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静载破坏试验及工作性能评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计算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理论计算
大部分实验荷载计算基本正确
应变计算: 60%左右的计算较为准确,有个别人应 变单位写成了mm 挠度计算:60%左右的计算较为准确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加载方案设计 大部分能够按照计算出来的实验荷载设计加载程序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3)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破坏标志之一时, 取本级荷载值作为破坏荷载实测值;
数据处理分析
原始数据初步整理
计算结构变形增量
每级荷载下结构变形与零荷载下的增量
挠度: 支座沉降修正:支座两个测点变化值的平均值作为 实际沉降量,进行支座沉降修正。 自重产生的挠度 集中荷载代替等效荷载的修正
数据处理分析
(2)应变突然减小——裂缝从应变计旁边通过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接近开裂荷载时要寻找、标记裂缝
P/D P/ D
P/D P/ D
取三条裂缝进行裂缝宽度测量(第一条出现的裂缝和宽 度较大的裂缝) 。
裂缝宽带读取位置:(1)构件受拉面的最大裂缝宽度; (2)垂直裂缝在受拉主筋高度的位置处的宽度;(3)斜裂 缝宽度在与箍筋的交汇处的宽度。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实验实施阶段
实验实施阶段
结构构件破坏的判定 (1)在荷载稳定的情况下,受拉主筋应变连续变
化,或达到10000;—钢筋屈服
(2) 跨中挠度达到跨度的1/50;对悬臂结构,挠度达到 悬臂长的1/25;
(3) 受拉主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4) 受剪斜裂缝宽度达到1.5mm; (5) 受拉主筋在端部滑脱达0.2mm; (6) 受拉主筋拉断;
弹性阶段:观察1、4及2、3应变测点是否基本对称。 8#钢筋应变与4#应变数据是否基本相等。
1
2
76
8
3
5
4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及数据采集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及数据采集
挠度:观察各测点增量变化是否正常。
1(2)
6(7)
3
4
5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用受拉区混凝土应变观测裂缝: 接近开裂荷载:减小加载级距,注意观察4号测点数据 是否出现突然增大或减小的情况,并在受拉区查找裂 缝。 (1)应变突然急剧增大——裂缝从应变计中间通过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 静载破坏实验及工作性能评定
• 对一根已知的待检测构件—钢筋混凝土简 支梁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实 验方案并完成整个实验;整理出完整的实 验结果;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 较,判断该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通过本实验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全过程受力 行为,掌握钢筋混凝土梁完整的实验过程。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开裂荷载的确定:
(1)加载过程中出现第一条裂缝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2)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第一条裂缝时, 取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实 测值;
(3)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第一条裂缝时, 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裂缝观测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源自文库
I
2*10mm
3*98 mm
850mm I 1500mm 5mm
850mm 1500mm
3*98mm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1500mm
2*25mm
1500mm
1500mm
2*25mm
1500mm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 静载破坏实验及工作性能评定
• 实验内容 • 受拉钢筋的应变测试; • 混凝土的应变测试; • 梁的挠度测试; • 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测试; • 受拉钢筋屈服荷载测试; • 混凝土梁的极限荷载测试; • 混凝土梁裂缝宽度与荷载的关系; • 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
实验实施阶段
理论计算值
支座
反力装置
液压加载器 分载梁 试件 支墩
加载图式
加载图式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程序:
预载:15kN,循环两次 观察
正式加载: 0——10——20——22——24——26——30—— 50——70——90——95——100 级间间歇时间:10min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8
1
2
76
3
5
4
将梁分称对称的四个象限(包括背面),每个象限的 应变片布置均相同,每个应变测试小组负责一个象 限的应变测试,故应变测试共分4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加载图式
通过一级分载梁将一 台压力机产生的荷载 分为两个荷载,实现 三分点加载。
(7) 受压区混凝土压坏。
实验实施阶段
接近破坏荷载:
注意观察受拉主筋应变及跨中挠度 突然急剧增大或荷载稳定时测读数据不断增加—— 梁破坏
实验实施阶段
混凝土结构破坏荷载的确定:
(1)加载过程中出现破坏标志之一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作为破坏荷载实测值;
(2)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破坏标志之一时, 取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破坏荷载实测 值;
实验实施阶段
应变测试仪器连接图
实验实施阶段
挠度测试测点布置图
1(2) 750mm
6(7)
4
5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实验实施阶段
挠度测试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挠度测试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及数据采集
预载:0~15kN 正式加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加载。
试件编号: L-3 混凝土强度:C40 钢筋强度:390MPa 开裂荷载:24.8kN 破坏荷载:94.8kN 开裂荷载下混凝土跨中受拉应变:150 开裂荷载下钢筋跨中受拉应变: 150 破坏荷载下钢筋跨中受拉应变: 2059 破坏荷载下梁的跨中挠度:9.56mm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试件描述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支座沉降影响的修正:
f2 fx fx’ f1 f1’
f3
x
l
