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1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课件2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0dc0bfdf941ea76e58fa0465.png)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质量分数/% 时间/h 24 0.01 36 48 24 0 10.71 9.94 7.98 7.74
清水培养时间/h 12 13.68 11.99 10.06 9.09 24 14.19 13.59 12.22 11.07 36 14.46 13.62 11.97 10.86
0.1
解析
(1)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观察实验中,可用1 mol/L盐酸破坏细胞
间质成分,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 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缓慢移动装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 显微镜观察。(3)要清晰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需要用碱性 染料对染色体染色。(4)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每个装片应当 观察多个视野,取其平均值。(5)分析题表数据,在用质量分数分别为 0.1%和0.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洋葱根尖时,相同时间内后者得到的 细胞分裂指数始终较高,故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效果较高。从题 表数据可看出,分裂指数最高为14.46%,该数据对应的处理方法为 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6)秋水仙素诱导染 色体加倍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如果秋水仙素处理 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就会发生a细胞所示的染色体 没有加倍的现象。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 ④性染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解析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可知“A与A”没有分离,而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① 正确;“不含性染色体”有两种可能: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不正常,二是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故③正确。 答案 A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9 第1讲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9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b7f3ae04844769eae009ed2c.png)
• 1.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 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培养皿中含有卡那 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 用限制酶PstⅠ、SmaⅠ 对含抗病基因的 DNA、质粒进行切割 • B.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 达载体A中含有抗卡那霉素基因,作为标记 基因 • C.香蕉组织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可以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 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 • D.图中①、②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 蕉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
• 3.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
项目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 获取目的基
设计预期的蛋白 质结构→推测氨 区 过 基酸序列→找到 因→构建 表达载体 →导入受 体细胞→ 目的基因
别 程 对应的脱氧核苷 酸序列→合成
项目
实 质
区 别
结 果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定向改造或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 生产人类 特性,以获得人类 所需的蛋 所需的生物类型或 白质 生物产品 生产自然界 生产自然界中已有的 没有的蛋 蛋白质 白质
•
(2011·浙江理综卷)将ada(腺苷酸脱氨酶 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 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
• 解析: 受体大肠杆菌成功表达腺苷酸脱 氨酶,说明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有一 个重组质粒,且每个ada至少指导合成一个 腺苷酸脱氨酶分子。重组质粒的形成需先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 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再在DNA连接酶的 作用下连接起来,连接起来的序列中会含 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不同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不同,不是每 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都能插入 ada,C项错误。 • 答案: C
2012年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PPT(120多页)(全)(强烈推荐)
![2012年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PPT(120多页)(全)(强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ac7148ca0116c175f0e481b.png)
多饮
渴
一少 (身体消瘦)
知识拓展: 内环境和水肿 细胞 水肿 组织液 增加 淋巴
血 浆
1、内环境三 者的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水肿的原因:
(1)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中的水分 较多地渗入组织液,导致全身性水肿 (2)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滤过到原尿中,使血浆蛋白含 量减少 (3)过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渗出,局部 水肿 (4)淋巴循环受阻:淋巴不能回流到血浆中,导致组织液增 多,局部水肿 (5)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缓慢,代谢废物和营养 物质滞留在组织液中
血糖与肝糖元的转化 乳酸代谢 糖类与非糖物质转化
脂蛋白的形成
肝细胞功能 氨基转换 脱氨基作用 分泌胆汁 解毒功能
合成血浆蛋白等
早期胚胎造血功能
斐林试剂
鉴定 试剂
班氏试剂 双缩脲试剂 二苯胺试剂
实验试剂
处理材料 用试剂
醋酸洋红试剂 氯化钠0.015mol/L, 2mol/L 盐酸10% 蒸馏水 清水 冷酒精 0.3g/ml蔗糖液
子专题: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噬菌体 ——含
不 同 的 生 物 体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遗 传 物 质
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 ——含 RNA 不是遗传物质 物体细胞 蛋白质
烟草花叶病毒----含
R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疯牛病病毒——只含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综上所述,当生物体含有DNA时它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当 生物体不含DNA,而含RNA时它的遗传就是RNA;当生物体不含 DNA也不含RNA,只含蛋白质,它的遗传物质就是蛋白质。当然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1 第1讲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1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2d22831aa216147917112821.png)
•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 谷氨酸 • B.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 水分子 • C.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 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 D.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至少 需要3种tRNA
• 密码子是指在mRNA(C)上三个相邻的决定 氨基酸的碱基,所以C错。小分子物质(如 氨基酸、单糖、核苷酸)合成大分子物质的 过程产生水,相反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 子物质需要提供水(水解);密码子只存在于 mRNA上,DNA上无密码子。 • 答案: C
• 3.(2011· 江苏泰州期中)一条肽链的分子 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 列3种氨基酸:
②构成细胞结
• 2.细胞的能源物质 • (1)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含有大 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 动供能。 • (2)三大能源物质的供能顺序为:糖类→脂 肪→蛋白质,这是由它们的生理功能所决 定的。 • (3)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为生物体提供 所需能量的70%以上。 • (4)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含能量高。其 他储能物质还有动物细胞中的糖原、植物 细胞中的淀粉。
