]:1、遗传及社会环境(M)。

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

遗传因素可能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

这是事故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2、人的缺点(P)。

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这些缺点既包括各类不良性格,也包括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的不足。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多米诺效应

多米诺效应

神奇的一倒百倒2000年12月31日,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

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采,令人惊叹。

这是骨牌游戏中的一种,名叫多米诺骨牌。

骨牌游戏起源于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的中国民间,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当时,因为骨牌是由牙骨制成的,所以又叫“牙牌”,民间称之为“牌九”。

大家都知道,牌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赌博游戏,玩法跟多米诺骨牌的玩法相去甚远。

而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却是一个意大利小女孩多米诺发明的。

多米诺骨牌的游戏规则是:把骨牌按一定的顺序等距离地一张张地竖立起来,在竖立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每张牌都不能倒下,并且当第一张牌被推倒的时候,其他牌都要相继接连倒下。

也就是说,要达到一倒百倒的连锁反应。

通过玩多米诺骨牌,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让游戏正常进行,必须做到:*每一张牌都稳如泰山地竖立着。

只要有一张牌不稳,都可能在你还没码完牌的时候,致使游戏提前结束。

*码放时要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获得成功,因此耐心和毅力是必须的。

*每张牌都会影响全局,所以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要完成一个大型的骨牌造型,参与者必须群策群力,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

要想提前结束游戏则很简单,只要在多米诺骨牌轰塌的过程中,及时抽出其中一张或连续的几张,就可以避免后面的牌继续倒下。

到19世纪,多米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

后来,人们发现在游戏之外的领域也存在这种因为连锁反应产生一倒百倒的现象,比如,《财富》500强中名列第七、拥有近500亿美元资产的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就引发了一连串世界500强企业的破产。

2001年12月3日,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人们并没意识到这个大家伙的猝死会造成什么后果,只不过把它当作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来津津乐道。

多米诺牌排法 -回复

多米诺牌排法 -回复

多米诺牌排法-回复多米诺牌排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这种排法最早出现在宋朝,也就是公元十三世纪。

多米诺牌是由早期华人发明,它们被制成长方形,用象牙和骨头制成。

多米诺牌最初被用来供娱乐,并在十八世纪传入了欧洲。

以后,它们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游戏,开创了多米诺排法。

多米诺牌排法非常简单,只需遵循一些基本规则即可。

首先,您需要一副完整的多米诺牌,共有28张牌,每张牌有两个方块。

然后,将牌随机洗牌并分发给玩家。

每个人可以选择几张牌,通常是5或7张。

接下来,玩家轮流打出一张牌,每张牌只能与牌局中的两张端点(两侧中的任一侧)匹配。

如果玩家无法打出一张合适的牌,则必须从牌堆中抽取一张,直到可打出一张或者牌堆中牌用尽。

多米诺牌游戏最基本的目标是玩家通过打出所有手中的牌先获胜。

然而,多米诺牌排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游戏。

它还可以被用作教育工具,帮助孩子发展数学和思维能力。

例如,多米诺牌的排列可以用于教授加法和减法,以及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

此外,多米诺牌还可以用于复杂的智力挑战,如建立多米诺骨牌展示和创建复杂的连锁反应。

多米诺牌排法的进一步发展还产生了一种称为“骨牌艺术”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们使用彩色的多米诺牌创建复杂而美丽的图案和图像。

这些艺术品可以是简单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复杂的人物和景象。

它们展示了多米诺牌在艺术领域的潜力和多样性。

多米诺牌还可以用作其他类型的游戏。

例如,一些人喜欢玩“多米诺效应”游戏,这是一种使用骨牌搭建连锁反应的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玩家需要仔细安排骨牌的位置和顺序,以确保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倒下。

这需要创造力、思考和耐心。

多米诺牌排法的魅力在于它的简单性和多功能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家庭或朋友之间分享乐趣。