各测点实测挠度曲线
fx’
f1’
修正后的挠度曲线
fb'1
f1
f2
2
f3
自重产生的挠度:
fg
Pg Pb
fb
fb'x
fx
(xl f3
l
l
x
f2 )
fs (fg fb )
数据处理分析
等效荷载图式—集中荷载代替均布荷载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理论计算
大部分实验荷载计算基本正确
应变计算: 60%左右的计算较为准确,有个别人应 变单位写成了mm 挠度计算:60%左右的计算较为准确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加载方案设计 大部分能够按照计算出来的实验荷载设计加载程序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3)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破坏标志之一时, 取本级荷载值作为破坏荷载实测值;
数据处理分析
原始数据初步整理
计算结构变形增量
每级荷载下结构变形与零荷载下的增量
挠度: 支座沉降修正:支座两个测点变化值的平均值作为 实际沉降量,进行支座沉降修正。 自重产生的挠度 集中荷载代替等效荷载的修正
数据处理分析
(2)应变突然减小——裂缝从应变计旁边通过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接近开裂荷载时要寻找、标记裂缝
P/D P/ D
P/D P/ D
取三条裂缝进行裂缝宽度测量(第一条出现的裂缝和宽 度较大的裂缝) 。
裂缝宽带读取位置:(1)构件受拉面的最大裂缝宽度; (2)垂直裂缝在受拉主筋高度的位置处的宽度;(3)斜裂 缝宽度在与箍筋的交汇处的宽度。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实验实施阶段
实验实施阶段
结构构件破坏的判定 (1)在荷载稳定的情况下,受拉主筋应变连续变
化,或达到10000;—钢筋屈服
(2) 跨中挠度达到跨度的1/50;对悬臂结构,挠度达到 悬臂长的1/25;
(3) 受拉主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4) 受剪斜裂缝宽度达到1.5mm; (5) 受拉主筋在端部滑脱达0.2mm; (6) 受拉主筋拉断;
弹性阶段:观察1、4及2、3应变测点是否基本对称。 8#钢筋应变与4#应变数据是否基本相等。
1
2
76
8
3
5
4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及数据采集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及数据采集
挠度:观察各测点增量变化是否正常。
1(2)
6(7)
3
4
5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用受拉区混凝土应变观测裂缝: 接近开裂荷载:减小加载级距,注意观察4号测点数据 是否出现突然增大或减小的情况,并在受拉区查找裂 缝。 (1)应变突然急剧增大——裂缝从应变计中间通过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 静载破坏实验及工作性能评定
• 对一根已知的待检测构件—钢筋混凝土简 支梁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实 验方案并完成整个实验;整理出完整的实 验结果;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 较,判断该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通过本实验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全过程受力 行为,掌握钢筋混凝土梁完整的实验过程。
实验实施阶段
裂缝观测 开裂荷载的确定:
(1)加载过程中出现第一条裂缝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2)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第一条裂缝时, 取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实 测值;
(3)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第一条裂缝时, 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裂缝观测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源自文库
I
2*10mm
3*98 mm
850mm I 1500mm 5mm
850mm 1500mm
3*98mm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1500mm
2*25mm
1500mm
1500mm
2*25mm
1500mm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 静载破坏实验及工作性能评定
• 实验内容 • 受拉钢筋的应变测试; • 混凝土的应变测试; • 梁的挠度测试; • 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测试; • 受拉钢筋屈服荷载测试; • 混凝土梁的极限荷载测试; • 混凝土梁裂缝宽度与荷载的关系; • 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
实验实施阶段
理论计算值
支座
反力装置
液压加载器 分载梁 试件 支墩
加载图式
加载图式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程序:
预载:15kN,循环两次 观察
正式加载: 0——10——20——22——24——26——30—— 50——70——90——95——100 级间间歇时间:10min
实验实施阶段
实际应变测点布置图
8
1
2
76
3
5
4
将梁分称对称的四个象限(包括背面),每个象限的 应变片布置均相同,每个应变测试小组负责一个象 限的应变测试,故应变测试共分4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量测方案设计 问题最多,几乎没有完全正确的
加载图式
通过一级分载梁将一 台压力机产生的荷载 分为两个荷载,实现 三分点加载。
(7) 受压区混凝土压坏。
实验实施阶段
接近破坏荷载:
注意观察受拉主筋应变及跨中挠度 突然急剧增大或荷载稳定时测读数据不断增加—— 梁破坏
实验实施阶段
混凝土结构破坏荷载的确定:
(1)加载过程中出现破坏标志之一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作为破坏荷载实测值;
(2)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破坏标志之一时, 取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破坏荷载实测 值;
实验实施阶段
应变测试仪器连接图
实验实施阶段
挠度测试测点布置图
1(2) 750mm
6(7)
4
5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750mm
实验实施阶段
挠度测试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挠度测试测点布置图
实验实施阶段
加载及数据采集
预载:0~15kN 正式加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加载。
试件编号: L-3 混凝土强度:C40 钢筋强度:390MPa 开裂荷载:24.8kN 破坏荷载:94.8kN 开裂荷载下混凝土跨中受拉应变:150 开裂荷载下钢筋跨中受拉应变: 150 破坏荷载下钢筋跨中受拉应变: 2059 破坏荷载下梁的跨中挠度:9.56mm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试件描述
实验方案出现的问题
支座沉降影响的修正:
f2 fx fx’ f1 f1’
f3
x
l
各测点实测挠度曲线
fx’
f1’
修正后的挠度曲线
fb'1
f1
f2
2
f3
自重产生的挠度:
fg
Pg Pb
fb
fb'x
fx
(xl f3
l
l
x
f2 )
fs (fg fb )
数据处理分析
等效荷载图式—集中荷载代替均布荷载