• C.用葡萄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 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 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D.在含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二苯胺 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溶液呈蓝色 • 答案: A
• 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 基础。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 ) • A.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既存在于植物 体内,又存在于动物体内 • B.对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差异的 比较可以作为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 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https://img.taocdn.com/s3/m/431c2ccb0c22590102029d20.png)
答案:
(1)流动镶嵌
(2)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高 尔基体膜、类囊体膜、线粒体内膜 (3)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4)j (5)j 糖被 酶 4[H]+O2――→2H2O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课时作业 返回目录
•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 他细胞器,所以实验室常用作提取纯度较 高的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也没有一 般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等,所以自 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 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 ③红细胞数目的增多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增 殖分化; • ④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会因吸水而涨破, 在高渗溶液会因失水而皱缩。
•
• • • •
(2011·海南卷)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 解析: 细胞膜的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包括糖脂和糖蛋白;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 胞膜的流动性;CO2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上 的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是可以运动的。 • 答案: A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共有 核糖体 的细胞器 分 • 1.细胞器的总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液泡、叶绿体 布 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细胞 中心体 特有的细胞器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内质网、液泡、 溶酶体、高尔
结
含DNA的细胞 器 成 含RNA的细胞 分 器 含色素的细胞 器 能产生水的细 胞器 能产生ATP的细 胞器 能复制的细胞 器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课件1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72ebfa4312b3169a551a4f1.png)
糖类
脂质
①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
糖)
脂肪:细胞内主要的储
②构成细胞结构或化合物的重要 能物质
功能
成分(纤维素和果胶是细胞壁的 组成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 酸的组成成分)
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 要组成成分
③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细 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
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的运输(胆固醇)、调节
④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淀粉、糖 新陈代谢和生殖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四)对四大有机物的深度理解
1.四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2.多糖、脂质、蛋白质与核酸的单体构成及合成 场所
种类
元素组成
构成单体
合成场所
多糖 仅含C、H、O
葡萄糖等单糖
脂肪和固醇:C、 脂质 H、O;磷脂:C、
H、O、N、P
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需要连接3个位点,形成3个肽键,脱 去3分子水。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三)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元素 组成
种类
糖类
脂质
C、H、O
C、H、O(少量含有 N、P) 脂肪:C、H、O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6.有关水的知识总结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例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AB
A.C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以 CO2的形式经C3形成糖类
《金牌学案》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考前冲刺 专题一1、选择题解题技巧
![《金牌学案》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考前冲刺 专题一1、选择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519465477232f60ddcca173.png)
答案
B
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 .挖掘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 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 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 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 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 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 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 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 解题时要善于挖掘, 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 解题时要善于挖掘, 与教材上的结论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 与教材上的结论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 的指的就是“正常” 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 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 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 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答案
D
Hale Waihona Puke 4.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 .排除干扰,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 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 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 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 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 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 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 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 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 “ 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 “应该增大正确 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 应该增大正确 “ 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 。 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 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 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 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 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29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29](https://img.taocdn.com/s3/m/3b95396fcf84b9d528ea7ab7.png)