它也可以用作一种教育工具,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和思维技巧。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艺术创作和智力挑战。

不论用途如何,多米诺牌排法都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娱乐性的活动,无论是年幼孩童还是成年人都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多米诺体系的前世今生

多米诺体系的前世今生

多米诺体系的前世今生多米诺体系柯布西耶在1914年就构思了“"多米诺系统”,用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取代了承重墙结构。

建筑师可以随意划分室内空间,设计出室内空间连通流动、室内外空间交融的建筑作品。

多米诺住宅这个名字是一个双关语,结合暗指domus (拉丁语为房子)和多米诺骨牌游戏的片断,因为平面图与游戏类似,并且因为单元可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对齐,所以称之为多米诺体系。

前世柯布西耶1908 年在佩雷工作室工作,在14个月中学到了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佩雷善于使用钢筋混凝土,他由于1904年在巴黎弗兰克林街一个公寓建筑中使钢筋混凝土框架“民用化”而一举成名。

佩雷深信钢筋混凝土是未来的材料。

除了它具有可塑性、耐久性、整体性以及经济性之外,钢筋混凝土框架是解决多年来存在于哥特式结构真实性与古典形式中人文主义价值之间的冲突的一个手段。

1910年,柯布西耶去了德国,为了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技术,他在贝伦斯事务所工作5个月。

在与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员接触后,柯布西耶认识到现代产品工程学的成就,包括船舶、飞机、汽车。

这是他对现代化、工业化生产的一次重要体验。

1913年柯布西耶在瑞士老家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名义上就是专长于钢筋混凝土技术。

1915年,柯布西耶与童年好友、瑞士工程师迈克斯杜波伊斯合作,提出了多米诺住宅原形。

这个模型几乎贯穿他后来至1935年设计的住宅中。

1916年移居巴黎。

随后5年中,柯布西耶白天在一家建材工厂做经理,其它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绘画和写作。

1920年,柯布西耶从“多米诺住宅”发展出“雪铁龙住宅”。

(被认为是马赛公寓酒架上的一个“酒瓶”。

)柯布西耶为这种基本类型做了两个方案,他首次做出了他典型的双层生活空间,包括中间的卧室夹层和顶部的儿童卧室。

▲ 雪铁龙住宅 1920、1922年平面.▲雪铁龙住宅雪铁龙住宅直跑楼梯的当代演绎Gifu Kitagata apartment building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i9#楼工业逻辑“多米诺”(意为“骨牌”)模式,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阐释。

关于多米诺骨牌的知识

关于多米诺骨牌的知识

关于多米诺骨牌的知识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小巧的方块,通常由白色或象牙色的陶瓷或塑料制成,上面印有从0到6的点数。

它们被广泛用于娱乐和教育,也被用于建模和系统设计中。

以下是一些关于多米诺骨牌的知识:
1.多米诺骨牌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大约在公元14世纪左右。

当时,人们使用象牙或骨头制成的小块来进行占卜和游戏。

2.多米诺骨牌的名字来自于意大利数学家Domingo de Osma,他在14世纪发明了一种用来教授算术的骨牌游戏。

3.多米诺骨牌的标准尺寸是2.5英寸×1.5英寸×0.25英寸,但是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

4.多米诺骨牌有两种不同的形状:长方形和正方形。

正方形的多米诺骨牌是最常见的,但长方形的多米诺骨牌也很受欢迎。

5.多米诺骨牌可以用来构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结构,从简单的直线到复杂的三维结构。

这种构建方式被称为多米诺效应。

6.多米诺效应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多米诺骨牌倒下时,它会触发下一个多米诺骨牌倒下,然后触发下一个,以此类推,直到形成一条直线或一个更大的结构。

7.多米诺效应可以用来展示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8.多米诺骨牌也被用于心理学实验中,例如研究注意力和记忆。

9.多米诺骨牌也被用于广告和市场营销中,例如在展览和活动中展示复杂的结构,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10.最后,多米诺骨牌也是一种受欢迎的玩具,许多人喜欢用它们来玩游戏或构建结构。

多米诺的起源

多米诺的起源

同 身 任 务 后 ,
自 与 者 只 有 努
参 牌 的 码 放 每 一 位 共 成 力 能 完
骨 间 内
时 体 要 求 成 在 有 限 的
个 任 务 ,
放 的 活 团 动 落 会 实 将 到 整 参 个 与 码 者 作 合 队
力 义 二 : 加 深 共 同 努


2700 , 多 枚

得 到 锻 炼 。 与 耐 力 将 会 力 毅 的
活 动
利 完 成 。 团 队 任 务 的 顺 影 , 细 失 做 10 弃 要 旦 有 心 尽 既 , , 一 只 用 功 心 牌 养 个 前 专 骨 量 感 培 整 会 要 个 重 任 : 响 将 又 , 每 右 责 一 误 心 左 克 的 事 义 意
意 义 ~~ ~~
的 精 彩 时 刻 。 激 动 人 心 后 最 证 见
多米诺的起源
传教士多米诺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高雅的骨牌游 戏,制作了大量的木制骨牌。不久,木制骨牌就 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骨牌游戏成了 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后来,人们为了感谢多 米诺给他们带来这么好的一项运动,就把这种骨 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到19世纪,多米诺已 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到19世纪,多米诺已 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 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 运动。从那以后,“多米诺”成为一种国际性术 运动。从那以后,“多米诺” 语。不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商业领域中,只要 产生一倒百倒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 “多米诺效应”或“多米诺现象”。 多米诺效应” 多米诺现象”
码 力 的 身 心 挑 战
体 义 五 : 激 发 智 力

现场体验ing… 现场体验ing…

有趣的多米诺骨牌

有趣的多米诺骨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有趣的多米诺骨牌
有趣的多米诺骨牌对于多米诺骨牌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经常在人们的口中可以听到“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个名词。

别看他有个“洋”名字,可是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在宋宣和二年宋高宗时已颁行天下,其后于18世纪由意大利传教士多米诺传入欧洲,并发明了现在流行的玩法。

多米诺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毅力和细心,而且还培养参与者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到了19世纪,多米诺已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并成为非奥运项目中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

我在家乐福买了一副多米诺骨牌,它们是一个个长方形的彩色小木块。

我把他们一个个立在桌子上,发现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可是就在我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一块,结果整条“龙”就“趴”下了,我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又重头再来。

这下可好,还没有摆到一半呢,又被我给碰趴下了。

我那个火的啊,哇哇叫!这时妈妈在一边提醒着,试试一段一段的摆啊,中间故意断开,最后在不上断开的部分。

有了这个方法,我就不怕碰了一个到一片了,就算碰到了,也只需要重摆一小部。

益智乐园“多米诺骨牌”的演变

益智乐园“多米诺骨牌”的演变

益智乐园“多米诺骨牌”的演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托班教案、幼儿评语、小学随笔、小学作文、课堂实记、计划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children's comments, primary school essay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s, classroom notes, plan summaries,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益智乐园“多米诺骨牌”的演变《益智乐园“多米诺骨牌”的演变》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观察对象:冯子灿,观察地点:中七班教室,灿灿是一个很喜欢玩“建构区”的男孩子,但是今天他选择了“益智乐园”。

多米诺典故

多米诺典故

多米诺典故
多米诺是一种常用的游戏工具,也是一种典型的数学玩具。

多米诺骨牌通常是由一块小矩形木块制成,两端分别印有黑点,每个面上的点数从0到6不等。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摆放骨牌,使得相邻两块骨牌的点数相等。

如果摆放得当,则可以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旦有一块骨牌倒下,就会连锁反应地导致其他相邻的骨牌依次倒下。

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科学领域中,用来形容某种现象或事件的连锁反应。

这个现象也被称为“蝴蝶效应”,意味着一
个微小的变化可以引起一个巨大的影响。

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气象学中的混沌理论,后来被普遍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领域。