项目 染色体 不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裸露DNA分子, DNA与蛋白质结合形 不形成染色体 成染色体 无丝、有丝、减数分裂 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 翻译在细胞质内进行;
同
点
分裂方式 主要是二分裂 在同一地点、同 一时间内进行
转录和翻译
转录在前,翻译在后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
③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④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 成深色,DNA上贮存着遗传信息。
(2)细胞核的功能: ①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②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器名称 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线粒体、叶 绿体
成分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有的液
泡中无色素)
细胞器名称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功 高尔基体 能 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 有关的细胞器 体、线粒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原理: 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相同点 同、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都 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
于真核生物。 ②真核细胞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但有 染色体。 ③真核生物细胞中可能没有线粒体(如蛔虫),也可能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2993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6.png)
02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分离定律 和独立分配定律,这些定律适用
于解释生物体的遗传现象。
基因型与表现型
表现型是生物体的表型特征,而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的遗传组成。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
新达尔文主义
强调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在进化中的作用,补充和 发展了达尔文的理论。
综合进化论
将多种生物学理论综合起 来,全面解释生物进化的 机制和过程。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过程
化石记录
化石记录揭示了生物进化 的历史和过程,提供了直 接证据。
胚胎发育的证据
不同物种在胚胎发育的早 期阶段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功能维持着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平衡。
04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01
02
03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和 物种变异理论,奠定了现 代生物学的基础。
作用的结果。
显性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 因控制隐性性状。当两个纯合隐 性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时,该性状
才会表现出来。
基因突变与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丢失或改变,
从而影响生物体的表型特征。基因突变可能是由于DNA复制过程中的
错误、化学物质、辐射等因素引起的。
人类通过发展科技、改善生产方式等手段,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如治理污染 、绿化造林等。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专题1 第1讲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专题1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4377ef961ed9ad51f11df237.png)
第1部分专题1 第1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1·济宁市第一中学第一次检测)以下关于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上物质均可作为能源物质B.这些物质均可利用特定的试剂,通过该显色反应来进行鉴定C.以上物质均可作为激素调节生命系统D.以上物质中的脂质、蛋白质、核酸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的进行解析:核酸不能是能源物质,只有部分蛋白质和少量的RNA才具有催化作用。
答案: B2.(2011·福建南安一中期末)下列各选项为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由DNA分子控制合成的RNA完全水解,则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碱基和磷酸B.若某化合物是由C、H、O、N和S元素组成,则该化合物可能具有催化作用C.若某化合物含C、H、O、N和S等元素,则该化合物能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核糖体D.若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解析:某化合物含C、H、O、N和S等元素,则是蛋白质类物质,而能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核糖体的物质是转运RNA,故C错误。
答案: C3. 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减少1个A.①B.①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R基团上有5个氨基,N原子共有93个,每去掉一个甲硫氨酸会减少2个肽键,去掉氨基酸后由一条肽链变成了六条肽链,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了5个。
答案: C4.(2011·山东省枣庄市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间期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核糖体内同时存在三种RNAC.脱水缩合生成的水,其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D.一条90个碱基构成的mRNA作为模板最多能合成由30种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答案: D5.(2011·山东省淄博一中第二次模拟)如右图所示,物质甲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乙是一种淋巴因子;物质丙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丁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3 第1讲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3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e07157c4da38376baf1fae1f.png)
• 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中的基因经复制 形成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完全一样,e点后 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 完全相同,C正确;f~g为有丝分裂末期, 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 • 答案: D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分裂的细 体细胞或原始 原始生殖细胞 • 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胞 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 一次,具有周 两次,无周期性 次数 期性 ①联会形成四分 体,非姐妹染 不 同源染色 存在同源染色 色单体交叉互 同 体,但不联 换 点 体的行 为 会,不分离
• 3.(2011·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二模)下图 是两种细胞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 都含有P1、P2、M1、M2 • B.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离,子细 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 C.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 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 D.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有利于种群 适应环境和进化 • 解析: 甲种方式为有丝分裂,乙种方式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 代,是无性繁殖,有利于保持生物遗传性 状的稳定性,但不利于物种的进化。 • 答案: C
第1讲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 1.(2011·山东实验中学一次诊断)细胞增殖 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 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 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
• • • •
• 4.(2011·山东省临沂市二次模拟)下图1、 图2分别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模式图, 图3表示某些分裂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 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36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36](https://img.taocdn.com/s3/m/0e54e54227d3240c8447ef4d.png)