除了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多米诺效应还被广泛运用于广告、市场营销等领域。

例如,某款新产品的推广活动可以通过吸引一些早期用户,让他们产生口碑效应,从而影响更多的用户购买该产品。

这种口碑效应就是一种多米诺效应。

总之,多米诺诸多的玩法和应用让它成为了一个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数学玩具。

同时,它也成为了人们思考和探索科学、经济、社会等问题的有益工具。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米诺骨牌的历史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

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简单解释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一件事情,引发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而这个一系列的事情是连贯的。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简介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如一块骨牌实例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图1)。

[1]/news/upload/00000000000/h_1239594650159.jpg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是[1]:1、遗传及社会环境(M)。

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

遗传因素可能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

这是事故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2、人的缺点(P)。

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这些缺点既包括各类不良性格,也包括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的不足。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例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或照明不良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D)。

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例如,坠落、物体打击等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

5、伤害(A)。

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图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

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

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评价[1]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即被中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海因里希还强调指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即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当然,通过改善社会环境,使人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使人具有较好的安全技能,或者加强应急抢救措施,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移去事故连锁中的某一骨牌改增加该骨牌的稳定性,使事故得到预防和控制。

当然,海因里希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也过多地考虑了人的因素。

但尽管如此,由于其的形象化和其在事故致因研究中的先导作用,使其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后来,博德(Frank BLrd)、亚当斯(Edward Adams)等人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因果连锁的思想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网络课件 2.交通安全理论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因果连锁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发生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即(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1) 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

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

(2) 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他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的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的缺点。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他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 事故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坠落、物体打击等能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

(5) 伤害直接由于事故产生的人身伤害。

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如图2-2-l 所示的多米诺骨牌系列。

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

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返回3 事故理论与事故预防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中,突然发生的、迫使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事故理论是研究事故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以及如何防制的理论,是指导预防事故工作的基本理论。

在与各种工业伤害事故做斗争中,人们不断积累经验,探索伤亡事故发生规律,提出了许多事故理论,为研究事故发生、发展和事故预防提出了不同的途径。

3.1海因里希1:29:300事故法则20世纪30年代,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eh)在事故发生频率和伤害严重度的研究中,根据大量的事故统计结果发现,在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类事故中,有300起没有造成伤害,有29起造成轻微伤害,1起导致严重伤害。

即,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见图3—l所示。

该比例说明,同一种事故其结果可能极不相同,事故能否造成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具有随机性。

比例1:29:300是根据同一个人发生的同类事故的统计资料得到的结果,并以此来定性地表示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间的一般关系。

实际上,不同的人、不同种类的事故导致严重伤害、轻微伤害以及无伤害的比例是不同的。

特别是不同工业部门,不同生产作业条件,不同的时期,发生事故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表3—1给出了某冶金企业凹世纪从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不同作业性质的伤亡事故死亡、重伤和轻伤人数的比例关系。

海因里希的1:29:300法则的意义不在于比例数本身,而在于揭示了一起死亡事故的出现必然具有发生死亡事故的基础,即大量的未遂事故这一基本规律。

这说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控制和预防死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大量的未遂事故,即死亡事故的基础。

这一点对于死亡事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32页3.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一种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事故致因理论。

对实际的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海因里希还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工业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互为因果关系的原因连锁作用的结果。

具体即为人员伤亡(图3—2)5的发生是由于发生了事故4;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2;人的缺点起源于不良的环境或先天的遗传因素1。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

人们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这一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如图3—2所示。

如果骨牌系列中的第1块骨牌(代表不良环境和先天遗传)被碰倒了,则由于连锁作用,其余的骨牌第2块(人的缺点错误)、第3块(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第4块(发生事故)、第5块(伤亡事故)将相继被碰倒,即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根据该理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曾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子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

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海因里希的研究说明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

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