7.微生物的纯化与计数 (1)菌种的纯化:利用不同菌体的菌落特征不同分离菌种, 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 (2)微生物计数: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 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8.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在离体状态和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过程如下:
15.几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蒸馏法流程:
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加入 NaCl→分离油层→加入无水Na2SO4→除水→过滤→玫瑰 精油。 (2)压榨法流程: 石灰水浸泡橘皮→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 →橘皮油→提纯→橘皮精油。 (3)萃取法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 课件:第一部分 晨背十八 生物技 术实践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醋酸菌发酵产醋的条件:醋酸菌为好氧性细菌,当缺
少糖源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最佳温度是在30~35℃。 (2)酵母菌发酵制酒的条件: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 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 殖,再隔绝空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
剂,如果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则为大肠
杆菌。
6.关于无菌操作
(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
灭菌;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剂
消毒。对不同对象需采用不同的方法。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无菌技术围 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 (3)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计算、称量、 溶化、灭菌、倒平板。
(1)腌制条件的控制:①无氧条件;②发酵时间受温度的 影响:18~20℃,腌制15天左右。温度高,时间短一些。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配制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与样 品液显色后,目测是否与标准液的浓度相吻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细胞的分子组成:知识难度较低,常以 选择题考查为主,考查糖类、脂类、蛋白 质和核酸的基础知识,结合实验分析与探 究考查有机物的功能、检测原理及应用, 特别是蛋白质与核酸,常以蛋白质的合成 过程综合考查。
• 2.细胞的结构侧重于对细胞膜、细胞器、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多角度考查,理综 卷中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生物单科卷中在 非选择题中以一至两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 形式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 代谢、遗传与变异上的不同,结合动、植 物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 构与功能。
• • • • • • • •
• 最新考纲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5.多种多样的细胞Ⅱ 6.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7.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8.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 复习指要 • 1.比较法复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将组 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从组成元素、种类、结构(或组成)、功能等 方面进行列表比较、记忆,特别是蛋白质 和核酸,还要联系后面各讲中的有关知识 进行复习,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以 明确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核酸分子多样 性的关系。
• 2.识记结构,掌握功能仔细观察动、植物 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理解各结构的功能, 区别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重点识记生 物膜系统与功能的联系,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高尔基体的生理功能,可采用举 例说明、图文结合、列表比较等形式理解 记忆。
• 1.(2011·福建理综卷)正常人体内的激素、 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 类物质都是( )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 解析: 本题考查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间 的比较。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激素 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 结合,从而起作用,A错误。激素中的性激 素是固醇类物质;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少数是RNA;部分神经递质是单 胺类物质,B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细胞 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起作用,而酶的作 用也具有专一性,C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 起作用后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处理而失 去活性,即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发 生代谢性失活,D错误。 • 答案: C
•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作用, 实验中常用同位素标记的元素 • 2.蛋白质与核酸分子的结构特点、合成方 式以及有关蛋白质合成的计算,两大有机 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特异性及功能 • 3.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生理功能以及 有关化合物成份、功能的实验验证或探究
• 4.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物 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特点,叶绿体、线粒 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图表、物理 模型等多种方式考查 • 5.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应用 • 6.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及应用
• 4. (2011·山东卷)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 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 验是( ) •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 脂肪 •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 有丝分裂 •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 的线粒体 •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 细胞中的DNA和RNA
• 解析: 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都是小 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膜;叶绿体是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既含有DNA,又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NA, 它包括基粒和基质,基质与光合作用的暗 反应有关,含有相关的酶;水分子是自由 扩散而K+是主动运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能释放大量能量并产生ATP与 运动有关。 • 答案: C
• 解析: 大肠杆菌突变后,需要添加氨基 酸甲才能生长,可能是野生型菌株能合成 氨基酸甲,或者是突变株无法产生氨基酸 甲合成的酶,或者相应的酶功能散失,排 除A、C、D三个选项的正确性,选B。 • 答案: B
• 3.(2011·重庆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 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 核膜 •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 的酶 • 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 藻细胞 、 •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 运动有关
• 2.(2011·海南单科)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 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 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 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 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 甲 •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 需的酶 •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 可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